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癌c-erbB2过表达与生存率、内分泌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8
1
作者 高鹏 周庚寅 +4 位作者 魏军民 李丽 蔡毅然 赵苗青 周成军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735-738,共4页
目的 研究乳腺癌c erbB 2改变与生存率、内分泌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关系 ,探讨有效反映乳腺癌c erbB2变化的简单检测方法。方法 半定量PCR检测c erbB2基因扩增 ;免疫组化检测c erbB2蛋白表达。随访 5 8例患者。结果 c erbB 2蛋白过表达 ... 目的 研究乳腺癌c erbB 2改变与生存率、内分泌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关系 ,探讨有效反映乳腺癌c erbB2变化的简单检测方法。方法 半定量PCR检测c erbB2基因扩增 ;免疫组化检测c erbB2蛋白表达。随访 5 8例患者。结果 c erbB 2蛋白过表达 (+ + )与基因扩增有显著的一致性 (P<0 .0 1) ,一致率 93 .7%。c erbB2蛋白过表达 (+ + )患者的 5年生存率 (4 4.4% )显著低于c erbB 2阳性表达 (+ ) (66.7% )和c erbB 2阴性表达患者 (78.6% ) (P <0 .0 5 )。c erbB 2蛋白过表达患者服用三苯氧胺不能显著提高 5年生存率。结论 c erbB2蛋白过表达患者 5年生存率低、预后差 ,且对内分泌治疗不敏感。免疫组化可以简单、有效地检测乳腺癌c erbB2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遗传学 癌基因c-erbB2 基因表达 乳腺肿瘤/流行病学 存活率
下载PDF
CASP3基因多态及单体型分布与乳腺癌危险性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倪勤 刘冰 +4 位作者 金明娟 马新源 姚开颜 李其龙 陈坤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9-264,共6页
目的:探讨CASP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以自然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设计,对251例乳腺癌患者与以1∶1频数匹配原则获得的251例对照者进行研究。从HapMap数据库中获取CASP3的TagSNPs数据,根据入选标准确定rs46... 目的:探讨CASP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以自然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设计,对251例乳腺癌患者与以1∶1频数匹配原则获得的251例对照者进行研究。从HapMap数据库中获取CASP3的TagSNPs数据,根据入选标准确定rs4647693、rs2696056和rs4647610共3个TagSNPs进行分析。基因分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单体型分析采用PHASE软件进行估计和比较。结果:以对照组初潮年龄中位数(16岁)分组,乳腺癌组和对照组间初潮年龄有统计学差异(P=0.007);以对照组平均初孕年龄中位数(24岁)分组,两组间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02)。年龄、吸烟、饮酒、饮茶、生理生育史等因素在乳腺癌组和对照组中分布无统计学差异。CASP3 TagSNPs的多态基因型在两组间的分布均无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经年龄、吸烟、饮酒、生理生育史等因素校正后发现,CASP3基因多态与乳腺癌发病亦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关联(P>0.05)。应用PHASE分析软件的结果显示,GGA是CASP3最常见的单体型。单体型分布在乳腺癌组和对照组间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ASP3基因TagSNPs多态与乳腺癌发病风险可能不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遗传学 乳腺肿瘤/病理学 多态现象 遗传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 凋亡/遗传学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基因型 基因
下载PDF
人乳腺癌相关抗原DF3转录调控序列的克隆及其调控表达 被引量:9
3
作者 殷涛 黄文广 +3 位作者 李杰 王峰 黄汉菊 沈关心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808-812,共5页
目的 克隆人乳腺癌相关抗原DF3转录调控序列 (TRS) ,并检测其活性与细胞表面抗原DF3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PCR技术克隆出人乳腺癌相关DF 3抗原 5′端 771bp的转录调控序列。分离纯化PCR产物并与 pMD 18 T载体相连接 ,酶切 ,测序验证。... 目的 克隆人乳腺癌相关抗原DF3转录调控序列 (TRS) ,并检测其活性与细胞表面抗原DF3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PCR技术克隆出人乳腺癌相关DF 3抗原 5′端 771bp的转录调控序列。分离纯化PCR产物并与 pMD 18 T载体相连接 ,酶切 ,测序验证。将DF 3TRS克隆到pGL3报告载体中。瞬时转染DF3阳性乳腺癌细胞株MCF 7,DF 3阴性乳腺癌细胞株MDA MB 2 3 1。荧光素酶定量分析检测启动子的活性。结果 酶切 ,测序结果验证所获得的序列正确 ,在MDA MB 2 3 1中只能检测到背景水平的荧光 ,而在MCF 7中荧光水平约为MDA MB 2 3 1的 2 0 0倍。结论 成功克隆出人乳腺癌相关抗原DF3转录调控序列 ,其活性与乳腺癌相关抗原DF 3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遗传学 基因 DF3 基因 调节
下载PDF
乳癌中p16,c-erbB-2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郑维 汤鹏 +2 位作者 康红 文明星 李永国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6期511-514,共4页
目的 探讨p16和c erbB 2蛋白表达与乳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和PCR SSCP技术 ,分别检测 5 0例乳癌p16 ,c erbB 2蛋白的表达和 2 0例乳癌p16基因的纯合性缺失及突变。结果  5 0例乳癌中 ,17例 (34 0 % )p16蛋... 目的 探讨p16和c erbB 2蛋白表达与乳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和PCR SSCP技术 ,分别检测 5 0例乳癌p16 ,c erbB 2蛋白的表达和 2 0例乳癌p16基因的纯合性缺失及突变。结果  5 0例乳癌中 ,17例 (34 0 % )p16蛋白表达阳性 ,2 4例 (4 8 0 % )c erbB 2蛋白表达阳性。 2 0例乳癌中无p16基因的纯合性缺失 ,1例p16基因外显子 2有点突变。结果表明 ,p16蛋白表达与乳癌的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无明显相关性。c erbB 2蛋白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的乳癌中较多见 (P =0 .0 2 37) ,c erbB 2蛋白表达阳性组 5年生存率较低 (P =0 .0 16 9)。p16和c erbB 2蛋白表达之间不存在一致性关系。p16和c erbB 2蛋白表达均不是影响乳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c erbB 2蛋白表达阳性的乳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较高 ,远期生存率较低。p16基因在乳腺癌中的突变率较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病理学 癌基因蛋白质 乳腺肿瘤/遗传学 基因表达
下载PDF
Bcl-2和Caspase-3调控他莫昔芬诱导的ER阴性乳腺癌细胞凋亡 被引量:4
5
作者 高德宗 孙靖中 +2 位作者 李永刚 邵立华 李进涛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9期683-686,共4页
目的研究Bcl-2和Caspase-3在他莫昔芬(TAM)诱导ER阴性乳腺癌细胞凋亡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用浓度为1 0μmol/L的TAM作用于雌激素受体(ER)阴性的MDA-MB-2 3 1人乳腺癌细胞株1 2,2 4,3 6,4 8,6 0 h;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 目的研究Bcl-2和Caspase-3在他莫昔芬(TAM)诱导ER阴性乳腺癌细胞凋亡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用浓度为1 0μmol/L的TAM作用于雌激素受体(ER)阴性的MDA-MB-2 3 1人乳腺癌细胞株1 2,2 4,3 6,4 8,6 0 h;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及Bcl-2和Bax的蛋白表达,荧光分光光度仪检测Caspase-3活性,以及加入Caspase-3活性抑制剂Ac-DEVD-CHO后凋亡百分率的变化。结果TAM作用ER阴性乳腺癌细胞后,Bcl-2表达下调,Caspase-3活性增强,细胞凋亡率增加,且有时间依赖性,细胞凋亡在4 8 h达高峰。Bcl-2表达水平与Caspase-3活性变化成负相关(r=-0.9 2 1,P<0.0 5),但Bax蛋白在药物处理前后无明显变化。加入Ac-DEVD-CHO后,能阻断Caspase-3活化而抑制TAM诱导细胞凋亡。结论TAM通过下调Bcl-2表达而经线粒体途径诱导ER阴性乳腺癌细胞凋亡,Caspase-3的激活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遗传学 细胞凋亡 BCL-2 CASPASE-3
下载PDF
9例家族性乳腺癌患者BRCA1基因序列突变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邓珊明 王怡 +1 位作者 柯杨 徐光炜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3-376,共4页
目的 :研究中国汉族家族性乳腺癌 (familiarbreastcancer ,FBC)患者BRCA1的突变情况。方法 :选取中国汉族 9个乳腺癌家系中各 1例乳腺癌患者 ,1例无肿瘤家族史的正常人 ,32例散发性乳腺癌患者和 33例正常献血者。从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提取... 目的 :研究中国汉族家族性乳腺癌 (familiarbreastcancer ,FBC)患者BRCA1的突变情况。方法 :选取中国汉族 9个乳腺癌家系中各 1例乳腺癌患者 ,1例无肿瘤家族史的正常人 ,32例散发性乳腺癌患者和 33例正常献血者。从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提取DNA ,经PCR扩增后 ,以变性高效液相色谱 (denaturing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 ,DHPLC)初筛BRCA1所有编码外显子及部分内含子的多态性 ,对异常峰型者直接测序。 结果 :在9例家族性乳腺癌患者中 ,1例患者在外显子 11上发现一处致病性突变 (3870delTGTC) ,该突变因缺失 4个碱基导致框架移位。 1例患者发现尚未见报道的密码子 86 7单个碱基替换导致编码氨基酸的变异 (E86 7R)。 8例患者在内含子 18(IVS18+6 5 )上检出已知的G→A变异 ,变异率为 88.9% (8/ 9)。该位点变异在散发性乳腺癌和一般人群中的检出率分别为 37.5 % (12 / 32 )和 33.3% (11/ 33)。该 8例患者同时检出密码子 871已知的错义变异(P871L)与内含子 9(IVS8 5 7delT)的变异 ,且有 1例患者在此 3处的变异为纯合变异。这 8例患者的检测结果提示 ,IVS18+6 5G→A、IVS8 5 7delT与 2 731C→T这 3个位点存在连锁。该连锁情况尚未见报道。 2例患者在密码子 14 36发现已知为多态的改变 (S14 36S)。 1例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乳腺癌 BRCAL 基因序列 突变 多态现象 遗传学
下载PDF
成束蛋白在乳癌的表达及其与雌激素受体的相互关系和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郑唯强 郑建明 +2 位作者 卢建 胡凤仙 倪灿荣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5期408-411,共4页
目的 探讨与细胞运动相关的成束蛋白在原发性乳癌的表达 ,及其与雌激素受体(ER)阴性癌细胞的关系。方法 选取乳癌标本共 84例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成束蛋白的表达情况 ,并与E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染色状况相比较。结果 成束蛋... 目的 探讨与细胞运动相关的成束蛋白在原发性乳癌的表达 ,及其与雌激素受体(ER)阴性癌细胞的关系。方法 选取乳癌标本共 84例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成束蛋白的表达情况 ,并与E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染色状况相比较。结果 成束蛋白主要在癌细胞胞浆内弥漫性着色 ,在 5 3例ER阳性病例中仅 3例为成束蛋白表达阳性 (5 .7% ) ,相反 ,在31例ER阴性肿瘤中有 2 1例表达阳性 (6 7.7% ) ,二者差异显著 (P <0 .0 0 1) ;但成束蛋白表达与绝经状态、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状况等无显著相关 (P >0 .0 5 ) ;然而 ,阳性成束蛋白表达与PCNA表达呈显著的正相关 (P <0 .0 0 1)。结论 人成束蛋白的过度表达可导致细胞间粘着力的降低和细胞运动活性的增加 ,可能是由于肌动蛋白动力学中的分子调节对癌细胞的恶性表型具有一定的影响 ;而肌动蛋白的功能作用受肌动蛋白相关蛋白 ,如成束蛋白的活性控制。且成束蛋白大多存在于那些高表达PCNA的癌细胞 ,也可能与高增殖活性的癌细胞有关 ,这可能是阴性ER乳癌相对于阳性ER组有着更差的预后的原因之一 ,但具体作用机制和临床意义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遗传学 受体 雌激素 成束蛋白
下载PDF
XPC基因Lys939Gln和Ala499Val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吴茵茵 马新源 +2 位作者 姚开颜 李其龙 陈坤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2-258,共7页
目的:探讨着色性干皮病基因组C(xeroderma pigmentosum group C,XPC)的2个常见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Lys939Gln和Ala499Val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采取以自然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按相... 目的:探讨着色性干皮病基因组C(xeroderma pigmentosum group C,XPC)的2个常见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Lys939Gln和Ala499Val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采取以自然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按相同居住地与年龄(±5岁)进行1∶1匹配,最终纳入分析的有173例乳腺癌患者和171例健康对照者。XPCLys939Gln和Ala499Val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分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分析方法。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被用以估计各SNP基因型与乳腺癌发病风险间的关联,单体型分析则采用R软件的Haplo.Stats程序包进行,而基因-环境联合作用则由叉生分析完成。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月经初潮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提示已绝经妇女乳腺癌的发病风险较未绝经妇女高(OR=2.76,95%CI=1.32-5.80)。但调整年龄、月经初潮年龄和绝经状态等变量后,却未能发现XPC的各个SNP基因型及单体型与乳腺癌发病风险间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关联。叉生分析结果显示,Lys939Gln多态性与绝经状态之间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交互作用(P=0.032)。结论:XPC基因Lys939Gln、Ala499Val多态性位点及其单体型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间未发现显著性关联,而XPCLys939Gln多态行位点与绝经状态可能存在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遗传学 多态现象 遗传 疾病遗传易感性 DNA修复/遗传学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基因型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中VEGF 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吴唯 吕新生 +3 位作者 唐中华 张翼 李小荣 陈道瑾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813-816,共4页
目的 探讨VEGFmRNA在乳腺癌组织、癌旁乳腺组织和乳腺纤维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检测 3 5例乳腺癌组织、12癌旁乳腺组织和 10乳腺纤维瘤中VEGFmRNA的表达 ,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VEGFmRN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水... 目的 探讨VEGFmRNA在乳腺癌组织、癌旁乳腺组织和乳腺纤维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检测 3 5例乳腺癌组织、12癌旁乳腺组织和 10乳腺纤维瘤中VEGFmRNA的表达 ,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VEGFmRN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乳腺组织和乳腺纤维瘤组织的表达 (均 P =0 .0 0 0 )。VEGF 12 1mRNA和VEGF165mRNA表达水平与ER ,PR ,临床分期及月经状况无明显的相关性 (均P >0 .0 5 ) ;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VEGF12 1mRNA和VEGF 165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P =0 .0 3 3 ,0 .0 0 4)。结论 乳腺癌中VEGF 12 1mRNA和VEGF 165mRNA表达水平上调 ,而VEGF12 1mRNA可能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遗传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因表达
下载PDF
Ⅰ期乳癌骨髓微小癌转移及nm23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文斌 刘军 +3 位作者 张春福 刘玉忠 庄熙晶 王燕霞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6期515-517,共3页
目的 探讨Ⅰ期乳癌患者原发癌的nm2 3表达及其与骨髓微小癌转移 (BMM )的关系 ,方法 以抗上皮细胞膜及nm 2 3 H1单克隆抗体为探针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 ,对 5 2例Ⅰ期乳癌患者进行BMM及乳癌原发灶nm2 3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在Ⅰ期乳癌中... 目的 探讨Ⅰ期乳癌患者原发癌的nm2 3表达及其与骨髓微小癌转移 (BMM )的关系 ,方法 以抗上皮细胞膜及nm 2 3 H1单克隆抗体为探针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 ,对 5 2例Ⅰ期乳癌患者进行BMM及乳癌原发灶nm2 3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在Ⅰ期乳癌中 ,19 2 %(10 / 5 2 )存在BMM ;在低分化乳癌组中 ,BMM的阳性率 (35 0 % ,7/ 2 0 )明显高于高分化组(9 3 % ,3/ 32 ) (P <0 .0 5 )。在BMM阳性组中 ,nm2 3表达水平 (2 0 0 % ,2 / 10 )显著低于BMM阴性组 (5 9 5 % ,2 5 / 42 ) (P <0 .0 5 )。结论 检测nm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病理学 肿瘤转移/病理学 骨髓肿瘤/继发性 乳腺肿瘤/遗传学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工频磁场对人乳腺癌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光弟 鲁德强 +1 位作者 姜槐 许正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5-22,共8页
目的:了解工频磁场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筛选工频磁场的可能反应基因,判断工频磁场对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体外传代培养的MCF-7细胞随机分为2组,分别接受0.4 mT的50 Hz磁场连续辐照和假辐照24 h。辐照结束后,... 目的:了解工频磁场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筛选工频磁场的可能反应基因,判断工频磁场对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体外传代培养的MCF-7细胞随机分为2组,分别接受0.4 mT的50 Hz磁场连续辐照和假辐照24 h。辐照结束后,立即提取细胞总RNA,用Affymetrix公司的人类基因组芯片U133A进行基因组转录水平分析,芯片实验数据采用MAS5.0软件和DMT 3.0软件进行分析。采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验证基因芯片分析筛选到的候选差异表达基因。结果:MCF-7细胞受50 Hz磁场辐照后,有30个100%一致变化的候选差异基因。6次重复定量RT-PCR实验结果表明,MCF-7细胞受50 Hz磁场辐照后,SCNN1A基因和METTL3基因被显著性上调(P<0.05),GPR137B基因被显著性下调(P<0.05);而其它基因则未发生显著性改变(P>0.05)。结论:本研究检测到50 Hz工频磁场对MCF-7细胞基因表达的微弱变化,并确定了MCF-7细胞3个50 Hz工频磁场反应基因SCNN1A、GPR137B和METTL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病理学 乳腺肿瘤/遗传学 电磁场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肿瘤细胞 培养的/辐射效应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乳癌组织中GST-Pi,ToPoII和PgP耐药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1
12
作者 叶龙珍 童淑兰 +3 位作者 费绍华 殷梅英 杨玲芳 孙宏夫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338-340,共3页
目的 探讨乳癌组织中GST Pi ,ToPoII和PgP耐药基因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 方法 采用即用型免疫组化微波加热法 ,检测 5 2例乳癌GST Pi ,ToPoII和PgP耐药基因。结果  (1) 5 2例乳癌中的GST Pi ,ToPoII和PgP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5 0 .0... 目的 探讨乳癌组织中GST Pi ,ToPoII和PgP耐药基因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 方法 采用即用型免疫组化微波加热法 ,检测 5 2例乳癌GST Pi ,ToPoII和PgP耐药基因。结果  (1) 5 2例乳癌中的GST Pi ,ToPoII和PgP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5 0 .0 % (2 6/ 5 2 ) ,17.3 % (9/ 5 2 )和 11.5 % (6/ 5 2 ) ;(2 )浸润性导管癌对三种耐药基因均呈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 ,较其它组织学类型的乳癌的耐药基因更为广泛。 (3 )乳癌中的GST Pi ,ToPoII和PgP阳性表达大多与年龄无明显关系 ,但 40~ 49岁和 60~ 69岁年龄组的三种耐药基因阳性表达较其他年龄组为高。结论  (1)部分乳癌患者的体内存在多向耐药基因 ,或癌细胞内 (原发 )存在GST Pi ,ToPoII和PgP ,对抗癌药物已产生耐药性。 (2 )对乳癌患者在化疗前进行耐药基因检测 ,有助于联合用药的合理选择、提高疗效及延长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癌 GST-PI TOPOII PGP 耐药基因 基因表达 即用型免疫组化微波加热法 肿瘤化疗
下载PDF
p53,p21在乳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春临 吴飞跃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5期415-418,共4页
目的 探讨p5 3 ,p2 1蛋白在乳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对 2 0例癌旁乳腺组织和 6 9例乳癌组织中p5 3和p2 1蛋白进行半定量检测。结果 癌旁乳腺组织中p5 3和p2 1表达阴性 ;乳腺癌组织中p5 3和p2 1阳性率分别为 47.8%... 目的 探讨p5 3 ,p2 1蛋白在乳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对 2 0例癌旁乳腺组织和 6 9例乳癌组织中p5 3和p2 1蛋白进行半定量检测。结果 癌旁乳腺组织中p5 3和p2 1表达阴性 ;乳腺癌组织中p5 3和p2 1阳性率分别为 47.8%和 43 .5 % ;随细胞分化程度降低 ;p5 3表达阳性率明显升高 ,p2 1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降低。p2 1表达的阳性率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显著 (P <0 .0 5 ) ;p5 3阳性、p2 1阴性组术后 5年无瘤生存率明显低于p5 3阴性、p2 1阳性组 (P <0 .0 5 ) ;在乳癌组织中p2 1表达与p5 3明显相关(P <0 .0 5 )。结论 p5 3和p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遗传学 癌基因蛋白p53 癌基因蛋白p21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过程中p53与bcl-2表达的时序性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文恭 窦亚丽 童坦君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6期490-492,共3页
研究细胞凋亡过程中p53与bcl-2基因表达变化的时序关系,以探索p53调控bcl-2的可能性。方法:选择具有野生型p53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系,用5-Fu为诱导剂诱导细胞凋亡;用Northern杂交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凋亡过程中p53与bcl-2... 研究细胞凋亡过程中p53与bcl-2基因表达变化的时序关系,以探索p53调控bcl-2的可能性。方法:选择具有野生型p53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系,用5-Fu为诱导剂诱导细胞凋亡;用Northern杂交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凋亡过程中p53与bcl-2表达变化的时序性。结果:p53表达增高出现在bcl-2表达降低之前。结论:p53在时序上具有作为bcl-2基因负调控转录因子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MCF-7 细胞凋亡 P53基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