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杭州八堡泵站斜式泵装置流道水力优化 被引量:7
1
作者 潘志军 徐磊 +2 位作者 沈晓燕 洪飞 张浩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01-508,共8页
为保证杭州八堡泵站斜式泵装置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运用三维湍流数值模拟方法对该站斜式进、出水流道进行了水力优化设计研究.基于流道三维流场数值计算结果,揭示了进水流道高度和泵轴倾角分别对斜式进水流道水力性能的影响规律,以... 为保证杭州八堡泵站斜式泵装置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运用三维湍流数值模拟方法对该站斜式进、出水流道进行了水力优化设计研究.基于流道三维流场数值计算结果,揭示了进水流道高度和泵轴倾角分别对斜式进水流道水力性能的影响规律,以及出水流道平面扩散角和泵轴倾角分别对斜式出水流道水力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斜式进水流道高度愈高流道水力性能愈好,泵轴倾角愈小流道水力性能愈好;斜式进水流道转向角度愈小,水流受离心力影响愈小,愈有利于水流流动调整;斜式出水流道扩散角愈小流道水力性能愈好,泵轴倾角愈大流道水力性能愈好;受螺旋状的水流和急剧转向的"S"形弯曲流道的共同影响,斜式出水流道内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对称旋涡;综合考虑八堡泵站流道水力性能、土建工程量、闸门提升高度和水泵机组安装检修难度等多方面的因素,确定该站斜式泵装置的泵轴倾角为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堡泵站 斜式泵装置 进出水流道 水力优化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数字孪生泵站中智能轮式巡检机器人的研究与应用——以杭州八堡排水泵站工程为例
2
作者 周益安 杨兴旺 宋莹 《浙江水利科技》 2024年第6期74-80,共7页
数字孪生泵站作为国家水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区域防洪排涝能力与水资源配置能力意义重大。而大型泵站设备类型以及数量众多,存在巡检区域多、任务重且部分区域在巡检时会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导致人工巡检存在质量稳定性差、... 数字孪生泵站作为国家水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区域防洪排涝能力与水资源配置能力意义重大。而大型泵站设备类型以及数量众多,存在巡检区域多、任务重且部分区域在巡检时会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导致人工巡检存在质量稳定性差、持续性差、效率偏低等诸多短板,严重影响大型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为保障大型泵站工程安全、规范、高效运行,引入智能轮式巡检机器人弥补人工巡检的各种短板,建立机器人应用管理平台,实现机器人巡检任务下发、视觉识别、数据管理等功能的一站式管理。以杭州八堡排水泵站工程为例,探究在大型泵站中智能轮式巡检机器人及其管理平台的系统架构设计以及具体功能应用,研究形成一套高效完整的大型泵站机器人应用管理框架。经工程实践证明,智能轮式巡检机器人的引入极大提升了数字孪生泵站的信息化程度,将工程运维巡检人员数量缩减40%,保障了运维人员安全,显著提升了巡检任务执行效率及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式巡检机器人 架构研究 数字孪生泵站 八堡排水泵站 杭州
下载PDF
钱塘江河口闸站口门淤积及冲沙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瑞锋 张芝永 +2 位作者 程文龙 曹颖 陈刚 《科技通报》 2021年第8期84-89,共6页
钱塘江两岸闸站众多,悬浮粉沙在强动力作用下,易在闸下回流区落淤,从而影响其正常运行,本文以出口位于坝田区的八堡泵站为例,通过泵站出口河段数值模拟和物理模型试验,对不排涝期闸下淤积和淤积后的冲沙效果进行了详细研究,并针对相似... 钱塘江两岸闸站众多,悬浮粉沙在强动力作用下,易在闸下回流区落淤,从而影响其正常运行,本文以出口位于坝田区的八堡泵站为例,通过泵站出口河段数值模拟和物理模型试验,对不排涝期闸下淤积和淤积后的冲沙效果进行了详细研究,并针对相似岸线条件下的滩地地形及高含沙量区闸下骤淤进行了实测淤积类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闸站关闭状态下,3个月枯水期后边滩可淤积至平均高潮位,落淤的粉沙体,在水泵效率较高的落潮低水位时段,经过上闸门的单泵单孔冲沙,可将排涝通道冲开。研究成果对河口区闸站的设计及后期运行维护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塘江 闸站 八堡泵站 闸下淤积 冲沙
下载PDF
强潮河口大型泵站排涝对洪潮动力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瑞锋 张芝永 +1 位作者 孙超 何昆 《浙江水利科技》 2021年第1期24-28,共5页
钱塘江河口受上游来水和下游潮汐共同作用,动力条件复杂。为研究闸站排涝对外江侧洪潮动力影响,以八堡泵站为例构建河工物理模型,对泵站出口河段的洪水、潮水动力及通航进行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50m/s的排涝流量对水位的影响范围在... 钱塘江河口受上游来水和下游潮汐共同作用,动力条件复杂。为研究闸站排涝对外江侧洪潮动力影响,以八堡泵站为例构建河工物理模型,对泵站出口河段的洪水、潮水动力及通航进行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50m/s的排涝流量对水位的影响范围在1km之内,涝水对主流的顶推作用使贴岸流速有所减小,不会造成海塘前的水流集中,船闸可通航时长减小幅度在0.1h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潮河口 八堡泵站 洪潮动力 物理模型 排涝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