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逆向IMRT对腋窝Ⅰ—Ⅲ站及前哨淋巴结剂量覆盖评估 被引量:5
1
作者 张丽 王玉洁 +5 位作者 俞晓立 陈佳艺 陈兰飞 汪隽琦 柳光宇 郭小毛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68-471,共4页
目的 评估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逆向IMRT对腋窝Ⅰ、Ⅱ、Ⅲ站及前哨淋巴结区域的剂量覆盖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2008-2012年间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保乳手术及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40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术后全乳逆向IMRT处方剂量为... 目的 评估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逆向IMRT对腋窝Ⅰ、Ⅱ、Ⅲ站及前哨淋巴结区域的剂量覆盖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2008-2012年间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保乳手术及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40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术后全乳逆向IMRT处方剂量为50 Gy分25次.按照RTOG标准及术中放置钛夹的位置勾画腋窝Ⅰ、Ⅱ、Ⅲ站及前哨淋巴结区域,并分析相应区域受量.结果 腋窝Ⅰ、Ⅱ、Ⅲ站淋巴结的平均剂量分别为(33.0±7.5)、(17.9±11.3)、(7.3±6.6)Gy,V9s分别为(29.9±17.7)%、(9.0±14.5)%、(0.1±0.3)%.所有前哨淋巴结均位于第Ⅰ站腋窝淋巴结区域,前哨淋巴结的平均剂量为(43.0±10.0) Gy,58% (19/33)的平均剂量>45 Gy.结论 采用逆向IMRT照射乳腺时,腋窝Ⅰ、Ⅱ、Ⅲ站淋巴结受量有限,对前哨淋巴结微转移且未清扫腋窝者应充分考虑这一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放射疗法 逆向调强放射疗法 腋窝淋巴结 前哨淋巴结
原文传递
乳腺癌腋窝level Ⅲ组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6
2
作者 曾健 石枫 +1 位作者 陆云飞 林进令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81-485,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窝levelⅢ组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方法。评价腋窝levelⅢ组淋巴结微转移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2005年6月至2007年8月,收集75例腋窝levelⅢ组淋巴结阴性患者的腋窝levelⅢ组淋巴结,使用连续多层切片HE染...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窝levelⅢ组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方法。评价腋窝levelⅢ组淋巴结微转移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2005年6月至2007年8月,收集75例腋窝levelⅢ组淋巴结阴性患者的腋窝levelⅢ组淋巴结,使用连续多层切片HE染色和连续多层切片EMA、CK19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腋窝levelⅢ组淋巴结微转移状态,分析腋窝levelⅢ组淋巴结微转移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在75例患者中共检出235枚腋窝levelⅢ组淋巴结,使用连续多层切片HE染色法发现6例6枚淋巴结存在微转移灶,另有3例3枚淋巴结的单个或多个癌细胞EMA和CK19均表达阳性。联合检测法的腋窝levelⅢ组淋巴结微转移检出率为3.83%(9/235),腋窝levelⅢ组淋巴结阴性患者微转移的阳性率为12.00%(9/75),腋窝levelⅢ组淋巴结微转移与患者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腋窝level Ⅰ组淋巴结转移状态、腋窝levelⅡ组淋巴结转移状态和病理分期密切相关。结论:使用连续多层切片HE染色法,连续多层切片EMA、CK19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法检测腋窝levelⅢ组淋巴结微转移是可行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腋窝level Ⅰ、levelⅡ组淋巴结转移状态和病理分期可以作为预测乳腺癌腋窝levelⅢ组淋巴结微转移临床病理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腋窝第三组淋巴结 微转移 细胞角蛋白19 上皮膜抗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