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8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哈萨克族正常血压人群和高血压人群肠道菌群中拟杆菌属、梭菌属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33
1
作者 刘金宝 王烨 +5 位作者 王长辉 胡梦颖 李建娥 刘晶 毛新民 李琳琳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5期420-422,共3页
目的分析新疆哈萨克族正常血压人群和高血压人群肠道菌群中拟杆菌属、梭菌属的结构特征,探讨两人群肠道两菌属的差异。方法使用16S DNA-PCR-DGGE技术比较哈萨克族正常血压人群和高血压人群肠道菌群中两菌属结构的差异,将差异条带克隆、... 目的分析新疆哈萨克族正常血压人群和高血压人群肠道菌群中拟杆菌属、梭菌属的结构特征,探讨两人群肠道两菌属的差异。方法使用16S DNA-PCR-DGGE技术比较哈萨克族正常血压人群和高血压人群肠道菌群中两菌属结构的差异,将差异条带克隆、测序,与GenBank数据库提供的序列进行比对,确定细菌种类。结果哈萨克族高血压人群肠道梭菌属的16S DNA V3区DGGE图谱中出现一条优势带,其在2组人群中出现的频率经分析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序列在GenBank数据库上用Blast程序进行比对,确定为Uncul-tured bacterium clone nbw1009b01c1。结论这种细菌可能会影响哈萨克族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杆菌属 梭菌属 高血压 哈萨克族 16S DNA-PCR-DGGE技术
原文传递
拟杆菌与肠道微生态 被引量:31
2
作者 李亚丹 任宏伟 +1 位作者 吴彦彬 边艳青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81-285,共5页
人和动物的肠道正常微生态体系对于维持机体的健康有重要作用。文章主要介绍了肠道中的优势厌氧菌——拟杆菌的作用及其作用机理,从其基因组角度揭示它对宿主益生作用的根源,为进一步认识动物与其共生菌的互惠关系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 人和动物的肠道正常微生态体系对于维持机体的健康有重要作用。文章主要介绍了肠道中的优势厌氧菌——拟杆菌的作用及其作用机理,从其基因组角度揭示它对宿主益生作用的根源,为进一步认识动物与其共生菌的互惠关系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也为动物肠道疾病的防治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态 拟杆菌 基因组 多糖水解
下载PDF
大黄牡丹汤对肠道菌群的体外作用 被引量:25
3
作者 郑彦懿 温如燕 +1 位作者 罗霞 周联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357-361,共5页
【目的】观察大黄牡丹汤对肠道菌群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16S r DNA测序法、平板计数法和气相色谱法考察大黄牡丹汤对肠道菌群及其分泌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功能的影响。【结果】16S r DNA测序结果... 【目的】观察大黄牡丹汤对肠道菌群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16S r DNA测序法、平板计数法和气相色谱法考察大黄牡丹汤对肠道菌群及其分泌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功能的影响。【结果】16S r DNA测序结果表明拟杆菌属、埃希菌属细菌明显减少,乳杆菌属、乳球菌属、变形菌属细菌增多。平板计数结果表明大黄牡丹汤能显著抑制脆弱拟杆菌体外增殖(P<0.001)。气相色谱法检测结果表明大黄牡丹汤可显著抑制SCFAs的分泌(P<0.05或P<0.01或P<0.001)。【结论】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可能是大黄牡丹汤发挥药效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牡丹汤/药理学 拟杆菌属 脆弱拟杆菌 短链脂肪酸 16S r DNA测序 色谱法 气相
原文传递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研究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双歧杆菌属、柔嫩梭菌属及拟杆菌属量的变化 被引量:26
4
作者 蒋曼 姚萍 +3 位作者 杨涛 高鸿亮 王磊 程永波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11期1245-1249,1254,共6页
目的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人粪便内双歧杆菌属、柔嫩梭菌属及拟杆菌属进行定量检测,揭示肠道相关菌群改变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分别设计双歧杆菌属、柔嫩梭菌属及拟杆菌属的特异性引物。收集... 目的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人粪便内双歧杆菌属、柔嫩梭菌属及拟杆菌属进行定量检测,揭示肠道相关菌群改变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分别设计双歧杆菌属、柔嫩梭菌属及拟杆菌属的特异性引物。收集溃UC患者粪便标本60份及正常对照标本60份,提取细菌基因组D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测定细菌的数量。结果 UC患者组双歧杆菌属及柔嫩梭菌属的数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而拟杆菌属的数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UC患者粪便中双歧杆菌属及柔嫩梭菌属的数量较正常对照明显减少,而拟杆菌属的数量较正常对照明显增多,提示肠道菌群与UC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双歧杆菌属 柔嫩梭菌属 拟杆菌属 实时荧光定量PCR
原文传递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研究结直肠癌患者肠道拟杆菌属、梭杆菌属和梭菌属量的变化 被引量:23
5
作者 郭世奎 包维民 +4 位作者 龚昆梅 胡大春 邵剑春 陈弟 王昆华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结、直肠癌患者肠道拟杆菌属、梭杆菌属和梭菌属量的变化,揭示肠道相关菌群改变在大肠癌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收集术前结、直肠癌患者粪便标本40例及正常对照标本40例,根据细菌的靶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提取待测粪... 目的通过研究结、直肠癌患者肠道拟杆菌属、梭杆菌属和梭菌属量的变化,揭示肠道相关菌群改变在大肠癌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收集术前结、直肠癌患者粪便标本40例及正常对照标本40例,根据细菌的靶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提取待测粪便标本细菌DNA,应用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不同细菌的数量。结果正常对照组与实验组粪便中细菌数量分别为拟杆菌属(8.76±0.77;9.85±0.88)、梭杆菌属(7.94±1.25;10.0±1.65)、梭菌属(3.54±0.70;6.56±0.68),拟杆菌属中的脆弱拟杆菌为(2.12±0.48;4.07±1.77)、梭杆菌属中的坏死梭杆菌为(2.31±0.26;7.62±2.68)及梭菌属中的肉毒梭菌为(2.76±1.16;5.43±1.21),实验组数量均明显增多(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粪便中拟杆菌属、梭杆菌属和梭菌属的数量较正常对照明显增多,提示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与肠道菌群有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拟杆菌属 梭杆菌属 梭菌属 实时荧光定量PCR
原文传递
A型流感病毒对小鼠肺部菌群及趋化因子CCL5和CXCL10的影响及麻杏石甘汤干预作用研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王平 赵澄 +5 位作者 卢芳国 吴涛 张香港 魏科 李玲 田维毅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5523-5537,共15页
目的探索麻杏石甘汤(Maxing Shigan Decoction,MSD)通过影响小鼠肺部菌群及趋化因子CCL5和CXCL10表达而防治流感病毒感染的潜在机制。方法通过鼻腔接种法建立A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模型,经ig给药或生理盐水3、7 d后,计算肺指数和肺指数抑... 目的探索麻杏石甘汤(Maxing Shigan Decoction,MSD)通过影响小鼠肺部菌群及趋化因子CCL5和CXCL10表达而防治流感病毒感染的潜在机制。方法通过鼻腔接种法建立A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模型,经ig给药或生理盐水3、7 d后,计算肺指数和肺指数抑制率,HE染色检测肺组织病理变化,应用免疫组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检测肺组织中CCL5和CXCL10蛋白和mRNA表达变化,并取小鼠肺组织进行16S rRNA基因V3~V4可变区测序、物种注释及聚类,分析Alpha多样性和Beta多样性及组间差异物种,分析CCL5、CXCL10表达与肺部菌群变化的关系。结果给药3 d后,模型组肺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和药物组(P<0.05、0.01),肺部炎性细胞浸润明显。麻杏石甘汤组肺部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轻,肺指数抑制率与奥司他韦组相似,肺损伤的组织学定量评价指标(IQA)值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模型组CCL5和CXCL10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奥司他韦组和麻杏石甘汤组CCL5和CXCL10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0.01)。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显示,模型组拟杆菌属、埃希菌属、变形杆菌属相对丰度增加,粪球菌属相对丰度降低。奥司他韦和麻杏石甘汤能显著降低拟杆菌属、埃希菌属、变形杆菌属相对丰度,增加粪球菌属相对丰度;Alpha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各组ACE指数、Chao1指数、Shannon指数比较P>0.05,组间丰富度和多样性无差异。Beta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给药3 d后,组间样品点无交集,组间肺菌群构成有差异。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物种。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CL5和CXCL10表达与埃希菌属、变形杆菌属、拟杆菌属丰度呈正相关,与粪球菌属丰度呈负相关。给药7 d后,各组间肺部菌群结构组成及CCL5、CXCL10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麻杏石甘汤可能通过促进肺部有益菌生长改善肺部微生态环境及免疫微环境,对流感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流感病毒 麻杏石甘汤 肺部菌群 趋化因子 CCL5 CXCL10 鼻腔接种法 Alpha多样性 Beta多样性 拟杆菌属 埃希菌属 变形杆菌属 粪球菌属 ACE指数 Chao1指数 Shannon指数 Spearman相关性分析
原文传递
日粮添加褐藻糖胶对断奶仔猪抗炎能力和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7
作者 刘萍 赵金标 +7 位作者 耿正颖 王军军 刘岭 王春林 郭娉婷 吴怡 张刚 黄冰冰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00-710,共11页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添加海带提取物褐藻糖胶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机体免疫力和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方法】试验选用36头初始体重为(7.43±0.12) kg的健康仔猪,按照随机区组设计分为3组,每组12头。日...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添加海带提取物褐藻糖胶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机体免疫力和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方法】试验选用36头初始体重为(7.43±0.12) kg的健康仔猪,按照随机区组设计分为3组,每组12头。日粮处理组分别为不含抗生素的基础日粮组、抗生素组和褐藻糖胶组;试验期为28d。评价褐藻糖胶对仔猪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通过比色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与免疫相关的指标;通过16S rRNA扩增子高通量测序检测试验第0、14和28天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结果】日粮添加褐藻糖胶可降低试验0–14 d仔猪耗料增重比(P<0.05),但对试验全期仔猪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量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喂褐藻糖胶日粮后,仔猪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仔猪饲喂抗生素和褐藻糖胶日粮后,血清IL-22含量显著降低。试验第14天,抗生素组和褐藻糖胶处理组中Bacteroidetes数量呈上升趋势(P=0.07);试验第28天,抗生素组和褐藻糖胶处理组Actinobacteria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褐藻糖胶处理组Bacteroides属的菌群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结论】日粮添加褐藻糖胶提高了断奶仔猪纤维养分消化率和拟杆菌属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并且降低了促炎性细胞因子IL-22含量,这有助于缓解仔猪的断奶应激反应,建立稳定健康肠道菌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藻糖胶 抗炎 肠道菌群 拟杆菌属 断奶仔猪
原文传递
肠道菌群与肥胖的关联性研究现状 被引量:17
8
作者 刘洋 李敏 徐佩茹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96-498,共3页
当今社会,肥胖已经成为一个世界范围内的社会和健康问题,其发病机制普遍认为是由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介导。有学者利用人类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发现,胰岛素诱导基因2、体脂量和肥胖症相关基因、黑皮质素-4-受体基因等基因与体质指数(BMI)密... 当今社会,肥胖已经成为一个世界范围内的社会和健康问题,其发病机制普遍认为是由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介导。有学者利用人类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发现,胰岛素诱导基因2、体脂量和肥胖症相关基因、黑皮质素-4-受体基因等基因与体质指数(BMI)密切相关。但这些基因中有些具体功能还未揭示清楚,有些存在着种族差异及遗传异质性等问题。近年的研究发现环境因素中肠道菌群与肥胖的发病有一定的相关性。众所周知,肠道菌群具有特异的代谢效能,为宿主分解营养物质,提供能量底物。近年有学者研究认为肠道菌群中拟杆菌门/硬壁菌门的比例失调在肥胖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该文就当前国内外相关肠道菌群与肥胖的关联性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肠道菌群 拟杆菌属 硬壁菌门比例
下载PDF
绿茶茶汤对肥胖相关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17
9
作者 郭虹雯 许翔雨 +2 位作者 陈莹婕 倪莉 刘志彬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54-362,共9页
近年来,饮茶调节肠道微生态的效果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通过将绿茶茶汤与志愿者新鲜粪样混合培养,使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考察不同发酵时间点(0、6、12、24 h)绿茶茶汤对与肥胖密切相关的肠道菌群(包括总菌、拟杆菌门微生物和厚壁菌门微生... 近年来,饮茶调节肠道微生态的效果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通过将绿茶茶汤与志愿者新鲜粪样混合培养,使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考察不同发酵时间点(0、6、12、24 h)绿茶茶汤对与肥胖密切相关的肠道菌群(包括总菌、拟杆菌门微生物和厚壁菌门微生物)的影响,从而评估绿茶茶汤调节肠道微生态作用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绿茶茶汤在体外粪样混合培养体系中发酵24 h时,对于肠道中总菌、拟杆菌门微生物以及厚壁菌门微生物的数量减少有抑制效果(P<0.05),并可以改善肠道中拟杆菌门与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比例(F/B),这为饮茶对改善肠道健康、减肥降脂作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茶汤 肠道菌群 肥胖 拟杆菌门微生物 厚壁菌门微生物
下载PDF
基于“碳源”研究参苓白术散中药多糖对二株肠道拟杆菌体外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张丽萍 伍荷洁 舒青龙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3-78,共6页
为研究参苓白术散多糖成份基于碳源调节拟杆菌的体外机制,以不同碳源(1-40%中药多糖、葡萄糖、BHI)对二株拟杆菌进行体外培养(以厚壁菌为对照),通过连续取样法测定不同碳源对其体外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中药多糖均可影响拟杆... 为研究参苓白术散多糖成份基于碳源调节拟杆菌的体外机制,以不同碳源(1-40%中药多糖、葡萄糖、BHI)对二株拟杆菌进行体外培养(以厚壁菌为对照),通过连续取样法测定不同碳源对其体外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中药多糖均可影响拟杆菌的体外生长,以20%为最佳浓度;不同碳源,对Bacteroides thetaiotaomicron的生长影响:BHI组>最佳中药多糖组>葡萄糖组;对于Bacteroides fragile的生长影响:最佳中药多糖组>BHI组>葡萄糖;中药多糖对不同菌的影响:拟杆菌>厚壁菌。综上,中药多糖可作为拟杆菌的优势碳源调节肠道菌群平衡,这很可能是参苓白术散临床取效的微生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苓白术散 多糖 拟杆菌 厚壁菌 碳源
下载PDF
膳食胆酸对营养性肥胖大鼠肠道炎症的改善及对肠道菌群中拟杆菌门与厚壁菌门比例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陈说 张帆 +3 位作者 范艳飞 彭卫群 洪小瑜 吴佩娴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0期1126-1131,共6页
目的探讨膳食胆酸对营养性肥胖大鼠肠道炎症的改善作用及对肠道菌群中拟杆菌门与厚壁菌门比例的影响。方法建造营养性肥胖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另设健康组。经一系列干预后,测量大鼠体质量和体长,... 目的探讨膳食胆酸对营养性肥胖大鼠肠道炎症的改善作用及对肠道菌群中拟杆菌门与厚壁菌门比例的影响。方法建造营养性肥胖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另设健康组。经一系列干预后,测量大鼠体质量和体长,计算各组大鼠增重率和肥胖指数;ELISA检测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水平;收集大鼠新鲜粪便标本,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肠道菌群结构;取附睾周围同一处脂肪,HE染色观察脂肪细胞大小;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结肠中G蛋白偶联胆汁酸受体1(G-protein coupled bile acid receptor 1,GPBAR1/TGR5)、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和健康组的大鼠增重率、肥胖指数、血清TNF-α、IL-6、TG、TC和LDL-C水平依次降低,肠道中拟杆菌门比例依次升高,厚壁菌门比例依次降低(P<0.05)。与健康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脂肪细胞形态饱满,呈圆形,细胞壁模糊,细胞相交处可见有融合成大细胞团的趋势;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细胞呈多角形,细胞体塌陷,体积较小,细胞壁清晰。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和健康组大鼠结肠中TGR5蛋白相对表达量依次升高,NF-κB蛋白相对表达量依次降低(P<0.05)。结论膳食胆酸可减轻营养性肥胖大鼠肠道炎症,并改善肠道菌群结构,可能是通过激活TGR5、抑制NF-κB通路蛋白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胆酸 营养性肥胖 炎症 肠道菌群 拟杆菌门 厚壁菌门
下载PDF
大蒜多糖对人体肠道中拟杆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曾艳华 陈玛宁 +2 位作者 张宁 吴希阳 黄雪松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2010年第5期445-447,489,共4页
本文通过添加大蒜多糖对人的粪悬液进行体外厌氧培养,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对培养液的拟杆菌计数。并从培养液中分离出两株拟杆菌菌株,通过七叶苷水解、糖发酵等生理生化试验,初步鉴定其为拟杆菌属(Bacteroides spp.)。实验表明,大... 本文通过添加大蒜多糖对人的粪悬液进行体外厌氧培养,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对培养液的拟杆菌计数。并从培养液中分离出两株拟杆菌菌株,通过七叶苷水解、糖发酵等生理生化试验,初步鉴定其为拟杆菌属(Bacteroides spp.)。实验表明,大蒜多糖培养基中拟杆菌数量有明显增加,约增殖1.6-3.4个数量级,表明拟杆菌能够利用大蒜多糖促进自身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多糖 拟杆菌 鉴定 肠道菌群
下载PDF
16S rDNA基因测序分析阳虚质人群肠道菌群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昌云 景彩 +6 位作者 肖宁 张昕 于慧娟 李洋 臧晓明 朱雪松 谭奇纹 《山东中医杂志》 2020年第7期697-703,710,共8页
目的:研究阳虚质和平和质肠道微生物菌落构成变化,探讨阳虚质肠道菌群特点。方法:选取阳虚质及平和质人群,每组各30例,提取两组人群新鲜粪便样本中细菌DNA,运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对样本DNA进行338F806R区16S rDNA测序以检测... 目的:研究阳虚质和平和质肠道微生物菌落构成变化,探讨阳虚质肠道菌群特点。方法:选取阳虚质及平和质人群,每组各30例,提取两组人群新鲜粪便样本中细菌DNA,运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对样本DNA进行338F806R区16S rDNA测序以检测肠道菌群。应用I-Sanger生信云平台分析门水平和属水平的肠道菌群结构变化。结果:PLS-DA显示阳虚质与平和质在肠道菌群组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虚质Alpha多样性有下降趋势。在门水平上两组优势菌门都是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阳虚质拟杆菌门/厚壁菌门的比值低于平和质。属水平上与平和质相比,阳虚质中粪栖杆菌、直肠真杆菌属、拟杆菌属、巨单胞菌属、罗氏菌属丰度下降。埃希氏杆菌/志贺氏杆菌属、链球菌属、消化链球属、柯林斯菌属等菌属丰度上升。阳虚质拟杆菌丰度低于平和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阳虚质多样性呈下降趋势,丰度最高的菌门为厚壁菌门,其次为变形菌门,拟杆菌属相对丰度的显著下降是阳虚质肠道菌群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虚质 平和质 肠道菌群 16S rDNA 拟杆菌属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肠道中4种重要菌群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臧文娟 李艳琴 +2 位作者 李彬春 郭俊杰 赵玉立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08-214,共7页
目的:了解正常人群与Ⅱ型糖尿病人,以及Ⅱ型糖尿病人在是否有家族遗传、是否用药治疗和是否伴随肥胖等情况下肠道中拟杆菌、双歧杆菌、柔嫩梭菌和乳杆菌的含量与变化,为预防和治疗Ⅱ型糖尿病开辟新途径。方法:收集上述各类人群粪便样品... 目的:了解正常人群与Ⅱ型糖尿病人,以及Ⅱ型糖尿病人在是否有家族遗传、是否用药治疗和是否伴随肥胖等情况下肠道中拟杆菌、双歧杆菌、柔嫩梭菌和乳杆菌的含量与变化,为预防和治疗Ⅱ型糖尿病开辟新途径。方法:收集上述各类人群粪便样品(每组10人),分别提取样品中微生物的总DNA,运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4种重要菌群的特异性片段,计算含量,分析上述菌群的变化差异。结果:正常人群肠道中的拟杆菌和双歧杆菌含量均显著低于Ⅱ型糖尿病人群;柔嫩梭菌和乳杆菌含量均显著高于后者。在Ⅱ型糖尿病人群中,用药患者组和肥胖+高血糖患者组的肠道中拟杆菌和双歧杆菌含量均显著低于未用药患者组和单纯高血糖患者组,而柔嫩梭菌和乳杆菌含量均显著高于后者。有无Ⅱ型糖尿病遗传史对患者肠道内4种菌群的含量均无显著影响。结论:4种重要菌群与Ⅱ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用药治疗后的患者肠道中4种重要菌群含量比其他各组更接近正常人群;肥胖易加重Ⅱ型糖尿病病情;而有无Ⅱ型糖尿病家族遗传对这4种菌群的含量几乎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患者 肠道菌群 定量分析 拟杆菌 双歧杆菌 柔嫩梭菌 乳杆菌
下载PDF
结肠癌手术对肠道菌群微生态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郭世奎 王昆华 +4 位作者 龚昆梅 肖乐 包维民 雷毅 师义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150-154,共5页
目的观察结肠癌手术处理对肠道菌群微生态的影响。方法收集手术前后结肠癌患者的粪便标本60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肠道拟杆菌属、梭杆菌属及梭菌属量的变化。结果手术前后粪便中细菌数量分别为:拟杆菌属(9.64±0.58 vs.6.21&... 目的观察结肠癌手术处理对肠道菌群微生态的影响。方法收集手术前后结肠癌患者的粪便标本60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肠道拟杆菌属、梭杆菌属及梭菌属量的变化。结果手术前后粪便中细菌数量分别为:拟杆菌属(9.64±0.58 vs.6.21±0.37),梭杆菌属(9.87±0.72 vs.6.36±0.68),梭菌属(7.01±0.37 vs.5.30±0.29);拟杆菌属中的脆弱拟杆菌为(5.92±0.24 vs.3.24±0.78),梭杆菌属中的坏死梭杆菌为(7.12±0.97 vs.3.70±1.21),梭菌属中的肉毒梭菌为(5.68±0.36 vs.1.52±1.06),艰难梭菌为(3.45±0.38 vs.1.42±0.25)。术后患者粪便中细菌数量明显低于术前,P均<0.05。结论结肠癌患者粪便中拟杆菌属、梭杆菌属和梭菌属术后数量较术前明显降低,提示手术对肠道菌群有一定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手术 肠道菌群 微生态 拟杆菌属 梭杆菌属 梭菌属
下载PDF
多糖利用位点研究进展及其在中药药理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辜沅 舒青龙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193-200,共8页
多糖利用位点(PULs)是与多糖分解代谢相关且位于特定区域的一组基因簇,包括淀粉利用系统(SusC),SusD,及编码外膜糖蛋白结合蛋白、编码碳水化合物活性酶等基因。多糖利用位点广泛存在于肠道拟杆菌中,这种能突出利用多糖的能力是拟杆菌适... 多糖利用位点(PULs)是与多糖分解代谢相关且位于特定区域的一组基因簇,包括淀粉利用系统(SusC),SusD,及编码外膜糖蛋白结合蛋白、编码碳水化合物活性酶等基因。多糖利用位点广泛存在于肠道拟杆菌中,这种能突出利用多糖的能力是拟杆菌适应肠道的生存策略之一。一方面,肠道拟杆菌的丰度高、种类繁多,是中药调节肠道菌群的最主要靶点菌群;另一方面,诸多中药化学成分中,中药多糖是重要有效成分且含量高,也可以作为肠道细菌的竞争性碳源;中药多糖如何基于碳源调节肠道拟杆菌是中药药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最新的文献介绍了多糖利用位点的基因及蛋白构成、综述了多糖利用位点研究的最新进展,分析了多形拟杆菌和脆弱拟杆菌基因组中多糖利用位点多样性及其组成;同时,结合自己的中药多糖体外影响拟杆菌的碳源实验,对基于多糖利用位点研究中药微生态药理机制提出了展望,该方向的研究,不仅是细菌多糖利用位点研究的新内容,也是"人-药物-菌群"整体观及中医健脾研究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利用位点 中药多糖 拟杆菌 碳源 肠道菌群
原文传递
肉桂精油对大鼠肠道梭菌属Ⅳ簇菌群和拟杆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彭喜春 张志超 +4 位作者 黄丽珠 詹宏林 王聪 张宁 刘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37-442,共6页
目的研究肉桂精油对正常大鼠肠道梭菌属IV簇菌群和拟杆菌属两类主要菌群的影响。方法 SD大鼠每天给予肉桂精油0.384 3 g/kg,连续给药30 d,取结肠和直肠内容物,针对肠道菌群的16S rRNA,采用末端限制性片段多态性技术(TRFLP)分析肠道梭菌... 目的研究肉桂精油对正常大鼠肠道梭菌属IV簇菌群和拟杆菌属两类主要菌群的影响。方法 SD大鼠每天给予肉桂精油0.384 3 g/kg,连续给药30 d,取结肠和直肠内容物,针对肠道菌群的16S rRNA,采用末端限制性片段多态性技术(TRFLP)分析肠道梭菌属IV簇细菌和拟杆菌属细菌的数量、多样性及其分布。结果肉桂精油给药后,肠道梭菌IV簇细菌和拟杆菌的数量、多样性及分布均发生显著变化,尤其是肠道梭菌Ⅳ簇细菌的变化更大。肉桂精油对结肠和直肠中两类菌的影响存在差异。结论肉桂精油对肠道梭菌IV簇和拟杆菌属两类主要菌群的影响可能是肉桂对肥胖和糖尿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精油 肠道菌群 梭菌 拟杆菌 末端限制性片段多态性分析技术
原文传递
重庆市河水中粪源微生物污染特征及源解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麟杰 王淦淦 +5 位作者 张利兰 阮雪吟 周绍宏 张代钧 赵琳 王鹏飞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53-1260,共8页
以重庆主要河流水体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传统培养技术评估了细菌总数、粪链球菌、肠球菌、脆弱拟杆菌、总大肠菌群及粪大肠菌群的污染水平;同时以拟杆菌作为特异性指示菌,选取人源性粪便专一指示菌引物(HF183)和猪源性粪便专一指示菌引物(... 以重庆主要河流水体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传统培养技术评估了细菌总数、粪链球菌、肠球菌、脆弱拟杆菌、总大肠菌群及粪大肠菌群的污染水平;同时以拟杆菌作为特异性指示菌,选取人源性粪便专一指示菌引物(HF183)和猪源性粪便专一指示菌引物(Pig-2-Bac)进行源追踪.微生物培养结果表明:重庆市主要河流在春季有15.4%的研究断面未达到Ⅲ类水质,秋季有61.5%的研究断面未达到Ⅲ类水质.在春季,主城区河流主要受人类粪便污染,区县河流主要受动物粪便污染;在秋季,主城区和区县河流都主要受人类粪便污染.指示微生物指标间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粪链球菌、粪大肠菌群、肠球菌两两之间有显著相关性,肠球菌与脆弱拟杆菌有显著相关性.猪源性拟杆菌特异性生物标记Pig-2-Bac和人源拟杆菌特异性生物标记HF183对人和动物粪便污染区分成功率达100%;用这两种特异性引物对春季水样DNA进行扩增,发现13个采样点均未受到猪源粪便污染,唐家沱、朝天门、鸡冠石、合川受到人源粪便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源性微生物 微生物溯源 拟杆菌 主要河流 重庆市
下载PDF
Anti-obesity and Gut Microbiota Modulation Effect of 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 Combined with Berberine on High-Fat Diet-Fed Obese Mice 被引量:5
19
作者 YUE Shi-jun WANG Wen-xiao +5 位作者 ZHANG Lei LIU Juan FENG Wu-wen GAO Huan TANG Yu-ping YAN Dan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7期617-625,共9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whether 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combined with berberine(BBR)can reduce high-fat diet(HFD)-induced obesity in mice.Methods Except for normal mice,32 HFD-induced obese mice were randomize...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whether 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combined with berberine(BBR)can reduce high-fat diet(HFD)-induced obesity in mice.Methods Except for normal mice,32 HFD-induced obese mice were randomized into HFD,APS(1,000 mg/kg APS),BBR(200 mg/kg BBR),and APS plus BBR(1,000 mg/kg APS plus 200 mg/kg BBR)groups,respectively.After 6-week treatment(once daily by gavage),the obesity phenotype and pharmacodynamic effects were evaluated by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of epididymal fat,liver,and colon using 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and serum biochemical analyses by an automated chemistry analyzer.The feces were collected at the 12 th week,and taxonomic and functional profiles of gut microbiota were analyzed by 16S ribosomal ribonucleic acid(16S rRNA)sequencing.Results Compared with HFD group,the average body weight of APS plus BBR group was decreased(P<0.01),accompanied with the reduced fat accumulation,enhanced colonic integrity,insulin sensitivity and glucose homeostasis(P<0.05 or P<0.01).Importantly,APS combined with BBR treatment was more effective than APS or BBR alone in improving HFD-induced insulin resistance(P<0.05 or P<0.01).16S rRNA sequence-based analysis of fecal samples demonstrated that APS combined with BBR treatment exhibited a better impact on HFD-induced gut microbiota dysbiosis,exclusively via the enriched abundances of Bacteroides,which corresponded to the large increase of predicted bacterial genes involved in carbohydrate metabolism.Conclusion APS combined with BBR may synergistically reduce obesity and modulate the gut microbiota in HFD-fed m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 BERBERINE OBESITY gut microbiota bacteroides
原文传递
大豆乳清粉对小鼠肠道菌群及其产生短链脂肪酸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韩伟 庄绪会 +3 位作者 张云鹏 陈园 王大为 张晓琳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4-110,共7页
大豆乳清是制备大豆分离蛋白时产生的副产物,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十分严重。为了利用这一废弃物资源并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本研究进一步探索了大豆乳清的营养功能。利用喷雾干燥方法得到大豆乳清粉,检测其蛋白质、膳食纤维、低聚糖、灰分... 大豆乳清是制备大豆分离蛋白时产生的副产物,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十分严重。为了利用这一废弃物资源并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本研究进一步探索了大豆乳清的营养功能。利用喷雾干燥方法得到大豆乳清粉,检测其蛋白质、膳食纤维、低聚糖、灰分及氨基酸组成等主要成分指标。将大豆乳清分别按0. 5%、1. 0%和2. 0%的添加量加入小鼠饮食,饲喂28 d后分析其对动物肠道菌群及其产生短链脂肪酸(SCFAs)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乳清粉主要成分如下:灰分含量20. 9%,蛋白质含量20. 1%,低聚糖含量9. 68%,总膳食纤维含量5. 01%,脂肪含量3. 8%。与对照组相比,大豆乳清粉饲喂小鼠的肠道中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菌群比值显著降低,比值为0. 71~1. 20;另枝菌相对丰度增加,毛螺菌、拟普雷沃菌、拟杆菌、普雷沃菌相对丰度降低。不同剂量大豆乳清粉饲喂小鼠的肠道中总SCFAs含量显著提高,且SCFAs结构有明显不同。本研究结果可以为大豆乳清的高附加值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乳清 小鼠 肠道菌群 厚壁菌门 拟杆菌门 短链脂肪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