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5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功率LD阵列光束整形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孔媛媛 曾晓东 安毓英 《光电子.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06-409,共4页
提出一种新的大功率LD阵列的光束整形方案,首先使预准直的光束在快轴方向分层,然后使其在慢轴方向重新排列,最终在输出端得到高亮度的矩形光斑。详细讨论了方案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利用几何光学方法计算了输出光斑的尺寸,并用光参数积... 提出一种新的大功率LD阵列的光束整形方案,首先使预准直的光束在快轴方向分层,然后使其在慢轴方向重新排列,最终在输出端得到高亮度的矩形光斑。详细讨论了方案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利用几何光学方法计算了输出光斑的尺寸,并用光参数积(BPP)对整形后光束质量作了评估。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该整形方法明显改善了大功率LD阵列的光束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功率LD阵列 光束整形 光束质量 光束参数积(BPP)
原文传递
用于半导体激光器的棱镜组光束整形方法 被引量:9
2
作者 潘圆圆 崔瑞祯 +2 位作者 陈刚 巩马理 黄磊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70-372,376,共4页
随着半导体激光器应用的日益广泛,半导体激光的光束质量在二维方向极不均衡的特点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采用一种等腰直角棱镜组的整形方法,可实现二维方向的光束质量均匀化。实验中整形后快慢轴的光束质量比较接近,整形效率达到90%。经... 随着半导体激光器应用的日益广泛,半导体激光的光束质量在二维方向极不均衡的特点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采用一种等腰直角棱镜组的整形方法,可实现二维方向的光束质量均匀化。实验中整形后快慢轴的光束质量比较接近,整形效率达到90%。经过整形的半导体激光器可以作为高功率固体激光器和光纤激光器的抽运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器 光束整形 光束质量 等腰直角棱镜组 半导体激光器条
下载PDF
50W半导体激光列阵单光纤耦合模块 被引量:7
3
作者 牛岗 樊仲维 +3 位作者 王培峰 崔建丰 石朝辉 张晶 《光电子.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27-429,共3页
利用阶梯反射镜整形技术分别对两个功率为40W的半导体激光器光束进行镜面分割,旋转重排后使用偏振分光棱镜(PBS)进行合束,最后得到功率为55.8W、耦合效率约为70%的半导体激光列阵(LDA)单光纤耦合模块,光纤芯径为Φ400μm,数值孔径(NA)为... 利用阶梯反射镜整形技术分别对两个功率为40W的半导体激光器光束进行镜面分割,旋转重排后使用偏振分光棱镜(PBS)进行合束,最后得到功率为55.8W、耦合效率约为70%的半导体激光列阵(LDA)单光纤耦合模块,光纤芯径为Φ400μm,数值孔径(NA)为0.22。经过连续100h的正常拷机后,功率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列阵(LDA) 阶梯反射镜 光束整形 耦合效率
原文传递
Ultra-high-aspect-ratio structures through silicon using infrared laser pulses focused with axicon-lens doublets 被引量:1
4
作者 Niladri Ganguly Pol Sopena David Grojo 《Light(Advanced Manufacturing)》 2024年第3期1-15,共15页
We describe how a direct combination of an axicon and a lens can represent a simple and efficient beam-shaping solution for laser material processing applications.We produce high-angle pseudo-Bessel micro-beams at 155... We describe how a direct combination of an axicon and a lens can represent a simple and efficient beam-shaping solution for laser material processing applications.We produce high-angle pseudo-Bessel micro-beams at 1550 nm,which would be difficult to produce by other methods.Combined with appropriate stretching of femtosecond pulses,we access optimized conditions inside semiconductors allowing us to develop high-aspect-ratio refractive-index writing methods.Using ultrafast microscopy techniques,we characterize the delivered local intensities and the triggered ionization dynamics inside silicon with 200-fs and 50-ps pulses.While similar plasma densities are produced in both cases,we show that repeated picosecond irradiation induces permanent modifications spontaneously growing shot-after-shot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laser beam from front-surface damage to the back side of irradiated silicon wafers.The conditions for direct microexplosion and microchannel drilling similar to those today demonstrated for dielectrics still remain inaccessible.Nonetheless,this work evidences higher energy densities than those previously achieved in semiconductors and a novel percussion writing modality to create structures in silicon with aspect ratios exceeding~700 without any motion of the beam.The estimated transient change of conductivity and measured ionization fronts at near luminal speed along the observed microplasma channels support the vision of vertical electrical connections optically controllable at GHz repetition rates.The permanent silicon modifications obtained by percussion writing are light-guiding structures according to a measured positive refractive index change exceeding 10-2.These findings open the door to unique monolithic solutions for electrical and optical through-silicon-vias which are key elements for vertical interconnections in 3D chip stac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am-shaping Infrared ultrafast laser Silicon processing Through-silicon-via
原文传递
双平行平面反射镜在激光二极管阵列光束整形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王翠鸾 韩淋 +6 位作者 吴芃 刘媛媛 李伟 冯小明 王勇刚 刘素平 马骁宇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97-1100,共4页
为了实现激光二极管阵列(LDA)的高亮度光纤耦合输出,设计了一套简单有效的光求整形系统。首先采用快慢轴准直透镜压缩LDA的发散角,然后采用双平行平面反射镜光束整形装置,将压缩后的LDA慢轴方向的光束分为4束(也可以根据需要分为任意多... 为了实现激光二极管阵列(LDA)的高亮度光纤耦合输出,设计了一套简单有效的光求整形系统。首先采用快慢轴准直透镜压缩LDA的发散角,然后采用双平行平面反射镜光束整形装置,将压缩后的LDA慢轴方向的光束分为4束(也可以根据需要分为任意多束),并将4束子光束在快轴方向重新排列,最后通过聚焦系统,将整形后的光束耦合进入芯径600μm,数值孔径0.37的光纤。实验测得双平行平面反射镜整形装置的效率为98.87%,系统的整体效率为77.2%。该整形系统设计简单,效率高,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光束整形 双平行平面反射镜 激光二极管阵列 光纤耦合 高亮度
原文传递
880nm半导体激光主动照明光纤耦合模块 被引量:3
6
作者 王祥鹏 彭航宇 +1 位作者 李再金 王立军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500-1504,共5页
为降低半导体激光主动照明红曝,选择波长880 nm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作为新型激光主动照明成像系统光源。根据光纤耦合过程光参数积不变原理,研制出波长880 nm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阵列单光纤耦合模块,利用光纤匀光作用使激光光束匀化整圆... 为降低半导体激光主动照明红曝,选择波长880 nm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作为新型激光主动照明成像系统光源。根据光纤耦合过程光参数积不变原理,研制出波长880 nm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阵列单光纤耦合模块,利用光纤匀光作用使激光光束匀化整圆后用于激光主动照明。首次在波长880 nm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上采用阶梯反射镜光束整形方法,使激光光参数积与光纤匹配,激光高效耦合进入纤芯400μm、数值孔径0.22的光纤。室温条件下光纤耦合模块连续输出功率44.9 W,电光转化效率35%,波长880 nm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阵列光纤耦合模块,不仅其红曝小而且对应CMOS图像传感器光谱响应度较高,系统成像质量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激光器阵列 波长880nm激光 激光主动照明 光束整形 阶梯镜
下载PDF
大功率条形激光二极管阵列光束整形方法研究
7
作者 耿蕊 张帆 +3 位作者 王春灿 童治 宁提纲 简水生 《光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28-733,737,共7页
为改善条形大功率LD阵列的光束质量,提高其输出功率密度,使其更利于应用,提出了一种基于非成像光学的光束分割重排的光束整形方案,详细讨论了方案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对整个方案用Zemax进行了仿真优化并通过计算比较整形前后光束的... 为改善条形大功率LD阵列的光束质量,提高其输出功率密度,使其更利于应用,提出了一种基于非成像光学的光束分割重排的光束整形方案,详细讨论了方案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对整个方案用Zemax进行了仿真优化并通过计算比较整形前后光束的光束参数乘积分析了光束质量的改善情况。首先采用抛物面反射镜对光束进行准直,并配合反射镜实现按发光区对光束的分割,进一步利用平行六面体棱镜对光束的平移效果完成光束重排,最后在输出端得到了光占空比为1的高亮度的矩形光斑。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整形后光束的快慢轴尺寸相近,光束参数乘积比接近于1,质量均衡;整个光束的能量集中,平均功率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大功率LD阵列 光束整形 ZEMAX 光束质量 光束参数乘积(BPP)
原文传递
用于脉冲激光精密测距的半导体激光光源 被引量:1
8
作者 韩鹏程 赵长明 +1 位作者 纪荣祎 任学成 《光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2-255,共4页
根据脉冲测距基本方程和脉冲激光精密测距系统对精度和距离的要求,推导了半导体激光光源的设计指标。采用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相结合的方式,利用ZTX415的开关特性设计了一款窄脉宽、大电流的半导体激光器驱动电路;采用半圆截面柱透镜组... 根据脉冲测距基本方程和脉冲激光精密测距系统对精度和距离的要求,推导了半导体激光光源的设计指标。采用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相结合的方式,利用ZTX415的开关特性设计了一款窄脉宽、大电流的半导体激光器驱动电路;采用半圆截面柱透镜组对半导体激光光束进行整形,计算了最佳的光学系统参数,取得了比较好的整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激光测距 驱动电路 光束整形
原文传递
衍折射光学元件用于多模光束的聚焦
9
作者 陶少华 陈培锋 丘军林 《半导体光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0-52,共3页
设计了一种衍折射光学元件用于多模光束的整形和聚焦。元件的内环部分由衍射光学元件组成以对高斯基模整形,外环部分由折射透镜组成以对高阶模部分进行聚焦。用此元件在预定输出平面获得了较小聚焦光斑的结果。
关键词 光学元件 衍射 折射 聚焦 束整形
下载PDF
新型激光二极管列阵光束整形方法
10
作者 吴芃 王翠鸾 +5 位作者 韩淋 刘媛媛 李伟 冯小明 刘素平 马骁宇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0-53,共4页
设计并制作了一套简单有效的光束整形系统,用以改善激光二极管列阵器件(LDA)的光束质量,减小快慢轴光束质量积的差别,实现高亮度光纤耦合输出。首先采用快慢轴准直透镜压缩LDA的发散角,然后采用双面分区镀膜的单片平面镜,通过反射和折... 设计并制作了一套简单有效的光束整形系统,用以改善激光二极管列阵器件(LDA)的光束质量,减小快慢轴光束质量积的差别,实现高亮度光纤耦合输出。首先采用快慢轴准直透镜压缩LDA的发散角,然后采用双面分区镀膜的单片平面镜,通过反射和折射将压缩后的LDA慢轴方向的光束分为7束,并将7束子光束在快轴方向重新排列,实验测得整形装置的效率为95.2%。该整形系统设计简单,效率高,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激光器 光束整形 双面分区镀膜的平面反射镜 高亮度
下载PDF
基于D-T紧凑型中子源的快中子照相准直屏蔽体设计及中子束特性模拟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杰 王俊润 +7 位作者 张宇 黄智武 马占文 李建一 韦峥 卢小龙 徐大鹏 姚泽恩 《原子核物理评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62-767,共6页
中子照相是一种重要的无损检测技术,它能用于火工产品、毒品和核燃料元件等的检测。基于紧凑型D-T中子发生器,完成了一个用于快中子照相的准直屏蔽体系统(BSA)的物理设计。根据D-T中子源的能谱和角分布建立了中子源模型,采用MCNP4C蒙特... 中子照相是一种重要的无损检测技术,它能用于火工产品、毒品和核燃料元件等的检测。基于紧凑型D-T中子发生器,完成了一个用于快中子照相的准直屏蔽体系统(BSA)的物理设计。根据D-T中子源的能谱和角分布建立了中子源模型,采用MCNP4C蒙特卡罗程序,模拟了准直屏蔽体系统中中子和γ射线的输运,准直中子束相对于单位源中子的中子注量可以达到9.30×10^(-6)cm^(-2),准直中子束中主要是能量大于10 Me V的快中子;在设置的样品平面直径14 cm的照射视野范围,准直束中子注量的不均匀度为4.30%,准直束中中子注量与γ注量的比值为17.20,中子通量和中子注量比值J/Φ为0.992,说明准直中子束有好的平行性;准直屏蔽体外的泄露中子注量率与准直束中子注量率相比降低了2个量级。所设计的准直屏蔽体能满足快中子照相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T中子发生器 快中子照相 准直屏蔽体 中子能谱 中子注量率
原文传递
超高斯平顶分布光束空间整形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邱基斯 樊仲维 唐熊忻 《光电子.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3-238,共6页
高能激光器为了获得高光束质量的方形超高斯平顶分布的激光输出,需要对注入的高斯激光脉冲的几何轮廓和强度分布进行空间整形。数字微镜器件(DMD,digital moero-mirror device)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基于数字调制的空间整形器件,具备对比... 高能激光器为了获得高光束质量的方形超高斯平顶分布的激光输出,需要对注入的高斯激光脉冲的几何轮廓和强度分布进行空间整形。数字微镜器件(DMD,digital moero-mirror device)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基于数字调制的空间整形器件,具备对比度高、分辨率高和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非常适合高能激光器高电磁干扰的工作环境。基于DMD,研究了光束空间整形的算法和实验研究。通过二次整形,光束近场调制度(光强的最大值比平均值)由一次整形后的1.85∶1下降到1.33∶1,改善了28.1%,能量损耗为35.7%;并且,二次整形后的光束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在写入整形光阑不变的情况下,输出光束近场调制度的分散度仅为1.77%,降低了环境的变化、"噪声"的随机分布对光束强度分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束空间整形 数字微镜器件(DMD) 光束质量 近场调制度
原文传递
D-T快中子照相准直屏蔽体设计及中子束特性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洋 沈飞 +4 位作者 杨尧 闫永宏 严岩 李炳营 姚泽恩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73-277,共5页
设计一个用于氘氚(D-T)快中子照相的准直屏蔽体系统,对D-T中子发生器快中子在准直屏蔽体材料中输运的MCNP模拟研究,给出准直中子束的中子能谱、注量率及均匀性、γ射线能谱和γ射线注量率等重要参数。模拟结果显示,用D-T中子发生器中子... 设计一个用于氘氚(D-T)快中子照相的准直屏蔽体系统,对D-T中子发生器快中子在准直屏蔽体材料中输运的MCNP模拟研究,给出准直中子束的中子能谱、注量率及均匀性、γ射线能谱和γ射线注量率等重要参数。模拟结果显示,用D-T中子发生器中子源和合理的准直屏蔽体系统可得到快中子照相所需的准直快中子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T中子发生器 快中子照相 准直屏蔽体 中子能谱 中子注量率
原文传递
二维光束整形系统设计与仿真 被引量:2
14
作者 于陶然 王超 +2 位作者 张宇碟 刘洋 唐晓军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60-1363,共4页
针对高功率板条激光波前矫正的需要,基于ZEMAX软件对二维光束扩束整形系统进行设计和仿真。系统将初始尺寸为2.5 mm×28 mm,发散角为7 mrad×2 mrad矩形光束扩束整形为尺寸为40 mm×40.2 mm,发散角为0.54 mrad×1.3 mra... 针对高功率板条激光波前矫正的需要,基于ZEMAX软件对二维光束扩束整形系统进行设计和仿真。系统将初始尺寸为2.5 mm×28 mm,发散角为7 mrad×2 mrad矩形光束扩束整形为尺寸为40 mm×40.2 mm,发散角为0.54 mrad×1.3 mrad的方形光束。光束整形方向输出光学传递函数接近衍射极限,光束整形方向视场10 mrad时,两方向引入波像差之和为0.0186λ,P-V值小于0.1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光束扩束整形 光学传递函数 P-V
下载PDF
二元矩形位相光栅用于高斯光束的空间整形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新平 董丽萍 张保华 《激光技术》 CAS CSCD 1995年第2期74-79,共6页
本文研究了透射式二元矩形位相光栅实现高斯光束空间整形的基本原理,并作了理论推导;提出了光栅加工的技术指标,对实验工作作了具体描述,并分析了实验结果。透射式二元矩形位相光栅的主要技术指标为:栅槽宽度:1.5mm;栅槽深... 本文研究了透射式二元矩形位相光栅实现高斯光束空间整形的基本原理,并作了理论推导;提出了光栅加工的技术指标,对实验工作作了具体描述,并分析了实验结果。透射式二元矩形位相光栅的主要技术指标为:栅槽宽度:1.5mm;栅槽深度:0.55μm;光栅有效尺寸:15mm;透射率:大于90%;波长覆盖:0.55μm~0.65μm;破坏阈值:平均功率10W。整形参数:功率效率:大于75%;能量效率:大于90%;衍射距离要求:大于10m;整形后光束强度的径向非均匀起伏:小于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射式 二元矩形 位相光栅 高斯光束 空间整形
下载PDF
一种宽带双极化赋形抛物盒喇叭天线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志惠 孙磊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19,24,共5页
对空探测的雷达天线要求天线具有宽频带、全极化、高增益、方位面宽波束覆盖、俯仰面余割波束覆盖的特点,需要最大限度平衡大空域覆盖与高增益之间的矛盾,实现资源的最有效利用。本设计在传统抛物盒喇叭的基础上,在X波段40%带宽范围内... 对空探测的雷达天线要求天线具有宽频带、全极化、高增益、方位面宽波束覆盖、俯仰面余割波束覆盖的特点,需要最大限度平衡大空域覆盖与高增益之间的矛盾,实现资源的最有效利用。本设计在传统抛物盒喇叭的基础上,在X波段40%带宽范围内实现了一种方位面和俯仰面差异悬殊的波束性能,同时利用波导正交馈电技术实现双极化。仿真和试验均表明,设计的抛物盒喇叭天线在方位面能够实现30°波束覆盖,俯仰面实现0°~60°的大空域余割赋形波束。同时抛物盒喇叭还具有结构紧凑、馈电效率高的特点,有利于实现天线的小型化、轻型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抛物盒喇叭天线 宽带 双极化 余割赋形波束
下载PDF
D-T快中子治疗准直屏蔽体设计及中子特性模拟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宇 罗鹏 +2 位作者 姚泽恩 杨巧云 刘洋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80-583,共4页
设计了一个用于D-T快中子治疗的准直屏蔽体,通过D-T中子在准直屏蔽体中的MCNP模拟,计算了屏蔽体外透射中子和透射光子在水中的吸收剂量,由此评价了准直屏蔽体的屏蔽效果。利用MCNP程序,模拟了准直中子束及中子束中的γ射线在源皮距(SSD)... 设计了一个用于D-T快中子治疗的准直屏蔽体,通过D-T中子在准直屏蔽体中的MCNP模拟,计算了屏蔽体外透射中子和透射光子在水中的吸收剂量,由此评价了准直屏蔽体的屏蔽效果。利用MCNP程序,模拟了准直中子束及中子束中的γ射线在源皮距(SSD)100cm处的能谱,计算了γ射线与中子束在水中吸收剂量的比值,对准直中子束中γ射线的污染水平进行了评价。完成了准直中子束在人体组织等效水箱中输运的MCNP模拟,给出了吸收剂量深度分布、吸收剂量横向分布和吸收剂量等剂量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直屏蔽体 D-T中子源 快中子治疗 源皮距 吸收剂量
原文传递
一种用于光束整形的衍射光学元件设计算法 被引量:30
18
作者 林勇 胡家升 吴克难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682-1686,共5页
在光束整形衍射光学元件的设计中,为同时减小输出光束的均方根误差和顶部不均匀度值,提出了模糊控制迭代算法(IAFC)。在盖师贝格-撒克斯通(Gerchberg-Saxton,G-S)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平滑修正法,可有效改善输出光束的顶部均匀度,但却增... 在光束整形衍射光学元件的设计中,为同时减小输出光束的均方根误差和顶部不均匀度值,提出了模糊控制迭代算法(IAFC)。在盖师贝格-撒克斯通(Gerchberg-Saxton,G-S)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平滑修正法,可有效改善输出光束的顶部均匀度,但却增大了均方根误差值。模糊控制迭代算法依据模糊控制理论,通过有效结合盖师贝格-撒克斯通算法和平滑修正法来同时降低均方根误差和顶部不均匀度值。计算机设计的结果表明,利用模糊控制迭代算法可以得到非常理想的输出光束,其均方根误差和顶部不均匀度值分别为0.75%和0.46%,能量转换效率可达94.91%。为光束整形衍射光学元件的设计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设计 衍射光学元件 光束整形 模糊控制迭代算法 盖师贝格一撒克斯通算法
原文传递
高斯光束整形系统的光学设计 被引量:30
19
作者 高瑀含 安志勇 +2 位作者 李娜娜 赵伟星 王劲松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464-1471,共8页
研究了真实光线追迹优化光学系统的方法以简化高斯光束整形系统的光学设计。理论分析了高斯光束整形原理,并选择超洛伦兹函数作为平顶光分布函数;根据能量守恒原理,推导了高斯光束整形系统中任意光线在入射面与出射面的坐标变换关系。... 研究了真实光线追迹优化光学系统的方法以简化高斯光束整形系统的光学设计。理论分析了高斯光束整形原理,并选择超洛伦兹函数作为平顶光分布函数;根据能量守恒原理,推导了高斯光束整形系统中任意光线在入射面与出射面的坐标变换关系。针对该系统的特点,使用Zemax编程语言(ZPL)编写计算坐标变换的ZPL宏指令,并优化设计了高斯光束整形系统。最后,利用金刚石单点车削法加工该非球面光学系统,并利用光束分析软件对系统的整形效果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设计的非球面透镜实现了高斯光束的整形变换,平顶光的均匀度为87.1%。该方法简单实用,计算量小,可应用于实际工程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设计 非球面透镜 光束整形 高斯光束 平顶光束 超洛伦兹函数
下载PDF
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光源光束整形技术研究 被引量:29
20
作者 彭航宇 顾媛媛 +8 位作者 单肖楠 刘云 郝明明 朱洪波 尹红贺 田振华 秦莉 宁永强 王立军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0-65,共6页
光束质量是半导体激光器应用的最大瓶颈,但是可以利用光束整形技术加以改善。随着半导体激光合束技术的发展,半导体激光光束质量的提高,由于其在效率方面的优势,大功率半导体激光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采用连续输出60 W,转换效率达到57%的8... 光束质量是半导体激光器应用的最大瓶颈,但是可以利用光束整形技术加以改善。随着半导体激光合束技术的发展,半导体激光光束质量的提高,由于其在效率方面的优势,大功率半导体激光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采用连续输出60 W,转换效率达到57%的880 nm大功率半导体激光bar条,组成20层的半导体激光叠阵,输出功率达到1183 W,通过快慢轴准直及光束整形提高激光器的光束质量,最终实现1 kW功率输出,电-光转换效率超过45.8%,光束质量达到79.3 mm.mrad×81.2 mm.mrad。从而使半导体激光器可直接应用于熔覆、表面硬化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器 激光二极管 光束整形 高功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