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部湾海岸带植被覆盖时空动态特征及未来趋势 被引量:13
1
作者 田义超 陈志坤 梁铭忠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6-86,共11页
分析北部湾海岸带植被覆盖动态变化趋势,能为开展海岸带植被生态环境监测提供决策。以2000--2011年sP0rr_vEcETATION逐句NDVI数据为基础,采用MVC(最大值合成法)、标准差、线性趋势分析(SLOPE)和Hurst指数等数理统计方法对研究区... 分析北部湾海岸带植被覆盖动态变化趋势,能为开展海岸带植被生态环境监测提供决策。以2000--2011年sP0rr_vEcETATION逐句NDVI数据为基础,采用MVC(最大值合成法)、标准差、线性趋势分析(SLOPE)和Hurst指数等数理统计方法对研究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及未来趋势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植被覆盖整体上处于变好的状态,在年尺度上呈现出“波动一明显改善”的趋势,且海岸带东岸与西岸的植被变化趋势决于丘陵地区;在季节尺度上NDVI的增长速率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在月尺度上NDVI在6—11月植被生长迅速,而在1—4月则生长缓慢;2)NDVI均值的空间分布规律自东北一西南中心线呈现出“两头高、中心地带低”的趋势,且NDVI均值白西向东的变化规律为-0.026/1N°,具有经向地带性特点;3)NDVI的I-Iurst指数值为0.3065-0.9953,平均值为0.7774,反持续性序列(15.78%)〈持续性序列(84.22%),未来总体植被覆盖呈现出持续性改善趋势。未来需要重点进行保护的植被区域主要集中在十万大山的西南部、钦江流域的上游以及合浦县的西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海岸带 NDVI HURST指数 植被覆盖
下载PDF
1961—2017年广西北部湾海岸带太阳总辐射时空动态特征 被引量:8
2
作者 张亚丽 田义超 +2 位作者 林俊良 张强 陶进 《生态科学》 CSCD 2020年第4期145-155,共11页
太阳辐射是地球生命发生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是大气运动唯一的能量来源。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关注海岸带太阳辐射变化尤为必要。为了揭示广西北部湾海岸带太阳辐射的时空变化特征,基于北部湾海岸带临近区域的22个气象站1961—2017年... 太阳辐射是地球生命发生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是大气运动唯一的能量来源。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关注海岸带太阳辐射变化尤为必要。为了揭示广西北部湾海岸带太阳辐射的时空变化特征,基于北部湾海岸带临近区域的22个气象站1961—2017年逐日日照资料和南宁、北海站的太阳辐射资料,采用Angstrom模型对各气象站点的月太阳总辐射进行了估算。在此基础上借助于Mann-kendall检验、气候倾向率、趋势面分析法等数理统计方法对北部湾海岸带年内和年际太阳总辐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时间尺度上,研究区域年际太阳辐射总量变化呈现出"W"型特征,其波动幅度介于4002.5MJ·m^-2到5981.9 MJ·m^-2之间,呈显著上升趋势具体为91.7 MJ·m^–2·10a^–1。在空间分布上,北部湾海岸带太阳辐射资源空间差异较大,位于上思与防城港交界地区的太阳辐射最高,海岸东岸的北海市和合浦县次之,海岸西岸的钦江流域和茅岭江流域最小。突变分析上:春、夏、秋季的年均太阳总辐射在研究期均发生了突变,而冬季没有发生突变。丘陵地区和海岸西岸年均太阳辐射发生了突变,而海岸东岸没有发生突变。其中海岸西岸的东兴太阳辐射突变的时间最早,防城港突变的时间最晚。本文研究成果为太阳总辐射的定量化研究提供了方法学上的经验,并对该区太阳总辐射资源合理利用与管理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总辐射 北部湾海岸带 时空变化特征 MANN-KENDALL检验 气候倾向率 趋势面分析
下载PDF
广西北部湾沿海经济区富硒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44
3
作者 杨志强 李杰 +2 位作者 郑国东 陈彪 钟晓宇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14年第6期1260-1264,1269,共6页
通过对广西北部湾沿海经济区土壤硒含量调查,研究了土壤总硒含量的分布特征、成因来源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表层土壤总硒含量为(0.06~0.90)×10^-6,平均值为0.44×10^-6,深层土壤总硒含量为(0.07~0.92)&... 通过对广西北部湾沿海经济区土壤硒含量调查,研究了土壤总硒含量的分布特征、成因来源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表层土壤总硒含量为(0.06~0.90)×10^-6,平均值为0.44×10^-6,深层土壤总硒含量为(0.07~0.92)×10^-6,平均值为0.44×10^-6,研究区表层和深层土壤分别有62.2%和64.5%属于富硒土壤。表层土壤总硒对深层土壤总硒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土壤总硒主要受控于成土母质。相关分析表明,土壤中总硒含量与C、Org C、Al2O3、TFe2O3等呈显著性正相关,说明土壤中有机碳、铁锰氧化物对硒的地球化学行为有重要影响。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优良,具有开发富硒农产品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沿海经济区 土壤环境调查 土壤地球化学
下载PDF
桂西南喀斯特-北部湾海岸带生态环境脆弱性时空分异与驱动机制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张泽 胡宝清 +1 位作者 丘海红 邓雁菲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56-466,共11页
为揭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时空分异和驱动因子,本研究在山江海视角下,以桂西南喀斯特-北部湾海岸带为典型研究区,运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法,地理探测器模型,结合生态环境脆弱性综合指数,系统分析桂西南喀斯特-北部湾海岸带生态环境脆弱性的时... 为揭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时空分异和驱动因子,本研究在山江海视角下,以桂西南喀斯特-北部湾海岸带为典型研究区,运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法,地理探测器模型,结合生态环境脆弱性综合指数,系统分析桂西南喀斯特-北部湾海岸带生态环境脆弱性的时空分异特征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研究区2008、2013、2018年脆弱性指数分别为0.54、0.61、0.69,多年平均值为0.61,整体处于中度脆弱,在空间上,由城市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的趋势;在时间上,生态环境脆弱等级呈微恶化趋势;(2)在单因子作用中6个驱动因子对生态环境脆弱性的解释力强度为汛期降雨量(0.457)>植被覆盖度(0.384)>高温季节温度(0.311)>废水入海量(0.248)>NPP(0.184)>人口密度(0.036)。在多因子交互中,只有汛期降水量和NPP,NPP和高温季节温度、废水入海量和NPP呈非线性增强,其余的交互作用均为双线性增强,而且汛期降水量和植被覆盖度的单因子影响较强,交互作用后影响也是最强(0.679),说明了汛期降水量和植被覆盖度为该区域的主要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江海视角 生态环境脆弱性 时空分异 空间主成分分析法 生态环境脆弱性指数 地理探测器 驱动机制 桂西南喀斯特-北部湾海岸带
原文传递
基于山江海视角与SRP模型的桂西南-北部湾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泽 胡宝清 +1 位作者 丘海红 邓雁菲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97-306,共10页
为揭示桂西南喀斯特-北部湾海岸带生态环境脆弱性,本研究基于山江海视角,采用生态敏感度-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SRP)模型、无纲量化模型、层次分析法,结合生态环境脆弱性指数,对该区域进行了生态环境脆弱性的评价,为该区域的生态环境... 为揭示桂西南喀斯特-北部湾海岸带生态环境脆弱性,本研究基于山江海视角,采用生态敏感度-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SRP)模型、无纲量化模型、层次分析法,结合生态环境脆弱性指数,对该区域进行了生态环境脆弱性的评价,为该区域的生态环境治理和恢复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结果表明:(1)2000~2018年三期生态环境脆弱性指数在0.14~0.96之间,平均值在0.52,整体属于中度脆弱。2000年轻度脆弱区面积比重最大为44.96%,中度脆弱区面积其次,重度脆弱区面积最小;2010年轻度脆弱区和中度脆弱区的面积比重相似,潜在脆弱区面积和重度脆弱区面积减少;2018年仍然是轻度脆弱区比重最大,重度脆弱区面积增加1736 km^(2)。(2)随着高程的增加,生态环境脆弱性程度整体有减轻的趋势,重度脆弱比重越来越小。(3)林地主要分布于微度脆弱区和轻度脆弱区,耕地、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主要分布在轻度脆弱区,草地主要在微度脆弱区和轻度脆弱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江海视角 生态敏感度-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SRP)模型 生态环境脆弱性 桂西南喀斯特-北部湾海岸带
下载PDF
2000—2013年北部湾海岸带蒸散量时空动态特征 被引量:13
6
作者 田义超 梁铭忠 胡宝清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6-158,共13页
基于北部湾海岸带2000-2013年MOD16蒸散发(ET)数据和植被类型数据,借助于Theil—Sen中值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以及Hurst指数等数理统计方法对海岸带蒸散量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定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蒸散量的未来变化趋势进... 基于北部湾海岸带2000-2013年MOD16蒸散发(ET)数据和植被类型数据,借助于Theil—Sen中值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以及Hurst指数等数理统计方法对海岸带蒸散量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定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蒸散量的未来变化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时间尺度上,2000--2013年北部湾海岸带蒸散量呈波动增加趋势,增速为1.41mm/a,高于广西桂南地区,海岸东岸蒸散量增速快于全区,而丘陵地区和海岸西岸地区增速慢于全区。季节蒸散量由大到小排序为:夏季(111.88mm)、秋季(93.45mm)、春季(85.57mm)、冬季(47.98mm),分别占年内蒸散量的33.01%、27.58%、25.25%和14.16%;空间尺度上,蒸散量自东北一西南中心线呈现海岸带西岸年均蒸散量高于海岸带东岸,东南地带年均蒸散量达到全年最小值的态势,ET—sen趋势度介于-50.93~51.76mm/a,海岸带蒸散量在空间上呈现出减小的趋势;空间波动性上,海岸带蒸散量的变异系数较大,其值介于0.02~0.39。海岸带中部以及东南部蒸散量处于高波动状态,而海岸带西岸和西北部处于低波动状态,其中合浦县的南流江三角洲蒸散量的波动性最大;未来变化趋势上,海岸带蒸散量Hurst指数的范围为0.25—0.93,平均值为0.68,呈现单峰右偏分布,Hurst指数反持续序列(7.58%)小于持续性序列(92.42%),说明研究区ET未来变化呈持续性减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量 时空分布 北部湾海岸带 MOD16 Theil—Sen趋势Hurst指数
下载PDF
北部湾钦江流域土壤侵蚀及其硒元素流失评估 被引量:11
7
作者 田义超 黄远林 +4 位作者 张强 陶进 张亚丽 谢小魁 王日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57-273,共17页
以钦江流域2015年的气象数据、遥感数据及数字高程模型、土壤类型以及土壤质地等数据为基础,基于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定量分析了广西北部湾钦江流域土壤侵蚀及其硒元素流失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 以钦江流域2015年的气象数据、遥感数据及数字高程模型、土壤类型以及土壤质地等数据为基础,基于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定量分析了广西北部湾钦江流域土壤侵蚀及其硒元素流失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北部湾钦江流域2015年土壤侵蚀总量为381.64×104t/a,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14.79t/(hm^2·a),小于2010年钦江流域的土壤侵蚀模数,但远大于水利部规定的在南方红壤丘陵区土壤允许流失量;(2)流域土壤侵蚀强度以微度侵蚀为主,侵蚀强度从流域上游到下游依次降低,0~240m之间的高程带以及>15°的坡度带是未来土壤侵蚀防治的重点区域;(3)山地地区的土壤侵蚀模数最高,达23.49t/(hm^2·a),高于流域平均土壤侵蚀模数约1.59倍,丘陵地区次之,而冲积平原最小;(4)流域土壤的硒含量介于0.38~0.72mg/kg之间,平均值0.49mg/kg,高于中国土壤硒元素背景值的1.69倍;(5)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硒含量随着土壤剖面深度的增加均呈现出减低趋势,硒的含量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的排序为林地>园地>草地>水田>旱地,而在不同土壤类型中硒含量大小顺序则为:新积土>石灰岩土>潜育水稻土>淹育水稻土>赤红壤>潴育水稻土>砖红壤>滨海沙土>紫色土>咸酸水稻土.(6)流域土壤硒元素的流失总量为8987.05kg/a,平均流失模数为0.0344kg/(hm^2·a),其中流域中游的硒元素流失量最大.该项研究成果可为钦江市政府开发富硒农产品、发展富硒农业以及提升钦江流域土地利用的价值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RUSLE模型 土壤硒元素流失 RS与GIS技术 北部湾钦江流域
下载PDF
山江海地域系统关键带综合分类研究——以桂西南喀斯特区-北部湾海岸带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黄思敏 胡宝清 +4 位作者 韦高杨 黄丽芳 韦雯雯 张礼黎 李楣楣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280-290,共11页
为满足自然资源发展规划的需求,本文基于山江海视角,以桂西南喀斯特区-北部湾海岸带为研究对象,采用地貌类型、地质类型、土壤类型、植被类型和土地利用要素构建了山江海地域系统关键带三级分类方案,运用空间叠置法对分类要素进行叠加... 为满足自然资源发展规划的需求,本文基于山江海视角,以桂西南喀斯特区-北部湾海岸带为研究对象,采用地貌类型、地质类型、土壤类型、植被类型和土地利用要素构建了山江海地域系统关键带三级分类方案,运用空间叠置法对分类要素进行叠加和制图综合分析,并进行山江海地域系统关键带区划分类、制图和环境因子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可将桂西南喀斯特区-北部湾海岸带划分为38个一级单元、78个二级单元、111个三级单元。一级关键带分类中海拔山地-非碳酸盐岩区占据面积最大,为19.10%;二级分类中海拔山地-非碳酸盐岩区-红壤性土占据面积最大,为13.98%;三级分类中低海拔丘陵-非碳酸盐岩区-复盐基红黏土-针叶林-河渠占据面积最大,为15.21%。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关键带综合分类方案可体现区域特征中的差异和驱动因素,因此可为自然资源地表系统规划提供理论基础,同时可为国内外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江海地域系统关键带 空间叠置法 等级分类体系 桂西南喀斯特区-北部湾海岸带 生态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