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川地区典型林分土壤抗蚀性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俭成 杨建英 +4 位作者 史常青 梁超 彭贤锋 龚小强 王俭斐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1-75,共5页
以北川县8种典型林分土壤为对象,研究该区域内不同林分类型土壤的抗蚀性。结果表明:(1)不同林分土壤的抗蚀性具有明显差异,土壤抗蚀指数表现为二十年生柳杉林最大,达到66.3%,后依次为柳杉桤木混交林(51.9%)、杉木纯林(49.6%)、十年生柳... 以北川县8种典型林分土壤为对象,研究该区域内不同林分类型土壤的抗蚀性。结果表明:(1)不同林分土壤的抗蚀性具有明显差异,土壤抗蚀指数表现为二十年生柳杉林最大,达到66.3%,后依次为柳杉桤木混交林(51.9%)、杉木纯林(49.6%)、十年生柳杉纯林(34.6%)、五年生柳杉纯林(31.6%)、桤木林(30.7%)、楠竹林(20.4%),荒草坡的抗蚀指数最小,只有11.8%。(2)不同林分土壤剖面上、下层之间土壤抗蚀性有着明显差别。对于同一林地,土壤的抗蚀性上层一般要优于下层,土壤抗蚀指数0-20cm土层为20-40cm土层的1.0~1.6倍。土壤抗蚀指数随着浸水时间推移而降低,它与土粒浸水时间呈三次多项式函数关系。(3)通过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确定了土壤抗蚀性评价指标的3个主成分,分别为Y1、Y2、Y3,并确定了不同林分土壤抗蚀性的综合评价模型,即综合抗蚀性Y=0.552Y1+0.337Y2+0.111Y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蚀性 林地土壤 北川地区 评价体系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北川地区极重震害的物理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朱守彪 袁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863-1873,共11页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中北川地区受灾特别严重,而该地区远离汶川主震震中超过100多千米.尽管汶川地震发生已近10年,但这种不正常现象一直困扰着地学工作者,至今没有给出合理的解答.为此,本文利用有限单元方法模拟汶川地震的主要发震断裂带...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中北川地区受灾特别严重,而该地区远离汶川主震震中超过100多千米.尽管汶川地震发生已近10年,但这种不正常现象一直困扰着地学工作者,至今没有给出合理的解答.为此,本文利用有限单元方法模拟汶川地震的主要发震断裂带(即:映秀—北川断层)的自发破裂动力学过程.模型中,几乎平直的映秀—北川断裂带在高川地区发生拐折,形成高川右弯.模拟结果显示,破裂沿着映秀—北川断裂带向东北方向前行,当破裂前端到达高川右弯时,破裂形态发生剧烈变化,破裂传播速度由亚剪切破裂突然转化为超剪切破裂.与断层阶区促进超剪切破裂明显不同的是,这种超剪切破裂形态的转化不需要时间停顿.由于超剪切地震破裂的产生,破裂辐射的地震波发生相长干涉,形成马赫波,地震动被大大放大.计算给出的强地面运动峰值加速度在北川地区不仅数值高,而且高值区分布范围广,造成了北川地区的震害特别严重.模拟结果还表明,若高川右弯不存在(即映秀—北川断层面为平直),则北川地区的断层不会形成超剪切破裂;如果高川右弯附近断层的不连续程度较大,则破裂会被终止;这些情况下,北川地区的震害都没有那么严重.所以,高川右弯的几何形状对于超剪切破裂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也是造成远离震中的北川地区震害特别严重的主要原因.因此,分析发震断层几何对于研究震源动力学过程及震害评估等有着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映秀—北川断裂带 高川右弯 超剪切破裂 北川地区 地震灾害
下载PDF
北川地区地震灾害的地形因子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秋良 薛宏交 +3 位作者 杨强 王敦 李井冈 张丽芬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8-72,共5页
选取极灾区北川县为研究区,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提取地形因子进行地形信息的定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坡度40°~50°、坡度变率在18°~30°、地形起伏度为50~70m,甚至更大的地区极易发生地震灾害。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DEM) 地形因子 汶川地震 地质灾害 北川地区
下载PDF
清至民国北川地区主要农作物的种植及其分布 被引量:5
4
作者 李静 《古今农业》 2009年第2期77-83,共7页
北川地区一直都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地区,但清至民国这一时期,北川地区主要农作物的构成及种植面积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甚至影响到现在。本文以北川地区清至民国的多本县志为基础,分析这一时期北川地区农作物的种植、传播与分布... 北川地区一直都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地区,但清至民国这一时期,北川地区主要农作物的构成及种植面积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甚至影响到现在。本文以北川地区清至民国的多本县志为基础,分析这一时期北川地区农作物的种植、传播与分布变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至民国 北川地区 农作物 种植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与植被覆盖度的大通北川河源区自然保护区生境质量评估 被引量:11
5
作者 陈永国 刘维军 +3 位作者 荣月静 傅利平 马立广 曹彦荣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32-337,共6页
为了掌握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与生境质量变化状况,优化保护对策与措施,基于2005年、2010年、2015年3个时间节点,分析了保护区土地利用和植被覆盖度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基于InVEST模型中生境评估模块进行保护区的生... 为了掌握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与生境质量变化状况,优化保护对策与措施,基于2005年、2010年、2015年3个时间节点,分析了保护区土地利用和植被覆盖度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基于InVEST模型中生境评估模块进行保护区的生境质量评估,并运用植被覆盖度(VFC)来修正生境适宜度(H)指标,进而得出了更加精确的生境质量评估结果。结果表明:保护区土地利用主要以灌木林、草地、裸地为主。2005—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不大,主要有小部分地区裸地转换为草地,保护区整体生境质量显著提升,尤其是北部与南部地区的灌木林,这与保护区植被覆盖度的分布规律基本吻合。因此,通过相关措施,减少人为干扰,增加林草植被盖度,是提高保护区生境质量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植被覆盖度 生境质量 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青海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与管控建议
6
作者 刘维军 荣月静 《青海草业》 2024年第2期32-37,41,共7页
自然保护区对珍稀野生动植物、珍贵自然遗迹和典型生态系统保护发挥了重大作用。基于对国家自然保护地体系深刻理解和认识,从实际载畜量、农业生产值及植被覆盖度等方面总结青海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和发展现状,对自然保... 自然保护区对珍稀野生动植物、珍贵自然遗迹和典型生态系统保护发挥了重大作用。基于对国家自然保护地体系深刻理解和认识,从实际载畜量、农业生产值及植被覆盖度等方面总结青海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和发展现状,对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权属、体制机制及社区建设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结合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发展问题及工作机制,提出了自然保护区应从体制机制、资金、人才及科技等多方面加强建设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建设问题 管控建议 青海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基于原住民需求的北川地震遗址区发展的几点思考
7
作者 薛佳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29-33,共5页
本文在进行北川地震遗址区开发原住民影响感知调查的基础之上,结合当地居民生活基本状况发生的改变,总结其发展的突出需求,从旅游拉动就业的视角出发,探索北川地震遗址区旅游业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 北川地震遗址区 原住民 需求 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