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A/AN/MA三元乳液共聚合及表征 被引量:6
1
作者 王正辉 萧翼之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6-49,共4页
研究了温度、乳化剂浓度、引发剂浓度和单体浓度与BA/AN/MA三元乳液共聚合的动力学行为的关系;考察了温度、乳化剂浓度、引发剂浓度及分子量调节剂对三元共聚物特性粘数的影响;对共聚物的结晶性及微观结构用宽角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 研究了温度、乳化剂浓度、引发剂浓度和单体浓度与BA/AN/MA三元乳液共聚合的动力学行为的关系;考察了温度、乳化剂浓度、引发剂浓度及分子量调节剂对三元共聚物特性粘数的影响;对共聚物的结晶性及微观结构用宽角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AN/ma 三元乳液共聚合 表征 动力学 特性粘数 微观结构
下载PDF
Breviscapine alleviates hepatic injury and inhibits PKC-mRNA and its protein expression in brain-dead BA-Ma mini pigs 被引量:3
2
作者 Zhang, Shui-Jun Song, Yan +4 位作者 Zhai, Wen-Long Shi, Ji-Hua Feng, Liu-Shun Zhao, Yong-Fu Chen, Shi 《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 SCIE CAS 2007年第6期604-609,共6页
BACKGROUND: Brain-dead donors are the main sources for organ transplantation, but many studies show that brain-death affects the organ's function after transplantation. This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investigate liv... BACKGROUND: Brain-dead donors are the main sources for organ transplantation, but many studies show that brain-death affects the organ's function after transplantation. This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investigate liver injury after brain-death in BA-Ma mini pigs and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breviscapine on hepatic function and on PKC-alpha mRNA and its protein expression. METHODS: Fifteen BA-Ma mini pigs were equally divided into 3 groups at random: brain-dead (group B), breviscapine pretreated (group P), and control (group Q. The brain-dead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increasing intracranial pressure in a modified, slow and intermittent way. At 3, 6, 12, 18 and 24 hours after the initial brain-death, the levels of serum AST, ALT, TNF-alpha, IL-1 beta, and IL-6 were determined. The changes in hepatic tissues were assessed, and the expression of PKC-alpha and PKC-alpha mRNA was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RTPCR,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levels of AST and ALT in groups B and P began to increase 12 hours after brain-death, while the values in group 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group B (P<0.05). The levels of IL-1 beta, IL-6, and TNF-alpha in groups B and P at 3, 6, 12 and 18 hours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group B (P<0.05). At 6, 12 and 24 hours, the expressions of PKC-a mRNA and PKC-a protein in group 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group B (P<0.05). The degree of injury to hepatic cells in group P was milder than that in group B. CONCLUSIONS: Breviscapine inhibits the degree of PKC-alpha mRNA transcription and its protein translation, decreases the release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and thus alleviates hepatic injury during brain-dea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EVISCAPINE ba-ma mini pigs brain-death protein kinase C
下载PDF
巴马小型猪血液生理指标 被引量:42
3
作者 王爱德 郭亚芬 +2 位作者 李柏 胡传活 魏泓 《上海实验动物科学》 CAS 2001年第2期75-78,共4页
对 4~ 1 2月龄巴马小型猪 (♂ 2 0 ,♀ 3 0 )的 2 4项血液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 ,巴马小型猪血液生理指标性别差异不显著 ;但多数项目不同月龄间差异极显著 ( P>0 .0 1 )或显著 ( P<0 .0 5 ) ,并有近半数项目随月龄... 对 4~ 1 2月龄巴马小型猪 (♂ 2 0 ,♀ 3 0 )的 2 4项血液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 ,巴马小型猪血液生理指标性别差异不显著 ;但多数项目不同月龄间差异极显著 ( P>0 .0 1 )或显著 ( P<0 .0 5 ) ,并有近半数项目随月龄的增长呈减少或增加的趋势 ,其余多无明显的变化规律。多数项目和普通猪相近似 ;血液生理指标中有 1 4个项目和人类相近似。说明巴马小型猪和人类的生理特性有一定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巴马小型猪 血液生理指标 疾病模型动物
下载PDF
益气健脾方加减治疗巴马小型猪脾虚型冠心病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8
4
作者 张成哲 蔡甜甜 +6 位作者 潘华峰 曾晓会 赵自明 刘友章 陈晓东 李思怡 杨关林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300-2304,共5页
目的:探讨"脾虚生痰"所致巴马小型猪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及从脾论治方药的作用效应与机制。方法:采用隔日游泳+高脂饲料+冠状动脉结扎法复制"脾虚生痰"型冠心病巴马小型猪模型,连续10周,随机分为模型组、益气健脾组、... 目的:探讨"脾虚生痰"所致巴马小型猪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及从脾论治方药的作用效应与机制。方法:采用隔日游泳+高脂饲料+冠状动脉结扎法复制"脾虚生痰"型冠心病巴马小型猪模型,连续10周,随机分为模型组、益气健脾组、益气健脾祛痰组及益气健脾化瘀祛痰组,10只/组;10只正常组动物不结扎冠状动脉和不游泳。给药24周后,观察心肌缺血区组织学病变和超微结构变化,PCR法检测NF-κB、IL-6、TNF-α和水通道蛋白1(AQP1)m 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p38MAPK和AQP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NF-κB、IL-6、TNF-α和AQP1 m 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p38MAPK和AQP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上述指标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益气健脾方加减可减轻缺血区心肌组织炎性反应和水肿的发生,从而改善"脾虚生痰"所致巴马小型猪冠心病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脾虚生痰 炎性反应 水通道蛋白1 巴马小型猪
原文传递
灯盏花素对脑死亡巴马小型猪心脏结构、功能及蛋白激酶C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朱长举 陆旭 +3 位作者 朱盛兴 赵永福 马秀现 张水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对脑死亡巴马小型猪心脏结构、功能及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表达的影响。方法巴马小型猪15只,随机分为脑死亡组、灯盏花素组及对照组。应用缓慢间断颅内加压法建立脑死亡模型。分别于脑死亡后6、12和24 h取...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对脑死亡巴马小型猪心脏结构、功能及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表达的影响。方法巴马小型猪15只,随机分为脑死亡组、灯盏花素组及对照组。应用缓慢间断颅内加压法建立脑死亡模型。分别于脑死亡后6、12和24 h取血清及心肌组织进行研究。结果①脑死亡24 h灯盏花素组心肌损伤明显轻于脑死亡组;②脑死亡后各时间点灯盏花素组血清肌钙蛋白T(cTnT)、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脑死亡组低;③脑死亡24 h灯盏花素组心肌蛋白激酶C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脑死亡组。结论灯盏花素可通过抑制蛋白激酶C,减少炎症因子释放,减轻脑死亡巴马小型猪的心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素 巴马小型猪 脑死亡 心脏 蛋白激酶C
下载PDF
小型猪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模型的初步建立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加春 王大明 +6 位作者 李雅国 钱江南 杨重庆 翟乐乐 姜学丽 姜寿峰 黄抒伟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756-758,共3页
目的探索建立适合于神经介入研究的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以12头广西巴马小型猪为实验对象,以高脂饲养和动脉球囊损伤为模型建立的主要手段。应用体外超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血管内超声(IVUS)评价颈动脉... 目的探索建立适合于神经介入研究的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以12头广西巴马小型猪为实验对象,以高脂饲养和动脉球囊损伤为模型建立的主要手段。应用体外超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血管内超声(IVUS)评价颈动脉狭窄的形成情况,并对颈动脉的病理改变特点进行评价,最后分析总结出创建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动物模型的理想方案。结果16周时的DSA发现:高脂饲养和动脉球囊损伤组平均狭窄率达33.32%±12.84%;病理检查证实有明显的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结论高脂饲养加动脉球囊损伤,16周可以初步建立广西巴马小型猪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粥样硬化 动脉狭窄 动物模型 广西巴马小型猪 颈动脉
原文传递
颅内加压法巴马小型猪脑死亡模型建立过程中血压和心率的变化 被引量:9
7
作者 张水军 史冀华 +2 位作者 崔雪艳 李捷 李震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98-500,共3页
目的 观察缓慢间断颅内加压法巴马小型猪脑死亡模型建立过程中血压和心率的变化。方法 巴马小型猪16头,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C组) ,5头,仅行麻醉维持;脑死亡组(B组) ,11头,应用改进的缓慢间断颅内加压法建立脑死亡模型。监测实验过程... 目的 观察缓慢间断颅内加压法巴马小型猪脑死亡模型建立过程中血压和心率的变化。方法 巴马小型猪16头,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C组) ,5头,仅行麻醉维持;脑死亡组(B组) ,11头,应用改进的缓慢间断颅内加压法建立脑死亡模型。监测实验过程中动物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变化。结果 B组中10头(10头/11头)建立脑死亡模型,1头(1头/6头)在开始颅内加压后“心肺死亡”。与C组比较,B组颅内加压后MAP和HR变化显著:(1)MAP和HR随着间断颅内加压呈波浪式上升和下降,总体呈升高趋势;颅内加压过程中MAP (176.91±3 3 .2 9)mmHg(1mmHg =0 .13 3kPa)和HR (182 .71±2 5 .67)次/分,与颅内加压前MAP (117.60±13 .75 )mmHg和HR(94.5 0±9.2 0 )次/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 5 )。(2 )确认脑死亡后,MAP和HR缓慢下降;直到MAP≤60mmHg或收缩压≤90mmHg ,需依赖液体支持来维持血压的稳定。与C组比较,确认脑死亡3h后,B组M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 5 ) ;确认脑死亡6h后,B组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模型 内加压法 猪脑 心率(HR) 巴马小型猪 平均动脉压 maP 统计学 脑死亡 麻醉维持 应用改进 实验过程 加压过程 维持血压 B组 颅内 缓慢 对照组 死亡组 收缩压 特征性 C组 下降
原文传递
巴马小型猪染色体核型 被引量:8
8
作者 郭亚芬 王爱德 +1 位作者 兰干球 李柏 《上海实验动物科学》 1994年第1期21-23,共3页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技术,对巴马小型猪的染色体作了核型分析。结果表明:巴马小型猪正常的二倍体细胞染色体数2n=38,其性染色体为XY(♂)、XX(♀)。根据染色体形态、相对长度、臂比、着丝点指数,参照第一届国际家畜...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技术,对巴马小型猪的染色体作了核型分析。结果表明:巴马小型猪正常的二倍体细胞染色体数2n=38,其性染色体为XY(♂)、XX(♀)。根据染色体形态、相对长度、臂比、着丝点指数,参照第一届国际家畜分带核型标准化会议(1976)制定的猪的染色体核型标准,将18对常染色体分为A、B、c、D四个形态组,核型呈10sm+4st+10m+12t。X染色体为中着丝点染色体,大小介于第8对和第9对染色体之间,Y染色体为最小的中着丝点染色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马小型猪 染色体 染色体组型
下载PDF
脑死亡状态对巴马小型猪肝脏形态与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张水军 翟文龙 +4 位作者 宋燕 史冀华 李震 李捷 陈实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8期1244-1248,共5页
目的探讨脑死亡状态对巴马小型猪肝脏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巴马小型猪15只,随机分脑死亡组(B组)、灯盏花素处理组(P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5只。用颅内加压法建立脑死亡模型。建模成功后,B组不行其他处理;P组分别于初次确认脑死亡后1、12... 目的探讨脑死亡状态对巴马小型猪肝脏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巴马小型猪15只,随机分脑死亡组(B组)、灯盏花素处理组(P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5只。用颅内加压法建立脑死亡模型。建模成功后,B组不行其他处理;P组分别于初次确认脑死亡后1、12h时灯盏花素按2.5mg/kg,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C组仅开颅麻醉维持。脑死亡3、6、12、18和24h取血清测丙氨酸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β、IL6水平。取脑死亡后6、12和24h点肝组织行HE染色并免疫组化法测蛋白激酶Cα(PKCα)的表达水平并RT PCR法测PKCαmRNA的变化,12、24h点肝组织观察肝脏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初次判定巴马小型猪脑死亡后12、18和24h:ALT水平C组分别为33.0±6.7、29.0±1.6和(36.6±5.6)U/L,B组分别为141.8±9.1、191.4±10.9和(238.6±10.4)U/L,P组分别为91.0±4.9、131.6±6.4和(175.6±7.0)U/L;AST水平C组分别为27.4±3.9、29.8±1.6和(29.2±3.4)U/L;B组分别为91.4±8.1、126.6±5.5和(184.4±5.4)U/L;组分别为59.2±6.1、86.8±5.5和(146.2±6.4)U/L;B组血清ALT、AST水平随着脑死亡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明显高于C组,P组两者水平亦升高,但升高幅度较B组低。炎症介质在首次判定脑死亡后3、6、12、18和24h的IL1β水平,C组分别为5.91±0.17、5.91±0.10、6.06±0.12、6.08±0.12和(6.10±0.15)pg/ml,B组分别为8.26±0.21、9.17±0.08、10.30±0.11、12.53±0.35和(16.37±0.16)pg/ml,P组分别为7.75±0.12、8.08±0.11、9.25±0.21、11.44±0.19和(15.43±0.36)pg/ml;IL6水平C组分别为17.35±0.59、18.04±0.23、17.99±0.83、17.77±1.05和(17.62±0.67)pg/ml,B组分别为29.50±1.92、37.92±1.69、46.32±1.70、56.62±1.95和(66.68±2.11)pg/ml,P组分别为21.27±1.05、23.65±1.09、31.46±1.91、37.60±1.75和45.16±1.9pg/ml;TNFα水平,C组分别为14.94±0.36、15.03±0.49、14.71±0.46、14.66±0.31和(14.64±0.63)pg/ml,B组分别为19.45±0.16、21.76±0.25、24.31±0.20、2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死亡 肝脏 巴马小型猪 蛋白激酶C
原文传递
乙酰半胱氨酸对脑死亡状态下巴马小型猪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蛋白含量及肺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孙振涛 韩雪萍 +6 位作者 张水军 翟文龙 宋燕 史冀华 郭文治 李捷 李震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80-482,共3页
目的观察脑死亡状态下巴马小型猪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蛋白含量的变化及肺组织超微结构改变以及乙酰半胱氨酸(NAC)干预处理对它们的影响。方法15只巴马小型猪随机分为脑死亡组(B组)、NAC处理组(N组)及对照组(C组),每组5只。C组持续麻... 目的观察脑死亡状态下巴马小型猪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蛋白含量的变化及肺组织超微结构改变以及乙酰半胱氨酸(NAC)干预处理对它们的影响。方法15只巴马小型猪随机分为脑死亡组(B组)、NAC处理组(N组)及对照组(C组),每组5只。C组持续麻醉维持24h,不建立脑死亡模型;B组应用缓慢间断颅内加压法建立脑死亡模型,呼吸、循环支持维持实验动物脑死亡状态24h;N组于建立脑死亡模型后静脉给予NAC24h。脑死亡后24h取肺脏组织,测定各组动物24h后BALF蛋白含量,观察肺组织常规及超微结构。结果C、B、N组BALF蛋白含量分别为(1.14±0.21)g/L,(6.34±1.22)g/L,(2.45±0.36)g/L,B组、N组BALF蛋白含量均高于C组,但N组BALF蛋白含量低于B组(P均<0.05)。B组动物肺组织光镜下见肺间质弥漫性水肿,肺泡间隔增宽,肺泡腔有渗出液,局灶性肺不张,肺泡萎陷,肺毛细血管充血,肺微血管中有嗜中性粒细胞聚集附壁,肺组织中有淋巴细胞浸润。电镜下可见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线粒体肿胀,线粒体嵴存在排列紊乱、消失,微绒毛缺失,板层小体数量减少、脱颗粒,结构有破坏,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有吞饮小泡。N组光镜及电镜下有轻微病理改变,C组未见明显的损伤性变化。结论脑死亡状态可导致BALF蛋白含量增加,肺组织出现损伤性改变,NAC干预处理可降低BALF蛋白含量,减轻肺组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死亡 巴马小型猪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乙酰半胱氨酸
下载PDF
脑死亡状态下巴马小型猪肝脏功能和形态的变化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震 郭文治 +4 位作者 翟文龙 宋燕 史冀华 李捷 张水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1-94,共4页
目的:观察脑死亡状态下肝脏功能和形态的变化。方法:巴马小型猪10只,随机等分为脑死亡组和对照组。脑死亡组应用改进的缓慢间断颅内加压法建立脑死亡模型,通过呼吸、循环支持维持脑死亡状态24h;对照组维持麻醉24h,不建立脑死亡模型。分... 目的:观察脑死亡状态下肝脏功能和形态的变化。方法:巴马小型猪10只,随机等分为脑死亡组和对照组。脑死亡组应用改进的缓慢间断颅内加压法建立脑死亡模型,通过呼吸、循环支持维持脑死亡状态24h;对照组维持麻醉24h,不建立脑死亡模型。分别测定脑死亡后3h、6h、12h、18h和24h各组动物血清中ALT、AST水平,并与对照组相应时点比较。观察各时点肝脏组织学变化及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脑死亡组12h、18h、24h血清ALT、AS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相应时点和脑死亡组前一时点(P均<0.05)。脑死亡组12h可见肝细胞轻度浊肿,胞浆疏松化,12h电镜发现肝细胞内出现轻微线粒体肿胀,24h可见线粒体肿胀,嵴消失,甚至线粒体部分膜溶解、内质网扩张呈池状等改变。对照组光镜及电镜下未见明显的损伤性变化。结论:脑死亡状态导致肝脏出现功能和形态的损伤性变化,随着脑死亡维持时间的延长而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死亡 巴马小型猪 肝脏损伤
下载PDF
巴马小型猪脑死亡状态下血清炎症介质的改变及在肝脏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捷 张水军 +3 位作者 史冀华 宋燕 翟文龙 李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837-1838,共2页
目的:探讨巴马小型猪在脑死亡状态下血清炎症介质的变化及对肝脏损伤的作用。方法:巴马小型猪10只,随机分脑死亡组与对照组,每组5只。用颅内加压法建立脑死亡模型,对照组仅开颅麻醉维持,分别于3、6、12、18和24h取血清测丙氨酸氨基转移... 目的:探讨巴马小型猪在脑死亡状态下血清炎症介质的变化及对肝脏损伤的作用。方法:巴马小型猪10只,随机分脑死亡组与对照组,每组5只。用颅内加压法建立脑死亡模型,对照组仅开颅麻醉维持,分别于3、6、12、18和24h取血清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IL-1β、IL-6和TNF-α水平。结果:(1)炎症介质变化:脑死亡组动物血清IL-1β、IL-6和TNF-α水平均自脑死亡后3h开始升高,并随时间的延长而继续升高;脑死亡后3、6、12、18和24h脑死亡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肝脏酶学变化:血清ALT、AST水平自脑死亡后12h开始升高,并随时间的延长而继续升高;脑死亡后12、18和24h脑死亡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巴马小型猪脑死亡状态下血清炎症介质升高,并随时间的延长而继续升高。脑死亡状态下肝脏功能的损伤可能与这些炎症介质的水平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死亡 巴马小型猪 炎症介导素类
下载PDF
巴马小型猪雌猪发情和产仔特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卢晟盛 罗龙兴 +3 位作者 胡翠娥 郭亚芬 兰干球 王爱德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1-86,共6页
为了解巴马小型猪发情和产仔特性,对广西大学巴马小型猪场未育和经产雌猪与哺乳雌猪的发情、配种和产仔情况进行跟踪调查。研究表明(1)巴马小型猪雌猪初情期在120日龄(即4月龄)左右;(2)69%巴马小型猪哺乳雌猪在哺乳仔猪期间可以正常发... 为了解巴马小型猪发情和产仔特性,对广西大学巴马小型猪场未育和经产雌猪与哺乳雌猪的发情、配种和产仔情况进行跟踪调查。研究表明(1)巴马小型猪雌猪初情期在120日龄(即4月龄)左右;(2)69%巴马小型猪哺乳雌猪在哺乳仔猪期间可以正常发情、排卵,配种后也可以正常受胎产仔;(3)巴马小型猪哺乳雌猪发情周期(21.1±2.2)d,比未育和经产雌猪的(19.0±1.5)d长,差异极显著(P<0.01);(4)巴马小型猪哺乳雌猪在哺乳仔猪期间(n=5)发情配种的产仔数(9.4±1.1)头/窝,与未育和经产雌猪(n=46)的(7.9±2.2)头/窝差异不显著(P>0.05),但其仔猪出生重(0.61±0.15)kg(n=47),比未育和经产雌猪的仔猪出生重(0.53±0.13)kg(n=363)要重,差异极显著(P<0.01);(5)初步确定哺乳雌猪在哺乳仔猪期间发情配种后所产雄雌仔猪比例(68%∶32%),高于未育和经产雌猪的(47%∶53%),差异极显著(P<0.01);(6)拟出巴马小型猪雌猪整个发情周期中阴道上皮细胞核固缩指数变化曲线,根据该曲线可以判断巴马小型猪处于发情周期的具体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马小型猪 繁殖特性
下载PDF
主动与渐进:Ba-Ma制度的引入与荷兰学位制度的发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骆四铭 许宏 王利芬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73-77,共5页
Ba-Ma制度引入荷兰学位制度的过程显示,主动进行改革,按照学位特征和发展规律的要求使学位制度涵盖整个高等教育系统(尤其是涵盖高等职业教育),采取具有灵活性和渐进性的改革策略,是促进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 ba-ma制度 荷兰 学位制度 改革 启示
下载PDF
制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肺栓塞小型猪模型麻醉用药的比较 被引量:2
15
作者 袁海军 张磊 +3 位作者 付理 黄晓霞 王伟 郭治宇 《中华全科医学》 2016年第6期921-924,共4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氯胺酮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肺栓塞小型猪模型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0只巴马小型猪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以戊乙奎醚0.02 mg/kg垣氯胺酮8 mg/kg于颈后部肌内注射进行基础麻醉,观察组给予丙泊酚[5 ...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氯胺酮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肺栓塞小型猪模型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0只巴马小型猪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以戊乙奎醚0.02 mg/kg垣氯胺酮8 mg/kg于颈后部肌内注射进行基础麻醉,观察组给予丙泊酚[5 mg/(kg·h)]联合氯胺酮[5 mg/(kg·h)]静脉输入维持麻醉,对照组给予氯胺酮[5 mg/(kg·h)]静脉输入维持麻醉。观察记录2组小猪麻醉效果、麻醉诱导时间、动物死亡率、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指标。结果 2组小型猪麻醉效果比较良好,未出现死亡。观察组麻醉诱导时间为(2.62±1.12)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28±1.31)min(P〈0.05);2组小型猪在不同时间点体温(T)、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 O2)、平均动脉压(MAP)、每分钟通气量(MV)、潮气量(TV)、呼吸末CO2分压(PetCO2)等指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小型猪T在注入麻醉药后呈下降趋势,T5、T6与T0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小型猪RR、MAP、MV、TV在注入麻醉药后呈下降趋势,T1T6与T0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氯胺酮较单独使用氯胺酮麻醉效果好,是一种安全、高效的麻醉方法,可在小型猪的动物模型手术实验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猪 氯胺酮 丙泊酚 动物麻醉
原文传递
药学专业六年制学-硕连读培养模式探索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敏杰 闫爱春 刘俊义 《药学教育》 2005年第1期11-13,共3页
以新的视角、新的思维、新的观念来审视未来高等药学教育发展的趋势 ,建立新的药学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 ,这是新世纪对高等药学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根据药学学科最新进展、发展趋势及国内外药学教育的发展动向 ,阐述了北京大学药学... 以新的视角、新的思维、新的观念来审视未来高等药学教育发展的趋势 ,建立新的药学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 ,这是新世纪对高等药学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根据药学学科最新进展、发展趋势及国内外药学教育的发展动向 ,阐述了北京大学药学院药学专业六年一贯制 ,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学专业 六年制学 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 研究型人才 学-硕连读 培养方式
下载PDF
可调控胆管良性狭窄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怀聪 潘军平 +1 位作者 朱新华 吴亚夫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40-745,共6页
目的目前对胆管良性狭窄动物模型的研究尚少。探讨建立可调控胆管良性狭窄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小型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传统手术组、小口径组、大口径组,每组6只。其中小口径组以外径3.0 mm导管置入胆总管后行部分缝扎;大... 目的目前对胆管良性狭窄动物模型的研究尚少。探讨建立可调控胆管良性狭窄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小型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传统手术组、小口径组、大口径组,每组6只。其中小口径组以外径3.0 mm导管置入胆总管后行部分缝扎;大口径组以外径6.0 mm导管置入胆总管后行部分缝扎。传统手术组用5-0可吸收线对胆管下段部分缝扎,大致目视下控制狭窄程度。假手术组仅暴露胆管,未行缝扎处理。术后观察4组动物的一般状况;术后1,3,7,14,21,28 d检测肝功能水平;术后30 d行经胆囊胆道造影;造影术后所有猪均处死,解剖观察肝及胆管组织学变化情况。结果假手术组肝功能水平于整个观察期内未见明显变化。术后第28天,与传统手术组比较,小口径组肝酶检测指标ALT、AST、γ-GT、ALP、胆红素水平升高(P<0.05);大口径组肝酶检测指标ALT、AST、γ-GT、胆红素水平升高(P<0.05),而大口径组较小口径组ALP水平降低(P<0.05)。胆管造影示:小口径组6只猪胆管内明显可见不同程度狭窄,平均直径2.7 mm(2~4 mm);大口径组有5只猪可见明显管腔狭窄,狭窄段胆管直径为平均5.5 mm(5~7 mm),传统手术组有3只猪未见明显管腔狭窄,假手术组6只猪均无胆管狭窄形成。根据设计的狭窄形成标准,小口径组、大口径组狭窄成功率均高于传统手术组(P<0.05)。术后30 d小口径组6只猪均出现腹腔粘连,肝肿大,肝内胆管明显扩张,胆囊扩张可达原来5~6倍。大口径组5只猪肝肿大,肝内胆管轻度扩张,胆囊扩张明显,胆总管水肿明显,缝扎部位组织增厚,胆管可见狭窄。HE染色见小口径组肝细胞点状变性坏死,肝内小胆管呈扩张淤胆状态,肝细胞肿胀,出现纤维隔;大口径组可见肝内小胆管呈轻度扩张状态,肝细胞排列基本正常。VG染色见小口径组胆管黏膜细胞外胶原纤维沉积过度,排列杂乱而较密,形状不规则。大口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胆管狭窄 巴马小型猪 黄疽
下载PDF
灯盏花素对脑死亡巴马小型猪肺脏形态变化与PKC-α 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阳 张弓 +3 位作者 李震 唐哲 赵永福 张水军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30-534,共5页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对脑死亡状态下巴马小型猪肺脏PKC信号途径及肺脏形态变化的影响。方法健康巴马小型猪15只,随机分为3组:脑死亡组(B组)、灯盏花素处理组(D组)及对照组(C组),每组5只。采用改进的缓慢间断颅内加压法建立脑死亡模型。分...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对脑死亡状态下巴马小型猪肺脏PKC信号途径及肺脏形态变化的影响。方法健康巴马小型猪15只,随机分为3组:脑死亡组(B组)、灯盏花素处理组(D组)及对照组(C组),每组5只。采用改进的缓慢间断颅内加压法建立脑死亡模型。分别于脑死亡后第3、6、12、18和24h检测血清中的TNT-α、IL-1β和IL-6水平。于脑死亡后第24h取肺脏组织,HE染色观察肺脏组织变化,免疫组化染色观察PKC-α蛋白的表达水平,RT-PCR法检测PKC-αmRNA的表达水平,电镜观察肺脏超微结构变化。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脑死亡组及灯盏花素处理组血清中IL-1β、IL-6、TNF-α水平自脑死亡后3h开始升高,并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但灯盏花素处理组上述指标升高幅度显著低于脑死亡组(P<0.05);(2)与对照组相比,脑死亡组及灯盏花素组肺组织中PKC-αmRNA及其蛋白水平在24h均升高,且常规病理及超微结构可见形态学发生改变,但灯盏花素处理组上述指标升高幅度显著低于脑死亡组(P<0.05)。结论灯盏花素通过抑制肺脏PKC-α信号转导途径而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可能是其保护脑死亡状态下肺脏的形态及结构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素 巴马小型猪 脑死亡 蛋白激酶C
下载PDF
电磁定位引导巴马小型猪肾穿刺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梁亮亮 么文博 +4 位作者 苏铁柱 胡石宁 王顺义 李宾 蔡旺 《河北医药》 CAS 2019年第16期2444-2447,共4页
目的通过对比电磁定2导航和CT引导下经皮肾脏精准穿刺的动物实验研究,探索电磁定位导航在肾肿瘤穿刺定位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4只巴马小型猪,麻醉后在超声引导下在小型猪的两侧肾脏皮质内分别植入4颗粒子空壳,作为穿刺目标。分别应用电... 目的通过对比电磁定2导航和CT引导下经皮肾脏精准穿刺的动物实验研究,探索电磁定位导航在肾肿瘤穿刺定位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4只巴马小型猪,麻醉后在超声引导下在小型猪的两侧肾脏皮质内分别植入4颗粒子空壳,作为穿刺目标。分别应用电磁定位导航和CT引导方法进行肾脏内粒子空壳穿刺,通过CT扫描验证是否穿中目标,同时收集两种方法的一次性穿中目标次数、穿刺进针次数、CT扫描次数,及电磁定位组的配准误差。结果电磁定位导航组经皮肾穿刺前13次的配准精度误差为(1.201±0.078)mm,一次性穿刺准确率为84.4%,明显大于CT引导组一次性穿刺准确率2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穿刺进针次数电磁定位导航组[(1.16±0.37)次]较CT引导组[(2.84±1.37)次]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扫描次数电磁定位导航组(2.16±0.37)次较CT引导组(3.84±1.37)次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磁定位引导肾脏穿刺定位可增加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次数,降低辐射剂量。动物实验证实了电磁定位辅助经皮肾穿刺的可行性,为进一步临床应用实验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定位 微创 巴马小型猪
下载PDF
脑死亡对巴马小型猪心脏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
20
作者 张水军 朱盛兴 +3 位作者 李捷 马秀现 冯留顺 范正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480-1483,共4页
目的:探讨脑死亡状态对巴马小型猪心脏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及蛋白激酶C(PKC)在其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巴马小型猪10只,随机分为脑死亡组与对照组,每组5只。应用改进的缓慢间断颅内加压法建立脑死亡模型,对照组仅开颅麻醉维持。于脑死亡... 目的:探讨脑死亡状态对巴马小型猪心脏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及蛋白激酶C(PKC)在其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巴马小型猪10只,随机分为脑死亡组与对照组,每组5只。应用改进的缓慢间断颅内加压法建立脑死亡模型,对照组仅开颅麻醉维持。于脑死亡后6、12和24 h检测血清中肌钙蛋白T(cTnT)、IL-1β、IL-6及TNF-α水平,24 h开胸取心肌组织,HE染色观察心脏组织结构变化,电镜观察心脏超微结构变化,免疫组化染色观察PKC-α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PKC-αmRNA表达。结果:(1)心肌组织学变化:脑死亡后24 h可见心肌结构改变,光镜下见心内膜下片状出血,心肌溶解,断裂;电镜下见线粒体水肿,肌纤维模糊融合,嵴部分消失,膜部分融合。(2)血清cTnT变化:脑死亡组血清cTnT自脑死亡后6 h开始升高,并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各时点两组相比脑死亡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炎症介质变化:脑死亡组IL-1β、IL-6、TNF-α水平自6 h开始升高,并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各时点两组相比脑死亡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4)心肌细胞中PKC-αmRNA及其蛋白水平的变化:脑死亡组PKC-α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死亡导致巴马小型猪心脏结构与功能的损伤,炎症介质水平升高;脑死亡时心脏PKC-α表达水平升高。PKC-α的活化可能参与了脑死亡状态下心脏的损伤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马小型猪 脑死亡 蛋白激酶C 心脏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