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 2.5 Ga TTG rocks in the western Alxa Block and their implications 被引量:23
1
作者 GONG JiangHua ZHANG JianXin +2 位作者 YU ShengYao LI HuaiKun HOU KeJu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2年第31期4064-4076,共13页
The Alxa Block is considered part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but the unambiguous Archean basement has not been reported. In this study, we present the first evidence of the Neoarchean rocks in the Beidashan area of th... The Alxa Block is considered part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but the unambiguous Archean basement has not been reported. In this study, we present the first evidence of the Neoarchean rocks in the Beidashan area of the western Alxa Block. The petrographic and geochemical data show that these rocks are granodiorite with TTG (tonalite-trondhjemite-granodiorite) characteristics. Zircon U-Pb dating gave an age of 2522±30 Ma for the magmatic core and 2496±11 Ma for the metamorphic recrystallized rim. The near-identical age between the Latest Neoarchean magmatism and the high-grade metamorphism shows that these features were related to the same Latest Neoarchean-Earliest Paleoproterozoic tectonothermal event. The age-corrected Hf (t) value is mainly between 0.4 and 4.9. The two-stage zircon Hf model age ranges from 2.7 to 3.0 Ga, suggesting that the Mesoarchean- Neoarchean (2.7-3.0 Ga) juvenile crust was reworked at the end of the Neoarchean in the western Alxa Block.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the western Alxa Block experienced a Mesoarchean-Neoarchean crust growth and Latest Neoarchean-Earliest Paleoproterozoic tectonothermal event similar to the North China Crat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善 TTG 地块 西部 GA 锆石U-PB定年 构造热事件 新太古代
原文传递
阿拉善地块北大山地区两类辉长岩的锆石U-Pb定年、Hf同位素及地球化学特征--对中亚造山带构造演化的启示 被引量:14
2
作者 宫江华 张建新 +3 位作者 王宗起 于胜尧 王东升 张晗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369-1388,共20页
作为中亚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阿拉善地块北缘已成为研究古亚洲洋构造演化历史的关键地区。本次工作对阿拉善地块北大山地区两类辉长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成岩年龄分别为293±2Ma和267±2Ma,为早、中二叠世。早二叠世... 作为中亚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阿拉善地块北缘已成为研究古亚洲洋构造演化历史的关键地区。本次工作对阿拉善地块北大山地区两类辉长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成岩年龄分别为293±2Ma和267±2Ma,为早、中二叠世。早二叠世辉长岩为堆晶岩,呈亚碱性,拉斑玄武质,高Mg#值(64)、Eu显著正异常、极低的REE、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K、Sr),亏损高场强元素(Th、Nb、Ta、Hf、Zr),锆石的εHf(t)平均值为0.91,以上特征显示其岩浆源区为受俯冲板片混染或交代的岩石圈地幔,形成于俯冲相关的挤压环境;中二叠世辉长岩呈碱性、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K)和稀土元素,但Nb、Ta等高场强元素亏损不明显,锆石的εHf(t)平均值为3.5,显示其岩浆源区为受陆壳混染的亏损地幔,形成于大陆板内拉张环境。综合本文及前人研究成果,认为阿拉善地块北缘存在一条西起龙首山,东到狼山的晚古生代(328~262 Ma)超基性—基性岩浆带,其形成与古亚洲洋的俯冲—闭合—造山后伸展过程相关。在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晚期,阿拉善地块北缘为大洋俯冲环境,到早二叠世晚期—中二叠世进入大陆板内拉张环境,限定了古亚洲洋在阿拉善地块北缘的最终闭合时代为早二叠世晚期—中二叠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善地块 北大山 辉长岩 LA-ICP-MS 锆石U-PB定年 HF同位素 地球化学 中亚造山带
下载PDF
大兴安岭南段北大山岩体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对岩石成因及成矿潜力的指示
3
作者 贾力 吴昌志 +2 位作者 焦建刚 钱壮志 雷如雄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61-986,共26页
大兴安岭南段发育包括维拉斯托、黄岗、安乐、大井、毛登和边家大院等锡多金属矿床,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锡多金属成矿带。北大山岩体是该锡多金属成矿带规模最大,出露最完全的花岗质侵入体,其北部主要为石英二长斑岩,南部为黑云母花岗岩... 大兴安岭南段发育包括维拉斯托、黄岗、安乐、大井、毛登和边家大院等锡多金属矿床,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锡多金属成矿带。北大山岩体是该锡多金属成矿带规模最大,出露最完全的花岗质侵入体,其北部主要为石英二长斑岩,南部为黑云母花岗岩,且南部岩相中常见电气石和绿柱石,被认为是区内锡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母岩。然而,目前对该岩体岩石成因及其稀有金属成矿潜力的认识却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在对北大山岩体开展岩相学观察和锆石U-Pb定年的基础上,通过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合MELTS热力学模拟计算,试图阐明该岩体的成因类型、源区特征和演化过程,并讨论其成矿潜力。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北大山岩体北部的石英二长斑岩形成于143.4±1.3Ma,南部黑云母花岗岩形成于142.6±1.3Ma,与大兴安岭南段早白垩世锡多金属成矿年龄峰值相一致。北大山岩体中含自形富水矿物角闪石及黑云母、富碱(K_(2)O+Na_(2)O=8.58%~9.34%)、ACNK/CNK值介于0.97~1.02,P_(2)O_(5)含量低(<0.14%)且与SiO_(2)含量呈负相关,指示该岩体为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岩体的锆石Hf同位素组成较为亏损(ε_(Hf)(t)值平均6.81,n=20),且全岩锆饱和温度较高(平均值为813℃),指示其为新生地壳物质高温熔融的产物。主量元素变化关系和MELTS模拟结果表明,北大山岩体为高钾钙碱性岩浆体系不同程度分离结晶的产物,其中北部石英二长斑岩样品之间结晶分异程度较低,而南部黑云母花岗岩的结晶分异程度较高。北大山岩体的形成时代、源区特征和氧化还原条件(△FMQ-2.5)与大兴安岭南段稀有金属花岗岩类似,具有一定的锡多金属成矿潜力,但其初融温度、挥发分组成(相对富B贫F)、分异演化程度(结晶分异和熔体-流体相互作用程度相对较低)明显不同于维拉斯托矿床成矿碱长花岗斑岩,不会是该矿床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锆石HF同位素 地球化学 北大山 锡多金属成矿带 大兴安岭南段
下载PDF
龙首山-北大山北部的属性——来自海森楚鲁片麻岩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的约束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毛毛 张磊 +2 位作者 霍雨佳 史兴俊 刘翠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31-645,共15页
阿拉善北大山西北部地区出露少量原属"龙首山岩群"的前寒武纪岩石,其形成时代和同位素特征对于了解该地区的基底性质和探讨阿拉善北部构造格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北大山西北部海森楚鲁地区出露的片麻岩开展了详细的岩石学... 阿拉善北大山西北部地区出露少量原属"龙首山岩群"的前寒武纪岩石,其形成时代和同位素特征对于了解该地区的基底性质和探讨阿拉善北部构造格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北大山西北部海森楚鲁地区出露的片麻岩开展了详细的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并对其构造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海森楚鲁片麻岩为一套具有片麻状构造的长英质正片麻岩。锆石核部的LA-ICP MS分析结果显示,207Pb/206Pb年龄相对集中,并在U-Pb谐和图上获得了1 408±29 Ma(MSWD=13)的上交点年龄,表明海森楚鲁片麻岩的原岩形成于~1. 4 Ga。海森楚鲁片麻岩的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锆石εHf(t)值变化范围为-4. 38^+6. 68,二阶段模式年龄为2 091~1 624Ma,反映了片麻岩原岩岩浆可能来自相对年轻的地壳物质。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龙首山-北大山北部出露的前寒武纪岩石主要形成于中元古代及以后,而不是以往认识的中太古代-古元古代;龙首山-北大山北部可能不是阿拉善地块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善 北大山 中元古代 片麻岩 龙首山岩群 锆石U-Pb年龄 锆石HF同位素
下载PDF
内蒙古北大山新井地区热液型铀矿化特征及成因探讨
5
作者 郭长林 杨昆 +6 位作者 王刚 贺锋 刘涛 耿海军 童勤龙 车永飞 李新春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22年第6期1122-1136,共15页
热液型铀矿是内蒙古北大山地区重要的铀矿类型。文章以北大山中部新井铀矿点为研究对象,详细阐述了新井地区地质特征和铀矿化特征,认为铀成矿受断裂构造、斜长角闪片岩、伟晶状花岗岩脉及热液蚀变控制,F_(1)断裂为铀矿化提供了运移通道... 热液型铀矿是内蒙古北大山地区重要的铀矿类型。文章以北大山中部新井铀矿点为研究对象,详细阐述了新井地区地质特征和铀矿化特征,认为铀成矿受断裂构造、斜长角闪片岩、伟晶状花岗岩脉及热液蚀变控制,F_(1)断裂为铀矿化提供了运移通道和赋存空间,构造变异部位控制铀矿床的定位;古元古界变质岩为有利的含铀建造,作为矿源层和储矿层为热液型铀矿化的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海西晚期侵入的伟晶状花岗岩为钙碱性铝过饱和系列富铀花岗岩,该岩脉控制铀矿体的产出部位;蚀变是矿化的先导和基础,铀矿体与富矿体一般出现在多期次热液蚀变叠加部位,热液蚀变是铀矿叠加富集的必要条件。综合分析认为新井地区热液型铀矿的形成经历了含矿建造形成阶段、预富集阶段、成矿阶段及矿体叠加富集阶段,下一步勘查工作的重点是F_(1)断裂带及其走向发生变异的部位,受F_(1)断裂带控制的热液蚀变带是找矿的重点区段,伟晶状花岗岩与斜长角闪片岩的接触面是产矿的最佳界面,伟晶状花岗岩脉密集分布区是铀成矿的有利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液型铀矿 矿化特征 成因 新井 北大山
下载PDF
内蒙古维拉斯托稀有金属-锡多金属矿床的成矿作用:来自花岗质岩浆结晶分异的启示 被引量:23
6
作者 武广 刘瑞麟 +5 位作者 陈公正 李铁刚 李睿华 李英雷 杨飞 张彤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37-664,共28页
内蒙古维拉斯托稀有金属-锡多金属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南段西坡,是一个以锡为主,共伴生锌、钨、铜、钼、铌、钽、锂和铷的大型矿床。该矿床以发育铌、钽、铷、锂矿化有别于大兴安岭南段的其他锡多金属矿床。本文对维拉斯托地区的北大山岩... 内蒙古维拉斯托稀有金属-锡多金属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南段西坡,是一个以锡为主,共伴生锌、钨、铜、钼、铌、钽、锂和铷的大型矿床。该矿床以发育铌、钽、铷、锂矿化有别于大兴安岭南段的其他锡多金属矿床。本文对维拉斯托地区的北大山岩体和维拉斯托岩体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全岩地球化学研究和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北大山岩体和维拉斯托岩体的结晶年龄分别为140±2Ma和137±1Ma~138±1Ma。2个岩体均具有高硅、富碱、贫铁镁钙特征,主体为高钾钙碱性的弱过铝质碱长花岗岩,轻重稀土分馏不明显,呈现出显著的负铕异常。2个岩体均富集Rb、Th、U、K、Ta、Hf和轻稀土元素,强烈亏损Ba、Sr、P、Eu和Ti等元素。与北大山岩体相比,维拉斯托岩体有更低的稀土总量,更明显的Eu负异常,展示了明显的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Ba、Sr、Eu、Ti和Y亏损更强烈。二者的时空关系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2个岩体为同一期岩浆活动不同演化阶段的产物,岩浆演化过程经历了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独居石、榍石、褐帘石、磷灰石、磷钇矿、锆石和钛铁矿的分离结晶,维拉斯托岩体还发生了熔体-流体相互作用。北大山岩体和维拉斯托岩体锆石的εHf(t)值分别为5.4~8.6和4.2~9.9,两阶段Hf同位素模式年龄分别为643~847Ma和556~921Ma,表明它们的岩浆源区为起源于亏损地幔的新元古代新生地壳物质。北大山岩体属于高分异I型花岗岩,维拉斯托岩体发育钠长石、天河石、黄玉、锂云母和萤石,属于超分异的Li-F花岗岩。花岗质岩浆的高程度分离结晶和熔体-流体相互作用是形成维拉斯托超分异花岗岩并发生稀有金属-锡多金属成矿作用的重要控制因素。维拉斯托稀有金属-锡多金属矿床属于岩浆-热液矿床。维拉斯托地区的早白垩世花岗质岩石形成于伸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地球化学 锆石Lu-Hf同位素 高分异Ⅰ型花岗岩 北大山岩体和维拉斯托岩体 维拉斯托稀有金属-锡多金属矿床 大兴安岭南段
下载PDF
阿拉善北大山岩带海西期中酸性岩^(40)Ar-^(39)Ar年龄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6
7
作者 赖新荣 江思宏 +3 位作者 邱小平 刘妍 胡朋 张万益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70-380,共11页
阿拉善北大山岩带位于阿拉善地块南缘,恩格尔乌苏缝合带以南。该岩带产出大量的海西期岩浆岩,包括基性-超基性岩、石英闪长岩、石英二长岩、石英正长岩及钾长花岗岩等一系列岩体。本文对该岩带的石英闪长岩及石英二长岩进行^(40)Ar-^(39... 阿拉善北大山岩带位于阿拉善地块南缘,恩格尔乌苏缝合带以南。该岩带产出大量的海西期岩浆岩,包括基性-超基性岩、石英闪长岩、石英二长岩、石英正长岩及钾长花岗岩等一系列岩体。本文对该岩带的石英闪长岩及石英二长岩进行^(40)Ar-^(39)Ar测年,获得的坪年龄分别为277.0±3.8Ma、275.0±4Ma,系早二叠世侵入产物。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石英闪长岩具有高Al2O3、CaO、Mg#,低K2O、(La/Yb)N、ΣREE,表明其偏向于幔源的特点。石英二长岩具有高K2O、(La/Yb)N、ΣREE、Al2O3,低CaO、Mg#,表明其偏向于壳源的特点。结合微量元素分析与大地构造环境条件,得出了该期石英闪长岩与石英二长岩产出环境为二叠纪活动大陆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善 北大山岩带 中酸性岩 构造环境 活动大陆边缘
下载PDF
内蒙古北大山杂岩体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3
8
作者 管育春 杨宗锋 +4 位作者 祝新友 邹滔 程细音 唐雷 邓海辉 《矿产勘查》 2017年第6期1054-1068,共15页
内蒙古北大山岩体是大兴安岭南段成矿带中的一个重要杂岩体。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北大山岩体中的斑状石英二长闪长岩、石英二长斑岩和二长花岗岩分别形成于(142.6±1.8)Ma、(141.1±19)Ma、(140.4±1.6)Ma,属早... 内蒙古北大山岩体是大兴安岭南段成矿带中的一个重要杂岩体。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北大山岩体中的斑状石英二长闪长岩、石英二长斑岩和二长花岗岩分别形成于(142.6±1.8)Ma、(141.1±19)Ma、(140.4±1.6)Ma,属早白垩世早期的产物。北大山杂岩体由早至晚,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有规律的演化,主要表现为:SiO_2含量逐渐增高,碱度也增高,而钙镁和铝质渐趋降低;稀土元素中弱铕亏损演变为强铕亏损;微量元素中Rb、Nb、Ta含量升高,而Ba、Sr、P、Ti逐渐降低。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总体显示该杂岩体为钙碱性—碱性、准铝质—弱过铝质A型花岗岩,其成因可能为在岩石圈伸展环境下,幔源岩浆的底侵促使上覆的先存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花岗质岩浆,岩浆源区与壳幔混熔作用有关,并且该作用形成杂岩体中早期含幔源包体的石英二长闪长岩和晚期富挥发分的二长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大山杂岩体 A型花岗岩 年代学 地球化学 内蒙古
下载PDF
阿拉善地块晚奥陶世-石炭纪的构造演化历史--来自北大山地区多期岩浆-变质-变形事件的约束 被引量:6
9
作者 宫江华 张建新 +2 位作者 王宗起 于胜尧 王东升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71-798,共28页
阿拉善地块西部的北大山地区识别出两期韧性变形构造,早期的韧性变形以从南(南东)向北(北西)逆冲为特征,晚期的韧性变形以近东西向左行剪切为特征。利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方法,在记录早期韧性变形的片麻岩中获得锆石的变质年龄为422... 阿拉善地块西部的北大山地区识别出两期韧性变形构造,早期的韧性变形以从南(南东)向北(北西)逆冲为特征,晚期的韧性变形以近东西向左行剪切为特征。利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方法,在记录早期韧性变形的片麻岩中获得锆石的变质年龄为422±1 Ma,代表晚志留世变质事件;在记录晚期韧性变形的2件二长花岗岩中获得锆石结晶年龄分别为326.2±1.2 Ma和323.8±2.6 Ma,代表早石炭世岩浆活动。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发现阿拉善地块西部北大山地区的两期韧性变形特征、变形时代与阿拉善地块东部巴彦乌拉山-狼山地区相似,同时阿拉善地块东、西部晚奥陶世-石炭纪多期岩浆活动的岩石类型、期次、地化及Nd同位素等特征也非常相似。以上特征表明,阿拉善地块东、西部经历了相同的构造演化历史,形成一条发育在早前寒武纪变质基底之上、呈近东西向弧形展布的晚奥陶世-石炭纪构造-岩浆岩带(西起桃花拉山,经北大山、诺尔公-巴彦乌拉山,东到狼山),其成因与古亚洲洋的俯冲造山事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善地块 晚奥陶世-石炭纪岩浆岩 构造变形 锆石U-PB定年 古亚洲洋
下载PDF
河北承德县北大山公园石海奇观的成因及地学旅游初探
10
作者 李成祥 张绪教 +4 位作者 殷志强 曹静 邵海 田钰琛 彭超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07-817,共11页
石海是发育于基岩斜坡带较为特殊的地貌类型之一,因形成动力多样和过程复杂,前人对其成因的争论由来已久。河北省承德县北大山发育壮观的石海,是该森林公园的主要景观和旅游资源,为石海成因的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利用野外地质调... 石海是发育于基岩斜坡带较为特殊的地貌类型之一,因形成动力多样和过程复杂,前人对其成因的争论由来已久。河北省承德县北大山发育壮观的石海,是该森林公园的主要景观和旅游资源,为石海成因的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利用野外地质调查、砾石统计和无人机航拍建模等技术方法和手段,对北大山森林公园石海地貌开展了系统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石海的物源来自沟头被断裂和节理破碎的花岗岩崩塌体;组成石海的巨大砾石具有重力崩塌和短距离流水搬运的特征,与冰川或泥石流搬运的特征并不符合;冻融分选作用是导致巨大石块集中出露地表,进而形成石海的主要动力。本文首次提出承德北大山石海地貌的冻融分选成因的新认识,不仅对石海成因的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对其它区域石海地貌的成因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海 重力崩塌 冻融分选 旅游地学 北大山 承德
下载PDF
阿拉善北大山乌布日布特地区晚古生代侵入岩的地球化学、年龄、Hf同位素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霍雨佳 张磊 +3 位作者 王毛毛 张建军 史兴俊 刘翠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2-209,共28页
内蒙古阿拉善西部的北大山北部出露一些古生代侵入岩,这些侵入岩的时空分布和源区物质组成特征对于确定北大山北部的构造属性以及探讨阿拉善西部的构造划分和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北大山北部乌布日布特地区腰泉和沙枣泉两个花... 内蒙古阿拉善西部的北大山北部出露一些古生代侵入岩,这些侵入岩的时空分布和源区物质组成特征对于确定北大山北部的构造属性以及探讨阿拉善西部的构造划分和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北大山北部乌布日布特地区腰泉和沙枣泉两个花岗质岩体开展了详细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研究。锆石LA⁃ICP⁃MS U⁃Pb测年结果显示,腰泉黑云母正长花岗岩年龄为261.8±1.2 Ma,沙枣泉黑云母花岗岩年龄为303.1±1.6 Ma,均形成于晚古生代。腰泉黑云母正长花岗岩与沙枣泉黑云母花岗岩的稀土元素组成相似,均表现出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的特征,并显示有微弱—中等的Eu负异常。腰泉黑云母正长花岗岩与沙枣泉黑云母花岗岩均具有正的ε_(Hf)(t)值,腰泉黑云母正长花岗岩的ε_(Hf)(t)值为+1.93~+7.40,沙枣泉黑云母花岗岩的εHf(t)值为+0.52~+10.00,这与北大山北部其它古生代酸性侵入岩的锆石Hf同位素相似,表明北大山北部酸性岩浆的深部源区以新生地壳物质为主。北大山北部深部地壳物质组成特征与阿拉善中东部宗乃山—沙拉扎山地区相似,而与北大山南部和阿拉善中东部雅布赖—诺尔公—红古尔玉林地区具有明显差别。结合区域研究资料,推测北大山北部可能不属于阿拉善地块,而与阿拉善中东部的宗乃山—沙拉扎山地区具有相同的构造属性,是中亚造山带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锆石HF同位素 地球化学 晚古生代 阿拉善北大山
下载PDF
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北大山中段物化探找矿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海昆 王江超 +1 位作者 郭培文 王东鹏 《矿产与地质》 2019年第2期317-324,共8页
北大山位于阿拉善地块中部,巴丹吉林断裂以南的雅布赖—巴音诺尔公晚古生代大陆弧褶皱带,本次测区位于北大山中段。该区的磁法工作很好的揭露岩浆岩之间侵入关系,构造特征及含矿岩体等找矿标志,圈定了找矿靶区;化探异常进一步佐证了磁异... 北大山位于阿拉善地块中部,巴丹吉林断裂以南的雅布赖—巴音诺尔公晚古生代大陆弧褶皱带,本次测区位于北大山中段。该区的磁法工作很好的揭露岩浆岩之间侵入关系,构造特征及含矿岩体等找矿标志,圈定了找矿靶区;化探异常进一步佐证了磁异常,缩小了找矿靶区;物化探异常为下一步工程验证提供了重要支撑,找矿目标清晰明确,加快了矿区勘查找矿工作,大大缩短了勘查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法 找矿标志 物化探异常 找矿靶区 北大山 阿拉善右旗
下载PDF
北大山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构造环境 被引量:2
13
作者 季文中 韩要权 +1 位作者 虎金荣 何海蛟 《甘肃地质》 2016年第4期14-21,共8页
阿拉善地块南缘是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的重要分布区,自北向南可分为北大山岩带、龙首山岩带和北海子岩带。本文主要以北大山岩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野芨里岩体、青疙瘩岩体及鄂博沟岩体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等研... 阿拉善地块南缘是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的重要分布区,自北向南可分为北大山岩带、龙首山岩带和北海子岩带。本文主要以北大山岩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野芨里岩体、青疙瘩岩体及鄂博沟岩体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等研究,探讨了北大山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的成因类型和形成构造环境。3个岩体主量元素特征显示Mg#=76~87,橄榄岩类w(Al2O3)=3.2%~5.2%,但辉长岩、辉绿岩类明显高于该值,说明北大山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熔融程度整体不高,该区岩体属于镁质超基性岩,并且具有富铁趋势;稀土元素特征显示稀土总量(ΣREE)在5.68×10-6~11.5×10-6之间,野芨里岩体LREE稍富集,而青疙瘩及鄂博沟岩体LREE明显富集;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北大山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的成岩构造环境为板内拉张环境,岩浆在侵位过程中受到上地壳的混染作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显示Ni明显亏损,有利于镍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铁质—超镁铁质岩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构造环境 北大山岩带
原文传递
阿拉善北大山地区花岗斑岩岩石成因及构造启示:元素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约束
14
作者 苏惠 曾认宇 +1 位作者 甘德斌 严杰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80-1596,共17页
阿拉善地块位于华北克拉通西南部,其早前寒武纪地质演化及板块归属一直存在争议。北大山杂岩作为阿拉善地块少有出露的前寒武纪变质基底,记录了前寒武纪岩浆-变质事件,为上述问题的制约提供了良好的研究窗口。本文对北大山地区次井子花... 阿拉善地块位于华北克拉通西南部,其早前寒武纪地质演化及板块归属一直存在争议。北大山杂岩作为阿拉善地块少有出露的前寒武纪变质基底,记录了前寒武纪岩浆-变质事件,为上述问题的制约提供了良好的研究窗口。本文对北大山地区次井子花岗斑岩开展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年代学及Hf同位素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岩石具有较高的SiO_(2)(73.85%~75.41%)、Al_(2)O_(3)(13.40%~14.19%)和K_(2)O(3.83%~4.80%)值,较低的Na_(2)O(2.10%~3.31%)和Fe_(2)O_(3)^(T)(0.93%~1.33%)值。岩石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而亏损重稀土元素,具有明显的负铕异常(δEu=0.15~0.29),亏损Nb、Ta和Ti等高场强元素,显示高分异I型花岗岩特征。岩浆锆石U-Pb年龄揭示岩体形成于(2035.6±8.4)Ma,锆石εHf(t)值(0.48~7.04)均为正值且变化范围较大,Hf同位素地壳模式年龄T_(DM)^(C)介于2627 Ma和2222 Ma之间,显示岩浆具有壳幔混合的成因特征。综合分析认为,阿拉善地块约2.0 Ga的岩浆事件存在双峰式火山岩组合的特征,且其中的酸性岩多为A型花岗岩,指示伸展的构造背景。锆石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的系统对比分析表明,西阿拉善地块与华北克拉通孔兹岩带岩浆在古元古代存在明显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阿拉善地块 北大山地区 古元古代 锆石 岩浆事件
下载PDF
阿拉善北大山早石炭世花岗斑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地质意义
15
作者 甘德斌 曾认宇 +1 位作者 苏惠 关燕鹤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56-579,共24页
中亚造山带是世界上最大的增生型构造带之一,其形成与古亚洲洋关系密切,然而古亚洲洋的构造演化和闭合时限还存在争议。阿拉善地块位于中亚造山带的南侧,是揭示上述问题的重要区域。本文对阿拉善地块北大山次井子一处花岗斑岩体进行了... 中亚造山带是世界上最大的增生型构造带之一,其形成与古亚洲洋关系密切,然而古亚洲洋的构造演化和闭合时限还存在争议。阿拉善地块位于中亚造山带的南侧,是揭示上述问题的重要区域。本文对阿拉善地块北大山次井子一处花岗斑岩体进行了岩相学、全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探讨其岩石形成时代、成因及区域构造背景。次井子岩体SiO_(2)含量为75.04%~76.97%、MgO含量为0.15%~0.24%、TFe_(2)O_(3)含量为1.62%~1.76%,显示富硅、贫镁铁的特征。岩石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Eu强烈亏损,Rb、Th、U、K元素富集,Ba、Sr、P、Ti元素亏损,具有A型花岗岩的特征。锆石U-Pb测年显示,花岗斑岩的侵位年龄为326.3±1.2 Ma。锆石的ε_(Hf)(t)值为-3.53~-1.24,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在1561~1414 Ma之间,表明岩体的源区主要为古老的地壳物质。结合前人研究,阿拉善地块石炭纪和二叠纪—早三叠世岩浆岩形成环境存在明显的转变,这可能与古亚洲洋的最终闭合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斑岩 锆石U-Pb-Hf同位素 北大山 阿拉善 中亚造山带 A型花岗岩
下载PDF
早白垩世华北克拉通东部岩石圈减薄过程和机制:来自辽宁本溪北大山岩体的证据
16
作者 骆念岗 高莲凤 +7 位作者 张振国 尹志刚 崔建宇 吴君飞 邢杰 丁恺 高晨阳 王月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0-365,共26页
早白垩世华北克拉通岩石圈经历了巨厚减薄事件,但减薄过程及机制仍存在较大争论。本文对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辽宁本溪地区的北大山岩体进行了野外地质调查、岩相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和Lu-Hf同位素研究,探讨其形成时代、源区和成因... 早白垩世华北克拉通岩石圈经历了巨厚减薄事件,但减薄过程及机制仍存在较大争论。本文对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辽宁本溪地区的北大山岩体进行了野外地质调查、岩相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和Lu-Hf同位素研究,探讨其形成时代、源区和成因,以期得到关于华北克拉通东部早白垩世岩石圈减薄研究的启示。北大山岩体岩性为似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测年结果显示,花岗岩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17.1±1.4)Ma,表明为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北大山岩体似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具有富硅(w(SiO_(2))=69.15%~69.87%)、富碱(w(Na_(2)O+K_(2)O)=8.46%~8.66%)、贫镁(w(MgO)=0.80%~0.90%)、贫钙(w(CaO)=2.03%~2.04%),准铝质(A/CNK=0.98~0.99)的特征;富集Rb、Th、K、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Nb、Ta、Ti、P等高场强元素,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右倾型,轻稀土较陡,重稀土较平缓,花岗岩熔体的锆石饱和温度(763.14~768.87℃)明显低于A型花岗岩(>800℃),以上特征总体表现出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特征。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表明,锆石εHf(t)值为-21.49~-19.04,均为负值,二阶段亏损地幔Hf模式年龄(t DM2)=2536~2383 Ma,表明其源岩主要为古元古代古老下地壳基性岩的部分熔融。根据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认为,北大山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时期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回撤而导致的区域伸展背景环境下,同时,上涌的软流圈引起华北克拉通深部岩石圈发生大规模的拆沉作用,从而致使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似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 地球化学 年代学 LU-HF同位素 岩石圈减薄 北大山岩体
下载PDF
西乌珠穆沁旗地区上二叠统北大山组油气地质特征
17
作者 朱常伟 张永生 +1 位作者 李艳 于华泰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中旬)》 2016年第3期1-5,7,共5页
通过野外实地剖面测量,将西乌珠穆沁旗地区上二叠统北大山组(P_3b)划分为4种沉积相带,从下到上依次发育前缘陡坡、盆地-陡坡过渡带、裂陷盆地、前缘陡坡、礁滩,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关系。在上述研究基础上,结合有机地球化学以及岩石学... 通过野外实地剖面测量,将西乌珠穆沁旗地区上二叠统北大山组(P_3b)划分为4种沉积相带,从下到上依次发育前缘陡坡、盆地-陡坡过渡带、裂陷盆地、前缘陡坡、礁滩,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关系。在上述研究基础上,结合有机地球化学以及岩石学等方法,对P_3b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和泥页岩矿物组成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西乌珠穆沁旗地区P_3b烃源岩属于较好烃源岩,泥、页岩硅质含量高,排烃能力强,利于油气的富集和成藏,可作为好的油气勘探选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大山组 沉积环境 烃源岩 油气勘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