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基于年代学约束的白马雪山晚第四纪冰川作用
被引量:12
- 1
-
-
作者
张威
毕伟力
刘蓓蓓
刘啸
张兵
李超
-
机构
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昆明理工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
出处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9-37,共9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230743,41271093,40971010和40961001)资助
-
文摘
白马雪山(5429m)地处横断山脉腹地,海拔3800m以上保存着确切的第四纪冰川遗迹,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重建西南季风影响区的环境演变历史以及区域冰期-间冰期系列对比提供依据.本文采用野外地貌调查与电子自旋共振测年(ESR)相结合的方法,查明白马雪山第四纪冰川发育的地貌特点,并对研究区的冰期系列进行划分.结果显示,白马雪山晚第四纪以来至少发生5次冰川作用,分别为中梁赣冰期(475±62ka,MIS 12);倒数第二次冰期(MIS 6),年代分别为166±22ka、142±17ka、209±23ka、153±15ka、120±16ka和180±20ka;末次冰期早期(MIS 4),年代分别为57±6.8ka、67±8.7ka、81±11ka、77±11ka和64±7.7ka;末次盛冰期(19±2.5ka,LGM,MIS 2)以及全新世新冰期/小冰期(MIS 1).研究区的冰川作用与青藏高原的脉动式抬升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
关键词
白马雪山
ESR测年
冰期系列
冰川地貌
-
Keywords
baimaxue shan, ESR dating, glacial sequences, glacial landforms
-
分类号
P534.63
[天文地球—第四纪地质学]
P512.4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
-
题名白马雪山冰川槽谷发育的形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9
- 2
-
-
作者
张威
毕伟力
李永化
董应巍
于治龙
李洋洋
-
机构
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
出处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79-489,共11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0971010
40271093
41230743和40961001)资助
-
文摘
白马雪山地处横断山脉腹地,对于重建西南季风影响区的环境变迁以及探讨冰川作用特点具有重要科学意义。这里保留着典型的晚第四纪冰川侵蚀地貌,其中冰川槽谷发育特征明显。本文运用抛物线形态参数、梯级宽深比、形态比率等定量分析冰川槽谷的研究方法,对保存在白马雪山主峰扎拉雀尼(5429m)东北坡的两条简单冰川槽谷的形态特征进行分析。采用7个典型剖面的形态特征参数与其他地区对比,探讨冰川槽谷发育的可能影响因素如水热条件、冰川性质、冰川规模、岩性特点、冰川作用时间等。结果显示:白马雪山冰川槽谷抛物线形态参数b值为1.779,明显小于冰川性质相同的螺髻山(1.835),主要是由于区域降水条件的不同所造成的差异,而与冰川性质不同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区(1.825)冰川槽谷的形态特征的差异,可能与冰川规模、作用时间以及岩性条件密切相关;梯级宽深比中槽谷形态参数沿程变化可以反映冰川流动过程中的动力变化,梯级宽深比中的形态参数A_f和B_f值最大处对应的谷肩位置接近雪线位置。根据槽谷谷肩的位置确定末次冰期早期/中期的雪线高度为4140m,这与用地貌法如冰斗底部高程法、侧碛堤最大高度法和冰川末端至冰斗后壁最大高度法等综合确定的雪线高度4092m基本一致。因此,在冰川槽谷发育的冰川作用区,用槽谷谷肩的海拔高度估算雪线高度可以成为一种比较可靠的确定古雪线方法;白马雪山的冰川槽谷形态参数b-FR的特征表明,即使是海洋性冰川作用区也不符合Hiran和Aniya提出的山地冰川模式,但运用b-FR相关关系可以很好的反映冰川的侵蚀过程。白马雪山地区冰川侧蚀作用导致槽谷坡降值较小,底部较平坦宽阔,呈现出相对完整的U型形态。此外,用形态比率FR值也可以验证雪线的位置高度。
-
关键词
白马雪山
第四纪冰川
槽谷
雪线
-
Keywords
baimaxue shan
Quaternary glacier
trough valley
snowline
-
分类号
P931.4
[天文地球—自然地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