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73篇文章
< 1 2 1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08
1
作者 肖桂荣 王赵伟 +4 位作者 朱仁洋 魏博 钟芳芳 孙新芳 吴承龙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0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丁苯酞治疗组、依达拉奉治疗组和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组(简称联合治疗组)3组。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急性脑梗死治疗的基础上给...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0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丁苯酞治疗组、依达拉奉治疗组和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组(简称联合治疗组)3组。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急性脑梗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丁苯酞治疗组在常规急性脑梗死治疗的基础上单加丁苯酞注射液;依达拉奉治疗组在常规急性脑梗死治疗的基础上单加依达拉奉,共治疗14d。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和Barthel指数对各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分别t=3.270,P<0.01;t=2.314,P<0.05;t=2.946,P<0.01),Barthel指数升高(分别t=-3.466,P<0.01;t=-2.098,P<0.05;t=-2.059,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其NIHSS评分均低于丁苯酞治疗组和依拉奉达治疗组(均P<0.05),而Barthel指数高于丁苯酞治疗组和依拉奉达治疗组(均P<0.05)。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为80.00%,高于丁苯酞治疗组的57.14%和依拉奉达治疗组的54.29%(χ2=4.242,P<0.05;χ2=5.245,P<0.05)。3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丁苯酞注射液 依达拉奉
下载PDF
丁基苯酞对局灶性脑缺血过程中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55
2
作者 熊杰 冯亦璞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08-412,共5页
目的 探讨抗脑缺血新药丁基苯酞 (NBP)对缺血脑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以阐明其改善缺血脑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 (MCAO)和原代培养神经元的低糖低氧损伤模型 ,测定神经细胞线粒体的膜流动性、膜电位、总ATPas... 目的 探讨抗脑缺血新药丁基苯酞 (NBP)对缺血脑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以阐明其改善缺血脑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 (MCAO)和原代培养神经元的低糖低氧损伤模型 ,测定神经细胞线粒体的膜流动性、膜电位、总ATPase活性和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 大鼠于MCAO后 1h线粒体膜流动性显著降低。经低糖低氧处理后神经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和总ATPase活性也明显降低。NBPip能逆转缺血期线粒体膜流动性降低 ;dl ,l 和d NBP能使线粒体膜电位和线粒体总ATPase活性恢复至正常水平。电镜结果显示NBP能明显改善脑缺血再灌引起的线粒体肿胀和空泡化。结论 NBP从形态和功能方面对线粒体发挥保护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基苯酞 膜流动性 脑缺血 线粒体损伤
下载PDF
丁苯酞序贯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及其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97
3
作者 陈娜 陆连生 +8 位作者 李虹 王聪杰 卢海丽 李婧 吕晓培 郑丽 张斌 宋海霞 史万英 《疑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17-120,126,共5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序贯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及其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分析2012年6月—2015年6月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神经内三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06例的临床资料。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 目的观察丁苯酞序贯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及其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分析2012年6月—2015年6月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神经内三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06例的临床资料。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应用丁苯酞注射液14d后未给予特殊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丁苯酞注射液14d后继续口服丁苯酞胶囊3个月。3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评分)、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炎性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五聚素-3(PTX-3)]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13%低于观察组的98.11%(X^2=16.74,P<0.01)。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3个月后NIHSS评分均降低,Barthel评分、MMSE评分均升高(t_观=5.03、27.36、4.21,P<0.05,t_对=2.45、12.54、2.36,P均<0.05),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t=5.8、9.4、53.7,P<0.05);观察组治疗后hs-CRP、PTX-3水平均降低(t=5.36、6.75,P<0.05),且观察组变化优于对照组(t=6.78、4.45,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出现胃肠道不适1例,观察组睡眠欠佳1例,2组患者均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序贯治疗可以使急性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恢复快、预后好,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序贯治疗 脑梗死 急性 认知功能障碍 炎性因子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0
4
作者 陈庆友 张艳蕉 于熙莹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1453-1455,共3页
目的评价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试验组46例。对照组予以口服丁苯酞0.2 g,tid;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bid。2组患者疗... 目的评价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试验组46例。对照组予以口服丁苯酞0.2 g,tid;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bid。2组患者疗程均为14 d。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和治疗第1,7,14天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内皮祖细胞(EPCs)水平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30%(42/46例)和73.91%(34/4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4天,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分别为(67.30±4.14),(39.84±2.41)分;神经缺损功能评分分别为(10.33±1.51),(18.42±2.81)分;VEGF分别为(813.5±140.5),(735.1±133.2)ng·L^(-1);EPCs分别为(94.3±15.1),(77.2±28.4)/105cell;MMP-9分别为(230.4±94.1),(280.5±94.7)ng·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皮疹和恶心/呕吐。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87%和13.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依达拉奉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 安全性
原文传递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85
5
作者 蒙迪 黄微 谭峰 《中国医药》 2021年第1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8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在常规对...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8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口服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丁苯酞软胶囊口服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1个月。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流灌注指标水平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7%(58/60)比81.7%(49/60)](χ^(2)=21.714,P<0.001)。治疗前,2组NIHSS评分、血流灌注指标水平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个月后,2组NIHSS评分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8、IL-10、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CT灌注成像造影剂平均通过时间较治疗前缩短、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脑血流量和脑血容量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3)。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明显改善,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流灌注情况和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丁苯酞软胶囊 阿司匹林 神经功能 炎症因子
下载PDF
丁苯酞序贯治疗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炎症因子及Hcy、NSE的影响 被引量:82
6
作者 宋晓明 郑珍婕 +1 位作者 苏立静 颜颖颖 《中华全科医学》 2017年第3期434-436,共3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序贯治疗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炎症因子及同型半胱氨酸(Hcy)、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宁波市鄞州第二医院收治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 目的探讨丁苯酞序贯治疗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炎症因子及同型半胱氨酸(Hcy)、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宁波市鄞州第二医院收治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3例,采用抗血小板等常规治疗;观察组43例,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治疗。2组治疗时间均为4周。观察比较2组神经功能、炎症因子及Hcy、NSE的差异。结果治疗2、4周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0.05),治疗4周后与治疗2周后相比,2组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均P<0.05),且治疗2、4周后观察组NIHSS评分降低更显著(均P<0.05);治疗4周后2组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IL-6、TNF-α水平降低更显著(均P<0.05);治疗4周后2组同型半胱氨酸(Hcy)、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Hcy、NSE水平降低更显著(均P<0.05)。结论丁苯酞序贯治疗可明显改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减轻炎症反应,降低Hcy、NSE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序贯治疗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80
7
作者 高星乐 陈力宇 +2 位作者 孙乐球 李笑蓉 郑国庆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1569-1571,共3页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与单独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试验组40例。2组患者均予以抗血小板、降脂稳定斑块及降压改善微循环等基础治疗。对照组...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与单独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试验组40例。2组患者均予以抗血小板、降脂稳定斑块及降压改善微循环等基础治疗。对照组予以依达拉奉30 mg+0.9%氯化钠100 m L静脉点滴,bid×14 d;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口服丁苯酞200 mg,tid×14 d。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2.50%和76.74%(P>0.05),但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已出现高于对照组的趋势。治疗后,2组患者的CSS评分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试验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00%和4.65%(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依达拉奉 丁苯酞 临床疗效 神经功能
原文传递
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和Hcy等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78
8
作者 朱烨 吴雅利 +1 位作者 李宝香 何静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095-1098,共4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和同型半胱氨酸(Hcy)等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7年4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78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和同型半胱氨酸(Hcy)等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7年4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78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同时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注射用阿替普酶0.9 mg/kg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丁苯酞软胶囊0.2 g,ti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8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3、7、14、28 d时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简易智力状况检查法(MMSE)评分,治疗前后Hcy、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6-酮-前列腺素-F1a(6-k-PGF1a)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28 d,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逐渐降低,且显著低于治疗前,MMSE评分均逐渐升高,且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7~28 d,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Hcy、NSE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6-酮-前列腺素-F1a(6-k-PGF1a)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可明显改善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认知障碍,降低其血清Hcy、NSE水平,升高6-k-PGF1a水平,临床疗效优于单用阿替普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丁苯酞 阿替普酶 神经认知 认知功能 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丁苯酞注射液对伴有认知障碍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脑血流灌注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6
9
作者 邬刚 李建辉 +2 位作者 战丽萍 马鹏程 安明顺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84-490,共7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对伴有认知障碍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脑血流灌注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自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80例伴有认知障碍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依据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n=40)和观...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对伴有认知障碍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脑血流灌注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自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80例伴有认知障碍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依据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疗程14d。治疗前后行磁共振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加权成像(DSC-PWI)检查测量缺血区脑血流灌注参数.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认知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较治疗前明显提高,相对平均通过时问(rMTT)和相对达峰时间rTTP)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治疗后观察组MoCA量表各亚项评分和总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rCBV、rCBF增加值与MoCA量表总评分增加值呈正相关关系(r=0.474,P=-0.013;r=0.282,P=0.027),rMTT、rTTP降低值与MoCA量表总评分增加值呈负相关关系(r=0.294,P=-0.021;r=-0.382,P=0.019)。结论丁苯酞注射液可提高伴有认知障碍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缺血区脑血流灌注水平并改善其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注射液 脑梗死 急性期 认知障碍 脑血流灌注
原文传递
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6
10
作者 贝筝 陈怡 +2 位作者 龙登毅 文国强 符秀梅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ACI患者96例随机分为联合组(n=48)和依达拉奉组(n=48)。依达拉奉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60mg·d^(-1)×4w,静脉滴注治疗。联合组在...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ACI患者96例随机分为联合组(n=48)和依达拉奉组(n=48)。依达拉奉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60mg·d^(-1)×4w,静脉滴注治疗。联合组在依达拉奉组的基础上口服丁苯酞0.2g·d^(-1)×4w治疗。检测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w、2w以及治疗4w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以及红细胞比容等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浆一氧化氮(NO)、人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等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水平,并统计比较两组28d病死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依达拉奉组比较,联合组治疗1w、2w以及治疗4w的NIHSS得分、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血浆ET-1和VEGF水平均降低而同期血浆NO水平则升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联合组治疗1w、2w以及治疗4w的NIHSS得分、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血浆ET-1和VEGF水平均降低而同期血浆NO水平则升高,依达拉奉组治疗2w以及治疗4w的NIHSS得分、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血浆ET-1和VEGF水平亦均降低而同期血浆NO水平则升高(P<0.05)。联合组28d病死率为2.08%(1/48),低于依达拉奉组的16.67%(8/48)(P<0.05)。两组肝、肾功能损害、消化道反应、头痛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血管内皮功能及近期预后,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联合 依达拉奉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65
11
作者 吴娟 陈永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3期3488-3489,共2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11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丁苯酞软胶囊0.2g,口服,3次/天;对照组给予维生素E胶囊0.1g,口服,3次/天,14d为一疗程。两组均给予抗血... 目的观察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11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丁苯酞软胶囊0.2g,口服,3次/天;对照组给予维生素E胶囊0.1g,口服,3次/天,14d为一疗程。两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药、改善血循环药物以及神经营养药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以及临床疗效,并监测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64%,对照组为8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临床疗效显著,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脑梗死 血液流变学 治疗结果
下载PDF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应用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及丁苯酞胶囊序贯治疗的疗效 被引量:65
12
作者 胡岩芳 王建民 +1 位作者 刘科 李爽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3期393-396,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应用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及丁苯酞胶囊序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入院的98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 目的探讨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应用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及丁苯酞胶囊序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入院的98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扩容、神经保护药物及依达拉奉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及丁苯酞胶囊序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缺损情况[参考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中量表(MIHSS)]、日常生活能力、血液流变学指标、凝血指标、生活质量及总体治疗效果等。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血浆纤维蛋白原、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比容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7.80±1.24)分vs(14.37±5.89)分、(3.01±0.47)g/L vs(4.08±0.51)g/L、(4.04±1.17)m Pa·s vs(5.90±0.92)m Pa·s、(15.80±4.17)m Pa·s vs(49.16±5.36)m Pa·s、(38.83±4.89)%vs(45.13±4.71)%],Ba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84.17±6.31 vs 76.82±5.37),显效率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6.0%vs 47.9%、90.0%vs 75.0%,P<0.05,P<0.01);治疗后6个月患者生活质量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40.38±7.16)分vs(33.10±6.25)分],各项评分及总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应用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及丁苯酞胶囊序贯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 依达拉奉 丁苯酞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丁基苯酞对原代培养神经元线粒体功能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7
13
作者 熊杰 徐平湘 +3 位作者 孙丽娜 成亮 冯亦璞 王晓良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3-76,共4页
目的:探讨丁基苯酞(butylphthalide,NBP)对原代培养神经元在低糖低氧损伤下的保护作用及线粒体作用机制。方法:采用Hoechst 33342和PI共染的方法,观察NBP对低糖低氧损伤造成神经细胞坏死和凋亡的影响,并用荧光探针标记以及分光光度... 目的:探讨丁基苯酞(butylphthalide,NBP)对原代培养神经元在低糖低氧损伤下的保护作用及线粒体作用机制。方法:采用Hoechst 33342和PI共染的方法,观察NBP对低糖低氧损伤造成神经细胞坏死和凋亡的影响,并用荧光探针标记以及分光光度法检测NBP对神经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线粒体膜流动性及线粒体呼吸链复合酶IV活性的影响。结果:NBP(10-6-10-4mol/L)能显著减少低糖低氧引起的神经细胞坏死和凋亡;机制研究表明它能明显改善由损伤引起的神经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线粒体膜流动性及线粒体呼吸链复合酶IV活性的降低。结论:NBP对低糖低氧损伤导致的神经细胞坏死和凋亡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而线粒体保护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基苯酞 凋亡 线粒体膜电位 细胞膜流动性 呼吸链复合酶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后应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改善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0
14
作者 蒋娟莉 张建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6期1884-1886,1890,共4页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后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神经功能恢复的改善价值。方法:将2012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8例随机分为抗氧化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4例接受常规抗血小板和降脂治疗,抗氧化组34...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后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神经功能恢复的改善价值。方法:将2012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8例随机分为抗氧化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4例接受常规抗血小板和降脂治疗,抗氧化组3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依达拉奉,测定血清中氧自由基、氧化产物、抗氧化物质以及S100β的含量。结果:治疗后3 d时,抗氧化组和对照组血清中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一氧化氮自由基(NO·)、硝基自由基(·ONOO-)的含量均低于介入术后即刻(P〈0.05),抗氧化组治疗后3 d血清中·OH、·O_2、NO·、·ONOO-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 d时,抗氧化组血清中丙二醛(MDA)、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5、7 d时,抗氧化组和对照组血清中S100β的含量均低于介入术后即刻(P〈0.05),抗氧化组治疗后3、5、7 d时的血清S100β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后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能够改善神经功能恢复,该治疗方案发挥作用的分子靶点是清除氧自由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丁苯酞 依达拉奉 氧自由基 S100Β
下载PDF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 被引量:60
15
作者 严澎 魏立平 +2 位作者 李文波 张耀慧 何玉清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5-147,共3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8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对照组给予巴曲酶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4 d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8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对照组给予巴曲酶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4 d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BI)。观察并监测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明显降低,BI明显升高(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明显降低,BI明显升高(均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巴曲酶 进展性脑梗死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清SOD、GSH-Px、NO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8
16
作者 张东风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8年第3期37-41,共5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8月鹤壁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神经内...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8月鹤壁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丁苯酞软胶囊和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分别于用药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采集肘静脉血,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清SOD、GSH-Px、NO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2.86%(52/56),对照组为78.57%(44/5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4 d两组患者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变形指数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明显改善,且试验组患者在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患者更为明显(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4 d两组患者血清SOD、GSH-Px水平均明显升高,NO水平明显降低,且试验组患者在上述指标的升高或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患者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用药治疗后均未出现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氧化应激水平,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丁苯酞 阿托伐他汀 血流动力学 超氧化物岐化酶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一氧化氮
原文传递
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应激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58
17
作者 褚洪高 唐倩 赵洋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103-106,共4页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ACI)神经功能及血清应激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ACI患者150例,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丁苯...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ACI)神经功能及血清应激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ACI患者150例,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7、15 d神经功能、血清应激因子水平变化,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7、15 d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及白介素-6(IL-6)、IL-8、IL-10、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ACI患者使用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能有效恢复神经功能,降低血清应激因子水平,临床疗效佳,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普酶 丁苯酞 脑梗死 治疗结果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7
18
作者 吕虎 范从华 王晓伟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2期1484-1488,共5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ACI患者,经倾向性匹配评分后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治疗组患者在常规处理基础上,予以丁苯酞联合急诊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ACI患者,经倾向性匹配评分后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治疗组患者在常规处理基础上,予以丁苯酞联合急诊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及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连续用药14 d后评价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第1、7、14天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用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治疗14 d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等脑神经损伤指标,记录两组患者用药期间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第1、7、14天时,治疗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时,治疗组总有效率98.0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S-100β、NSE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69%、7.8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用于ACI患者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促进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丁苯酞 神经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通过降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改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 被引量:54
19
作者 陈海云 何超明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92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和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组(简称联合治...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92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和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组(简称联合治疗组),每组46例。依达拉奉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联合治疗组同时给予依达拉奉和丁苯酞治疗,共治疗90天。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评估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斑块面积,应用NIHSS评分、改良的Rankin量表(m R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价神经功能。同时,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依达拉奉治疗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斑块面积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联合治疗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斑块面积显著低于依达拉奉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NIHSS评分、m RS评分低于依达拉奉治疗组(P<0.05),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依达拉奉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可显著降低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改善其神经功能,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急性脑梗死 内膜中膜厚度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丁苯酞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51
20
作者 吴娟 付朝晖 +1 位作者 杨晋 熊焰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71-572,616,共3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Va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2例轻、中度VaD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1例,给予丁苯酞软胶囊0.2克/次,口服,3次/天;对照组31例,给予维生素E软胶囊0.1克/次,口服,3次/天;两组总疗程为12周...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Va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2例轻、中度VaD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1例,给予丁苯酞软胶囊0.2克/次,口服,3次/天;对照组31例,给予维生素E软胶囊0.1克/次,口服,3次/天;两组总疗程为12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8、12周进行认知功能测定,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临床痴呆程度量表(CDR)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作为评价指标。并监测治疗前、后的不良反应以及肌酐、尿素氮、AST、ALT含量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MMSE、CDR、ADL分数无明显变化(P>0.05),丁苯酞治疗12周后MMSE、CDR、ADL分数分别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两组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可显著改善VaD患者的认知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血管性 丁苯酞 认知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