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响应面法优化产细菌纤维素菌发酵条件 被引量:12
1
作者 贺晓凌 张先楠 +4 位作者 孟红艳 邓时煜 宋浩德 魏东盛 韩馨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4-60,共7页
为了提高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BC)的产量,以本实验室筛选出的产BC菌Komagataeibacter rhaeticus TJPU03(K.rhaeticus TJPU03)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响应面法设计实验优化BC的生产条件。将优化内容分为两部分:培养基组分和外部因... 为了提高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BC)的产量,以本实验室筛选出的产BC菌Komagataeibacter rhaeticus TJPU03(K.rhaeticus TJPU03)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响应面法设计实验优化BC的生产条件。将优化内容分为两部分:培养基组分和外部因素。利用软件Design expect 8.0计算和优化BC的最佳生产条件。结果表明:当外部条件为温度28.52℃、初始pH值3.0、接种量8.87 mL以及发酵培养基组分为葡萄糖1.58%、酵母粉0.66%、蛋白胨0.42%、柠檬酸0.12%、磷酸氢二钠0.3%时,实际BC产量可达6.7432 g/L,较未优化前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纤维素(bc) 优化实验 响应面法 BOX-BEHNKEN设计 Komagataeibacter rhaeticus TJPU03
下载PDF
红茶菌生产细菌纤维素及其结构表征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沙沙 卢蔚波 +2 位作者 张婷 沙如意 毛建卫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445-450,共6页
红茶菌是一种中国传统酸性饮料,为了得到其生产细菌纤维素(BC)的能力及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变化情况,利用红茶菌混合菌种发酵制备细菌纤维素,对发酵过程中的细菌纤维素产量、还原糖消耗量和pH值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pH值从4.77... 红茶菌是一种中国传统酸性饮料,为了得到其生产细菌纤维素(BC)的能力及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变化情况,利用红茶菌混合菌种发酵制备细菌纤维素,对发酵过程中的细菌纤维素产量、还原糖消耗量和pH值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pH值从4.77降到3.08,还原糖含量从51.16g/L降到10.55g/L,发酵7d得到4.39g/L的细菌纤维素。扫描电镜观察到细菌纤维素的直径在100~500nm之间;热重分析表明细菌纤维素在296℃处具有最大失重,失重率达46%;红外光谱揭示了细菌纤维素的特征吸收峰。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细菌纤维素主要由C、H、O这3种元素构成,基本上符合纤维素中各元素含量;XRD结果表明细菌纤维素的结晶度为80.21%,是一种高结晶度纤维素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菌 细菌纤维素 发酵
下载PDF
以腐烂水果为营养源高效制备细菌纤维素 被引量:9
3
作者 杨光 王彩霞 《纤维素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15年第4期67-70,共4页
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简称BC)是一种由微生物合成的天然纤维素材料。本文选取腐烂水果,如苹果、西瓜、桃子、梨为廉价营养源高效制备细菌纤维素。研究了培养基灭菌方法以及添加氮源等因素对糖转化率、BC干重以及产量的影响... 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简称BC)是一种由微生物合成的天然纤维素材料。本文选取腐烂水果,如苹果、西瓜、桃子、梨为廉价营养源高效制备细菌纤维素。研究了培养基灭菌方法以及添加氮源等因素对糖转化率、BC干重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以腐烂水果汁为营养源所得BC产量高于目前普遍使用的葡萄糖培养基。另外,过滤灭菌和添加氮源有助于获得较高的BC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纤维素(bc) 腐烂水果 发酵 碳源
下载PDF
氨基磺酸铵-细菌纤维素对Pb^(2+)的吸附性能及机理 被引量:6
4
作者 鲁敏 关晓辉 +1 位作者 魏德洲 李彦英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36-1040,共5页
为了提高细菌纤维素(BC)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以细菌纤维素为原料通过化学修饰的方法对其进行改性,制备了新型的重金属离子吸附剂氨基磺酸铵-细菌纤维素(ASBC).同时将制得的ASBC用于吸附重金属Pb2+,考察了其对Pb2+吸附性能,并对吸附... 为了提高细菌纤维素(BC)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以细菌纤维素为原料通过化学修饰的方法对其进行改性,制备了新型的重金属离子吸附剂氨基磺酸铵-细菌纤维素(ASBC).同时将制得的ASBC用于吸附重金属Pb2+,考察了其对Pb2+吸附性能,并对吸附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pH值是影响氨基磺酸铵-细菌纤维素对Pb2+吸附效果的重要参数,对Pb2+的吸附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特征和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并具有良好的线性,说明ASBC对Pb2+是典型的单分子层吸附;静电吸引和螯合作用是吸附的主要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磺酸铵-细菌纤维素 细菌纤维素 吸附性能 吸附机理 PB2+
下载PDF
BC/CS复合水凝胶的3D打印工艺研究
5
作者 杨晓宇 张治国 李全胜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56,共5页
以细菌纤维素(BC)和壳聚糖(CS)为基质的水凝胶同时具有细菌纤维素的高生物相容性和壳聚糖的抗菌性能,在伤口敷料、组织工程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其3D打印仍面临困难。本文利用BC和CS的物理特性和其交联机制,制备出可用于3D打印的BC... 以细菌纤维素(BC)和壳聚糖(CS)为基质的水凝胶同时具有细菌纤维素的高生物相容性和壳聚糖的抗菌性能,在伤口敷料、组织工程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其3D打印仍面临困难。本文利用BC和CS的物理特性和其交联机制,制备出可用于3D打印的BC/CS复合水凝胶油墨,同时使用纳米粘土作为流变改性剂,提升水凝胶的自支撑能力。对于交联方法,不再采用传统的浸泡方式,使用喷雾器将戊二醛溶液均匀喷洒在打印样品表面,既不会破坏样品的结构,也可以达到交联的目的。接着,构建了一种适合BC/CS复合水凝胶打印的3D打印系统,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分析了喷头挤出压力、移动速度、打印高度对水凝胶精度的影响。本文提出的方法有望实现BC/CS复合水凝胶的墨水直写(DIW)打印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纤维素 壳聚糖 3D打印 墨水直写 自支撑
下载PDF
含紫苏精油Pickering乳液活性膜的表征及其对冷鲜牛肉品质的影响
6
作者 马玉莹 曹银娟 +2 位作者 余群力 张丽 韩广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42-150,共9页
该研究以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 SPI)和壳聚糖纳米粒子(chitosan nanoparticles, CSNPs)为乳化剂制备负载紫苏精油(perilla essential oil, PEO)的Pickering乳液(SPI-CSNPs-PEO Pickering, SCEO),并测定了其粒径、Zeta电位... 该研究以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 SPI)和壳聚糖纳米粒子(chitosan nanoparticles, CSNPs)为乳化剂制备负载紫苏精油(perilla essential oil, PEO)的Pickering乳液(SPI-CSNPs-PEO Pickering, SCEO),并测定了其粒径、Zeta电位和乳化指数,以进一步验证乳液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随着油相体积分数的增加,Pickering乳液的Zeta电位的绝对值和乳化指数增加,粒径减小。当油相体积分数为80%时粒径更小,乳滴分散均匀,体系更稳定。以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 BC)和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 PVA)为基材,加入不同体积分数(1%、1.5%、2%、2.5%)的Pickering乳液制备BP/SCEO复合膜。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结果显示,SCEO增加了膜表面的粗糙程度,与基膜之间形成氢键相互作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表明,复合膜的热稳定性提高。此外,SCEO的加入降低了复合膜水蒸气透过率和拉伸强度而升高了断裂伸长率。其中,BP/SCEO3的性能最好。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冷鲜牛肉的菌落总数,延缓了氧化酸败,并将其保质期延长了6 d。因此,负载PEO Pickering乳液的复合膜是一种很有前景的食品包装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kering乳液 细菌纤维素 聚乙烯醇 复合膜 冷鲜牛肉
下载PDF
细菌纤维素生物合成网络的构建及代谢通量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李飞 谢中华 +1 位作者 汤卫华 贾士儒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6-9,21,共5页
构建了木醋杆菌合成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简称BC)的代谢网络.基于流量平衡模型,通过物料衡算和Lingo线性规划,得到发酵前期和后期BC合成的代谢通量分布.代谢通量分析结果表明,葡萄糖进入磷酸戊糖途径(PPP)和三羧酸(TCA)循环... 构建了木醋杆菌合成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简称BC)的代谢网络.基于流量平衡模型,通过物料衡算和Lingo线性规划,得到发酵前期和后期BC合成的代谢通量分布.代谢通量分析结果表明,葡萄糖进入磷酸戊糖途径(PPP)和三羧酸(TCA)循环,前期菌体大量合成,BC产量较高;后期形成大量无效循环,BC产量降低.由于部分代谢流流向副产物和无效循环,减少了合成BC的代谢流,造成了碳源的浪费,所以需通过遗传改造、诱变或改变发酵条件等方法,减少副产物生成,提高BC的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纤维素 代谢通量分析 线性规划
下载PDF
细菌纤维素纳米纤维的细胞相容性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光 王彩霞 杨雪霞 《纤维素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12年第4期1-4,11,共5页
细菌纤维素是一种天然的纳米纤维材料,在组织工程材料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以细菌纤维素(BC)及细菌纤维素/聚丙烯酰胺双网络水凝胶(BC/PAM)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大鼠成纤维细胞L929及血管内皮细胞为细胞模型,采... 细菌纤维素是一种天然的纳米纤维材料,在组织工程材料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以细菌纤维素(BC)及细菌纤维素/聚丙烯酰胺双网络水凝胶(BC/PAM)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大鼠成纤维细胞L929及血管内皮细胞为细胞模型,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在材料上的黏附形态,并通过MTT法对细胞的增殖行为进行评价,以此考察BC及BC/PAM复合材料的细胞相容性,初步评价上述纳米纤维作为组织工程材料的应用可能性。结果表明,内皮细胞在纯BC材料上表现出良好的黏附形态和增殖行为,而成纤维细胞在纯BC及BC/PAM复合材料上的增殖趋势均低于空白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纤维素(bc) 细菌纤维素 聚丙烯酰胺双网络水凝胶(bc PAM) 细胞相容性
下载PDF
细菌纤维素对兔耳增生性瘢痕中羟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邱竣 柳大烈 +2 位作者 张阳 乔锋丽 单磊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1年第1期86-89,共4页
目的:观察细菌纤维素(BC)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影响。方法:成年新西兰白兔30只,全麻下建立兔耳腹侧增生性瘢痕模型。在术后第21天(创面上皮化)后,根据每只兔耳5个不同瘢痕面随机给予不同处理方式分为5组,分别为3组实验组(贴敷持水性不同... 目的:观察细菌纤维素(BC)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影响。方法:成年新西兰白兔30只,全麻下建立兔耳腹侧增生性瘢痕模型。在术后第21天(创面上皮化)后,根据每只兔耳5个不同瘢痕面随机给予不同处理方式分为5组,分别为3组实验组(贴敷持水性不同的细菌纤维素(BC)膜,A组BC(1:5)、B组BC(1:6)、C组BC(1:8))和2组对照组(贴敷疤痕贴的为阳性对照D组,未贴任何敷料且瘢痕自然生长的为阴性对照E组)。在给予瘢痕面不同处理方式之后的第0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第42天、第56天分别切取标本行羟脯氨酸(Hpr)含量检测。结果:A、B、C三组瘢痕Hpr含量高于D组但低于E组(P<0.01);A、B、C、三组瘢痕Hpr含量分别比较A>B>C组(P<0.05)。结论:兔耳创面愈合后增生性瘢痕贴敷的细菌纤维素抑制了兔耳瘢痕的增生,各组细菌纤维素减轻增生性瘢痕效果比较A组<B组<C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纤维素(bc) 动物模型 增生性瘢痕 羟脯氨酸
下载PDF
医用细菌纤维素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喆 颜志勇 +1 位作者 陈仕艳 王华平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4-169,共6页
木醋杆菌静态培养得到的细菌纤维素(BC),化学处理后以进口细菌纤维素敷料(XBC)产品为对照样品,采用扫描电镜、傅立叶红外光谱、广角X射线衍射和力学拉伸测试分析二者的形态、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两种样品都是由高结晶指数纳米级纤维... 木醋杆菌静态培养得到的细菌纤维素(BC),化学处理后以进口细菌纤维素敷料(XBC)产品为对照样品,采用扫描电镜、傅立叶红外光谱、广角X射线衍射和力学拉伸测试分析二者的形态、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两种样品都是由高结晶指数纳米级纤维素纤维组成,其中BC的纤维直径为(22±9)nm,结晶指数为89.71%;测试样品BC的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在湿态、干态下均显著高于对照样品XBC。细胞内毒性、豚鼠迟发型接触致敏实验和皮肤刺激等生物相容性测试结果表明:测试样品BC具有与对照样品XBC相似的生物相容性,能够安全应用于生物医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纤维素 微观形貌 晶体结构 力学性能 生物相容性
原文传递
聚丙烯酸-丙烯酰胺复合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梓年 李雅茹 《中国胶粘剂》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8-42,51,共6页
将不同配比的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和细菌纤维素(BC)单体混合后进行共聚,制得了P(AA-co-AM)/BC复合水凝胶。测定了其吸水性能、保水性能、动态力学性能、热性能、微观结构以及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等。研究结果表明:当w(AM)=60%(相... 将不同配比的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和细菌纤维素(BC)单体混合后进行共聚,制得了P(AA-co-AM)/BC复合水凝胶。测定了其吸水性能、保水性能、动态力学性能、热性能、微观结构以及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等。研究结果表明:当w(AM)=60%(相对于AA质量而言)、w(BC)=0.4%(相对于单体总质量而言)时,复合水凝胶的吸水性能、保水性能、溶胀性能相对最好,其动态力学性能和耐热性均得到改善;当w(AM)=70%、w(BC)=0.4%时,复合水凝胶对金属Cu2+的吸附性能更好;添加BC后复合水凝胶具有更多的微孔结构,孔隙排列密集、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胶 丙烯酸 丙烯酰胺 细菌纤维素 吸水性能 保水性能 力学性能
下载PDF
Bacterial Cellulose-Silver Antibacterial Composites:Effects of Drying Processes of Bacterial Cellulose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光 王夏辉 谢健健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17年第2期254-258,共5页
A type of antibacterial bacterial cellulose(BC) film was prepared for potential uses as wound dressing.In order to obtain a high antibacterial effect,some forms of BC films,including the wet and dried ones were utiliz... A type of antibacterial bacterial cellulose(BC) film was prepared for potential uses as wound dressing.In order to obtain a high antibacterial effect,some forms of BC films,including the wet and dried ones were utilized as the template to in situ synthesize silver nanoparticles(AgNPs).The effects of drying methods including freeze-drying,heat drying and air drying,on the microstructures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BC,as well as the silver contents and the antibacterial performances of the BC/AgNPs composites were investigated.It was found that the AgNPs impregnated on the dried BC films were inclined to achieve a faster silver releasing rate than the wet one,which was suitable for acute traumas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terial cellulose(bc) silver nanoparticles antibacterial activity drying processes
下载PDF
细菌纤维素酸乳制备工艺及稳定性能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雯 王建军 +1 位作者 房茹茹 党苗苗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46-52,共7页
以新鲜生牛乳为原料,通过添加膳食纤维——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BC),发酵制备出了BC酸乳.以分层时间和感官评价分数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及正交试验,研究了发酵乳含量、BC添加量、稳定剂种类及加量等因素对BC酸乳制备的影响... 以新鲜生牛乳为原料,通过添加膳食纤维——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BC),发酵制备出了BC酸乳.以分层时间和感官评价分数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及正交试验,研究了发酵乳含量、BC添加量、稳定剂种类及加量等因素对BC酸乳制备的影响.同时,还研究了环境应力对BC酸乳稳定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BC酸乳的最佳制备工艺为发酵乳含量35%、BC添加量3%、复配稳定剂CMC/黄原胶=1∶1、复配稳定剂加量0.5%;此外,酸乳中的酪蛋白可与BC以非共价作用形成互穿三维网络结构,从而稳定酪蛋白,使得酸乳沉淀率下降、稳定性提高.因此,BC可以作为稳定剂应用于膳食纤维酸乳的制备,其对于酸乳品质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纤维素(bc) 膳食纤维 酸乳 稳定性能
下载PDF
外用细菌纤维素影响兔耳创面愈合的形态学及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盛高铭 柳大烈 +4 位作者 张阳 奚廷斐 张志雄 赖琛 钟春燕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0年第12期1811-1814,共4页
目的:观察细菌纤维素(BC)对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应用新西兰大耳白兔18只,随机分成空白对照(A组)、BC(1∶5)实验(B组)、BC(1∶6)实验(C组)、BC(1∶8)实验(D组)、纳米银对照(E组)、油纱对照(F组),建立兔耳皮肤创面愈合模型,通过不同时... 目的:观察细菌纤维素(BC)对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应用新西兰大耳白兔18只,随机分成空白对照(A组)、BC(1∶5)实验(B组)、BC(1∶6)实验(C组)、BC(1∶8)实验(D组)、纳米银对照(E组)、油纱对照(F组),建立兔耳皮肤创面愈合模型,通过不同时间点观察创面愈合的形态学及组织学变化。结果:①形态学观察:实验(B、C、D)组能够有效促进兔耳创面愈合,对照组间疗效并无显著区别;②HE染色:创面愈合期(0~14天)同一时间点,实验组的毛细血管和肉芽组织生长较对照组丰富;③Masson三色法胶原染色:对照(A、E、F)组创面的胶原纤维稍粗大,排列稍紊乱;B、C、D实验组创面的胶原纤维较细,排列较整齐;④免疫组化染色:α-SMA特异性阳性表达的程度为:D组>B组>C组>A组>E组>F组。结论:BC能有效促进创面愈合,减轻瘢痕形成,且细菌纤维素(1∶8)组是促进创面愈合的最适敷料治疗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纤维素(bc) 创面愈合 胶原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下载PDF
细菌纤维素的合成及其发酵培养改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苏文萍 王淑芳 +5 位作者 曹名锋 孙秀梅 李保宾 解慧 王利华 宋存江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0-56,共7页
分离到一株产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BC)的细菌,通过菌体形态、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该菌株为葡糖醋杆菌,命名为Gluconacetobactersp.SC-01.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培养基配方为4%甘露醇、1%玉米浆干粉、0.27%Na2HPO4... 分离到一株产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BC)的细菌,通过菌体形态、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该菌株为葡糖醋杆菌,命名为Gluconacetobactersp.SC-01.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培养基配方为4%甘露醇、1%玉米浆干粉、0.27%Na2HPO4、0.115%柠檬酸和0.025%MgSO4(pH4.0).热失重分析表明,BC热失重速率最快时的温度为365℃.将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 ALG)、羧甲基纤维素(carboxymethyl cellulose CMC)、聚谷氨酸(polyglutamic acid PGA)、壳聚糖(chitosan CS)、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 PVA)分别加入到发酵生产BC培养基中进行BC的发酵法合成,结果发现除CS外,ALG,CMC,PGA或PVA的加入均可提高BC的产量(最高产量达5.5g/L)和含水量(最高含水率达99.5%).选取未改性的BC及添加了0.5%ALG、1%PGA、1.5%CMC的改性BC作为培养3T3细胞的基质材料,实验结果表明,添加了0.5%ALG的改性BC最适于3T3细胞生长,因而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纤维素(bc) 葡糖醋杆菌(Gluconacetobacter sp.) 改性 3T3细胞
下载PDF
细菌纤维素在炸药环境中的酶解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杜艳芳 陈彦 +1 位作者 聂福德 裴重华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2007年第6期583-586,共4页
采用酶解将细菌纤维素/黑索今中的细菌纤维素载体去除可提高炸药含量,为研究炸药对细菌纤维素酶解的影响,从黑索今炸药环境下酶含量、酶解时间及酶解温度等工艺条件对细菌纤维素酶解程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索今对细菌纤维素... 采用酶解将细菌纤维素/黑索今中的细菌纤维素载体去除可提高炸药含量,为研究炸药对细菌纤维素酶解的影响,从黑索今炸药环境下酶含量、酶解时间及酶解温度等工艺条件对细菌纤维素酶解程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索今对细菌纤维素的酶解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细菌纤维素的酶降解程度因处理的温度、酶量及时间等工艺条件的不同而表现出差异;在45℃、50℃和55℃条件下,细菌纤维素的酶解程度随酶量的增加和酶解时间的延长而不断提高;在炸药环境下,细菌纤维素酶解的适宜温度在50℃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高分子材料 细菌纤维素 黑索今 酶解
下载PDF
Comparative Study of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Bacterial Cellulose/AgNPs Composites Prepared by Different Methods
17
作者 杨光 洪特嘉 谢健健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17年第2期233-236,共4页
Bacterial cellulose(BC) is a type of nanoscale cellulose produced by microorganisms.In this work,BC films were utilized as a template to in situ synthesize silver nanoparticles(AgNPs) by a variety of simple chemical s... Bacterial cellulose(BC) is a type of nanoscale cellulose produced by microorganisms.In this work,BC films were utilized as a template to in situ synthesize silver nanoparticles(AgNPs) by a variety of simple chemical strategies,including chemical reduction with NaBH4 or vitamin C,hydrothermal treatment and UV radiation.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formation of AgNPs such as the silver particle size and silver content,as well as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the BC-AgNPs nanocomposites by different preparation methods and reaction conditions was investigated.A beneficial support was provided for future applications of AgNPs contained BC composites with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terial cellulose(bc) silver nanoparticles template synthesis antibacterial activity
下载PDF
Analysis of Bacterial Cellulose/Ionic Liquid MWCNTs via Cyclic Voltammetry
18
作者 Seyed Morteza Zendehbad Guang Yang 《Advances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2016年第1期34-42,共9页
Cyclic voltammetry based on an electrochemical technique is one of the current methods that measure the developments of the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in biomaterial samples under conditions. Biomaterial structure was... Cyclic voltammetry based on an electrochemical technique is one of the current methods that measure the developments of the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in biomaterial samples under conditions. Biomaterial structure was changed by conductive material while these materials caused a connective network in whole of them and was able to transfer electrons inside of biomaterials. These changes in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are investigated by analysis tools such as cyclic voltammetry (CV), X-radiation (XRF) and 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scopy (UV-Vis). Bacterial cellulose is biodegradable, biosynthesis of A. xylinum which is a three-dimensional nano-network structure with a distinct tunnel and pore structure. In this study, the composite process produced electrically conducting bacterial cellulose pellicles containing well-dispersed and embedded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MWCNTs) Ionic liquids (ILs), as observed in cyclic voltammetry (CV). For this purpose, we used a special tool, called OriginLab which is an industry-leading scientific graphing and data analysis software. The cyclic voltammetry graph presents the behavior of this composite which consists of a relationship between CNT dispersion, conductivity rate and changes in bacterial cellulose structure.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the cellulose/MWCNT composite was found different with respect to CNT dispersion. It was found that the incorporation process was a useful method not only for dispersing MWCNTs-ILs in an ultrafine fibrous network structure, but also for enhancing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the polymeric membra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Ionic Liquid (IL)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MWCNTs) bacterial cellulose (bc) Cyclic Voltammetry (CV) OriginLab
下载PDF
不同途径提高细菌纤维素产量的比较 被引量:1
19
作者 彭湘屏 卢红梅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48-151,共4页
通过对提高细菌纤维素产量的不同途径进行归纳对比,最终发现细菌纤维素产量的提高不仅依赖于培养基和工艺条件的优化,更取决于高溶氧、低剪切力培养方式及设备的改进。由代谢通量分析可知需通过遗传改造、诱变等方法,减少副产物生成,提... 通过对提高细菌纤维素产量的不同途径进行归纳对比,最终发现细菌纤维素产量的提高不仅依赖于培养基和工艺条件的优化,更取决于高溶氧、低剪切力培养方式及设备的改进。由代谢通量分析可知需通过遗传改造、诱变等方法,减少副产物生成,提高BC的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纤维素 产量 优化 代谢通量
下载PDF
细菌纤维素/γ-聚谷氨酸复合膜的物理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晔 鞠蕾 +1 位作者 陈君娜 马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6期12764-12765,12771,共3页
[目的]对细菌纤维素/γ-聚谷氨酸复合膜的物理性能进行研究。[方法]利用木醋杆菌M12发酵制备细菌纤维素/γ-聚谷氨酸复合膜,并用TA-XTPlus Exponent32物性测试仪对其表面硬度、弹性和剪切力进行检测。[结果]与单纯的细菌纤维素膜相比,... [目的]对细菌纤维素/γ-聚谷氨酸复合膜的物理性能进行研究。[方法]利用木醋杆菌M12发酵制备细菌纤维素/γ-聚谷氨酸复合膜,并用TA-XTPlus Exponent32物性测试仪对其表面硬度、弹性和剪切力进行检测。[结果]与单纯的细菌纤维素膜相比,添加γ-聚谷氨酸后制备的复合膜表面硬度下降,弹性降低,韧性增强,抗撕能力增强。[结论]向细菌纤维素膜中添加γ-聚谷氨酸,更有利于其在外科敷料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纤维素 Γ-聚谷氨酸 复合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