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基因和双基因联合治疗对小鼠B16-F10黑色素瘤生长抑制作用研究
1
作者 韦世元 唐放 +2 位作者 彭旭 何学令 尹海林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4-40,共7页
目的研究阳离子脂质体介导mGM-csf和mFlt-kdr3基因治疗以及2个基因联合治疗对小鼠B16-F10黑色素瘤肺转移以及实体瘤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通过尾静脉注射法和皮下注射法分别将10~5个以及10~6个对数生长期黑色素瘤细胞注入BALB/c小鼠体内... 目的研究阳离子脂质体介导mGM-csf和mFlt-kdr3基因治疗以及2个基因联合治疗对小鼠B16-F10黑色素瘤肺转移以及实体瘤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通过尾静脉注射法和皮下注射法分别将10~5个以及10~6个对数生长期黑色素瘤细胞注入BALB/c小鼠体内,构建小鼠肺转移模型和腋下实体瘤模型。将2组模型小鼠分别分成5组:mFlt-kdr3治疗组、mGM-csf治疗组、联合治疗组(1次mFlt-kdr3,2次mGM-csf)、H1299脂质体质粒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肺转移模型小鼠建模3周后,尾静脉给药治疗,每次给药80μL,每次间隔1 d,共3次。完成后3 d,解剖取出小鼠肺组织并对肿瘤灶进行计数、苏木精-伊红染色。实体瘤模型小鼠在建模1周后开始瘤体穿刺给药,每次给药25μL,每次间隔1 d,共9次,每次给药前用游标卡尺测量瘤体的长、短径。结果肺转移治疗实验中,治疗组平均肿瘤个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且联合治疗组肿瘤个数最少,并且肺部结构完整,基本未见明显的肿瘤灶,可以看到明显的肺泡结构。实体瘤模型实验中,治疗组瘤体平均体积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且在观察的时间内联合治疗组瘤体平均体积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治疗组的疗效价值为联合治疗组>mFlt-kdr3治疗组>mGM-csf治疗组。结论GM-csf和Flt-kdr3基因药物对黑色素瘤具有协同治疗效用,可以明显抑制肺部肿瘤灶的形成和实体瘤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16-f10黑色素瘤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因治疗
下载PDF
CB6F1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移植瘤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2
作者 朱莺娇 赖晓兰 +5 位作者 赵珅 郑建伟 王新利 翁小娇 陈强 林小燕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5年第5期316-319,共4页
目的 在CB6F1小鼠上建立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皮下移植瘤和肺转移瘤模型,为黑色素瘤的单倍体相合淋巴细胞输注的实验研究提供新的动物模型.方法 将B16-F10细胞株于CB6F1小鼠皮下及尾静脉注射接种,将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即高剂量组... 目的 在CB6F1小鼠上建立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皮下移植瘤和肺转移瘤模型,为黑色素瘤的单倍体相合淋巴细胞输注的实验研究提供新的动物模型.方法 将B16-F10细胞株于CB6F1小鼠皮下及尾静脉注射接种,将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即高剂量组(2× 105细胞)、中剂量组(1×105细胞)、低剂量组(5×104细胞),每组8只.筛选出最适接种细胞数后,分别建立皮下移植瘤和肺转移瘤模型,实验重复3次,观察成瘤率和荷瘤鼠的生存时间.结果 在皮下种植瘤模型中,高、中、低剂量组的小鼠成瘤分别为8、8、6只;在肺转移瘤模型中,高、中、低剂量组的小鼠肺转移瘤分别为8、8、5只.以1×105细胞接种建立的皮下移植瘤和肺转移瘤模型重复3次,每次5只小鼠均成瘤.结论 建立了一个成瘤率高、操作简单、稳定的小鼠黑色素瘤模型,为研究单倍体相合淋巴细胞输注提供理想的小鼠实体瘤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16-f10黑色素瘤细胞 Cb6f1小鼠 转移 模型
原文传递
肿瘤细胞裂解物抗小鼠B16F10黑色素瘤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路蕾 陈科 +7 位作者 刘彬 王泽宇 葛驰宇 侯景 金亮 邢芸 曹荣月 刘景晶 《药物生物技术》 CAS CSCD 2012年第3期232-237,共6页
反复冻融B16F10肿瘤细胞制备裂解物,以白喉毒素(Diphtheria toxin,DT)为载体,OK432和来源于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热休克蛋白70(HSP70)第407-426(mHSP70407~426,M)的两段串联重复序列M2为佐剂,制备了肿瘤细胞疫苗B1... 反复冻融B16F10肿瘤细胞制备裂解物,以白喉毒素(Diphtheria toxin,DT)为载体,OK432和来源于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热休克蛋白70(HSP70)第407-426(mHSP70407~426,M)的两段串联重复序列M2为佐剂,制备了肿瘤细胞疫苗B16F10-DT-M2-OK432(BDTMOK),探讨其能否抑制小鼠B16黑色素瘤,并且对其抗肿瘤的作用机理进行部分探讨。以制备的BDTMOK免疫C57BL/6小鼠,分别检测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通过ELISA法,从血清中检测到高滴度的抗B16肿瘤细胞裂解物(B16 tumor cell lysate,B16TCL)类抗体。淋巴细胞增殖实验的结果显示,BDTMOK的免疫能够有效的刺激脾淋巴细胞的增殖。预防结合治疗性实验的结果显示,BDTMOK激发的免疫应答对于B16肿瘤攻击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与PBS阴性对照组比较,皮下注射BDTMOK可以延长皮下移植瘤发生的潜伏期(P<0.05),并且平均瘤重显著降低(P<0.05);抑制了小鼠皮内肿瘤模型中的血管新生(P<0.01)。疫苗BDTMOK能有效的抑制小鼠B16黑色素瘤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疫苗 b16f10-DT-M2-OK432 b16f10黑色素瘤
原文传递
体视学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图像分析黑色素瘤细胞三维形态学参数的变化 被引量:2
4
作者 张莹 胡纳 +4 位作者 汪曣 杨春梅 杨立 胡新华 冯远明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98-205,共8页
体视学是由形态学与数学交叉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通过二维结构信息定量测量和分析三维形态结构特征。采用体视学点计数方法,对肿瘤细胞B16F10、B16/Vector及B16/GPR4各20组的共聚焦显微镜图像进行测量,定量分析了其三维形态参数的差异... 体视学是由形态学与数学交叉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通过二维结构信息定量测量和分析三维形态结构特征。采用体视学点计数方法,对肿瘤细胞B16F10、B16/Vector及B16/GPR4各20组的共聚焦显微镜图像进行测量,定量分析了其三维形态参数的差异。对比三类细胞的体视学参数发现,对照组B16/Vector和原始细胞B16F10没有明显差异,实验组B16/GPR4的细胞比表面及相对形状因子参数与另两类细胞相比均表现出了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小于0.05和0.02,即B16/GPR4细胞形态光滑,没有较多的突触和伪足),与前期Transwell小室细胞侵袭及迁移实验研究结果相吻合,体现出B16/GPR4细胞中G蛋白耦联受体4(GPR4)基因对细胞迁移性抑制的生物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体视学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细胞图像的结合,可以实现细胞三维结构参数的快速测量,是细胞生物学尤其是细胞形态学分析的有效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光学 细胞三维形态 体视学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b16f10黑色素瘤细胞 G蛋白耦联受体4
原文传递
基于STAT3/NLRP3双信号通路协同调节髓源抑制性细胞探讨双参抑制肿瘤转移机制 被引量:2
5
作者 杨葛俊 陈文星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52-753,共2页
目的在肿瘤转移过程中,转移前微环境(PMN)的形成,对于形成肿瘤远端转移灶至关重要。PMN是以免疫抑制为特征,其中免疫负性调控细胞——髓源抑制性细胞(MDSC)发挥重要作用。MDSC可以诱导PMN形成并促进循环肿瘤细胞向PMN迁移,最终导致转移... 目的在肿瘤转移过程中,转移前微环境(PMN)的形成,对于形成肿瘤远端转移灶至关重要。PMN是以免疫抑制为特征,其中免疫负性调控细胞——髓源抑制性细胞(MDSC)发挥重要作用。MDSC可以诱导PMN形成并促进循环肿瘤细胞向PMN迁移,最终导致转移灶形成。基于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丹参作为活血化瘀之要药,其中多种化合物具有改善微循环,提高免疫功能,抗肿瘤作用。人参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微环境,进而发挥抗肿瘤作用。然而,丹参与人参联用(双参)是否能够达到协同抗肿瘤转移的作用,尚未可知。本研究以益气活血中医治则为理论基础,探讨双参是否能够协同作用于MDSC,抑制PMN形成,将有助于达到“已病防变”的治疗目的。方法①体外培养B16F10黑色素瘤细胞,分别设置双参不同剂量组,进行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及3D侵袭实验,观察丹参、人参不同剂量配比对B16F10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其结果利用多药联用效应计算软件SynergyFinder进行协同评分。②通过动物实验探究双参是否能够通过调节免疫微环境有效抑制B16F10肺转移。建立B16F10-luci尾静脉血行转移模型,设置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顺铂组、双参低中高剂量组,连续给药3周后,分别通过小动物活体成像、HE病理染色等技术评价双参对B16F10肺转移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及免疫组化分别考察药物对小鼠体内CD4、CD8+T和MDSCs的表达的影响。③探究丹参和人参是否分别通过IL-6/STAT3及NLRP3/胱天蛋白酶1/IL^(-1)β双信号通路影响MDSC在肺部转移灶的募集,进而抑制PMN形成,有效抑制肿瘤转移。分别通过Western印迹法、q-PCR、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等方法对上述生物过程和信号通路进行分析。结果①根据B16F10体外迁移侵袭实验的结果,确定丹参-人参(2∶1)联合给药具有协同效应,且协同作用最强。②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双参能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源抑制性细胞 丹参 人参 b16f10黑色素瘤细胞
下载PDF
全身放射线照射对B16F10黑色素瘤小鼠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冰 屈朋欢 +3 位作者 王艳华 崔乃鹏 蔡建辉 陈保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6-18,共3页
目的观察全身放射线照射(TBI)对B16F10黑色素瘤小鼠移植肿瘤生长及小鼠存活的影响。方法建立C57BL/6小鼠B16F10黑色素瘤移植肿瘤模型,采用不同剂量分别对小鼠进行TBI,观察小鼠移植肿瘤的生长和小鼠的存活情况;检测放疗后小鼠外周血白细... 目的观察全身放射线照射(TBI)对B16F10黑色素瘤小鼠移植肿瘤生长及小鼠存活的影响。方法建立C57BL/6小鼠B16F10黑色素瘤移植肿瘤模型,采用不同剂量分别对小鼠进行TBI,观察小鼠移植肿瘤的生长和小鼠的存活情况;检测放疗后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水平。结果不同剂量TBI对各组小鼠肿瘤面积及存活率无影响(P均>0.05)。给予7 Gy TBI 10 d后,B16F10荷瘤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水平下降(P<0.05)。结论 TBI不影响B16F10黑色素瘤小鼠移植肿瘤生长及荷瘤小鼠的生存;7 Gy TBI可改变荷瘤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水平,有利于肿瘤免疫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16f10黑色素瘤 全身放射线照射 过继性免疫治疗 小鼠
下载PDF
异源黑色素瘤DNA疫苗结合IL-12和Ii-PADRE抗鼠黑色素瘤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祥磊 张利红 +2 位作者 孙蕴淳 Steve Kay 吴炯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262-1268,共7页
研究酪氨酸激酶相关蛋白2(tyrosinase related protein 2,TRP-2)和gp100质粒DNA在B16黑色素瘤小鼠模型中的抗肿瘤作用。TRP-2及gp100在人类和鼠类黑色素瘤中均高度表达。鼠源gp100(mgp100)和鼠源TRP-2(mTRP-2)在小鼠中的免疫原性较差,... 研究酪氨酸激酶相关蛋白2(tyrosinase related protein 2,TRP-2)和gp100质粒DNA在B16黑色素瘤小鼠模型中的抗肿瘤作用。TRP-2及gp100在人类和鼠类黑色素瘤中均高度表达。鼠源gp100(mgp100)和鼠源TRP-2(mTRP-2)在小鼠中的免疫原性较差,而异源黑色素瘤相关抗原可打破这些免疫耐受。使用电脉冲法免疫人源gp100(hgp100)和人源TRP-2(hTRP-2)质粒在B16F10肿瘤模型中表现出显著的保护作用。TRP-2和gp100质粒免疫结合Ii-PADRE(invariant Pan DR reactive epitope)和鼠源白介素-12(murine interleukin-12,mIL-12)质粒有效消退了建立的皮下B16F10肿瘤。上述结果表明,肌肉内注射异源DNA疫苗结合Ii-PADRE与IL-12质粒使用可能是一种有效治疗黑色素瘤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100 TRP-2 b16f10黑色素瘤 消退
原文传递
hVEGF-GnRH3疫苗降低C57BL/6小鼠B16F10黑色素瘤血管生成及增强炎症免疫调节作用
8
作者 吴越 方越 +4 位作者 韩淳致 李虹霖 王晨璐 王睿 曹荣月 《药物生物技术》 CAS 2022年第2期132-140,共9页
本研究旨在研究融合蛋白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和h VEGF-GnRH3(VG)对C57BL/6J小鼠B16F10黑色素瘤的抑制作用,并对其抗肿瘤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研究。GnRH和VG的靶向抗原过量表达可以促进黑色素瘤的转移... 本研究旨在研究融合蛋白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和h VEGF-GnRH3(VG)对C57BL/6J小鼠B16F10黑色素瘤的抑制作用,并对其抗肿瘤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研究。GnRH和VG的靶向抗原过量表达可以促进黑色素瘤的转移。且有研究证明,VG疫苗能引起针对前列腺癌的免疫炎症反应。因此,作者假设VG也有防止黑色素瘤血管生成、进展和复发的潜力。通过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获取重组蛋白h VEGF-GnRH3,并通过DEAE阴离子交换色谱法纯化,制备蛋白疫苗。雄性C57BL/6J小鼠皮下注射B16F10黑色素瘤细胞(每只小鼠1×10^(6)个细胞),构建黑色素瘤模型。荷瘤小鼠用VG蛋白疫苗免疫三个周期。接着,从肿瘤生长、血管生成和肿瘤组织学、外周和脾细胞体液、细胞和细胞内免疫调节等方面,对疫苗的抑瘤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VG组黑色素瘤的体积和血管生成受到明显抑制(P<0.01)。与PBS组相比,VG提高了小鼠血清中抗GnRH、抗VEGF Ig G和循环干扰素-γ(IFN-γ)的水平,而IL-6水平明显降低。在脾脏相关实验中,通过MTT法检测脾细胞增殖情况。结果显示,VG疫苗能促进脾细胞增殖,并增强脾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同时,对细胞内细胞因子水平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CD3^(+)CD4^(+)IFN-γ^(+)细胞明显增加。综上所述,VEGFGnRH3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治疗黑色素瘤的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16f10黑色素瘤 重组疫苗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 人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h VEGf) 干扰素-γ(INf-γ) 免疫治疗
原文传递
嵌合NY-ESO-1 DNA疫苗诱导黑色素瘤小鼠模型抗肿瘤免疫的研究
9
作者 谷银芳 顾汉民 +2 位作者 周曙明 吴炯 蒋泽华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15年第11期1503-1511,共9页
NY-ESO-1作为一种肿瘤抗原,具有较强的免疫抗原性,并且已成为肿瘤候选疫苗之一。但由于目前大多应用NY-ESO-1多肽以及蛋白质疫苗,其临床试验效果欠佳,亟需更为有效的NY-ESO-1抗原设计的肿瘤免疫治疗出现。该研究的目的是探索将NY-ESO-1... NY-ESO-1作为一种肿瘤抗原,具有较强的免疫抗原性,并且已成为肿瘤候选疫苗之一。但由于目前大多应用NY-ESO-1多肽以及蛋白质疫苗,其临床试验效果欠佳,亟需更为有效的NY-ESO-1抗原设计的肿瘤免疫治疗出现。该研究的目的是探索将NY-ESO-1与具有增强免疫效应的五种因子分别重组成嵌合蛋白抗原,使其更有效地被加工、转运和呈递,以期找到最佳的基因佐剂,增强NY-ESO-1作为肿瘤治疗性DNA疫苗的免疫效果。采用电脉冲体内细胞高效转入的方法对C57BL/6小鼠进行DNA免疫,发现用编码NY-ESO-1或连接有HSP70的嵌合体质粒免疫可诱导强烈的NY-ESO-1特异性Ig G1反应。NY-ESO-1连接泛素的质粒免疫小鼠主要诱导NY-ESO-1特异性Ig G2a反应,表明此基因佐剂诱导强的Th1免疫反应。与其他嵌合NY-ESO-1质粒免疫相比,NYESO-1连接泛素的质粒免疫小鼠,有效地保护小鼠对有NY-ESO-1表达的B16F10黑色素瘤细胞系的挑战作用,证明强的Th1免疫反应对预防和治疗肿瘤具有重要作用。去除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可进一步增强泛素-NY-ESO-1嵌合DNA疫苗治疗黑色素瘤的作用。此外,Ub-NY-ESO-1质粒结合编码异源黑素瘤抗原GP100和TRP-2的质粒免疫可诱导对抗含有NY-ESO-1表达的B16F10黑色素瘤的协同抗肿瘤免疫疗效。该研究结果表明,编码泛素-NY-ESO-1嵌合抗原的质粒DNA疫苗或与编码其他相关黑色素瘤抗原的质粒的联合可能是有效的治疗黑色素瘤的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Y-ESO-1 b16f10黑色素瘤 基因佐剂 治疗性基因疫苗 gp100 TRP-2
原文传递
川芎嗪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刘锦蓉 强文安 叶松柏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2期177-179,F003,共4页
川芎嗪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与剂量有关。在100~1000μg/ml时,川芎嗪对正常小鼠和荷瘤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亚适浓度COnA(2μg/ml)作用下,正常小鼠和荷瘤小鼠脾淋巴细胞对川... 川芎嗪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与剂量有关。在100~1000μg/ml时,川芎嗪对正常小鼠和荷瘤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亚适浓度COnA(2μg/ml)作用下,正常小鼠和荷瘤小鼠脾淋巴细胞对川芎嗪的反应性不同,荷瘤小鼠湛服川芎嗪后,其淋巴细胞 ̄3H-TdR掺人量明显增加,对PHA刺激的反应性不因荷瘤而降低,提示川芎嗪具有免疫调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b_16-f_10.黑色素瘤 脾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增殖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