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电针夹脊穴对脊髓损伤大鼠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17
- 1
-
-
作者
王振宇
孙忠人
刘睿姝
-
机构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针灸临床神经生物学实验室
-
出处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10期938-941,共4页
-
基金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攻关)(GB08C40301)
-
文摘
目的探讨电针夹脊穴对脊髓损伤(SCI)大鼠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的影响及其对神经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实验于2008年11月~2009年2月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①制备SD大鼠T10脊髓平面的Allen's打击损伤模型,打击力度为50g.cm。50只实验动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A组)、单纯损伤组(B组)、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MP)治疗组(C组)、MP+造模6h电针治疗组(D组)、MP+造模2周电针治疗组(E组),10只/组。C、D、E组于损伤后30min内首次按30mg/kg,随后按5.4mg/kg.h给予MP,每1h给药1次,连续给23次;B组给予同C组等量的生理盐水,D、E组分别于损伤后6h和2周开始给予电针治疗,持续到第8周。②针刺方法:在T8和T12棘突下缘两侧4mm处取穴,0.25mm×25mm毫针垂直刺入5mm,使针尖触及椎板,采用KWD-808Ⅱ型脉冲电针仪,二组导线分别上下连接针柄,正极在上,负极在下,规律交流脉充电波,给予"疏密波",疏波频率2Hz,密波频率100Hz,交替持续时间1.5ms,波宽0.4ms,强度2mA,持续30min,1次/d。A、B、C组按照D组同样方法固定但不进行针刺治疗。③观察指标:1、2、4、6和8周BBB行为学评分;2、4、6、8周CSEP;每周1次。结果5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所有大鼠在术前和A组术后BBB行为学评分和CSEP潜伏期检查结果均正常,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SCI大鼠各周BBB评分均小于A组,CSEP潜伏期长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1周时:4组动物运动功能均<7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2周时:C、D和E组评分>B组(P<0.05),但治疗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SCI大鼠CSEP潜伏期明显延长,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4~8周时:各组SCI大鼠中D组评分最多并且潜伏期最短(P<0.05);4周时:评分E组、C组>B组,潜伏期E组、C组<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C组和E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6周时:评分E组>C组>B组,潜伏期E组<C组<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8周�
-
关键词
夹脊电针
脊髓损伤大鼠
皮层体感诱发电位
bbb行为学评分
-
Keywords
Jiaji electroacupuncture
rat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cortical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CSEP)
Basso-Beattie-Bresnahan score(bbb)
-
分类号
R651.2
[医药卫生—外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