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秸秆生物质炭对淹水砖红壤中Cu^(2+)钝化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
4
1
作者
赵震杰
方迪
+3 位作者
董颖
徐仁扣
周立祥
姜军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36-642,共7页
秸秆生物质炭在旱作条件下可通过络合重金属阳离子、提高土壤pH值等途径降低重金属活性和有效性,但是淹水条件下生物质炭对重金属形态的影响研究较少。以30 g·kg^(-1)施用量将不同温度条件下制备的油菜和花生秸秆生物质炭及商品活...
秸秆生物质炭在旱作条件下可通过络合重金属阳离子、提高土壤pH值等途径降低重金属活性和有效性,但是淹水条件下生物质炭对重金属形态的影响研究较少。以30 g·kg^(-1)施用量将不同温度条件下制备的油菜和花生秸秆生物质炭及商品活性炭添加到广东徐闻砖红壤中,并添加5 mmol·kg^(-1)Cu(NO_3)_2和20 g·kg^(-1)葡萄糖,淹水培养49 d,采用连续提取法分级提取不同形态Cu^(2+)并研究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添加活性炭、400℃条件下制备的油菜秸秆炭和300、400、500℃条件下制备的花生秸秆炭后,淹水培养初期土壤溶液pH值比对照组明显增加,酸溶态Cu^(2+)含量显著降低,还原态和氧化态Cu^(2+)含量有所升高。随淹水时间增加,土壤pH值逐渐降低,导致生物质炭处理土壤中酸溶态Cu^(2+)含量显著升高,生物质炭对Cu^(2+)的钝化效果逐渐减弱并消失,还原态和氧化态Cu^(2+)含量降低。在49 d培养时间内残渣态Cu^(2+)含量变化不大。淹水条件下生物质炭对砖红壤中Cu^(2+)的钝化效果并不持久,甚至由于生物质炭中有机物质分解而产生更多有机酸,导致淹水后期生物质炭处理砖红壤pH值较对照低,反而提高了Cu^(2+)的活性和生物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生物质炭
砖红壤
淹水培养
bcr
分级
Cu^2+形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珠江柱状沉积物中铊化学形态的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刘娟
张平
+4 位作者
陈永亨
齐剑英
王津
王春霖
王雪影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1期67-70,共4页
利用ICP-MS测定技术和分级提取形态分析手段对珠江某处沉积物中痕量重金属铊的化学形态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铊以酸可交换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和残余态在上、中、下层沉积物中均有分布;且上层沉积物中铊主要分布在残余态,在其余各形...
利用ICP-MS测定技术和分级提取形态分析手段对珠江某处沉积物中痕量重金属铊的化学形态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铊以酸可交换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和残余态在上、中、下层沉积物中均有分布;且上层沉积物中铊主要分布在残余态,在其余各形态中的分布基本相近;在中层沉积物中铊主要分布在残余态,其次是可还原态、酸可交换态以及可氧化态;下层主要分布在可氧化态,其次是残余态、酸可交换态以及可还原态.由此推测,该处沉积物当前未受到明显的铊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r
分级
提取
柱状沉积物
铊
化学形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含量外源镉在红壤中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
1
3
作者
周子阳
庞瑞
宋波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299-5307,共9页
为探讨外源离子态镉(Cd)进入红壤后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在农田土壤中添加不同含量的Cd(0、 0.3、 2.0、 5.0、 10、 30、 60和100 mg·kg^(-1)),分别于第3、 7、 14、 28、 42、 56、 70和84 d时取样,采用BCR分级提取法分析农田土壤C...
为探讨外源离子态镉(Cd)进入红壤后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在农田土壤中添加不同含量的Cd(0、 0.3、 2.0、 5.0、 10、 30、 60和100 mg·kg^(-1)),分别于第3、 7、 14、 28、 42、 56、 70和84 d时取样,采用BCR分级提取法分析农田土壤Cd的赋存形态,使用3种动力学模型模拟农田土壤Cd的稳定化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外源Cd进入土壤后,土壤Cd的形态会重新进行分配,趋向于供试土壤Cd原始形态分布特征,Cd与土壤的结合强度会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并且总再分配系数会逐渐趋于1.②红壤中外源Cd的稳定化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弱酸可提取态会逐渐向其他3种形态转换,最终转换为残渣态.在84d内,可氧化态在0.3 mg·kg^(-1)时,会随时间逐渐减小,其余形态则相反.在84 d内,可还原态在30 mg·kg^(-1)以下时,会随时间逐渐减小,其余形态则相反.③在红壤中,外源Cd的稳定化过程主要是多个反应机制共同控制的扩散过程.当外源Cd添加量越高时,会导致其残渣态的变化速率越高.研究结果可为以外源Cd为基础的相关研究以及重金属污染土壤风险管控与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外源Cd
bcr
分级
提取法
分布特征
稳定化
原文传递
河流沉积物重金属研究方法进展
被引量:
1
4
作者
李政
余璨
+2 位作者
黄香
陈虎林
李清清
《绿色科技》
2018年第2期62-64,66,共4页
指出了河流是为全球人口提供淡水资源的重要渠道,其水环境状况与人类的健康、生活、生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河流沉积物重金属研究为背景,对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研究进展和河流沉积物重金属研究方法及生态风险评价方法进行了综述和分析...
指出了河流是为全球人口提供淡水资源的重要渠道,其水环境状况与人类的健康、生活、生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河流沉积物重金属研究为背景,对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研究进展和河流沉积物重金属研究方法及生态风险评价方法进行了综述和分析。结果表明:BCR法可以有效提供更多更全面关于重金属形态分析的信息;河流广泛污染以及各种现有重金属形态在河流中的不同影响评价研究却不够充分;单一重金属元素污染评价研究较为成熟,而能够反映沉积物污染环境因子的综合效应的评论方法却不够深入;在各流域内加强多种重金属和其他元素的协同污染评价研究,以解决重金属污染是否呈元素关联形态;根据评估目的以及研究的侧重点选择适当的评估方法,来确保数据结论的准确性,为水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研究提供科学有效的实验方法。最后,提出了对在国内流域水环境全面的背景数据库依托下,研究的侧重点应偏向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法方面,并研究经济、环保的生态恢复手段,从根本上改变污染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重金属
bcr
分级
提取法
风险评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长沙市夏季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的形态及其源解析
被引量:
12
5
作者
陈琳
翟云波
+3 位作者
杨芳
何益得
彭文锋
付宗敏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083-2087,共5页
对长沙市高开区、经开区、开福区以及马坡岭4个采样点夏季的大气颗粒物(TSP)浓度以及颗粒物中的重金属元素Cu、Zn、Mn、Pb和Cd的浓度和形态分布进行了研究分析,利用污染因子(Cf)对重金属元素的可保持能力进行了评价,并利用因子分析...
对长沙市高开区、经开区、开福区以及马坡岭4个采样点夏季的大气颗粒物(TSP)浓度以及颗粒物中的重金属元素Cu、Zn、Mn、Pb和Cd的浓度和形态分布进行了研究分析,利用污染因子(Cf)对重金属元素的可保持能力进行了评价,并利用因子分析方法(PCA)分析TSP中重金属元素的主要来源。结果显示长沙市夏季TSP平均浓度为220.7μg/m3,表明长沙市颗粒物污染较严重。TSP中重金属元素浓度大小顺序为:Zn〉Pb〉Cu〉Mn〉Cd。从形态分布来看,大约63.3%~89.0%的Cu主要存在于可氧化态(F3),而Mn在这一态中分布最少。元素Zn、Cd则主要分布在弱酸提取态,分别占了70%和35%。Pb主要分布在残渣态,大约为24%~43%。由污染因子计算可知Cu、Cd和Zn比Mn、Pb有更高的迁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总悬浮颗粒物
bcr
顺序
分级
提取
污染因子
源解析
原文传递
含硫铀废石中铀的赋存特征规律研究
被引量:
1
6
作者
邓瑶
张锐
+7 位作者
王清良
吕俊文
王红强
胡鄂明
雷治武
胡芳
周龙
张聪
《铀矿冶》
CAS
2022年第2期89-95,共7页
针对江西某退役铀矿含硫铀废石中存在的铀污染问题,以矿区3种不同直径的废石为载体,通过BCR连续分级提取试验研究铀的赋存特征规律,分析了含硫铀废石中不同矿石粒径对铀的赋存形态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不同种类的含硫废石中铀的形态分布...
针对江西某退役铀矿含硫铀废石中存在的铀污染问题,以矿区3种不同直径的废石为载体,通过BCR连续分级提取试验研究铀的赋存特征规律,分析了含硫铀废石中不同矿石粒径对铀的赋存形态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不同种类的含硫废石中铀的形态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在土壤表层废石(A组)中,铀主要以可氧化态及残渣态存在;在地表块状废石(B组)及边坡上采集的块状岩石(C组)中,铀主要以可还原态及残渣态存在。A组、B组废石中铀含量随矿/废石粒径的减小而增加,C组废石中铀含量受粒径影响较小。在含硫矿石中活性铀与铀含量没有密切关系,S、U、Fe分布特征大体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硫铀废石
赋存特征
bcr
连续
分级
提取
粒径变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秸秆生物质炭对淹水砖红壤中Cu^(2+)钝化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
4
1
作者
赵震杰
方迪
董颖
徐仁扣
周立祥
姜军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河南科技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
出处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36-642,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1245
41771275
+1 种基金
21377057)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F0108201)
文摘
秸秆生物质炭在旱作条件下可通过络合重金属阳离子、提高土壤pH值等途径降低重金属活性和有效性,但是淹水条件下生物质炭对重金属形态的影响研究较少。以30 g·kg^(-1)施用量将不同温度条件下制备的油菜和花生秸秆生物质炭及商品活性炭添加到广东徐闻砖红壤中,并添加5 mmol·kg^(-1)Cu(NO_3)_2和20 g·kg^(-1)葡萄糖,淹水培养49 d,采用连续提取法分级提取不同形态Cu^(2+)并研究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添加活性炭、400℃条件下制备的油菜秸秆炭和300、400、500℃条件下制备的花生秸秆炭后,淹水培养初期土壤溶液pH值比对照组明显增加,酸溶态Cu^(2+)含量显著降低,还原态和氧化态Cu^(2+)含量有所升高。随淹水时间增加,土壤pH值逐渐降低,导致生物质炭处理土壤中酸溶态Cu^(2+)含量显著升高,生物质炭对Cu^(2+)的钝化效果逐渐减弱并消失,还原态和氧化态Cu^(2+)含量降低。在49 d培养时间内残渣态Cu^(2+)含量变化不大。淹水条件下生物质炭对砖红壤中Cu^(2+)的钝化效果并不持久,甚至由于生物质炭中有机物质分解而产生更多有机酸,导致淹水后期生物质炭处理砖红壤pH值较对照低,反而提高了Cu^(2+)的活性和生物有效性。
关键词
秸秆生物质炭
砖红壤
淹水培养
bcr
分级
Cu^2+形态
Keywords
crop straw biochar
Oxisol
submerged incubation
bcr
sequential extraction
copper species
分类号
S153.4 [农业科学—土壤学]
X53 [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珠江柱状沉积物中铊化学形态的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刘娟
张平
陈永亨
齐剑英
王津
王春霖
王雪影
机构
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1期67-70,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基金项目(U06330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477007)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04J1-C0331)
文摘
利用ICP-MS测定技术和分级提取形态分析手段对珠江某处沉积物中痕量重金属铊的化学形态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铊以酸可交换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和残余态在上、中、下层沉积物中均有分布;且上层沉积物中铊主要分布在残余态,在其余各形态中的分布基本相近;在中层沉积物中铊主要分布在残余态,其次是可还原态、酸可交换态以及可氧化态;下层主要分布在可氧化态,其次是残余态、酸可交换态以及可还原态.由此推测,该处沉积物当前未受到明显的铊污染.
关键词
bcr
分级
提取
柱状沉积物
铊
化学形态
Keywords
bcr
sequential extraction
sediment core
thallium
chemical form
分类号
X8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含量外源镉在红壤中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
1
3
作者
周子阳
庞瑞
宋波
机构
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桂林理工大学岩溶地区水污染控制与用水安全保障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299-5307,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D0800600)。
文摘
为探讨外源离子态镉(Cd)进入红壤后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在农田土壤中添加不同含量的Cd(0、 0.3、 2.0、 5.0、 10、 30、 60和100 mg·kg^(-1)),分别于第3、 7、 14、 28、 42、 56、 70和84 d时取样,采用BCR分级提取法分析农田土壤Cd的赋存形态,使用3种动力学模型模拟农田土壤Cd的稳定化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外源Cd进入土壤后,土壤Cd的形态会重新进行分配,趋向于供试土壤Cd原始形态分布特征,Cd与土壤的结合强度会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并且总再分配系数会逐渐趋于1.②红壤中外源Cd的稳定化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弱酸可提取态会逐渐向其他3种形态转换,最终转换为残渣态.在84d内,可氧化态在0.3 mg·kg^(-1)时,会随时间逐渐减小,其余形态则相反.在84 d内,可还原态在30 mg·kg^(-1)以下时,会随时间逐渐减小,其余形态则相反.③在红壤中,外源Cd的稳定化过程主要是多个反应机制共同控制的扩散过程.当外源Cd添加量越高时,会导致其残渣态的变化速率越高.研究结果可为以外源Cd为基础的相关研究以及重金属污染土壤风险管控与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红壤
外源Cd
bcr
分级
提取法
分布特征
稳定化
Keywords
red soil
exogenous cadmium
bcr
sequential extraction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stabilization
分类号
X13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河流沉积物重金属研究方法进展
被引量:
1
4
作者
李政
余璨
黄香
陈虎林
李清清
机构
西藏大学理学院
出处
《绿色科技》
2018年第2期62-64,66,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1667027
21107087)
文摘
指出了河流是为全球人口提供淡水资源的重要渠道,其水环境状况与人类的健康、生活、生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河流沉积物重金属研究为背景,对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研究进展和河流沉积物重金属研究方法及生态风险评价方法进行了综述和分析。结果表明:BCR法可以有效提供更多更全面关于重金属形态分析的信息;河流广泛污染以及各种现有重金属形态在河流中的不同影响评价研究却不够充分;单一重金属元素污染评价研究较为成熟,而能够反映沉积物污染环境因子的综合效应的评论方法却不够深入;在各流域内加强多种重金属和其他元素的协同污染评价研究,以解决重金属污染是否呈元素关联形态;根据评估目的以及研究的侧重点选择适当的评估方法,来确保数据结论的准确性,为水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研究提供科学有效的实验方法。最后,提出了对在国内流域水环境全面的背景数据库依托下,研究的侧重点应偏向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法方面,并研究经济、环保的生态恢复手段,从根本上改变污染的现状。
关键词
沉积物
重金属
bcr
分级
提取法
风险评价
分类号
X82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沙市夏季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的形态及其源解析
被引量:
12
5
作者
陈琳
翟云波
杨芳
何益得
彭文锋
付宗敏
机构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083-2087,共5页
基金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6JJ41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878080
+1 种基金
50908080)
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2008]GK3118)
文摘
对长沙市高开区、经开区、开福区以及马坡岭4个采样点夏季的大气颗粒物(TSP)浓度以及颗粒物中的重金属元素Cu、Zn、Mn、Pb和Cd的浓度和形态分布进行了研究分析,利用污染因子(Cf)对重金属元素的可保持能力进行了评价,并利用因子分析方法(PCA)分析TSP中重金属元素的主要来源。结果显示长沙市夏季TSP平均浓度为220.7μg/m3,表明长沙市颗粒物污染较严重。TSP中重金属元素浓度大小顺序为:Zn〉Pb〉Cu〉Mn〉Cd。从形态分布来看,大约63.3%~89.0%的Cu主要存在于可氧化态(F3),而Mn在这一态中分布最少。元素Zn、Cd则主要分布在弱酸提取态,分别占了70%和35%。Pb主要分布在残渣态,大约为24%~43%。由污染因子计算可知Cu、Cd和Zn比Mn、Pb有更高的迁移性。
关键词
重金属
总悬浮颗粒物
bcr
顺序
分级
提取
污染因子
源解析
Keywords
metals
particulate matter
bcr
sequential extraction
contamination factors
source apportionment
分类号
X5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含硫铀废石中铀的赋存特征规律研究
被引量:
1
6
作者
邓瑶
张锐
王清良
吕俊文
王红强
胡鄂明
雷治武
胡芳
周龙
张聪
机构
南华大学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
南华大学核燃料循环技术与装备协同创新中心
南华大学衡阳市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重点实验室
出处
《铀矿冶》
CAS
2022年第2期89-95,共7页
文摘
针对江西某退役铀矿含硫铀废石中存在的铀污染问题,以矿区3种不同直径的废石为载体,通过BCR连续分级提取试验研究铀的赋存特征规律,分析了含硫铀废石中不同矿石粒径对铀的赋存形态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不同种类的含硫废石中铀的形态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在土壤表层废石(A组)中,铀主要以可氧化态及残渣态存在;在地表块状废石(B组)及边坡上采集的块状岩石(C组)中,铀主要以可还原态及残渣态存在。A组、B组废石中铀含量随矿/废石粒径的减小而增加,C组废石中铀含量受粒径影响较小。在含硫矿石中活性铀与铀含量没有密切关系,S、U、Fe分布特征大体一致。
关键词
含硫铀废石
赋存特征
bcr
连续
分级
提取
粒径变化
Keywords
sulfur-containing uranium waste rock
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s
bcr
sequence
particle size change
分类号
P619.14 [天文地球—矿床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秸秆生物质炭对淹水砖红壤中Cu^(2+)钝化效果的影响
赵震杰
方迪
董颖
徐仁扣
周立祥
姜军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珠江柱状沉积物中铊化学形态的研究
刘娟
张平
陈永亨
齐剑英
王津
王春霖
王雪影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不同含量外源镉在红壤中的变化特征
周子阳
庞瑞
宋波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
原文传递
4
河流沉积物重金属研究方法进展
李政
余璨
黄香
陈虎林
李清清
《绿色科技》
201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长沙市夏季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的形态及其源解析
陈琳
翟云波
杨芳
何益得
彭文锋
付宗敏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12
原文传递
6
含硫铀废石中铀的赋存特征规律研究
邓瑶
张锐
王清良
吕俊文
王红强
胡鄂明
雷治武
胡芳
周龙
张聪
《铀矿冶》
CAS
202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