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西南宝兴地区二叠系栖霞组一段白云岩储层充填序列及流体指示 被引量:5
1
作者 冯明友 高瑞琪 +4 位作者 王兴志 徐亮 赵金 刘小洪 尚俊鑫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20,共10页
川西南中二叠统栖霞组白云岩受多期成岩作用改造明显,优质储层成因复杂。结合野外勘察、宏观—微观岩石学特征、阴极发光及流体包裹体测温等对研究区白云岩储层充填特征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川西南宝兴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一段白... 川西南中二叠统栖霞组白云岩受多期成岩作用改造明显,优质储层成因复杂。结合野外勘察、宏观—微观岩石学特征、阴极发光及流体包裹体测温等对研究区白云岩储层充填特征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川西南宝兴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一段白云岩由半自形中—粗晶白云石组成,斑马构造及构造角砾白云岩发育,储集空间类型以残余晶间孔、残余晶间溶孔及溶蚀缝为主,其次为扩溶缝及晶洞,孔隙度多为1%~4%。(2)研究区白云岩储层以中—粗晶鞍状白云石及亮晶方解石充填为主,其次为少量石英充填,局部见中—粗晶白云石呈带状与方解石共同分布于裂缝中,总体上白云岩的分布受断层控制明显,缝洞较发育且表现为粗晶鞍状白云石→石英→方解石的充填序列。(3)研究区在中—晚三叠纪,深盆富镁热卤水沿断裂进入地层并交代原岩形成热液白云岩,热液冷却效应对早期储层进行溶蚀改造,并伴随压力降低导致粗晶鞍状白云石及少量方解石沉淀;侏罗纪末期受燕山运动影响,深盆富硅热液进入储层,部分交代早期鞍状白云石并见少量石英充填孔洞;燕山期晚期,高温-低盐度富二氧化碳流体因构造抬升过饱和析出晚期方解石,大幅度降低了储集空间。(4)多期流体对白云岩复合改造后,区内储层致密化明显,部分孔洞缝连通的晶粒白云岩可形成渗透性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液白云岩 流体作用 充填序列 成岩作用 栖霞组 二叠系 宝兴地区 川西南
下载PDF
2013年四川芦山地震次生山地灾害发育规律 被引量:7
2
作者 张佳佳 李海兵 +4 位作者 赵国华 李勇 颜照坤 王焕 云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98-907,共10页
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南部地区发生了芦山地震(Ms 7.0),此次地震诱发了大量次生山地灾害.以地震重灾区宝兴作为研究区,利用卫星遥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和高清航拍图像,以及崩塌滑坡数据统计分析,并结合野外调查研... 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南部地区发生了芦山地震(Ms 7.0),此次地震诱发了大量次生山地灾害.以地震重灾区宝兴作为研究区,利用卫星遥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和高清航拍图像,以及崩塌滑坡数据统计分析,并结合野外调查研究,对区内次生山地灾害的空间分布与岩性、断裂和坡度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总结了宝兴地区地震诱发的次生山地灾害发育规律:①以中小型崩塌滑坡为主,且沿省道S210集中分布;②崩塌滑坡主要发生在宝兴杂岩区浅表强风化层及第四系松散堆积层;③研究区内发育的五龙断裂和小关子断裂不是芦山地震的同震断裂;④该区域70%的崩塌滑坡发生在坡度大于30°的区域范围内,30-40°坡度段崩塌滑坡最为集中;⑤人类工程活动是宝兴地区次生山地灾害集中发育在S210省道两侧的主要原因;⑥在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2次地震及其余震的频繁加载作用下,宝兴地区崩塌滑坡的活动性增加,未来几年将是中小规模崩塌滑坡发育的高峰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地震 崩塌滑坡 坡度 宝兴地区 龙门山
下载PDF
四川宝兴森林分布及受损特征 被引量:6
3
作者 曾珍 罗怀斌 +1 位作者 范建容 刘飞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4-292,共9页
为计算四川省宝兴县森林植被覆盖地表面积,分析芦山“4·20”地震后植被受损情况,利用SPOT遥感影像解译获取灾前宝兴县森林植被类型信息,基于地表粗糙度地学意义计算宝兴县不同森林植被类型的地表面积,比较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地表面... 为计算四川省宝兴县森林植被覆盖地表面积,分析芦山“4·20”地震后植被受损情况,利用SPOT遥感影像解译获取灾前宝兴县森林植被类型信息,基于地表粗糙度地学意义计算宝兴县不同森林植被类型的地表面积,比较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地表面积与投影面积之间的差异。同时,利用灾后航飞影像解译获取森林植被破坏信息,分析受损森林植被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宝兴县森林植被覆盖地表面积3 019.48 km2,其中针叶林面积最大,占总面积40.54%,其次是灌丛和阔叶林,其地表面积均比投影面积高出19%以上。境内森林植被垂直分异明显,海拔从低到高大致分布着经济林、竹林、阔叶林、针叶林和灌丛。有大量针叶林和灌丛分布的海拔区间内地表面积与投影面积差异较大。芦山地震引发的崩塌、滑坡使得分布在海拔1 000~2 000 m、坡度35°~45°之间的针叶林、阔叶林和灌丛受到损毁,其中灌丛损毁面积最大,针叶林损毁面积最小,当坡度达到35°以上时,受损灌丛和阔叶林面积差异迅速增大。通过森林植被类型地表面积与投影面积差异分析及森林植被受损情况分析,可为宝兴县灾后生态修复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 地表粗糙度 宝兴县 植被类型 地表面积
下载PDF
芦山“4.20”震区宝兴地区地质灾害特征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屈永平 肖进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4期84-89,共6页
汶川"5.12"地震以后,四川地质构造活动进入活跃期,而芦山"4.20"地震后,雅安地区地质灾害进入高发期,严重地威胁了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别是在"4.20"地震后,宝兴地区S210省道沿线发生多处崩塌、滑... 汶川"5.12"地震以后,四川地质构造活动进入活跃期,而芦山"4.20"地震后,雅安地区地质灾害进入高发期,严重地威胁了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别是在"4.20"地震后,宝兴地区S210省道沿线发生多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造成交通阻断,同时也制约了该区的经济发展。为此,研究地震后地质灾害分布及其发育特征尤为重要,选取雅安市宝兴地区为研究区,通过野外调查、遥感解译等研究发现,该区地质灾害(滑坡、崩塌、泥石流、不稳定斜坡)特征与该区的岩性、结构、构造、地震及降雨条件密切相关,为研究区地质灾害防治等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兴 次生灾害 发育条件 分布规律
下载PDF
四川雅安-宝兴地区的侏罗-白垩系 被引量:6
5
作者 苟宗海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98年第2期124-131,共8页
根据1∶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将四川省雅安—宝兴地区的侏罗—白垩系地层,由老至新划分为白田坝组、千佛崖组、沙溪庙组、遂宁组、莲花口组、天马山组、夹关组、灌口组等8个岩石地层单元。描述了层型剖面的层序及岩石组合特征,讨... 根据1∶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将四川省雅安—宝兴地区的侏罗—白垩系地层,由老至新划分为白田坝组、千佛崖组、沙溪庙组、遂宁组、莲花口组、天马山组、夹关组、灌口组等8个岩石地层单元。描述了层型剖面的层序及岩石组合特征,讨论了生物地层及年代地层问题。对侏罗—白垩系的沉积环境进行了分析,初步划分出河流相、湖泊相、冲积扇相三大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白垩系 岩石组合 生物地层 地层年代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