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牛巴贝斯虫新疆株MSA-2c基因重组质粒的构建、真核表达及其免疫反应性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袁江玲 马素贞 +5 位作者 沈炯玉 黄家雨 苏贵成 简子健 张兰江 李晓军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79-82,共4页
根据GenBank公布的牛巴贝斯虫裂殖子表面抗原MSA-2c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方法从患病牛的全血基因组中扩增得到798 bp的MSA-2c基因片段,将其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测序验证后,小白鼠尾静脉注射瞬时表达MSA-2c基因,取其肝脏... 根据GenBank公布的牛巴贝斯虫裂殖子表面抗原MSA-2c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方法从患病牛的全血基因组中扩增得到798 bp的MSA-2c基因片段,将其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测序验证后,小白鼠尾静脉注射瞬时表达MSA-2c基因,取其肝脏提取总RNA,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扩增可得到目的条带;用重组质粒pcDNA3.1(+)-MSA-2c肌肉注射免疫小白鼠4次后,将获得的抗血清作为抗体,纯化的GST-MSA-2c融合蛋白作为抗原进行Western-blot检测,可得到抗原-抗体结合产生的特异性条带,表明重组质粒具有免疫学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巴贝斯虫 MSA-2c基因 瞬时表达 免疫印迹法
下载PDF
湖北省水牛巴贝斯虫病调查研究 Ⅴ.镰形扇头蜱经卵传递牛巴贝斯虫的证实 被引量:11
2
作者 马丽华 刘钟灵 赵俊龙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67-70,共4页
1986年从病牛身上摘下饱血雌蜱,经实验室饲养,孵化为第二代成蜱,人工越冬。于1987年将上述蜱100只接种于已去脾23天的一岁龄健康水牛,以后每天从该牛身上取蜱查其唾液腺。结果在吸血期间,始终查到梨形虫体,其平均大小为1.3×0.68微... 1986年从病牛身上摘下饱血雌蜱,经实验室饲养,孵化为第二代成蜱,人工越冬。于1987年将上述蜱100只接种于已去脾23天的一岁龄健康水牛,以后每天从该牛身上取蜱查其唾液腺。结果在吸血期间,始终查到梨形虫体,其平均大小为1.3×0.68微米。接种后第4天,牛血中开始出现巴贝斯虫,至第19天,红细胞感染率高达9.6%,单梨形虫体大小为0.84~2.64×0.42~1.22微米,双梨形虫体大小为0.64~1.64×0.37~0.97微米,以后逐渐下阵。该牛出现体温升高)41.6℃)、严重贫血(血红蛋白量2克,红细胞压积14%,红细胞总数177万/毫米~3)、黄疸及精神萎顿等症状。上述结果表明,该牛感染了巴贝斯虫病,由此证实镰形扇头蜱是经卵传递巴贝斯虫,其感染阶段是成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贝斯虫病 镰形扇头蜱
下载PDF
牛巴贝斯虫GST-MSA-2c融合蛋白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初步建立 被引量:10
3
作者 沈炯玉 马素贞 +1 位作者 简子健 吕伟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8-62,共5页
以纯化的牛巴贝斯虫GST-MSA-2c融合蛋白作为检测抗原,通过优化ELISA反应条件,初步建立了检测牛巴贝斯虫血清特异性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方阵试验确定的GST-MSA-2C抗原的最适包被浓度为2.5μg/mL,血清最佳稀释倍数为20倍,ELISA阳性反应... 以纯化的牛巴贝斯虫GST-MSA-2c融合蛋白作为检测抗原,通过优化ELISA反应条件,初步建立了检测牛巴贝斯虫血清特异性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方阵试验确定的GST-MSA-2C抗原的最适包被浓度为2.5μg/mL,血清最佳稀释倍数为20倍,ELISA阳性反应的临界值为OD450≥0.347,批内和批间重复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0%。经对多例血清检测表明,所建ELSIA检测法重复性好、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巴贝斯虫 MSA-2C 融合蛋白 间接 ELISA
下载PDF
寄生于中国水牛Bubalus Vbubalis的巴贝斯虫一新种(梨形虫目:巴贝斯科) 被引量:9
4
作者 刘钟灵 赵俊龙 +1 位作者 马丽华 姚宝安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84-89,共6页
经作者等深入研究,发现湖北省水牛巴贝斯虫病病原不是牛巴贝斯虫Babesiabovis与双芽巴贝斯虫B.bigemina,而是一新种——东方巴贝斯虫Babesiaorientalissp.nov.。病牛红细胞中的虫体呈... 经作者等深入研究,发现湖北省水牛巴贝斯虫病病原不是牛巴贝斯虫Babesiabovis与双芽巴贝斯虫B.bigemina,而是一新种——东方巴贝斯虫Babesiaorientalissp.nov.。病牛红细胞中的虫体呈梨形(单梨形多于双梨形)、椭圆形、指环形、边虫形及杆状。以梨形虫体居多,病的初期其长度均小于红细胞半径,其平均大小为2.2×1.3μm,双梨形虫体尖端相连多排列成钝角或一字形,位于红细胞偏中央处。病的后期(出现虫血症后5~6d)及体外培养72h,有少部份(1~2%)虫体直径大于红细胞半径。新种的传播者为镰形扇头蜱Rhipicephalushaemaphysaloideshaemaphysaloides经卵传递(由第二代成蜱传给健康牛)。在成蜱的血淋巴中的虫样体(裂殖子)呈圆锥状、一端钝圆、尾部直而尖,不形成钩。新种对黄牛不能感染致病,只能使水牛致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芽巴贝斯虫 巴贝斯虫 镰形扇头蜱 水牛
下载PDF
牛巴贝斯虫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8
5
作者 刘启生 王振宝 +3 位作者 王真 哈森 张玉婷 巴音查汗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8-61,共4页
为建立牛巴贝斯虫(B.bovis)的TaqMan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B.bovis的18S rRNA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和TaqMan探针,通过优化反应体系,建立检测B.bovis的实时荧光PCR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实时荧光PCR对靶基因的最低检测... 为建立牛巴贝斯虫(B.bovis)的TaqMan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B.bovis的18S rRNA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和TaqMan探针,通过优化反应体系,建立检测B.bovis的实时荧光PCR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实时荧光PCR对靶基因的最低检测值为1.31×101copies/μL,比常规PCR的敏感性高1 000倍;而且与牛的其他血液原虫无交叉反应;组内及组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3%,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在23份被检样品中,实时荧光PCR和常规PCR的检出率分别为52.17%和30.43%。该检测方法的建立为B.bovis的检测提供了一种快速、敏感、特异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巴贝斯虫 实时荧光PCR TAQMAN探针 检测
下载PDF
胶乳凝集试验诊断水牛巴贝斯虫病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邓干臻 刘钟灵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65-274,共10页
应用体外培养所得的可溶性牛巴贝斯虫(Brabesia bovis)抗原进行胶乳凝集试验的结果表明,本抗原与其它血液原虫,如伊氏锥虫(Trypanosoma evansi)、边缘无浆体(Anaplasma marginale)、双芽巴贝斯虫(B.bigemina)、环形泰勒虫(Theileria ann... 应用体外培养所得的可溶性牛巴贝斯虫(Brabesia bovis)抗原进行胶乳凝集试验的结果表明,本抗原与其它血液原虫,如伊氏锥虫(Trypanosoma evansi)、边缘无浆体(Anaplasma marginale)、双芽巴贝斯虫(B.bigemina)、环形泰勒虫(Theileria annulata)及瑟氏泰勒虫(T.sergenti)之间无交叉反应。非特异性凝集因子试验、胶乳凝集抑制试验也表明本抗原有较强的特异性。去脾水牛犊人工感染牛巴贝斯虫后第3天,应用胶乳凝集试验即可在血清中查到相应抗体,感染后12~15天抗体滴度达到高峰(1:2560);对成年水牛,感染后第8天应用本法即可查到抗体,并维持较高的抗体滴度达5个月。致敏抗原在4℃和20~30℃可分别保存6个月和3个月。此类抗原作为本病的诊断抗原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贝斯虫病 水牛 牛病 诊断
下载PDF
南德文种牛发生巴贝斯虫病 被引量:3
7
作者 魏文康 谢宏料 +2 位作者 吴惠贤 彭新宇 谢明权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1999年第2期35-36,共2页
本文报道南德文种牛发生双芽巴贝斯虫和牛巴贝斯虫病的诊断和治疗。对病牛主要采用血虫净按4mg/kg体重剂量,用无菌蒸馏水配成5%溶液肌注,每天1次,连用3天,大部分病牛停止便血尿,开始采食。
关键词 南德文牛 巴贝斯虫 寄生虫病
下载PDF
牛巴贝斯虫巢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6
8
作者 孙明 王锦明 +7 位作者 刘爱红 刘志杰 聂英 魏华 李玉峰 殷宏 关贵全 罗建勋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3-189,共7页
为建立一种适用于基层兽医实验室特异、敏感、快速检测牛巴贝斯虫感染的方法,以牛巴贝斯虫球状体蛋白4(SBP4)基因为靶基因设计引物,建立检测牛巴贝斯虫的巢式PCR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特异性地检测牛巴贝斯虫感染,与14种动物梨形虫无... 为建立一种适用于基层兽医实验室特异、敏感、快速检测牛巴贝斯虫感染的方法,以牛巴贝斯虫球状体蛋白4(SBP4)基因为靶基因设计引物,建立检测牛巴贝斯虫的巢式PCR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特异性地检测牛巴贝斯虫感染,与14种动物梨形虫无交叉反应。该方法能够检测到1 copy的SBP4基因,其敏感性分别是对应的内、外引物普通PCR的10倍和1 000倍。应用该巢式PCR方法,对田间随机采集的136份野外样品进行检测,检出阳性样品9份,显著高于AbouLaila等报道的方法(5份)。这些数据表明,建立的巢式PCR方法可用于基层兽医实验室敏感、准确地检测牛巴贝斯虫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巴贝斯虫 巢式PCR SBP4基因
原文传递
牛巴贝斯虫巢式PCR诊断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
9
作者 简子健 马素贞 沈炯玉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6-358,共3页
根据GenBank发表的XJ-MSA-2c核苷酸序列(登录号:EU328267)设计的2对特异性引物MS-1、MS-2、MS-3以及MS-4,建立牛巴贝斯虫病巢式PCR快速检测方法。在特异性检测试验中,仅从MSA-2c质粒样本中扩增出622、350bp2条目的片段,与预期片段大小相... 根据GenBank发表的XJ-MSA-2c核苷酸序列(登录号:EU328267)设计的2对特异性引物MS-1、MS-2、MS-3以及MS-4,建立牛巴贝斯虫病巢式PCR快速检测方法。在特异性检测试验中,仅从MSA-2c质粒样本中扩增出622、350bp2条目的片段,与预期片段大小相符,而作为对照样本的双芽巴贝斯虫、牛环形泰勒虫、东方巴贝斯虫基因组DNA均无此扩增目的条带出现。第1次和第2次扩增的敏感性分别为1.75、1.75×10-2μg/L。在对46份全血的DNA样本巢式PCR和显微镜检测中,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4.8%(16/46)和23.9%(11/46)。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巢式PCR方法准确、敏感、特异,作为牛巴贝斯虫病的快速检测和小范围的流行病学调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巴贝斯虫 MSA-2c 巢式PCR 检测
原文传递
牛巴贝斯虫GST-MSA-2c融合蛋白间接ELISA血清学诊断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
10
作者 简子健 马素贞 +4 位作者 袁江玲 沈炯玉 吕伟 孙其喆 苗中秋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9-142,共4页
【目的与方法】在优化表达牛巴贝斯虫GST-MSA-2c融合蛋白和建立ELISA反应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牛巴贝斯虫GST-MSA-2c融合蛋白及其所建立的ELISA检测方法的特异性,从而建立牛巴贝斯虫GST-MSA-2c融合蛋白间接ELISA血清学检测方法。【... 【目的与方法】在优化表达牛巴贝斯虫GST-MSA-2c融合蛋白和建立ELISA反应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牛巴贝斯虫GST-MSA-2c融合蛋白及其所建立的ELISA检测方法的特异性,从而建立牛巴贝斯虫GST-MSA-2c融合蛋白间接ELISA血清学检测方法。【结果】牛巴贝斯虫GST-MSA-2c融合蛋白间接ELISA检测方法能排除GST的干扰,与其它梨形虫病无交叉反应,与牛巴贝斯虫巢式PCR检测方法的阳性符合率为96%。【结论】所建立的GST-MSA-2c融合蛋白间接ELISA血清学检测方法重复性好、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这是国内首次利用重组蛋白抗原建立的牛巴贝斯病血清学诊断方法,为大规模地进行牛巴贝斯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诊断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巴贝斯虫 裂殖子表面抗原2c 融合蛋白 间接ELISA 建立
下载PDF
新疆牛巴贝斯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4
11
作者 简子健 马素贞 +3 位作者 孙其喆 沈炯玉 吕伟 苗中秋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129-2133,共5页
【目的】2006~2008年对全疆14个地州的牛巴贝斯虫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使用已建立的牛巴贝斯虫病间接ELISA检测方法,以纯化的重组蛋白GST-MSA-2作为抗原。【结果】(1)新疆存在着牛巴贝斯虫病。在2006年采集的278份牛血清样品中... 【目的】2006~2008年对全疆14个地州的牛巴贝斯虫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使用已建立的牛巴贝斯虫病间接ELISA检测方法,以纯化的重组蛋白GST-MSA-2作为抗原。【结果】(1)新疆存在着牛巴贝斯虫病。在2006年采集的278份牛血清样品中,阳性血清7份,感染率为2.52%。在2007年的532份牛血清样品中检出阳性血清32份,感染率为3.13%。在2008年的530份牛血清中检出阳性血清43份,感染率为5.28%。(2)2008年在地方流行性疫病区牛巴贝斯虫感染率高达28%。(3)牛巴贝斯虫病所在的地州由2006年的5个扩大到2008年的11个。【结论】新疆牛巴贝斯虫病的感染率逐年上升,疫区面积不断扩大,流行区内感染率激增,牛巴贝斯虫病的防治不容忽视。这是新疆首次利用血清学方法对全疆牛巴贝斯虫病进行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巴贝斯虫 MSA-2c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流行病学调查 感染率
下载PDF
快速检测牛巴贝斯焦虫LAMP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群 王素华 +2 位作者 周前进 蔡渭明 杜爱芳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81-784,共4页
为提高牛巴贝斯焦虫(Babesia bovis)病检出率,本研究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特异的检测B.bovis的方法。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B.bovis细胞色素b基因(cyt b)序列,设计4条LAMP引物,优化反应体系条件,在Bst DNA聚... 为提高牛巴贝斯焦虫(Babesia bovis)病检出率,本研究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特异的检测B.bovis的方法。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B.bovis细胞色素b基因(cyt b)序列,设计4条LAMP引物,优化反应体系条件,在Bst DNA聚合酶的作用下,62℃反应60min,加入EvaGreen后,肉眼观测。结果表明,该LAMP检测体系特异性强,与双芽巴贝斯焦虫(B.bigemina)DNA等不发生交叉反应;敏感性高,最小检测值为0.014fg(相当于1.58×10-3虫体的拷贝数),为一般PCR方法的1000倍。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低成本的特点,可用于B.bovis病的现场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巴贝斯焦虫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下载PDF
用重组的牛巴贝斯虫棒状体蛋白1作为ELISA诊断抗原进行牛群中牛巴贝斯虫病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慧英 马利青 +3 位作者 陆艳 蔡其刚 王戈平 叶成玉 《中国奶牛》 2011年第22期41-43,共3页
用重组的牛巴贝斯虫棒状体蛋白1(Bc-RAP-1)作为ELISA诊断抗原,对采自青海省湟中县的120份奶牛血清样品,进行抗Bc-RAP-1特异性抗体的检测。结果检出7份阳性,阳性率为5.83%,说明该地区牛群存在牛巴贝斯虫的感染。
关键词 牛巴贝斯虫 棒状体蛋白1 ELISA
下载PDF
应用镰形扇头蜱及巴贝斯虫病水牛的染虫血感染黄牛试验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钟灵 马丽华 +1 位作者 姚宝安 赵俊龙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468-472,共5页
从非流行区购进无蜱寄生的健康黄牛5头与水牛犊1头,其中3头成年黄牛(2~8岁)在畜舍内用从流行区水牛身上采得的镰形扇头蜱Rhipicephalushaemaphysaloideshaemaphysaloides成虫,... 从非流行区购进无蜱寄生的健康黄牛5头与水牛犊1头,其中3头成年黄牛(2~8岁)在畜舍内用从流行区水牛身上采得的镰形扇头蜱Rhipicephalushaemaphysaloideshaemaphysaloides成虫,置于牛耳壳内叮咬;1头运至流行区放牧,让蜱上身叮咬;1头黄牛犊(10年龄)去蜱后2周,用液氮保存的患病水牛染虫血4ml(4×10 8个虫体)皮下注射;另一头去蜱水牛犊亦同时注射相同剂量的染虫血,作为对照。5头黄牛在试验期间其体温、精神、食欲正常,未出现任何临床症状,感染后10~12d外周血液中出现少量不典型的牛巴贝斯虫,红细胞染虫率在0.1%以下,持续3~56消失;对照牛则体温升高(39.8~41.1℃),出现贫血、黄疸等症状,红细胞压积(PCV)降至26%,外周血液中出现典型的牛巴贝斯虫,红细胞染虫率(PPE)高达12%。对采用蜱叮咬及注射来自病水牛的染虫血为何不能使黄牛感染发病,文中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贝斯虫 镰形扇头蜱 黄牛 牛病 感染
下载PDF
金华市部分乡镇奶牛巴贝斯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3
15
作者 麻延峰 王宏艳 +1 位作者 严晗光 周文仙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5-97,共3页
为有效防控金华市奶牛巴贝斯虫病,根据牛巴贝斯虫病间接ELISA检测方法,以纯化的重组蛋白GST-MSA-2c作为抗原,对2009-2011年金华市7个乡镇的奶牛巴贝斯虫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金华存在奶牛巴贝斯虫病,在2009年采集的296份牛... 为有效防控金华市奶牛巴贝斯虫病,根据牛巴贝斯虫病间接ELISA检测方法,以纯化的重组蛋白GST-MSA-2c作为抗原,对2009-2011年金华市7个乡镇的奶牛巴贝斯虫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金华存在奶牛巴贝斯虫病,在2009年采集的296份牛血清样品中,阳性血清11份,感染率为3.72%;在2010年的306份牛血清样品中检出阳性血清14份,感染率为4.58%;在2011年的307份牛血清中检出阳性血清11份,感染率为3.58%。结果提示,金华市奶牛巴贝斯虫感染率以农户散养最高,建立集约化养殖制度和家畜原虫病综合防疫措施迫在眉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牛巴贝斯虫 流行病学 调查
原文传递
Differential IL10 mRNA Profiles Associated to <i>Babesia bovis</i>and <i>B. bigemina</i>Infection Levels in Persistently Infected Animals
16
作者 Talita Barban Bilhassi Rodrigo Giglioti +4 位作者 Cintia Hiromi Okino Wilson Malagó Júnior Henrique Nunes de Oliveira Cíntia Righetti Marcondes Márcia Cristina de Sena Oliveira 《Open Journal of Veterinary Medicine》 2019年第11期161-169,共9页
This work aimed to find quantitative phenotypic traits that can be used to discriminate the levels of resistance/susceptibility to B. bovis and B. bigemina in two groups of cattle presenting the highest (H) or lowest ... This work aimed to find quantitative phenotypic traits that can be used to discriminate the levels of resistance/susceptibility to B. bovis and B. bigemina in two groups of cattle presenting the highest (H) or lowest (L) infection levels and Rhipicephalus microplus ticks count. The animals were selected from a previous study of 50 Canchim (5/8 Charolais/zebu) heifers raised in an endemic area for these parasites. These animals were evaluated regarding their TNFα, IL10, IFN-γ, IL12 and iNOS mRNA levels. No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these groups regarding TNFα, IFN-γ, IL12β or iNOS transcripts. However, the IL10 transcrip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H group compared to the L group. Moreover,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were observed between B. bovis loads and both IL10 and IFN-γ transcripts, while no correlations were found for B. bigemina loads and all tested immune-related transcripts, suggesting that differential IL10 mRNA profiles were closely associated to B. bovis loads. Our results have contributed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immune responses against Babesia infection, as we demonstrated that the IL10 cytokine levels might also influence or be influenced by parasitemia levels in persistently infected anim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besia bovis Cytokines Gene Expression IL10 RT-qPCR
下载PDF
牛巴贝斯虫PCR检测及体外培养试验 被引量:2
17
作者 吕伟 马素贞 +1 位作者 沈炯玉 简子健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01-204,共4页
本试验通过PCR方法检测出牛巴贝斯虫单一感染的牛全血样本,并探讨了牛巴贝斯虫病患牛全血体外培养方法及培养条件。试验结果表明,PCR检测结果显示检测方法效果较好,单一感染样本的新鲜血液中虫体在含40%牛血清的完全培养液和37℃5、%CO... 本试验通过PCR方法检测出牛巴贝斯虫单一感染的牛全血样本,并探讨了牛巴贝斯虫病患牛全血体外培养方法及培养条件。试验结果表明,PCR检测结果显示检测方法效果较好,单一感染样本的新鲜血液中虫体在含40%牛血清的完全培养液和37℃5、%CO2的条件下能建立起牛巴贝斯虫的体外培养,虫体可以连续培养14 d,传代13次,最高染虫率可以达到12.5%,平均染虫率为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巴贝斯虫 PCR检测 体外培养 染虫率
下载PDF
荧光抗体诊断水牛巴贝斯虫病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长江 刘钟灵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373-379,共7页
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和直接荧光抗体试验(FAT)对水牛巴贝斯虫病进行了研究。IFAT结果表明,我国的水牛牛巴贝斯虫和澳大利亚黄牛牛巴贝斯虫与伊氏锥虫、环形泰勒虫、瑟氏泰勒虫相边缘边虫无交叉免疫反应,而与双芽巴贝斯虫有较低的... 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和直接荧光抗体试验(FAT)对水牛巴贝斯虫病进行了研究。IFAT结果表明,我国的水牛牛巴贝斯虫和澳大利亚黄牛牛巴贝斯虫与伊氏锥虫、环形泰勒虫、瑟氏泰勒虫相边缘边虫无交叉免疫反应,而与双芽巴贝斯虫有较低的交叉免疫反应。IFAT和FAT交叉免疫反应及FAT抑制反应证明,国内水牛牛巴贝斯虫、黄牛牛巴贝斯虫和澳大利亚黄牛牛巴贝斯虫三者抗原性相同。用IFAT测定,实验水牛感染后3—8天产生抗牛巴贝斯虫抗体,第23天达到最高峰(1:10240),并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感染后第143天抗体效价仍为1:1280,而水牛血液中的虫体已于感染后第23天消失。水牛巴贝斯虫病疫区内的水牛和黄牛血清学调查显示,100%抗体阳性(水牛16/16,黄牛12/12),而非疫区水中则100%抗体阴性(29/29)。水牛牛巴贝斯虫玻片抗原在4℃.—30℃相—70℃下分別深存3.5个月、1年和1年,其抗原性无明显变化。荧光抗体技术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水牛巴贝斯虫病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 抗体试验 水牛 巴贝斯虫病
下载PDF
牛巴贝斯虫体外培养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2
19
作者 杜鹏飞 关贵全 +4 位作者 刘爱红 马米玲 任巧云 殷宏 罗建勋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71-775,共5页
利用静相培养技术,建立了牛巴贝斯虫(Babesia bovis)的体外连续培养体系,测定了虫体的生长特性和对不同种属动物红细胞的侵染性。结果显示,牛巴贝斯虫的生长周期介于33.66~38.51h之间;在体外可入侵牛、人、驴和绵羊的红细胞,难以侵入... 利用静相培养技术,建立了牛巴贝斯虫(Babesia bovis)的体外连续培养体系,测定了虫体的生长特性和对不同种属动物红细胞的侵染性。结果显示,牛巴贝斯虫的生长周期介于33.66~38.51h之间;在体外可入侵牛、人、驴和绵羊的红细胞,难以侵入山羊的红细胞,且只在牛红细胞中实现传代培养。该方法的建立为寄生虫和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治疗药物的筛选、诊断和疫苗用抗原的鉴定等提供了技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巴贝斯虫 体外培养 生长周期 侵染性
原文传递
水牛牛巴贝斯虫体外培养的研究Ⅱ.冷冻血清的应用和筛选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俊龙 姚宝安 +1 位作者 马丽华 刘钟灵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2期118-120,共3页
应用冷冻血清对1株采自自然感染的水牛牛巴贝斯虫进行了长达72d的体外连续培养,共继代20次,培养72h红细胞染虫率最高达14.1%,平均为8%~10%。培养20d和30d的牛巴贝斯虫经液氮保存复苏后,接种于去脾水牛犊... 应用冷冻血清对1株采自自然感染的水牛牛巴贝斯虫进行了长达72d的体外连续培养,共继代20次,培养72h红细胞染虫率最高达14.1%,平均为8%~10%。培养20d和30d的牛巴贝斯虫经液氮保存复苏后,接种于去脾水牛犊均引发了严重的牛巴贝斯虫病,从而说明已建立了水牛牛巴贝斯虫的体外连续培养,且经培养后的牛巴贝斯虫致病力没有改变。本试验利用6头份的冷冻健康水牛血清同时进行培养,结果发现,并非所有的健康水牛血清均适合于体外培养牛巴贝斯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牛巴贝斯虫 体外培养 水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