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BIF成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8
- 1
-
-
作者
刘利
张连昌
代堰锫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固体矿产资源研究室
-
出处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18-1033,共16页
-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编号:2012CB416601)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编号:KZCX-2YW-Q04-07)资助
-
文摘
BIF在全球广泛分布,BIF型铁矿是铁的重要来源。根据产出的构造背景将其分为阿尔戈玛型(Algoma-type)和苏必利尔湖型(Lake Superior-type)。BIF主要产出于前寒武纪的古老克拉通和/或年轻地体,形成时代集中在3.0~2.0 Ga,峰期为2.5 Ga左右。前人对BIF型铁矿的成因研究着重于BIF的物质来源和Fe^(2+)氧化沉淀机制两个方面,但都尚未达成共识。物质来源的观点主要有大陆风化剥蚀、海底热液、海底热液和海水的混合物、热液淋滤洋壳、既有大陆物质来源又有热液来源;沉淀机制主要有生物沉淀和非生物沉淀两种认识,前者是指Fe^(2+)利用微生物(如蓝藻)光合作用产生的O_2氧化成Fe^(3+),或Fe^(2+)直接被微生物代谢氧化,后者主要包括热液与海水混合、密度流作用、相分离、紫外线引起Fe^(2+)氧化沉淀等。
-
关键词
bif
物质来源
沉淀机制
-
Keywords
bif, source, deposition mechanism
-
分类号
P618.31
[天文地球—矿床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