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阴性乳腺癌患者BRCA1/2基因突变检测临床意义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涌涛 杨亮 +1 位作者 赵倩 欧江华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1812-1815,共4页
目的分析在新疆多民族地区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患者BRCA1/2基因突变检测的意义。方法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5-01-01-2013-09-30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中,选择一定人群进行BRCA突变检测,其中TNB... 目的分析在新疆多民族地区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患者BRCA1/2基因突变检测的意义。方法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5-01-01-2013-09-30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中,选择一定人群进行BRCA突变检测,其中TNBC患者69例。通过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对BRCA1/2基因的全部编码序列进行扩增。采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进行BRCA1/2基因的所有编码外显子及其邻近的内含子剪接区域突变分析预筛,DNA测序验证结果。结果 69例患者,14例(20.3%)出现BRCA1/2突变,其中BRCA1突变10例(14.5%),BRCA2突变4例(5.8%)。去除有家族史及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后,41例单纯TNBC患者中BRCA1/2突变7例(17.1%),突变的患者均为绝经前患者。结论在新疆多民族地区进行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检测筛查乳腺癌高危人群中,TNBC是一个备选人群;选择绝经前TNBC患者,建议先进行BRCA1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cal BRCA2 乳腺肿瘤 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联合检测ERCC1、BRCA1、RRM1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选择化疗方案中的意义 被引量:11
2
作者 白娟 郑玲 +1 位作者 李茨 伍建蓉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6年第21期3410-3413,共4页
目的:探讨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RCC1、BRCA1、RRM1的蛋白表达在化疗方案选择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确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化疗组(60例)给予吉西他滨/紫杉醇+顺铂化疗;实验组(60例):化疗前检测ERCC1、RRM1、... 目的:探讨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RCC1、BRCA1、RRM1的蛋白表达在化疗方案选择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确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化疗组(60例)给予吉西他滨/紫杉醇+顺铂化疗;实验组(60例):化疗前检测ERCC1、RRM1、BRCA1蛋白的表达,选用敏感的化疗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无疾病进展时间和生存期。结果:实验组中ERCC1蛋白和BRCA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28.33%,RRM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1.67%。治疗两周期后评价常规化疗组和实验组的化疗客观缓解率分别是35.00%(21/60),43.33%(26/60),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无疾病进展平均时间、中位时间分别为实验组6.653个月、4.8个月;常规化疗组4.35个月、3.5个月,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ERCC1蛋白、BRCA1蛋白、RRM1蛋白的表达选择化疗方案使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临床化疗中获益,可以延长无疾病进展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乳腺癌易感基因1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亚单位1 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下载PDF
140例中国遗传高风险乳腺癌患者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杨柳春 刘晓静 +10 位作者 靳彦文 进淑娟 韩小伟 庞汉民 李建鹏 孟迪 左思 公彦栋 曹诚 黄焰 姜军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CAS CSCD 2017年第2期69-73,共5页
目的探索中国遗传高风险乳腺癌患者BRCA1和BRCA2突变情况。方法本研究为探索性研究,按照纳入标准选择2014年9月至2016年6月就诊解放军307医院乳腺外科的遗传高风险乳腺癌患者140例,按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分为三阴性乳腺癌组(35例)和非三阴... 目的探索中国遗传高风险乳腺癌患者BRCA1和BRCA2突变情况。方法本研究为探索性研究,按照纳入标准选择2014年9月至2016年6月就诊解放军307医院乳腺外科的遗传高风险乳腺癌患者140例,按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分为三阴性乳腺癌组(35例)和非三阴性乳腺癌组(105例),运用二代测序对入组患者BRCA1和BRCA2的49个外显子及其邻近部分内含子序列进行检测,对检测到的致病突变与乳腺癌信息中心(BIC)、ClinVar数据库中进行对照确定是否为新发现致病突变。采用χ~2检验分析致病突变在三阴性乳腺癌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组中的分布差异。结果 BRCA1/2致病突变率为21.4%(30/140),其中BRCA1致病突变率为7.9%(11/140),BRCA2致病突变率为13.6%(19/140)。20个突变位点(BRCA1基因上的17_18delAA,1535_1536insATGA,2013_2014insGT,3266delT,3458delT。BRCA2基因上的1527delA,2059_2063delGATTA,2440delC,3919G>T,5461dup A,6304delG,6368dup A,6446_6447insTA,6552delG,8016dup A,8800C>T,8942_8943delAA,8899delA,9070_9073delAACA,9274_9277delTATT)在BIC、ClinVar数据库均未见报道,并发现1例患者携带BRCA1 c.5470_5477delTGCCCAAT。三阴性遗传高风险性乳腺癌患者携带BRCA1/2致病突变率为34.3%(12/35),高于非三阴性者的17.1%(18/105)(χ2=4.582,P=0.032)。三阴性乳腺癌组中BRCA1致病突变率31.4%(11/35),非三阴性组为0(0/1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604,P<0.001);三阴性乳腺癌组中BRCA2致病突变为2.9%(1/35),非三阴性组为17.1%(18/105),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3.430,P=0.064)。结论新发现的20个突变位点可能为中国人特有,丰富了中国人群BRCA1和BRCA2突变谱。BRCA1 c.5470_5477delTGCCCAAT有可能成为中国人的始祖突变,但仍需后续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证实。遗传高风险乳腺癌患者BRCA1和BRCA2突变情况值得关注,尤其是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三阴性遗传高风险乳腺癌患者BRCA1致病突变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基因 brcal 基因 BRCA2 突变
原文传递
三磷酸腺苷一肿瘤体外药敏试验联合耐药基因检测预测原发性卵巢癌的化疗敏感性 被引量:8
4
作者 赵丹 张伟 +9 位作者 李晓光 王小兵 张连峰 李茉 李艳芬 田海梅 宋培培 刘静 常青云 吴令英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3-198,共6页
目的评价三磷酸腺苷一肿瘤体外药敏试验(ATP—TCA)联合耐药基因检测预测原发性卵巢癌的化疗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8-2009年间收治的接受肿瘤细胞减灭术的原发性卵巢癌患者47例,采用ATP.TCA检测卵巢癌患者对顺铂... 目的评价三磷酸腺苷一肿瘤体外药敏试验(ATP—TCA)联合耐药基因检测预测原发性卵巢癌的化疗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8-2009年间收治的接受肿瘤细胞减灭术的原发性卵巢癌患者47例,采用ATP.TCA检测卵巢癌患者对顺铂、卡铂、紫杉醇、紫杉醇+卡铂4种方案的体外药物敏感性,采用实时逆转录(RT)PCR技术检测其中46例(1份冻存的癌组织标本因降解较严重未予检On,0mRNA)卵巢癌患者的癌组织中耐药基因——BRCAl、ERCCl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X^2检验分析ATP—TCA检测结果与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采用ATP-TCA联合耐药基因检测预测卵巢癌患者对紫杉醇+卡铂方案的化疗敏感性。结果(1)卡铂、顺铂、紫杉醇+卡铂3种方案的ATP-TCA检测结果与临床疗效均有明显的相关关系(P〈0.05),其中紫杉醇+卡铂方案的ATP-TCA检测结果与临床疗效的符合率最高,达83%(39/47);而紫杉醇方案的ATP-TCA检测结果与临床疗效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紫杉醇+卡铂方案的ATP-TCA检测结果预测临床疗效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71%、84%、80%。紫杉醇+卡铂方案的ATP-TCA检测结果与残瘤灶直径(P=0.023)、有无新辅助化疗(P=0.011)有明显相关关系。(2)临床化疗敏感和耐药患者BRCAl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673±2.143和-1.436±2.59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ERCCl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529±1.982和-3.188±2.601,两者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1);BRCAl和ERCClmRNA的表达与临床疗效有明显的相关关系(P〈0.01)。(3)ATP-TCA联合耐药基因检测,预测临床应用紫杉醇+卡铂方案可能会发生耐药的准确率达到8/9。结论ATP-TCA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体外药敏检测方法,可以有效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药物筛选试验 抗肿瘤 基因 brcal DNA结合蛋白质类 内切核酸酶类
原文传递
9例家族性乳腺癌患者BRCA1基因序列突变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邓珊明 王怡 +1 位作者 柯杨 徐光炜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3-376,共4页
目的 :研究中国汉族家族性乳腺癌 (familiarbreastcancer ,FBC)患者BRCA1的突变情况。方法 :选取中国汉族 9个乳腺癌家系中各 1例乳腺癌患者 ,1例无肿瘤家族史的正常人 ,32例散发性乳腺癌患者和 33例正常献血者。从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提取... 目的 :研究中国汉族家族性乳腺癌 (familiarbreastcancer ,FBC)患者BRCA1的突变情况。方法 :选取中国汉族 9个乳腺癌家系中各 1例乳腺癌患者 ,1例无肿瘤家族史的正常人 ,32例散发性乳腺癌患者和 33例正常献血者。从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提取DNA ,经PCR扩增后 ,以变性高效液相色谱 (denaturing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 ,DHPLC)初筛BRCA1所有编码外显子及部分内含子的多态性 ,对异常峰型者直接测序。 结果 :在9例家族性乳腺癌患者中 ,1例患者在外显子 11上发现一处致病性突变 (3870delTGTC) ,该突变因缺失 4个碱基导致框架移位。 1例患者发现尚未见报道的密码子 86 7单个碱基替换导致编码氨基酸的变异 (E86 7R)。 8例患者在内含子 18(IVS18+6 5 )上检出已知的G→A变异 ,变异率为 88.9% (8/ 9)。该位点变异在散发性乳腺癌和一般人群中的检出率分别为 37.5 % (12 / 32 )和 33.3% (11/ 33)。该 8例患者同时检出密码子 871已知的错义变异(P871L)与内含子 9(IVS8 5 7delT)的变异 ,且有 1例患者在此 3处的变异为纯合变异。这 8例患者的检测结果提示 ,IVS18+6 5G→A、IVS8 5 7delT与 2 731C→T这 3个位点存在连锁。该连锁情况尚未见报道。 2例患者在密码子 14 36发现已知为多态的改变 (S14 36S)。 1例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乳腺癌 brcal 基因序列 突变 多态现象 遗传学
下载PDF
散发性高级别卵巢浆液性癌的BRCA基因突变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6
作者 刘伟玲 王志中 +6 位作者 赵九洲 侯阳阳 吴新新 李武 董兵 童婷婷 郭永军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6-31,共6页
目的探讨散发性高级别卵巢浆液性癌(HGSOC)的BRCA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病理诊断为HGSOC且患者家族中无乳腺癌或卵巢上皮性癌病史、患者本人无乳腺癌病史者(即散发性HG... 目的探讨散发性高级别卵巢浆液性癌(HGSOC)的BRCA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病理诊断为HGSOC且患者家族中无乳腺癌或卵巢上皮性癌病史、患者本人无乳腺癌病史者(即散发性HGSOC患者)共68例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入院前未予任何治疗。(1)采用第2代基因测序(NGS)技术检测散发性HGSOC患者的BRCA基因突变情况;(2)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散发性HGSOC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包括癌胚抗原(CEA)、CA125、CA199、人附睾蛋白4(HE4)的表达水平,并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法对散发性HGSOC患者不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3)对影响散发性HGSOC患者BRCA基因突变的因素(包括年龄、手术病理分期、远处转移、铂类药物敏感性以及血清CEA、CA125、CA199、HE4水平等)进行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法。 结果(1)68例散发性HGSOC患者中,15例患者存在BRCA基因突变,BRCA基因突变率为22%(15/68),其中BRCA1基因突变率为16%(11/68)、BRCA2基因突变率为6%(4/68);且15例BRCA基因突变患者中4例为新发突变。(2)BRCA基因突变型患者的血清CEA、CA199、HE4水平均低于BRCA基因野生型(即BRCA基因未突变)患者,但两者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RCA基因突变型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明显高于BRCA基因野生型患者(t=-3.536,P=0.003)。进一步行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CEA与CA199(r=0.897,P〈0.01)、CA125与HE4(r=0.494,P〈0.01)之间均呈明显正相关。(3)单因素分析显示,BRCA基因突变与散发性患者的年龄、手术病理分期、远处转移以及血清CEA、CA199、HE4水平均无关(P〉0.05),而与血清CA125水平、铂类药物敏感性均明显相关(P〈0.05);多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囊腺癌 浆液 基因 brcal 基因 BRCA2 CA-125抗原 突变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原文传递
BRCA1相互作用蛋白的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2
7
作者 严景华 叶棋浓 +3 位作者 朱建华 钟红君 郑回勇 黄翠芬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161-1166,共6页
乳腺癌易感基因 (breastcancersusceptibilitygene 1,BRCA1)在DNA损伤修复、细胞周期调控、染色质的稳定、基因转录激活以及细胞凋亡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BRCA1C 末端是富含酸性氨基酸的转录激活结构域 (AD) ,AD核心结构为两个串联的BRC... 乳腺癌易感基因 (breastcancersusceptibilitygene 1,BRCA1)在DNA损伤修复、细胞周期调控、染色质的稳定、基因转录激活以及细胞凋亡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BRCA1C 末端是富含酸性氨基酸的转录激活结构域 (AD) ,AD核心结构为两个串联的BRCT结构域 (BRCT1和BRCT2 )。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 ,以BRCT2为诱饵蛋白 ,从卵巢文库中筛选到了与BRCT2结构域相互作用蛋白FHL2 (fourandhalfLIMdomains)。利用酵母交配的方法证明FHL2与BRCA1BRCT2特异结合 ,而不与BRCA1BRCT1、Rap1BRCT结构域结合。GST沉淀实验表明 ,FHL2在体外特异地与BRCT2结构域相结合 ;免疫共沉淀实验表明 ,FHL2在体内特异地与BRCT2结构域结合 ;FHL2可与全长BRCA1结合。BRCA1与FHL2相互作用的发现为研究BRCA1以及FHL2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cal FHL2 BRCT2 相互作用
下载PDF
基因测序法在乳腺癌患者BRCA1/2基因突变检测中的应用与风险评估 被引量:3
8
作者 吴泽刚 李艳 +1 位作者 童永清 郑红云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06-1009,共4页
目的探讨武汉女性居民中乳腺癌相关乳腺和卵巢癌易感基因1/2(BRCAl/2)突变分布状况及患乳腺癌的风险程度。方法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择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乳腺外科就诊女性患者128例,其中乳腺癌术后58例、乳腺良性疾病70例;女性健康... 目的探讨武汉女性居民中乳腺癌相关乳腺和卵巢癌易感基因1/2(BRCAl/2)突变分布状况及患乳腺癌的风险程度。方法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择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乳腺外科就诊女性患者128例,其中乳腺癌术后58例、乳腺良性疾病70例;女性健康体检者50名。采用基因测序法检测其BRCAl/2基因序列,将检测序列与标准模板序列比对,分析检测区域突变情况。结果乳腺癌组中,11例发生突变,突变率为19.O%(11/58),其中BRCAl基因8例(3例185delAG、5例5382insC),BRCA2基因3例(2例6174delT、1例C5773T);乳腺良性疾病组中,5例发生突变,突变率为7.1%(5/70),BRCAl基因4例(1例185delAG、3例5382insC),BRCA2基因1例(6174delT);健康对照组中均未发现突变。乳腺癌组的突变率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值分别为4.05、10.56,P均〈0.05);乳腺良性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3.73,P〉0.05)。结论武汉女性居民中存在BRCA1基因(185delAG、5382insC)和BRCA2基因(6174delT、C5773T)突变,该基因突变增加了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基因 brcal 基因 BRCA2 危险性评估
原文传递
BRCA1在乳腺癌细胞系中负调控miR-146a并抑制其促癌功能 被引量:2
9
作者 李丹 康南 +1 位作者 张维敏 詹启敏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15年第3期196-202,共7页
目的在乳腺癌细胞系中,研究BRCA1基因对miR-146a的调控,以及miR-146a的细胞学功能。方法采用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PCR检测BRCA1基因对miR-146a的调控;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对BRCA1以及miR-146a的相互调控进行分析;运用MTS、克隆形成... 目的在乳腺癌细胞系中,研究BRCA1基因对miR-146a的调控,以及miR-146a的细胞学功能。方法采用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PCR检测BRCA1基因对miR-146a的调控;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对BRCA1以及miR-146a的相互调控进行分析;运用MTS、克隆形成、Transwell等实验技术检测miR-146a高表达及敲降对MCF-7细胞生长增殖、侵袭迁移等能力的影响。结果该研究发现BRCA1缺失的情况下,miR-146a表达显著表达升高。通过对miR-146a启动子区分析发现BRCA1可以与miR-146a启动子区结合并调控其表达,同时miR-146a可以与BRCA1 3'UTR不完全互补结合,这提示BRCA1对miR-146a的调控是一种负反馈作用机制。该研究还发现miR-146a高表达可以促进细胞生长增殖和侵袭迁移的能力,而miR-146a敲降后却可以抑制细胞这些表型。结论在乳腺癌细胞中,BRCA1通过负调控miR-146a的表达来抑制其促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RNAs 基因 brcal 基因表达调 肿瘤
下载PDF
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BRCA1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薛伟男 王劲松 +3 位作者 宋燕妮 何川 张有学 庞达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408-412,共5页
目的 分析中国黑龙江省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中BRCA1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 以黑龙江地区的92例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发病年龄≤35岁)为研究对象.由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对BRCA1基因的全部编码序列(除外1,4号外显子)进行扩增.由聚丙... 目的 分析中国黑龙江省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中BRCA1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 以黑龙江地区的92例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发病年龄≤35岁)为研究对象.由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对BRCA1基因的全部编码序列(除外1,4号外显子)进行扩增.由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SSCP)进行突变的初筛,之后进行DNA直接测序证实.结果 在92例乳腺癌患者中发现有5种致病性突变,其中3种为新发现的突变,发现的已报道的2种突变均为无义突变.结论 在中国黑龙江人群中,BRCA1基因的突变对于遗传性乳腺癌的发生可能具有较重要意义;新发现的3个突变位点可能是中国人群中的特有突变;黑龙江地区BRCA1在家族性乳腺癌中突变率明显低于国内外报道,但其中的移码突变3712insG分别在3个患者中检出,提示有可能成为该地区的基础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BRCA1 家族性 基因 突变
下载PDF
乳腺癌的分子生物学发病机制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春雷 王国英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9年第S3期33-37,共5页
乳腺癌(mammary carcinoma)是人类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也是女性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关于乳腺癌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无文献综合报道。本文就其分子学发病机制从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及细胞因子角度进行综述。
关键词 乳腺癌 HER2 brcal C-MYC 雄激素 雌激素 分子生物学基础
下载PDF
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的BRCT结构域的融合表达及纯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严景华 叶棋浓 +2 位作者 钟红君 朱建华 黄翠芬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1-145,共5页
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其C 末段有两个串联重复的BRCT(BRCT1和BRCT2 )结构域。它们与BRCA1的重要功能密切相关 ,BRCT结构域还存在于其它 5 0多种蛋白中。本文用PCR方法扩增了BRCT1和BRCT2结构域编码... 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其C 末段有两个串联重复的BRCT(BRCT1和BRCT2 )结构域。它们与BRCA1的重要功能密切相关 ,BRCT结构域还存在于其它 5 0多种蛋白中。本文用PCR方法扩增了BRCT1和BRCT2结构域编码序列 ,并将其以正确相位与pGEX 2T载体中的GST编码序列融合 ,构建成重组质粒pGST BRCT1和pGST BRCT2。将这两种重组质粒分别转化E coliDH5α后 ,分别表达了GST BRCT1和GST BRCT2两种融合蛋白。Westernblot检测结果表明 ,两种融合蛋白均能与GST抗体反应。表达的GST BRCT1和GST BRCT2经GST Sepharose 4B亲和层析获得了纯化的融合蛋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易感基因 brcal BRCT 结构域 融合表达 纯化
下载PDF
353例遗传性高危乳腺癌患者BRCA1、BRCA2、PALB2基因胚系突变的分布情况研究
13
作者 匡夏颖 邵楠 林颖 《肿瘤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1期946-950,共5页
[目的]通过对女性乳腺癌患者进行胚系基因检测,评估BRCA1、BRCA2、PALB2基因胚系致病/可能致病性突变在高危乳腺癌患者中的分布情况。[方法]收集2016年12月1日至2022年4月30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对已进行胚系多... [目的]通过对女性乳腺癌患者进行胚系基因检测,评估BRCA1、BRCA2、PALB2基因胚系致病/可能致病性突变在高危乳腺癌患者中的分布情况。[方法]收集2016年12月1日至2022年4月30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对已进行胚系多基因检测的353例具有遗传性高危因素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对她们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估BRCA1、BRCA2和PALB2基因胚系致病/可能致病性突变患者的病理和临床特征等情况。[结果] 353例患者中,胚系BRCA1、BRCA2和PALB2致病/可能致病突变者共59例,突变率为16.71%,年轻患者较其他年龄患者的BRCA1突变率更高(P=0.039),相比其他分子分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BRCA1突变(P<0.001)和3个基因的总突变率(P=0.007)都明显更高。和没有肿瘤家族史的患者相比,有肿瘤家族史的患者并没有体现出明显的高突变率。具有2个或2个以上危险因素的患者的基因突变率要明显高于只有1个高危因素的患者(P=0.048)。[结论] PALB2基因胚系致病/可能致病突变在高危乳腺癌患者中的发生比例较高,其重要性并不亚于BRCA1/2基因,建议将PALB2基因纳入常规乳腺癌胚系基因检测范围,且对具有遗传性高危因素的乳腺癌患者进行包括胚系BRCA1、BRCA2和PALB2基因的常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BRCA1基因 BRCA2基因 PALB2基因 胚系突变 遗传
原文传递
食管癌组织BRCA1和β-tubulin Ⅲ的表达与紫杉醇疗效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叶维 姜维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35-1437,共3页
目的:检测食管癌组织BRCA1、β-tubulin Ⅲ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紫杉醇疗效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中BRCA1和β-tubulin Ⅲ的蛋白表达水平,分析表达与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BRCA1的高表达率为47%,BRCA1高表达组化疗有效率为... 目的:检测食管癌组织BRCA1、β-tubulin Ⅲ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紫杉醇疗效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中BRCA1和β-tubulin Ⅲ的蛋白表达水平,分析表达与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BRCA1的高表达率为47%,BRCA1高表达组化疗有效率为57%、低表达组的化疗有效率为6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3);β-tubulinⅢ的高表达率为57%,β-tubulin Ⅲ高表达组的化疗有效率41%、低表达组化疗有效率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β-tubulin Ⅲ可以作为紫杉类在晚期食管癌中疗效的预测因子,β-tubulin Ⅲ低表达的食管癌患者是紫杉类化疗的最适人群。本研究未体现出BRCA1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brcal Β-TUBULIN 紫杉类 化疗疗效
下载PDF
BRCA1和相关凋亡调控蛋白在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与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任婕 王麟 +4 位作者 马文峰 米小轶 冯婉玉 金万宝 魏敏杰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8年第8期1309-1313,共5页
目的:分析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和相关凋亡调控蛋白C-myc、Bcl-2和p5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的相关性,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探讨BRCA1等蛋白表达对乳腺癌诊断和治疗的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4例乳腺良性病变和120例乳... 目的:分析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和相关凋亡调控蛋白C-myc、Bcl-2和p5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的相关性,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探讨BRCA1等蛋白表达对乳腺癌诊断和治疗的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4例乳腺良性病变和12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BRCA1、C-myc、Bcl-2和p53的表达,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校正Pearson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良性乳腺病变,BRCA1、C-myc和p53蛋白在细胞核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5.8%(23/24)、8.3%(2/24)和4.2%(1/24),Bcl-2在细胞质/膜阳性表达率为91.7%(22/24);在浸润性导管癌,BRCA1、C-myc和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0%(72/120)、38.3%(46/120)和36.7(44/120),Bcl-2阳性表达率为50.8%(61/120);与良性乳腺病变比较,浸润性导管癌中BRCA1、Bcl-2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C-myc和p53表达增加,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BRCA1表达与C-myc和p53过表达相关;C-myc表达与p53表达相关;BRCA1、p53、C-myc表达与Bcl-2表达均无显著相关性。BRCA1、C-myc和Bcl-2表达与组织分级和腋淋巴结转移相关。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BRCA1失表达与C-myc和p53过表达、组织学分级和腋淋巴结转移相关,凋亡调控基因的异常表达参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cal C-MYC BCL-2 p53 乳腺癌
下载PDF
人类乳腺癌抑癌基因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陈飞宇 方小云 +1 位作者 孔令泉 吴凯南 《世界今日医学杂志》 2004年第1期61-62,共2页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肿瘤的发生是多个癌基因在不同时间和空间,经不同途径激活和(或)不同的抑癌基因失活为基础的多步骤的过程。本文综述近年来抑癌基因研究进展。
关键词 人类乳腺癌 抑癌基因 p53基因 NM23 PRB brcal BRCA2
下载PDF
预防性切除乳腺,是否小题大做
17
作者 杜力成 《家庭健康(医学科普)》 2013年第7期14-15,共2页
安吉丽娜·朱莉的做法得到众多网友的盛赞,但同时也对她未患癌症却选择切除乳腺,以及术后恢复状况提出了诸多疑问。 何谓BRCA1 1990年,研究者发现了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l),它位于人体细胞核的第17号染色体上,是一种与遗... 安吉丽娜·朱莉的做法得到众多网友的盛赞,但同时也对她未患癌症却选择切除乳腺,以及术后恢复状况提出了诸多疑问。 何谓BRCA1 1990年,研究者发现了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l),它位于人体细胞核的第17号染色体上,是一种与遗传性乳腺癌有关的基因。正常的BRCAl是一种抑癌基因,能够维持人基因组的稳定性和参与DNA损伤修复,换言之,正常的BRCAl可以抑制肿瘤的发生,对人体是一种保护性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易感基因 预防性切除 DNA损伤修复 brcal 17号染色体 遗传性乳腺癌 BRCA1 人体细胞核
下载PDF
最新进展
18
作者 王学举 《癌症进展》 2012年第4期319-320,共2页
背景Olaparib作为一种口服的多聚酶抑制剂,其抗肿瘤作用已经在BRCAl或BRCA2阴性的高分化浆液性卵巢癌患者中初见端倪。方法研究者进行了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Ⅱ期研究,旨在评估对于铂类敏感的复发性高分化浆液性卵巢癌患者的... 背景Olaparib作为一种口服的多聚酶抑制剂,其抗肿瘤作用已经在BRCAl或BRCA2阴性的高分化浆液性卵巢癌患者中初见端倪。方法研究者进行了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Ⅱ期研究,旨在评估对于铂类敏感的复发性高分化浆液性卵巢癌患者的维持治疗效果。这些患者已经接受过2个或2个以上的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对于铂类化疗方案部分或者完全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患者 生存时间 化疗方案 BRCA2 brcal 抗肿瘤作用 安慰剂对照 酶抑制剂
下载PDF
Gadd45介导抑癌基因BRCA1诱导的G_2/M期阻滞 被引量:8
19
作者 宋咏梅 童彤 +4 位作者 付明 董立佳 金顺钱 吴旻 詹启敏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17-521,共5页
背景与目的:目前已经肯定,抑癌基因BRCA1是细胞周期监测点调控的重要因子,但BRCA1在细胞周期阻滞中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Gadd45在BRCA1诱导的细胞周期阻滞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应用转染、流式细胞仪细胞筛选(分选)... 背景与目的:目前已经肯定,抑癌基因BRCA1是细胞周期监测点调控的重要因子,但BRCA1在细胞周期阻滞中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Gadd45在BRCA1诱导的细胞周期阻滞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应用转染、流式细胞仪细胞筛选(分选)、Westernblot检测分析BRCA1诱导Gadd45的表达;利用CAT酶活性测定的方法检测外源BRCA1对Gadd45启动子所起作用;以流式细胞周期分析方法检测反义Gadd45转染对BRCA1诱导的细胞G2/M期阻滞的影响;采用细胞生长集落形成分析反义Gadd45转染HeLa、HCT116细胞在BRCA1诱导的细胞生长抑制过程所起的作用。结果:外源转染BRCA1可诱导Gadd45蛋白的表达;BRCA1激活Gadd45启动子的转录;反义Gadd45可显著阻遏BRCA1诱导细胞G2/M期阻滞;反义Gadd45转染可明显降低BRCA1对HeLa、HCT116细胞集落形成的抑制作用。结论:Gadd45作为BRCA1的下游调控基因,在BRCA1诱导的细胞G2/M期阻滞过程和生长抑制中起介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dd45介导 抑癌基因 brcal诱导 G2/M期阻滞 作用机制
下载PDF
联合运用基因芯片和反义寡核苷酸技术筛选骨肉瘤转移相关基因 被引量:6
20
作者 范德刚 范清宇 +4 位作者 张惠中 张鹏 龙华 刘云燕 文艳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64-68,共5页
目的 探讨联合运用基因芯片和反义寡核苷酸技术筛选转移相关基因。方法 分别提取两种具有不同转移能力的骨肉瘤细胞总RNA ,反转录cDNA ,用基因芯片筛选差异表达基因 ;从基因芯片筛选结果中选择适当基因 ,设计相应的反义寡核甘酸进行... 目的 探讨联合运用基因芯片和反义寡核苷酸技术筛选转移相关基因。方法 分别提取两种具有不同转移能力的骨肉瘤细胞总RNA ,反转录cDNA ,用基因芯片筛选差异表达基因 ;从基因芯片筛选结果中选择适当基因 ,设计相应的反义寡核甘酸进行体外实验 ,观测其对细胞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 基因芯片筛选出 11个差异表达基因 ,多与肿瘤发生发展有关。BRCA1和BLCAP基因反义寡核苷酸均可引起骨肉瘤细胞生长速度变快、克隆形成率增高、增殖活性增强。结论 联合运用基因芯片和反义寡核苷酸技术可以有效地筛选转移相关基因 ,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转移 基因芯片 反义寡核苷酸 brcal基因 BLCAP基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