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巴蜀文化”辨证 被引量:35
1
作者 林向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0-94,共5页
“巴蜀文化”应该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巴蜀文化”,即中国西南地区以古代巴、蜀为主的族群的先民们留下的文化遗产,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及其邻近地区,其时代大约相当于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前后延续上千年。从考古学上确认巴... “巴蜀文化”应该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巴蜀文化”,即中国西南地区以古代巴、蜀为主的族群的先民们留下的文化遗产,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及其邻近地区,其时代大约相当于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前后延续上千年。从考古学上确认巴蜀诸族群的文化、并形成巴蜀文化区,是建国以来两周考古的一大收获。“广义的巴蜀文化”是指包括四川省与重庆市两者及邻近地域在内的、以历史悠久的巴文化和蜀文化为主体的、包括地域内各少数民族文化在内的、由古至今的地区文化的总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蜀文化 狭义的巴蜀文化 广义的巴蜀文化
下载PDF
西南地域园林景观设计巴蜀文化元素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李雪芬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488-492,共5页
巴蜀文化是指今四川、重庆境内,自古至今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共同发展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地方文化,巴蜀文化也是巴蜀地域的灵魂,因其所在地域的地理特点、历史文化、社会风情而独具特色。在园林景观设计日益趋同化的今天,巴蜀地域的园林景观... 巴蜀文化是指今四川、重庆境内,自古至今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共同发展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地方文化,巴蜀文化也是巴蜀地域的灵魂,因其所在地域的地理特点、历史文化、社会风情而独具特色。在园林景观设计日益趋同化的今天,巴蜀地域的园林景观设计最主要的内涵之一就是展现巴蜀地域特征文化,结合巴蜀文化的元素,探讨巴蜀文化在地域性景观营造中的塑造方法,能起到延续西南地域文化风格,增强西南城市地域文化内涵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蜀文化 地域性表达 景观设计师 园林设计
下载PDF
战国时期巴蜀文化水草纹符号试析 被引量:7
3
作者 严志斌 洪梅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0-66,共17页
文章通过对27件■符号的器物分析,认为■符号的使用流行在战国时期,战国中期晚段与晚期早段相对集中。从地域上来看,■符号的使用是从川西的蜀人区开始的,尤以成都附近最为集中,战国中、晚期时向南、北、东扩展至巴蜀全境,成都一地的使... 文章通过对27件■符号的器物分析,认为■符号的使用流行在战国时期,战国中期晚段与晚期早段相对集中。从地域上来看,■符号的使用是从川西的蜀人区开始的,尤以成都附近最为集中,战国中、晚期时向南、北、东扩展至巴蜀全境,成都一地的使用情况却相对减少。使用■符号的器物目前只见有铜矛、铜剑、铜戈三类兵器,与器物种类密切相关。■符号的组合有由简单到复杂再到简单的过程,符号间组合的复杂化不代表族群的分化,而是概念表述的繁化与细化。■符号较集中地出现在荥经县北郊同心村墓地、什邡市城关战国墓地、宣汉县罗家坝墓地。族属上,■符号不具有族属符号的性质。■符号在蜀人区多出现在高等级墓葬中,高于巴人区出现的墓葬等级,但都没有标示社会等级的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蜀文化 巴蜀符号 水草纹
原文传递
七十年来的巴蜀文化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段渝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15,155,共13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借助于大量考古新材料的面世,巴蜀文化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在巴蜀的族属、地域、古蜀先民的迁徙,巴蜀的社会经济,巴蜀古代文明,巴蜀与中原和周边文化的关系,巴蜀文字以及巴蜀文化与南方丝绸之路等方面,取得了大量... 新中国成立以来,借助于大量考古新材料的面世,巴蜀文化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在巴蜀的族属、地域、古蜀先民的迁徙,巴蜀的社会经济,巴蜀古代文明,巴蜀与中原和周边文化的关系,巴蜀文字以及巴蜀文化与南方丝绸之路等方面,取得了大量重要成果,在有些问题上还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巴蜀文化的研究,在以下三个方面,即:巴蜀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形成、巴蜀文化与中原文明及周边文明的关系、巴蜀文化与南方丝绸之路的关系方面还有待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蜀文化 考古新发现 文明起源 南方丝绸之路 中原文明
原文传递
巴人的流徙与文明的传播 被引量:4
5
作者 蔡靖泉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0-68,共9页
巴人起源于汉江上游,流徙往三峡地区和成都平原,乃将文明传播到广大的西南地区,以致西南三地在商代西周时形成了基本面貌一致而根本属性相同的“巴蜀文化”。至春秋战国时代,分居三峡地区和成都平原的巴人因“居峡而峡”、“居蜀而蜀”... 巴人起源于汉江上游,流徙往三峡地区和成都平原,乃将文明传播到广大的西南地区,以致西南三地在商代西周时形成了基本面貌一致而根本属性相同的“巴蜀文化”。至春秋战国时代,分居三峡地区和成都平原的巴人因“居峡而峡”、“居蜀而蜀”的长期发展,乃分别创造出看似“类型有异、族别非一”的巴国文化和蜀国文化。巴人的流徙和分居以及相伴的文明传播和文化发展,不仅使得当时广大又荒僻的西南地区受到文明之光的普照,而且为中国在秦汉时期实现天下统一、建成地域辽阔、民族众多而文明富强的封建大帝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人 流徙 文明传播 巴蜀文化
下载PDF
论罗家坝M33的墓葬形制及文化属性 被引量:5
6
作者 刘国祥 李宏飞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3-100,共8页
宣汉罗家坝巴文化墓地中规格最高的墓葬M33,实际上是两座具有打破关系的墓葬,被打破者为船棺合葬墓,出土器物受到了楚文化和蜀文化的影响,墓主人有可能属于巴文化的王者或高级贵族。
关键词 罗家坝M33 船棺合葬墓 楚文化 巴蜀文化
原文传递
金沙“太阳神鸟”文化解读 被引量:5
7
作者 冯广宏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5-17,共3页
“太阳神鸟”金徽可以看成古蜀文化的载体。徽记上绕日飞行的鸟类,是鹭类的鸀(王鳥)(烛玉),一种群集性的水禽。由于鹭与鼓自古就联系紧密,西南民族习用的铜鼓,常有鹭纹存在。金徽与铜鼓之间以鹭为桥梁,金徽图案便移用到铜鼓上,使铜鼓图... “太阳神鸟”金徽可以看成古蜀文化的载体。徽记上绕日飞行的鸟类,是鹭类的鸀(王鳥)(烛玉),一种群集性的水禽。由于鹭与鼓自古就联系紧密,西南民族习用的铜鼓,常有鹭纹存在。金徽与铜鼓之间以鹭为桥梁,金徽图案便移用到铜鼓上,使铜鼓图纹与金徽有惊人相似性。如此,便可将铜鼓用作解读金徽内涵的敲门砖。于是看出,金徽说明了负阴抱阳的圜道;动水对炎火的制约;从而引申出预防灾患的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蜀文化 “太阳神鸟” 金徽 铜鼓
下载PDF
巴蜀文化对李白诗歌艺术风格的浸润 被引量:5
8
作者 甘成英 毛晓红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89-93,103,共6页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王朝,诞生了一代文学巨擎——"诗仙"李白。在唐朝文学大家中,李白的诗歌独树一帜,风格独特。李白出生、成长的地方——四川绵阳江油青莲属古巴蜀地区。巴蜀地区所孕育的巴蜀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一...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王朝,诞生了一代文学巨擎——"诗仙"李白。在唐朝文学大家中,李白的诗歌独树一帜,风格独特。李白出生、成长的地方——四川绵阳江油青莲属古巴蜀地区。巴蜀地区所孕育的巴蜀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李白自小受到巴蜀文化的浸润,其独特的诗歌艺术风格不可避免地受到巴蜀文化的影响。本文试以地域文化为切入点,探讨巴蜀文化与李白诗歌艺术风格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蜀文化 李白诗歌 艺术风格 浸润
下载PDF
蜀学的性质与文化渊源及其与巴蜀文化的关系 被引量:4
9
作者 谢桃坊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1-6,10,共7页
蜀学概念内涵的丰富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西汉时期,引进并接受中原儒学以发展文教事业;两宋时期逐渐形成以苏学为代表的地域学术特色而在学术史上产生重大影响;迄于近代它又吸收新学而获得新的活力。在此过程中,蜀学形成了颇具特色的... 蜀学概念内涵的丰富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西汉时期,引进并接受中原儒学以发展文教事业;两宋时期逐渐形成以苏学为代表的地域学术特色而在学术史上产生重大影响;迄于近代它又吸收新学而获得新的活力。在此过程中,蜀学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传统。它以四川自西汉迄今的学术为研究对象,重点是经学、哲学、史学和文学,而以它们体现的学术思想的研究为核心,包括蜀学理论、蜀学史、蜀中学者、蜀学文献等方面的研究,是四川文化中高层次的理论研究。从文化渊源看,蜀学是中国学术的一部分,它与"巴蜀文化"是毫无关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学 性质 文化渊源 巴蜀文化
下载PDF
巴蜀文化的肇始:神话和上古传说 被引量:2
10
作者 邓经武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22-25,29,共5页
巴蜀大盆地有着久远的生命历史 ,巴蜀先民创造了人类童年时代充满瑰丽奇幻想像的神话和传说故事 ,治水、大石崇拜、羽化成仙等与“蛇”形图腾崇拜 ,构成该地域文化肇始阶段最具魅力和特色的内容 。
关键词 巴蜀文化 大盆地 原始先民 神话 上古传说
下载PDF
巴蜀文化墓葬出土铜刀文化因素分析——兼及巴蜀文化发展进程管窥 被引量:3
11
作者 向明文 滕铭予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4-93,共10页
巴蜀文化墓葬出土铜刀包含了中原文化和北方文化两类外来因素,两者融合之后产生了许多新的器型,其中一部分新器型实现了土著化,成为蜀文化铜刀的主要形制。据不同文化属性铜刀数量的历时性变化,可将铜刀划分成舶来、土著、变革三个发展... 巴蜀文化墓葬出土铜刀包含了中原文化和北方文化两类外来因素,两者融合之后产生了许多新的器型,其中一部分新器型实现了土著化,成为蜀文化铜刀的主要形制。据不同文化属性铜刀数量的历时性变化,可将铜刀划分成舶来、土著、变革三个发展阶段,并以铜刀发展及相关历史背景为基础,管窥出巴蜀文化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其特征从早到晚分别为守商周、倾荆楚、染秦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因素 巴蜀文化 北方文化 中原文化 发展阶段
下载PDF
全球化视野下的巴蜀文化与美国西部文化——巴蜀文化与美国西部文化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袁彬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49-52,共4页
由全球化引发的世界各种文化的融合与冲突,使巴蜀文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机遇。如何重新定位巴蜀文化的历史与现实意义,挖掘其文化特征与内涵,发挥和保持其开放性、兼容性和创造性并促进文化交流,是促进西部文化建设与西部建设迫切需要... 由全球化引发的世界各种文化的融合与冲突,使巴蜀文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机遇。如何重新定位巴蜀文化的历史与现实意义,挖掘其文化特征与内涵,发挥和保持其开放性、兼容性和创造性并促进文化交流,是促进西部文化建设与西部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大问题。本文力图在全球化的视野下对巴蜀文化与美国西部文化这两种西部文化进行对比,从而凸现巴蜀文化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蜀文化 美国西部文化 全球化
下载PDF
“中心”与“外围”:文化意义的生成与生长--以北京文化与巴蜀文化的比较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怡 张敏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9-144,共6页
北京文化的意义首先就是它长期作为中国文化中心的"首善"之意义,而巴蜀文化的"外围"意义则体现在它往往承栽了诸多与文化中心及主流文化大异其趣的成分。"中心"与"外围"的文化的差异正好提供... 北京文化的意义首先就是它长期作为中国文化中心的"首善"之意义,而巴蜀文化的"外围"意义则体现在它往往承栽了诸多与文化中心及主流文化大异其趣的成分。"中心"与"外围"的文化的差异正好提供了不同区域间彼此参照、自我反思的机会。在全球化与现代化的时代,如何突破"文化金字塔"的传统结构,让"中心"与"外围"建立更密切的互动关系,这应该是中国文化发展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 外围 北京文化 巴蜀文化 首善
下载PDF
巴蜀文化的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曾毅 《宜宾学院学报》 2005年第7期116-118,共3页
本文总结了巴蜀文化的始源性、区域性、古史难徵性、兼容性的特征。并简要谈论研究巴蜀文化的三点意义。
关键词 巴蜀文化 特征 研览意义
下载PDF
巴蜀民族文化视阈下的唐代诗歌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红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1-94,共4页
富饶的巴蜀地区孕育了伟大的民族和灿烂的文化。从起源和历史发展的角度总结巴蜀文化的独特之处,并考察其对唐代诗歌的影响。风景秀丽、地势险固、兼容并包是巴蜀地区文化的主要特点,也是吸引大量文人入蜀的原因所在;在巴蜀文化中生活... 富饶的巴蜀地区孕育了伟大的民族和灿烂的文化。从起源和历史发展的角度总结巴蜀文化的独特之处,并考察其对唐代诗歌的影响。风景秀丽、地势险固、兼容并包是巴蜀地区文化的主要特点,也是吸引大量文人入蜀的原因所在;在巴蜀文化中生活的诗人,创作有大量优美的山水田园诗,但外地入蜀诗人难掩思乡之情,诗风多悲愁,由于蜀地道、佛两教兴盛,诗人对此也多有描写和阐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蜀文化 唐代 诗歌
原文传递
论左翼川籍作家文学创作的独特性
16
作者 张建锋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21-24,73,共5页
巴蜀地域文化给左翼川籍作家烙上了"巴蜀印",使其倾向于描写巴蜀乡土世界,喜欢以自己熟悉的人物为原型,真实地刻划人物,将政治意识、阶级意识和文化意识有机地统一起来,成为左翼文学中的独特风景。
关键词 川籍作家 巴蜀文化 巴蜀乡土 巴蜀人物
下载PDF
汶川不哭 四川雄起——论四川灾后重建的精神力量 被引量:1
17
作者 袁庭栋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1-4,20,共5页
本文认为,应当充分发挥精神与文化的力量,引领与促进"5.12"汶川大地震后重建工作的顺利完成。首先是应当相信科学,树立信心,尽快地从地震灾害的阴影之中走出来;其次是要继承并发扬巴蜀祖先面对重大灾难时所焕发出来的极为强... 本文认为,应当充分发挥精神与文化的力量,引领与促进"5.12"汶川大地震后重建工作的顺利完成。首先是应当相信科学,树立信心,尽快地从地震灾害的阴影之中走出来;其次是要继承并发扬巴蜀祖先面对重大灾难时所焕发出来的极为强大的再生力,重建我们的美好家园;再次是要正确认识四川人的性格特点,除了大众公认的轻捷、聪慧、闲适、幽默的性格之外,四川人还有勇武倔强的一面,这是今天我们重建家园的重要精神力量之一;最后,我们要将灾后两个多月来所表现出的"雄起"精神继续发扬下去,在擦干眼泪后微笑着抗震救灾,重建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12”汶川大地震 相信科学 巴蜀文化 巴蜀精神 灾后重建
下载PDF
杜甫诗歌与巴蜀文化 被引量:2
18
作者 全朝阳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3-147,160,共6页
杜甫,被尊为“诗圣”,给世人留下了一份丰厚的文化遗产。其作品被誉为“诗史”,其中蕴含了巴蜀文化的诸多特质,彰显了巴蜀文化之美;其草堂文化不仅唤起了城市的记忆,而且传承了历史文脉;杜甫与巴蜀文化有着不解之缘,人们从杜甫诗歌中了... 杜甫,被尊为“诗圣”,给世人留下了一份丰厚的文化遗产。其作品被誉为“诗史”,其中蕴含了巴蜀文化的诸多特质,彰显了巴蜀文化之美;其草堂文化不仅唤起了城市的记忆,而且传承了历史文脉;杜甫与巴蜀文化有着不解之缘,人们从杜甫诗歌中了解、赞美、品味成都和巴蜀文化,对巴蜀文化的发展、弘扬和传承影响深远。现如今,人们大力推崇弘扬巴蜀文化,作为诗歌文化代表的杜甫诗歌、其精神及草堂文化无不得以传承和传播,从而不断地推动着巴蜀文化的发展与现代文化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诗歌 巴蜀文化 传承 影响
原文传递
试论现代川籍作家“家庭小说”的文化意蕴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建锋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32-35,共4页
文章从“家庭大小”、“女性形象”、“男性地位”三个方面论述了部分现代川籍作家“家庭小说”的创作特色。笔者认为巴金关注“大家庭” ,反思儒家文化 ,其他川籍作家多写“小家庭” ,反映出巴蜀地域、巴蜀文化的特性 。
关键词 家庭小说 文化意蕴 作家 现代 女性形象 创作特色 儒家文化 巴蜀文化 研究价值 文化底蕴 大家庭 巴金
下载PDF
论巴蜀文化研究取向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孝君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7期32-35,共4页
当代巴蜀乡村文化、巴蜀乡村经济面临文化全球化和经济市场化的挑战,探索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乡村经济建设模式——"巴蜀模式"及与本土文化经济相匹配的巴蜀乡村现代化道路,理应成为巴蜀地方文人及学者可以有所作为而且应该有... 当代巴蜀乡村文化、巴蜀乡村经济面临文化全球化和经济市场化的挑战,探索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乡村经济建设模式——"巴蜀模式"及与本土文化经济相匹配的巴蜀乡村现代化道路,理应成为巴蜀地方文人及学者可以有所作为而且应该有所作为的新的研究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蜀文化 乡村社会 现实问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