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超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在腰椎间孔镜手术麻醉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朱冠楠 高景斌 +3 位作者 黄道礼 庞晓丽 肖庆华 陈志斌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0年第20期113-117,共5页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在腰椎间孔镜手术麻醉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9月入住本院接受腰椎间孔镜手术的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仅施以局部麻醉,研究...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在腰椎间孔镜手术麻醉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9月入住本院接受腰椎间孔镜手术的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仅施以局部麻醉,研究组施以B超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和局部麻醉.比较两组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心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及术后各时间点疼痛症状评分.结果:T0时刻,两组平均动脉压、心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T4时刻,研究组的平均动脉压、心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皮后5 min,两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时、术后6 h和1 d,研究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6、12 h,研究组疼痛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间孔镜手术麻醉患者施以B超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效果确切,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超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 腰椎间孔镜手术麻醉 应激反应 VAS评分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复合全凭静脉麻醉在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中的麻醉效果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凤杰 曾畅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第31期50-54,共5页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术中采用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ESP)阻滞复合全凭静脉麻醉(TIVA)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行手术治疗的40~70岁结直肠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术中采用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ESP)阻滞复合全凭静脉麻醉(TIVA)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行手术治疗的40~70岁结直肠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TIVA,观察组实施超声引导下ESP阻滞联合TIVA。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舒芬太尼用量、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次数、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比较两组麻醉前、手术开始后30 min、拔管前、术后12 h时应激反应指标[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肾上腺素(A)]水平,比较两组术前1 d、离开麻醉复苏室前5 min、术后24 h及术后48 h的免疫功能[自然杀伤细胞(NK)、辅助性T细胞1/辅助性T细胞2(Th1/Th2)],比较两组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舒芬太尼用量、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次数均少于对照组,苏醒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后30 min、拔管前、术后12 h观察组的NE、皮质醇、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离开麻醉复苏室前5 min、术后24 h及术后48 h观察组的NK、Th1/Th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ESP阻滞联合TIVA在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中麻醉效果较好,可减少舒芬太尼用量,稳定血流动力学,缩短苏醒时间,且对患者应激反应及免疫功能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 全凭静脉麻醉 应激反应 免疫功能
下载PDF
超声引导联合全身麻醉对高龄肺癌肺叶切除术患者的术中镇痛效果及术后早期转归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周瑜 代俊超 毕小波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74-179,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75岁以上高龄肺癌肺叶切除术患者术中镇痛效果及术后早期转归的影响。方法: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75岁以上高龄肺癌患者63例,均拟行肺叶切除术,按照随机数...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75岁以上高龄肺癌肺叶切除术患者术中镇痛效果及术后早期转归的影响。方法: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75岁以上高龄肺癌患者63例,均拟行肺叶切除术,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1例、观察组32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苏醒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变化、术后肺活量、术后镇痛效果、术后康复质量、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插管时、切皮时、拔管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2、24、48 h的肺活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镇痛补救率、镇痛泵按压次数、输注总量、术后6 h和术后12 h VAS评分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4、48、72 h的康复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12、24 h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7.50%,低于对照组的70.97%(P<0.05)。结论:超声引导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应用于75岁以上高龄肺癌肺叶切除术患者术中镇痛效果确切,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相对平稳,术后肺功能恢复快,术后康复质量较好,术后镇痛补救率低,疼痛轻,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不良反应少,麻醉效果确切且风险低,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竖脊肌平面阻滞 全身麻醉 高龄 肺癌 肺叶切除术 镇痛
下载PDF
超声引导竖脊肌间隙阻滞与胸椎椎旁神经阻滞对乳腺癌手术患者疼痛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明德 韩琨元 张志军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3期430-433,437,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竖脊肌间隙阻滞与胸椎椎旁神经阻滞对乳腺癌手术患者疼痛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择期行单侧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的女性患者80例,随机分为ESPB组与TPVB组,各40例,分别行超声...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竖脊肌间隙阻滞与胸椎椎旁神经阻滞对乳腺癌手术患者疼痛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择期行单侧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的女性患者80例,随机分为ESPB组与TPVB组,各40例,分别行超声引导竖脊肌间隙阻滞与超声引导胸椎椎旁神经阻滞,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术后疼痛程度(VAS),术后24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术前和术后24 h时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PVB组术后2、6、12、24 h、48 h时静息和咳嗽状态下的VAS评分低于ESP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静息状态t=5.076、6.821、3.716、4.205、6.105,咳嗽状态t=5.512、3.566、3.448、3.724 h、7.272,P<0.05);TPVB组术后24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少于ESP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55,P<0.05);两组术前TNF-α、IL-6、IL-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较术前有所升高,且ESPB组高于TPB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83、5.108、3.468,P<0.05)。结论超声引导竖脊肌间隙阻滞应用于乳腺癌手术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及炎症因子水平,具有更佳的术后镇痛效果及抑制围术期炎症反应效果,可以作为优选麻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超声引导竖脊肌间隙阻滞 超声引导胸椎椎旁神经阻滞 疼痛 炎症因子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辅助全身麻醉在腹腔镜胃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5
作者 陈三星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3期136-140,共5页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辅助全身麻醉在腹腔镜胃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麻城市妇幼保健院进行腹腔镜胃癌手术的1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全身麻醉)及观...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辅助全身麻醉在腹腔镜胃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麻城市妇幼保健院进行腹腔镜胃癌手术的1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全身麻醉)及观察组(ESPB复合全身麻醉),各51例。比较两组术后2 h、8 h、12 h、24 h运动、静息状态下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伯格曼舒适度量表(BCS)评分及炎症指标;比较两组麻醉前(T_(0))、麻醉后(T_(1))、术毕(T_(2))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比较两组恢复质量(恢复室停留时间、拔出导管时间、意识清醒时间、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结果:术后2 h、8 h、12 h、24 h,观察组运动、静息状态下VAS评分、白细胞介素-6(IL-6)低于对照组,BCS评分、白细胞介素-10(IL-10)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0),两组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观察组MAP高于对照组,H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2),观察组HR、MA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恢复室停留时间、拔出导管时间、意识清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手术患者采用ESPB复合全身麻醉,可减少血流动力学波动,降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减轻术后炎症反应、疼痛程度,提高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 全身麻醉 腹腔镜胃癌手术 恢复质量 炎症反应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技术在开胸手术患者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
6
作者 卿帅 徐连生 王晓军 《广西医学》 CAS 2021年第12期1439-1442,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技术在开胸手术患者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择期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患者术后均采用患者自控静脉镇痛,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技...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技术在开胸手术患者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择期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患者术后均采用患者自控静脉镇痛,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技术进行镇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 h、4 h、8 h、16 h、24 h的静息状态下和咳嗽时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及术后24 h内的镇痛泵按压次数、追加地佐新患者占比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2 h、4 h、8 h、16 h的静息状态下及咳嗽时的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两组患者在术后24 h的静息状态下及咳嗽时的疼痛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及追加使用地佐新患者占比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两组患者术后24 h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技术用于开胸手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确切,能明显降低患者术后早期静息状态下与咳嗽时的疼痛评分,减少患者追加使用止痛药物治疗,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胸手术 术后镇痛 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竖脊肌阻滞联合瑞芬太尼在老年病人经皮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
7
作者 袁蓉 沈金超 钱敏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475-478,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竖脊肌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ESPB)联合瑞芬太尼对老年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病人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择拟行单个PKP的老年病人60例,随机分为R组和ER组,每组30例...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竖脊肌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ESPB)联合瑞芬太尼对老年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病人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择拟行单个PKP的老年病人60例,随机分为R组和ER组,每组30例。R组在穿刺点注射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ER组行超声引导下ESPB(3%罗哌卡因),2组均于麻醉开始前5 min泵注瑞芬太尼0.05μg/(kg·min),并维持至术毕。记录2组病人麻醉时(T0)、手术切皮时(T1)、穿刺针定位椎弓根时(T2)、套管进椎体内时(T3)、球囊置入并行加压扩张操作时(T4)、骨水泥注入后(T5)的疼痛数字评分(NRS)、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术中下肢运动神经阻滞、低氧血症、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记录2组病人术后2、6、12、24 h静态和动态NRS评分。结果T2、T3、T4时点,ER组NRS评分均较R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0、T1、T5时点,2组间NR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时间点2组间Ramsay镇静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下肢运动神经阻滞情况,且2组术中低氧血症、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R组病人术后2、6、12、24 h静态和动态NRS评分均较R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超声引导下ESPB联合瑞芬太尼在老年椎体成形术中具有良好的麻醉镇痛效果,且病人不良反应少,围术期感受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下竖脊肌阻滞 瑞芬太尼 老年人 经皮椎体成形术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中的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李雪辉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2年第12期1419-1422,共4页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医院2018年10月~2020年05月收治的74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患者纳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均分为E组与F组,均为37例,两组均行常规全身麻醉...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医院2018年10月~2020年05月收治的74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患者纳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均分为E组与F组,均为37例,两组均行常规全身麻醉诱导,E组术前在超声引导下行ESPB,F组未行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并统计两组麻醉药物使用量、麻醉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MAP水平均在T2时刻明显降低,在T3、T4保持低水平,T5时刻有所提高,不同时间段内,两组患者MAP水平均发生显著性改变(P<0.05),但E组T2、T3、T4及T5时刻MAP水平均显著高于F组(P<0.05);两组患者HR水平在T1及T2时刻持续降低,且在T3、T4保持低水平,T5时刻两组HR水平均有所上升,组内不同时间段HR水平变化显著(P<0.05),且E组患者T1、T2、T3、T4及T5时刻HR水平均显著高于F组(P<0.05)。E组术中舒芬太尼及瑞芬太尼用量均显著少于F组(P<0.05)。E组苏醒期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F组(P<0.05),苏醒期Riker镇静躁动评分(SAS)及术后24 h内最高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自评量表(VAS)评分显著低于F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ESPB阻滞可保障LC患者镇痛效果,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及麻醉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麻醉 麻醉药物用量 麻醉不良反应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竖脊肌阻滞在同种异体肾移植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璇 王敏 +1 位作者 田蜜 刘芳芳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905-910,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erector spinae plane,ESP)阻滞在同种异体肾移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选取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60例,ASA Ⅲ级,随机均分为ESP阻滞组(E组)与对照组(C组)。E组患者于全麻诱导后行超声引导下ESP阻滞,C...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erector spinae plane,ESP)阻滞在同种异体肾移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选取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60例,ASA Ⅲ级,随机均分为ESP阻滞组(E组)与对照组(C组)。E组患者于全麻诱导后行超声引导下ESP阻滞,C组不进行此项操作。2组患者术后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泵镇痛。记录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麻醉药用量、拔管时间、镇痛泵的按压次数、睡眠满意度、术后躁动和苏醒延迟发生例数;记录2组患者在术前(T0)、麻醉开始后30 min(T1)、手术结束后30 min(T2)的心率(heart rate,HR)和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比较患者术后12 h(T3)、24 h(T4)、48 h(T5)静息状态下的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结果:2组患者一般资料和手术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C组相比,E组患者麻醉药用量、各时间段的VAS评分和术后48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均明显减少(P<0.05)。各时间段的生命体征,E组在T2的HR和MAP明显低于C组(P<0.05),术后拔管时间、躁动及苏醒延迟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睡眠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C组(P<0.05)。结论:同种异体肾移植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ESP阻滞既可减轻术后疼痛程度,提高睡眠满意度,又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减轻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下竖脊肌阻滞 同种异体肾移植 术后镇痛
下载PDF
超声引导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对开腹肝癌术后镇痛及早期康复的研究
10
作者 蔡广雄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12期95-98,共4页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对开腹肝癌术后镇痛及早期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行开腹肝癌切除术治疗患者14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静脉镇痛,观察组给予超声...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对开腹肝癌术后镇痛及早期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行开腹肝癌切除术治疗患者14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静脉镇痛,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术镇痛,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术后恢复时间、额外镇痛药物补救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4h疼痛评分(5.99±0.75)分、12h疼痛评分(3.78±0.41)分、24h疼痛评分(2.98±0.39)分、48h疼痛评分(2.59±0.3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4h疼痛评分(6.48±0.87)分、12h疼痛评分(5.89±0.79)分、24h疼痛评分(4.47±0.32)分、48h疼痛评分(3.66±0.45)分(P<0.05)。观察组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31.62±4.20)h、术后下床时间(45.64±5.99)h、住院时间(8.78±0.84)d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38.56±5.01)h、术后下床时间(64.53±8.42)h、住院时间(10.97±1.01)d(P<0.05)。观察组患者的额外镇痛药物补救率(17.14%)、不良反应发生率(7.1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额外镇痛药物补救率(31.43%)、不良反应发生率(18.57%)(P<0.05)。结论超声引导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对开腹肝癌术后镇痛效果显著,促进术后康复,降低镇痛药物补救率,减少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术 开腹肝癌术 镇痛 早期康复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11
作者 汪俊恺 何莹 +1 位作者 陈悦 胡双飞 《浙江医学》 CAS 2018年第20期2268-2270,共3页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ESP)阻滞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将50例行择期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ESP阻滞组(E组)和单纯静脉患者自控镇痛泵(PCIA)组(P组),每组25例。E组于麻醉诱导前在超...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ESP)阻滞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将50例行择期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ESP阻滞组(E组)和单纯静脉患者自控镇痛泵(PCIA)组(P组),每组25例。E组于麻醉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行ESP阻滞,术毕P组予PCIA,E组采用安慰剂PCIA。观察术后1、6、12、24h在静息、咳嗽下的NRS评分,以及氟比洛芬酯给药次数和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E组术后1~12h静息、咳嗽下的NRS评分均明显低于P组(均P<0.05),术后24h两组静息及咳嗽下的NR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E组氟比洛芬酯给药次数明显少于P组(P<0.05)。术后P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的胸科手术辅助镇痛方式较PCIA方式更为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竖脊肌平面阻滞 肺癌根治术 术后镇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