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7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例毛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陈广业 张醇 +3 位作者 朱鸿静 张宏利 刘家君 杨清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8-71,共4页
目的研究毛母细胞瘤(TB)的病理形态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TB临床病理特点、形态学及免疫表型特征,以及与多种疾病的鉴别诊断;另选择5例基底细胞癌行免疫表型检测并重点与TB相鉴别诊断。结果镜下可见,3例中肿瘤均位于... 目的研究毛母细胞瘤(TB)的病理形态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TB临床病理特点、形态学及免疫表型特征,以及与多种疾病的鉴别诊断;另选择5例基底细胞癌行免疫表型检测并重点与TB相鉴别诊断。结果镜下可见,3例中肿瘤均位于皮下,不与表皮相连,单一的基底样细胞构成肿瘤主体,肿瘤周边细胞呈栅栏状排列。例1可见大小不等的囊腔及色素沉积,诊断为色素性TB;例2可见原始毛乳头样结构,诊断为TB;例3肿瘤中的基底样细胞核呈栅栏状排列,形成波纹状结构,诊断为波纹状TB。3例雄激素受体(AR)及2例B淋巴细胞2(Bcl-2)阴性表达,1例细胞角蛋白(CK)20散在阳性,3例CD10间质及毛乳头样结构阳性;5例基底细胞癌周边栅栏状排列的肿瘤细胞CD10阳性,4例AR阳性,3例Bcl-2阳性,5例CK20阴性。结论 TB是来源于毛囊生发上皮的良性肿瘤,完整切除预后良好,需重点与基底细胞癌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母细胞瘤 基底样细胞 栅栏状 原始毛乳头样结构 基底细胞癌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皮肤鳞状细胞癌STAT3和MAPK磷酸化及cyclinD1蛋白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蔡绥勍 王海军 +2 位作者 郑敏 陈丽荣 姚丽芳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49-451,454,共4页
目的探讨磷酸化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磷酸化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p-MAPK)、细胞周期蛋白D1(cyc linD1)在皮肤鳞状细胞癌(SCC)的水平和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方法观察30例SCC中p-STAT3,p-MAPK和cyc linD1蛋白的水平。结果①p... 目的探讨磷酸化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磷酸化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p-MAPK)、细胞周期蛋白D1(cyc linD1)在皮肤鳞状细胞癌(SCC)的水平和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方法观察30例SCC中p-STAT3,p-MAPK和cyc linD1蛋白的水平。结果①p-STAT3的水平在SCC中呈明显上调(P<0.001);而p-MAPK在正常皮肤和表皮良恶性肿瘤中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p-STAT3在皮肤SCC中的阳性强度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P<0.05),阳性率与肿瘤浸润的深度有关(P<0.05),与肿瘤的大小无关。③皮肤SCC中,p-STAT3和cyc linD1的阳性强度呈正相关(P<0.05)。p-MAPK和cyc linD1的阳性强度无相关性。结论①STAT3的磷酸化可能在皮肤SC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可作为皮肤SCC预后判断的辅助指标之一。②在皮肤SCC中,p-STAT3可能通过诱导cyc linD1过度表达,从而促使肿瘤细胞维持高增殖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 细胞周期蛋白D1 鳞状细胞癌 基底细胞癌
下载PDF
The 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 (TILs): Did We Find the Missed Piece of the Huge Puzzle?
3
作者 Suzan Samir Elsharkawy Mohamed Abd Elrheem Samia Abd Elrheem 《Ope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2021年第2期146-161,共16页
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 (TILs) are used in evaluating the prognosis and determining treatment of different types of cancer with variable degrees of success. The usage of checkpoint inhibitor immunotherapy as a ... 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 (TILs) are used in evaluating the prognosis and determining treatment of different types of cancer with variable degrees of success. The usage of checkpoint inhibitor immunotherapy as a treatment variety for cancer and Adoptive cell therapy is associated with many complications, severe side effects and high expenses. Recently, in a limited number of metastatic GIT and breast cancers, the identification of T-cell specific against so-called tumor neo-antigens and Adoptive transfer of those lymphocytes resulted in some improvement. In 2020, Detection of a T cell receptor (TCR) in a T cell clone that recognized and killed most human cancer cell lines in vitro via the monomorphic MHC class I-related protein MR1, offers an opportunity for pan-cancer therapy Twenty three years earlier, Moist Heat was used successfully to activate a whole different and new immune response that was able to detect genetic mutation in the affected cancer cells and cured many cases of squamous and basal cell carcinomas. In this commentary review, we aimed to revise the literature for updates of TILs usage in cancer prognosis and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 Cancer Checkpoint Inhibitor Adoptive cell Therapy T cell Receptor (TCR) Moist Heat Pan-Cancer Therapy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basal cell carcinomas
下载PDF
光动力疗法治疗面部伴发蠕形螨病的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疗效及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吴岚曦 周楠 +2 位作者 雒雪 栾秀丽 罗洋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1年第18期3452-3457,共6页
目的:评价光动力疗法(PDT)治疗面部伴发蠕形螨病的基底细胞癌(BCC)的疗效、不良反应和复发情况,分析其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24例面部伴发蠕形螨病的BCC患者接受奥硝唑抗蠕形螨治疗后分组,9例患者被排除,观察组患者56例接受PDT治... 目的:评价光动力疗法(PDT)治疗面部伴发蠕形螨病的基底细胞癌(BCC)的疗效、不良反应和复发情况,分析其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24例面部伴发蠕形螨病的BCC患者接受奥硝唑抗蠕形螨治疗后分组,9例患者被排除,观察组患者56例接受PDT治疗;对照组患者59例接受肿瘤扩大切除术及局部皮瓣转移术治疗。随访2年,评估患者疗效、细胞免疫功能、不良反应和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CD4^(+)、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CD8^(+)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DT治疗对面部伴发蠕形螨病的BCC有效,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优势,且能够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细胞癌 光动力疗法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凝胶 蠕形螨病 免疫功能
原文传递
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量化评估皮肤癌的二维傅里叶分形维数 被引量:1
5
作者 孟雅丹 金京 +3 位作者 徐琦 Oleg Myakinin Valery Zakharov 高巍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27-330,345,共5页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可用于皮肤组织的诊断。从OCT图像提取的定量特征变量能够用作皮肤肿瘤诊断的指标。在这些定量特征变量中,分形维数能够表征皮肤组织的结构变化,从而能够提供有效的方法区分诊...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可用于皮肤组织的诊断。从OCT图像提取的定量特征变量能够用作皮肤肿瘤诊断的指标。在这些定量特征变量中,分形维数能够表征皮肤组织的结构变化,从而能够提供有效的方法区分诊断皮肤肿瘤。本研究应用OCT获取了恶性黑色素瘤,基底细胞癌和色素痣OCT图像;基于傅里叶分析,从OCT图像中提取了二维分形维数;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各皮肤组织的分形维数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与恶性黑素瘤相比,基底细胞癌和色素痣中的二维分形维数的显着减少;二维傅里叶分析能够提供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从OCT图像中提取分形维数,用以表征恶性黑色素瘤、基底细胞癌和色素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肿瘤 分形维度 傅里叶分析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 恶性黑色素瘤 基底细胞癌 色素痣
下载PDF
体视学方法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的研究
6
作者 罗育武 邓列华 +1 位作者 刘玉梅 夏潮勇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2年第5期322-324,共3页
目的 采用以体视学原理为基础的微血管长度密度测量法 (MVLD法 )检测肿瘤微血管 ,并和传统方法(MVD法 )结果进行比较 ,分析其差异及意义。方法选取基底细胞癌标本 78例 ,分为侵袭型 (36 / 78)和非侵袭型 (42 /78)两组 ,经免疫组化实验... 目的 采用以体视学原理为基础的微血管长度密度测量法 (MVLD法 )检测肿瘤微血管 ,并和传统方法(MVD法 )结果进行比较 ,分析其差异及意义。方法选取基底细胞癌标本 78例 ,分为侵袭型 (36 / 78)和非侵袭型 (42 /78)两组 ,经免疫组化实验标记vWF显示血管内皮细胞后 ,采用MVLD法和MVD法检测肿瘤灶内微血管的状态 ,并比较两法之间的差异及意义。结果 两法皆显示两型的瘤灶微血管密度状态有明显差异 (P <0 .0 5 ) ,而且对应结果具有高度相关性 (r =0 .80 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微血管 微血管长度密度 体视学 基底细胞癌
下载PDF
眼睑基底细胞癌中p16、CD_(44V6)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夫玲 牛膺筠 +1 位作者 王红云 杨文毅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3-65,共3页
 目的 探讨眼睑基底细胞癌中肿瘤抑制基因p16和细胞黏附分子变异体 6(CD44V6 )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应用SABC(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免疫组织化学法对 48例眼睑基底细胞癌中p16、CD44V6蛋白表达进行检测。 结果...  目的 探讨眼睑基底细胞癌中肿瘤抑制基因p16和细胞黏附分子变异体 6(CD44V6 )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应用SABC(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免疫组织化学法对 48例眼睑基底细胞癌中p16、CD44V6蛋白表达进行检测。 结果 48例眼睑基底细胞癌中p16、CD44V6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66 7% (32 /48)和 39 6% (19 /48),分化型与未分化型p16、CD44V6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 (P<0 05),CD44V6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复发有关 (P<0 05)。结论 p16、CD44V6蛋白表达与眼睑基底细胞癌的分化程度有关,CD44V6分子可能与眼睑基底细胞癌的复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6 CD44 眼睑基底细胞癌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多发性基底细胞癌4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4
8
作者 齐显龙 高天文 +1 位作者 李春英 王刚 《罕少疾病杂志》 2004年第3期19-21,F002,共4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特点、病因及诊治方法。方法报告4例多发性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组织病理资料并对相关文献回顾分析。结果4例患者中,男3例,女1例,年龄34~79岁。1例表现为面颈胸背多发的黑褐色丘疹8年,1例表现为左侧眶周... 目的探讨多发性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特点、病因及诊治方法。方法报告4例多发性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组织病理资料并对相关文献回顾分析。结果4例患者中,男3例,女1例,年龄34~79岁。1例表现为面颈胸背多发的黑褐色丘疹8年,1例表现为左侧眶周多发溃疡10年,2例表现为头面部多发黑色斑块2年。皮损均经多处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多发性基底细胞癌。结论多发性基底细胞癌多见于中老年人头面部。病因与遗传、免疫、放射性照射等诸多因素有关。治疗建议完全手术,并注意临床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基底细胞癌 色素痣 脂溢性角化病
下载PDF
皮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与日光性角化病皮损中组蛋白乙酰化的检测 被引量:1
9
作者 庞洪菊 袁伟 +1 位作者 陈前明 瓦庆彪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279-283,共5页
目的研究皮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与日光性角化病中组蛋白H3、H4乙酰化的修饰水平。方法经HE染色病理确诊,收集21例皮肤鳞状细胞癌、22例基底细胞癌、19例日光性角化病及18例正常皮肤组织,应用ELISA法检测组蛋白H3、H4乙酰化表达水... 目的研究皮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与日光性角化病中组蛋白H3、H4乙酰化的修饰水平。方法经HE染色病理确诊,收集21例皮肤鳞状细胞癌、22例基底细胞癌、19例日光性角化病及18例正常皮肤组织,应用ELISA法检测组蛋白H3、H4乙酰化表达水平。结果 1各组间组蛋白H3的乙酰化表达水平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F=4.222,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3组疾病中组蛋白H3的乙酰化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其中皮肤鳞状细胞癌(0.150±0.062)和正常皮肤对照组(0.279±0.164)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底细胞癌(0.187±0.102)、日光性角化病(0.196±0.121)与正常皮肤对照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疾病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各组间组蛋白H4的乙酰化表达水平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F=80.354,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3组疾病中组蛋白H4的乙酰化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皮肤对照组,并且与正常皮肤对照组(3.515±0.727)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皮肤鳞状细胞癌(0.547±0.065)相比,基底细胞癌(1.242±0.133)、日光性角化病(1.858±0.458)中组蛋白H4的乙酰化表达水平均升高(P均<0.05),且日光性角化病高于基底细胞癌(P<0.05)。结论 1与正常皮肤对照组相比,组蛋白H3乙酰化在皮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及日光性角化病中的表达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能H3乙酰化在皮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及日光性角化病发病机制中不占主导作用;2与正常皮肤对照组相比,皮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与日光性角化病中组蛋白H4乙酰化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组蛋白低乙酰化状态可能是皮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及日光性角化病的发生、发展的因素之一。3组蛋白H4乙酰化在日光性角化病、基底细胞癌及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呈递减方式,提示肿瘤恶性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鳞状细胞癌 基底细胞癌 日光性角化病 组蛋白乙酰化
下载PDF
皮肤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856例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4
10
作者 刘梅 朱红 +1 位作者 尹新江 何春涤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99-1101,共3页
目的总结皮肤基底细胞癌和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发病特点,为进一步提高皮肤恶性肿瘤的临床诊疗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皮肤科自1980年1月至2009年12月经病理确诊的856例皮肤基底细胞癌和皮肤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494例皮肤基... 目的总结皮肤基底细胞癌和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发病特点,为进一步提高皮肤恶性肿瘤的临床诊疗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皮肤科自1980年1月至2009年12月经病理确诊的856例皮肤基底细胞癌和皮肤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494例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中,男260例,女234例;平均(60.88±21.32)岁,≥50岁者占83.00%;肿瘤个数为1个者420例(85.02%);发病部位位于光暴露部位的肿瘤数为543个(91.57%)。362例皮肤鳞癌患者中,男217例,女145例;平均(62.96±27.86)岁,≥50岁者占87.85%;肿瘤个数为1个者340例(93.92%);发病部位位于光暴露部位的肿瘤个数为365个(94.07%)。结论皮肤基底细胞癌和皮肤鳞状细胞癌是最常见的非黑素性皮肤恶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恶性肿瘤 基底细胞癌 鳞状细胞癌 统计分析
下载PDF
71例基底细胞癌皮肤镜下特征分析 被引量:23
11
作者 李彦波 徐峰 刘波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6年第12期705-708,共4页
目的:明确基底细胞癌在皮肤镜下的特征,为临床皮肤镜鉴别色素性皮损提供参考。方法:分析71例经组织病理确诊为基底细胞癌的皮损皮肤镜图像。结果:最主要的皮肤镜指征按出现频率由高到低分别为:蓝灰色卵圆形巢(78.9%)、血管模式(74.6%)... 目的:明确基底细胞癌在皮肤镜下的特征,为临床皮肤镜鉴别色素性皮损提供参考。方法:分析71例经组织病理确诊为基底细胞癌的皮损皮肤镜图像。结果:最主要的皮肤镜指征按出现频率由高到低分别为:蓝灰色卵圆形巢(78.9%)、血管模式(74.6%)、多发性蓝灰色小球(60.6%)、溃疡(57.7%)、叶状结构(21.1%)。单纯临床诊断符合率为55%,加用皮肤镜后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4.4%,提高了40%。结论:皮肤镜可提高临床诊断基底细胞癌的符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细胞癌 鉴别诊断 皮肤镜
下载PDF
皮肤基底细胞癌55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被引量:20
12
作者 王文鑫 王晓彦 张瑞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733-734,共2页
目的通过分析基底细胞癌(BCC)临床病理特点,提高BCC的诊断水平,增强群众健康防病意识。方法对55例BC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BCC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1.29,年龄23~90岁,其中50~79岁占81.82%,农牧民居多(39例)。BCC病程... 目的通过分析基底细胞癌(BCC)临床病理特点,提高BCC的诊断水平,增强群众健康防病意识。方法对55例BC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BCC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1.29,年龄23~90岁,其中50~79岁占81.82%,农牧民居多(39例)。BCC病程长短不一,多发生于头面部。临床表现为多形性,容易误诊,误诊率达23.64%,各临床类型中以色素型最易误诊。BCC临床上以结节溃疡型(33例)及色素型(11例)为多见。BCC病理分型中以实体型最多见(25例)。结论BCC的发生与慢性长期日光照射密切相关,病理检查对该病的正确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基底细胞癌 临床 病理分析
下载PDF
皮肤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9
13
作者 杨希川 阎衡 +2 位作者 叶庆佾 郝飞 钟白玉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7年第5期671-673,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基底细胞癌(BCC)临床病理特点,提高BCC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研究西南医院皮肤科1990~2006年共203例BCC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BCC最好发的部位是鼻部和眼周,发病年龄高峰40~49岁,实体型BCC最常见,28.57%的病例临床上... 目的:通过分析基底细胞癌(BCC)临床病理特点,提高BCC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研究西南医院皮肤科1990~2006年共203例BCC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BCC最好发的部位是鼻部和眼周,发病年龄高峰40~49岁,实体型BCC最常见,28.57%的病例临床上被误诊为色素痣、脂溢性角化、恶性黑素瘤等。分析显示日光照射和组织损伤是BCC的重要诱因,而且BCC可发生在色素痣的基础上。结论:由于BCC与一些临床碍容性皮肤肿瘤临床表现相似,容易出现误诊和漏诊,故建议及时作病理检查将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细胞癌 基底细胞上皮瘤
下载PDF
在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皮损中bcl-2与Fas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16
14
作者 王秀丽 徐世正 熊腊元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71-373,共3页
为了探讨细胞凋亡抑制基因bcl-2(B-celllymphoma/leukemia2)及凋亡基因Fas与皮肤基底细胞癌(BCC)及鳞状细胞癌(SCC)发生、发展的关系,对13例BCC及11例SCC皮损进行了bcl-2... 为了探讨细胞凋亡抑制基因bcl-2(B-celllymphoma/leukemia2)及凋亡基因Fas与皮肤基底细胞癌(BCC)及鳞状细胞癌(SCC)发生、发展的关系,对13例BCC及11例SCC皮损进行了bcl-2蛋白和Fas抗原的免疫组化研究。11例SCC中Ⅰ级6例、Ⅱ级3例、Ⅲ级2例。结果13例BCC肿瘤组织全层bcl-2均染色阳性,而无任何Fas阳性着色;11例SCC无1例bcl-2染色阳性,却全部出现Fas阳性细胞,且Fas的表达强度与肿瘤分化程度呈正相关。该结果证明:bcl-2表达见于BCC,而不见于SCC;Fas表达则见于SCC,而不见于B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L-2 FAS 基底细胞 鳞状细胞 皮肤肿瘤
原文传递
局部皮瓣修复面部基底细胞癌术后皮肤缺损 被引量:17
15
作者 赵军磊 张栋益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6年第2期130-132,共3页
目的探讨局部皮瓣修复面部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切除后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62例基底细胞癌患者在全麻或局麻下,行皮损扩大切除,根据缺损的大小、部位、深度采取各种局部皮瓣修复创面,术后观察皮瓣成活及外观。结... 目的探讨局部皮瓣修复面部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切除后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62例基底细胞癌患者在全麻或局麻下,行皮损扩大切除,根据缺损的大小、部位、深度采取各种局部皮瓣修复创面,术后观察皮瓣成活及外观。结果 62例面部皮肤缺损,皮瓣修复成活良好、美观,达到了较理想的效果。结论通过局部皮瓣修复面部基底细胞癌术后皮肤缺损,结果满意,瘢痕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 面部 基底细胞癌
下载PDF
ALA-PDT联合手术治疗皮肤基底细胞癌的中远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16
作者 刘妍 刘丁熙 高丽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年第4期415-418,共4页
目的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联合手术治疗皮肤基底细胞癌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80例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手术治疗,观... 目的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联合手术治疗皮肤基底细胞癌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80例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ALA-PDT联合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伤口愈合情况、美容效果、不良反应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伤口一期愈合率为95.0%,美容效果优良率为92.5%;对照组伤口一期愈合率为75.0%,美容效果优良率为75.0%。观察组一期愈合率及美容优良率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及复发率分别为2.5%、2.5%,均低于对照组(15.0%、2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A-PDT联合手术治疗皮肤基底细胞癌具有一期愈合率高、美容效果好、安全性高、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细胞癌 手术治疗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 疗效
下载PDF
MSCT增强检查对于腮腺常见良性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16
17
作者 徐黄 朱丹 赵江民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第8期29-31,36,共4页
目的探讨螺旋CT(MSCT)增强检查联合临床资料在腮腺常见良性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56例腮腺良性肿瘤,其中多形性腺瘤28例、腺淋巴瘤21例、基底细胞腺瘤7例,分析三者临床资料、形态学特征、强化特征及程... 目的探讨螺旋CT(MSCT)增强检查联合临床资料在腮腺常见良性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56例腮腺良性肿瘤,其中多形性腺瘤28例、腺淋巴瘤21例、基底细胞腺瘤7例,分析三者临床资料、形态学特征、强化特征及程度。结果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基底细胞瘤的平均年龄分别为(38.9±16.8,61.8±9.0,50.1±22.2)岁,多形性腺瘤发病年龄较轻,与腺淋巴瘤统计学意义(P<0.05);腺淋巴瘤在性别、吸烟、病灶数目方面均与另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基底细胞瘤动脉期强化CT值分别为(61.9±23.0,109.1±19.6,96.9±28.9)HU、动脉期净强化值分别为(27.4±20.0,65.9±18.9,60.3±26.1)HU、静-动脉期强化差值分别为(9.8±7.8,-34.5±15.1,-13.9±14.5)HU,多形性腺瘤与后两者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淋巴瘤与基底细胞腺瘤在静-动脉期强化差值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增强检查对腮腺常见良性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联合临床资料更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多形性腺瘤 腺淋巴瘤 基底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手术治疗皮肤基底细胞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18
作者 朴冰 何伟 +2 位作者 孙文兰 崔英 王丽梅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5年第13期1905-1907,共3页
目的:分析手术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皮肤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30例,按抛硬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观察组患者于术前开始进行ALA-PDT治疗,每周1次,共3-7次,然后进行手术治疗,对... 目的:分析手术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皮肤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30例,按抛硬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观察组患者于术前开始进行ALA-PDT治疗,每周1次,共3-7次,然后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只采取手术切除,随访16-25个月。比较两组治疗一期愈合率、有效率,并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100%(15/1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7%(13/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一期愈合率、不良反应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手术联合ALA-PDT治疗皮肤基底细胞癌具有有效、安全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细胞癌 手术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 疗效
下载PDF
面部基底细胞癌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5
19
作者 刘萍 刘毅 +2 位作者 张晓萍 马丽梅 张兰萍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面部基底细胞癌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美容修复方法。方法:1994年1月~2004年11月,共收治面部基底细胞癌患者26例,根据美学理论与整形美容技术,分别采用直接缝合、皮片移植、局部皮瓣转移的方法修复创面。结果:在病灶扩大切除2... 目的:探讨面部基底细胞癌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美容修复方法。方法:1994年1月~2004年11月,共收治面部基底细胞癌患者26例,根据美学理论与整形美容技术,分别采用直接缝合、皮片移植、局部皮瓣转移的方法修复创面。结果:在病灶扩大切除26例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术后外形满意。结论:面部基底细胞癌首选手术治疗,适宜的手术方式与美学结合,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细胞癌 手术治疗 美容修复
下载PDF
PCDGF和VEGF蛋白在皮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20
作者 黄琨 黄闯 +3 位作者 单葵 陈瑾 赵恒光 李惠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6-309,共4页
目的:探讨畸胎瘤细胞源性生长因子(PCcell-derived growth factor,PCD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皮肤基底细胞癌、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 目的:探讨畸胎瘤细胞源性生长因子(PCcell-derived growth factor,PCD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皮肤基底细胞癌、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2例皮肤鳞状细胞癌、30例基底细胞癌和2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PCDGF和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皮肤相比,PCDGF和VEGF蛋白在皮肤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中表达明显升高(P<0.01),皮肤鳞状细胞癌中PCDGF和VEGF蛋白表达强度又明显高于基底细胞癌(P<0.01)。PCDGF和VEGF蛋白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与肿瘤的大小、病理分级无关(P>0.05)。PCDGF和VEGF蛋白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s=0.765,P<0.01)。结论:PCDGF蛋白和VEGF蛋白的异常表达在表皮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的侵袭性生长潜能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癌 基底细胞癌 畸胎瘤细胞源性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