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刘禹锡《竹枝词》的经学渊源与政治意涵
1
作者 吴夏平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7-65,共9页
中唐文人创作竹枝词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白居易等人的他者叙事之法,一是刘禹锡以第一人称模拟本地人传唱的写法。刘禹锡《竹枝词九首》突破新乐府传统,其思想当渊源于《公羊传》采诗古义,是对“行人”采诗传统的扬弃和超越。刘禹锡主张... 中唐文人创作竹枝词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白居易等人的他者叙事之法,一是刘禹锡以第一人称模拟本地人传唱的写法。刘禹锡《竹枝词九首》突破新乐府传统,其思想当渊源于《公羊传》采诗古义,是对“行人”采诗传统的扬弃和超越。刘禹锡主张用公羊学古义,与中唐新《春秋》学关系密切,是其经学思想在乐府诗学上的实践。从“上达天听”角度看,刘禹锡的创作行为内蕴了对底层社会信息真实性问题的思考,体现了他去蔽求真的政治理念,与其早年所受江南风习熏染及后来江南任职经验有关。通过刘禹锡《竹枝词》个案,可进一步深入理解和认识中唐学术思想、政治观念与诗学实践之间错综复杂的联动关系,为研究经学与文学问题提供新方法和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禹锡 竹枝词 新《春秋》学 经学渊源 政治意涵
原文传递
论黄庭坚《竹枝词》的创作及其《竹枝词》史的建构
2
作者 刘青海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53,共9页
北宋诗人黄庭坚对《竹枝词》有特别嗜好,先后创作四组《竹枝词》,虽然仍可歌,但就艺术风格而言,则奇变横生,已经由乐章体转变为徒诗体。黄氏《竹枝词》仍然继承唐代《竹枝词》抒情激越的特点,与后世专写方俗、主观抒情性弱化、风格多趋... 北宋诗人黄庭坚对《竹枝词》有特别嗜好,先后创作四组《竹枝词》,虽然仍可歌,但就艺术风格而言,则奇变横生,已经由乐章体转变为徒诗体。黄氏《竹枝词》仍然继承唐代《竹枝词》抒情激越的特点,与后世专写方俗、主观抒情性弱化、风格多趋平顺的《竹枝词》很不一样。从评论方面来看,黄庭坚对《竹枝词》有较多的叙述与评论,尤其是他对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创作时地、词史地位、审美价值的相关论述,实可视作《竹枝词》史的第一篇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庭坚 刘禹锡 竹枝词 竹枝词》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