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末民初京味儿小说家蔡友梅生平及著作考述 被引量:6
1
作者 刘云 王金花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0-75,共6页
蔡友梅是清末民初知名的京味儿小说作家。本文依托北京早期白话报中的相关材料,对其笔名、生卒年、家庭背景和主要经历进行了考证,并探明其存世的京味儿小说一百余部。
关键词 清末民初 京味小说 蔡友梅
下载PDF
试论早期京味小说的市井情味——以《小额》、《春阿氏》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葛永海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2004年第4期139-147,共9页
京味小说是现当代小说的重要类型 ,但问世于晚清时期的早期京味小说却不甚为研究者所重视。本文主要以《小额》、《春阿氏》为对象 ,同时结合其他京味小说 ,从叙述方式、视角、文化精神等方面来探讨早期京味小说所表现的市井情味。
关键词 京味小说 市井情味 《小额》 《春阿氏》 现代小说 当代小说
下载PDF
现代性的基本体验——京派男子的阉割焦虑
3
作者 韩冷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9年第4期54-57,共4页
现代文学是对抗压抑的文学,现代性源于压抑。父权文化的桎梏、严酷的生存环境的压抑及资本对人的束缚、女权主义的诞生都是现代知识分子压抑产生的根源。京派从一个方面提供了关于压抑的文学样本,揭示出这是一种现代所固有的压抑,是随... 现代文学是对抗压抑的文学,现代性源于压抑。父权文化的桎梏、严酷的生存环境的压抑及资本对人的束缚、女权主义的诞生都是现代知识分子压抑产生的根源。京派从一个方面提供了关于压抑的文学样本,揭示出这是一种现代所固有的压抑,是随着现代历史和现代机制的生成而产生的。男性知识分子的压抑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流派中,有着不同的表现形态,但是它本身却是普遍存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派小说 现代性 阉割焦虑 父权文化 资本 贫穷 女权主义
下载PDF
京派小说性爱叙事的文学史意义
4
作者 韩冷 《中州大学学报》 2008年第5期53-56,共4页
京派小说的性爱写作在性爱叙事的文学史上占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京派作家倾向于传统婚恋观念的批判而对新的伦理观念的建构不足。尊重女性生命主体性是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内在的价值追求。因此,剥夺女性生命主体性的父权家长主宰的... 京派小说的性爱写作在性爱叙事的文学史上占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京派作家倾向于传统婚恋观念的批判而对新的伦理观念的建构不足。尊重女性生命主体性是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内在的价值追求。因此,剥夺女性生命主体性的父权家长主宰的包办婚姻和买卖婚姻就成为他们主要的批判对象。京派最有价值的性爱叙述是中国社会在新旧交替的背景之下,性伦理渐变的状况及其尴尬的处境。在京派作家中最具有地域特征的性爱叙事集中在沈从文、师陀和凌叔华的笔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派小说 性爱叙事 传统 现代性 地域特征
下载PDF
清末民初京味小说语气词的发展及主要特征
5
作者 杨茜然 《长春大学学报》 2020年第1期61-65,共5页
清末民初的京味小说语气词较之于近代汉语语气词并没有太多质的变化,其"发展"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第一,由于语音变化生成全新的语气词,生成的合音语气词表达更为强烈的语气意义;第二,一些语气词的用法或使用范围有所扩大,如&q... 清末民初的京味小说语气词较之于近代汉语语气词并没有太多质的变化,其"发展"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第一,由于语音变化生成全新的语气词,生成的合音语气词表达更为强烈的语气意义;第二,一些语气词的用法或使用范围有所扩大,如"啊"的音变规律已经基本形成,语音呈现系统化分布,语气词连用和语气短语词使用更为广泛;第三,有的语气词的书写形式得以发展,语气的表达更多的是通过使用带口旁的语气词来实现的,还有一些语气词历经长期混用最终成为了字形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京味小说 语气词 发展 特征
下载PDF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京味小说 被引量:14
6
作者 贺桂梅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2004年第3期12-21,共10页
本文从北京想象与现代性关系的角度 ,剖析 2 0世纪 80~ 90年代小说对北京记忆的书写方式。论文第一部分讨论 80年代“京味小说”的“文化”内涵 ,即北京文化的差异性表现为作品的何种构成因素 ,以及这种建立在传统与现代框架中的书写... 本文从北京想象与现代性关系的角度 ,剖析 2 0世纪 80~ 90年代小说对北京记忆的书写方式。论文第一部分讨论 80年代“京味小说”的“文化”内涵 ,即北京文化的差异性表现为作品的何种构成因素 ,以及这种建立在传统与现代框架中的书写方式的内在矛盾。第二部分选择三部重要小说 ,分析 90年代小说在“个人怀旧”的视野中呈现的北京形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味小说 语言 叙述方式 民族文化 艺术风格
下载PDF
“旧”灵魂表现北京“新”世相
7
作者 关海潮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7年第10期49-53,共5页
《王城如海》是70后作家徐则臣新作,依然续接既有的"京漂"系列,传承对于70一代人的本体思考和精神救赎的主题,在现代化进程的背景下继续挖掘"城与人""人与人"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这部小说又融入了"... 《王城如海》是70后作家徐则臣新作,依然续接既有的"京漂"系列,传承对于70一代人的本体思考和精神救赎的主题,在现代化进程的背景下继续挖掘"城与人""人与人"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这部小说又融入了"新"的设计:在人物设置方面,聚焦"蚁族"并出现了合法化身份的"京漂";在叙事形式方面加入了"戏剧"这一先锋样式;在主题意涵中凸显了以70一代人作为社会主体关怀,思考80、90后的生存状态,以及反思现代人"病态人格"的现代性议题。"王城"作为包含着"旧"灵魂的北京新世相的载体,对比当下社会仍然具有隐喻性质,而其中作者对现世的关怀和批判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城如海》 新北京小说 “旧”灵魂 “新”世相 隐喻
下载PDF
京派小说意象探析
8
作者 向敏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92-94,共3页
京派小说的文本中出现许多重复性的意象,相同的意象有的出现在不同作家的笔下,有的反复出现在同一作家的文本中。京派作品中蕴含丰富的诗性因子,意象设置与古典诗文具有历史传承性,作家善于开掘意象所积淀的文化象征意蕴。因此从作家惯... 京派小说的文本中出现许多重复性的意象,相同的意象有的出现在不同作家的笔下,有的反复出现在同一作家的文本中。京派作品中蕴含丰富的诗性因子,意象设置与古典诗文具有历史传承性,作家善于开掘意象所积淀的文化象征意蕴。因此从作家惯用的独特的单位意象出发,能够更好地寻求对作家独特的精神世界与艺术世界的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派小说 意象 古典诗文 文化意蕴
下载PDF
当代“京味小说”与北京文化精神 被引量:2
9
作者 樊星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48-53,共6页
对当代“京味小说”的文化品格及其演化进程作出了清晰的勾勒,认为“讲礼”、“找乐”与“慷慨悲歌”构成了北京人文化品格的基本矛盾,由此产生了“京味小说”淳厚与悲凉的双重景观。从老舍、邓友梅、陈建功、刘心武、王朔的小说创作中... 对当代“京味小说”的文化品格及其演化进程作出了清晰的勾勒,认为“讲礼”、“找乐”与“慷慨悲歌”构成了北京人文化品格的基本矛盾,由此产生了“京味小说”淳厚与悲凉的双重景观。从老舍、邓友梅、陈建功、刘心武、王朔的小说创作中,可以看出时代变化中“京味小说”的演变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味小说" 北京文化精神 "京腔"
下载PDF
论京味小说 被引量:5
10
作者 崔志远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44-52,共9页
京味小说实际是北京市井味小说,其京味在于以独特的京味语言描绘出北京的文化景观、文化风俗和文化性格。京味小说萌生于清末民初的北京报人白话小说;20世纪20年代以来,老舍从文化景观、文化风俗和文化性格诸方面对北京四合院文化进行... 京味小说实际是北京市井味小说,其京味在于以独特的京味语言描绘出北京的文化景观、文化风俗和文化性格。京味小说萌生于清末民初的北京报人白话小说;20世纪20年代以来,老舍从文化景观、文化风俗和文化性格诸方面对北京四合院文化进行了深刻揭示,标志着京味小说的真正诞生。20世纪80年代初,第二代的邓友梅、刘心武、陈建功等继承发展了老舍的四合院文学;80年代中后期以来,第三代的王朔等以大院文化视角描写北京市井生活,开辟了京味小说的新生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味小说 京味语言 文化景观 文化风俗 文化性格
下载PDF
京派小说的写意特征及其文学史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晖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68-72,共5页
现代文学史上的京派小说,出自一群追求文学独立品格的作家之手。他们精心建构意象作为小说写作的特殊手段,隐退故事,淡化情节,虚化人物,浓郁氛围,使小说脱出纪实巢臼,凸现具有独特审美品格的写意特征,对小说的现代转型产生很大影响。
关键词 京派小说 意象 写意
下载PDF
民初京味小说家二三事 被引量:2
12
作者 于润琦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24-29,共6页
囿于资料的稀见,清末民初的京味小说鲜为学人关注。本文作者就自己收藏的京味小说,披露了民初京味小说家的轶事,诸如损公(蔡友梅)为代表的京味小说家及清末民初之际京师报界的鼻祖彭翼仲的一些社会活动等,均是难得一见的史料。
关键词 清末民初 京味小说 史料
下载PDF
黄碧云的女性书写 被引量:1
13
作者 曾丽琴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2009年第1期27-29,共3页
黄碧云的女性书写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深度上都令人激赏。与众多的女性主义文本一样,她的小说中充满了去势男人。在深入描绘去势男人过程中,她破除了"男性品质"的虚假论述,这是女性主体性确立的一个前提。她揭露男性贬低女性... 黄碧云的女性书写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深度上都令人激赏。与众多的女性主义文本一样,她的小说中充满了去势男人。在深入描绘去势男人过程中,她破除了"男性品质"的虚假论述,这是女性主体性确立的一个前提。她揭露男性贬低女性善妒的话语,重笔书写了女性与女性之间深厚的姐妹情谊,显示了女性的胸怀与坚忍。黄碧云从早期女子为求反抗化身为巫写到现代女性离弃母职,走向独立,实现了对男权社会最终的反抗与颠覆。而黄碧云女性书写最大的特点在于它不仅仅是女性书写,既然男性建筑的文明已坍塌,她当然可以凭借自己身为女性的观点来探索理性与混乱,文明与野蛮,进步与落后,自由与生命等等的命题,而这,就是她一直运用的独特手法——魔幻现实主义最深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书写 去势 姐妹情谊 反抗 颠覆
下载PDF
满族作家蔡友梅的京味小说与相声艺术 被引量:2
14
作者 闫秋红 《满语研究》 CSSCI 2012年第1期87-91,共5页
满族作家蔡友梅的京味小说不但采用了北京地道的方言,而且还融进了相声艺术因子,具有诙谐、幽默与讽刺的独特地域化特色。小说在叙述上采用对口相声手法,在具体叙述中隐含着一个逗哏和一个捧哏的功能角色。蔡友梅小说中的叙述人有两种声... 满族作家蔡友梅的京味小说不但采用了北京地道的方言,而且还融进了相声艺术因子,具有诙谐、幽默与讽刺的独特地域化特色。小说在叙述上采用对口相声手法,在具体叙述中隐含着一个逗哏和一个捧哏的功能角色。蔡友梅小说中的叙述人有两种声音,叙述人一边叙述一边议论和打趣,似乎是两种声音在对话和交流。他的小说虽然多关注时事,反映社会重大问题,但却一扫沉重压抑的气氛,使接受者在轻松和愉悦中有所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友梅 京味小说 相声艺术 叙事技巧
下载PDF
记忆素与北京城市文化身份——对1980年代京味小说的一种解读
15
作者 宋秋明 董琦琦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57-63,72,共8页
与老舍小说展现老北京广阔的社会历史风貌不同,1980年代京味小说对于北京城市文化身份的型构,是通过极度浓缩简化并重复出现的"记忆素"来实现的。这些由人物、行动、空间与情节组成的"记忆素"具有高度的趋同性。而... 与老舍小说展现老北京广阔的社会历史风貌不同,1980年代京味小说对于北京城市文化身份的型构,是通过极度浓缩简化并重复出现的"记忆素"来实现的。这些由人物、行动、空间与情节组成的"记忆素"具有高度的趋同性。而这些"记忆素"作为一种"传统的发明",并不是要对老北京的历史文化进行多么精致的还原,而是为了应对"文革"结束后和北京城现代化过程中所出现的城市与人的身份危机而作出的一种解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味小说 记忆素 北京城 文化身份
下载PDF
萧乾小说研究述评
16
作者 云韬 高雅静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97-101,共5页
梳理并总结萧乾小说的相关研究对深入把握萧乾的文学成就,对推进中国现代小说、翻译、新闻等文体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萧乾小说的研究成果表现为萧乾小说与京派小说的复杂关联,萧乾小说的自传性,萧乾小说的儿童视角,萧乾小说的基督教文... 梳理并总结萧乾小说的相关研究对深入把握萧乾的文学成就,对推进中国现代小说、翻译、新闻等文体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萧乾小说的研究成果表现为萧乾小说与京派小说的复杂关联,萧乾小说的自传性,萧乾小说的儿童视角,萧乾小说的基督教文化内涵,萧乾小说对中西作家小说创作技法的吸收、融合与独创,以及萧乾小说特色的整体及单方面归纳六个方面。对现有成果的及时汇总爬梳有助于相关学者根据现有研究的薄弱处有针对性地开展下一步的有效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乾 京派小说 自传性 儿童视角
下载PDF
主体重塑与文化式微——论当代京味小说中旗人形象的流变
17
作者 丰杰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1-167,共7页
"主体重塑"是旗人文化式微的现实语境下,旗人群体的自我调整。新中国成立后,京味小说中的旗人形象经历了三次"主体重塑"过程。60年代,老舍的《正红旗下》表现了辛亥时期旗人通过"汉化"重塑自身"国人... "主体重塑"是旗人文化式微的现实语境下,旗人群体的自我调整。新中国成立后,京味小说中的旗人形象经历了三次"主体重塑"过程。60年代,老舍的《正红旗下》表现了辛亥时期旗人通过"汉化"重塑自身"国人"的主体性,展现了政治原因导致的旗人文化的急剧衰落。80年代,赵大年的《公主的女儿》、邓友梅的《那五》等作品展露了文革后旗人后裔在"汉化"外表下的寻根冲动。90年代以来,叶广芩《采桑子》《状元媒》等小说将旗人塑造为传统文化的守望者,剖析了社会转型中传统文化式微所引发的价值危机,表现出一种反现代的现代性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重塑 文化式微 京味小说 旗人形象 辛亥革命叙事
下载PDF
清末民初京味儿小说大家徐剑胆考述
18
作者 刘云 王金花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2-7,共6页
清末民初,北京报业的兴起催生出一个京味儿作家群体,徐剑胆是其中的佼佼者。通过对民国报刊的爬梳,徐剑胆生卒年、籍贯、笔名、交游、生平等情况首次得以厘清。
关键词 徐剑胆 京味儿小说 清末民初
下载PDF
京派乡土小说略论
19
作者 吴矛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83-86,126,共4页
京派小说创作群体是中国现代文学最重要的小说创作群体之一,他们创作的乡土小说对中国现当代小说创作产生了较为重大的影响。在复活古典田园诗的乡土叙事、地域性的民俗叙事、诗歌散文性的叙事特征三个方面有着自己的特色。
关键词 京派乡土小说 诗性乡土叙事 地域性民俗叙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