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包世臣与嘉道年间的学风转变
被引量:
8
1
作者
郑大华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48,共7页
包世臣是嘉道年间学风转变的代表人物之一。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他的经世思想形成早。早在1800年前后包世臣的经世思想即已形成并趋于成熟,其标志是1801年他《说储》上下二篇的成书。这至少要早于龚自珍和魏源的经世思想...
包世臣是嘉道年间学风转变的代表人物之一。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他的经世思想形成早。早在1800年前后包世臣的经世思想即已形成并趋于成熟,其标志是1801年他《说储》上下二篇的成书。这至少要早于龚自珍和魏源的经世思想的形成20年左右。第二,是他的经世思想具有代表性。就包世臣的经世思想来看,具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批判旧学,摆脱汉学、宋学的束缚;二是强调学以致用,重视社会实践。这两个特征也正是嘉道时期学风转变的显著标志。第三,是他的经世思想影响较大。包世臣的经世思想主要通过三条途径发生影响:一是入幕;二是交友;三是著述。包世臣对于嘉道时期学风的转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所谓“承上”,是继承了“清初诸老”的“实用之学”。所谓“启下”,是开启了嘉道时期的“经世之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道年间
包世臣
经世思潮
学风转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包世臣与嘉道时期的禁烟和抗英斗争
被引量:
6
2
作者
郑大华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7-42,共6页
包世臣对鸦片之害有较为深刻的认识,早在嘉庆二十五年(1820),他就论述过鸦片引起的社会问题。就他对鸦片问题的认识来看有两点值得重视:一是他最早认识到鸦片泛滥造成的白银大量外流是引起银贵钱贱、物价上涨的重要原因;二是他虽然主张...
包世臣对鸦片之害有较为深刻的认识,早在嘉庆二十五年(1820),他就论述过鸦片引起的社会问题。就他对鸦片问题的认识来看有两点值得重视:一是他最早认识到鸦片泛滥造成的白银大量外流是引起银贵钱贱、物价上涨的重要原因;二是他虽然主张通过“撤关罢税”严禁鸦片,但他并不主张断绝与外国的一切往来。他也是鸦片战争前当朝野上下都还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时极少数留心夷务、关注夷情的思想家。鸦片战争爆发后,他积极为当局出谋划策,承认“英夷”有“战舰”和“火器”的“长技”,并先于魏源提出了类似于“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他还主张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来抵抗英军侵略,反对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结束后,他对中国失败的原因进行了总结,认为既不是船炮,也不是军民,而是那些愚昧无知、自毁长城的清朝统治者应对战争的失败负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世巨
嘉道时期
抗英斗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时移势变:论包世臣与常州士人的交往及经世思想的嬗变
被引量:
4
3
作者
徐立望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9-45,共7页
嘉道之际,考据学仍在发展,经世思潮正在兴起。作为经世思潮初期中心人物,包世臣并非孤独的独行者,他与常州士人关系极为密切,自视“常州同党”,他的用世精神得到常州士人的呼应,从而在江南形成了颇有声势的经世思潮。包世臣经世之道以...
嘉道之际,考据学仍在发展,经世思潮正在兴起。作为经世思潮初期中心人物,包世臣并非孤独的独行者,他与常州士人关系极为密切,自视“常州同党”,他的用世精神得到常州士人的呼应,从而在江南形成了颇有声势的经世思潮。包世臣经世之道以取得实效为宗旨,故他不愿持论过高,而是主要针对具体时政而论,正因为如此,随着社会矛盾焦点的转移,他思考问题的重心也随之改变,相应的对策也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世臣
常州士人
经世主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包世臣的文论、诗论及文学成就
被引量:
3
4
作者
郑大华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9-27,共9页
包世臣认为,为文除要严守文法,做到"其言有序"外,还要做到"其言有物",而且就"其言有序"和"其言有物"比较而言,后者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他的一个基本观点是认为,"文字之教"的基本功...
包世臣认为,为文除要严守文法,做到"其言有序"外,还要做到"其言有物",而且就"其言有序"和"其言有物"比较而言,后者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他的一个基本观点是认为,"文字之教"的基本功能是"成其俗"。因此,他主张文学家要介入社会,关心国计民生。与此相联系,他主张为文要"崇实"而反对"致饰"。包世臣诗论的核心,是儒家的诗教原则。当然,作为嘉道年间的重要诗人,包世臣也特别重视诗的艺术性。首先,他认为写诗要直抒胸臆,"言为心声";其次,他主张华实结合,朴质得宜,反对华而不实,尤其反对"侈于声色";第三,他虽然反对"侈于声色",但不反对韵律,认为写诗要讲求平仄。基于上述见解,包世臣将诗分成上、次、下三类。包世臣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二是诗。尤其是他的诗,无论形式的多样性,还是题材的广泛性,以及内容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在嘉道年间的诗人中都是一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世臣
文论
诗论
文学成就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陶澍与包世臣关系探微
被引量:
1
5
作者
陶用舒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7-44,共8页
陶澍和包世臣是近代中国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核心骨干,嘉道年间经世致用思潮的主要代表。包世臣是陶澍的主要幕僚,他们开始突破"重农轻商"的传统观念,提出了"利商"的思想和政策;并共同设计了对漕运、盐务等有关国计民...
陶澍和包世臣是近代中国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核心骨干,嘉道年间经世致用思潮的主要代表。包世臣是陶澍的主要幕僚,他们开始突破"重农轻商"的传统观念,提出了"利商"的思想和政策;并共同设计了对漕运、盐务等有关国计民生大政的改革,他们所推行的海运、票盐更是改革派的主要成果。同时,他们对当时货币危机的原因、对禁烟运动和抗击外国侵略者,都有共同的认识,是中国近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澍
包世臣
改革派
经世致用
爱国主义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包世臣笔下的林业技术与社会文化
被引量:
1
6
作者
周邦君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2期31-36,共6页
鸦片战争前后包世臣所著的优秀农学作品——《郡县农政》,能够具体反映出当时林业技术与社会文化的历史图像。江淮等地一些农民认识天时变动规律,利用山区和城镇荒地植树,使林业与水利相联系、与畜牧业相结合。农民根据劳动对象的生物习...
鸦片战争前后包世臣所著的优秀农学作品——《郡县农政》,能够具体反映出当时林业技术与社会文化的历史图像。江淮等地一些农民认识天时变动规律,利用山区和城镇荒地植树,使林业与水利相联系、与畜牧业相结合。农民根据劳动对象的生物习性,采取一系列切实的技术措施和相应的管理方法,栽培利用竹子、桐树、杉树、乌桕、茶树、梨树等多种林木。在此艰苦的生产实践中,他们创造出一定的林业文化。虽然其中带有若干神秘的文化色彩,但更重要的是,这些林业技术成就及其科学思想比较突出地表现了当时江淮等地农民的乡土智慧,而且有助于启迪中国人民更好地走文明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世臣
林业技术
社会文化
《郡县农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包世臣笔下的江西农业及其相关问题
被引量:
1
7
作者
周邦君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3-87,共5页
包世臣(1775-1855)字慎伯,原籍安徽泾县,嘉庆十三年(1808)举人。他曾游历诸省,结交林则徐、龚自珍等名流。利用长期做东南大吏幕僚的机会,他搜集到不少实际材料,研究农政、漕政、盐政、河工、钱法、鸦片贸易等重大问题。因此,巫宝...
包世臣(1775-1855)字慎伯,原籍安徽泾县,嘉庆十三年(1808)举人。他曾游历诸省,结交林则徐、龚自珍等名流。利用长期做东南大吏幕僚的机会,他搜集到不少实际材料,研究农政、漕政、盐政、河工、钱法、鸦片贸易等重大问题。因此,巫宝山等援引《清史列传》的说法,称他"善经济之学"而熟悉程度"胜于魏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江西
熟悉程度
林则徐
盐政
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包世臣的文学书法建树
8
作者
陈晓云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99-100,共2页
包世臣在文学上否道 ,书法上博学兼采 ,自成一家。在诗、文、赋诸方面 ,世臣有不凡之绩。作为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 ,提倡北碑 ,其行草和隶书皆为世人所珍。备得达人执笔 ,运锋、分势之奇 ,推为清代书家正宗。诗人为书法所掩 ,有赋 2 3篇 ...
包世臣在文学上否道 ,书法上博学兼采 ,自成一家。在诗、文、赋诸方面 ,世臣有不凡之绩。作为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 ,提倡北碑 ,其行草和隶书皆为世人所珍。备得达人执笔 ,运锋、分势之奇 ,推为清代书家正宗。诗人为书法所掩 ,有赋 2 3篇 ,堪为绝学。诗词 2 1 6篇 ,融议论与抒情 ,感情真挚 ,议论精湛 ,表现忧国忧民襟抱和宏见卓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世臣
文学
书法
建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包世臣的吏治思想
9
作者
郑大华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12,共8页
首先,包世臣认为,为官要为民爱民,而要为民爱民,就必须通民情,为民兴利除弊;其次,他主张慎选官吏,把培养和选拔好的官吏特别是州牧县令视为整饬吏治的关键,因为州牧县令的为政好坏,是为民爱民,还是残民以逞,是兴利除弊,还是贪赃枉法,无...
首先,包世臣认为,为官要为民爱民,而要为民爱民,就必须通民情,为民兴利除弊;其次,他主张慎选官吏,把培养和选拔好的官吏特别是州牧县令视为整饬吏治的关键,因为州牧县令的为政好坏,是为民爱民,还是残民以逞,是兴利除弊,还是贪赃枉法,无不关系着封建统治秩序的稳定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再次,他认为官吏要精通吏事,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施政能力和统治技巧,他还就此问题进行了认真探讨,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第四,他要求清除腐败,认为清除腐败是整肃吏治、缓和当时尖锐社会矛盾的当务之急,并就如何清除腐败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世臣
吏治思想
官吏腐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包世臣与晚清今文经学经世思潮的传承
10
作者
焦娜娜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60-62,70,共4页
经世思潮的盛行,源于乾嘉年间常州学派的提倡,而至龚魏时则大为显耀,成为学术界的翘楚。传统观点认为,今文经学在常州学派的提倡下,转变为经世思想,后被龚自珍、魏源等接收,演变为道光年间的显学。然而,学术界对两者之间的承接却讳莫如...
经世思潮的盛行,源于乾嘉年间常州学派的提倡,而至龚魏时则大为显耀,成为学术界的翘楚。传统观点认为,今文经学在常州学派的提倡下,转变为经世思想,后被龚自珍、魏源等接收,演变为道光年间的显学。然而,学术界对两者之间的承接却讳莫如深,或者牵强。事实上,包世臣扮演着中间者的角色,将常州学派的思想传递给龚自珍、魏源等,进而导致了鸦片战争前后经世思潮的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世臣
常州学派
今文经学
经世思潮
传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包世臣与嘉道年间的学风转变
被引量:
8
1
作者
郑大华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出处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48,共7页
文摘
包世臣是嘉道年间学风转变的代表人物之一。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他的经世思想形成早。早在1800年前后包世臣的经世思想即已形成并趋于成熟,其标志是1801年他《说储》上下二篇的成书。这至少要早于龚自珍和魏源的经世思想的形成20年左右。第二,是他的经世思想具有代表性。就包世臣的经世思想来看,具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批判旧学,摆脱汉学、宋学的束缚;二是强调学以致用,重视社会实践。这两个特征也正是嘉道时期学风转变的显著标志。第三,是他的经世思想影响较大。包世臣的经世思想主要通过三条途径发生影响:一是入幕;二是交友;三是著述。包世臣对于嘉道时期学风的转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所谓“承上”,是继承了“清初诸老”的“实用之学”。所谓“启下”,是开启了嘉道时期的“经世之学”。
关键词
嘉道年间
包世臣
经世思潮
学风转变
Keywords
the
period
between
Jiaqing
and
Daoguang
bao
shi
-
chen
the
thought
of
ruling
a
country
the
transformation
of
academic
style
分类号
K249.3 [历史地理—历史学]
K825.81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包世臣与嘉道时期的禁烟和抗英斗争
被引量:
6
2
作者
郑大华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出处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7-42,共6页
文摘
包世臣对鸦片之害有较为深刻的认识,早在嘉庆二十五年(1820),他就论述过鸦片引起的社会问题。就他对鸦片问题的认识来看有两点值得重视:一是他最早认识到鸦片泛滥造成的白银大量外流是引起银贵钱贱、物价上涨的重要原因;二是他虽然主张通过“撤关罢税”严禁鸦片,但他并不主张断绝与外国的一切往来。他也是鸦片战争前当朝野上下都还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时极少数留心夷务、关注夷情的思想家。鸦片战争爆发后,他积极为当局出谋划策,承认“英夷”有“战舰”和“火器”的“长技”,并先于魏源提出了类似于“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他还主张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来抵抗英军侵略,反对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结束后,他对中国失败的原因进行了总结,认为既不是船炮,也不是军民,而是那些愚昧无知、自毁长城的清朝统治者应对战争的失败负责。
关键词
包世巨
嘉道时期
抗英斗争
Keywords
bao
shi
-
chen
Jia-Dao
period
anti-British
war
分类号
K825.81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时移势变:论包世臣与常州士人的交往及经世思想的嬗变
被引量:
4
3
作者
徐立望
机构
浙江大学历史系
出处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9-45,共7页
文摘
嘉道之际,考据学仍在发展,经世思潮正在兴起。作为经世思潮初期中心人物,包世臣并非孤独的独行者,他与常州士人关系极为密切,自视“常州同党”,他的用世精神得到常州士人的呼应,从而在江南形成了颇有声势的经世思潮。包世臣经世之道以取得实效为宗旨,故他不愿持论过高,而是主要针对具体时政而论,正因为如此,随着社会矛盾焦点的转移,他思考问题的重心也随之改变,相应的对策也发生变化。
关键词
包世臣
常州士人
经世主张
Keywords
bao
shi
-
chen
Chang-
zhou
scholars
statecraft
reform
分类号
K825.81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包世臣的文论、诗论及文学成就
被引量:
3
4
作者
郑大华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出处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9-27,共9页
文摘
包世臣认为,为文除要严守文法,做到"其言有序"外,还要做到"其言有物",而且就"其言有序"和"其言有物"比较而言,后者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他的一个基本观点是认为,"文字之教"的基本功能是"成其俗"。因此,他主张文学家要介入社会,关心国计民生。与此相联系,他主张为文要"崇实"而反对"致饰"。包世臣诗论的核心,是儒家的诗教原则。当然,作为嘉道年间的重要诗人,包世臣也特别重视诗的艺术性。首先,他认为写诗要直抒胸臆,"言为心声";其次,他主张华实结合,朴质得宜,反对华而不实,尤其反对"侈于声色";第三,他虽然反对"侈于声色",但不反对韵律,认为写诗要讲求平仄。基于上述见解,包世臣将诗分成上、次、下三类。包世臣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二是诗。尤其是他的诗,无论形式的多样性,还是题材的广泛性,以及内容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在嘉道年间的诗人中都是一流的。
关键词
包世臣
文论
诗论
文学成就
Keywords
bao
shi
-
chen
literary
criticism
poetics
literary
achievements
分类号
K825.1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陶澍与包世臣关系探微
被引量:
1
5
作者
陶用舒
机构
湖南城市学院
出处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7-44,共8页
文摘
陶澍和包世臣是近代中国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核心骨干,嘉道年间经世致用思潮的主要代表。包世臣是陶澍的主要幕僚,他们开始突破"重农轻商"的传统观念,提出了"利商"的思想和政策;并共同设计了对漕运、盐务等有关国计民生大政的改革,他们所推行的海运、票盐更是改革派的主要成果。同时,他们对当时货币危机的原因、对禁烟运动和抗击外国侵略者,都有共同的认识,是中国近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
关键词
陶澍
包世臣
改革派
经世致用
爱国主义者
Keywords
Tao
shu
bao
shi
-
chen
reform
group
learning
for
practice
patriots
分类号
K825.81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包世臣笔下的林业技术与社会文化
被引量:
1
6
作者
周邦君
机构
广东商学院社科部
出处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2期31-36,共6页
文摘
鸦片战争前后包世臣所著的优秀农学作品——《郡县农政》,能够具体反映出当时林业技术与社会文化的历史图像。江淮等地一些农民认识天时变动规律,利用山区和城镇荒地植树,使林业与水利相联系、与畜牧业相结合。农民根据劳动对象的生物习性,采取一系列切实的技术措施和相应的管理方法,栽培利用竹子、桐树、杉树、乌桕、茶树、梨树等多种林木。在此艰苦的生产实践中,他们创造出一定的林业文化。虽然其中带有若干神秘的文化色彩,但更重要的是,这些林业技术成就及其科学思想比较突出地表现了当时江淮等地农民的乡土智慧,而且有助于启迪中国人民更好地走文明发展之路。
关键词
包世臣
林业技术
社会文化
《郡县农政》
Keywords
bao
shi
-
chen
forestry
technology
social
culture
County
Agriculture(郡县农政)
分类号
S09 [农业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包世臣笔下的江西农业及其相关问题
被引量:
1
7
作者
周邦君
机构
广东商学院社科部
出处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3-87,共5页
文摘
包世臣(1775-1855)字慎伯,原籍安徽泾县,嘉庆十三年(1808)举人。他曾游历诸省,结交林则徐、龚自珍等名流。利用长期做东南大吏幕僚的机会,他搜集到不少实际材料,研究农政、漕政、盐政、河工、钱法、鸦片贸易等重大问题。因此,巫宝山等援引《清史列传》的说法,称他"善经济之学"而熟悉程度"胜于魏源"。
关键词
农业
江西
熟悉程度
林则徐
盐政
经济
Keywords
bao
shi
-
chen
Jiangxi
agriculture
disaster
relief
Caozheng
分类号
F32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包世臣的文学书法建树
8
作者
陈晓云
机构
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99-100,共2页
文摘
包世臣在文学上否道 ,书法上博学兼采 ,自成一家。在诗、文、赋诸方面 ,世臣有不凡之绩。作为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 ,提倡北碑 ,其行草和隶书皆为世人所珍。备得达人执笔 ,运锋、分势之奇 ,推为清代书家正宗。诗人为书法所掩 ,有赋 2 3篇 ,堪为绝学。诗词 2 1 6篇 ,融议论与抒情 ,感情真挚 ,议论精湛 ,表现忧国忧民襟抱和宏见卓识。
关键词
包世臣
文学
书法
建树
Keywords
bao
shi
-
chen
literature
calligraphy
achievement
分类号
K825.81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包世臣的吏治思想
9
作者
郑大华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出处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12,共8页
文摘
首先,包世臣认为,为官要为民爱民,而要为民爱民,就必须通民情,为民兴利除弊;其次,他主张慎选官吏,把培养和选拔好的官吏特别是州牧县令视为整饬吏治的关键,因为州牧县令的为政好坏,是为民爱民,还是残民以逞,是兴利除弊,还是贪赃枉法,无不关系着封建统治秩序的稳定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再次,他认为官吏要精通吏事,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施政能力和统治技巧,他还就此问题进行了认真探讨,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第四,他要求清除腐败,认为清除腐败是整肃吏治、缓和当时尖锐社会矛盾的当务之急,并就如何清除腐败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和建议。
关键词
包世臣
吏治思想
官吏腐败
Keywords
bao
shi
-
chen
thought
of
official-management
official
corruption
分类号
K825.81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包世臣与晚清今文经学经世思潮的传承
10
作者
焦娜娜
机构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出处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60-62,70,共4页
文摘
经世思潮的盛行,源于乾嘉年间常州学派的提倡,而至龚魏时则大为显耀,成为学术界的翘楚。传统观点认为,今文经学在常州学派的提倡下,转变为经世思想,后被龚自珍、魏源等接收,演变为道光年间的显学。然而,学术界对两者之间的承接却讳莫如深,或者牵强。事实上,包世臣扮演着中间者的角色,将常州学派的思想传递给龚自珍、魏源等,进而导致了鸦片战争前后经世思潮的盛行。
关键词
包世臣
常州学派
今文经学
经世思潮
传承
Keywords
bao
shi
-
chen
Changzhou
School
New
Text
Confucianism
Pragmatism
Inheritance
分类号
K825.81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包世臣与嘉道年间的学风转变
郑大华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包世臣与嘉道时期的禁烟和抗英斗争
郑大华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时移势变:论包世臣与常州士人的交往及经世思想的嬗变
徐立望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包世臣的文论、诗论及文学成就
郑大华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陶澍与包世臣关系探微
陶用舒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包世臣笔下的林业技术与社会文化
周邦君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包世臣笔下的江西农业及其相关问题
周邦君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包世臣的文学书法建树
陈晓云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论包世臣的吏治思想
郑大华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包世臣与晚清今文经学经世思潮的传承
焦娜娜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