期刊文献+
共找到362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京津冀城市群内城市发展质量 被引量:77
1
作者 李磊 张贵祥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1-64,8,共5页
京津冀城市群呈"双核心"发展,群内城市发育不均衡,有效的协同发展机制面临新机遇。本文从智慧化水平、公共服务水平、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生态可持续发展水平四个维度,构建了城市群城市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京津冀城市群... 京津冀城市群呈"双核心"发展,群内城市发育不均衡,有效的协同发展机制面临新机遇。本文从智慧化水平、公共服务水平、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生态可持续发展水平四个维度,构建了城市群城市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京津冀城市群地级城市发展质量,以及京津冀、长三角城市群内核心城市发展质量做了对比评价。研究表明:北京和天津的城市发展质量指数高于河北11个地级市,衡水城市发展质量指数最低,天津在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质量指数低于城市群内其他城市,石家庄城市发展质量指数高于河北其他城市,上海城市发展质量指数高于北京和天津,北京在智慧化水平、公共服务水平方面的质量指数高于上海和天津,上海在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生态可持续发展水平方面的质量指数高于北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城市群 城市发展质量 协同
原文传递
京津冀城市群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利用耦合机理 被引量:32
2
作者 李智礼 匡文慧※ 赵丹丹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7-75,共9页
京津冀城市群城镇化加速背景下,城市群人口集聚与有限的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成为制约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瓶颈,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基于1980—2015年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数据以及人口经济统计资料,刻画了京津冀城... 京津冀城市群城镇化加速背景下,城市群人口集聚与有限的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成为制约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瓶颈,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基于1980—2015年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数据以及人口经济统计资料,刻画了京津冀城镇化水平与建设用地、耕地及生态用地之间的关系,定量化分析了人口城镇化水平每提升一个百分点对用地需求的变化。研究发现:①指数曲线和多项式曲线能较好揭示建设用地、耕地和生态用地与城镇化水平之间的耦合关系。②1980年以来京津冀城镇化率从31.85%增加到62.72%。人口城镇化水平每提升一个百分点需增加建设用地169 km2,消耗耕地299.5 km2,生态用地62.79 km2。③受到自然资源本底、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北京、天津和河北各个城市城镇化进程和用地需求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城市群 人口城镇化 土地利用变化 耦合规律 影响机制
原文传递
京津冀区域人才协同发展机制研究 被引量:29
3
作者 邸晓星 徐中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7-40,45,共5页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京津冀区域人才协同发展对诸生产要素的一体化发展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十余年间,京津冀区域人才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初步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并在三地如何联合引才、育才、用才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京津冀区域人才协同发展对诸生产要素的一体化发展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十余年间,京津冀区域人才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初步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并在三地如何联合引才、育才、用才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行政壁垒、三地人才市场的分割状态以及人力资源区域内分布不均衡等原因,京津冀区域人才一体化整体进展仍不尽理想。推进京津冀人才协同发展进程,还需要加快建立京津冀人才合作动力机制,推进三地人才政策衔接,探索人才共享共赢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人才集聚 共享机制
原文传递
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府际联席会机制研究 被引量:25
4
作者 锁利铭 廖臻 《行政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2-71,共10页
京津冀城市群作为我国的首都城市群,其政治特性导致其区域协同发展主要依靠纵向协调机制。横向协调机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其中,府际联席会作为中国情境下的有效横向协调机制,已经成为推动京津冀一体化、促进地区协同发... 京津冀城市群作为我国的首都城市群,其政治特性导致其区域协同发展主要依靠纵向协调机制。横向协调机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其中,府际联席会作为中国情境下的有效横向协调机制,已经成为推动京津冀一体化、促进地区协同发展的重要工具,其发展与演化过程能够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为有效地识别京津冀府际联席会的形态与结构特征,利用制度性集体行动框架中的相关分析维度,从整体发展与微观主体两个方面对2006-2018年京津冀地区主要的联席会情况进行详细观测与分析,同时为改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横向协调机制提供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协调机制 府际联席会 京津冀城市群 制度性集体行动框架
原文传递
Analysis of emergy-based metabolic efficiency and environmental pressure on the local coupling and telecoupling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the eco-environment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urban agglomeration 被引量:25
5
作者 FANG ChuangLin REN YuFei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6期1083-1097,共15页
We use emergy-based urban metabolism analysis in this study to investigate the local coupling and telecoupling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the eco-environment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urban agglomeration. Our analysi... We use emergy-based urban metabolism analysis in this study to investigate the local coupling and telecoupling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the eco-environment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urban agglomeration. Our analysis encompasses the last 35 years spanning the period between 1980 and 2014. In addition, we analyze urban metabolic efficiency and environmental pressure in these couplings. There are three main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First, we show that the total metabolic emergy value of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urban agglomeration has increased over the last 35 years, and that external elements have replaced internal ones as the leading contributors to urban metabolism in this region. The proportion of metabolic emergy derived from external elements increased from 30.87% in 1980 to 67.43% in 2014. The emergy extroversion ratio has continued to increase over our study period, while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urban agglomeration had become progressively and more heavily reliant on external elements. Second, over the study period, the metabolic emergy intensity of elements of local coupling and telecoupling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urban agglomeration has declined at an accelerating rate, from 1.15×10^(21) Sej/100 million RMB in1980 to 9.69×10^(19) Sej/100 million RMB in 2014. This reflects a continuous increase in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of this area.Correspondingly, emergy use per capita increased from 7.8×10^(15) Sej/person in 1980 to 5.83×10^(16) Sej/person in 2014, suggesting a gradual rise in the level of social welfare in this urban agglomeration. However, we also observed a consistently elevated environmental loading ratio(ELR) in our analysis in terms of metabolism of local coupling and telecoupling elements. This result indicates that environmental pressure has also increased constantly with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urban agglomeration. Third,our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ELR of metabolic emergy from internal elements increased from 8.30 in 1980 to 43.46 in 2014, while the ratio from external el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IZATION ECO-ENVIRONMENT Local coupling and telecoupling Total metabolic emergy value Metabolic emergy intensity Environmental pressure beijing-tianjin-hebei urban agglomeration
原文传递
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曾刚 耿成轩 翁旻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6-64,共9页
基于区位熵指数描述了2012-2017年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格局,同时,将地理空间因素纳入面板模型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对京津冀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最后,利用偏导数矩阵的方法对空间溢出效应分解,分析... 基于区位熵指数描述了2012-2017年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格局,同时,将地理空间因素纳入面板模型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对京津冀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最后,利用偏导数矩阵的方法对空间溢出效应分解,分析了产业集聚和其他控制变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和经济增长均存在“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溢出效应”;第二,当前阶段,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的“回流效应”大于“扩散效应”,引致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总效应为负,起抑制作用;第三,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集聚作用较弱,产业资源错配、缺乏协同共享机制现象明显;第四,人力资本、固定资产投入、技术创新、外商投资等控制变量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城镇化和金融投资对京津冀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战略性新兴产业 集聚 空间杜宾模型 空间溢出效应
下载PDF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年回顾及展望 被引量:15
7
作者 李国平 吕爽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0-69,共10页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近十年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明显成效,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两翼”建设稳步推进,三地交通一体化、生态联防联控、产业转型升级三大领域取得率先突破,区域内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稳步实施。但仍面临经济...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近十年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明显成效,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两翼”建设稳步推进,三地交通一体化、生态联防联控、产业转型升级三大领域取得率先突破,区域内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稳步实施。但仍面临经济份额下降、创新驱动经济增长能力不强、人口和经济过密与过疏现象并存等问题。展望未来,应从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设、打造“一核两翼”空间新格局、优化区域现代产业分工体系与区域创新格局、创新跨区域协同治理体制机制等方面,全面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迈向更高水平、更优效益和更高质量,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协同发展 城市群 国家区域重大战略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京津冀城市群规模结构实证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孙雷 鲁强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4-130,共7页
在城市群引领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本文针对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现状及演化过程进行了实证分析,考察了京津冀城市群的城市等级分布特征和城市群的规模结构,研究表明:京津冀城市群首位度小于2,首位城市优势不突出,京津形成双核心城市,同时,... 在城市群引领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本文针对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现状及演化过程进行了实证分析,考察了京津冀城市群的城市等级分布特征和城市群的规模结构,研究表明:京津冀城市群首位度小于2,首位城市优势不突出,京津形成双核心城市,同时,分析结构表明,豪斯道夫数值有大于1的趋势,这说明近些年来,京津冀城市群的中小城市有了一定发展,逐渐向规模结构合理性过度,最后,文章提出了优化京津冀城市群规模结构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城市群 城市首位率 位序-规模法则
下载PDF
京津冀城市群地区土地生态状况评估 被引量:18
9
作者 于潇 吕春艳 +3 位作者 郭旭东 张智杰 李双成 郝继坤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9-96,共8页
研究目的:开展区域尺度土地生态状况的科学评估,服务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城市群协同发展和土地资源规划与管理。研究方法: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年度数据、遥感数据和气象、土壤等数据为基础,从生态系统结构、生态质量和生态系统服务3... 研究目的:开展区域尺度土地生态状况的科学评估,服务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城市群协同发展和土地资源规划与管理。研究方法: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年度数据、遥感数据和气象、土壤等数据为基础,从生态系统结构、生态质量和生态系统服务3个方面构建评估框架,并采用AHP和CRITIC法确定因子权重,定量评估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地区土地生态状况。研究结果:2015年,研究区的土地生态状况具有西部、北部较优,东部、南部较低的地理梯度分异,产水服务与干扰度指数、碳贮存服务间存在一定的权衡关系,而碳贮存服务、净初级生产力和源生境连通性是研究区土地生态状况的主要障碍因子。研究结论:当前或未来的土地利用管理中应综合权衡城市扩张、粮食安全和生态维护,针对土地生态状况的区域差异、生态因子间的冲突关系及主要的限制类型确定相应的土地持续利用与生态维持、恢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 土地生态状况 综合评估 京津冀地区 城市群
下载PDF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探索历程与战略选择 被引量:18
10
作者 杨开忠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4期27-32,40,共7页
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在简单梳理历史脉络的基础上,重点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探索阶段性历程和标志性事件,论述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面临的几项重要战略选择,论证和提出功能主导、空间一体化、创新驱... 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在简单梳理历史脉络的基础上,重点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探索阶段性历程和标志性事件,论述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面临的几项重要战略选择,论证和提出功能主导、空间一体化、创新驱动、生态环境保护优先和引导人口、经济向滨海地区转移的发展战略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地区 首都圈 世界级城市群 区域分工 空间一体化 创新驱动
下载PDF
京津冀城市群雾霾污染的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18
11
作者 任毅 郭丰 高聪聪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0-91,共12页
基于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2014-2017年面板数据,分析京津冀城市群雾霾污染的时空特征,使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检验雾霾污染的空间集聚特征,在此基础上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对雾霾污染的社会经济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京津冀城... 基于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2014-2017年面板数据,分析京津冀城市群雾霾污染的时空特征,使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检验雾霾污染的空间集聚特征,在此基础上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对雾霾污染的社会经济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京津冀城市群年均PM2.5浓度呈下降趋势,PM2.5浓度呈现出"夏低冬高,春秋居中"的季节变化特征,PM2.5月浓度均值呈U型分布。(2)京津冀城市群南部城市PM2.5浓度高于北部城市,南部城市雾霾污染较为严重,雾霾污染范围呈缩小趋势。(3)京津冀城市群雾霾污染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石家庄、邢台和衡水表现出显著的高-高集聚,承德、张家口和秦皇岛表现出显著的低-低集聚。(4)人口密度、能源消费、产业结构和绿化水平与雾霾污染正相关,经济增长、技术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与雾霾污染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雾霾 污染 PM2.5 空间溢出效应 城市群
下载PDF
京津冀协同背景下制造业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12
作者 刘宏曼 郎郸妮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4-109,共6页
选取区位商作为衡量指标,从制造业整体及其具体行业分析京津冀地区制造业集聚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探究影响该地区制造业产业集聚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技术要素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是主要影响因素,而资本要素... 选取区位商作为衡量指标,从制造业整体及其具体行业分析京津冀地区制造业集聚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探究影响该地区制造业产业集聚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技术要素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是主要影响因素,而资本要素对产业集聚程度的影响并不显著。应从产业对接、配套服务体系和生产要素流动政策等方面探讨制造业产业集聚,以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制造业 产业集聚 协同发展 产业转移 生产要素 产业对接 税收政策
下载PDF
京津冀城市群新型城镇化水平时空格局演变及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曾建丽 赵玉帛 李淑琪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0-107,共8页
科学全面评价城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对识别诊断城市发展中的问题,进而因城施策,采取不同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熵权—灰色关联度法评价京津冀城市群14个城市2008—2017年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基于评价结果,利用自然断点法分析不同城市... 科学全面评价城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对识别诊断城市发展中的问题,进而因城施策,采取不同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熵权—灰色关联度法评价京津冀城市群14个城市2008—2017年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基于评价结果,利用自然断点法分析不同城市新型城镇化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1)京津冀城市群新型城镇化水平呈现逐年上升态势。(2)京津冀城市群新型城镇化水平空间差异明显,以京津两地为核心,向周边城市呈“核心—边缘”递减趋势,城市群内部发展差距逐年扩大。(3)京津冀城市群新型城镇化水平呈现等级化特征。(4)不同等级城市新型城镇化水平的驱动因素不同。(5)除北京以外,所有城市新型城镇化的制约因素均为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城市群 新型城镇化 时空格局 驱动因素 熵权法
下载PDF
京津冀流动人口的空间集聚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14
作者 刘爱华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1-78,共8页
利用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对流动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和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并采用京津冀流动人口县级截面数据和定量模型,对影响京津冀流动人口空间格局形成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京津冀地域单元流动人口具... 利用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对流动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和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并采用京津冀流动人口县级截面数据和定量模型,对影响京津冀流动人口空间格局形成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京津冀地域单元流动人口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性;各地区流动人口增长的内部差异明显;无论京津冀区域外还是区域内部的人口流动,均向北京市和天津市集聚;近几年京津冀流动人口增速虽然减缓,但向京津集聚的趋势未变。研究结果表明,在京津冀流动人口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中,经济因素中的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的影响最大,社会因素的影响次之,流动人口密度滞后效应再次,平均海拔影响因素最小。基于此,提出制定倾向河北省的京津冀一体化政策,包括注重发展河北省第三产业,增加河北省对流动人口的吸引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流动人口 空间集聚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京津冀城市群各城市的区域发展结构性差异与协同发展路径 被引量:14
15
作者 董微微 谌琦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41-48,共8页
本文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了京津冀城市群各城市发展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变异系数法对京津冀13个地级以上城市发展差距综合指数和分类指数进行测度,结果显示,京津冀各城市发展差距逐步缩小,其中绿色发展和开放发展差距明显缩小,协调发... 本文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了京津冀城市群各城市发展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变异系数法对京津冀13个地级以上城市发展差距综合指数和分类指数进行测度,结果显示,京津冀各城市发展差距逐步缩小,其中绿色发展和开放发展差距明显缩小,协调发展、创新发展和共享发展上的差距有所加大,并提出推动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的路径,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城市群 结构性差异 协同发展 变异系数法 熵权法
下载PDF
京津冀城市群的经济发展质量评价 被引量:13
16
作者 许永兵 罗鹏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5-98,共14页
根据高质量发展内涵,从经济活力、结构优化、科技进步、基础设施、民生改善、生态友好6个维度构建经济发展质量评价体系,运用AHP模型测算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经济发展质量水平。结果表明,2012-2018年,京津冀城市群经济发展质量总体稳... 根据高质量发展内涵,从经济活力、结构优化、科技进步、基础设施、民生改善、生态友好6个维度构建经济发展质量评价体系,运用AHP模型测算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经济发展质量水平。结果表明,2012-2018年,京津冀城市群经济发展质量总体稳步提升,城市间经济发展质量差距呈缩小态势,但相关城市经济发展质量水平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中心—外围"结构特征,京津两城市经济发展质量显著高于河北省各市水平。同时,京津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城市群 经济发展质量 评价
下载PDF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广域石家庄”城市群发展对策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孟祥林 《中国名城》 2015年第4期31-40,共10页
京津冀一体化对于河北省是机会,对于京津大都市也是机会。在此过程中,京津大都市可以有步骤地由近及远地将非核心职能向河北省疏解,解决大都市的过度发展问题,河北省也可以借此发展核心城市,培养经济增长点,缓解和逐步消除"环京津... 京津冀一体化对于河北省是机会,对于京津大都市也是机会。在此过程中,京津大都市可以有步骤地由近及远地将非核心职能向河北省疏解,解决大都市的过度发展问题,河北省也可以借此发展核心城市,培养经济增长点,缓解和逐步消除"环京津贫困带"问题。"广域石家庄"的建设是京津冀一体化中的重要问题,构建"广域石家庄"需要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处理好与周边五个城市群间的关系,完成"五走廊"和"双核+七星"的城市空间设计,根据"广域石家庄"的构建目标,形成"三个城市环",建设六条发展线,尽快过渡到分散发展状态,构建"广域石家庄"的关键在于构建"广域经济"发展机制,打造京南"城市组团"的组团,突出"软区划"理念。上海和广州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为"广域石家庄"的构建及京津冀一体化提供了成功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一体化 广域石家庄 城市群 软区划 一城四星
下载PDF
京津冀区域金融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影响路径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李延军 李海月 史笑迎 《金融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0-29,共10页
本文研究京津冀区域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和影响路径。研究表明:样本期内京津冀区域金融集聚存在比较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其溢出效应影响路径主要有:金融规模和金融效率,其中金融集聚通过金融效率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 本文研究京津冀区域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和影响路径。研究表明:样本期内京津冀区域金融集聚存在比较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其溢出效应影响路径主要有:金融规模和金融效率,其中金融集聚通过金融效率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大于金融集聚通过金融规模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因此,京津冀区域在扩大金融规模的同时应大力提升金融效率,加强区域金融协同发展,以保证区域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区域 金融集聚 空间溢出效应 区域协同发展 经济增长
原文传递
京津冀与世界级城市群的差距及发展策略 被引量:12
19
作者 安树伟 闫程莉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3-149,共7页
与世界公认的六大城市群相比,京津冀基本具备了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基础条件,人口规模和地域面积都位于六大城市群前列,航空港和港口的对外联系度较强。但京津冀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较低,核心城市的城市化和现代化水平不高,国际化水平也... 与世界公认的六大城市群相比,京津冀基本具备了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基础条件,人口规模和地域面积都位于六大城市群前列,航空港和港口的对外联系度较强。但京津冀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较低,核心城市的城市化和现代化水平不高,国际化水平也有待提高,环境状况依然严重。京津冀要发展成为世界级城市群,北京市仍需要扩大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提高国际交往功能,适当疏解中心城区非核心功能;提升整体的城市化水平和市场化水平,加快推进港口协同发展,提升周边中小城市功能,妥善解决环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世界级城市群 发展差距 发展策略
下载PDF
京津冀城市群高温灾害风险区划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杜吴鹏 权维俊 +2 位作者 轩春怡 房小怡 郭文利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29-837,共9页
本文利用175个气象站观测数据和社会经济资料,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抗灾能力四个方面研究了京津冀城市群高温灾害风险,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高温频次呈南部高、北部低以及平原地区高、山区低的空间分布特征,频次最高区域位... 本文利用175个气象站观测数据和社会经济资料,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抗灾能力四个方面研究了京津冀城市群高温灾害风险,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高温频次呈南部高、北部低以及平原地区高、山区低的空间分布特征,频次最高区域位于石家庄和衡水以南、邯郸以北地区,北部的承德、张家口和秦皇岛地区高温频次最低;致灾因子高危险区和孕灾环境高敏感区主要分布在河北省南部,承灾体高易损区主要位于大型城市,经济发达的城区抗灾能力较强,抗灾能力风险较低;京津冀城市群高温灾害综合风险区划呈南高北低特征,高风险区集中在河北中南部及北京和天津的市区,河北中部及邻近北京、天津地区则为次高风险区和中等风险区,河北北部、西北部和东北部多为低风险区和较低风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城市群 高温 风险区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