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1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我的凝视:白居易的写真诗与对镜诗 被引量:13
1
作者 衣若芬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1-57,共7页
文章探讨的是作者书写"看见自我"的视觉经验及其反思。在唐代诗人中,题咏自己的肖像画、书写揽镜自照心情者,以白居易(772~846)的作品最多,至少有十五首。文章即以白居易观看自己的肖像画以及照镜题材的诗作为例,分析诗人从... 文章探讨的是作者书写"看见自我"的视觉经验及其反思。在唐代诗人中,题咏自己的肖像画、书写揽镜自照心情者,以白居易(772~846)的作品最多,至少有十五首。文章即以白居易观看自己的肖像画以及照镜题材的诗作为例,分析诗人从凝视自我的视觉体验中感知的自我意识。诗人透过画像再现或镜面反射,得知三重层次的"自我形象"——真实自我的幻影、他人眼中的"我"以及理想之"我"的期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 写真 凝视 唐代
下载PDF
慧萼东传《白氏文集》及普陀洛迦开山考 被引量:13
2
作者 陈翀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4-54,共11页
现存金泽文库本《白氏文集》所留下的12条跋语是考察慧萼东传70卷《白氏文集》的珍贵资料,从中可了解《白氏文集》东渐日本的具体过程。从对慧萼生平的考证可发现其东传《白氏文集》还与禅宗首传日本的时代背景有密切关联。在日本,《白... 现存金泽文库本《白氏文集》所留下的12条跋语是考察慧萼东传70卷《白氏文集》的珍贵资料,从中可了解《白氏文集》东渐日本的具体过程。从对慧萼生平的考证可发现其东传《白氏文集》还与禅宗首传日本的时代背景有密切关联。在日本,《白氏文集》不仅是一部被顶礼膜拜的文学别集,更是一部引导大众走向净土的重要佛教经典。白居易本人也被尊为文殊菩萨而被慧萼供奉于普陀洛迦山不肯去观音院,并对日本平安和镰仓时代文人的佛教信仰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也是《白氏文集》成为构建日本古典文化基石的核心理由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 慧萼 《白氏文集》 普陀洛迦山 文殊菩萨 劝学会
下载PDF
元白唱和诗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赵乐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0-96,共7页
元稹和白居易作为中唐的大家,不仅以新乐府运动标立地位,还在唱和诗领域功不可没。近年学术界逐渐开始关注元白的唱和诗,研究多关注于一个侧面。本文试图以较全面的视角阐述元白唱和的动因、内容和艺术等层面,认为元白的唱和以大量的实... 元稹和白居易作为中唐的大家,不仅以新乐府运动标立地位,还在唱和诗领域功不可没。近年学术界逐渐开始关注元白的唱和诗,研究多关注于一个侧面。本文试图以较全面的视角阐述元白唱和的动因、内容和艺术等层面,认为元白的唱和以大量的实践将唱和诗领域中"和意"传统巩固成"和韵"体例,为后人开辟了新的方向。同时,唱和诗也并非只有负面价值,它们在元白特定生活时段起过友情交流、精神慰藉的作用,是唱和诗的"缘情说"的体现,因此也应予以正视和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稹 白居易 唱和诗 次韵
原文传递
后唐定难军节度押衙白全周墓志考释 被引量:10
4
作者 杜建录 邓文韬 王富春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9-135,共7页
《白全周墓志铭》于20世纪70年代出土于陕西省横山县魏墙村。墓主白全周称贯南阳,与志文中所言先祖白居易之郡望不符,当为伪托冒袭。墓主先后在定难军担任正兵马使和节度押衙,主持回图重务。揭示了唐末五代时期的定难军夏州政权以回图... 《白全周墓志铭》于20世纪70年代出土于陕西省横山县魏墙村。墓主白全周称贯南阳,与志文中所言先祖白居易之郡望不符,当为伪托冒袭。墓主先后在定难军担任正兵马使和节度押衙,主持回图重务。揭示了唐末五代时期的定难军夏州政权以回图贸易作为财政收入来源之一。墓主之仕宦,由正兵马使迁转至于节度押衙,说明在唐五代时期的定难军政权中,节度押衙之职级略高于正兵马使。同时,墓主还以押衙身份兼知他职,乃至管理藩镇经济事务,说明定难军节度押衙一职出现了阶官化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难军 白居易 夏州 回图 节度押衙 兵马使
下载PDF
孤独的白居易:九世纪政治与文化转型中的诗人 被引量:9
5
作者 陆扬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4-121,共18页
任何试图了解唐代后期政治和文化重要走向的人,尤其是9世纪唐宪宗以后几朝发生的那些变化,都无法绕开白居易留下的丰富的文字记录。通过对白居易生平中某些关键经验的历史还原,或能在两个层面上提供新的历史思考:一是通过对白居易早期... 任何试图了解唐代后期政治和文化重要走向的人,尤其是9世纪唐宪宗以后几朝发生的那些变化,都无法绕开白居易留下的丰富的文字记录。通过对白居易生平中某些关键经验的历史还原,或能在两个层面上提供新的历史思考:一是通过对白居易早期和中期一些诗文的重新解读,对他个人与他所处时代之间的关系提出一些新的认识,这些认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作为历史人物的白居易的精神世界的造成;二是通过这一个案来寻求将生活史、制度史、政治史和文学史等不同取径加以整合的可能。作为一位时代转型中的人物,白居易虽然在价值观念上认同新的政治文化,但阅历的缺乏和才人的个性又使他一时难以适应翰林学士的身份,他的诗文表现出了强烈的疏离感。即便如此,这段经历却又是奠定他日后声望的关键。这说明了清流文化一定程度上具有超越日常政治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 九世纪 清流文化 翰林学士
原文传递
白居易与乐人交往考 被引量:8
6
作者 柏红秀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33-37,共5页
白居易曾与数量众多的乐人有过密切的交往,可考者约45位,其中宫廷乐人8位,府县乐人22位,家乐13位,青楼歌妓2位。这种人生体验对于白居易诗歌的创作、传播及诗歌理论均有着密切的影响。
关键词 白居易 乐人 交往 诗歌传唱
下载PDF
白居易的造园活动及其园林思想——兼论洛阳履道坊白氏故里园 被引量:9
7
作者 王铎 《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学报》 1990年第4期1-7,共7页
唐代诗人白居易一生营建过四个园林:渭上南园、庐山草堂、忠州东坡园和洛阳履道坊故里园。白氏认为:营修园林是美化环境和社会文化建设的治政之道,游赏园林是陶情怡性,培养高尚情操的社会活动。风景园林的选址和园林景观的塑造要与风景... 唐代诗人白居易一生营建过四个园林:渭上南园、庐山草堂、忠州东坡园和洛阳履道坊故里园。白氏认为:营修园林是美化环境和社会文化建设的治政之道,游赏园林是陶情怡性,培养高尚情操的社会活动。风景园林的选址和园林景观的塑造要与风景环境有机结合,顺乎自然,师法造化;要重视理水和借景。自然石在园林中有着特殊的美学作用。园林建筑的选址宜近水,尺度宜小,意境宜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 造园 园林
下载PDF
《草堂记》与白居易的园林意象 被引量:6
8
作者 李志红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33-135,共3页
唐代是中国古代园林风格转变的重要时期,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造园实践在这一转变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草堂记》不仅是一篇寄情于景的文学佳作,而且通过对他精心营造的庐山草堂的描述,集中体现了他的造园思想和在这种审美偏好... 唐代是中国古代园林风格转变的重要时期,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造园实践在这一转变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草堂记》不仅是一篇寄情于景的文学佳作,而且通过对他精心营造的庐山草堂的描述,集中体现了他的造园思想和在这种审美偏好指导下的一整套设计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 《草堂记》 园林意象
下载PDF
白居易在宋初的“影子”——论白体诗人李昉与白居易 被引量:3
9
作者 赵艳喜 《殷都学刊》 2008年第2期62-66,156,共6页
宋初,举朝上下弥漫着一股崇尚白居易的风气,宋诗也以"白体"开始了自己的发展历程。一直以来,学者多关注宋初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诗人王禹偁对白居易的学习,然而王禹偁却推崇另一位诗人"须知文集里,全似白公诗",此即... 宋初,举朝上下弥漫着一股崇尚白居易的风气,宋诗也以"白体"开始了自己的发展历程。一直以来,学者多关注宋初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诗人王禹偁对白居易的学习,然而王禹偁却推崇另一位诗人"须知文集里,全似白公诗",此即当时一位颇受皇帝重用、位高权重又喜好赋咏的李昉。李昉在宋初堪称白居易最忠实的追随者。与王禹偁受困于仕途的坎坷磨折不同,李昉更有条件追仿白居易的闲适生活和闲适诗风,由此也成为宋初主流风尚接受白居易的代表,代表着王禹偁之前宋初"白体"的真正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昉 白居易 白体 闲适
下载PDF
白居易的园林情结及其对传统私家园林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白丹 闫煜涛 《广东园林》 2007年第3期8-10,共3页
本文阐述了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园林情结,剖析其园林思想,并归纳他的“中隐”思想和朴实造园手法对传统私家园林产生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 白居易 园林情结 中隐思想 传统私家园林
下载PDF
白居易新乐府对宋元诗歌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锡九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83-85,共3页
本文简要地论述了白居易以《新乐府》为代表的“讽谕诗”对宋元诗歌的影响 ,指出了它对宋代诗歌影响甚微 ,而对元代诗歌影响较大的具体情况 。
关键词 白居易 新乐府 宋元 影响
下载PDF
记洛阳出土的两件唐代石刻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乃翥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20-22,共3页
文章报道的两件出土文物 ,一件与武周政权的政治运筹关系密切 ,反映出武则天利用佛教文物推行其“转轮王”崇拜的策略用心 ;
关键词 洛阳市 唐代 石刻 出土文物 武则天 佛教文物 白居易 元稹
下载PDF
白居易融会三教的“中隐”思想及其仕隐心态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玉璞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9-123,共5页
白居易的"中隐"思想是对传统仕隐观念的继承、整合和发展,其本质上既区别于隐于山林的"小隐",也与隐于朝市的"大隐"不同,而是隐于地方官、散官、闲官。它巧妙地平衡了集权专制与士大夫独立意识之间的矛盾... 白居易的"中隐"思想是对传统仕隐观念的继承、整合和发展,其本质上既区别于隐于山林的"小隐",也与隐于朝市的"大隐"不同,而是隐于地方官、散官、闲官。它巧妙地平衡了集权专制与士大夫独立意识之间的矛盾,是一种能在入世与出世间进退裕如的处世哲学和生活方式。这一以仕求隐的隐逸观,较之魏晋时期"居官无官官之事,处事无事事之心"的仕宦态度要积极得多,它更圆融通达地调谐了身与心、职与事、仕与隐的矛盾,是白居易以儒治身、以佛道修心的人生哲学的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 中隐 吏隐 儒佛道 仕隐心态
下载PDF
苏轼与白居易的文化关联及差异 被引量:5
14
作者 尚永亮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1-137,共7页
苏轼是宋代文人中取法白居易、声称"慕乐天"并努力付诸实践的早期代表。苏轼与白居易除在人生经历、出处行藏等方面颇多相似处外,更重要的还在于人生观、处世态度尤其是超越意识的接近,由此奠定了二人间紧密的文化关联。苏、... 苏轼是宋代文人中取法白居易、声称"慕乐天"并努力付诸实践的早期代表。苏轼与白居易除在人生经历、出处行藏等方面颇多相似处外,更重要的还在于人生观、处世态度尤其是超越意识的接近,由此奠定了二人间紧密的文化关联。苏、白的差异表现在:对自我和外物的态度不同,对富贵利禄的态度不同,对待忧患的态度以及由此导致的精神境界的深广度不同。由其关联,我们得以深入了解中国文化、文人某些具有共性的类型特征;由其差异,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苏、白二人相互区别的个性特点。就总体看,则无论关联还是差异,都清晰地展示了中国文人在逆境中从执著走向超越的跋涉足迹,构成了相较于屈原、杜甫等而有着明显不同的另一种人生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自居易 文化关联 差异
原文传递
元白风情诗产生原因及其文化心理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石明庆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49-53,91,共6页
作为封建社会科举制度成熟和文人政治基本确立时代的典型文人 ,元稹和白居易的风情诗既是唐代社会文化的产物 ,同时又以其典型意义生动表现了古代文人的情爱心理 。
关键词 元稹 白居易 风情诗 情爱心理
下载PDF
长恨歌哭为湘灵——白居易《长恨歌》抒情客体论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军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白居易《长恨歌》有三种主题之争 ,诗人经历及诗作的抒情导向说明 ,其主题应为爱情说 ,但并不完全是李杨之爱 ,而是有诗人爱恋至深的湘灵的影子 ,依据是 :其一为与湘灵之恋是诗人该类生活的主体情感 ;其二为“歌”
关键词 白居易 诗人 《长恨歌》 抒情客体 湘灵 李杨悲剧
下载PDF
白居易的生命意识及其与佛教的关系 被引量:3
17
作者 邹婷 《泰山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64-67,共4页
白居易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在其诗作中,他常常感时叹逝并且对自身的变化及生命流程表现出极度的关注。与佛学的接触使他的生命意识得到深化的同时也确立了其生命的主体意识。在渐入佛教的过程中,前期白居易诗中所表现出的易感的生命意... 白居易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在其诗作中,他常常感时叹逝并且对自身的变化及生命流程表现出极度的关注。与佛学的接触使他的生命意识得到深化的同时也确立了其生命的主体意识。在渐入佛教的过程中,前期白居易诗中所表现出的易感的生命意识最终被佛教的看空物我所取代。其生命意识的变化与主体性的自觉反映出他与佛教尤其是禅宗之间复杂而又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 佛教 生命意识 主体意识
下载PDF
白居易讽谕诗的诗体与言说方式 被引量:4
18
作者 谢思炜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3-47,共5页
在白居易讽谕诗的主题与言说方式之间,有着明显的对应关系:除少数颂美作品采用模仿章表体"对君言"的第二人称形式外,其他"规刺"之作均采用基本一致的客观叙事形式,这既是文体限制和创作惯例使然,也是作者采取的一... 在白居易讽谕诗的主题与言说方式之间,有着明显的对应关系:除少数颂美作品采用模仿章表体"对君言"的第二人称形式外,其他"规刺"之作均采用基本一致的客观叙事形式,这既是文体限制和创作惯例使然,也是作者采取的一种明智的修辞策略。讽谕诗又由传统的兴寄体和政论体两种诗体组成,但显然是以后者为主,用后者的时事性、宏观性、批判性改造、融汇了前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 讽谕诗 政论体 言说方式
下载PDF
穿越时空的长恨情结——浅析王安忆《长恨歌》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宁宁 《保山师专学报》 2005年第1期61-63,共3页
王安忆的《长恨歌》浓缩了上海新旧社会变换中一个命运普通但心灵却并不普通的上海女子的生命历程,并由此铺展了由小的弄堂而展开的上海变迁的物质与精神,在变与不变之间一个人灵魂的痛苦挣扎。和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对比,体会由此... 王安忆的《长恨歌》浓缩了上海新旧社会变换中一个命运普通但心灵却并不普通的上海女子的生命历程,并由此铺展了由小的弄堂而展开的上海变迁的物质与精神,在变与不变之间一个人灵魂的痛苦挣扎。和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对比,体会由此结下了跨时空的长恨情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忆 白居易 女性 男权
下载PDF
论杜甫和白居易谏诤心态差异的文化模型 被引量:5
20
作者 傅绍良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0-76,共7页
唐代设置了从八品至三品的谏官体系,谏官的制度化,一方面满足了文人谏政的政治愿望;另一方面又使得谏诤权力固化,削弱了文人谏政的政治使命感。这种现象在白居易的任职经历中表现得最为集中。与杜甫相比,杜甫虽然最高官职仅是八品拾遗,... 唐代设置了从八品至三品的谏官体系,谏官的制度化,一方面满足了文人谏政的政治愿望;另一方面又使得谏诤权力固化,削弱了文人谏政的政治使命感。这种现象在白居易的任职经历中表现得最为集中。与杜甫相比,杜甫虽然最高官职仅是八品拾遗,但却终身未忘谏诤本色。而白居易任拾遗只是其政治生涯中的短暂时光,谏职期间,敢杀身进谏。而不任谏职之后,则再无谏臣风采。杜甫和白居易代表了唐代谏臣的两大类型。杜甫是使命性谏官,而白居易则是职务性谏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白居易 拾遗 谏诤心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