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45篇文章
< 1 2 1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歧杆菌和乳酸菌的一种简便快速计数法 被引量:81
1
作者 马向前 周德庆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2-64,共3页
当前,含双歧杆菌和乳酸菌的各种微生态调节剂正在国内外迅速发展。为确保这类制剂的质量,活菌计数极其重要。可是,由于这两类细菌都是厌氧菌,在计数方法上需要特殊的设备和较复杂的操作技术,因此现有方法还很不理想。我们根据高层半固... 当前,含双歧杆菌和乳酸菌的各种微生态调节剂正在国内外迅速发展。为确保这类制剂的质量,活菌计数极其重要。可是,由于这两类细菌都是厌氧菌,在计数方法上需要特殊的设备和较复杂的操作技术,因此现有方法还很不理想。我们根据高层半固体琼脂培养基具有良好厌氧性能的原理,在必要的条件试验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双歧杆菌和乳酸菌等不产气厌氧菌的简便快速活菌计数法(下称“本法”),现简报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 乳酸菌 计数法
下载PDF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 被引量:86
2
作者 汪官富 徐颖鹤 +6 位作者 苏杭 罗波 韩子华 朱汝健 章灵芝 詹石斐 徐伟铭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074-2076,共3页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70例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三联疗法,观察...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70例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三联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1.5g,3次/d,连用4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症状缓解率和溃疡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Hp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浆胃动素(MTL)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血浆生长抑素(SS)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观察组血浆MTL水平下降或SS上升的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观察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PPI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能明显提高Hp根除率,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MTL的分泌或释放,促进SS的分泌或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幽门螺杆菌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胃动素 生长抑素
原文传递
双歧杆菌生理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82
3
作者 吕锡斌 何腊平 +3 位作者 张汝娇 李翠芹 张玲 朱秋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353-358,共6页
双歧杆菌是存在于人和动物肠道内重要的益生菌,它与机体的许多生理、病理现象密切相关,因此成为人体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在调节肠道菌群、降低人体胆固醇、抗肿瘤以及在延缓人体衰老等方面的生理功能,更成为各领域专家研究的热点。... 双歧杆菌是存在于人和动物肠道内重要的益生菌,它与机体的许多生理、病理现象密切相关,因此成为人体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在调节肠道菌群、降低人体胆固醇、抗肿瘤以及在延缓人体衰老等方面的生理功能,更成为各领域专家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双歧杆菌热点生理功能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 益生菌 生理功能
下载PDF
黄芪多糖及益生菌合生元对雏鸡肠道微生态区系的影响 被引量:63
4
作者 李树鹏 赵献军 《家畜生态学报》 2005年第3期21-25,共5页
 240只商品代海兰蛋雏鸡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笼,每重复笼10只。试验为期6周,自由采食和饮水。第1组为空白对照组,2、3、4组为试验组,在基础日粮基础上分别添加220mg/kg黄芪多糖、4×107cfu/g益生菌剂和220mg/kg黄芪多糖+...  240只商品代海兰蛋雏鸡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笼,每重复笼10只。试验为期6周,自由采食和饮水。第1组为空白对照组,2、3、4组为试验组,在基础日粮基础上分别添加220mg/kg黄芪多糖、4×107cfu/g益生菌剂和220mg/kg黄芪多糖+4×107cfu/g益生菌剂。试验鸡分别于第3周和第6周末无菌取回肠和盲肠以检测内容物中乳酸菌、双歧杆菌和大肠杆菌数量。结果表明:黄芪多糖益生菌剂均能有效促进雏鸡肠道有益微生物—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的增殖,并对肠道有害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且后者的效果优于前者;两者同时添加于雏鸡饲料中,作用效果远超过单纯添加,表明黄芪多糖与益生菌剂能协同作用,共同维持肠道微生态区系的平衡和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肠道微生态 区系 合生元 益生菌剂 双歧杆菌 有益微生物 自由采食 基础日粮 抑制作用 大肠杆菌 雏鸡饲料 作用效果 协同作用 乳酸菌 蛋雏鸡 商品代 试验组 添加 内容物 有害菌 饮水 回肠 盲肠 增殖
下载PDF
益生菌降解胆固醇的作用及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68
5
作者 赵佳锐 杨虹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15-319,共5页
益生菌是来源于宿主并对宿主健康有一定促进作用的微生物。降胆固醇功能是某些益生菌的主要益生功能之一。近年来国际上对益生菌降胆固醇的体外和体内研究进展 ,主要包括菌体生长与降胆固醇的关系、pH的影响、胆酸盐的作用、胆酸盐水解... 益生菌是来源于宿主并对宿主健康有一定促进作用的微生物。降胆固醇功能是某些益生菌的主要益生功能之一。近年来国际上对益生菌降胆固醇的体外和体内研究进展 ,主要包括菌体生长与降胆固醇的关系、pH的影响、胆酸盐的作用、胆酸盐水解酶活性、益生元的使用、人和动物喂养实验等方面。目前人们提出的益生菌降胆固醇作用机理的假说主要有共沉淀作用、酶对胆酸盐的分解作用、胆固醇掺入细胞膜、细菌对胆固醇的吸收等 ,这些机理假说尚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降胆固醇益生菌制品研发的前景十分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胆固醇 乳杆菌 双歧杆菌 胆酸盐
下载PDF
双歧三联活菌片治疗小儿腹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64
6
作者 周贤刚 钟渠 李锐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57-461,共5页
目的探讨双歧三联活菌片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按照系统评价的要求全面检索了中国数字医院图书馆(www.chkd.cnki.net)、中国医学科学院的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k),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2篇文献共计1326名患者进行了... 目的探讨双歧三联活菌片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按照系统评价的要求全面检索了中国数字医院图书馆(www.chkd.cnki.net)、中国医学科学院的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k),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2篇文献共计1326名患者进行了Meta分析。结果发表性偏倚分析显示12篇文献的倒漏斗图是对称的。异质性检验,双歧三联活菌片组与抗生素组、抗病毒药组、空白对照组具有临床及统计学上的同质性(P=0·66、0·67、0·85,I2=0%),可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双歧三联活菌片组与蒙脱石粉组不具有统计学上的同质性(P=0·02,I2=70·9%),故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合并分析显示:双歧三联活菌片组与抗生素组、抗病毒药组、空白对照组比较,疗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双歧三联活菌片与蒙脱石粉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从现有的临床证据来看,双歧三联活菌片治疗小儿腹泻有效,安全性可能较高,但还需要严格设计的、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来进一步验证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分析 小儿腹泻 活菌片 三联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 治疗 随机双盲对照试验 中国医学科学院 固定效应模型 随机效应模型 医院图书馆 发表性偏倚 异质性检验 统计学 CHKD 系统评价 纳入标准 疗效差异 临床证据
原文传递
茵栀黄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辅助光照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分析 被引量:54
7
作者 陈艳 郑意楠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2480-2481,2483,共3页
目的观察单纯蓝光、蓝光联合茵栀黄、蓝光联合茵栀黄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探讨茵栀黄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辅助蓝光用于新生儿黄疸治疗的必要性。方法黄疸新生儿424例,随机分为蓝光(A组)、蓝光联合茵栀黄(B组)、蓝光... 目的观察单纯蓝光、蓝光联合茵栀黄、蓝光联合茵栀黄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探讨茵栀黄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辅助蓝光用于新生儿黄疸治疗的必要性。方法黄疸新生儿424例,随机分为蓝光(A组)、蓝光联合茵栀黄(B组)、蓝光联合茵栀黄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组(C组),观察3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及经皮胆红素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A组、B组和C组黄疸消退时间分别为(8.8±3.1)d、(6.6±2.6)d、(4.3±2.2)d,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4.80,P<0.01);其中B组和C组黄疸消退时间较A组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黄疸消退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患儿治疗前、治疗第1天、第2天、第3天经皮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治疗第4天、第5天、第6天、第7天经皮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和C组经皮胆红素水平较A组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经皮胆红素水平较B组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茵栀黄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可加强蓝光治疗的退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疸 新生儿 茵栀黄 双歧杆菌
下载PDF
双歧杆菌的完整肽聚糖对LPS激活裸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44
8
作者 王立生 潘令嘉 +3 位作者 施理 孙勇 张亚历 周殿元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 了解被LPS激活的裸鼠腹腔巨噬细胞在用双歧双歧杆菌的完整肽聚糖刺激后产生的NO、iNOS及cGMP的水平。方法 以Griess试剂、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以及放免法分别测定裸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的NO、iNOS及cGMP的水平。结果 完整肽聚糖注... 目的 了解被LPS激活的裸鼠腹腔巨噬细胞在用双歧双歧杆菌的完整肽聚糖刺激后产生的NO、iNOS及cGMP的水平。方法 以Griess试剂、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以及放免法分别测定裸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的NO、iNOS及cGMP的水平。结果 完整肽聚糖注射组裸鼠腹腔巨噬细胞在LPS诱导下产生的NO、iNOS及cGMP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双歧双歧杆菌的完整肽聚糖能协同LPS激活巨噬细胞,使之分泌多量的NO、iNOS及cGMP,这些信号效应分子介导了完整肽聚糖的多种重要生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 肽聚糖 巨噬细胞 脂多糖
原文传递
双歧杆菌的功能─健康科学的探索 被引量:34
9
作者 金世琳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0-43,共4页
介绍了双歧杆菌的发现及分类体系的建立历史经过,双歧杆菌的形态、生理生化和生态学特征及双歧杆菌对人体的生理功能,以及国内外双歧杆菌制品状况。
关键词 双歧杆菌 生理功能 形态 生态学
下载PDF
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2
10
作者 刘闻莺 丘洪 +2 位作者 李英梅 余雪君 杨根妹 《中国临床医学》 2013年第2期150-151,156,共3页
目的:观察益生菌(双岐三联活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的72例轻中度活动期U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36)在口服美沙拉嗪的基础上,同时口服双岐三联活菌。对照组(n=36)... 目的:观察益生菌(双岐三联活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的72例轻中度活动期U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36)在口服美沙拉嗪的基础上,同时口服双岐三联活菌。对照组(n=36)口服美沙拉嗪治疗。治疗8周后评价两组临床症状总积分降低的百分比、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变化及结肠镜下分级积分。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总积分、DAI评分、内镜下分级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治疗组变化更为显著(P<0.05)。结论:益生菌联合口服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UC)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单独口服美沙拉嗪,且有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双岐三联活菌 美沙拉嗪 溃疡性结肠炎
下载PDF
乳酸菌发酵制品研究的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34
11
作者 杨汝德 陈琼 陈惠音 《广州食品工业科技》 EI CAS 2003年第B11期79-83,共5页
本文介绍了主要乳酸菌的生物学特性和生理作用,综述了三大类乳酸菌发酵制品研究的现状与发展,内容包括:乳酸菌发酵食品的特点、主要品种和研究方向,乳酸菌类畜禽用微生态制剂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药用乳酸菌活菌制剂的... 本文介绍了主要乳酸菌的生物学特性和生理作用,综述了三大类乳酸菌发酵制品研究的现状与发展,内容包括:乳酸菌发酵食品的特点、主要品种和研究方向,乳酸菌类畜禽用微生态制剂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药用乳酸菌活菌制剂的种类和双歧杆菌制剂的研发趋势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发酵制品 双歧杆菌 微生态制剂 生物学特性 活菌制剂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的微生态学改变及双歧杆菌的治疗作用研究 被引量:41
12
作者 邱春雷 严红 +1 位作者 吴雄健 刘洪荣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6期3077-3082,共6页
目的检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AUC)和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RUC)患者粪便菌群,观察其微生态学改变及双歧杆菌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作用,探讨UC的发病机制。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3年3月在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就诊或住院AUC患者64例... 目的检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AUC)和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RUC)患者粪便菌群,观察其微生态学改变及双歧杆菌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作用,探讨UC的发病机制。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3年3月在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就诊或住院AUC患者64例(AUC组)和RUC患者71例(RUC组),另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健康者30例(对照组),收集其新鲜粪便,利用引物设计软件Primer Premier 5.0设计肠道菌群16SrDNA基因特异性PCR引物,分析肠道菌群变化。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AUC组患者分为AUC1组32例和AUC2组32例,RUC组分为RUC1组36例和RUC2组35例;AUC1组和RUC1组患者口服诺氟沙星胶囊(氟哌酸胶囊),3粒/次,2次/d;AUC2组和RUC2组口服双歧杆菌活菌胶囊(丽珠肠乐胶囊),2粒/次,3次/d。4个亚组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同时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片,1.0 g/次,4次/d。检测各组受试者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和线粒体膜蛋白(Apo-2.7)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UC组和RUC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拟杆菌、球形梭菌、柔嫩梭菌、普拉梭菌及总细菌菌落数减少(P<0.05),大肠埃希菌、肠球菌菌落数增加(P<0.05);与RUC组相比,AUC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菌落数减少(P<0.05),大肠埃希菌菌落数增加(P<0.05)。4个亚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AUC2组、RUC2组临床疗效和组织学疗效分别优于AUC1组、RUC1组(P<0.05);且治疗后AUC2组、RUC2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菌落数分别较AUC1组、RUC1组增加,大肠埃希菌菌落数分别较AUC1组、RUC1组减少(P<0.05)。对照组与AUC1组、RUC1组sIgA、Apo-2.7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UC2组sIgA含量高于AUC1组,Apo-2.7含量低于AUC1组(P<0.05);RUC2组sIgA含量高于RUC1组,Apo-2.7含量低于RUC1组(P<0.05)。结论 UC患者肠道共生菌数量减少,条件致病菌数量增加,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治疗UC疗效显著,UC发病可能与机体菌群失调、肠道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双歧杆菌 免疫球蛋白A 分泌 线粒体膜转运蛋白类 微生态学
下载PDF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of probiotic Bifidobacterium: Enhancement of IL-10 production i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from ulcerative colitis patients and inhibition of IL-8 secretion in HT-29 cells 被引量:38
13
作者 Akemi Imaoka Tatsuichiro Shima +6 位作者 Kimitoshi Kato Shigeaki Mizuno Toshiki Uehara Satoshi Matsumoto Hiromi Setoyama Taeko Hara Yoshinori Umesak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16期2511-2516,共6页
AIM: To determine the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of probiotic Bifidobacteria in Bifidobacteria-fermented milk (BFM) which is effective against active ulcerative colitis (UC) and exacerbations of UC, and to explore the... AIM: To determine the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of probiotic Bifidobacteria in Bifidobacteria-fermented milk (BFM) which is effective against active ulcerative colitis (UC) and exacerbations of UC, and to explore the immunoregulatory mechanisms. METHODS: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NC) from UC patients or HT-29 cells were co-cultured with heat-killed probiotic bacteria or culture supernatant of Bifidobacterium breve strain Yakult (BbrY) or Bifidobacterium bifidum strain Yakult (BbiY) to estimate the amount of IL-10 or IL-8 secreted. RESULTS: Both strains of probiotic Bifidobacteria contained in the BFM induced IL-10 production in PBMNC from UC patients, though BbrY was more effective than BbiY. Conditioned medium (CM) and DNA of both strains inhibited IL-8 secretion in HT-29 cells stimulated with TNF-α, whereas no such effect was observed with heat- killed bacteria.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CM derived from BbiY was greater than that of CM derived from BbrY. DNAs of the two strains had a comparable inhibitory activity against the secretion of IL-8. CM of BbiY induced a repression of IL-8 gene expression with a higher expression of IκB-ζ mRNA 4 h after culture of HT-29 cells compared to that in the absence of CM.CONCLUSION: Probiotic Bifidobacterium strains in BFM enhance IL-10 production in PBMNC and inhibit IL-8 secretion in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 suggesting that BFM has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against ulcerative colit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fidobacterium Ulcerative colitis ANTI-INFLAMMATORY Intedeukin-10 INTERLEUKIN-8
下载PDF
新生儿肠道双歧杆菌数量与其相关影响因素的探讨 被引量:37
14
作者 刘泉波 刘作义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20-121,共2页
目的 探讨影响新生儿肠道双歧杆菌数量的相关因素。方法 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和重庆市妇幼保健院的12 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每例生后5~7d,均采集新鲜大便做双歧杆菌定量培养,并做10个相关因素的准确登记。结果 母亲分娩方式、临... 目的 探讨影响新生儿肠道双歧杆菌数量的相关因素。方法 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和重庆市妇幼保健院的12 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每例生后5~7d,均采集新鲜大便做双歧杆菌定量培养,并做10个相关因素的准确登记。结果 母亲分娩方式、临产期及产后是否使用抗生素、母亲妊娠期饮食习惯以及新生儿黄疸期长短与新生儿肠道双歧杆菌数量有相关性( P均<0 .0 1)。结论 提倡阴道分娩、临产期及产后不用抗生素、妊娠期多食发酵制品和素食,并尽量设法缩短新生儿黄疸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菌数 肠道 妇幼保健院 医科大学 双歧杆菌 饮食习惯 发酵制品 抗生素 妊娠期 重庆市 相关性 分娩 母亲 产后 产期 黄疸 生后
下载PDF
肠溶性双歧杆菌微胶囊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6
15
作者 黄序 戚薇 +1 位作者 王建玲 杜连祥 《药物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05-109,共5页
采用自行设计的小型设备 ,研究了空气悬浮法制备肠溶性微胶囊的技术 ,优化了工艺条件。确定选用底喷型流化床 ;流化床气速为 0 3m/s,进气温度为 30~ 35℃ ;喷嘴气速为 0 5m/s。制得的微胶囊具有肠溶性 ,包囊率为 88%,包埋效率为 5 7%。
关键词 肠溶性双歧杆菌 微胶囊 初步研究 空气悬浮法
下载PDF
几种益生元制剂对肠道菌群作用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33
16
作者 周景欣 袁杰利 李新仓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45-146,153,共3页
目的探讨几种益生元制剂对肠道菌群作用效果。方法通过体外实验和体内试验。结果低聚果糖、水苏糖、低聚木糖、低聚异麦芽糖均能促进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增殖,并能够酸化肠道的pH;能够显著提高肠道的B/E值(肠道内双歧杆菌和肠杆菌数量lo... 目的探讨几种益生元制剂对肠道菌群作用效果。方法通过体外实验和体内试验。结果低聚果糖、水苏糖、低聚木糖、低聚异麦芽糖均能促进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增殖,并能够酸化肠道的pH;能够显著提高肠道的B/E值(肠道内双歧杆菌和肠杆菌数量log值的比值),增加肠道中有益菌的比例,有益于稳定肠道的微生态平衡。结论这几种益生元制剂对肠道菌群有较好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双歧杆菌 乳杆菌 益生元
下载PDF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美沙拉嗪对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6
17
作者 岳原亦 张强 +1 位作者 林连捷 郑长青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7年第5期517-520,共4页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美沙拉嗪对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给予美沙拉嗪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治疗,疗程为4周。...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美沙拉嗪对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给予美沙拉嗪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治疗,疗程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Mayo评分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表现均得到缓解,观察组有效率达96.67%,高于对照组的78.13%。同时,两组患者Mayo评分均下降,观察组下降5.88±2.46,较对照组(3.12±2.18)下降显著(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美沙拉嗪对于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诱导缓解具有较好疗效,可以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 美沙拉嗪 溃疡性结肠炎 Mayo疾病活动指数
下载PDF
Intestinal microbiota in health and disease: Role of bifidobacteria in gut homeostasis 被引量:33
18
作者 Rafael Tojo Adolfo Suárez +4 位作者 Marta G Clemente Clara G de los Reyes-Gavilán Abelardo Margolles Miguel Gueimonde Patricia Ruas-Madiedo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4年第41期15163-15176,共14页
The pool of microbes inhabiting our body is known as &#x0201c;microbiota&#x0201d; and their collective genomes as &#x0201c;microbiome&#x0201d;. The colon is the most densely populated organ in the huma... The pool of microbes inhabiting our body is known as &#x0201c;microbiota&#x0201d; and their collective genomes as &#x0201c;microbiome&#x0201d;. The colon is the most densely populated organ in the human body, although other parts, such as the skin, vaginal mucosa, or respiratory tract, also harbour specific microbiota. This microbial community regulates some important metabolic and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of the host, and drives the maturation of the immune system in early life, contributing to its homeostasis during life. Alterations of the intestinal microbiota can occur by changes in composition (dysbiosis), function, or microbiota-host interactions and they can be directly correlated with several diseases. The only disease in which a clear causal role of a dysbiotic microbiota has been demonstrated is the case of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s. Nonetheless, alterations in composition and function of the microbiota have been associated with several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colorectal cancer, or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s well as extra-intestinal pathologies, such as those affecting the liver, or the respiratory tract (e.g., allergy, bronchial asthma, and cystic fibrosis), among others. Species of Bifidobacterium genus are the normal inhabitants of a healthy human gut and alterations in number and composition of their populations is one of the most frequent features present in these diseases. The use of probiotics, including bifidobacteria strains, in preventive medicine to maintain a healthy intestinal function is well documented. Probiotics are also proposed as therapeutic agents for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and other pathologies. The World Gastroenterology Organization recently published potential clinical applications for several probiotic formulations, in which species of lactobacilli are predominant. This review is focused on probiotic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Bifidobacterium strains,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bacteria, which have been tested in human clinic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stinal microbiota bifidobacterium PROBIOTICS DYSBIOSIS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Colorectal cancer Liver disease Respiratory disease Functional foods
下载PDF
双歧杆菌脂磷壁酸对HL-60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6
19
作者 王跃 邓一平 胡宏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16-318,共3页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表面分子脂磷壁酸 (LTA)对体外培养的HL 6 0白血病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PCR ELISA法检测经LTA处理前后的HL 6 0白血病细胞株端粒酶活性的改变。结果 经LTA处理后 ,HL 6 0白血病细胞的生长受到抑制 ,端...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表面分子脂磷壁酸 (LTA)对体外培养的HL 6 0白血病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PCR ELISA法检测经LTA处理前后的HL 6 0白血病细胞株端粒酶活性的改变。结果 经LTA处理后 ,HL 6 0白血病细胞的生长受到抑制 ,端粒酶活性明显降低。结论 双歧杆菌LTA对HL 6 0白血病细胞具有生长抑制作用 ,其抗肿瘤作用的机理可能与抑制肿瘤细胞的端粒酶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 HL-60细胞 端粒酶 脂磷壁酸 白血病
原文传递
双歧杆菌对烫伤大鼠肠道黏膜机械及生物屏障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25
20
作者 王忠堂 姚咏明 +1 位作者 肖光夏 盛志勇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54-158,共5页
目的 :探讨严重烫伤后补充外源性双歧杆菌对肠黏膜机械及生物屏障的保护作用及其对肠道细菌或内毒素移位的影响。方法 :70只 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烫伤对照组 ( BC)、烫伤治疗组 ( BT)和假伤对照组 ( NC)。BT组伤后灌饲双歧杆... 目的 :探讨严重烫伤后补充外源性双歧杆菌对肠黏膜机械及生物屏障的保护作用及其对肠道细菌或内毒素移位的影响。方法 :70只 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烫伤对照组 ( BC)、烫伤治疗组 ( BT)和假伤对照组 ( NC)。BT组伤后灌饲双歧杆菌悬液 ( 5× 10 1 2 CFU/ L) 1.5 ml,2次 / d。观察细菌或内毒素移位、肠黏膜菌群和肠黏膜损伤情况等。结果 :1伤后 3 d,BC、BT组细菌移位率分别为 42 %和 16 % ( P=0 .0 0 40 ) ,5 d分别为30 %和 6 % ( P=0 .0 0 2 0 ) ;伤后 1d,BC组内毒素水平显著高于 BT组。 2 BC组回盲部黏膜菌群中双歧杆菌量仅为 NC组的 1/ 10~ 1/ 6 0 ,BT组双歧杆菌量明显增多 ;BC组大肠杆菌量在 1、3 d增加约 2 0~ 30倍 ,但 3 d后BT组大肠杆菌量显著减少并接近正常水平。 3回肠黏膜损伤以 1、3d最为明显 ,BC组伤后 5 d损伤评分仍明显高于 NC组 ( P<0 .0 5 ) ;BT组 3d时已明显修复 ,5 d已与 NC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补充外源性双歧杆菌能促进烫伤后受损肠黏膜屏障和生物屏障修复 ,有效防治肠道细菌或内毒素移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双歧杆菌 黏膜屏障 生物屏障 细菌移位 内毒素移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