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吧城华人社会中的女性——以《公案簿》为中心的个案考察 |
蒲晶
甘奇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2
|
|
2
|
荷属东印度华人社会的自治与困境——以18—19世纪吧城公堂丧葬管理为中心 |
张小欣
|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
2016 |
2
|
|
3
|
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吧国公堂的房屋典当经营——以《公案簿》第13、14辑资料为中心的分析 |
吴宏岐
宁力
|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
2018 |
0 |
|
4
|
论1757-1794年荷兰对华贸易中巴达维亚的角色 |
刘勇
|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
2008 |
0 |
|
5
|
巴达维亚甲必丹制度与华侨包税制关系探析——以玛腰陈永元为个案 |
沈燕清
|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
2008 |
1
|
|
6
|
1619-1928年间巴达维亚华人社会的民事审判程序初探 |
赵文红
|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
2007 |
0 |
|
7
|
巴达维亚的中国洋船及华商:以瓷器贸易为中心 |
包乐史
李天贵(初译)
蔡香玉(通校)
|
《海洋史研究》
|
2016 |
2
|
|
8
|
吧国公堂对吧城华侨教育发展的贡献 |
沈燕清
|
《南亚东南亚研究》
|
2019 |
1
|
|
9
|
明末清初中国与荷属东印度贸易对巴达维亚华侨社会的影响 |
郭立珍
索秋平
|
《洛阳大学学报》
|
2003 |
0 |
|
10
|
试析女婢在华人与其他民族交往中的媒介作用——以吧城华人公馆《公案簿》资料为基础 |
刘永连
刘奎
|
《东南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11
|
吧国公堂对华人宗教活动的管理 |
沈燕清
|
《南亚东南亚研究》
|
2020 |
0 |
|
12
|
巴达维亚华人孤贫养济院美惜甘初探——以《公案簿》为中心 |
翁频
水海刚
|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
2010 |
0 |
|
13
|
“吧国公堂”档案之《公案簿》述略 |
聂德宁
|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
2002 |
8
|
|
14
|
吧城华人公馆档案文献及其研究现状 |
聂德宁
|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
2006 |
6
|
|
15
|
18世纪末-19世纪中叶吧城华人与当地民族的关系——以吧城华人公馆《公案簿》档案为中心的个案分析 |
聂德宁
|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
2005 |
5
|
|
16
|
荷印吧城华人文化的传统与变迁——以“吧国公堂”的司法行政职能为视角 |
聂德宁
|
《东南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5
|
|
17
|
离散批评、“第三空间”理论与吧国公堂华人婚丧档案的解读 |
沈燕清
朱雨茵
|
《八桂侨刊》
|
2024 |
0 |
|
18
|
试析吧国华人公堂的盟神审判 |
纪宗安
颜丽金
|
《东南亚研究》
CSSCI
|
2004 |
1
|
|
19
|
冲突与兼容:荷印吧城华人遗产继承的法律适用问题——以巴达维亚华人公馆《公案簿》档案为例 |
聂德宁
|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
2009 |
3
|
|
20
|
清代外销瓷传承中的创新——以巴达维亚瓷为例 |
王瑶
|
《陶瓷研究》
|
2021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