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竹亚科植物区系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43
1
作者 辉朝茂 杨宇明 +1 位作者 杜凡 薛纪如 《竹子研究汇刊》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9-41,共13页
本文对云南竹亚科植物研究进行了初步总结,包括研究综述、分属检索表、竹种名录、区系地理特征分析等,共记载已正式发表或有确切标本证据的竹种共28属220种,简要分析论述了云南竹亚科植物具有丰富的种类组成、多样的类型结构、复杂... 本文对云南竹亚科植物研究进行了初步总结,包括研究综述、分属检索表、竹种名录、区系地理特征分析等,共记载已正式发表或有确切标本证据的竹种共28属220种,简要分析论述了云南竹亚科植物具有丰富的种类组成、多样的类型结构、复杂的区系成分、集中的原始类群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竹亚科 竹种名录 区系地理特征 竹类植物
下载PDF
竹亚科叶绿体基因组的密码子使用偏性分析 被引量:36
2
作者 吴妙丽 陈世品 陈辉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14,共6页
以3种竹亚科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编码基因为研究对象,分析基因的密码子偏性形成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3种竹子具有相似的密码子使用模式,均偏爱以A或T结尾的密码子。奇偶偏好性分析进一步证实密码子第3位T的出现频率高于A。通过中性分析... 以3种竹亚科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编码基因为研究对象,分析基因的密码子偏性形成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3种竹子具有相似的密码子使用模式,均偏爱以A或T结尾的密码子。奇偶偏好性分析进一步证实密码子第3位T的出现频率高于A。通过中性分析发现,GC12与GC3并无显著相关性。奇偶偏好分析表明,4种碱基不成比例分布在密码子第3位上(CT>AG),说明选择压力可能起到重要作用。基于同义密码子的相对使用度(RSCU)的对应分析中,第1主向量轴仅解释了约10%的变异; 3种竹子的轴2一致地与CAI呈显著负相关(P<0.05);轴4与ENC、GC3呈极显著相关(P<0.05)。综合以上结果,竹亚科叶绿体基因密码子的使用偏性是由自然选择和碱基组成共同作用形成,选择压力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亚科 叶绿体基因组 密码子使用偏性
下载PDF
竹亚科系统学和生物地理学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19
3
作者 郭振华 李德铢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31-438,462,共9页
对近年来在竹亚科作为一个单系类群的界定、其系统位置的确定、内部系统演化趋势以及地理分布和起源方面研究所取得的进展进行了评述。竹亚科作为一个单系类群仅包括了木本的竹族 (Bambuseae)和一个草本的莪利竹族 (Olyreae) ,其中莪利... 对近年来在竹亚科作为一个单系类群的界定、其系统位置的确定、内部系统演化趋势以及地理分布和起源方面研究所取得的进展进行了评述。竹亚科作为一个单系类群仅包括了木本的竹族 (Bambuseae)和一个草本的莪利竹族 (Olyreae) ,其中莪利竹族分布在新几内亚的伊里安竹 (Buergersiochloa)处于Olyreae最基部。禾本科 12个亚科中除了 3个亚科为基部类群以外 ,其余 9个亚科分成PACCAD (包括黍亚科 ,狭义的芦竹亚科 ,广义的虎尾草亚科 ,假淡竹叶亚科 ,三芒草亚科和扁芒草亚科 )和BOP单系分支 (包括竹亚科 ,稻亚科和早熟禾亚科 )。在BOP支中 ,竹亚科与早熟禾亚科相近缘 ,共同组成稻亚科的姐妹群。竹亚科分成草本和木本两个单系类群 ,木本竹子又分成热带和温带支系 ,热带支系进一步分成新世界热带和旧世界热带两个单系类群。从现有的化石证据和基部类群的地理分布推断 ,竹亚科很可能起源于晚白垩纪的冈瓦纳古陆。最后 ,本文就竹亚科研究尚存在的问题做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亚科 系统学 生物地理学 研究进展 问题
下载PDF
17种丛生竹竹材的比较解剖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方伟 黄坚钦 +2 位作者 卢敏 钱领元 傅维南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3期225-231,共7页
对6属17种丛生竹竹材进行了比较解剖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竹种的内部解剖构造存在明显差异,主要是维管束的形态及密度。供试竹种中竹杆维管束类型主要有紧腰型和断腰型两大类,其中断腰型又可细分为花竹亚型、信宜石竹亚型、黄... 对6属17种丛生竹竹材进行了比较解剖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竹种的内部解剖构造存在明显差异,主要是维管束的形态及密度。供试竹种中竹杆维管束类型主要有紧腰型和断腰型两大类,其中断腰型又可细分为花竹亚型、信宜石竹亚型、黄麻竹亚型和大琴丝竹亚型。通过对竹材内部解剖特征的分析比较,发现不同用途竹种的内部结构也存在一定差异。结合竹子分类,提出了一些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生竹 竹材 比较解剖
下载PDF
福建省竹亚科植物区系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5
作者 熊德礼 郑清芳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86-192,共7页
对福建竹亚科植物区系及近期开发工作进行了研究和全面总结。全省种质资源有 2 5属 2 58种 ,并公布了 8个福建省新分布 ;由 1 7属 1 2 9种天然分布竹种组成的区系 ,表明该省竹种资源的 4个特点 ,即天然竹种的丰富性、区系的年轻性、种... 对福建竹亚科植物区系及近期开发工作进行了研究和全面总结。全省种质资源有 2 5属 2 58种 ,并公布了 8个福建省新分布 ;由 1 7属 1 2 9种天然分布竹种组成的区系 ,表明该省竹种资源的 4个特点 ,即天然竹种的丰富性、区系的年轻性、种属的特有性和以东亚成分为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竹亚科 竹种名录 区系地理特征
下载PDF
鹅毛竹大小孢子及雌雄配子体发育 被引量:23
6
作者 林树燕 丁雨龙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07-914,共8页
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石蜡切片,对鹅毛竹的花芽分化、大、小孢子及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进行了详细观察.结果发现:鹅毛竹花药具4个药室,花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绒毡层4层结构组成,花药壁发育为单子叶型,绒毡层为腺质型,小孢... 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石蜡切片,对鹅毛竹的花芽分化、大、小孢子及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进行了详细观察.结果发现:鹅毛竹花药具4个药室,花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绒毡层4层结构组成,花药壁发育为单子叶型,绒毡层为腺质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中的胞质分裂为连续型,产生左右对称型小孢子.鹅毛竹成熟花粉大多2细胞型,都具1个萌发孔.鹅毛竹子房为单子房,子房1室,侧膜胎座,一个倒生胚珠,双珠被,薄珠心.大孢子母细胞由一个雌性孢原细胞直接发育而成,大孢子四分体呈线型,合点端一个大孢子分化为功能大孢子,由功能大孢子经过3次有丝分裂形成8核胚囊,发育类型为蓼型,位于核点端的3个细胞核进行多次分裂形成多个反足细胞.至此,成熟胚囊形成.并就鹅毛竹不结实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 鹅毛竹 竹亚科
下载PDF
Genome Sequences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Reticulate Origin and Unique Traits of Woody Bamboos 被引量:20
7
作者 Zhen-Hua Guo Peng-Fei Ma +22 位作者 Guo-Qian Yang Jin-Yong Hu Yun-Long Liu En-Hua Xia Mi-Cai Zhong Lei Zhao Gui-Ling Sun Yu-Xing Xu You-Jie Zhao Yi-Chi Zhang Yu-Xiao Zhang Xue-Mei Zhang Meng-Yuan Zhou Ying Guo Cen Guo Jing-Xia Liu Xia-Ying Ye Yun-Mei Chen Yang Yang Bin Han Choun-Sea Lin Ying Lu De-Zhu Li 《Molecular Plant》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10期1353-1365,共13页
Polyploidization is a major driver of speciation and its importance to plant evolution has been well recognized.Bamboos comprise one diploid herbaceous and three polyploid woody lineages,and are members of the only ma... Polyploidization is a major driver of speciation and its importance to plant evolution has been well recognized.Bamboos comprise one diploid herbaceous and three polyploid woody lineages,and are members of the only major subfamily in grasses that diversified in forests,with the woody members having a tree-like lignified culm.In this study,we generated four draft genome assemblies of major bamboo lineages with three different ploidy levels(diploid,tetraploid,and hexaploid).We also constructed a high-density genetic linkage map for a hexaploid species of bamboo,and used a linkage-map-based strategy for genome assembly and identification of subgenomes in polyploids.Further phylogenomic analyses using a large dataset of syntenic genes with expected copies based on ploidy levels revealed that woody bamboos originated subsequent to the divergence of the herbaceous bamboo lineage,and experienced complex reticulate evolution through three independent allopolyploid events involving four extinct diploid ancestors.A shared but distinct subgenome was identified in all polyploid forms,and the progenitor of this subgenome could have been critical in ancient polyploidizations and the origin of woody bamboos.Important genetic clues to the unique flowering behavior and woody trait in bamboos were also found.Taken together,our study provides significant insights into ancient reticulate evolution at the subgenome level in the absence of extant donor species,and offers a potential model scenario for broad-scale study of angiosperm origination by allopolyploid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mbusoideae POLYPLOIDIZATION comparative GENOMICS subgenome evolution FLOWERING
原文传递
方竹属部分种黄酮类成分比较 被引量:11
8
作者 卢山 陈晓亚 夏仲豪 《竹子研究汇刊》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42-48,共7页
通过对广义方竹属13个种叶片的化学分析,在8个种中得到了黄酮类成分,包括木犀草素、异荭草甙以及木犀草素,苜蓿素、香叶木素,柯伊利素、洋芹素的糖甙。实验结果的聚类分析倾向于支持将方竹属、筇竹属合并为一个广义方竹属的观点。
关键词 竹亚科 方竹属 筇竹属 黄酮类
下载PDF
中国竹亚科植物的耐寒区位区划 被引量:13
9
作者 马丽莎 史军义 +2 位作者 易同培 杨汉奇 杨林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27-633,共7页
将中国原产及引进的禾本科竹亚科植物的43属711种5、2变种、98变型4、个杂交种、共计865个种及种以下分类群,按其自然分布和温度生态幅进行耐寒区划,从而为生产实践中竹类植物的引种和培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 竹亚科 耐寒区位 温度生态幅
下载PDF
基于Mann-Whitney非参数检验和SVM的竹类高光谱识别 被引量:10
10
作者 陈永刚 丁丽霞 +2 位作者 葛宏立 张茂震 胡芸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010-3013,共4页
以毛竹、雷竹和孝顺竹野外高光谱数据为基础,在非参数统计理论和模式识别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Mann-Whitney非参数检验筛选竹类间最佳特征区分波段及利用支持向量机识别竹类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1)毛竹与雷竹之间的最佳区分波段为503~... 以毛竹、雷竹和孝顺竹野外高光谱数据为基础,在非参数统计理论和模式识别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Mann-Whitney非参数检验筛选竹类间最佳特征区分波段及利用支持向量机识别竹类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1)毛竹与雷竹之间的最佳区分波段为503~655,689~732,757~1 000,1 038~1 084,1 238~1 311,1 404~1 591,1 682~1 800,1 856~1 904和1 923~2 500nm,毛竹与孝顺竹之间的最佳区分波段为350~386,731~1 430,1 584~1 687,1 796~1 873nm,雷竹与孝顺竹之间的最佳区分波段为355~356,498~662,689~745和1 344~2 500nm;利用Mann-Whitney非参数检验方法可以分别消除30.0%,57.7%和35.8%的无效区分波段。(2)在最佳区分波段内,利用支持向量机的SMO算法进行高光谱竹类识别,模型精度分别为98.4%,93.5%和95.1%,模型泛化精度分别为93.3%,90.0%和86.7%,表明此方法可有效区分和识别竹亚科中的不同竹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nn-Whitney检验 高光谱 SVM 竹亚科
下载PDF
湖北省竹类种质资源调查 被引量:12
11
作者 熊德礼 陈双田 +2 位作者 李惠宝 孟宏祥 刘清平 《世界竹藤通讯》 2004年第4期11-16,共6页
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全面总结湖北省竹类种质资源。全省竹类有21属171种(含变种、变型和栽培型),首次公布湖北省竹种名录,为全省竹种开发和南竹北移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 竹类 种质资源 竹种 南竹北移 栽培 湖北 名录 调查 首次 变型
下载PDF
10种刚竹属植物花部形态的补充描述(英文) 被引量:11
12
作者 赖广辉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1年第1期7-13,共7页
首次补充和描述了黄古竹 Phyllostachys angusta、乌芽竹 P.atrovaginata、角竹P.fimbriligula、美竹 P.mannii、早园竹 P.propinqua、芽竹 P.robustiramea、水胖竹 P.rubi-cunda、衢县红壳竹 P.rutila、天目早竹 P.tianmuensis 9种竹... 首次补充和描述了黄古竹 Phyllostachys angusta、乌芽竹 P.atrovaginata、角竹P.fimbriligula、美竹 P.mannii、早园竹 P.propinqua、芽竹 P.robustiramea、水胖竹 P.rubi-cunda、衢县红壳竹 P.rutila、天目早竹 P.tianmuensis 9种竹子的花部形态特征 ,并根据采得的可靠花枝标本对台湾桂竹 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亚科 刚竹属 花部形态 禾本科
下载PDF
安徽竹亚科资料 被引量:10
13
作者 赖广辉 洪岩 《竹子研究汇刊》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6-15,共10页
对1993年出版的《安徽植物志》第5卷中的禾本科竹亚科部分存在的一些遗漏与混乱进行了补充与修订,共计新增竹类植物17种3变种10变型,其中包括1新变种、5新变型,并有16种2变种5变型为首次记载的安徽分布新记录,同时纠正了2个竹种学名的... 对1993年出版的《安徽植物志》第5卷中的禾本科竹亚科部分存在的一些遗漏与混乱进行了补充与修订,共计新增竹类植物17种3变种10变型,其中包括1新变种、5新变型,并有16种2变种5变型为首次记载的安徽分布新记录,同时纠正了2个竹种学名的错误鉴定,作出2个新组合和5个新异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 竹亚科 补充 修订 新记录 新分类群
下载PDF
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竹亚科(禾本科)植物区系地理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袁明 王慷林 普迎冬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9-26,共8页
云南南部和西南部是中国竹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 ,与其邻近地区一起构成了世界木本竹类的多样性中心。德宏正处于这个中心位置 ,竹子种类丰富 ,有 16属 5 6种及变种 ,其中中国特有种 2 1种 (云南特有 15种 ) ,占其竹亚科全部区系成分 (4... 云南南部和西南部是中国竹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 ,与其邻近地区一起构成了世界木本竹类的多样性中心。德宏正处于这个中心位置 ,竹子种类丰富 ,有 16属 5 6种及变种 ,其中中国特有种 2 1种 (云南特有 15种 ) ,占其竹亚科全部区系成分 (45种 )的 4 6 6 7%。热带亚洲分布类型占绝对优势 ,本地区的竹亚科区系与热带亚洲特别是缅甸 (有 18种共有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宏 竹亚科 区系
下载PDF
Bamboo Leaf and Pollen Fossils from the Late Miocene of Eastern Zhejiang,China and their Phytogeological Significance 被引量:7
15
作者 WANG Qiujun MA Fujun +5 位作者 YANG Yi DONG Junling WANG Haofei LI Ruiyun XU Xiaohui SUN Bainia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4期1066-1083,共18页
Fossil bamboo leaves and pollen from Upper Miocene deposits of the Shengxian Formation in Tiantai and Ninghai counties, eastern Zhejiang, China represent a rare record in Asia. The distinctive pseudopetiole and parall... Fossil bamboo leaves and pollen from Upper Miocene deposits of the Shengxian Formation in Tiantai and Ninghai counties, eastern Zhejiang, China represent a rare record in Asia. The distinctive pseudopetiole and parallel venation of the leaf blades and the clearly thickened annulus of the pollen aperture place them in the subfamily Bambusoideae. Morphological analysis supports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se fossil leaves as belonging to the genus Bambusium and two new species are described. Bambusium latipseudopetiolus Q.J. Wang et B.N. Sun sp. nov. has a distinctly wide pseudopetiole of 0.23 cm in width and 0.40 cm in length, several vascular bundles on parallel veins, and 5-8 lateral veins on both sides of the midrib. Bambusium longipseudopetiolus Q.J. Wang et B.N. Sun sp. nov. has a distinctly long pseudopetiole of 0.60 cm in length and 0.10 cm in width, several vascular bundles on the pseudopetiole, and 6 lateral veins on both sides of the midrib. Pollen grains from the same layer provide additional evidence of bamboos. They are characterized by 32.0-51.0 μm in diameter, a round pore 3.0-4.0 μm in diameter with a broad thickened annulus 2.5-3.5 μm around, and several conspicuous secondary folds on the exine surface. The morphological analysis leads to their assignment to Graminidites bambusoides Stuchlik. These fossils are important for the study of bamboo phytogeography in China. They demonstrate that there were bamboos growing in southeastern China during the Late Miocene and that bamboos in Zhejiang begin to diversify no later than the Late Miocene. In combination with bamboo fossils from other places, it seems that bamboos had a wide distribution across southern China during the Miocene, ranging from southwestern Yun'nan to southeastern Zhejia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LEOBOTANY PALYNOLOGY Phytogeography bambusoideae Late Miocene Zhejiang province
下载PDF
武夷山风景区竹亚科植物区系初步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游水生 余火亮 《竹子研究汇刊》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29-38,共10页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迄今已知竹亚科Bambusoideae植物11属49种及变种、变型。本文分析了这11属竹类植物分布区类型,并简要阐述了各属种的地理分布与生境,最后讨论了该风景区竹亚科植物区系与其它省区的关系。
关键词 竹子 植物区系 武夷山 分析
下载PDF
《中国植物志》(英文版)竹亚科青篱竹属和新小竹属的修订(英文)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德铢 杨红梅 张玉霄 《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05-612,共8页
基于最近的分子系统学研究、近期发表的新类群以及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的相关条款,对《中国植物志》(英文版)竹亚科的两个属进行了修订。中国是否有青篱竹属(Arundinaria)的分布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分子系统学不支持广义青篱竹属,因... 基于最近的分子系统学研究、近期发表的新类群以及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的相关条款,对《中国植物志》(英文版)竹亚科的两个属进行了修订。中国是否有青篱竹属(Arundinaria)的分布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分子系统学不支持广义青篱竹属,因此原置于青篱竹属下的4个种应恢复到巴山木竹属(Bashania)中。包括近期发表的新类群在内,巴山木竹属在中国共有10种。西藏新小竹(Neomicrocalamus microphyllus)是一个没有合格发表的裸名,其正确名称应为新小竹(N.prainii),而云南新小竹(N.yunnanensis)则可能是梨籐竹属的成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篱竹属 巴山木竹属 新小竹属 FLORA of China 竹亚科
原文传递
中国(竹思)簩竹属(Schizostachyum Nees)的研究及其它 被引量:8
18
作者 夏念和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1期1-10,共10页
对国产(竹思)(竹劳)竹属(Schizostachyum Nees)进行了系统整理。对属的范围进行了修订,认为本属应包括乔草竹属(Dendrochloa Parkinson),薄竹属(Leptocanna Chia et H.L.Fung),长穗竹属(Teinostachyum Munro)和李海竹属(Neohouzeaua A.C... 对国产(竹思)(竹劳)竹属(Schizostachyum Nees)进行了系统整理。对属的范围进行了修订,认为本属应包括乔草竹属(Dendrochloa Parkinson),薄竹属(Leptocanna Chia et H.L.Fung),长穗竹属(Teinostachyum Munro)和李海竹属(Neohouzeaua A.Camus),并首次建立了本属的属下分类系统。此外,对二种竹子起了新名:甲竹(Bambusa austro-sinensis Xia)和毛环单竹(B.yunnanensis Xia);作了4个新组合,即Schizostachyum coradatum(Wen et Dai)Xia, S.dumetorum(Hance)Munro var.xinwuense(Wen et J. Y Chin)Xia, Bambusa glaucescens glaucescens(Willd)Sieb. ex Munro var.annulata(W.T.Lin et Z.J.Feng)Xia和B.glaucescens (Willd)Sieb.ex Munro var.pubivagina(W.T.Lin et Z.J.Feng)X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亚科 葸劳竹属 刺竹属 新名称
下载PDF
中国竹亚科特有属区系地理的数值研究——Ⅰ.基本成分的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左家哺 《竹子研究汇刊》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8-27,共10页
本文应用植物区系数值分析方法研究了中国竹亚科特有属的数量与各省区间区系丰富性及其相似性。结果表明;西南至华南尤其西南地区既是中国竹亚科特有属的多样性,分化与发展中心,又是其起源中心。文末还描述了慈竹属1个新组合即吊丝单。
关键词 竹亚科 特有属 区系地理
下载PDF
竹亚科叶绿体DNA条形码筛选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玉霄 许宇星 +2 位作者 马朋飞 张丽娜 李德铢 《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43-750,共8页
竹亚科是一个形态上鉴定困难且易于混淆的类群。DNA条形码技术为这一类群的鉴定提供了一个辅助手段。核心条形码(rbcL+matK)在竹亚科中的鉴别率很低,因此,有必要针对竹亚科筛选有效的DNA条形码片段。本研究根据已发表的竹亚科叶绿体基... 竹亚科是一个形态上鉴定困难且易于混淆的类群。DNA条形码技术为这一类群的鉴定提供了一个辅助手段。核心条形码(rbcL+matK)在竹亚科中的鉴别率很低,因此,有必要针对竹亚科筛选有效的DNA条形码片段。本研究根据已发表的竹亚科叶绿体基因组序列,筛选出16个片段,包括1个基因片段和15个基因间隔区,选取青篱竹族和箣竹族的10属22种30个个体,进行引物通用性、测序成功率和变异位点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引物具有较高的扩增成功率,但部分片段中由于存在poly结构造成测序失败;(2)片段中的插入/缺失可以编码,作为信息位点;(3)trnG-trnT(t)具有最多变异位点,建议可作为竹亚科优先选择的DNA条形码;(4)在开展不同类群的DNA条形码和分子系统学研究时,可以按照"trnG-trnT(t)+X"的方式选择合适的叶绿体DNA片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亚科 DNA条形码 插入 缺失 分子系统学 叶绿体片段筛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