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30篇文章
< 1 2 20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楼梦》中文化内容翻译探析 被引量:5
1
作者 白靖宇 寇菊霞 《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2-46,共5页
本文对翻译中怎样处理文化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分析了《红楼梦》英译本中佛教、茶俗和酒令三个方面的译文 ,讨论了文化翻译中所使用的方法 ,阐述了翻译中文化问题的处理要从词语(微观 )入手 ,在整体 (宏观 )上把握 ,传递文化信息。
关键词 文化 翻译 佛教 酒令
下载PDF
论儒教、道教、佛教对武术的积极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蒲李周 潘小波 董植寿 《山东体育科技》 2006年第3期52-54,共3页
宗教与武术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两个子系统文化。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二者之间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宗教是儒、道、佛三大宗教,它们对武术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全面的同时又各有偏重,儒教主要... 宗教与武术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两个子系统文化。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二者之间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宗教是儒、道、佛三大宗教,它们对武术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全面的同时又各有偏重,儒教主要表现在对武术精神和宏观道德价值取向的影响;道教则表现为对武术思想、技击理论的影响;佛教则表现为对武术的连续性发展和普及规模上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 儒教 道教 佛教 积极影响
下载PDF
佛教中国化的形式和内容 被引量:9
3
作者 韩焕忠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5-7,共3页
 对于佛教中国化,可以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进行理解。就形式而言,译经、格义、判教、创宗、定祖等几个因素非常关键;就内容来说,佛教中国化就是佛教的心性化、信仰化、世俗化。佛教中国化既体现着佛教在异域文明中的自我调适能力,也体...  对于佛教中国化,可以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进行理解。就形式而言,译经、格义、判教、创宗、定祖等几个因素非常关键;就内容来说,佛教中国化就是佛教的心性化、信仰化、世俗化。佛教中国化既体现着佛教在异域文明中的自我调适能力,也体现着中华文明吸收和转化外来文化的智慧和胸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中国化 形式 内容
下载PDF
略论佛教医学的思想源流及其中国化 被引量:8
4
作者 顾加栋 周祥龙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9-80,F0003,共3页
佛教医学是佛门解除众生生老病死苦的方便法门。佛教自其诞生之日起就十分重视医学的作用,在其发展过程中积极发展医学理论和诊疗方法。佛教医学一方面吸收了古印度医学的大量思想及诊疗方法,另一方面始终保持着自身的宗教医学属性。佛... 佛教医学是佛门解除众生生老病死苦的方便法门。佛教自其诞生之日起就十分重视医学的作用,在其发展过程中积极发展医学理论和诊疗方法。佛教医学一方面吸收了古印度医学的大量思想及诊疗方法,另一方面始终保持着自身的宗教医学属性。佛教医学传入中土后又与中国传统医学相互作用,被逐步地中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古印度医学 中国化
下载PDF
浅析我国佛塔的建筑艺术成就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旭红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7-148,共2页
从我国佛塔的产生、作用、建造结构、材料等方面,探讨了佛塔的建造历史,从而介绍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成就。
关键词 艺术成就 佛塔 建造结构 古代建筑
下载PDF
佛教忏悔思想与“释氏辅教之书”——从“忏悔灭罪”故事的流变谈起
6
作者 童辉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12-117,共6页
“释氏辅教书”中“忏悔灭罪”这一故事类型深受佛教忏悔思想的影响,在佛教中国化的同时,忏悔思想也随之本土化。因忏主群体的下移,小说中出现大量世俗化的忏法。佛教忏悔思想中最核心的“罪性本空,业报不空”的教义被消解,由中国本土... “释氏辅教书”中“忏悔灭罪”这一故事类型深受佛教忏悔思想的影响,在佛教中国化的同时,忏悔思想也随之本土化。因忏主群体的下移,小说中出现大量世俗化的忏法。佛教忏悔思想中最核心的“罪性本空,业报不空”的教义被消解,由中国本土的功利思想取而代之,忏悔的最终目的也转变为消除罪报。可以说,本土化的“忏悔灭罪”故事是借忏悔思想的外衣来宣扬消灾避祸的现实功用,并借此扩大佛教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忏悔思想 “释氏辅教书” “忏悔灭罪”故事
下载PDF
Buddhist Archaeology in Xinjiang:Findings and Significance of Mo'er Temple Archaeological Site
7
作者 Xiaoyong XIAO Geru TAO 《Journal of the Chinese Nation Studies》 2023年第2期20-35,共16页
After three years of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 on Mo'er Temple Site in Kashgar,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of China,archaeologists have found a massive Buddhist temple complex,and have unearthed a large numbe... After three years of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 on Mo'er Temple Site in Kashgar,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of China,archaeologists have found a massive Buddhist temple complex,and have unearthed a large number of ancient relics,including Buddha statues made of gypsum,bronze coins,pottery,woodware,animal skeleton,grains,and fruit kernels.This article is a preliminary collation and summary for these crucial findings,including the initial establishment,development,evolution,and final abandonment of Mo'er Temple,Mo'er Temple's general layout and its architectural structure,and features of cultural exchange on the Silk Road that Mo'er Temple reflects.These new discoveries prove that Mo'er Temple is a solid evidence of the coexistence and spread of multiple religions in Xinjiang in the history.It demonstrates that Chinese civilization is both unified and diverse,inclusive and understanding;and may serve great importance to researches and studies on the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religions in Xinjia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shgar Xinjiang Mo'er Temple buddhist archaeology buddhist temple complex buddhist art
原文传递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佛的孝道之争 被引量:3
8
作者 陈一风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3年第2期23-27,共5页
孝道问题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儒佛碰撞交流的起因和重要内容。儒家最初只是对佛教剃度、弃家、不婚娶的一套教规提出伦理上的质疑。东晋以下,佛教的发展壮大日益影响到世俗权力阶层的现实利益,儒佛对立也趋于尖锐。儒家在孝道问题上逐渐联... 孝道问题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儒佛碰撞交流的起因和重要内容。儒家最初只是对佛教剃度、弃家、不婚娶的一套教规提出伦理上的质疑。东晋以下,佛教的发展壮大日益影响到世俗权力阶层的现实利益,儒佛对立也趋于尖锐。儒家在孝道问题上逐渐联系政治、经济、社会现实问题来批判佛教,直到对其全面否定。在这整个过程中,佛教不与儒家作对抗,努力调合儒佛观念,其最初基本上采用“贵道忘迹”的方式来回应儒家的指责。到东晋慧远则已能通过专心论证佛儒相合来为佛教教规不违孝道提供内在的根据,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儒佛孝道观念的交融。此期儒佛孝道之争对中国传统孝道思想和孝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佛教 孝道伦理 论争 融合
下载PDF
佛教音乐探析 被引量:7
9
作者 李文红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8期55-56,共2页
佛教音乐是"弘法之舟楫"。佛教音乐是一个法门,是修行的法门,是普度众生的法门。佛教能使人走入善境,至美至善。
关键词 佛教 音乐
下载PDF
香意象与中外交流中的敬香习俗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立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3-58,共6页
古人多追溯六朝博物视野中的外来香料和敬香佚闻。魏晋六朝高僧圆寂多异香。死时尸香不腐往往作为僧道升天或成仙的预兆和暗示。佛道交织的香意象在叙事文学中趋于母题化,多作为人与女仙、人与花精狐魅相恋的诱因、氛围和标志。贞女死... 古人多追溯六朝博物视野中的外来香料和敬香佚闻。魏晋六朝高僧圆寂多异香。死时尸香不腐往往作为僧道升天或成仙的预兆和暗示。佛道交织的香意象在叙事文学中趋于母题化,多作为人与女仙、人与花精狐魅相恋的诱因、氛围和标志。贞女死面如生或死后尸香示冤,以特有的性别文化意蕴宣示了女性内在美质,富有丧悼民俗意蕴的香以“通感”延伸恒久的追恋,返魂香则体现了人对于个体生命延续的渴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料 香意象 敬香习俗 道教 佛教
下载PDF
傣医药学“风病论”溯源 被引量:6
11
作者 胥筱云 杨梅 +2 位作者 罗艳秋 李倩 付新伟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27-31,共5页
傣医认为"风"与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傣医临床"风病"所占比例较大,因而傣医提出"风致百病"的观点及"风病论"之说。但是迄今为止,尚无对傣医学有关"风论"的论述进行的系统研究。对... 傣医认为"风"与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傣医临床"风病"所占比例较大,因而傣医提出"风致百病"的观点及"风病论"之说。但是迄今为止,尚无对傣医学有关"风论"的论述进行的系统研究。对傣族文献、佛教理论及傣医药学著作中有关风的论述进行梳理,探讨风论的发展源流。结论:傣医药学"风"理论的形成经历了直观认识、引入佛教"风"理论、傣佛文化融和及历代傣医药工作者充实升华的过程。是傣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医疗实践中医疗知识、医疗经验的积累与佛教医学理论的完美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傣医药学 风病论 佛教
下载PDF
佛教与中国翻译学 被引量:6
12
作者 赵秀明 姜春兰 《上海翻译》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12,共6页
佛教作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一部分,影响了中国的哲学、艺术、民族、社会、语言等多科领域,尤其是对中国翻译学的影响至为深远。我国翻译学正是依赖佛经的翻译,通过借鉴佛教概念范畴、理论命题、思想方法、思维模式四种途径建立和发展... 佛教作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一部分,影响了中国的哲学、艺术、民族、社会、语言等多科领域,尤其是对中国翻译学的影响至为深远。我国翻译学正是依赖佛经的翻译,通过借鉴佛教概念范畴、理论命题、思想方法、思维模式四种途径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本论文旨在探讨我国翻译学是怎样受佛教哲学及美学影响而发展成熟的,为今后翻译理论的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哲学 美学 影响 中国翻译学
下载PDF
Chan Buddhism in Wilderness and the Buddhist Tourism
13
作者 CHEN Jian ZHANG Yi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24年第2期71-86,共16页
The culture of landscape constitutes one of the vit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culture,in which,Chan Buddhism is a typical kind of Buddhist culture expressed by the natural objects.Chinese Buddhism,represented by Ch... The culture of landscape constitutes one of the vit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culture,in which,Chan Buddhism is a typical kind of Buddhist culture expressed by the natural objects.Chinese Buddhism,represented by Chan School,is interpreted by the beautiful natural scenery,therefore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tourism from the ancient time.However,this link is to defend Buddhist tourism,which is inevitably criticized,since the secularization of sacred Buddhism,though Buddhist tourism is beneficial for life,society,economy,and Buddhism itself.But this sort of criticism is a mis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Buddhism since that Chinese Buddhism absorbs Zhuang Zi’s thought that“the ultimate truth(道)is in shit(屎尿)”1,so that it purports to the sacred dimension which is overlapped by the secular aspect.For example,the short poems composed by masters in Chan School“The Buddhist dharma is in this world,so that the enlightenment could not be realized outside of the human world”,“where there is bamboo and flower,there is dharma and prajna”,are the best way to express this kind of divine concept,moreover,Buddhist tourism is an effective practice to allocate this divine conno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derness2 Chan Buddhism Buddhism in mountain forests buddhist tourism NATURE
下载PDF
“佛系”:公共领域衰落与个体精神自救——兼与孙向晨等教授商榷 被引量:6
14
作者 成庆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61-67,142,共8页
"佛系"现象作为年轻世代的流行文化现象,与现代性以及全球消费主义存在密切的关系。但是中国当代的"佛系"现象是在一个高速转型的社会背景下出现的,它所具有的"肤浅化"与"空洞化"一方面是消费... "佛系"现象作为年轻世代的流行文化现象,与现代性以及全球消费主义存在密切的关系。但是中国当代的"佛系"现象是在一个高速转型的社会背景下出现的,它所具有的"肤浅化"与"空洞化"一方面是消费主义本身的逻辑造成的;另一方面是因为这20余年来,公共领域中关于消费主义与市场化的批判与反思因为各种原因而迅速退场,使得消费主义的某些精神症候只能通过如此直白与肤浅的方式加以应对。同时,"佛系"符号的使用,也与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隐逸""疏离"的观念有密切联系。这从另一种角度也说明了,在20世纪90年代知识分子从西方视角对于现代性所展开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批判之外,传统文化中儒释道的某些观念也可以回应某些现代性的问题,而这20年来社会层面的传统文化的回潮,就是这样一种自发的民间反应。但由于现实与历史的原因,传统文化的回潮仍然停留在某种"文化消费"的层面上,还有待未来产生足够深入的批判与反思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系 现代性 消费主义 公共领域 儒释道 传统文化
原文传递
“佛系”高校教师:生存样态、生成机理与活力再生
15
作者 刘斌志 宋之航 《阴山学刊》 2024年第2期96-103,共8页
在大多数高校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勇担为国育才使命的同时,也有不少高校教师选择了“佛系”和“躺平”。基于深度访谈的质性研究发现,当前“佛系”高校教师的生存样态表现为语言上的漠不关心、情绪上的悲观主义以及行为上的极简主义... 在大多数高校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勇担为国育才使命的同时,也有不少高校教师选择了“佛系”和“躺平”。基于深度访谈的质性研究发现,当前“佛系”高校教师的生存样态表现为语言上的漠不关心、情绪上的悲观主义以及行为上的极简主义。进一步探讨发现,微观层面的生理和心理双重压力、中观层面的人才聚集与内卷以及宏观层面的社会舆论与管理导向是高校教师选择“佛系”状态的主要原因。而高校教师的“佛系”生存不仅会给自身带来隐性伤害,更不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甚至会阻碍教育事业发展。因此,研究建议通过引入专业社工力量、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社会舆论管理、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等方式促进“佛系”高校教师活力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系” 高校教师 生存样态 生成机理 活力再生
下载PDF
中国近代佛教的再思考 被引量:3
16
作者 麻天祥 《云梦学刊》 2004年第5期25-29,共5页
从逻辑框架上看,中国近代佛教呈现寺僧、居士、学者三种形态,分别以卫教、弘法、济学为重心;知解、信行两种方法;通经致用、探赜索隐两条道路;哲学、历史、科学三个领域。就内容而言,知解重于信行,学理盛于教宗,也就是说,与僧团活动相比... 从逻辑框架上看,中国近代佛教呈现寺僧、居士、学者三种形态,分别以卫教、弘法、济学为重心;知解、信行两种方法;通经致用、探赜索隐两条道路;哲学、历史、科学三个领域。就内容而言,知解重于信行,学理盛于教宗,也就是说,与僧团活动相比较,学术研究占据主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佛法 寺僧 居士 学术 知解 通经致用 探赜索隐
下载PDF
The Religious Influence on Morphology of Sinhalese Language
17
作者 Morakandegoda Ariyawansa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24年第4期237-245,共9页
Sinhalese language(one of the national languages spoken in Sri Lanka)and culture have a long and continuous history,ingrained traditions,and highly differentiated social norms.The Sinhalese Buddhist community of Sri L... Sinhalese language(one of the national languages spoken in Sri Lanka)and culture have a long and continuous history,ingrained traditions,and highly differentiated social norms.The Sinhalese Buddhist community of Sri Lanka is broadly categorized into two groups,secular/layman(ɡṛhasthə>ɡihi)and mendicant/clergy(prəvrajitə>pævidi).According to this situation,the Sinhalese language depicts very significant usages among Indo-Aryan languages.Buddhism is the main factor for this differentiation.This paper mainly focused on the religious terms and their usages in Sinhalese.These terms show the hierarchical structure of the common Sri Lankan society,especially among layman and clergy.Some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which have been taken into account in this research paper are as follows:(1)Layman and clergy usages of Sinhalese(Separate set of nouns and verbs which are used to represent the clergy and secular in Sinhalese);(2)The hierarchical structure of usages of imperative forms in the context of religious and secular(superior,equal,and inferior);(3)Formal-Power base vs.Informal-Solidarity relationship;(4)Usage of different morphemes with the same meaning(semantically same usages are identified here with the different morphemes).As a result of the usages of religious and secular forms in Sinhalese the different morphological realizations with similar semantic values can be identified.The collection of relevant data from modern Sinhalese usages and text books and the analysis of them are used as the research methodology of this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ddhist HIERARCHY LAYMAN mendicant Sinhalese
下载PDF
佛教莲纹对中国传统织物花卉纹的影响
18
作者 张晓霞 《工业工程设计》 2024年第4期114-122,共9页
佛教东传引入的植物装饰纹样,推动了中国古代植物纹饰的发展,其中佛教莲纹的流传极大促进了中国古代莲纹装饰的繁盛。织物上的莲纹,亦在佛教莲纹的流传中逐渐兴起。在其影响下,织物莲纹的造型、色彩,以及莲花与其他物象的组合纹样不断... 佛教东传引入的植物装饰纹样,推动了中国古代植物纹饰的发展,其中佛教莲纹的流传极大促进了中国古代莲纹装饰的繁盛。织物上的莲纹,亦在佛教莲纹的流传中逐渐兴起。在其影响下,织物莲纹的造型、色彩,以及莲花与其他物象的组合纹样不断丰富衍变。佛教莲纹模式化的圆花造型,推动了北朝织物上圆花纹饰和唐代宝花纹饰的形成,从而为中国传统织物团花的流行奠定了基础。本土莲纹在吸收、借鉴佛教莲纹的基础上,结合世俗生活,生成许多新的纹样形式和吉祥意象,并在明清吉祥纹样大流行之际广泛运用于织物,促进了中国传统织物纹样的丰富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纹 佛教 织物
下载PDF
嵩山佛教建筑价值评估与保护利用研究
19
作者 张华贞 《山西建筑》 2024年第17期12-14,52,共4页
介绍了嵩山佛教建筑的构成、布局、建造年代及风格特点等,从社会及精神情感方面对嵩山佛教建筑的价值进行了评估,探讨了嵩山古建筑群的保护工作,并结合其他地区的成功案例,提出了对嵩山古建筑群的开发利用方法,以实现文化和经济的双赢... 介绍了嵩山佛教建筑的构成、布局、建造年代及风格特点等,从社会及精神情感方面对嵩山佛教建筑的价值进行了评估,探讨了嵩山古建筑群的保护工作,并结合其他地区的成功案例,提出了对嵩山古建筑群的开发利用方法,以实现文化和经济的双赢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建筑 文化遗产 价值评估
下载PDF
佛教中国化视角下玛吉拉珍创立的断法法门的形成与发展研究
20
作者 普布扎西 《西藏大学学报(藏文版)》 2023年第4期58-81,共24页
The practice of prajnaparamita(gcod in Tibetan)plays a unique role in the process of sinicization of Buddhism.The origin of prajnaparamita reflects the adaptation of the Buddhism in Tibeta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irc... The practice of prajnaparamita(gcod in Tibetan)plays a unique role in the process of sinicization of Buddhism.The origin of prajnaparamita reflects the adaptation of the Buddhism in Tibeta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ircumstances in Tibet.This article,based on the academic research on the birthplace,the dates of birth and death,the parents,and the children,believes that her husband Thoipa Bare(thod pa vbav re in Tibetan)and relatives are native Tibetans,the Buddhist text entitled mahamudra the Object to Cut(nang chos phyag rgya chen mob dud kyi gcod yul in Tibetan)is an authentic Tibetan 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chig Labdron prajnaparamita Tibetan buddhist work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