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医疗保险各项费用指标供需比例的测算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刘辉 黄力 +2 位作者 张海峰 于宝莲 吴振庆 《微机发展》 2001年第3期67-69,共3页
本文采用数据仓库技术提出了合理利用和有效管理历年来医疗保险费用的收取情况数据和各项医疗费用的支出情况数据 ,本着收支平衡的原则 ,预测分析下年度所需的人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和确定基本医疗保险费平衡的补偿比 。
关键词 医疗保险 医疗费用 收支平衡 数据仓库 测算分析
下载PDF
Study on Soil Respir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Carbon Balance of <i>Kobresia pygmaea</i>Meadow in Qinghai-Tibet Plateau, China 被引量:1
2
作者 Yuejun Fan Xiyun Chang +2 位作者 Deping Zhao Xiangyang Hou Xin Li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20年第8期636-647,共12页
Although soil respiration is the largest contributor to C flux from terrestrial ecosystems to the atmosphere, our understanding of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carbon budget in alpine meadow is rather limited because of ex... Although soil respiration is the largest contributor to C flux from terrestrial ecosystems to the atmosphere, our understanding of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carbon budget in alpine meadow is rather limited because of extremely geographic situation.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examine soil CO<sub>2</sub> efflux characteristics of diurnal and seasonal variation, thus obtaining estimates of carbon balance of <em>Kobresia pygmaea</em> meadow in Qinghai-Tibet plateau.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oil respiration of diurnal and seasonal rate changed little in growing season and was mainly affected by temperature, and single peak curve that showed afternoon appeared. Composite model which was set by soil respiration rate, soil moisture content and temperature (atmospheric temperature and soil temperature) could explain better the variations of soil respiration rate. The variation range of <em>Q</em><sub>10</sub> ranged from 1.28 to 2.34, which was sensitive to temperature in green-up period and late growth stage, and decreased in growth peak period. Meanwhile,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s the observed amount of annual carbon fixation via primary production for <em>Kobresia pygmaea</em> meadow ecosystem was about 120.21 g C<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span>m<sup>-2</sup><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span>a<sup>-1</sup>. The carbon dioxide output via soil heterotrophic respiration was about 37.54 g C<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span>m<sup>-2</sup><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span>a<sup>-1</sup>. So carbon budget had more input than output. The <em>Kobresia pygmaea</em> meadow ecosystem has stronger potential to absorb carbon dioxide, it was a sink of atmospheric CO<sub>2</sub>, and the plant community had a net carbon gain of 82.67 g C<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span>m<sup>-2</sup><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span>a<sup>-1</su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Respiration Kobresia pygmaea Meadow Carbon balance/budget Qinghai-Tibet Plateau
下载PDF
草原群落蒸发蒸腾的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宋炳煜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1997年第3期25-38,共14页
在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采用“土柱称重法”对典型草原群落蒸发蒸腾进行实验观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土壤因子的影响:(a)在通常情况下,草原群落蒸发、蒸腾及蒸散均随土壤水分增加而增大;当土壤水分过... 在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采用“土柱称重法”对典型草原群落蒸发蒸腾进行实验观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土壤因子的影响:(a)在通常情况下,草原群落蒸发、蒸腾及蒸散均随土壤水分增加而增大;当土壤水分过多时,群落蒸腾由于植物受涝而降低。(b)在低土壤含水量条件下,群落蒸发随土壤粘粒含量增加呈线性降低;在高土壤含水量条件下,群落蒸发随土壤粘粒含量增加而升高。(c)不同土壤含水量的群落蒸发,均随土壤坚实度增大升高,并先后达最高值。土壤含水量愈低,蒸发达最高值愈滞后。(2)放牧因素的影响:群落蒸腾与牧压呈线性负相关;群落蒸发与牧压呈线性正相关。群落生物量随牧压增大而降低是导致群落蒸发和蒸腾与牧压呈正、负相关的主要原因。(3)退化群落及其恢复群落的蒸发蒸腾:群落退化导致群落蒸发升高,蒸腾降低;相应的群落恢复导致群落蒸发降低,蒸腾升高。在一定程度上,群落退化及其恢复演替虽然能明显改变群落T/E值,但却不会引起群落蒸散值的明显变化。(4)草原沙地、羊草草原和河漫滩草甸是本地区差异明显的三种群落。草甸蒸腾最大(92mm/d),比另两种群落高2~3倍;草甸蒸发最小(04mm/d),约为沙地的1/4,草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PPE community EVAPOTRANSPIRATION ground factorr balance of water budget
下载PDF
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氮素平衡特征 被引量:9
4
作者 王焕晓 王晓燕 +1 位作者 杜伊 李雨芯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206-1213,共8页
以土地利用类型为研究单元,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对蛇鱼川小流域氮素收支进行估算,分析各土地利用单元中氮素的来源与去向,并对比不同土地利用单元中氮素的输入、输出及盈余强度。结果表明,养殖区氮素输入、输出强度最高,生态林最低,经... 以土地利用类型为研究单元,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对蛇鱼川小流域氮素收支进行估算,分析各土地利用单元中氮素的来源与去向,并对比不同土地利用单元中氮素的输入、输出及盈余强度。结果表明,养殖区氮素输入、输出强度最高,生态林最低,经济林氮素输入强度约是耕地的3倍。经济林和耕地的主要氮素输入源均为肥料输入,其中,经济林农家肥氮素输入占比达83.32%,耕地则以化肥输入为主(占56.44%),主要的输出源也为肥料施用损失;生态林主要输入源为固氮输入,占比高达70.05%,输出源主要为天然输出;居民区和养殖区主要氮素输入源分别为食品和饲料输入。流域内各土地利用类型均呈氮素盈余状态,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氮素盈余强度差异明显,其中,养殖区和经济林盈余强度较高,分别为4795.15和493.72kg·hm^-2,耕地次之(139.13kg·hm^-2),生态林和居民区较低,分别为77.17和68.52kg·hm^-2。人类活动是影响小流域氮素平衡的重要因素,减少施肥量,控制肥料损失,加强畜禽养殖系统内氮素管理是该流域氮素管理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收支 土地利用 氮素盈余强度 蛇鱼川小流域
下载PDF
江西省陆地生态系统氮平衡的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李新艳 李恒鹏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20-1330,共11页
利用系统物质平衡模型,对1995—2005年江西省陆地生态系统的N收支平衡进行了核算,并分析了不同来源N收支量的时间序列特征以及N盈余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了自然灾害和政策实施对N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江西省陆地生态系统的N输入量... 利用系统物质平衡模型,对1995—2005年江西省陆地生态系统的N收支平衡进行了核算,并分析了不同来源N收支量的时间序列特征以及N盈余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了自然灾害和政策实施对N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江西省陆地生态系统的N输入量变化范围是(155.5~184.2)×107k.ga-1,平均值为168.5×107kg.a-1.在N输入源中,以生物固N为主,占N输入总量的43.1%;氮肥施用是氮输入的第二大来源,占N输入量的30.9%;大气硝态氮沉降和人畜排泄分别占N输入总量的17.0%和9.1%.人类活动来源的N输入量是自然来源N输入量的2.3~2.9倍.N盈余量变化范围是(39.6~59.0)×107kg.a-1,平均值为47.3×107kg.a-1.系统内N持续发生盈余,必然会导致系统内的N发生累积并最终达到饱和状态,从而增加系统中养分随地表径流和地下水流失和淋失的风险.N盈余强度较高的地区位于环鄱阳湖区,这与该地区农业生产和人口密集、施肥强度高有密切关系,直接威胁到鄱阳湖水体的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平衡 时空分布 盈余强度 人类活动 江西省
原文传递
住房公积金政策对收入分配影响研究——基于缴纳—提取路径的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金双华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70-79,共10页
构建基于缴纳—提取路径的政府住房公积金政策分析模式,测算城镇不同收入阶层缴纳住房公积金的收入分布及基尼系数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测算不同收入阶层提取住房公积金收入后收入分布的变化及基尼系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基于缴纳... 构建基于缴纳—提取路径的政府住房公积金政策分析模式,测算城镇不同收入阶层缴纳住房公积金的收入分布及基尼系数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测算不同收入阶层提取住房公积金收入后收入分布的变化及基尼系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基于缴纳—提取路径的住房公积金政策模式对缩小收入差距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居民缴纳和提取住房公积金对收入分配公平性的作用方向不一致。据此,调整与完善住房公积金政策模式,政府以政策金融角度有针对性地加大低收入群体提取或贷款力度,有助于调整收入分配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房公积金 收入阶层 基尼系数 洛伦茨曲线 平衡预算归宿
下载PDF
利用简单生物圈模式SiB2模拟青藏高原地表能量收支 被引量:5
7
作者 薛彦广 高志球 沙文钰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1-142,共12页
利用简单生物圈模式SiB2模拟了西藏短草大草原安多观测站1998年7月15日至9月10日期间的地表能量分配、地表有效辐射温度和土壤湿度。季风期,平均冠层高度和叶面积指数大约分别为0.05m和0.5。实验地点基本代表了夏季藏北高原大面积特征... 利用简单生物圈模式SiB2模拟了西藏短草大草原安多观测站1998年7月15日至9月10日期间的地表能量分配、地表有效辐射温度和土壤湿度。季风期,平均冠层高度和叶面积指数大约分别为0.05m和0.5。实验地点基本代表了夏季藏北高原大面积特征。所用资料为全球能量与水循环实验GEWEX(Global Energyand Water Cycle Experiment)亚洲季风实验GAME(Asian Monsoon Experiment)的西藏观测期间安多观测站微气象实地测量。采用这些资料确定SiB2所需要的参数和初始值后,由该资料中半小时一次的太阳短波辐射、大气长波辐射、水汽压、气温、水平风速和降水驱动SiB2,最后将模拟结果与实际测量的湍流通量、地表温度和土壤湿度进行了对比,进一步检验SiB2对季风期间青藏高原稀疏草原地表能量分配的模拟能力。对比结果表明:(1)当模式低估净辐射0.2%时,模式分别高估感热、潜热和土壤热通量4%、13%和8%;(2)模式得出的地表温度偏高5%;(3)土壤湿度估计合理。总的来说,SiB2对辐射分量模拟结果的偏差相对较小,相关程度普遍比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和土壤热通量的模拟结果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B2 青藏高原 能量分配
下载PDF
长沙市城区碳收支平衡的空间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艺萍 夏卫生 +1 位作者 黄道友 林佳庆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40-643,共4页
利用量化统计方法对长沙市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雨花区、望城区现阶段人类呼吸作用和化石燃料产生的碳排放与植被碳吸收量进行比较,探讨各区碳吸收率的差异性。结果表明,雨花区的碳排放最大,占全市的24.77%;而芙蓉区和天心... 利用量化统计方法对长沙市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雨花区、望城区现阶段人类呼吸作用和化石燃料产生的碳排放与植被碳吸收量进行比较,探讨各区碳吸收率的差异性。结果表明,雨花区的碳排放最大,占全市的24.77%;而芙蓉区和天心区碳吸收率最小,分别只有1.87%和12.08%。相对而言,望城区和岳麓区的碳平衡保持最好。全市碳吸收率仅为48.16%。若要达到市区整体的碳收支平衡,还需增加84297.32 hm2林地以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碳。按长沙市经济发展规划,2020年要维持目前48.16%的碳吸收率,在绿地结构不变的前提下,必须要增加更多绿地面积,全市绿地覆盖率需达到94.99%以上。这就需要对植被结构进行优化,并降低能耗,增加绿化率至60%,并在市外预留134099.02 hm2林地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收支平衡 空间差异 城区 长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