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lementation of a Multi-sampling-frequency System for RR-interval Timing and Blood Pressure Detection
1
作者 XU Liang FAN Bao-lin +1 位作者 WANG Xing PENG Yi 《Chinese Journal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English Edition)》 2006年第4期151-158,共8页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experimental cardiovascular signal with high accuracy, a system, integrating real-time monitoring and off-line further analysis, was developed and verified. The design, data processing and anal...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experimental cardiovascular signal with high accuracy, a system, integrating real-time monitoring and off-line further analysis, was developed and verified. The design, data processing and analysis methods as well as testing results are described. With 5 sampling frequency choices and 8 channel data acquisition, the system achieved high performances in beat-to-beat monitoring, signal processing and analysis. Tests were carried out to validate its performance in real-time monitoring, effectiveness of digital filters, QRS and blood pressure detection reliability, and RR-interval timing accuracy. The QRS detection rate was at least 99.46% for the records with few noises from MIT-BIH arrhythmia database using the algorithm for real-time monitoring, and no less than 96.43% for the records with some noises. In the condition that noise amplitude levels were less than 80%,the standard deviations for RR-interval timing were less than 1 ms with a generated ECG corrupted with various noises from MIT-BIH Noise Stress Test Database. Besides, the system is open for function expansion to meet further study-specific nee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perimental cardiovascular data beat-to-beat detection ECG signal processing RR-interval timing accuracy Blood pressure detection
下载PDF
心衰患者动脉血气波浪式变化及其幅度降低的初步实验证据 被引量:16
2
作者 姚优修 孙兴国 +8 位作者 李军 谭晓越 张宏亮 王古岩 葛万刚 刘方 李浩 慈政 胡盛寿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4期322-325,340,共5页
目的:心力衰竭患者呼吸调控异常的机制众说纷纭,特别是动脉血气周期性波浪式变化信号的改变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尚缺乏直接的试验证据。本文依据心力衰竭患者动脉血气周期性波浪式变化信号的降低幅度,探讨心力衰竭导致呼吸调控异常的机... 目的:心力衰竭患者呼吸调控异常的机制众说纷纭,特别是动脉血气周期性波浪式变化信号的改变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尚缺乏直接的试验证据。本文依据心力衰竭患者动脉血气周期性波浪式变化信号的降低幅度,探讨心力衰竭导致呼吸调控异常的机制。方法:选择5名心力衰竭患者,连续桡动脉逐搏取血,测定PaO2,Pa CO2,p Ha和SaO2。选取2个典型呼吸周期,用于分析动脉血气的波浪式变化。比较患者相邻最高和最低值,以验证是否存在周期性波浪式信号变化。此外,将心力衰竭患者与心功能正常患者动脉血气周期性波浪式信号的变化幅度进行统计学t检验分析,比较有无差异。结果:心力衰竭患者包括2例外科手术和3例ICU住院监护患者,4男1女,年龄(69±7)岁,身高(169±10)cm,体质量(75±19)kg,左心射血分数(LVEF)=(38±3)%。动脉血液充满肝素化细长塑化管需要17±2次心跳,即取血需要17±2次心跳,覆盖超过2个呼吸周期。心力衰竭患者PaO2,Pa CO2,[H+]a和SaO2均呈现明显的波浪式变化(P<0.05),幅度分别是(7.94±2.02)mm Hg,(1.18±0.56)mm Hg,(0.54±0.17)nmol/L和(0.21±0.07)%,分别是各自均值的(6.1±1.5)%,(3.2±1.5)%,(1.5±0.5)%和(0.2±0.1)%。与心功能正常患者比较,动脉血气波浪式变化幅度呈现明显降低趋势,但仅PaO2和[H+]a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连续逐搏动脉取血血气分析法证实,心力衰竭患者自主呼吸时动脉血气也有周期性波浪式变化信号,但其变化幅度较心功能正常患者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动脉血气 呼吸调控 逐博取血 波浪式信号
下载PDF
人体动脉血气信号波浪式变化及连续动脉逐搏取血血气分析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5
3
作者 孙兴国 姚优修 +6 位作者 李军 王古岩 张宏亮 谭晓越 刘方 慈政 胡盛寿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4期316-321,共6页
目的:建立动脉逐搏取血血气分析法,在人体实验中验证呼吸调控核心信号——PaO2,Pa CO2和[H+]a是受呼吸影响的周期性、波浪式变化信号,而不是传统理念上误认的稳定水平信号。方法:选择心功能正常、Allen试验阴性需要监测动脉血流动力学... 目的:建立动脉逐搏取血血气分析法,在人体实验中验证呼吸调控核心信号——PaO2,Pa CO2和[H+]a是受呼吸影响的周期性、波浪式变化信号,而不是传统理念上误认的稳定水平信号。方法:选择心功能正常、Allen试验阴性需要监测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患者6例。在左侧桡动脉穿刺,连接肝素化塑化管(3mm×1 000 mm),注满血液并计数血液注满所需心跳次数。用止血钳将塑化管钳闭成与心跳次数相对应的分段后,迅速置于冰水中,立即进行血气分析。选取每位患者的2个典型波浪式周期,用于分析2对最高-最低和最低-最高共4个测定值,取平均值。对相邻最高和最低值作统计学配对t检验。结果:血液注满塑化管需要16±2次心跳,均覆盖超过2个呼吸周期。每个呼吸周期是5±0.6次心跳。PaO2、PaCO2、[H+]a和SaO2都呈现出明显的波浪式变化(相邻高点与低点比较,P<0.05),PaO2、Pa CO2、[H+]a和SaO2的波浪幅度分别是(11.28±1.13)mm Hg,(1.77±0.89)mm Hg,(1.14±0.35)nmol/L和(0.52±0.44)%;波浪幅度分别是其平均值的(7.7±1.1)%,(5.1±2.5)%,(3.1±1.0)%和(0.5±0.4)%。结论:动脉延长管连续取血,按心跳次数分隔血样,血气分析法简单易行,为验证动脉血气受呼吸影响的周期性波浪式信号提供了可靠证据。本方法为原创,技术操作层面仍需提高熟练程度,增加志愿者和试验样本的数量进一步探索此类信号的临床检测可靠性及其与临床疾病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血气分析 动脉氧分压 动脉pH 动脉氧饱和度 动脉逐搏取血 波浪式呼吸 呼吸调控
下载PDF
人体通气状态对动脉血气波浪式幅度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崔闫 孙兴国 +12 位作者 慈政 葛万刚 李浩 王桂芝 朱嘉宝 李银俊 邓维 马铭欣 陈荣 黄燕 邹昱馨 谭晓越 刘方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发现不同通气模式下动脉血气的变化特点。方法:选择心功能正常,需要连续监测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患者6例,4男2女,年龄(59.00±16.64)岁,体质量(71.67±10.37)kg,左心射血分数(LVEF)(61.33±2.16)%。患者签... 目的:本研究旨在发现不同通气模式下动脉血气的变化特点。方法:选择心功能正常,需要连续监测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患者6例,4男2女,年龄(59.00±16.64)岁,体质量(71.67±10.37)kg,左心射血分数(LVEF)(61.33±2.16)%。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分别于正常呼吸、憋气20 s以及高潮气量过度通气状态下连续15~16次心跳桡动脉、颈静脉逐搏取血,测定PO_(2),用于分析三种呼吸状态下动、静脉血气的变化特点。分别比较患者相邻最高和最低值,以验证三种呼吸状态下动、静脉血气是否都存在周期性波浪式信号变化;此外,将患者动、静脉血气周期性波浪式信号的变化幅度进行统计学t检验分析,比较有无差异。结果:共6例ICU住院监护患者,抽取动、静脉血液充满肝素化细长塑化管需要15~16次心跳,即取血需要15~16次心跳,全部覆盖超过2个呼吸周期。患者正常呼吸、憋气20 s以及高潮气量通气状态下动脉血气中PaO_(2)呈现波浪式变化,幅度分别是(9.96±5.18)mmHg,(5.33±1.55)mmHg和(13.13±7.55)mmHg,分别是各自均值的(8.09±2.43)%,(5.29±2.19)%,(10.40±2.68)%,高通气量呼吸模式波浪式变化幅度大于正常呼吸模式(P<0.05),正常呼吸模式波浪式变化幅度大于憋气状态(P<0.05)。正常呼吸、憋气20 s以及高潮气量通气状态下静脉血气中PO_(2)未呈现波浪式变化,幅度分别是(1.63±0.41)mmHg,(1.13±0.41)mmHg和(1.31±0.67)mmHg,分别是各自均值的(3.91±1.22)%,(2.92±1.12)%,(3.33±1.81)%,都显著低于同状态下动脉血气,但组间差异不明显。结论:分别于三种通气状态下采用连续逐搏动脉取血血气分析法证实,患者高通气状态呼吸时动脉血气的周期性波浪式变化信号增强,憋气时波浪式呼吸变化信号变弱,而静脉血氧分压波浪式变化幅度于三种呼吸状态下都不明显。说明肺通气导致肺换气是影响动脉血液波浪式信号幅度的直接决定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常呼吸模式 动脉逐搏取血 波浪式呼吸 呼吸调控
下载PDF
基于压电陶瓷传感器的非接触式精准逐拍心率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方震 白忠瑞 +3 位作者 陈贤祥 夏攀 何征岭 赵荣建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72-1479,共8页
心冲击图(BCG)可用于无接触式地监测生命体征。在BCG的逐拍心率提取中,较低的平均绝对误差对于精确地获取用户的心率变异性(HRV)指标具有重要意义。为解决目前大多数方法在逐拍心率计算精度方面的不足,该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压电陶瓷的心... 心冲击图(BCG)可用于无接触式地监测生命体征。在BCG的逐拍心率提取中,较低的平均绝对误差对于精确地获取用户的心率变异性(HRV)指标具有重要意义。为解决目前大多数方法在逐拍心率计算精度方面的不足,该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压电陶瓷的心冲击信号采集系统。通过采用合适的传感器外壳结构和采样频率,增加传感器的灵敏度和BCG的时间分辨率;通过对比不同的BCG处理方法并找到BCG中最适合提取精准逐拍心动周期的成分;同时该文提出一种采用AP聚类的自适应模板匹配算法,以准确提取心动周期信息。对15名受试者共5741次心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逐拍心动周期的平均误差为0.48%,平均绝对误差为3.78 ms,心跳覆盖率在97%以上,优于其他同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冲击 压电陶瓷传感器 逐拍心率 平均绝对误差
下载PDF
基于PWTT的无创逐拍动脉血压检测的硬件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延勇 向海燕 +1 位作者 秦瑜斐 俞梦孙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2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设计基于PWTT技术的无创逐拍动脉血压检测的硬件系统。方法:通过采集袖带压力、震荡波、柯氏音等信号,构建基于柯氏音法的单次血压测量系统;通过采集心电、心音、脉搏波、阻抗等多路生理信号,构建PWTT检测。该系统还通过线性放... 目的:设计基于PWTT技术的无创逐拍动脉血压检测的硬件系统。方法:通过采集袖带压力、震荡波、柯氏音等信号,构建基于柯氏音法的单次血压测量系统;通过采集心电、心音、脉搏波、阻抗等多路生理信号,构建PWTT检测。该系统还通过线性放气、同步采集与校正等功能,进一步提高系统性能。结果:各路信号的采样率达到1000点/s,幅值分辨率为12位,时间分辨率为1 ms。单次血压测量系统的放气速率为:2~3 mmHg/s。可以实现单次血压和PWTT的同步采集与校正。结论:间歇式血压测量系统和PWTT逐拍检测系统。两个系统可同时工作,实现收缩压时刻或舒张压时刻同一心动周期内的血压和PWTT的实时校正;确保了逐拍动脉血压测量的准确性。基于该系统,我们将开展检测逐拍动脉血压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波传导时间 逐拍血压 柯氏音 硬件系统
下载PDF
两强震涡中点的“拍涡”引发致洪暴雨初探 被引量:4
7
作者 汤懋苍 廖留峰 +1 位作者 梁丰 郭维栋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241-2246,共6页
两个强震震涡中心连线的中点处,因为共振和“拍”的作用,会形成“地热涡”,它使得位于其上的地幔与地壳抬升,地温升高(3.2m地温亦升高),因此将其称为“拍地热涡”(简称“拍涡”).本文对近30年出现在我国的“拍涡”进行了统... 两个强震震涡中心连线的中点处,因为共振和“拍”的作用,会形成“地热涡”,它使得位于其上的地幔与地壳抬升,地温升高(3.2m地温亦升高),因此将其称为“拍地热涡”(简称“拍涡”).本文对近30年出现在我国的“拍涡”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凡两个强震符合下述条件者:1)两强震的震级差≤1.5级,其最强地震≥6.5级(除1982年12月6.4级例外);2)两强震的震中距相差1500-6000km;3)两强震的时间差≤2个月.半年之内在其“拍涡”的数百公里范围内会出现一块R’%〉100%的强大多雨区,这为水灾预测提供了依据.同时对少数不符合上述条件的个例进行了成因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 拍地热涡 强降水区 外核脉冲 致洪暴雨预报
下载PDF
体表希氏束信号的逐拍检测 被引量:1
8
作者 田蕴青 黄华明 陈建和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1994年第4期251-257,共7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逐拍检测希氏束信号的新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靠自适应谱线增强技术将希氏束信号从大量不相关噪声(主要是肌电噪声)中提取出来。与此同时还提供了一个逐拍检测希氏束信号的实验系统,包括低噪前置处理电路部分及自适应... 本文提出了一种逐拍检测希氏束信号的新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靠自适应谱线增强技术将希氏束信号从大量不相关噪声(主要是肌电噪声)中提取出来。与此同时还提供了一个逐拍检测希氏束信号的实验系统,包括低噪前置处理电路部分及自适应数字信号处理。应用此系统,得出了一些令人鼓舞的结果。作者进行了7条狗的体表与心内插管希氏束电图对比实验。证明本系统测得的体表希氏束信号与心内插管的波形位置基本一致。研究了心血管药物对希氏束信号的波形及位置的影响。另外,还做了18例人体实验,包括正常11例,心脏疾病的病人7例。正常人在屏气时(减小呼吸的影响),希氏束信号重复出现。而房-室传导阻滞等病人的希氏束信号的位置及形状,与正常人比较均有显著差别。对希氏束信号进行了付里叶变换的功率谱分析,表明大部分的希氏束信号能量在50Hz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氏束电图 自适应 谱线增强器 逐拍检测
下载PDF
新理论CPET指导个体化精准运动整体方案有效改善“虚弱症”的整体功能状态
9
作者 李慧敏 孙兴国 +9 位作者 台文琦 宋雅 郝璐 张也 刘方 王继楠 周晴晴 徐丹丹 徐凡 石超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8-218,共11页
目的:探讨整体整合生理学医学新理论指导下,根据心肺运动试验(CPET)制定个体化精准运动整体方案对整体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李xx,女,31岁,自幼心率快(90~100 bpm),平时手脚冰凉,秋冬季为甚,既往体健。2019年9月底在阜外医院签署知情同... 目的:探讨整体整合生理学医学新理论指导下,根据心肺运动试验(CPET)制定个体化精准运动整体方案对整体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李xx,女,31岁,自幼心率快(90~100 bpm),平时手脚冰凉,秋冬季为甚,既往体健。2019年9月底在阜外医院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行CPET,峰值摄氧量、无氧阈(AT)和峰值心排量分别为(69~72)%pred,摄氧通气效率和二氧化碳排出通气效率基本正常(96~100)%pred。静息心率快、血压偏低,运动过程中血压反应弱,以心率升高为主。整体整合生理学医学理论认为其自身虚弱,且以心脏弱为主。以CPET指导个体化精准运动强度进行滴定,结合连续逐搏血压、心电、脉搏和血糖动态监测制定个体化定量运动整体方案,实施8周强化管理后复查CPET等。结果:经整体强化管理8周后四肢温暖,发凉症状消失。复查CPET峰值摄氧量、无氧阈和峰值心排量分别为(90~98)%pred,分别提高30%~36%,虚弱的整体功能状态得到显著提升;基本正常的摄氧通气效率和二氧化碳排出通气效率也分别提高10%~37%;静息心率和血压基本恢复正常,运动中血压和心率反应均正常。连续动态血糖监测提示血糖平均水平略下降,更趋于平稳,连续心电、逐搏血压等的重复测定结果也提示静息、运动全程和睡眠期间的心率降低、血压提升,桡动脉脉搏波的重搏波幅度加大,变得更加明显。结论:新理论体系指导CPET制定个体化精准运动整体方案可以安全有效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每搏输出量,提升血压、降低心率,稳定并略降低血糖,提高整体功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精准运动整体方案 整体整合生理学医学 心肺运动试验 脉搏波 逐搏血压 连续血糖
下载PDF
容积补偿法监测连续每搏无创血压的进展
10
作者 王禾(综述) 《麻醉与监护论坛》 2008年第2期130-132,共3页
无创血压是最常用的监护参数,本文介绍了连续每搏无创血压的新技术,容积补偿法的原理和应用。
关键词 连续每搏无创血压 容积补偿法 Penaz测量法 血压测量方法
下载PDF
正常人体表心电图形态的逐拍变化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正国 程小明 +1 位作者 林金森 罗致诚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05-113,共9页
心电图的各种波形是众多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在体表的综合效应。建立了对体表心电图的形态进行逐拍分析的硬件及软件系统 ,对58例健康人体表心电图进行了采集和分析 ,得到了正常人体表心电图中P波 ,QRS波 ,及T波的形态差异图 ,并进行了频... 心电图的各种波形是众多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在体表的综合效应。建立了对体表心电图的形态进行逐拍分析的硬件及软件系统 ,对58例健康人体表心电图进行了采集和分析 ,得到了正常人体表心电图中P波 ,QRS波 ,及T波的形态差异图 ,并进行了频谱及时域瞬态分析 ,从而展示了心肌电活动在体表心电图中的逐拍变化现象。体表心电图逐拍形态变化反映了心房肌和心室肌电活动的时变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表心电图 形态差异 逐拍变化 心肌电活动
下载PDF
心电图各波的逐拍形态差异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立业 吴爱平 李川勇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16-319,共4页
对心电数据库中的正常人、心绞痛病人和心肌梗塞病人的体表心电图进行分析,得到P波、QRS波和T波的形态差异序列和RR间期序列,用DFA(Detrended fluctuation analysis)方法分析其变异性。结果表明,从正常态到病态RR间期的DFA指数的变化模... 对心电数据库中的正常人、心绞痛病人和心肌梗塞病人的体表心电图进行分析,得到P波、QRS波和T波的形态差异序列和RR间期序列,用DFA(Detrended fluctuation analysis)方法分析其变异性。结果表明,从正常态到病态RR间期的DFA指数的变化模式同P波、QRS波和T波形态差异序列的DFA指数的变化模式不同。三种状态下RR间期的DFA指数都近似为1,从正常态到病态没有明显不同。而P波、QRS波和T波形态差异序列的DFA指数正常态近似为0 .5 ,且从正常态到病态呈减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性 形态差异 逐拍 DFA 体表心电图 RR间期序列 analysis) 心肌梗塞病人 QRS波 心电数据库
下载PDF
非叠加法体表逐搏检测His束电图的研究
13
作者 陈训 叶玉玲 +4 位作者 杨圣 张丽敏 万胜春 韩继标 邹宝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843-845,共3页
目的 研究非叠加无屏蔽体表逐搏检测His束电位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极低噪声三通道高增益放大器 ,16位A/D转换 ,通过USB接口与微机连接 ;应用模式识别加数字滤波方法对微信号进行处理 ,记录时受检者取仰卧位。结果  46个志... 目的 研究非叠加无屏蔽体表逐搏检测His束电位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极低噪声三通道高增益放大器 ,16位A/D转换 ,通过USB接口与微机连接 ;应用模式识别加数字滤波方法对微信号进行处理 ,记录时受检者取仰卧位。结果  46个志愿者用逐搏体表His束检测仪清晰地记录到心房与心室之间的His束电活动 ,即A波、H波与V波 ;8例患者体表检测与心内导管电极记录进行对照 ,两种方法获得的参数基本一致。结论 无创体表逐搏检测His束电活动有广泛临床价值 ,对心脏电生理研究和对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有高度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表电位图 逐搏 His束电位 非叠加 模式识别加数字滤波
下载PDF
床旁检测体表逐搏His束电图
14
作者 陈训 叶玉玲 +4 位作者 杨圣 张丽敏 万胜春 韩继标 邹宝明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3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 探讨体表逐搏检测His束电位在床旁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极低躁声三通道高增益放大器 ,16位A/D转换 ,通过USB接口与微机连接。应用数字滤波加模式识别软件对微信号进行处理。记录时受检者取仰卧位。结果  3 8个志愿者用逐搏体表... 目的 探讨体表逐搏检测His束电位在床旁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极低躁声三通道高增益放大器 ,16位A/D转换 ,通过USB接口与微机连接。应用数字滤波加模式识别软件对微信号进行处理。记录时受检者取仰卧位。结果  3 8个志愿者用逐搏体表His束检测仪清晰地记录到心房与心室之间的His束电活动 ,即A波、H波与V波。 10例患者体表检测与心内导管电极记录进行对照 ,2种方法获得的参数基本一致。结论 无创体表逐搏检测His束电活动有广泛临床价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表 逐搏 His束电位 床旁 His束电图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变化与术后心房颤动的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国鑫 祝岩 +4 位作者 吴松哲 辛芳冉 刘冠男 张誉籍 李保银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22年第4期52-56,共5页
目的探讨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术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变化与术后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 选取2021年2月—11月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516例患者, 收集患者临床基础... 目的探讨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术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变化与术后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 选取2021年2月—11月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516例患者, 收集患者临床基础资料和围术期动态心电图全部窦性心博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指标资料。男380例, 女136例, 年龄(62.97±8.36)岁, 年龄范围为35~80岁, 根据OPCABG术后患者是否发生心房颤动将其分为心房颤动组(n=140)与非心房颤动组(n=376)。根据心率变异性SDNN下降的严重程度, 分析自主神经功能下降程度和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关系。结果两组患者体质量指数、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Killip分级、心功能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心肌梗死次数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29例患者SDNN>100 ms, 95%CI:60.43~103.49;术后5例患者SDNN>100 ms, 95%CI:43.68~72.34, 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共511例患者SDNN低于正常值, 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心房颤动将其分为术后心房颤动组(n=137)及窦性心律组(n=374)。术后心房颤动组术后SDNN值[(60.71±13.48)ms]与窦性心律组术后SDNN值[(56.33±13.22)ms]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根据SDNN的范围, 分为SDNN中度下降组(50~100 ms)与SDNN重度下降组(<50 ms)。中度下降组心房颤动发生率[29.5%(105/356)]高于重度下降组心房颤动发生率[20.6%(32/15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结论 OPCABG术后患者早期自主神经功能下降, 自主神经功能下降和房颤发生的关系是非线性的, SDNN中度下降时下术后心房颤动更容易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房颤动 全部窦性心博RR间期的标准差 自主神经功能
原文传递
永远不垮的“垮掉”精神——评安·瓦尔德曼的《“垮掉”之书》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开红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61-164,共4页
2007年,安·瓦尔德曼主编的《"垮掉"之书》的再版,标志着对"垮掉一代"精神的继承和复兴。该书以"垮掉"精神为纲,辑选了"垮掉一代"核心人物杰克·克鲁亚克、艾伦·金斯伯格等十七位... 2007年,安·瓦尔德曼主编的《"垮掉"之书》的再版,标志着对"垮掉一代"精神的继承和复兴。该书以"垮掉"精神为纲,辑选了"垮掉一代"核心人物杰克·克鲁亚克、艾伦·金斯伯格等十七位"垮掉派"作家的作品节选。此书还收录了金斯伯格所撰写的前言,该前言对人们更深刻地理解"垮掉"一词的真正蕴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书末尾部分所介绍的与"垮掉一代"运动相关的地名、列举的相关参考书目和文献索引,为人们进一步研究"垮掉一代"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瓦尔德曼 《“垮掉”之书》 “垮掉”精神
原文传递
体表逐搏检测希氏束电位技术的研究
17
作者 陈训 叶玉玲 +4 位作者 杨圣 张丽敏 万胜春 韩继彪 邹宝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45-346,共2页
目的探讨用无创方法检测希氏束电位。方法使用极低噪声3通道高增益放大器,16位A/D转换,通过USB接口与微机连接,采用模式识别和数字滤波联用软件对微信号进行处理。结果30例患者体表逐搏检测与心内导管电极记录进行对照,所有患者用逐搏... 目的探讨用无创方法检测希氏束电位。方法使用极低噪声3通道高增益放大器,16位A/D转换,通过USB接口与微机连接,采用模式识别和数字滤波联用软件对微信号进行处理。结果30例患者体表逐搏检测与心内导管电极记录进行对照,所有患者用逐搏体表希氏束检测仪清晰地记录到心房与心室之间的希氏束电活动,即A波、H波V波,二种记录方法获得的参数基本一致。结论无创体表逐搏检测希氏束电活动有广泛临床价值,对心脏电生理研究和对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有高度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识别和数字滤波联用 体表 逐搏 His束电位
下载PDF
期前收缩后窦性搏动ST-T改变的临床意义
18
作者 柯传尊 汪洋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358-359,共2页
目的:探讨期前收缩后窦性搏动 S T T 改变的发生机理。方法:对房性期前收缩40例,室性期前收缩78例。按期前收缩后窦性搏动有无 S T T 改变分为两组(有改变的80例,无改变的38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期前收缩后... 目的:探讨期前收缩后窦性搏动 S T T 改变的发生机理。方法:对房性期前收缩40例,室性期前收缩78例。按期前收缩后窦性搏动有无 S T T 改变分为两组(有改变的80例,无改变的38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期前收缩后的窦性搏动 S T T 改变与心电图各间期的长短无关( P > 0.05),但室性期前收缩后的 S T T 改变与室性期前收缩的配对间期有关(即提前量),室性期前收缩的两组比较 P < 0.05。期前收缩后回转周期的长短对 S T T 改变亦有影响,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期前收缩后窦性搏动的 S T T 改变的机制可能与电张力调整有关,是否与基础心脏病或心肌缺血有关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描记术 期前收缩 窦性搏动 ST-T
原文传递
论“垮掉的一代”美国化禅宗诗学中的身心实践
19
作者 郑蔚康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32-36,111,共5页
站在诗学的立场上对 “垮掉的一代”及其创立的 “垮掉禅” 进行考察, 有助于认识这一代作家的日常生活个性、 主导创作风格及其融合发展的审美诉求. “垮掉的一代”作家通过迷与悟不辨的身心体验,以类似于行为艺术的方式验证了艺术的... 站在诗学的立场上对 “垮掉的一代”及其创立的 “垮掉禅” 进行考察, 有助于认识这一代作家的日常生活个性、 主导创作风格及其融合发展的审美诉求. “垮掉的一代”作家通过迷与悟不辨的身心体验,以类似于行为艺术的方式验证了艺术的否定辩证法, 传达出反对正统文学体制、 解构现实秩序和实现精神自由的愿望; 他们运用直觉、 感性并用的创作思维, 发展出自发写作、 布莱克顿悟、 电影蒙太奇手法等写作方法, 丰富发展了禅宗诗学的创作理论; 通过译介性作品的创造性叛逆、 仿创性作品的禅意上创新和自创性作品的文化上对话, 实现古代文化的现代激活, 东方文化的西方推介以及东西文化的交互沟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垮掉的-代” 垮掉禅 禅宗诗学 自我技术
下载PDF
一种在每次心跳内从体表记录HPS活动和晚电位的低噪声放大器的设计
20
作者 王旭高 许小汉 高国升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1年第4期679-685,共7页
本文介绍了在每次心跳内记录体表HPS活动和晚电位的一种低噪声放大器的设计,并给出了实验结果。
关键词 心脏信号记录 放大器 希-蒲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