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图像检索中基于长期学习的动态用户模型 被引量:3
1
作者 张亮 周向东 +1 位作者 张琪 施伯乐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3-238,共6页
提出一个结合长期学习的概率检索模型,即通过估算一个动态的用户模型来预测目标图像的概率分布.系统以反馈序列为用户模式,通过与反馈日志中用户模式的匹配,动态地调整对当前用户的预测.与 PicHunter 传统用户模型相比,此系统基于长期... 提出一个结合长期学习的概率检索模型,即通过估算一个动态的用户模型来预测目标图像的概率分布.系统以反馈序列为用户模式,通过与反馈日志中用户模式的匹配,动态地调整对当前用户的预测.与 PicHunter 传统用户模型相比,此系统基于长期学习的方法,通过对用户反馈的观察,动态地调整当前的用户模型,从而更精确地推断当前用户的反馈行为.对 1.1 万幅图像数据库的实验表明,与已知方法相比,此方法对检索精度有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 用户模型 长期学习 用户相关反馈 bayesian公式
下载PDF
放射性碳年龄-深度模型及其在西沙北岛的应用
2
作者 赵晋军 徐利强 吴礼彬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06-814,共9页
^14C定年是同位素定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晚第四纪气候环境演变的重要手段。文章选取我国西沙群岛北岛BD1沉积剖面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深度鸟骨样品的14C年龄;通过基于经典年龄-深度模型以及贝叶斯(Bayesian)统计学方法,构... ^14C定年是同位素定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晚第四纪气候环境演变的重要手段。文章选取我国西沙群岛北岛BD1沉积剖面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深度鸟骨样品的14C年龄;通过基于经典年龄-深度模型以及贝叶斯(Bayesian)统计学方法,构建了该沉积剖面的7种年龄-深度模型,并对这7种常用的^14C年龄-深度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了不同年代学模型的优缺点。通过对比发现,基于Bayesian方法的Bacon程序得到的年龄-深度模型曲线单调、平滑,较为适合用于构建西沙群岛北岛BD1沉积剖面的年代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定年 年龄-深度模型 bayesian公式 西沙群岛 北岛
下载PDF
华北地区干旱时空变化及其对植被NDVI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高宇 张丽媛 杨文通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24年第4期374-389,共16页
采用2000−2020年华北地区90个气象站点气象观测数据构建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选取30m空间分辨率的归一化植被指数栅格数据提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量化植被覆盖情况,采用Sen’s斜率估计、Mann-Kandall检验、相关性分析、Copula-B... 采用2000−2020年华北地区90个气象站点气象观测数据构建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选取30m空间分辨率的归一化植被指数栅格数据提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量化植被覆盖情况,采用Sen’s斜率估计、Mann-Kandall检验、相关性分析、Copula-Bayesian条件概率公式等对华北地区植被干旱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华北大部分地区SPEI值呈极显著增长,华北北部部分地区SPEI值呈极显著下降;华北西部及北部地区NDVI值呈极显著增长,其余地区呈极显著下降;(2)华北地区干旱与植被以不显著空间集聚为主,小部分地区出现干旱与植被呈高值集聚和低值集聚;(3)华北地区总体上年尺度SPEI与NDVI相关性较好,植被对干旱的响应速度较慢,敏感程度较低,河南部分地区月尺度SPEI与NDVI相关性较好,植被对干旱敏感程度较高,NDVI与SPEI的联合分布函数最符合Clayton Copula函数;(4)华北地区植被低覆盖度出现的可能性随着干旱程度减轻而不断减少,较低覆盖度出现的可能性在极旱至中旱时不断增加,从中旱至轻旱时不断减少,植被中覆盖度、较高覆盖度和高覆盖度的可能性都随着干旱减轻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 归一化植被指数 Sen’s斜率估计 Mann-Kandall检验 Copula-bayesian条件概率公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