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rformance and bioparticle growth of anaerobic baffled reactor (ABR) fed with low-strength domestic sewage 被引量:4
1
作者 Jing FENG Yili WANG Xueyuan JI Dongqin YUAN Hui LI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2期352-364,共13页
We investigated the performance of a 15.3 L capacity anaerobic baffled reactor (ABR) toward the treatment of low-strength domestic wastewater. The start- up period of the ABR was finished within approximately 130 da... We investigated the performance of a 15.3 L capacity anaerobic baffled reactor (ABR) toward the treatment of low-strength domestic wastewater. The start- up period of the ABR was finished within approximately 130 days at a temperature below 25~C. The average CODcr in the effluent was 165 mg.L 1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Dcr removal efficiency of the ABR was 52.3%. During the third stage (from day 130 to day 233) of ABR operation, the average CODcr in the effluent reached 71 mg· L^-1, which meets the secondary discharge requirement of the Integrated Wastewater Discharge Standard (GB 18918-2002, China). Moreover, partial microbial separa- tion was observed along the five ABR compartments through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ic images. The geometric mean diameter of bioparticles in the five compartments increased from 0.050 mm to 0.111, 0.107, 0.104, 0.110, and 0.103 mm during the start-up stage. After operation for 179days, the further increased to 0.376, corresponding diameters 0.225, 0.253, 0.239, and 0.288mm, respectively. The fractal dimensions of the bioparticles indicated that these particles have smoother surfaces and more compact structures during ABR operation. Morph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bioparticle sections demonstrated that the bioparticles have a pore volume of 30%-55%. The highest porosity was observed for the bioparticles in the second ABR compartment, whereas the lowest fractal dimension ofbioparticle section was observed in the fifth compar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aerobic baffled reactor low-strengthdomestic wastewater START-UP bioparticles morphology
原文传递
多孔高分子载体AFB反应器数学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2
作者 姜德成 李武杰 潘晓丽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年第3期1-5,共5页
以生物粒子空间占有率ε为重要的工艺参数,应用质量平衡原理和实验中的相关参数进行了厌氧流化床反应器处理有机废水过程稳态机理模型的推理,并且对其作了线性化处理,得到厌氧流化床运行的稳态参数模型;该模型可用于厌氧流化床运行... 以生物粒子空间占有率ε为重要的工艺参数,应用质量平衡原理和实验中的相关参数进行了厌氧流化床反应器处理有机废水过程稳态机理模型的推理,并且对其作了线性化处理,得到厌氧流化床运行的稳态参数模型;该模型可用于厌氧流化床运行的在线控制,具有理论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流化床 生物粒子 反应器 废水处理 稳态参数
下载PDF
生物膜颗粒流态化与有机质降解行为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小光 郑平 +1 位作者 余燚 汪彩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149-1154,共6页
生物膜颗粒的流态化行为与有机质降解行为对提升生物流化床反应器的高效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探讨了好氧三相流化床反应器的颗粒流型、颗粒混合、颗粒团聚、生物膜颗粒化、生物膜颗粒对有机质的吸附氧化以及生物膜颗粒的传质-反应... 生物膜颗粒的流态化行为与有机质降解行为对提升生物流化床反应器的高效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探讨了好氧三相流化床反应器的颗粒流型、颗粒混合、颗粒团聚、生物膜颗粒化、生物膜颗粒对有机质的吸附氧化以及生物膜颗粒的传质-反应等行为特征,提出了通过合理选用载体、合理设置反应器内构件以及采用细胞固定化技术等强化生物膜颗粒行为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床 生物膜颗粒 流态化行为 有机质降解行为
下载PDF
Layer-by-layer functionalized nanotube arrays:A versatile microfluidic platform for biodetection 被引量:2
4
作者 Allison L.Yost Setareh Shahsavari +7 位作者 Grinia M.Bradwell Roberta Polak Fabio Fachin Robert E.Cohen Gareth H.McKinley Mehmet Toner Michael F.Rubner Brian L.Wardle 《Microsystems & Nanoengineering》 EI 2015年第1期1-7,共7页
We demonstrate the layer-by-layer(LbL)assembly of polyelectrolyte multilayers(PEM)on three-dimensional nanofiber scaffolds.High porosity(99%)aligned carbon nanotube(CNT)arrays are photolithographically patterned into ... We demonstrate the layer-by-layer(LbL)assembly of polyelectrolyte multilayers(PEM)on three-dimensional nanofiber scaffolds.High porosity(99%)aligned carbon nanotube(CNT)arrays are photolithographically patterned into elements that act as textured scaffolds for the creation of functionally coated(nano)porous materials.Nanometer-scale bilayers of poly(allylamine hydrochloride)/poly(styrene sulfonate)(PAH/SPS)are formed conformally on the individual nanotubes by repeated deposition from aqueous solution in microfluidic channels.Computational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LbL deposition is dominated by the diffusive transport of the polymeric constituents,and we use this understanding to demonstrate spatial tailoring on the patterned nanoporous elements.A proof-of-principle application,microfluidic bioparticle capture using N-hydroxysuccinimide-biotin binding for the isolation of 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is demonstr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yer-by-layer carbon nanotube microfluidic NANOPOROUS FUNCTIONALIZATION bioparticle capture
原文传递
厌氧流化床的生物量模式探讨
5
作者 严伟 张秀涛 《重庆环境科学》 1991年第4期19-22,30,共5页
根据废水处理理论并分析比较活性污泥法有关模式的假设和推导过程,作者导出了稳态条件下厌氧流化床的动力学模式。文中还提出稳态和动态的流化模式。
关键词 污水处理 厌氧流化床 生物量
下载PDF
载体好氧预挂膜处理对厌氧附着膜膨胀床反应器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叶芬霞 徐向阳 +2 位作者 俞秀娥 郑平 冯孝善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5-9,共5页
研究了生物腹载体经好氧预挂膜处理对厌氧附着膜膨胀床(AAFEB)反应器的起动、运行效能、厌氧生物颗粒性状的影响。载体经10天好氧预挂腹处理后的反应器比对照提前15天完成起动;且具有较好地耐受有机质负荷和水力负荷冲击的... 研究了生物腹载体经好氧预挂膜处理对厌氧附着膜膨胀床(AAFEB)反应器的起动、运行效能、厌氧生物颗粒性状的影响。载体经10天好氧预挂腹处理后的反应器比对照提前15天完成起动;且具有较好地耐受有机质负荷和水力负荷冲击的效能。处理反应器中厌氧生物颗粒的一些性能指标值,如最大比产酸活性、最大比产甲烷活性、F(420)、生物膜浓度等均优于对照。另外,两种反应器厌氧生物颗粒内微生物相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预挂膜 厌氧生物颗粒 反应器 效能 AAFEB
下载PDF
载体好氧预挂膜处理对厌氧生物颗粒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叶芬霞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2-25,29,共5页
研究了生物膜载体经好氧预挂膜处理对厌氧附着膜膨胀床 (AAFEB)反应器中生物颗粒性能的影响。载体经 10d好氧预挂膜处理后 ,形成了 7~ 8μm厚的生物膜 ,在起动运行过程中 ,处理反应器中载体的挂膜进程比对照要快。在整个运试期间 ,处... 研究了生物膜载体经好氧预挂膜处理对厌氧附着膜膨胀床 (AAFEB)反应器中生物颗粒性能的影响。载体经 10d好氧预挂膜处理后 ,形成了 7~ 8μm厚的生物膜 ,在起动运行过程中 ,处理反应器中载体的挂膜进程比对照要快。在整个运试期间 ,处理反应器中的生物膜厚度和污泥浓度值均高于对照。前者厌氧生物颗粒致密、结实 ,生物膜结构良好 ,滞留于反应器中的性能较佳 ,比后者较不宜随水流失。处理反应器厌氧生物颗粒的一些性能指标值 ,如最大比产酸活性、最大比产甲烷活性、脱氢酶活性、辅酶F4 2 0 含量等均高于对照。另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附着膜 膨胀床 好氧预挂膜 厌氧生物颗粒 废水处理
下载PDF
生物颗粒循环量对循环流化床生物反应器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林 李明 +1 位作者 邵媛媛 纳克拉.乔治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1-65,70,共6页
采用100 g/d(阶段I)、50 g/d(阶段II)和200 g/d(阶段III)这3种不同生物颗粒循环量V_s操作循环流化床生物反应器(CFBBR)去除污水中的碳和氮,通过380 d的实验测试其处理合成废水的效果以及不同V_s对该反应器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3种V_s对... 采用100 g/d(阶段I)、50 g/d(阶段II)和200 g/d(阶段III)这3种不同生物颗粒循环量V_s操作循环流化床生物反应器(CFBBR)去除污水中的碳和氮,通过380 d的实验测试其处理合成废水的效果以及不同V_s对该反应器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3种V_s对CFBBR处理合成废水中的碳和NH_4^+-N基本无影响,其去除量分别稳定在95%和98%;而TN的去除率随着V_s的提高而略微增加,3个阶段分别为85.1%、88.8%和90%。V_s对硝化过程影响不大,所有阶段基本上都接近于完全的硝化反应。但对反硝化过程影响较大,低的V_s会降低缺氧床的反硝化效率,同时还发现生物膜厚度到达一定程度时,好氧流化床中可以发生同步硝化反硝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颗粒循环量 生物膜 生物颗粒 循环流化床生物反应器
下载PDF
不同单体形状生物粒子凝聚体消光特性的差异分析
9
作者 陈国龙 顾有林 +2 位作者 胡以华 孟凡昊 张熙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9-190,共12页
针对生物粒子凝聚体单体形状和光学特性的复杂多变,构建了5种不同单体形状的生物粒子凝聚体空间结构,并用离散偶极子近似方法计算了生物粒子凝聚体的消光特性参数,分析了不同单体形状生物粒子凝聚体的消光特性差异。计算结果表明:非球... 针对生物粒子凝聚体单体形状和光学特性的复杂多变,构建了5种不同单体形状的生物粒子凝聚体空间结构,并用离散偶极子近似方法计算了生物粒子凝聚体的消光特性参数,分析了不同单体形状生物粒子凝聚体的消光特性差异。计算结果表明:非球形生物粒子凝聚体在将其单体形状等效为球形时,平均质量消光系数的相对偏差绝对值在6%以内;不同单体形状生物粒子凝聚体对光的散射能力不同是消光特性存在差异的主要表现,且通常情况下单体形状越偏离球形,相对偏差越大,因此,由不同单体形状引起的消光特性的差异不应被忽略。此项工作可应用于准确评估和优化生物粒子材料的消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粒子材料 单体形状 凝聚体 红外 消光特性
原文传递
光流控光镊操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施宇智 刘爱群 +2 位作者 仇成伟 王占山 程鑫彬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2765-2782,共18页
光镊技术利用光与颗粒之间动量传递的力学效应对颗粒进行操控,具有无接触、操控尺寸小等优点,在生物医学和物理化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光镊操控起初主要是在静态环境中对单个和多个颗粒进行操控,分为单/多光束光镊、全息光镊、... 光镊技术利用光与颗粒之间动量传递的力学效应对颗粒进行操控,具有无接触、操控尺寸小等优点,在生物医学和物理化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光镊操控起初主要是在静态环境中对单个和多个颗粒进行操控,分为单/多光束光镊、全息光镊、等离子光镊、光纤光镊、特殊光力/力矩光镊和光电热镊子等。光镊技术随后与微流控技术进行结合诞生了光流控光镊操控技术,大大提高了可操控颗粒的数量和效率,同时也丰富了操控功能。本文从光流控光镊类别、物理机制以及生物医学应用等方面出发,对光流控光镊操控进行了回顾和讨论,最后对光流控光镊操控潜在的挑战进行了总结,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如高通量单病毒操控和检测、光驱动机器人等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镊 光流控 生物颗粒 多功能操控
下载PDF
厌氧流化床反应器生物粒子的膨胀性能和混合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欧阳铭 徐培 《中国沼气》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0-14,共5页
本文就氧厌流化床(AFB)反应器生物粒子的膨胀性能和混合性能作了研究。试验表明,载体挂膜形成生物粒子后,其膨胀性能得到改善。影响膨胀的因素有生物膜厚度、生物量和湿含量。生物粒子在反应器内在低膨胀率下存在明显的分层。
关键词 厌氧流化床 反应器 膨胀 生物粒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