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Bac-to-Bac杆状病毒系统表达人生长激素 被引量:10
1
作者 耿朝晖 郜鹏 +4 位作者 刘莹 赵东明 张宝珠 俞新大 李建民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9-63,共5页
利用Bac to Bac杆状病毒载体表达系统将人生长激素 (humangrowthhormone ,hGH)基因cDNA克隆至转移载体pFastBac1中 ,得到pFastBac hGH ,再将其转化进入含穿梭载体Bacmid的受体菌DH10Bac中 ,发生转座作用 ,得到含hGH基因的重组穿梭载体rB... 利用Bac to Bac杆状病毒载体表达系统将人生长激素 (humangrowthhormone ,hGH)基因cDNA克隆至转移载体pFastBac1中 ,得到pFastBac hGH ,再将其转化进入含穿梭载体Bacmid的受体菌DH10Bac中 ,发生转座作用 ,得到含hGH基因的重组穿梭载体rBacmid hGH .纯化DNA ,直接转染培养的昆虫细胞Sf9,得到重组病毒rAcV Bac hGH .经酶切PCR及Southern杂交鉴定 ,hGH基因正确地插入病毒基因组的多角体蛋白基因启动子下 ,SDS PAGE测得产物蛋白分子量为 2 2kD左右 .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得转染上清中hGH表达水平可达 18μg ml ,与用传统的BEVS表达hGH相比 ,转染上清中hGH表达水平提高 4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TO-bac系统 昆虫细胞 HGH 基因表达 杆状病毒 生长激素
下载PDF
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的改进及IL-6在昆虫细胞内的表达和纯化 被引量:4
2
作者 姚宁 姚伦广 +2 位作者 阚云超 周文科 齐义鹏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72-580,共9页
使用同源重组方法,在昆虫细胞内将多角体启动子驱动的EGFP表达盒插入杆状病毒穿梭载体Bacmid的p74位相,经5轮空斑纯化获得重组穿梭载体Bacmid-egfp。然后将Bacmid-egfp转化含转座助手质粒的E.coliDH10B,获得受体菌E.coliDH10Bac-egfp,由... 使用同源重组方法,在昆虫细胞内将多角体启动子驱动的EGFP表达盒插入杆状病毒穿梭载体Bacmid的p74位相,经5轮空斑纯化获得重组穿梭载体Bacmid-egfp。然后将Bacmid-egfp转化含转座助手质粒的E.coliDH10B,获得受体菌E.coliDH10Bac-egfp,由于Bacmid-egfp保留了完整的转座结构和α互补功能,因此该菌株和原始E.coliDH10Bac一样能有效的利用各种pFastBac系列的载体进行转座并构建出能指示病毒繁殖和目的基因表达的重组病毒。使用红色荧光蛋白DsRed对系统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重组病毒Bac-egfp-DsRed感染的细胞中绿色荧光蛋白和红色荧光蛋白均得到了高效表达。进一步使用该系统在昆虫细胞中高效表达并纯化了IL-6蛋白,为研究和应用该细胞因子提供物质基础,同时也进一步证明所改造的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TO-bac系统 位点特异性重组 绿色荧光蛋白示踪 白介素-6
下载PDF
利用杆状病毒Bac-to-Bac系统在Sf9细胞中表达真菌细胞色素P450nor(英文) 被引量:3
3
作者 周建刚 江月 +2 位作者 段媛媛 彭建新 刘德立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7-181,共5页
利用Bac to Bac杆状病毒载体表达系统将真菌细胞色素P4 5 0nor基因克隆至转移载体pFastBac1中 ,得到重组质粒pFastBac P4 5 0nor,再将其转化进入含穿梭载体Bacmid的受体菌DH10Bac中发生转座作用 ,得到含P4 5 0nor基因的重组穿梭载体rBac... 利用Bac to Bac杆状病毒载体表达系统将真菌细胞色素P4 5 0nor基因克隆至转移载体pFastBac1中 ,得到重组质粒pFastBac P4 5 0nor,再将其转化进入含穿梭载体Bacmid的受体菌DH10Bac中发生转座作用 ,得到含P4 5 0nor基因的重组穿梭载体rBacmidpAc P4 5 0nor。分离提取重组BacmidDNA ,并转染培养的昆虫细胞Sf9,得到重组病毒rAc p4 5 0nor。经酶切和PCR鉴定 ,细胞色素P4 5 0nor基因正确地插入到病毒基因组的多角体蛋白基因启动子下 ,SDS PAGE分析证明 :表达蛋白的分子量为 4 3kD左右。Westernblotting分析结果表明 :有一条特定的杂交带存在 ,且分子量相同 (约 4 3kD)。进一步证明了含有真菌细胞色素P4 5 0nor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和重组病毒构建成功 ,并在昆虫细胞Sf9中实现了高效表达 ,经MTT法测定表达的细胞色素P4 5 0nor具有还原NO的生物学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状病毒 bac-TO-bac系统 SF9细胞 表达 真菌 细胞色素P450nor 基因 生物学活性
下载PDF
Bac-to-Bac系统的研究进展及在家蚕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吴小锋 岳万福 +2 位作者 刘剑梅 李广立 缪云根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6-150,共5页
Bac-to-Bac策略是目前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获取重组杆状病毒最为方便、快捷的途径之一。以Bac-to-Bac系统面向的苜蓿银纹夜蛾杆状病毒(AcMNPV)表达系统、家蚕杆状病毒(BmNPV)表达系统、棉铃虫杆状病毒(HaNPV)表达系统等3个主要子系统... Bac-to-Bac策略是目前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获取重组杆状病毒最为方便、快捷的途径之一。以Bac-to-Bac系统面向的苜蓿银纹夜蛾杆状病毒(AcMNPV)表达系统、家蚕杆状病毒(BmNPV)表达系统、棉铃虫杆状病毒(HaNPV)表达系统等3个主要子系统为对象,从宿主域逐渐扩大、蛋白的表达水平不断提高、筛选和纯化更为简便高效以及在家蚕中应用的状况等角度,对Bac-to-Bac系统的发展及功能、特点等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to-bac系统 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 家蚕
下载PDF
Construction of the Bac-to-Bac System of 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 被引量:6
5
作者 Jin-shan HUANG  Bi-fang HAO   +3 位作者 Xiu-lian SUN  Fei DENG  Hua-lin WANG  Zhi-hong HU 《中国病毒学》 CSCD 2007年第3期218-225,共8页
To construct the Bac-to-Bac expression system of 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BmNPV),a transfer vector was constructed which contained an Escherichia coli(E.coli)mini-F replicon and a lacZ:attTN7:lacZ cassette wit... To construct the Bac-to-Bac expression system of 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BmNPV),a transfer vector was constructed which contained an Escherichia coli(E.coli)mini-F replicon and a lacZ:attTN7:lacZ cassette within the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regions of the BmNPV polyhedrin gene.B.mori larvae were cotransfected with wild-type BmNPV genomic DNA and the transfer vector through subcutaneous injection to generate recombinant viruses by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in vivo.The genomic DNA of budded viruses extracted from the hemolymph of the transfected larvae was used to transform E.coli DH10B.Recombinant bacmids were screened by kanamycin resistance,PCR and restriction enzyme(REN)digestion.One of the bacmid colonies,BmBacJS13,which had similar REN profiles to that of wild-type BmNPV,was selected for further research.To investigate the infectivity of BmBacJS13,the polyhedrin gene was introduced into the bacmid and the resultant recombinant(BmBacJS13-ph)was transfected to BmN cells.The budded virus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supernatant of the transfected cells and used for infecting BmN cells.Growth curv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BmBacJS13-ph had a similar growth curve to that of wild-type BmNPV.Bio-assays indicated that BmBacJS13-ph was also infectious to B.mori larv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内表达 基因表达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bac-TO-bac系统 基因载体
下载PDF
家蚕溶茧酶基因的真核表达及其产物的生物活性检测 被引量:2
6
作者 吴玉丹 李兵 +2 位作者 王文兵 王东 沈卫德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66-472,共7页
为了研究家蚕Bombyxmori溶茧酶基因(cocoonae)真核表达及其产物的生物活性,将溶茧酶基因(GenBank登录号EF428980)克隆至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FastBacTM1中获得pFast-cocoonase,将其转化DH10Bac感受态细胞后,PCR方法检测证实所分离的重组病... 为了研究家蚕Bombyxmori溶茧酶基因(cocoonae)真核表达及其产物的生物活性,将溶茧酶基因(GenBank登录号EF428980)克隆至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FastBacTM1中获得pFast-cocoonase,将其转化DH10Bac感受态细胞后,PCR方法检测证实所分离的重组病毒DNA中含有目的片段溶茧酶基因。用脂质体法转染家蚕BmN细胞,获得重组病毒。SDS-PAGE分析显示,感染重组杆状病毒Bac-cocoonase的细胞表达产物在约为27.6kD处出现特异性条带,这与预测的蛋白大小相符。用该表达产物与茧丝反应后,电镜下观察茧丝的形态,结果表明表达产物对茧丝的丝胶层有一定的水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溶茧酶基因 真核表达 杆状病毒系统 bac-TO-bac系统
下载PDF
lef-12基因缺失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复制和基因转录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袁佳 解纯刚 +5 位作者 汪凤梅 聂作明 陈健 吕正兵 童富淡 于威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68-474,共7页
晚期表达因子12(late expression factor 12,LEF-12)是昆虫核型多角体病毒(nucleopolyhedrovirus,NPV)基因组编码的转录调控因子之一。为了研究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LEF-12的生物学功能,通过Red重组技术敲除BmNPV的lef-12基因,构建... 晚期表达因子12(late expression factor 12,LEF-12)是昆虫核型多角体病毒(nucleopolyhedrovirus,NPV)基因组编码的转录调控因子之一。为了研究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LEF-12的生物学功能,通过Red重组技术敲除BmNPV的lef-12基因,构建lef-12缺失型病毒lef12-ko-Bacmid,再利用Bac-to-Bac系统将lef-12重新补回到病毒基因组中,获得补回型病毒lef12-re-Bacmid。将野生型病毒wtBacmid、lef12-ko-Bacmid和lef12-re-Bacmid分别转染BmN细胞,发现3种病毒均可在转染的细胞中产生具有感染活性的病毒粒子,但病毒滴度测定结果显示lef12-ko-Bacmid的病毒粒子产量比wtBacmid下降了3倍左右,而lef12-re-Bacmid的病毒粒子产量基本上恢复到了野生型病毒的水平,表明lef-12的缺失会影响病毒在宿主细胞中的增殖。进一步研究lef-12敲除对病毒基因组复制和基因转录的影响,结果表明当lef-12缺失后,BmNPV DNA复制没有受到明显影响,说明lef-12不是病毒复制的必需基因;但lef-12缺失后,病毒晚期基因vp39、极晚期基因p10的转录水平均明显低于野生型和补回型病毒。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也进一步证实lef-12缺失后,病毒仍能进行正常复制和装配,但与野生型病毒相比其增殖数量有所下降。上述研究结果提示:BmNPV lef-12不是病毒基因组复制的必需基因,但其缺失将导致宿主细胞的感病时间延迟,对病毒晚期和极晚期基因的转录也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z萨12基因 RED重组系统 bac-TO-bac系统 病毒复制 基因转录
下载PDF
双拷贝v-cath基因的重组AcMNPV的构建与功能 被引量:4
8
作者 刘德立 肖化忠 +1 位作者 齐义鹏 姚伦广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5期1288-1294,共7页
利用AcMNPV穿梭载体Bac-to-Bac系统构建了分别由杆状病毒极早期基因iel启动子和极晚期基因ph启动子控制的AcMNPV组织蛋白酶基因v-cath表达的两种双拷贝重组杆状病毒.用这两种重组病毒感染细胞和幼虫... 利用AcMNPV穿梭载体Bac-to-Bac系统构建了分别由杆状病毒极早期基因iel启动子和极晚期基因ph启动子控制的AcMNPV组织蛋白酶基因v-cath表达的两种双拷贝重组杆状病毒.用这两种重组病毒感染细胞和幼虫,研究了不同时相v-cath基因的表达及细胞和幼虫死亡的机理.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在感染 Sf9细胞 12 h后(12 h pi),重组病毒 dciAcMNPV的晚期基因 v-cath在早期基因iel启动子驱动下得到表达.到 48 h pi,重组病毒 dcdAcMNPV中 v-cath基因在晚期和极晚期ph启动子驱动下高水平表达.阴性对照v-cath缺陷型病毒(ncAcMNPV)则没有V-CATH蛋白表达.毒力实验表明它们的杀虫活性大小依次为 dcdACMNPV>dciAcMNPV>野生型 AcMNPV>ncAcMNPV.根据双拷贝重组病毒的毒力和幼虫的死亡特征,AcMNPV的v-cath基因是一个毒力辅助因子和与虫体液化死亡有关的基因.所构建的重组病毒dcdAcMNPV 由于是通过改变病毒自身基因的表达时相和拷贝数而提高了杀虫效率,因而不存在田间释放时的安全性隐患,有望成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蛋白酶基因v-cath WESTERN BLOT分析 bac-TO-bac系统 重组杆状病毒 基因重组 ACMNPV
原文传递
禽流感病毒(H5N1)NA基因的克隆及其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2
9
作者 赵雪丽 李明义 +1 位作者 岳华 张志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07年第2期33-35,共3页
本研究克隆了一株鸡源AIVH5N1亚型PQ分离株的NA基因,并对其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NA基因开放阅读框架内含有1350个核苷酸,编码449个氨基酸。NA基因与发表的H5N1亚型毒株HKYU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9%-98.4%和91.5%-98.7%。PQ... 本研究克隆了一株鸡源AIVH5N1亚型PQ分离株的NA基因,并对其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NA基因开放阅读框架内含有1350个核苷酸,编码449个氨基酸。NA基因与发表的H5N1亚型毒株HKYU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9%-98.4%和91.5%-98.7%。PQ分离株的NA茎部有20个氨基酸的缺失,从而使50、58、63、68位糖基化位点丢失。NA基因定向亚克隆入杆状病毒Bac-to-Bac系统的转移载体pFast BacDual中,经酶切和PCR鉴定为阳性的重组转移载体再转化入含有杆粒和辅助质粒的DH10BacTM菌中,与杆粒DNA在细菌内进行同源重组。以M13为引物,用PCR方法鉴定重组杆粒DNA,结果证明成功构建了表达NA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表达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病毒 NA基因 序列分析 bac—to—bac系统
下载PDF
BmNPV or f98对家蚕核型多角体杆状病毒复制、转录及包装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史利利 蒋彩英 +4 位作者 于威 陈琛 蒋磊 巩成见 童富淡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23-630,共8页
为了研究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BmNPV)基因orf98的功能,通过λRed重组系统定点敲除BmNPVorf98基因,构建缺失型重组病毒Bm98-ko-Bacmid;以Bac-to-Bac系统补回BmNPVorf98基因,构建补回型重组病毒Bm98-re-B... 为了研究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BmNPV)基因orf98的功能,通过λRed重组系统定点敲除BmNPVorf98基因,构建缺失型重组病毒Bm98-ko-Bacmid;以Bac-to-Bac系统补回BmNPVorf98基因,构建补回型重组病毒Bm98-re-Bacmid;将野生型病毒(wtBacmid)、缺失型病毒(Bm98-koBacmid)和补回型病毒(Bm98-re-Bacmid)分别转染家蚕细胞BmN。病毒滴度检测结果显示,Bm98-ko-Bacmid可形成侵染性的病毒粒子,但数量显著降低(P<0.05).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Bm98-ko-Bacmid只产生游离的杆状病毒粒子,数量明显减少,而wtBacmid和Bm98-re-Bacmid产生大量具有囊膜结构的成熟病毒粒子。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分析结果表明,BmNPVorf98基因缺失对BmNPV病毒复制没有影响,而早期基因lef3、晚期基因vp39和极晚期基因p10的转录水平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BmNPVorf98基因对病毒复制是非必需的,但显著影响病毒的繁殖速度和包装(P<0.05);对病毒各个时期的基因转录也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λRed重组系统 bac-TO-bac系统 病毒复制 基因转录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2(^(125)Ser)在昆虫细胞中的高效表达
11
作者 曾献武 胡晓方 +2 位作者 王黔川 杜颖 葛永红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01-203,共3页
目的 高效表达白细胞介素 2 (12 5Ser)。方法 采用新型Bac -to -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以PCR技术扩增了人白细胞介素 2 (12 5Ser)的基因片段 ,将其克隆到转座载体 ,经转座作用将白细胞介素 2 (12 5Ser)基因插入杆状病毒穿梭载体 ,在... 目的 高效表达白细胞介素 2 (12 5Ser)。方法 采用新型Bac -to -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以PCR技术扩增了人白细胞介素 2 (12 5Ser)的基因片段 ,将其克隆到转座载体 ,经转座作用将白细胞介素 2 (12 5Ser)基因插入杆状病毒穿梭载体 ,在昆虫细胞中表达。结果 通过免疫印迹实验及CTLL - 2细胞 /MTT法检测 ,表达产物具有人白细胞介素 2的免疫学及生物学活性。经SDS -PAGE电泳 ,薄层扫描分折 ,表达量达到了 2 3.47%。结论 白细胞介素 2 (12 5Ser)在昆虫细胞中获得了高效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白细胞介素2 bac-TO-bac系统 昆虫细胞 表达
下载PDF
Bmp24缺失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基因组的复制、转录及病毒组装的影响
12
作者 陈琛 于威 +3 位作者 史利利 巩成见 蒋磊 童富淡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1期109-115,共7页
研究Bmp24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利用Red重组技术和Bac-to-Bac系统构建Bmp24缺失型病毒(Bmp24-ko-Bacmid)和Bmp24修复型病毒(Bmp24-re-Bacmid)。然后将Bmp24-ko-Bacmid、Bmp24-re-Bacmid以及野生型病毒(wtBacmid)分别转染BmN细胞,病毒滴度... 研究Bmp24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利用Red重组技术和Bac-to-Bac系统构建Bmp24缺失型病毒(Bmp24-ko-Bacmid)和Bmp24修复型病毒(Bmp24-re-Bacmid)。然后将Bmp24-ko-Bacmid、Bmp24-re-Bacmid以及野生型病毒(wtBacmid)分别转染BmN细胞,病毒滴度测定发现3种病毒都能产生有活力的子代病毒并使细胞发病,但Bmp24-ko-Bacmid在各个时相的滴度值显著低于其他两种病毒(P<0.05)。电镜观察结果发现Bmp24-ko-Bacmid感染的细胞中只有少量细长的杆状结构,而其他两种病毒感染细胞后能够产生大量具有囊膜包裹的成熟病毒粒子。qPCR实验结果显示,Bmp24缺失不会影响病毒基因组的复制,同时qRT-PCR结果显示Bmp24缺失使早期、晚期基因和极晚期基因的转录水平显著低于野生型病毒(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Bmp24基因 RED重组系统 bac-TO-bac系统
下载PDF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90基因缺失对病毒增殖和组装的影响
13
作者 巩成见 田星 +4 位作者 蒋磊 于威 舒建洪 吴银丽 童富淡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58-465,共8页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Bm NPV)基因组中的orf90基因(Bm90)是一个未知功能的保守基因。利用λRed重组系统和Bac-to-Bac系统构建野生型病毒Wt Bacmid-polh-egfp、Bm90基因缺失型病毒Bm90ko-polh-egfpBacmi...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Bm NPV)基因组中的orf90基因(Bm90)是一个未知功能的保守基因。利用λRed重组系统和Bac-to-Bac系统构建野生型病毒Wt Bacmid-polh-egfp、Bm90基因缺失型病毒Bm90ko-polh-egfpBacmid及Bm90基因补回型病毒Bm90re-polh-egfp-Bacmid,并制备Bm90蛋白的多克隆抗体,研究Bm90基因在病毒感染周期中的表达以及对病毒增殖和组装的影响。将3种重组病毒分别转染Bm N细胞,Western blot检测显示Bm90蛋白在病毒转染Bm N细胞后72 h有表达;但用荧光显微镜观察Bm90基因缺失型病毒转染的Bm N细胞中没有出现绿色荧光,且检测其病毒滴度为0;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在Bm90基因缺失型病毒转染的Bm N细胞中没有子代病毒粒子出现。研究结果表明,Bm90基因缺失会抑制子代病毒粒子的组装和产生,使病毒失去侵染性,Bm90基因是病毒增殖及组装的必需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Bm90基因 λRed重组系统 bac-TO-bac系统 病毒增殖 病毒组装
下载PDF
Bm59基因缺失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复制、转录及组装的影响
14
作者 蒋磊 田星 +4 位作者 巩成见 于威 舒建洪 吴银丽 童富淡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6-273,共8页
Bm59是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Bm NPV)的核心基因之一。利用λRed重组技术和Bac-to-Bac系统构建野生型病毒wt Bacmid-polh-egfp、缺失型病毒Bm59ko-Bacmid-polh-egfp以及补回型病毒Bm59re-Bacmidpolh-eg... Bm59是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Bm NPV)的核心基因之一。利用λRed重组技术和Bac-to-Bac系统构建野生型病毒wt Bacmid-polh-egfp、缺失型病毒Bm59ko-Bacmid-polh-egfp以及补回型病毒Bm59re-Bacmidpolh-egfp,并分别转染家蚕卵巢培养细胞Bm N,研究Bm59基因在病毒侵染、增殖和组装中的功能。对病毒滴度的检测结果表明3种类型病毒都能产生有活力的子代病毒并使细胞感染发病,但Bm59ko-Bacmid-polh-egfp在各个时相的滴度值均显著低于其他2种类型病毒(P<0.05)。电子显微镜下观察Bm59ko-Bacmid-polh-egfp转染的细胞中只有少量细长的杆状病毒粒子,而其他2种类型病毒转染细胞后则能产生大量具有囊膜包裹的成熟病毒粒子。qRT-PCR检测结果显示,Bm59缺失型病毒基因组DNA的复制能力显著降低(P<0.05),早期基因lef-3、晚期基因vp39和极晚期基因p10的转录水平显著低于野生型病毒(P<0.05)。综上所述,Bm59基因虽然是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复制的非必需基因,但会显著影响病毒的增殖速度和病毒粒子的组装,对病毒各个时期的基因转录水平具有下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Bm59基因 λRed重组系统 bac-TO-bac系统 QRT-PCR
下载PDF
1型鸭肝炎病毒E53株VP1基因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及产物分析
15
作者 付培芬 刘华 +5 位作者 刘琰 母晓宇 董井泉 刘晓玫 马波 王君伟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4-27,共4页
根据1型鸭肝炎病毒E53株基因组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RT-PCR扩增VP1基因,将其定向克隆至pFastBacTMHTB载体,转化至DH10BacTM感受态细胞中,蓝白斑筛选获得重组穿梭质粒rBacmid-VP1,重组质粒在脂质体的介导下转染昆虫细胞Sf9,获... 根据1型鸭肝炎病毒E53株基因组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RT-PCR扩增VP1基因,将其定向克隆至pFastBacTMHTB载体,转化至DH10BacTM感受态细胞中,蓝白斑筛选获得重组穿梭质粒rBacmid-VP1,重组质粒在脂质体的介导下转染昆虫细胞Sf9,获得重组杆状病毒。结果表明VP1蛋白在昆虫细胞中获得表达,表达产物能够与兔抗1型鸭肝炎病毒VP1蛋白多抗血清和鸭肝炎病毒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在昆虫细胞中表达VP1蛋白为VP1功能的研究及鸭肝炎病毒抗体的检测提供了物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鸭肝炎病毒 VP1基因 昆虫细胞 bac—to—bac系统
下载PDF
不同剂量双表达蛋白VP2-IL-18免疫原性的比较
16
作者 孔娜 王新华 +1 位作者 孔胶胶 付嘉宁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28-1130,共3页
【目的】基于IL-18具有双向免疫调节作用,摸索利用Bac-to-Bac系统双表达的蛋白VP2-IL-18的最佳免疫增强剂量。【方法】采用腿部肌肉多点注射方法将不同剂量VP2-IL-18免疫14日龄SPF鸡,14 d后加强免疫1次;一免后第0、7、14、21、28和35天... 【目的】基于IL-18具有双向免疫调节作用,摸索利用Bac-to-Bac系统双表达的蛋白VP2-IL-18的最佳免疫增强剂量。【方法】采用腿部肌肉多点注射方法将不同剂量VP2-IL-18免疫14日龄SPF鸡,14 d后加强免疫1次;一免后第0、7、14、21、28和35天采集外周血检测ELISA抗体效价和CD4^(+)T、CD8^(+)T细胞的数量;一免后第35天用vvIBDV-GX8/99毒株进行攻毒。【结果】各剂量VP2-IL-18免疫雏鸡后均能提高抗体滴度,促进CD4^(+)T和CD8^(+)T淋巴细胞增殖以及提高攻毒保护率,且200μg VP2-IL-18免疫组效果最佳,要优于低剂量免疫组和高剂量免疫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VP2-IL-18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且200μg为最佳免疫剂量,不呈现高剂量依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原性 bac-TO-bac系统 双表达蛋白VP2-IL-18 剂量 双向调节
下载PDF
家蚕杆状病毒(BmNPV)Bm122基因的缺失影响芽生型病毒粒子的形成
17
作者 朱丽萍 于威 +2 位作者 陈滨 何欢 解纯刚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2期277-282,共6页
为研究家蚕杆状病毒(BmNPV)编码的Bm122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利用Red重组技术和Bac-to-Bac系统分别构建了Bm122-ko-bacmid和Bm122-re-bacmid,实现对Bm122基因的敲除和异位补回。进而将Bm122-kobacmid、Bm122-re-bacmid、wtbacmid(野生... 为研究家蚕杆状病毒(BmNPV)编码的Bm122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利用Red重组技术和Bac-to-Bac系统分别构建了Bm122-ko-bacmid和Bm122-re-bacmid,实现对Bm122基因的敲除和异位补回。进而将Bm122-kobacmid、Bm122-re-bacmid、wtbacmid(野生型)分别转染BmN细胞,病毒滴度测定结果显示:Bm122缺失后,病毒无法形成正常水平的芽生型病毒粒子(budded virus,BV),表明该基因是病毒生成有感染力的BV所必需的基因;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Bm122敲除后细胞内未观察到杆状病毒粒子,进一步证实Bm122的缺失影响了BV的生成。qPCR结果显示,Bm122缺失后病毒DNA复制水平降低。结果表明,Bm122是病毒生成正常水平的BV所必需的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杆状病毒 Bm122基因 Red重组技术 bac-TO-bac系统 病毒复制
下载PDF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CQ1分离株与T3株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英文)
18
作者 潘国庆 李田 +3 位作者 许金山 张永华 倪琪 周泽扬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50-457,共8页
依据基因组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对不同来源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 NPV)进行地理株系溯源,有利于Bm NPV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以及对病害流行的预防性控制。采用霰弹法对Bm NPV重庆分离株CQ1进行全基因组测序,获得了1 052条reads序... 依据基因组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对不同来源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 NPV)进行地理株系溯源,有利于Bm NPV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以及对病害流行的预防性控制。采用霰弹法对Bm NPV重庆分离株CQ1进行全基因组测序,获得了1 052条reads序列,测序深度为3.5倍,覆盖基因组95%以上的区域。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将这些序列与Bm NPV日本分离株T3的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在2个株系间共鉴定获得400个候选SNPs。与T3株基因组唯一位点匹配的386个SNPs中,有77%的SNPs属于转换,23%的SNPs属于颠换;15个SNPs位于基因间区,其余都分布在基因编码区;115个非同义SNPs(c SNPs)分布于67个基因的编码序列中,其中11个基因有至少3个非同义SNPs,例如CQ1分离株的非必需基因orf74有5个非同义SNPs。结构预测显示,CQ1分离株的几丁质酶基因中3个非同义SNPs引起变化的氨基酸位点均位于几丁质酶的三维结构表面。研究结果表明,Bm NPV CQ1和Bm NPV T3株系之间存在丰富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Bm90基因 λRed重组系统 bac-TO-bac系统 病毒增殖 病毒组装
下载PDF
EV71型vP1蛋白表达、纯化及免疫原性的初步评价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晓楠 赵忠鹏 +3 位作者 段跃强 赵晓燕 王希良 李培锋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7-190,196,共5页
目的运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新肠道病毒EV71 vP1蛋白(EV71vP1),并对EV71 vP1蛋白的免疫原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利用RT-PCR技术获得EV71 vP1基因,将基因序列克隆到载体pFastBac HTA,通过转座反应,与Bacmid DNA重组,重组后转... 目的运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新肠道病毒EV71 vP1蛋白(EV71vP1),并对EV71 vP1蛋白的免疫原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利用RT-PCR技术获得EV71 vP1基因,将基因序列克隆到载体pFastBac HTA,通过转座反应,与Bacmid DNA重组,重组后转染Sf9昆虫细胞。采用透射电镜观察法、SDS-PAGE、Western-blot方法对vP1蛋白进行验证,利用ELISA、微量中和抗体方法对蛋白的免疫原性进行初步评价。结果 EV71 vP1蛋白相对分子量约为33KD,表达量约10mg/L;ELISA抗体效价为1∶900;中和抗体效价1∶800。结论利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成功的表达了EV71 vP1蛋白,并对其免疫原性做了初步评价,为今后EV71 vP1亚单位疫苗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V71 VP1蛋白 bac—to—bac表达系统 中和抗体实验 免疫原性
下载PDF
手足口病CA16型VP1亚单位疫苗的构建制备及免疫原性初步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晓楠 罗德炎 +3 位作者 赵忠鹏 段越强 李培锋 王希良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0-255,共6页
目的制备CA16型VP1蛋白疫苗并进行免疫原性初步分析,为手足VI病CA16疫苗的深入研究提供资料。方法利用RT—PCR技术获得CA16VP1基因,克隆到载体pFastBacHTA,与BacmidDNA重组,转染Si9昆虫细胞,重组CA16VP1蛋白与AI(OH),佐剂混合... 目的制备CA16型VP1蛋白疫苗并进行免疫原性初步分析,为手足VI病CA16疫苗的深入研究提供资料。方法利用RT—PCR技术获得CA16VP1基因,克隆到载体pFastBacHTA,与BacmidDNA重组,转染Si9昆虫细胞,重组CA16VP1蛋白与AI(OH),佐剂混合制备重组CA16VP1蛋白疫苗,腹腔免疫BALB/c小鼠,2次免疫后进行免疫效果初步评价。结果用间接免疫荧光、SDS—PAGE和Westernblot法,证明重组CA16VP1蛋白在昆虫细胞St9中得到表达,用ELISA和微量中和法检测到免疫小鼠血清有特异IgG和中和抗体产生,最佳免疫抗原剂量为20μg,其特异IgG效价为1:1600,中和抗体效价为1:250;通过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和细胞因子测定,证明诱导T细胞应答,诱发Th1/Th2型免疫应答。结论CA16VP1基因克隆成功,并在Sf9昆虫细胞中获得表达,构建的重组CA16VP1亚单位疫苗具有诱导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的能力,为今后研制手足口病CA16疫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16病毒 bac—to—bac表达系统 重组VP1蛋白 免疫原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