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洋淀流域地下水更新速率 被引量:18
1
作者 袁瑞强 龙西亭 +2 位作者 王鹏 王仕琴 宋献方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81-388,共8页
受到水库拦蓄、抽水灌溉等人类活动的影响,白洋淀流域平原区河流断流,非承压含水层逐渐被疏干。下游的白洋淀无法得到河流和地下水的补给,时刻面临干涸。鉴于白洋淀对区域生态环境和气候有重要的影响,多次实施调水补淀工程。然而,白洋... 受到水库拦蓄、抽水灌溉等人类活动的影响,白洋淀流域平原区河流断流,非承压含水层逐渐被疏干。下游的白洋淀无法得到河流和地下水的补给,时刻面临干涸。鉴于白洋淀对区域生态环境和气候有重要的影响,多次实施调水补淀工程。然而,白洋淀渗漏严重,调水补淀的效果不理想。为了保护白洋淀,亟需恢复地下水的可持续性,这首先需要查明地下水的更新能力。2009年,对白洋淀流域平原区地下水进行实地调查,并采集采集地表水和地下水水样共36个,分析其氚含量。利用线性插值法、吴秉钧法和连炎清法恢复了该地区降水氚含量的历史数据,结合数学物理模型估算了非承压地下水的更新能力。结果表明,氚含量较高的白洋淀水渗漏使得周边地下水氚含量增高。总体上,沿山区到淀区的方向非承压地下水更新速率逐渐由15.0%/a降低至4.0%/a。山前平原冲洪积扇区域是非承压地下水的主要补给区,平均更新速率达9.8%/a。冲积平原区域非承压地下水的平均更新速率仅为4.4%/a。为此,需要限制在冲积平原区域开采非承压地下水,以逐步恢复其更新速率,使其重新补给白洋淀。地下水的恢复过程可能较慢,但可从根本上解决调水补淀无法解决的干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洋淀流域 华北平原 地下水 更新能力
原文传递
白洋淀流域蒸散发增加的驱动因素(英文)
2
作者 Christine Mushimiyimana 刘林林 +4 位作者 杨永辉 李会龙 王林娜 盛祝平 Auguste Cesar Itangishaka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98-607,共10页
白洋淀流域位于雄安新区上游,山区植被和下垫面变化、平原区农业灌溉加大了区域蒸散发,造成山区产流减少和平原区地下水超采。研究区域蒸散发(ET)时空格局的演变趋势、甄别植被、作物种植结构、城市化等对蒸散发变化的影响,对深入揭示... 白洋淀流域位于雄安新区上游,山区植被和下垫面变化、平原区农业灌溉加大了区域蒸散发,造成山区产流减少和平原区地下水超采。研究区域蒸散发(ET)时空格局的演变趋势、甄别植被、作物种植结构、城市化等对蒸散发变化的影响,对深入揭示白洋淀流域水资源枯竭的成因,建设绿色雄安“未来之城”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500 m空间分辨率的PML_V2遥感蒸散产品,从像元尺度分析了2002—2018年研究区ET的变化趋势和显著性,揭示植被变化、冬小麦压采、城市化等对山区和平原区ET的影响。结果表明, 1)研究时段内白洋淀流域ET和植被总初级生产力(GPP)及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均呈增加趋势,平均增长量为2.4 mm·a^(-1)、9.8 g·cm^(-2)·a^(-1)和0.0021·a^(-1)。2)降雨和植被恢复带来的GPP、NDVI增长是山区ET增加的主要因素, ET与GPP和NDVI的趋势变化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很好的相似性,研究时段内山区ET增加56.5 mm。3)平原区ET受快速城市化、小麦种植面积压减和农田ET增加3个因素影响,虽然城市化和小麦压减都带来蒸散发减少,但仍无法抵消农田ET增加的效果,平原区ET总体增长了6.4 mm。就整个流域而言,减少山区植被和灌溉农田带来的ET增加对维持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绿色发展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发 植被变化 城市化 冬小麦 灌区 白洋淀流域
下载PDF
白洋淀北岸农田土壤特性的表征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杏君 叶常明 +1 位作者 雷志芳 弓爱君 《环境科学进展》 CSCD 1999年第2期110-115,共6页
本文采用标准方法,测定了白洋淀北岸部分农田土壤的粒度组成、pH和有机碳含量等指标,对该地区土壤的特性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的平均粒度分布大于20μm的占52.73%,主要属于砂壤土。与10年前相比,pH值变化... 本文采用标准方法,测定了白洋淀北岸部分农田土壤的粒度组成、pH和有机碳含量等指标,对该地区土壤的特性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的平均粒度分布大于20μm的占52.73%,主要属于砂壤土。与10年前相比,pH值变化不大;而有机碳含量是10年前的1.26倍。pH随土壤的垂直深度而略有增加,而有机碳含量则随土壤的垂直深度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环境 理化性质 白洋淀流域 中国 湖泊 污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