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成方法对BICUVOX.10膜在中低温条件下透氧性能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
1
作者 汪纪波 计宝峰 +2 位作者 朱雪峰 丛铀 杨维慎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26-932,共7页
BICUVOX.10(Bi2V0.9Cu0.1O5.35)粉体和膜片采用固态反应法(SSR)和EDTA-柠檬酸联合络合法(EC)制备,并使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氧气渗透测试和电化学阻抗谱方法对材料的性能进行了对比表征和测试.XRD和SEM结果表明,采用EC法更容易制备... BICUVOX.10(Bi2V0.9Cu0.1O5.35)粉体和膜片采用固态反应法(SSR)和EDTA-柠檬酸联合络合法(EC)制备,并使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氧气渗透测试和电化学阻抗谱方法对材料的性能进行了对比表征和测试.XRD和SEM结果表明,采用EC法更容易制备纯相的BICUVOX.10粉体,但是膜片的稳定性较SSR法制备的差.在不引起电压波动的前提下,采用SSR方法和EC方法制备的膜片上能加载的最大电流分别为1.6和1.2A/cm2,对应的400oC条件下透氧量分别为4.5和3.9ml/(mincm2).膜片的微结构如粒径等对透氧性能和电导性能影响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cuvox.10 陶瓷膜 氧气渗透 电化学泵氧 氧离子导体
下载PDF
Bi_2Cu_(0.1)V_(0.9)O_(5.35-δ)固态电解质化学溶液法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2
2
作者 郭鸣 孟祥建 +1 位作者 杨平雄 褚君浩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59-262,共4页
用化学溶液法合成了Bi2Cu0.1V0.9O5.35-δ(BICUVOX.10)材料,研究了材料的物相、表面形貌和电学特性.BICUVOX.10薄膜具有室温稳定的高电导γ相.在LaNiO3/Si衬底上,BICUVOX.10薄膜具有(001)择优取向,平均晶粒大小约为200nm.低频范围的介... 用化学溶液法合成了Bi2Cu0.1V0.9O5.35-δ(BICUVOX.10)材料,研究了材料的物相、表面形貌和电学特性.BICUVOX.10薄膜具有室温稳定的高电导γ相.在LaNiO3/Si衬底上,BICUVOX.10薄膜具有(001)择优取向,平均晶粒大小约为200nm.低频范围的介电损耗来源于氧空位的短程扩散,BICUVOX.10薄膜主要表现为晶粒电导特性.BICUVOX.10薄膜中氧离子电导激活能约为0.3 eV,氧离子电导率约为5×10-2S.c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钒酸铋 电解质 氧离子电导
下载PDF
纳米晶Bi_2Cu_(0.1)V_(0.9)O_(5.35)粉末材料的沉淀法制备和特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郭鸣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2011年第6期6-9,共4页
采用反向滴定沉淀法合成Bi2Cu0.1V0.9O5.3(5BICUVOX.10)纳米粉体材料。通过热重-差热分析和X射线衍射研究BICUVOX.10粉料的相形成过程和相特性。结果表明,样品在500℃以上4 h退火后已完全形成单一的室温稳定四方γ导电相。用X射线多功... 采用反向滴定沉淀法合成Bi2Cu0.1V0.9O5.3(5BICUVOX.10)纳米粉体材料。通过热重-差热分析和X射线衍射研究BICUVOX.10粉料的相形成过程和相特性。结果表明,样品在500℃以上4 h退火后已完全形成单一的室温稳定四方γ导电相。用X射线多功能电子能谱对BICUVOX.10粉末的组分分布及化学态进行分析:样品中Bi、V、Cu元素的摩尔比约为20∶9∶1。透射电镜对样品颗粒分散性的研究表明:一定量表面活性剂PEG4000(聚乙二醇4000)的添加可有效提高纳米BICUVOX.10粉体颗粒的分散性;当PEG4000添加量为5%时,BICUVOX.10纳米颗粒产物的分散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2Cu0.1V0.9O5.3(5bicuvox.10) 反向滴定沉淀 PEG4000 团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