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离子注入诱变莲花突变体分子机理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邓传良 贾彦彦 +4 位作者 任映雪 高武军 张涛 李鹏飞 卢龙斗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1-87,共7页
低能离子注入技术作为生物物理诱变的一种新型技术,在园艺植物育种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但其诱变的分子机理目前知之甚少。文章对Fe+离子注入诱变的白洋淀红莲(Nelumbium speciosum Willd)突变体及其对照的基因组进行RAPD研究,并将... 低能离子注入技术作为生物物理诱变的一种新型技术,在园艺植物育种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但其诱变的分子机理目前知之甚少。文章对Fe+离子注入诱变的白洋淀红莲(Nelumbium speciosum Willd)突变体及其对照的基因组进行RAPD研究,并将突变体和对照在辐射敏感位点的条带进行克隆测序及DNA序列分析。在已优化好的RAPD体系下扩增,从11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了10条可以稳定扩增出显著特异条带的引物,引物多态性为9.09%。将这10条引物扩增出的辐射敏感位点的条带进行克隆测序,并进行序列比对。结果显示:突变体的总碱基突变频率为0.87%,6个突变体的碱基突变频率存在着差异;碱基突变类型包括碱基的颠换、转换、缺失、插入,在检测到的159个碱基突变中,单碱基置换的频率(61.01%)高于碱基插入或者缺失的频率(38.99%),在碱基置换中,转换的频率(44.65%)是颠换频率(16.35%)的2.7倍,其中C/T之间的转换所占比例最大,A→G和A→T也具有较高的替换频率;构成DNA的4种碱基均可以被离子束辐照诱变发生变异,除了没有C→G的置换外,每一种碱基都可以被其他的几种碱基所置换,但是胸腺嘧啶(T)具有较高的辐射敏感性。通过对碱基突变位点周边序列的分析发现,嘌呤突变位点的周围嘌呤碱居多,嘧啶突变位点的周围嘧啶碱居多。研究结果为揭示低能离子注入诱变作用分子机理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洋淀红莲 离子注入 RAPD 特异片段 序列分析
下载PDF
Fe^+离子注入诱变莲花突变体的SRAP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贾彦彦 邓传良 +6 位作者 高俊 任映雪 王宁娜 高武军 张涛 李鹏飞 卢龙斗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04-909,958,共7页
为了在分子水平上对离子注入诱变莲花突变体进行鉴定,本研究对同一剂量Fe+离子注入诱变的白洋淀红莲(Baiyangdian red lotus)突变体及其对照的基因组进行SRAP扩增,并利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SRAP-PCR扩增产物进行分析。在优化好... 为了在分子水平上对离子注入诱变莲花突变体进行鉴定,本研究对同一剂量Fe+离子注入诱变的白洋淀红莲(Baiyangdian red lotus)突变体及其对照的基因组进行SRAP扩增,并利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SRAP-PCR扩增产物进行分析。在优化好的SRAP体系基础上,从121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了10对可以稳定扩增出显著特异条带的引物,引物多态性为8.26%;将这10对引物的扩增产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共扩增出了215条带,多态性条带为83条,多态率为38.6%;突变体1扩增出141条带,和对照相比,特异条带共22条,条带变异率为15.6%,而突变体2~6的条带的变异率分别为16.4%、17.1%、16.9%、18.2%和20.5%。表明Fe+离子注入莲花种子可导致其基因组DNA发生变异,同一剂量Fe+离子注入诱变具有随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洋淀红莲 离子注入 SRAP
下载PDF
Fe^+注入诱变莲花突变体的POD和SOD同工酶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秦瑞云 邓传良 +2 位作者 贾彦彦 高武军 卢龙斗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575-2577,共3页
以经Fe+注入诱变的白洋淀红莲(Nelumbo nucifera var.Baiyangdian)突变体幼嫩叶片为材料,提取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工酶,对莲花POD和SOD同工酶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不同莲花突变体POD和SOD同工酶酶谱的... 以经Fe+注入诱变的白洋淀红莲(Nelumbo nucifera var.Baiyangdian)突变体幼嫩叶片为材料,提取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工酶,对莲花POD和SOD同工酶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不同莲花突变体POD和SOD同工酶酶谱的差异。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离子注入诱变后的白洋淀红莲不同突变体间POD和SOD同工酶酶谱发生了改变,在Rf为0.09处,M4、M6突变体同时出现了特异性POD同工酶酶带;在Rf为0.19处,M3、M5突变体同时出现了特异性POD同工酶酶带;在Rf为0.33处,M2、M3、M4、M5突变体同时出现了特异性的POD酶带;在Rf 0.55和0.63处,M1、M2突变体同时出现了POD酶带;在Rf为0.41处,M1、M2、M4、M5、M6突变体同时出现了特异性SOD同工酶酶带。离子注入诱变获得的不同莲花突变体可以用POD和SOD同工酶进行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洋淀红莲(Nelumbo nucifera VAR. baiyangdian) Fe+注入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同工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