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龙江流域滑坡泥石流灾害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84
1
作者 孟兴民 陈冠 +2 位作者 郭鹏 熊木齐 Janusz Wasowski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5,共15页
白龙江流域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交接处,我国东西南北向地震带从此交汇通过,此处构造复杂、山高坡陡、沟谷深切、软岩广布,且多暴雨,是我国四大滑坡、泥石流灾害高发区之一。基于实地调查研究、并结合现有资料和研究成果,... 白龙江流域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交接处,我国东西南北向地震带从此交汇通过,此处构造复杂、山高坡陡、沟谷深切、软岩广布,且多暴雨,是我国四大滑坡、泥石流灾害高发区之一。基于实地调查研究、并结合现有资料和研究成果,总结分析了白龙江流域滑坡、泥石流的分布特征、形成条件、成因机理、监测预警、防治措施等多方面进展及不足,推进该流域地质灾害研究,支持当地防灾减灾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泥石流 研究进展 白龙江
下载PDF
白龙江干旱河谷木本植物多样性及其区系地理特征 被引量:38
2
作者 邱祖青 杨永宏 +2 位作者 曹秀文 孙培坚 孙学刚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119-125,共7页
基于历年植物区系调查和补点采集,对白龙江流域干旱河谷地带木本植物区系进行了物种多样性统计和区系分析.结果表明:白龙江流域干旱河谷地带木本植物计有59科、138属、269种、1亚种、26变种、2变型.组成群落的建群种或优势种约有50余种... 基于历年植物区系调查和补点采集,对白龙江流域干旱河谷地带木本植物区系进行了物种多样性统计和区系分析.结果表明:白龙江流域干旱河谷地带木本植物计有59科、138属、269种、1亚种、26变种、2变型.组成群落的建群种或优势种约有50余种.世界分布属、热带分布属和温带分布属分别占本区木本植物总属数的5.1%、31.3%和66.4%,植物区系整体具有明显的温带属性,在起源上也与热带、亚热带植物区系有一定的渊源关系.木本植物的个体和营养器官对干暖河谷生境具有多样化的适应形式,以落叶、植株矮化、减少叶面积、阻滞蒸散、枝叶刺化为主要适应途径.主要生长型为落叶阔叶小乔木和低矮落叶阔叶灌木,落叶树种占总种数的90.33%.叶级以小型叶为主,占总种数的57.99%,其次是微型叶和中型叶,分别占26.77%和10.78%.叶片质地多半为中生形态草质叶和以坚纸质叶和薄革质为主的旱生形态硬叶.很多种以叶片被毛或鳞片和枝叶刺化适应干旱生境.依据优势种原则将干旱河谷木本植物群落大致划分为38个群系,其中落叶阔叶灌丛有28个群系,是构成干旱河谷植被的主体,其次为常绿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和半灌木灌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河谷 木本植物 物种多样性 区系地理 白龙江
下载PDF
甘肃陇南武都区泥石流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24
3
作者 柳金峰 黄江成 +2 位作者 欧国强 吕娟 范建容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10年第4期8-13,21,共7页
文章分析了甘肃陇南市武都区泥石流形成的自然环境背景、发育特征及易发性。通过野外实地考察,查明了泥石流的发育情况,在此基础上,采用模糊物元可拓方法对泥石流的易发性进行了评价。分析表明,研究区的泥石流具有分布密度高、冲沟及坡... 文章分析了甘肃陇南市武都区泥石流形成的自然环境背景、发育特征及易发性。通过野外实地考察,查明了泥石流的发育情况,在此基础上,采用模糊物元可拓方法对泥石流的易发性进行了评价。分析表明,研究区的泥石流具有分布密度高、冲沟及坡面泥石流成片发育、北岸泥石流较南岸发育且粘性泥石流所占比例大于南岸的发育特征;选取岩性、沟床比降、山坡坡度、完整系数、发育程度、降水、断层密度7个因子构建泥石流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易发性评价,研究区104条泥石流沟中,66条为高易发性,占总数的63.5%;32条为中等易发性,占总数的30.8%;6条为低易发性,占总数的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南市武都区 白龙江 泥石流 易发性评价 模糊物源可拓法
下载PDF
基于物源特征的白龙江流域泥石流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17
4
作者 毛佳睿 李铁锋 +2 位作者 田运涛 王高峰 叶振南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8期11479-11490,共12页
白龙江流域是泥石流地质灾害的易发区和高发区,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泥石流灾害。为探讨物源对泥石流的影响,对流域内泥石流物源数量、类型、分布进行了详细地调查分析,进而研究了物源转化泥石流的方式,得出以下认识:①白龙江流域泥石流... 白龙江流域是泥石流地质灾害的易发区和高发区,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泥石流灾害。为探讨物源对泥石流的影响,对流域内泥石流物源数量、类型、分布进行了详细地调查分析,进而研究了物源转化泥石流的方式,得出以下认识:①白龙江流域泥石流物源分为重力侵蚀堆积型、坡面侵蚀汇集型、沟道侵蚀堆积型和弃渣侵蚀堆积型,其中物源量最多的为重力侵蚀堆积型,分布面积最广的是坡面侵蚀汇集型;②泥石流的物源多分布于坡度在15°~45°范围内的斜坡上,1000~2500 m的高程范围内,距离断裂500 m范围内,且物源量与植被覆盖率呈较好的负相关性;③流域内物源转化为泥石流的方式主要有崩落冲刷拉槽型、集中堵塞溃决型、沟道揭底铲刮型、坡面径流侵蚀溜滑型。最后,采用确定性模型与灰色关联组合方法,筛选出物源敏感性、坡面侵蚀程度、沟床比降、沟壑密度四个因子,运用层次分析(AHP)模型对区域动态孕灾环境进行泥石流易发性评价,得出高易发区位于白龙江干流左岸物源分布密集区。因评价过程综合了泥石流物源发育及分布特征,尤其考虑了研究区受强烈地震扰动这一因素,故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不仅能反映区内发生泥石流可能性的大小,为客观地对该区域进行快速泥石流风险评价提供基础数据,还能为相关部门进行防灾减灾、监测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龙江 泥石流 物源特征 易发性评价
下载PDF
HBV水文预报模型在白龙江流域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有恒 谭丹 景元书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3期218-221,共4页
[目的]在白龙江流域武都站以上区域构建HBV水文模型,通过对区域日径流模拟研究,来评估模型在该区域的适用性。[方法]在参数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对模型参数进行率定和验证,并分析径流和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特征。[结果](1)在率定期Nash—Sut... [目的]在白龙江流域武都站以上区域构建HBV水文模型,通过对区域日径流模拟研究,来评估模型在该区域的适用性。[方法]在参数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对模型参数进行率定和验证,并分析径流和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特征。[结果](1)在率定期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Ens=0.65,确定性系数R2=0.74,验证期Ens=0.60,R2=0.70,HBV模型在该流域模拟精度较高,具有较好的适用性;(2)降水量与模拟径流变化趋势对应,HBV模型较好地模拟出了洪水对降水的响应过程。[结论]HBV模型可进一步用于研究气候变化对白龙江流域水资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水文模型 白龙江 径流
下载PDF
干旱河谷草本植物随海拔变化的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飞 王永元 +3 位作者 杨萌萌 杨永红 叶得杰 李伟强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71-476,共6页
为研究白龙江干旱河谷区域不同坡向草本群落沿着海拔梯度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利用样方法对该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调查区域内,草本植物共21科37属42种,其中菊科植物10种,占所有草本植物种数的23.81%,禾本科植物9种,占所有草本植物种... 为研究白龙江干旱河谷区域不同坡向草本群落沿着海拔梯度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利用样方法对该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调查区域内,草本植物共21科37属42种,其中菊科植物10种,占所有草本植物种数的23.81%,禾本科植物9种,占所有草本植物种数的21.42%;不同坡向草本群落α多样性指数随着海拔的升高,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阳坡草本群落在海拔1 250 m时,α多样性指数达到最大值,阴坡植物在海拔1 450 m出现最大值,半阴半阳坡草本群落在海拔1 450 m出现最大值;不同坡向均匀度指数(R)随着海拔梯度的升高变化较小;β多样性指数随着海拔的升高变化较大,阳坡植物的β多样性指数在海拔1 051~1 250 m时达到最大,阴坡和半阴半阳坡在海拔1 251~1 450 m时达到最大,半阴半阳坡的β多样性指数均大于阳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龙江 干旱河谷 草本植物 坡向 海拔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白龙江流域泥石流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黄江成 杨顺 +2 位作者 潘华利 欧国强 柳金峰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11-315,共5页
泥石流孕灾环境和流域形态是泥石流发育及其活动的基础,把握孕灾环境和流域形态特征对开展泥石流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分析白龙江泥石流空间分布格局的基础上,从区域构造环境、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降水等方面研究了流域... 泥石流孕灾环境和流域形态是泥石流发育及其活动的基础,把握孕灾环境和流域形态特征对开展泥石流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分析白龙江泥石流空间分布格局的基础上,从区域构造环境、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降水等方面研究了流域泥石流的孕灾环境特征,探讨了各因子与泥石流分布的耦合关系。针对白龙江干流250条泥石流沟,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其流域面积、主沟长和相对高差等重要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明确了干流泥石流的流域形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龙江 泥石流 孕灾环境 流域形态 统计分析
下载PDF
白龙江干旱河谷不同植被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2
8
作者 赵栋 王琪 +2 位作者 连娥 魏海龙 郭星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8-185,共8页
探讨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碳(C)氮(N)磷(P)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了解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养分状况及对土壤的改良效果,为干旱河谷植被恢复重建中的植被空间分布格局及造林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探讨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碳(C)氮(N)磷(P)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了解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养分状况及对土壤的改良效果,为干旱河谷植被恢复重建中的植被空间分布格局及造林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干旱河谷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狼牙刺(Sophora davidii)、河朔荛花(Wikstroemia chamaedaphne)、华西小石积(Osteomeles schwerinae)、酸枣(Ziziphus jujuba)和荆条(Vitex negundo)等主要人工林土壤的碳、氮和磷含量,运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了不同林型对土壤营养和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白龙江干旱河谷6种植被类型土壤C、N、P含量均处于中下水平;刺槐、狼牙刺、华西小石积、酸枣和荆条土壤C∶N值随土层的加深而升高;6种植被类型土壤C∶P、N∶P平均值均远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和我国平均水平。6种植被类型对土壤营养元素、化学计量和土壤物理性质改良效果最好的为河朔荛花,其次为荆条,再次为刺槐,因此推荐选择上述3树种作为白龙江干旱河谷造林先锋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类型 土壤 白龙江 干旱河谷 生态化学计量
下载PDF
白龙江中上游林区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与区系特征 被引量:11
9
作者 丁磊 孙学刚 +1 位作者 刘晓娟 孙培坚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6期79-85,共7页
在收集已有文献资料和补点调查的基础上,对白龙江中上游林区天然分布的种子植物进行了物种多样性和区系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本区天然分布的种子植物共计有1 528种,1亚种,80变种,6变型,归属于115科,519属,其中木本植物565种;该区种子植物... 在收集已有文献资料和补点调查的基础上,对白龙江中上游林区天然分布的种子植物进行了物种多样性和区系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本区天然分布的种子植物共计有1 528种,1亚种,80变种,6变型,归属于115科,519属,其中木本植物565种;该区种子植物区系由多种地理成分组成,以温带成分占据绝对优势,温带分布属占75.1%,温带分布种占72.9%,表现出明显的区系过渡性;本区应划归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横断山脉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植物 植物区系 物种多样性 地理成分 白龙江 横断山脉地区
下载PDF
白龙江干流典型滑移-倾倒型滑坡的特征及形成机制 被引量:11
10
作者 任光明 夏敏 +6 位作者 曾强 贾逸 吕生弟 陆栋梁 刘荣清 赵海营 苟富民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25,共8页
探讨中陡倾角顺层岩质斜坡发生倾倒变形的特征、发育条件及形成机制。白龙江干流受区域构造环境条件的影响,纵向河谷发育,河谷两岸志留系白龙江群的砂质板岩、千枚岩等较发育,尤其在甘肃的舟曲、武都一带以软质、薄层状的绢英、碳质千... 探讨中陡倾角顺层岩质斜坡发生倾倒变形的特征、发育条件及形成机制。白龙江干流受区域构造环境条件的影响,纵向河谷发育,河谷两岸志留系白龙江群的砂质板岩、千枚岩等较发育,尤其在甘肃的舟曲、武都一带以软质、薄层状的绢英、碳质千枚岩为主。这些干流段岸坡稳定性较差,尤其是顺层岸坡段滑坡较发育,且多以滑移-弯曲(溃曲)、滑移-拉裂模式为特征。通过对白龙江干流水泊峡水电站的Ⅶ#滑坡、碧口水电站库区的青崖岭滑坡与孟家干沟滑坡的现场调查、分析,揭示了在陡顺倾层状岩质斜坡中还发育一种特殊的倾倒变形破坏模式,即滑移-倾倒模式。该类变形多发育在临空条件好、坡度40°以上由软硬相间或软硬互层状、岩层倾角一般在65°以上的高陡层状岩质斜坡中,是在斜坡应力场或遭受水、地震等作用下,坡脚首先发生初始倾倒变形,同时上部岩体发生滑移-倾倒,最终岩层发生连续弯曲变形、根部折断,折断面贯通而形成滑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龙江干流 陡顺倾岩质斜坡 滑移-倾倒 滑坡 形成机制
下载PDF
甘肃白龙江亚高山杜鹃粗木质残体腐烂程度与持水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飞 郭星 +1 位作者 陈国鹏 黄旭东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2期44-49,共6页
以甘肃白龙江高海拔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纯林木残体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实地观测和样带法,研究腐烂程度、密度与持水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CWD的密度随着腐烂程度的增加而减小;吸水速率随着浸泡时间增加而降低;持... 以甘肃白龙江高海拔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纯林木残体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实地观测和样带法,研究腐烂程度、密度与持水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CWD的密度随着腐烂程度的增加而减小;吸水速率随着浸泡时间增加而降低;持水率的变化幅度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减小,一般情况下在同一时间段内腐烂程度越大持水率越大,即Ⅲ〉Ⅱ〉Ⅰ,但是在0—4h时段内Ⅱ的持水率稍大于Ⅰ的持水率;腐烂等级与储水潜力呈正相关性,即腐烂程度越大相应的储水潜力越大;最大拦截率随着密度的减小而增大;自然含水率与物质本身有关外,还与降雨量、光照等有关。因此,就甘肃白龙江高海拔杜鹃三种不同腐烂程度的木残体而言,腐烂程度最高的密度最小,其有效持水率(244.31%)、最大持水率(240.33%)、有效拦截率(151.04%)都较高,持水能力(0.46)也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龙江 杜鹃 高海拔 粗木质残体 持水能力
下载PDF
白龙江林区2种次生林群落组成与结构特征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飞 曹秀文 +8 位作者 刘锦乾 齐瑞 赵阳 张涛 陈学龙 曹家豪 王若鉴 武亚男 杨静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4-51,58,共9页
分析白龙江林区2种次生林群落与结构组成,丰富该地区森林动态资料,为该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恢复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采用群落生态学研究方法,于自然恢复林中选取次生林栎林(LL)和桦木林(HM)2种林分,分别设置8块20 m×20 m固... 分析白龙江林区2种次生林群落与结构组成,丰富该地区森林动态资料,为该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恢复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采用群落生态学研究方法,于自然恢复林中选取次生林栎林(LL)和桦木林(HM)2种林分,分别设置8块20 m×20 m固定样地,对胸径≥3 cm的林木进行每木检尺,计算群落多样性指数、特征值和相似性系数等指标。结果表明,HM和LL中树种丰富且在群落内空间分布比较均匀。LL中共有植物70种,属于46个属、26个科,以壳斗科、蔷薇科、松科、忍冬科为主;HM中共有植物63种,属于35个属、22个科,以桦木科、蔷薇科、松科、杨柳科为主。LL和HM径级结构均呈倒“J”型,群落个体主要集中在Ⅰ~Ⅲ级,Ⅴ龄级以后个体较少,表明2种群落均为增长型。2种次生林群落树种组成、空间结构存在异同,HM和LL群落均表现出多数种集中在少数科。说明试验林分植被恢复遵循群落演替动态规律,选择起源和演化具有相似性的树种作为建群种。建议在该地区搭配合理的其他树种,提高林分质量,加强次生林优势植物的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组成 次生林 白龙江 群落结构
下载PDF
汶川地震对白龙江流域地质灾害的影响——以武都区构林坪为例 被引量:9
13
作者 郭鹏 孟兴民 +2 位作者 薛亚婷 熊木齐 赵岩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3-318,326,共7页
选取位于白龙江地质灾害最严重的中游区域,且受人类影响较弱的典型泥石流沟构林坪为例,基于SBAS InSAR技术监测分析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前后该流域的地表形变特征.研究发现横穿该流域上下游分界处的迭部-白龙江断裂自200... 选取位于白龙江地质灾害最严重的中游区域,且受人类影响较弱的典型泥石流沟构林坪为例,基于SBAS InSAR技术监测分析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前后该流域的地表形变特征.研究发现横穿该流域上下游分界处的迭部-白龙江断裂自2008年前以8.0 mm/a的相对速率稳定抬升,在震后迅速增至11.5 mm/a.根据资源卫星、Geoeye,SPOT影像调查资料,与InSAR结果相应,该流域地质灾害的增幅明显上升.地震对地质灾害的作用表现为直接激发作用和潜伏后发作用,在白龙江流域,汶川地震不仅直接引发大量次生地质灾害,还使该流域的岩土结构、强度等遭到破坏,孕育大量潜在灾害,使该地区地质灾害长期并将会频繁发生,次生灾害的分布具有"上盘效应"和沿断裂带集中分布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AS INSAR 地质灾害 汶川地震 构林坪 白龙江
下载PDF
白龙江中游干旱河谷水土流失与地理环境 被引量:7
14
作者 魏宏庆 沈永平 +1 位作者 魏鹂慧 张峰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23-1028,共6页
基于实地调查研究,结合现有资料和研究成果,总结分析白龙江中游地理环境结构特点,调查研究该区水土流失性质、带状分异特征以及小流域形态结构,剖析地理环境与水土流失作用关系,提出以小流域为单元,以其空间结构有序和区段功能有序特征... 基于实地调查研究,结合现有资料和研究成果,总结分析白龙江中游地理环境结构特点,调查研究该区水土流失性质、带状分异特征以及小流域形态结构,剖析地理环境与水土流失作用关系,提出以小流域为单元,以其空间结构有序和区段功能有序特征,配置水土保持防治措施体系,为建立综合治理模式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河谷 地理环境 水土流失 白龙江
下载PDF
甘肃白龙江中上游流域的黏菌(英文)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双林 戴群 +1 位作者 陈萍 李玉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6-91,共6页
本文报道了采自甘肃白龙江中上游流域的黏菌52种,其中紫高杯菌Craterium paraguayenese、山地双皮菌Diderma montanum和双被绒泡菌Physarum bitectum为中国新记录种,另有34种为甘肃新记录种。
关键词 黏菌 白龙江 甘肃 中国
下载PDF
数字孪生流域知识图谱构建及其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覃炀扬 郭俊 +1 位作者 刘懿 舒海润 《水利水电快报》 2023年第11期115-120,共6页
为通过数字孪生构建物理流域与数字流域关联,实现对流域资源、环境、生态等多方面的监测、分析与优化配置,探讨了数字孪生流域建设过程中知识图谱的应用前景、构建方法、应用和面临的挑战。在知识工程相关技术基础上,以甘肃省白龙江干... 为通过数字孪生构建物理流域与数字流域关联,实现对流域资源、环境、生态等多方面的监测、分析与优化配置,探讨了数字孪生流域建设过程中知识图谱的应用前景、构建方法、应用和面临的挑战。在知识工程相关技术基础上,以甘肃省白龙江干流舟曲县河段流域为例,对其中水利对象、防洪保护对象及其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了知识表示、抽取、融合和推理,构建了可视化、交互式的流域知识拓扑图,使其为数字孪生流域管理提供需求分析、知识检索、决策分析等应用价值,并对可能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如需提升数据质量与标准化问题、或将面临的技术瓶颈等。研究成果可为水利工程知识图谱建设与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图谱 数字孪生流域 平台构建 白龙江
下载PDF
白龙江流域泥石流爆发的时空规律与堵江灾害危险预测
17
作者 庆丰 赵岩 +4 位作者 种艳 金佳成 陈冠 李亚军 孟兴民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8-493,共6页
以泥石流灾害极为发育的白龙江流域为研究区,分析区域泥石流爆发的时空规律,构建泥石流堵江概率预测模型,实现区域泥石流堵江灾害危险预测,为区域泥石流堵江链式灾害的风险防控提供参考.基于白龙江流域泥石流爆发的时空规律,在野外调查... 以泥石流灾害极为发育的白龙江流域为研究区,分析区域泥石流爆发的时空规律,构建泥石流堵江概率预测模型,实现区域泥石流堵江灾害危险预测,为区域泥石流堵江链式灾害的风险防控提供参考.基于白龙江流域泥石流爆发的时空规律,在野外调查和资料搜集的基础上,选取流域面积、流域高差、沟床比降、岩性、滑坡密度、日降雨量>50 mm年均次数、河谷宽度、河流流量和河谷比降共10个参数作为影响泥石流沟是否会形成堵江灾害的关键因子,基于机器学习模型构建泥石流堵江概率的预测模型,模型的精确度为91.3%,ROC曲线下面积为0.931.研究发现河谷宽度是泥石流堵江灾害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其次是流域面积、沟床比降、流域高差和滑坡密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堵江 危险性 影响因素 机器学习 白龙江
下载PDF
1961-2010年白龙江流域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晓晓 张钰 徐浩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38-245,共8页
以1961—2010年白龙江流域气温和降水量资料为基础,综合运用线性趋势分析、多项式回归、Mann-Kendall趋势性检测和突变分析、复Morlet小波分析和R/S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在季节和年际尺度上研究了气温和降水量的趋势性、波动性、突变性... 以1961—2010年白龙江流域气温和降水量资料为基础,综合运用线性趋势分析、多项式回归、Mann-Kendall趋势性检测和突变分析、复Morlet小波分析和R/S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在季节和年际尺度上研究了气温和降水量的趋势性、波动性、突变性、周期性和持续性。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四季和年平均气温均呈显著上升趋势,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升温缓慢,90年代以来升温速率明显加快并发生暖突变。年降水量呈"多—少—多—少"的波动变化,整体微弱减少。春季和冬季降水量分别呈"多—少—多"和"少—多—少"变化,整体微弱增加。夏季和秋季分别呈"多—少—多—少"和"多—少"变化,整体微弱减少。气温和降水量存在7,11,22a左右的准周期变化。未来一段时间内,四季和年平均气温将可能继续升高,夏季和冬季降水量将可能增加,而春季、秋季和年降水量将可能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龙江 气候变化 趋势 突变 周期
下载PDF
甘肃白龙江亚高山4种主要灌木截留特征研究
19
作者 韩卓频 《陕西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31-33,54,共4页
采用浸泡法和人工降雨测定甘肃南部白龙江4种不同灌丛最大截留量,初步探索叶片截留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同一植物叶片采用人工降雨法其叶片最大截留量始终大于浸泡法,人工降雨法叶片最大截留量较浸泡法多5.84%~12.41%.(2)同一地区不... 采用浸泡法和人工降雨测定甘肃南部白龙江4种不同灌丛最大截留量,初步探索叶片截留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同一植物叶片采用人工降雨法其叶片最大截留量始终大于浸泡法,人工降雨法叶片最大截留量较浸泡法多5.84%~12.41%.(2)同一地区不同植物截留能力不同,白龙江4种主要灌丛叶片的最大截留能力从大到小依次是聚花荚蒾>绣线菊>箭竹>甘肃柳,最大截留量、基径、株高、叶面积呈正相关性,且截留能力越大,相关性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龙江 不同灌丛 截留能力
下载PDF
2010~2020年白龙江流域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锷 赵晓冏 《绿色科技》 2022年第10期1-7,共7页
利用MODIS数据和Landsat TM/OLI数据,运用混合像元分解法估算了白龙江流域的植被覆盖度,并对白龙江流域2010~2020年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白龙江流域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趋势存在显著空间差异。趋于升高的区域主要... 利用MODIS数据和Landsat TM/OLI数据,运用混合像元分解法估算了白龙江流域的植被覆盖度,并对白龙江流域2010~2020年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白龙江流域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趋势存在显著空间差异。趋于升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宕昌县和武都区;降低趋势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迭部县、舟曲县、文县和武都区交界处;②从各县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看,只有宕昌县和武都区植被覆盖度呈增加趋势,其中武都区增加趋势较明显,迭部县植被覆盖度减小趋势较明显;③从植被覆盖度变化的过程来看,植被覆盖度呈现持续上升的区域占流域面积的22.15%,13.33%的区域呈持续降低,7.99%的区域呈先升后降,56.53%的区域呈先降后升,总体上大部分区域植被覆盖度呈升高的态势;④白龙江流域植被覆盖度的空间格局整体呈现为:“两头小中间大,高低波动并存,较高波动居多”,稳定性存在明显地域差异。高波动区所占比重最小,较低波动区分布最为广泛,主要分布在中度波动区域外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龙江流域 MODIS数据 植被覆盖度 混合像元 趋势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