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8篇文章
< 1 2 7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 被引量:70
1
作者 李家亮 刘文祥 李岩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69-371,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对经侧裂-1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58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第l天复查头颅CT示:血肿清除〉90%者53例,其余5例血肿清除〈80%。术后存... 目的探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对经侧裂-1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58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第l天复查头颅CT示:血肿清除〉90%者53例,其余5例血肿清除〈80%。术后存活50例,死亡8例。在存活的50例中,术后6个月根据GOS评分:恢复良好13例,中残18例,重残16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1例。结论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较理想的方法,具有对脑组织损伤小、血肿清除率高、神经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显微外科手术 基底节 经侧裂-岛叶入路
原文传递
术中超声辅助神经内镜经侧裂入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55
2
作者 李传峰 鲁晓杰 +5 位作者 王国华 李洛 李兵 屠苏 李琴 李江安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20-623,共4页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辅助神经内镜经侧裂入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神经外科及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并手术治疗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66例,...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辅助神经内镜经侧裂入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神经外科及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并手术治疗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66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无脑疝形成,超声定位血肿并确定进入血肿腔路径,内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行血肿清除,并应用超声探测有无血肿残留。术后CT观察血肿清除率,术后半年随访并应用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66例患者中63例残余血肿量<10%,3例残余血肿量为10%~20%。术后并发肺炎11例,其中9例行经皮气管切开术;再出血2例,出血量均较小,无需再手术;继发颅内感染1例;继发脑积水1例;无1例并发脑挫伤。术后半年Barthel指数分级法评分:Ⅰ级3例,Ⅱ级25例,Ⅲ级34例,Ⅳ级3例,死亡1例。结论术中超声辅助神经内镜经侧裂入路有助于提高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基底神经节 超声检查
原文传递
锁孔入路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 被引量:48
3
作者 李国峰 阳小生 吴小兵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3年第3期164-165,共2页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经锁孔入路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6例中死亡13例,存活53例。术后3个月根据ADL分级法结果如下,Ⅰ级8例;Ⅱ级14例;Ⅲ级20例...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经锁孔入路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6例中死亡13例,存活53例。术后3个月根据ADL分级法结果如下,Ⅰ级8例;Ⅱ级14例;Ⅲ级20例;Ⅳ级9例;Ⅴ级2例。结论手术效果令人满意。我们认为本术式有以下优点:①手术入路解剖结构简单,易于为术者掌握;②手术创伤小;③止血彻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基底节区 锁孔人路 显微手术
下载PDF
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立体定向治疗 被引量:48
4
作者 黑博 王佳 +1 位作者 王伟 赵全军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3-66,共4页
目的评价立体定向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8年3月解放军第三〇六医院立体定向及脑功能性疾病诊治中心收治的65例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行硬通道穿刺引流术(... 目的评价立体定向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8年3月解放军第三〇六医院立体定向及脑功能性疾病诊治中心收治的65例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行硬通道穿刺引流术(硬通道组),30例行机器人辅助立体定向穿刺置管引流术(立体定向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症,出血时间,术前血肿量,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术前、出院前、术后3个月的Barthel评分,术后血肿引流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立体定向组的术后血肿彻底引流时间明显少于硬通道组,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9,P<0.01)。(2)立体定向组出院前[(89.7±7.2)分]及术后3个月[(94.0±5.7)分]的Barthel评分均显著高于硬通道组[出院前:(75.3±7.2)分,术后3个月:(76.4±8.2)分,均P<0.01],且立体定向组的评分改善较硬通道组更为明显。结论应用立体定向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术后血肿引流时间短,可迅速解除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基底神经节 神经外科手术 立体定向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导航辅助神经内镜硬通道技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6
5
作者 姚瀚勋 夏学巍 +1 位作者 肖晶 王文波 《重庆医学》 CAS 2018年第8期1055-1057,共3页
目的探讨导航辅助神经内镜硬通道技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入住的82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7例采用神经内镜硬通道技术治疗,45例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 目的探讨导航辅助神经内镜硬通道技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入住的82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7例采用神经内镜硬通道技术治疗,45例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生存患者术后3个月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与骨窗组相比,内镜组的手术时间更长、血肿清除率更高、颅内再出血的发生率更低、短期预后更佳(P<0.05)。在术中出血量和其他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航辅助神经内镜硬通道技术可以提高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节区 颅内血出 高血压性 硬通道 神经内镜 导航
下载PDF
超早期与早期微创手术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6
6
作者 刘金辉 王忠安 +4 位作者 龚光辉 廖昆 岑武 李娟 龚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7-120,共4页
目的比较超早期和早期微创手术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月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118例中等量基底节区HICH的临床资料,其中超早期组63例(... 目的比较超早期和早期微创手术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月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118例中等量基底节区HICH的临床资料,其中超早期组63例(发病至手术时间<6 h),早期组55例(发病至手术时间6~24 h),随访6个月。比较2组术后1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术后30 d血肿完全清除率、术后30 d内并发症及术后6个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分级。结果与早期组相比,超早期组术后1周GCS评分高[(12.97±1.38)分vs.(10.42±1.11)分,t=10.954,P=0.000],术后30 d血肿完全清除率高[95.2%(60/63)vs.76.4%(42/55),χ^2=8.925,P=0.003],术后30 d内并发症发生率低[12.7%(8/63)vs.30.9%(17/55),χ^2=5.832,P=0.016],术后30 d内死亡率低[1.6%(1/63)vs.12.7%(7/55),χ^2=4.138,P=0.042],术后6个月ADL分级好(Ⅰ、Ⅱ、Ⅲ、Ⅳ、Ⅴ级分别为13、34、11、4、0例vs.6、16、8、14、4例,Z=-3.441,P=0.001)。结论超早期微创手术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HICH疗效优于早期手术,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手术 超早期 微创手术 基底节区 高血压性脑出血
下载PDF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磁共振影像学评分与临床分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3
7
作者 巴瑞华 毛健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3-90,共8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评分与临床分度的相关性。方法依据HIE临床分度标准对61例HIE患儿进行分度,应用改良的MRI评分系统进行不同MRI序列的损伤评分,分析HIE影像学评分与临床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评分与临床分度的相关性。方法依据HIE临床分度标准对61例HIE患儿进行分度,应用改良的MRI评分系统进行不同MRI序列的损伤评分,分析HIE影像学评分与临床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中度HIE的MRI影像学评分低于重度HI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7 d新生儿的MRI弥散加权成像(DWI)评分与MRI综合评分的相关系数最高(r>0.9);>7 d新生儿的MRI T1加权成像评分与MRI综合评分的相关系数最高(r=0.963);重度HIE脑损伤的头部MRI表现主要以基底节/丘脑+脑干和全脑型损伤为主,而中度HIE以分水岭损伤为主、脑干很少受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RI影像学评分系统与HIE临床分度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可协助HIE临床诊断及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评分 缺氧缺血性脑病 基底节 内囊后肢 新生儿
原文传递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术后尿激酶溶解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9
8
作者 李少泉 彭文龙 +3 位作者 张维 白丽梅 郑志霞 于金然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11期89-93,共5页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术后尿激酶溶解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基底核区HICH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术后尿激酶溶解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基底核区HICH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术后尿激酶溶解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均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术后尿激酶溶解治疗基底核区HICH可提高临床疗效,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恢复,且治疗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基底核区 颅内血肿清除术 尿激酶 手术后并发症 预后
下载PDF
传统开颅手术与显微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36
9
作者 张强 《医学综述》 2016年第6期1246-1248,共3页
目的比较传统开颅手术与显微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肥城市中医医院收治的79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传统开颅手术组(传统组,32例)和... 目的比较传统开颅手术与显微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肥城市中医医院收治的79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传统开颅手术组(传统组,32例)和显微镜下微创手术组(微创组,47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微创组的总有效率为85.1%(40/47),显著高于传统组的53.1%(17/32),微创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组(P<0.01)。微创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传统组,出血量显著少于传统组[(1.9±0.9)h比(3.2±1.1)h,(17±7)d比(54±13)d,(44±17)m L比(90±26)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周、6周、12周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且不同时点间微创组低于传统组,组间、不同时点间、组间·不同时点间的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微创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6.2%(17/47),显著低于传统组的93.8%(3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下硬质通道微创手术对于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传统的开颅手术,出血量少,且并发症发生率低,神经功能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基底节 开颅 微创
下载PDF
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 被引量:36
10
作者 张山 要跟东 +1 位作者 任洪波 牛国栋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590-592,共3页
目的探讨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48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依据术前CT表现分为外侧型组、前部型组、后部型组、混合型组,均行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分析4组的性别、... 目的探讨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48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依据术前CT表现分为外侧型组、前部型组、后部型组、混合型组,均行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分析4组的性别、年龄、血肿体积、术前GCS评分、住院时间、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术后6个月生存状态的异同。结果术后血肿清除〉90%者42例,血肿清除在80%~90%者6例。术后死亡6例,再出血1例。存活的42例中,术后6个月ADL评级Ⅰ级者6例,Ⅱ级者10例,Ⅲ级者17例,Ⅳ级者5例,V级者4例。在术前GCS评分及血肿体积方面,混合型与外侧型、混合型与前部型、后部型与外侧型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理想方法之一。术前血肿的CT分型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和预后判断有-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基底节 影像学分型 经侧裂-岛叶入路
下载PDF
微创理念对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预后的影响(附57例报道) 被引量:36
11
作者 张金锋 陈金寿 +4 位作者 陈建彬 李志华 陈振坤 苏清芬 林志雄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1-404,共4页
目的探讨以微创理念指导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手术治疗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将仙游县医院自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手术患者57例分为2008年12月以前收治的A组(26例,根据血肿量来判断手术指征,具备手术指征者... 目的探讨以微创理念指导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手术治疗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将仙游县医院自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手术患者57例分为2008年12月以前收治的A组(26例,根据血肿量来判断手术指征,具备手术指征者予术前准备并手术治疗)和2008年12月以后收治的B组(31例,有血肿扩大趋势者即予术前准备,以微创的理念指导手术行血肿彻底清除并妥善止血),分析在微创理念指导下以血肿扩大趋势为手术依据并手术行血肿彻底清除、妥善止血对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预后的影响。结果术前意识状态分级及血肿量在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俨〉0.05)。A组发现15例有责任血管,B组发现27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肿清除率约为75%,术后近期再出血4例(15.4%);B组血肿清除率〉90%,术后近期再出血2例(6.5%),均为未找到责任血管者。A组术后3个月良好率为46.2%(12/26),B组为74.2%(23/3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伊〈0.05)。结论以微创理念指导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把血肿扩大趋势作为手术依据,尽快发现有手术适应证者,并在最短时间内手术,手术讲究彻底清除血肿、妥善止血,从而能有效改善其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基底节 神经外科手术 预后
原文传递
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2
12
作者 郭强 张爱莲 +4 位作者 宋志斌 高建伟 李旭光 刘庆国 王龙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14-523,共10页
目的测评并分析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生命质量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提高此类疾病患者生命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搜集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符合纳入条件的患者资料128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设计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调... 目的测评并分析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生命质量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提高此类疾病患者生命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搜集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符合纳入条件的患者资料128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设计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患者的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居住地、家庭人口数、是否与子女同住、吸烟、饮酒、家庭收入等)及手术时的各项临床状况(脑中线移位、脑出血量、手术开始时间、脑疝是否发生、意识状态、出血是否破入脑室等)。采用SF-36健康测量量表对患者生命质量进行测评,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1)单因素分析:①生理功能(PF)主要受年龄、婚姻状况、家庭人口数、脑中线移位、脑出血量、脑疝是否发生、意识状态以及出血是否破入脑室等因素的影响(P〈0.05);②生理职能(RP)主要受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月收入、脑中线移位、意识状态以及出血是否破人脑室等因素的影响(P〈0.05);③躯体疼痛(BP)主要受婚姻状况和家庭人口数的影响(P〈0.05);④总体健康(GH)主要受年龄、婚姻状况、家庭月收入、脑中线移位、脑出血量、脑疝是否发生、意识状态、m血是否破入脑室等因素的影响(P〈0.05);⑤社会功能(sF)主要受婚姻状况、家庭人口数、意识状态以及出血是否破入脑室等因素的影响(P〈0.05);⑥精神健康(MH)主要受是否与子女同住、脑出血量、手术开始时间以及出血是否破入脑室等因素的影响(P〈0.05);⑦情感职能(RE)主要受意识状态和出血是否破入脑室的影响(P〈0.05);⑧活力(VT)主要受婚姻状况、吸烟、意识状态以及出血是否破入脑室等因素的影响(P〈0.05)。(2)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基底核区 术后患者 生命质量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急性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分析 被引量:31
13
作者 王为文 张伟 闫忠军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1226-1229,1232,共5页
目的探讨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急性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收治的急性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6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传统组(n=86)和微创组(n=78)... 目的探讨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急性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收治的急性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6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传统组(n=86)和微创组(n=78)。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对急性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恢复情况、并发症以及预后情况的影响。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组(P<0.05),术中失血量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传统组(P<0.05),两组血肿清除效果相当,且在再出血和住院病死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周,两组昏迷程度及神经功能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炎症水平均较术前明显下降,且微创组炎症水平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在并发症上,微创组肺部感染比例和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术后半年,微创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预后评级Ⅰ~Ⅲ级的患者比例略高于传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微创手术具有和传统手术相当的血肿清除效果,但小骨窗微创手术对患者创伤小,患者恢复较快,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基底节区 小骨窗微创手术 传统手术 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四种不同脑部位卒中后认知功能状况比较 被引量:30
14
作者 龚文苹 丁美萍 +3 位作者 郭起浩 裘林秋 黄思宇 周新祥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7期1904-1908,共5页
目的比较4种皮质下单灶性卒中患者的认知损害的特点,了解丘脑和基底节的认知功能,为早期识别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CI)患者提供依据。方法使用成套的神经心理测验评估63例皮质下单灶卒中患者和34名健康对照组,病例组患者分为左丘脑... 目的比较4种皮质下单灶性卒中患者的认知损害的特点,了解丘脑和基底节的认知功能,为早期识别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CI)患者提供依据。方法使用成套的神经心理测验评估63例皮质下单灶卒中患者和34名健康对照组,病例组患者分为左丘脑卒中组(14例)、左基底节卒中组(17例)、右丘脑卒中组(15例)和右基底节卒中组(17例)4个组进行比较,5个组别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1)在记忆、注意/执行功能、语言能力、空间功能等存在广泛的认知功能损害,病例组明显差于对照组(P〈0.05)。(2)与其他3个卒中组相比,左侧丘脑卒中组在言语功能(BNT:16.6分±2.6分)、听觉即刻回忆(12.8个±4.4个)、听觉长延迟记忆回忆(2.4个±2.3个)、听觉再认(19.1个±3.1个)、结构延迟记忆(9.1分±4.7分)、SDMT偶然记忆(0.9分±1.1分)方面都比较差,左丘脑的损害对认知功能影响最严重(P〈0.05)。(3)左基底节组患者在与右手操作相关的项目(TMT-A耗时数75S±22S、TMT—B耗时数204s±81s、CDT23.5分±4.6分、SDMT24个±9个)表现优于另外3个卒中组,而接近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卒中后认知功能可能存在一般的、非选择性的认知功能损害,同时,不同部位卒中所致认知损害各有特点,其中左丘脑卒中相对最为严重,而左基底节卒中后右手的功能训练有助于改善操作相关的心理测验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功能 卒中 丘脑 基底节
原文传递
A Comparison of Brain Activity between Healthy Subjects and Stroke Patients on fMRI by Acupuncture Stimulation 被引量:28
15
作者 Seung-Yeon Cho Mia Kim +6 位作者 Jong Joo Sun Geon-Ho Jahng Hengjun J Kim Seong-Uk Park Woo-Sang Jung Chang-Nam Ko Jung-Mi Park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2013年第4期269-276,共8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brain activity patterns during acupuncture in stroke patients, and to compare the result with normal subjects using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 Methods: A total of 11 s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brain activity patterns during acupuncture in stroke patients, and to compare the result with normal subjects using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 Methods: A total of 11 stroke patients with motor weakness and 10 healthy subjects were studied, fMRI was performed during acupuncture on the left side at points Quchi (Llll) and Zusanli (ST36).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s of brain activation induced by acupuncture stimulation.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timulation of both LI11 and ST36 produced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rain activation patter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normal group showed a greater overall activation than the stroke group. In the normal group, parts of the frontal lobe, parietal lobe, sub-lobar, cerebellum and midbrain regions were activated by acupuncture at the left LI11. On the other hand, only the right side of the inferior parietal Iobule region was activated in the stroke patients. When the left ST36 was stimulated in the normal group, both sides of the frontal lobe, parietal lobe, temporal lobe, and sub-lobar, and the left side of occipital lobe, and the right side of cerebellum and midbrain regions were activated. For the same stimulation in the stroke group, only both sides of the inferior parietal Iobule and cerebellum regions were activated (P〈0.05, cluster level). Deactivation pattern was not noted during any acupuncture stimulation in both groups. Conclusion: Brain signal activations during the same acupuncture were different between the healthy and the stroke patients, and the effects showed a correlation of different acupuncture poi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PUNCTUR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TROKE LI11 ST36 basal ganglia
原文传递
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发病小于6h高血压脑出血的近远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27
16
作者 张晓峰 于志虎 +1 位作者 张明文 零达尚 《河北医学》 CAS 2018年第5期844-848,共5页
目的:观察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发病小于6h高血压脑出血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取6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经外侧裂岛叶入路的小骨窗手术,对照组经颞叶皮质入路。比... 目的:观察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发病小于6h高血压脑出血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取6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经外侧裂岛叶入路的小骨窗手术,对照组经颞叶皮质入路。比较两组血肿清除情况、再出血率、术后1个月的GOS评分及术后1年的功能恢复(采用ADL量表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血肿清除成功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60.00%(P<0.05)。对照组再出血率为13.33%,观察组无再出血病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的GOS预后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随访期间的死亡率均为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年存活患者中ADL分级Ⅰ级的占比为48.28%,显著高于对照组24.14%(P<0.05)。结论: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优于经颞叶皮质入路手术,清除血肿彻底,患者远期功能恢复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基底节区 小骨窗手术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
下载PDF
运动疲劳的中枢机制研究进展——基于基底神经节-皮层环路紊乱的视角 被引量:27
17
作者 乔德才 刘军 刘晓莉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1-58,65,共9页
众多研究表明,运动中枢疲劳是运动导致体内自稳态紊乱,使中枢神经系统无法有效募集运动神经元而引起;基底神经节在初级运动皮层的易化通路中处于中心地位,电生理学方面的研究初步证明基底神经节与皮层之间3条通路的失衡可能是其不能有... 众多研究表明,运动中枢疲劳是运动导致体内自稳态紊乱,使中枢神经系统无法有效募集运动神经元而引起;基底神经节在初级运动皮层的易化通路中处于中心地位,电生理学方面的研究初步证明基底神经节与皮层之间3条通路的失衡可能是其不能有效兴奋皮层的深层机制之一。围绕运动疲劳时基底神经节各主要核团生理功能改变的原因,从神经递质、受体、能量代谢及胞内信号转导等方面,将国内外近年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该领域研究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疲劳 基底神经节 神经递质 受体 乳酸
原文传递
经额定向穿刺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出血的前瞻性对照研究 被引量:27
18
作者 官卫 王强 +3 位作者 马涛 杨常春 刘春波 叶云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9-172,共4页
目的 比较穿刺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方法 纳入2013年3月至2014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68例未脑疝的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患者,... 目的 比较穿刺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方法 纳入2013年3月至2014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68例未脑疝的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患者,并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其中24例采用经额定向穿刺引流术(穿刺组),44例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开颅组),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1个月的病死率及术后6个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良好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出血侧别、血肿量、术前意识状态及手术时机等临床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穿刺组较开颅组手术时间短[分别为(42.3 ±11.3)min、(172.2±45.3) min,P<0.001];术后并发症少(分别为16.7%、52.3%),其中局灶性脑梗死(分别为0%、22.7%)、肺部感染(分别为16.7%、45.0%)及气管切开率(分别为4.2%、40.9%)穿刺组均明显低于开颅组(均P<0.05);术区再出血(分别为4.2%、15.9%)及术后1个月内的病死率(分别为0%、13.6%)两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ADL的良好率穿刺组高于开颅组(分别为95.8%、68.2%,P<0.01).结论 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尚未脑疝的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患者,可考虑将穿刺引流术作为首选术式,开颅血肿清除术作为治疗穿刺术后再出血患者的补救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基底神经节 定向穿刺引流术 开颅血肿清除术 前瞻性研究
原文传递
CT定向软通道技术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的近期病死率及预后研究 被引量:27
19
作者 陈红伟 吴茂春 +2 位作者 张毅 徐金山 潘海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76-878,共3页
目的研究CT定向软通道技术对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近期病死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3月—2010年10月经CT证实为基底核区出血且量在25~60 ml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33例,其中内科治疗42例(保守组),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45例... 目的研究CT定向软通道技术对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近期病死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3月—2010年10月经CT证实为基底核区出血且量在25~60 ml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33例,其中内科治疗42例(保守组),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45例(手术组),CT定向软通道技术治疗46例(微创组)。比较3组患者3个月内病死率、颅外并发症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保守组42例患者中死亡7例(16.7%),手术组45例患者中死亡6例(13.3%),微创组46例患者中死亡1例(2.2%),3组患者的病死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的病死率明显低于保守组和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颅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微创组患者的颅外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保守组和手术组(P<0.05)。微创组ADL 1~3级患者明显多于保守组和手术组(P<0.001)。结论 CT定向软通道技术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操作简便、定位准确、创伤小,术后病死率低、颅外并发症少,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定向 软通道 基底核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死亡率
下载PDF
CT定位下微创穿刺引流术对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5
20
作者 柳爱军 王玉华 +1 位作者 宋金东 苏海涛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9年第31期3444-3449,共6页
目的 观察CT定位下微创穿刺引流术对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28例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患者或家属治疗意愿分为2组,手术组60例接受CT定位下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保守组68例接... 目的 观察CT定位下微创穿刺引流术对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28例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患者或家属治疗意愿分为2组,手术组60例接受CT定位下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保守组68例接受常规内科保护治疗,比较2组治疗1d、3d、7d后血肿消散率和治疗3d、7d后神经功能(NIHSS评分),记录2组血肿完全消散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病死率,检测2组治疗前及治疗3d、7d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记录随访3个月时2组预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情况。结果 手术组治疗1d、3d、7d后血肿消散率均显著高于保守组(P均<0.05),治疗3d、7d后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保守组(P均<0.05),血肿完全消散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保守组(P均<0.05),住院费用及住院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保守组(P均<0.05);2组治疗3d、7d后血清ET-1水平显著降低,NO水平显著升高,手术组ET-1水平在以上时间点均显著低于保守组,NO水平在以上时间点均显著高于保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手术组随访3个月时mRS评分≤2分、MBI中Ⅰ~Ⅱ级者所占比均显著高于保守组,且mRS评分显著低于保守组,MBI评分显著高于保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T定位下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能够明显促进颅内血肿吸收,并发症更少,可缩短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并能显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利于患者预后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微创手术 穿刺引流术 基底节区 高血压脑出血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