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联合麻醉术中知晓与脑电双频指数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葛宁花 薛张纲 蒋豪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21-123,共3页
目的 探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术中知晓的发生率以及脑电双频指数 (BIS)与镇静深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的肝癌手术患者 2 40例 ,麻醉方法均为硬膜外阻滞加全麻。分为两组 :异丙酚组 (P组 ,n =12 0 ) ,术前 30分钟肌注苯... 目的 探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术中知晓的发生率以及脑电双频指数 (BIS)与镇静深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的肝癌手术患者 2 40例 ,麻醉方法均为硬膜外阻滞加全麻。分为两组 :异丙酚组 (P组 ,n =12 0 ) ,术前 30分钟肌注苯巴比妥钠 0 1g、阿托品 0 3mg ,诱导用芬太尼 4μg/kg、异丙酚 1 5mg/kg、琥珀胆碱 2mg/kg ,维持用异丙酚 12mg·kg-1·h-1,持续 15分钟后改为 3mg·kg-1·h-1至术毕 ;硫喷妥钠组 (T组 ,n =12 0 ) ,术前 30分钟肌注咪唑安定 0 0 75~ 0 1mg/kg、阿托品 0 3mg ,诱导用硫喷妥钠 6mg/kg替换P组的异丙酚 ,其余药相同 ,维持用 6 0 %的N2 O吸入至术毕。两组均在诱导前 15分钟开始在硬膜外导管内注入 0 5 %布比卡因 4ml。术中持续监测BIS和边缘频率 (SEF)。结果 诱导前两组患者的EEG无差异 ;诱导后 15分钟和 30分钟 ,EEG抑制 ,BIS和SEF均降低 ,组间无差异 ;诱导后 6 0分钟和 12 0分钟 ,P组的BIS和SEF比T组低 (P <0 0 5 )。P组 1例术中知晓。结论 联合麻醉中 ,用BIS监测预防术中知晓的发生缺乏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硬膜外麻醉 脑电双频指数 知晓 异丙酚 联合麻醉 bis
下载PDF
Narcotrend指数和脑电双频指数对于老年患者腹腔镜术后谵妄的影响 被引量:20
2
作者 范梅笑 杜奕鹏 +1 位作者 徐道权 李春萍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9年第10期1715-1719,共5页
目的分析Narcotrend指数和脑电双频指数对于老年患者腹腔镜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行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Narcotrend指数组(NI组)、脑电双频指数组(BIS组)、对照组(CK组),每组40例。分析患者在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 目的分析Narcotrend指数和脑电双频指数对于老年患者腹腔镜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行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Narcotrend指数组(NI组)、脑电双频指数组(BIS组)、对照组(CK组),每组40例。分析患者在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手术开始时(T3)、手术开始3min(T4)、手术结束时(T5)、拔管时(T6)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记录麻醉药的用量,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于术后24h、48h、72h三个时间点评估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情况以及术中知晓的发生率。结果手术开始时(T3)、手术开始3min(T4)、手术结束时(T5)、拔管时(T6)CK组的MAP均低于NI组和BIS组。在手术开始3min(T4)及拔管时(T6)CK组的HR高于NI组和BIS组。CK组的麻醉药用量较NI组和BIS组高。CK组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较NI组和BIS组时间长。NI组和BIS组的MAP、HR、麻醉药用量、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NI组、BIS组和CK组术后24h发生谵妄的例数分别是2、3、10例,其中NI组、BIS组谵妄的发生率低于CK组,NI组和BIS组谵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三组患者术后并未观察到术中知晓。结论 Narcotrend和BIS监测有助于维持老年患者腹腔镜下胃肠手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术中麻醉药的用量,同时减少谵妄的发生,改善患者术后恢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RCOTREND指数 bis指数 老年 术后谵妄
下载PDF
基于样本熵与决策树的麻醉意识深度评价指数的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刘军 周雅琪 +3 位作者 陈绍宾 徐天昊 陈枭 谢斐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34-439,共6页
麻醉意识深度监测是临床中保证全身麻醉(全麻)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手段之一,脑电图(EEG)作为检测大脑皮层活动的主要信号,是评价麻醉意识深度的重要工具。本文根据脑电信号随麻醉意识深度变化的趋势,提出结合脑电分析中的时域、频域及复... 麻醉意识深度监测是临床中保证全身麻醉(全麻)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手段之一,脑电图(EEG)作为检测大脑皮层活动的主要信号,是评价麻醉意识深度的重要工具。本文根据脑电信号随麻醉意识深度变化的趋势,提出结合脑电分析中的时域、频域及复杂度方法,采用决策树分类器与最小二乘拟合法计算麻醉深度指数(DOAI)。利用临床采集的40例丙泊酚全麻手术患者的脑电信号和麻醉专家对信号的分类、评分对此方案进行验证,实验结果与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BIS指数进行对比,结果显示DOAI与BIS指数的Pearson相关性可达0.89,从而证实此方案的可行性与准确性,为麻醉监护工作者提供了一种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监护 脑电参数 决策树 麻醉深度指数 bis指数
原文传递
全麻诱导插管期间脑电双频指数和血液动力学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周少丽 刘德昭 +3 位作者 庞红宇 陈信芝 马武华 陈秉学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07-209,共3页
目的 探讨常用静脉复合全麻围诱导期脑电双频指数(BIS)和心血管反应变化规律。方法 选择45例ASAⅠ~Ⅱ级非心脑外科全麻择期手术患者,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_o)、诱导后气管插管前(T_b)、气管插管时(T_i)、气管插管后1 min(T_1)、2min(T_2)... 目的 探讨常用静脉复合全麻围诱导期脑电双频指数(BIS)和心血管反应变化规律。方法 选择45例ASAⅠ~Ⅱ级非心脑外科全麻择期手术患者,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_o)、诱导后气管插管前(T_b)、气管插管时(T_i)、气管插管后1 min(T_1)、2min(T_2)、3 min(T_3)、4min(T_4)及5 min(T_5),记录BIS、BP、HR,并计算心率-收缩压乘积(RPP)。结果 (1)T_b BIS为57.6±9.8,诱导前基础T_o(86.0±9.4),T_i各项指标均较T_b增高,至T_5恢复;(2)围诱导期BP、HR和RPP的变化趋势与BIS一致;(3)术后随访未发现对插管操作有不良记忆的病例。结论 常用的静脉复合全麻,诱导方法和用药量尚不能消除气管插管心血管不良反应。BIS对判断全麻诱导期血液动力学变化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气管插管 脑电双频指数 血液动力学 bis 心血管反应
下载PDF
BIS和AEPI监测镇静深度的评价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勇 佘守章 +2 位作者 闫焱 许学兵 许立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662-664,共3页
目的比较脑电双频指数(BIS)和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EPI)在丙酚靶控镇静深度的临床价值。方法45例腰-硬联合麻醉术中需丙泊酚镇静病人,ASAⅠ级,腰麻平面确定后开始丙泊酚靶控输注镇静。结果(1)丙泊酚镇静期BIS、AEPI逐渐降低,苏醒期逐渐升... 目的比较脑电双频指数(BIS)和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EPI)在丙酚靶控镇静深度的临床价值。方法45例腰-硬联合麻醉术中需丙泊酚镇静病人,ASAⅠ级,腰麻平面确定后开始丙泊酚靶控输注镇静。结果(1)丙泊酚镇静期BIS、AEPI逐渐降低,苏醒期逐渐升高(P<0.01),而AEPI则在意识转换过程中变化更敏感(P<0.01)。(2)在丙泊酚镇静期和苏醒期BIS、AEPI与丙泊酚EC密切相关。(3)在丙泊酚镇静期,联合监测当BIS≤63和AEPI≤30时敏感度即可达100%。结论BIS和AEPI是监测麻醉镇静深度的良好指标,BIS和AEPI联合监测提高了诊断的敏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诱发电位 脑电双频指数 丙泊酚 镇静 镇静深度 联合监测 bis 腰-硬联合麻醉 听觉诱发电位指数 脑电双频指数 靶控输注镇静 丙泊酚 临床价值
下载PDF
氯胺酮和依托咪酯的BIS_(50)及其对脑电双频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吕改华 许幸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04-206,共3页
目的 分别测定氯胺酮和依托咪酯诱导时半数患者入睡时的脑电双频指数(BIS)即BIS_(50)和半数有效量(ED_(50)),比较他们对BIS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无服用精神药物和镇静催眠药、无术前用药的择期手术患者(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氯胺酮... 目的 分别测定氯胺酮和依托咪酯诱导时半数患者入睡时的脑电双频指数(BIS)即BIS_(50)和半数有效量(ED_(50)),比较他们对BIS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无服用精神药物和镇静催眠药、无术前用药的择期手术患者(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氯胺酮组(K组,n=20)和依托咪酯组(E组,n=20),以半数效量序贯法分别进行氯胺酮和依托咪酯诱导的睡眠观察,以对语言指令不应和睫毛反射消失为入睡指标,同时记录BIS的变化。对取得的数据以直线回归的方法和加权均数法分别求得氯胺酮、依托咪酯的BIS_(50)和ED_(50)。结果 氯胺酮和依托咪酯诱导后,BIS明显下降(P=0.000983),但两者各自BIS下降幅度在入睡与未睡患者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920501和0.956263)。氯胺酮的BIS_(50)和ED_(50)分别是78.81(95%可信区间67.27~97.10)和0.757 mg/kg(95%可信区间0.535~1.071mg/kg),依托咪酯的BIS_(50)和ED_(50)分别是60.00(95%可信区间49.74~76.95)和0.089mg/kg(95%可信区间0.073~0.107mg/kg)。结论 氯胺酮和依托咪酯皆显著降低BIS,但仅凭BlS难以准确预计是否进入睡眠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依托咪酯 bis50 脑电双频指数 bis 临床资料
下载PDF
不同脑电双频指数指导七氟醚吸入全麻在老年患者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术中的比较 被引量:12
7
作者 罗振国 滕云鹏 +3 位作者 董补怀 王仿 吴刚 薛荣亮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86-988,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脑电双频指数(BIS)指导七氟醚吸入全麻在老年患者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老年关节脱位患者48例,ASAⅠ或Ⅱ级,男28例,女20例,年龄65-85岁。随机分为三组,A组:55≤BIS%60,B组:50≤BIS〈55,... 目的比较不同脑电双频指数(BIS)指导七氟醚吸入全麻在老年患者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老年关节脱位患者48例,ASAⅠ或Ⅱ级,男28例,女20例,年龄65-85岁。随机分为三组,A组:55≤BIS%60,B组:50≤BIS〈55,C组:45≤BIS%50。建立静脉通路后吸入8%七氟醚,调节七氟醚浓度使BIS值处于相应的范围。记录麻醉前、复位前和复位时三组患者的MAP、HR,记录麻醉效果和苏醒时间。记录呼吸抑制和苏醒期躁动、恶心呕吐等发生情况。结果与麻醉前比较,复位前C组MAP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P〈0.05)。与复位前比较,复位时A组患者HR明显增快(P〈0.05)。与C组比较,A、B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明显缩短(P〈0.05)。A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优良率明显低于B、C两组(P〈0.05)。C组呼吸抑制发生例数明显多于A、B两组(P〈0.05)。结论50≤BIS〈55时,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老年关节脱位手法复位麻醉效果满意,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关节脱位 手法复位 bis 七氟醚
下载PDF
BIS评分、丙泊酚血药浓度在ICU重症脑损伤伴意识障碍并机械通气患者镇静评估中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素霞 许铁 石远峰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17-120,共4页
目的:探讨BIS评分、丙泊酚血药浓度在ICU重症脑损伤伴意识障碍并机械通气患者镇静评估中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5-01-2017-07期间收住我院ICU的重症脑损伤伴意识障碍并机械通气患者30例,采用丙泊酚、舒芬太尼持续镇... 目的:探讨BIS评分、丙泊酚血药浓度在ICU重症脑损伤伴意识障碍并机械通气患者镇静评估中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5-01-2017-07期间收住我院ICU的重症脑损伤伴意识障碍并机械通气患者30例,采用丙泊酚、舒芬太尼持续镇静、镇痛治疗,观察镇静镇痛前及达满意镇静镇痛后0、4、8、12h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自主呼吸频率(RR)、脑电双频谱指数(BIS)评分、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POT)评分以及丙泊酚血药浓度,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对脑电双频谱指数(BIS)评分以及丙泊酚血药浓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患者镇静镇痛后HR、MAP、RR、BIS评分、CPOT评分较用药前均明显降低(P<0.05),均能达到满意的镇静、镇痛效果,BIS评分与丙泊酚血药浓度呈明显负相关。结论:BIS评分具有良好的评估重症脑损伤伴意识障碍并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水平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脑损伤并机械通气 意识障碍 bis评分 丙泊酚血药浓度
原文传递
老年人丙泊酚效应室靶控浓度与脑电双频指数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6
9
作者 梁丽霞 陈剑峰 欧阳葆怡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389-391,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靶控输注(TCI)丙泊酚时不同效应室靶控浓度与脑电双频指数(BIS)变化的关系,以及镇静和麻醉时效应室靶控浓度的适宜设置值.方法18例老年病人静脉TCI丙泊酚,血浆靶控浓度的设定从0.5 μg/ml开始,当效应室靶控浓度上升到血... 目的探讨老年人靶控输注(TCI)丙泊酚时不同效应室靶控浓度与脑电双频指数(BIS)变化的关系,以及镇静和麻醉时效应室靶控浓度的适宜设置值.方法18例老年病人静脉TCI丙泊酚,血浆靶控浓度的设定从0.5 μg/ml开始,当效应室靶控浓度上升到血浆靶控浓度水平时,将血浆靶控浓度调高0.5μg/ml,使丙泊酚血浆靶控浓度阶梯式上升,直到效应室靶控浓度达到3.5μg/ml.记录每个效应室靶控浓度水平时的MAP、HR、RR、SpO2、BIS值和Ramsay镇静评级,同时测定丙泊酚血药浓度.结果丙泊酚效应室靶控浓度与实测血药浓度呈高度直线相关(r=0.9982,P<0.01),预测误差中位数(MDPE)=5%,预测误差绝对值的中位数(MDAPE)=12.7%,摇摆率(Wobble)=12.0%.效应室靶控浓度与BIS值呈高度直线负相关(r=-0.9985,P<0.01),回归方程:BIS值=92.94-17.77×效应室靶控浓度值(R2=0.9771,P<0.01).当效应室靶控浓度达到0.5μg/ml时,50%的病人镇静评级达到3级.效应室靶控浓度达到3.5 μg/ml时,MAP的降幅达到基础值的34%,自主呼吸率稍有降低,吸氧条件下SpO2保持在95%以上.结论丙泊酚效应室靶控浓度与BIS值呈负相关,可以用其评估镇静深度.对于老年病人,丙泊酚效应室靶控浓度在0.5~1.0μg/ml时已获得临床镇静效果,2.0~2.5μg/ml时达到全麻诱导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丙泊酚 室靶控浓度 脑电双频指数 bis TCI 靶控输注 麻醉
下载PDF
艾司洛尔应用于门诊手术的镇静麻醉中对脑电双频指数和麻醉复苏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乔庆 顾晓静 +1 位作者 徐静 钟泰迪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1631-1634,共4页
目的 观察艾司洛尔对门诊手术镇静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门诊接受无痛人流手术患者,年龄18~35岁,ASA I~Ⅱ级.将两组患者分为艾司洛尔组(E组)和生理盐水组(C组).麻醉诱导前E组静脉注射艾司洛尔1 mg/kg,并以150ug·kg-1&... 目的 观察艾司洛尔对门诊手术镇静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门诊接受无痛人流手术患者,年龄18~35岁,ASA I~Ⅱ级.将两组患者分为艾司洛尔组(E组)和生理盐水组(C组).麻醉诱导前E组静脉注射艾司洛尔1 mg/kg,并以150ug·kg-1·min-1持续静脉给药;C组给予生理盐水.两组麻醉诱导药物均为芬太尼(1 μg/kg)和丙泊酚(2 mg/kg).观察手术中脑电双频指数(BIS)、心率和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丙泊酚总量,手术后睁眼时间和患者达到离院标准的时问.结果 对照组组内在手术开始后1、2、3 min的BIS值和心率比诱导后明显增加(P〈0.05),手术中两组的BIS值和心率组间比较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后达到出院标准的时间明显长于艾司洛尔组(P〈0.05).结论 艾司洛尔联合应用于门诊手术的镇静麻醉中时能控制手术伤害性刺激引起的BIS指数升高,减少镇静药物用量,缩短麻醉复苏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洛尔 bis指数 镇静麻醉 麻醉复苏
原文传递
术前应用氟比洛芬对全凭静脉麻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顾晓静 钟泰迪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760-762,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应用氟比洛芬对全凭静脉麻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Ⅰ-Ⅱ级,按数字随机法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30例和给药组(B组)30例。给药组在全身麻醉诱... 目的探讨术前应用氟比洛芬对全凭静脉麻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Ⅰ-Ⅱ级,按数字随机法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30例和给药组(B组)30例。给药组在全身麻醉诱导前15min静脉给氟比洛芬酯注射液1mg/kg。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插管后即刻,切皮前5min(T0),切皮(T1),切皮后5min(T2),10min(T3),15min(T4),20min(T5),25min(T6)的血压,心率和BIS值。结果给药组与对照组在清醒和麻醉过程中的BI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给药组在T1时间点(即切皮时)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较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应用氟比洛芬酯对BIS值没有明显影响,不会改变全凭静脉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镇静程度,但可以降低手术中伤害性刺激时的心血管反应,使血流动力学更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全凭静脉麻醉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bis
原文传递
不同时点丙泊酚浓度及双频指数变化的测定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海红 米卫东 张宏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9期473-475,共3页
目的 应用靶控输注技术 (target controlledinfusion ,TCI)定量分析意识消失、置喉镜和切皮时所需丙泊酚的血浆浓度和双频指数 (BIS)变化。方法  6 0例病人随机分为丙泊酚组 (P组 )和丙泊酚 +芬太尼组 (PF组 )。分别观察 5 0 %病人意... 目的 应用靶控输注技术 (target controlledinfusion ,TCI)定量分析意识消失、置喉镜和切皮时所需丙泊酚的血浆浓度和双频指数 (BIS)变化。方法  6 0例病人随机分为丙泊酚组 (P组 )和丙泊酚 +芬太尼组 (PF组 )。分别观察 5 0 %病人意识消失、抑制置喉镜和切皮时体动反应所需丙泊酚浓度和BIS变化。结果  5 0 %病人意识消失时所需丙泊酚血浆浓度 (Cp50S)最低 ,5 0 %病人意识消失双频指数 (BIS50S)最高。单用丙泊酚Cp50S为 3 10 μg/ml,BIS50S为 77 8;抑制置喉镜和切皮时体动反应丙泊酚的血浆浓度比意识消失时分别高 0 38倍和 1 36倍 ,BIS50 值分别降低 8 5 %和 35 0 %。芬太尼使三个时点所需丙泊酚血浆浓度显著降低 ;而BIS50 有所升高。结论  (1)临床三个时点所需丙泊酚血浆浓度不同 ,BIS值随丙泊酚浓度的增减而变化。 (2 )辅用芬太尼 ,三个时点丙泊酚的血浆浓度降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麻醉 靶控输注 双频指数 丙泊酚 TCI bis 血药浓度
下载PDF
丙泊酚对肝硬化患者全麻中镇静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徐晨 任波 +6 位作者 张云辉 毕振华 金晓菲 刘霞 马苗 李军 董刚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48-1050,共3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肝硬化患者全麻中镇静效应的影响。方法选取三组患者:肝硬化且肝功能A级患者32例(A组),肝硬化且肝功能B级患者26例(B组),非肝硬化、肝功能正常,接受其他手术的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C组),比较三组患者在丙泊酚全麻诱导中...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肝硬化患者全麻中镇静效应的影响。方法选取三组患者:肝硬化且肝功能A级患者32例(A组),肝硬化且肝功能B级患者26例(B组),非肝硬化、肝功能正常,接受其他手术的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C组),比较三组患者在丙泊酚全麻诱导中意识消失、BIS值为50时的丙泊酚靶浓度、效应室浓度及丙泊酚用量。结果术前A、B组血浆白蛋白含量明显低于C组(P<0.05),术后B组血浆白蛋白含量明显低于C组(P<0.05);术前B组胆红素含量明显低于C组(P<0.05)。B组患者意识消失时和BIS 50时的效应室浓度和丙泊酚用量分别为(1.46±0.47)μg/ml、(1.93±0.56)μg/ml和(0.12±0.03)ml/kg、(0.16±0.04)ml/kg,明显低于C组的(2.02±0.65)μg/ml、(2.9±1.31)μg/ml和(0.15±0.02)ml/kg、(0.19±0.05)ml/kg。结论丙泊酚在肝硬化患者全麻诱导中的用量明显低于肝功能正常者,且肝功能越差,丙泊酚用量越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丙泊酚 肝硬化 bis
下载PDF
七氟烷及丙泊酚对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下行颅内肿瘤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常建华 王臻 +1 位作者 张世平 陈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21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七氟烷及丙泊酚对在脑电双频指数监测(BIS)下行颅内肿瘤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于BIS监测下行颅内肿瘤切除术的12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七氟烷进行麻醉维持,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七氟烷及丙泊酚对在脑电双频指数监测(BIS)下行颅内肿瘤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于BIS监测下行颅内肿瘤切除术的12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七氟烷进行麻醉维持,对照组采用丙泊酚进行麻醉维持,比较2组患者在T_1(BIS为50时)、T_2(气管插管时)、T_3(手术开始15 min)、T_4(手术结束)4个时间点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 O_2)、平均脉压差(MAP)、左右两侧大脑前动脉时间平均流速(Vm)、脑动静脉血氧含量差(Ca-vO_2)、脑氧摄取率(CERO_2),并对比患者清醒后2 h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T_1时,2组患者的HR、SpO_2、MAP、V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_1相比,T_2、T_3及T_4的HR、SpO_2、MAP、Vm均显著下降(P<0.05),但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T_1时,2组患者Ca-vO_2、CER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_2、T_3及T_4时实验组患者的Ca-vO_2、CERO_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氟烷及丙泊酚对BIS监测下行颅内肿瘤切除术的患者均有较好麻醉效果,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但七氟烷能降低脑氧代谢,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烷 丙泊酚 bis 血流动力学 氧代谢
下载PDF
胃肠镜麻醉时艾司洛尔对脑电双频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邢群智 韩学昌 《当代医学》 2011年第33期17-18,共2页
目的观察艾司洛尔对门诊无痛胃肠镜镇静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80例门诊接受无痛胃肠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E组:诱导前以1mg/kg静脉注射艾司洛尔,并按150μg kg/min持续静脉泵注;C组给予生理盐水。记录丙泊酚总量、脑电双频指数(BIS)、心... 目的观察艾司洛尔对门诊无痛胃肠镜镇静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80例门诊接受无痛胃肠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E组:诱导前以1mg/kg静脉注射艾司洛尔,并按150μg kg/min持续静脉泵注;C组给予生理盐水。记录丙泊酚总量、脑电双频指数(BIS)、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检查后睁眼时间、患者达到离院标准的时间。结果对照组在检查开始后胃肠镜在过声门、到十二指肠位点的BIS值和HR比诱导后明显增加(P<0.05),检查中两组的BIS值和HR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检查后达到出院标准的时间明显长于艾司洛尔组(P<0.05)。结论艾司洛尔应用于无痛胃肠镜的镇静麻醉时能控制内镜插入时伤害性刺激引起的BIS指数升高,减少镇静药物用量,缩短麻醉复苏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洛尔 无痛胃肠镜 bis 镇静麻醉 麻醉复苏
下载PDF
脑电双频指数及麻醉趋势指数在学龄前儿童腹腔镜手术中的变化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纳武 马星钢 孟利刚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13期91-94,共4页
目的 比较脑电双频指数(BIS)与麻醉趋势指数(NTI)在学龄前儿童腹腔镜手术中的差异,为进一步研究小儿麻醉深度监测提供临床数据.方法 选择2014年4~10月深圳市儿童医院腹腔镜手术患儿76例,随机分为NTI组(26例)、BIS组(26例)和对... 目的 比较脑电双频指数(BIS)与麻醉趋势指数(NTI)在学龄前儿童腹腔镜手术中的差异,为进一步研究小儿麻醉深度监测提供临床数据.方法 选择2014年4~10月深圳市儿童医院腹腔镜手术患儿76例,随机分为NTI组(26例)、BIS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记录术中不同时间点及意识恢复过程BIS与NTI的变化情况;记录三组患儿手术时长、停药至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术中七氟烷用量.结果 BIS组与NTI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比对照组短(P< 0.05);NTI组停药至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七氟烷醚用量均比BIS组和对照组少(P<0.01);诱导前期、气腹消除和拔除气管导管时NT值与BIS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 0.01);意识恢复情况比较中,小孩恢复定向力时NTI值比BIS值高(P<0.01).结论 NTI与BIS均能监测儿童的麻醉深度,但NTI在较深麻醉状态时呈下降趋缓,而苏醒期回升速度较快,反映恢复质量性能NTI略优于B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趋势指数 脑电双频指数 麻醉 儿童 腹腔镜
下载PDF
单肺通气早期七氟醚肺摄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涣君 王伟芝 +2 位作者 罗艳华 纪凡层 王绍明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142-144,共3页
目的 观察比较七氟醚在单肺通气(OLV)和双肺通气(TLV)早期吸入过程中的肺摄取情况及对麻醉深度的影响.方法 全身麻醉下行食道肿瘤切除术病人30例,随机分成OLV组和TLV组,均于全麻诱导后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行控制呼吸,OLV组于术者打... 目的 观察比较七氟醚在单肺通气(OLV)和双肺通气(TLV)早期吸入过程中的肺摄取情况及对麻醉深度的影响.方法 全身麻醉下行食道肿瘤切除术病人30例,随机分成OLV组和TLV组,均于全麻诱导后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行控制呼吸,OLV组于术者打开胸壁时开始行右侧单肺通气,TLV组保持双肺通气不变.七氟醚吸入后记录每组病人各个时点的SpO2,MAP,HR,BIS、七氟醚吸入气浓度(FI)和呼出气浓度(ET)并计算ET/FI.结果 两组间SpO2,MAP,HR,BIS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 (P〉0.05),两组间FI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OLV组ET高于TLV组(P〈0.05),ET/FI高于82.5%TLV组(P〈0.05).结论 OLV早期对七氟醚的肺摄取速率高于同期TLV,两组患者BIS反映的麻醉深度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肺通气 七氟醚 肺摄取 bis
下载PDF
氯胺酮对脑电双频指数和熵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键 尹秀茹 +2 位作者 仇波 王运杰 裴凌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3年第6期599-602,共4页
目的 观察在七氟烷麻醉下氯胺酮对BIS、反应熵(RE)以及状态熵(SE)的影响.方法 22例择期进行耳鼻喉科手术的患者被纳入这一随机双盲实验.采用快速静脉麻醉诱导,用七氟烷维持麻醉.在稳定的手术和麻醉条件下,患者被分配接受氯胺酮0.5 m... 目的 观察在七氟烷麻醉下氯胺酮对BIS、反应熵(RE)以及状态熵(SE)的影响.方法 22例择期进行耳鼻喉科手术的患者被纳入这一随机双盲实验.采用快速静脉麻醉诱导,用七氟烷维持麻醉.在稳定的手术和麻醉条件下,患者被分配接受氯胺酮0.5 mg/kg(K组)或者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S组).在氯胺酮或者生理盐水使用前10 min(基线)及使用后的每2.5 min监测并记录一次血压、心率、BIS、RE和SE,直到氯胺酮或者生理盐水使用后的15 min.计算每个患者与基线相比BIS,RE,SE的相对增加量.结果 基线时K组患者BIS为(33±4)、RE为(31±5)、SE为(30±5),S组为(35±3)、(33±5)、(32±6).使用氯胺酮后,BIS从5 min开始显著增加,RE和SE从2.5 min开始显著增加,峰值在分别为BIS(46±8)、RE(52±12)和SE(50±12).RE和SE的最大值增加为RE(42.2±10.4)%和SE(41.6±10.9)%,高于BIS (29.4±10.4)%.两组的血压、心率和RE-SE梯度不变.结论 七氟烷麻醉下使用氯胺酮可显著增加BIS、RE和SE,同时不改变RE-SE的梯度.这种增加与麻醉深度水平是相矛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药 氯胺酮 熵指数 bis指数
原文传递
BIS和AAI用于镇静程度和麻醉深度的监测 被引量:3
19
作者 佘守章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27-728,共2页
关键词 镇静程度 麻醉深度 AAI bis 20世纪90年代 听觉诱发电位指数 脑电双频谱指数 index 镇静治疗 麻醉期间 术中知晓 临床麻醉 监测指标 神经功能 椎管内 评估法 代表性 全麻 苏醒
下载PDF
BIS值40-60喉罩对全麻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景辉 程翔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256-259,262,共5页
目的:比较BIS值40-60喉罩和气管插管对全麻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全麻手术患者89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喉罩组)43例,B组(气管插管组)46例,两组患者均常规行全凭静脉麻醉诱导和维持,术中将BIS维持在40-60水平。... 目的:比较BIS值40-60喉罩和气管插管对全麻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全麻手术患者89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喉罩组)43例,B组(气管插管组)46例,两组患者均常规行全凭静脉麻醉诱导和维持,术中将BIS维持在40-60水平。记录各组患者麻醉前(To),诱导后(T1),喉罩或气管导管插入后3min(T2),手术开始后30min(T3),术毕(T4),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前(T5)和拔除后3min(T6)的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及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同时记录各组患者的苏醒时间、苏醒质量、患者满意度及气道并发症。结果:T1时点两组患者血压、心率、BIS均低于T0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时点B组血压、心率均恢复到麻醉前水平,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时点A组血压、心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时点A组血压、心率及BIS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T6时点B组血压、心率均高于A组,而BIS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苏醒时间长于A组,而苏醒质量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满意度优于B组,A组气道并发症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喉罩通气对全麻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相对气管插管较小,且具苏醒质量高,气道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罩 气管插管 血流动力学 bi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