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锚定法”改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128
1
作者 孙宇 张凤山 +3 位作者 潘胜发 王少波 李迈 张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9期517-519,共3页
目的:评价'锚定法'改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的疗效.方法:对129例颈椎病患者常规行后正中入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在门轴一侧的侧块上选择钻孔点,采用Magerl方法置入直径为3.5mm、长度10~12mm的钛质松质骨螺钉.先将粗丝线系在螺钉的... 目的:评价'锚定法'改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的疗效.方法:对129例颈椎病患者常规行后正中入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在门轴一侧的侧块上选择钻孔点,采用Magerl方法置入直径为3.5mm、长度10~12mm的钛质松质骨螺钉.先将粗丝线系在螺钉的根部,螺钉置入侧块后将丝线一端经棘突根部的预穿孔穿过,开门后拉紧丝线并打结,使椎板保持在开门状态.术后颈围领保护2周.结果:平均随访14个月(6~18个月).术前平均JOA评分7.8分、40分法评分14.5分,术后平均JOA评分15.5分、40分法评分35.5分.术后2个月时颈部疼痛、僵硬感和活动受限者:轻度84例、中度32例、重度13例.术后6个月时仅23例仍然有轻度颈部疼痛、僵硬感和活动受限.未见螺钉松动和再'关门'现象.结论:'锚定法'改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操作简单、维持'开门'效果好.术后患者颈部症状恢复快,早期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椎板成形术:轴性症状
下载PDF
FASTIN锚钉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8
2
作者 张学利 夏英鹏 +2 位作者 贾宇涛 赵骢 田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56-259,共4页
[目的]评价FASTIN锚钉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成型术(expansive open-door laminoplasty,ELAP)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报告其近期随访结果。[方法]2005年2月~2006年2月,89名因颈椎病行ELAP手术的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其中40例使用FASTIN锚钉进行&qu... [目的]评价FASTIN锚钉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成型术(expansive open-door laminoplasty,ELAP)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报告其近期随访结果。[方法]2005年2月~2006年2月,89名因颈椎病行ELAP手术的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其中40例使用FASTIN锚钉进行"门轴"侧固定的患者为研究组,另49例采用传统缝线悬吊"门轴"的患者设定为对照组。随访24个月,对术后临床和影像学指标作统计分析。[结果]术后24个月随访时两组间比较:手术时间,出血量,JOA评分增长率,颈椎前突指数,颈椎活动度均无明显差别,轴性症状发生率和C5神经瘫发生率锚钉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2例高龄患者术后6个月时出现了锚钉的松动,但随访全过程并没有影响手术效果。[结论]锚钉的使用避免了传统ELAP手术对于门轴侧小关节囊和椎旁肌肉的缝合干扰,有效降低了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但是对于高龄骨质疏松的患者锚钉的使用应该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颈椎管成形术 单开门 锚钉 轴性症状
下载PDF
保留单侧肌肉韧带复合体颈椎椎板成形术近期疗效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9
3
作者 于淼 孙宇 +2 位作者 刘忠军 潘胜发 张凤山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1期76-81,共6页
目的比较颈后路传统单开门(锚定组)和保留单侧肌肉韧带复合体、重建颈伸肌附着点单开门(保留组)椎板成形术的近期疗效。方法 2006年11月~2008年11月,82例因脊髓型颈椎病行颈后路椎板成形术,46例行保留法,36例行锚定法,比较术前、术后3... 目的比较颈后路传统单开门(锚定组)和保留单侧肌肉韧带复合体、重建颈伸肌附着点单开门(保留组)椎板成形术的近期疗效。方法 2006年11月~2008年11月,82例因脊髓型颈椎病行颈后路椎板成形术,46例行保留法,36例行锚定法,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和12个月脊髓功能JOA评分、颈部VAS疼痛评分、颈椎功能指数(NDI)评分,术前术后颈椎过屈位曲度、过伸位曲度、活动度和中立位曲度,CT观察椎板门轴愈合和保留组棘突-椎板骨愈合情况。结果 2组术后脊髓功能JOA评分、疼痛VAS评分、颈椎过屈位曲度、过伸位曲度、活动度均较术前存在显著差异(P=0.00,0.00,0.03,0.00,0.00)。保留组术后3个月、12个月颈部VAS疼痛评分、过屈位曲度、过伸位曲度、活动度优于锚定组(P=0.00,0.03,0.01,0.00)。术中门轴有骨折的节段锚定组术后门轴愈合率优于保留组(P=0.00),保留组棘突-椎板愈合率和门轴愈合率之间有相关性(Spearman R=0.254,P=0.00)。结论颈后路保留单侧肌肉韧带复合体椎板成形术可在缓解脊髓症状的同时减轻轴性症状,保留颈椎运动功能,其门轴愈合率低于传统椎板成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椎板成形术 轴性症状 颈椎运动功能 门轴愈合
下载PDF
PDCA循环护理管理模式在颈椎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4
4
作者 叶静 杨倩 刘怍燕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14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PDCA循环护理管理模式对颈椎手术患者轴性症状、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颈椎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PDCA循环护理管理模式,对比2组颈椎手术患者出... 目的探讨PDCA循环护理管理模式对颈椎手术患者轴性症状、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颈椎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PDCA循环护理管理模式,对比2组颈椎手术患者出院时和出院1年的轴性症状、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结果出院时,实验组轴性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出院1年,实验组患者轴性症状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PDCA循环护理管理模式护理能显著减少颈椎手术患者轴性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广泛推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 护理管理 颈椎手术 轴性症状 生活质量 满意度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术后轴性症状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34
5
作者 周非非 孙宇 +3 位作者 张凤山 王少波 李迈 潘胜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05-509,共5页
目的:前瞻性分析若干临床因素与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术后颈部轴性症状发生的相关性。方法:2011年5月~2011年9月间接受由同一专业组术者完成的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患者10... 目的:前瞻性分析若干临床因素与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术后颈部轴性症状发生的相关性。方法:2011年5月~2011年9月间接受由同一专业组术者完成的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患者107例,术前均无颈部疼痛、僵硬等轴性症状,均于术后3个月在门诊复查。采用日本骨科协会改良17分评分法(modified Japanese Orthopaedics Association,mJOA)改善率评价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观察术后新出现的颈部轴性症状的发生率并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价轴性症状的程度。收集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术后手术节段曲度、手术节段椎间撑开高度、植骨融合情况、术后项背肌功能锻练及术后围领佩戴时间等八项临床相关因素,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临床因素对术后出现颈部轴性症状的影响。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轴性症状与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的关系。结果:本组107例患者中男性56例,女性51例,年龄29-80岁,平均52.2岁。手术节段:单节段49例(45.8%),双节段47例(43.9%),三节段11例(10.3%)。本组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时新出现的颈部轴性症状发生率为26.2%(28/107),VAS平均为4分(2-8分)。所研究的八项临床相关因素中,术后项背肌功能锻练(P=0.0003,OR=185.6)、手术节段术前曲度(P=0.003,OR=8.1)和植骨融合情况(P=0.016,OR=37.1)与术后发生颈部轴性症状有相关性。术后出现新发轴性症状患者术后mJOA评分改善率为58.6%±32.8%,未发生轴性症状患者术后mJOA改善率为65.5%±30.6%,两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317)。结论:颈椎前路术后新发颈部轴性症状并不少见。术后项背肌功能锻炼差、术前手术节段后凸和无植骨融合迹象与术后新发轴性症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 颈椎手术 轴性症状 临床因素
下载PDF
保留颈半棘肌肌止的椎板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3
6
作者 张为 董玉昌 +4 位作者 申勇 丁文元 张标 李宝俊 姚晓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980-982,共3页
[目的]研究确定行颈椎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时完整保留C2颈半棘肌肌止是否能有效维持颈椎术后矢状序列,降低术后颈椎轴性症状的发生。[方法]2002年3月~2003年12月,本院行保留颈半棘肌肌止的椎板成形术48例,其中32例获得至少2a的随访列为试... [目的]研究确定行颈椎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时完整保留C2颈半棘肌肌止是否能有效维持颈椎术后矢状序列,降低术后颈椎轴性症状的发生。[方法]2002年3月~2003年12月,本院行保留颈半棘肌肌止的椎板成形术48例,其中32例获得至少2a的随访列为试验组,对患者术前、术后的JOA评分、颈椎轴性症状严重程度、颈椎曲度指数、颈椎活动度进行比较评估。[结果]本组患者术前、术后JOA评分分别为(9.0±2.9)和(12.5±3.1),恢复率(44.9±26.9)。手术前、后有明显症状颈椎轴性症状的患者比例分别为46.8%和18.7%,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患者颈屈指数、颈椎活动范围等指标无统计学意义差别。[结论]保留颈半棘肌肌止的椎板成形术可以减少对颈椎后伸机理的破坏,有效维持术后颈椎矢状序列减少轴性症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管狭窄 颈半棘肌 矢状序列 轴性症状 椎板成形术
下载PDF
保留C_(2、3)棘突肌肉附着点的改良颈椎管扩大成形术 被引量:24
7
作者 李玉伟 严晓云 +3 位作者 王海蛟 崔巍 王玉记 温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观察保留C_(2、3)棘突肌肉止点的改良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型术的临床疗效,探讨保留C_2、C_3棘突肌肉止点对预防颈椎前曲角度丢失、降低轴性症状发生率等并发症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1月~2013年10月,对145例C_(4~7)水平狭... [目的]观察保留C_(2、3)棘突肌肉止点的改良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型术的临床疗效,探讨保留C_2、C_3棘突肌肉止点对预防颈椎前曲角度丢失、降低轴性症状发生率等并发症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1月~2013年10月,对145例C_(4~7)水平狭窄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72例采用C_3椎板下半部切除、T1椎板上半部切除、C4~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改良组);73例采用C3~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传统组)。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前、后按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标准评定神经功能,并计算改善率;记录颈椎曲度和颈肩部疼痛的VAS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时间12~47个月,平均23个月。改良组手术时间少于传统组,出血量及引流量与传统组无显著差异。术后12个月随访,改良组和传统组JOA评分、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颈椎曲度方面:末次随访时改良组与传统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改良组较传统组能更好的维持颈椎前曲;改良组VAS评分明显低于传统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方面:两组术后均未发生脑脊液漏,无切口感染,无1例出现椎板关门。随访期间无内固定松动、脱出、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保留C_(2、3)棘突肌肉止点的改良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型术能够在保护颈半棘肌等颈后部伸肌群的情况下实现5个椎板长度的椎管减压,缩短手术时间,获得与传统术式相同的减压效果,并能更好的维持颈椎前凸角度,减少颈肩部疼痛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椎管扩大成形术 疗效 轴性症状
原文传递
术后围领佩戴时间对颈椎轴性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20
8
作者 张为 陈百成 +4 位作者 丁文元 董玉昌 李宝俊 王磊 关晓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评估颈椎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后不同的围领佩戴时间对颈椎轴性症状的影响。方法:28例行颈椎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后佩戴围领4周的颈椎病患者作为试验组(A组),另30例术后佩戴围领12周的颈椎病患者作为对照组(B组)。对患者术前、术后的神经... 目的:评估颈椎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后不同的围领佩戴时间对颈椎轴性症状的影响。方法:28例行颈椎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后佩戴围领4周的颈椎病患者作为试验组(A组),另30例术后佩戴围领12周的颈椎病患者作为对照组(B组)。对患者术前、术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轴性症状、颈椎曲度指数、颈后肌群横截面积加以比较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无显著差别,A组患者颈后肌群萎缩率显著小于术后佩戴围领12周的患者(P<0.01),颈椎曲度得到有效维持,同时术后发生AS患者的比例显著小于B组患者(P<0.05)。结论:颈椎板成形术后早期去围领进行功能训练可以有效防止颈后肌群萎缩,减少轴性症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椎板成形术 轴性症状 康复
下载PDF
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对术后轴性症状和颈椎曲度影响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张学利 王善金 +1 位作者 王云力 刘献强 《中国骨伤》 CAS 2008年第10期759-761,共3页
目的:观察评价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在降低术后轴性症状发生和减少颈椎曲度丢失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4年10月至2007年5月行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并获得完整随访的患者56例(锚定单开门,A组),与50例同期行传统单开门手术的患者(传... 目的:观察评价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在降低术后轴性症状发生和减少颈椎曲度丢失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4年10月至2007年5月行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并获得完整随访的患者56例(锚定单开门,A组),与50例同期行传统单开门手术的患者(传统单开门,B组)进行对比分析,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轴性症状及JOA(17分法)评分,根据X线片测量C2与C7椎体后壁切线夹角α。结果:手术时间:A组(116.0±27.9)min,B组(120.0±18.9)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A组(148.0±68.3)ml,B组(152.0±63.4)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23例(41.1%)发生轴性症状或加重,B组38例(76.0%)发生轴性症状或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A组改善率(61.1±24.5)%,B组改善率(53.3±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颈曲夹角(6.3°±5.1°)与术后颈曲夹角(6.6°±4.5°)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前颈曲夹角(5.9°±5.1°)与术后颈曲夹角(4.8°±3.5°)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能减少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和颈椎曲度的丢失,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能提高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椎管成形术 轴性症状 颈椎曲度
下载PDF
限制性椎板减压联合侧块螺钉固定对脊髓性颈椎病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及轴性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涛 尚平福 +2 位作者 徐钦华 王贵芳 刘法敬 《中国医学装备》 2019年第8期70-74,共5页
目的:观察限制性椎板减压联合侧块螺钉固定术与全椎板切除术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选取73例接受颈后路手术治疗的M-CSM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3例),... 目的:观察限制性椎板减压联合侧块螺钉固定术与全椎板切除术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选取73例接受颈后路手术治疗的M-CSM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采用限制性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全椎板减压术治疗。观察比较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颈椎活动度(ROM)、颈椎曲度指数(CCI)、脊髓漂移距离、轴性症状及C5节段神经麻痹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观察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76,t=4.713;P<0.05);观察组椎板切除宽度和脊髓漂移距离均小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57,t=8.211;P<0.05)。两组患者术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与术前比较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818,F=46.521;P<0.05)。观察组在CCI的恢复及维持更有优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06,P<0.05);两组术后RO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94,P<0.05);术后3 d和3个月,观察组轴性症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61,t=7.754;P<0.05);观察组C5节段神经麻痹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83,P<0.05)。结论:侧块螺钉固定可恢复并维持颈椎曲度,但存在颈椎活动度丢失,限制性椎板切除可促进神经功能显著恢复,限制脊髓向后漂移,有助于降低C5节段神经麻痹及轴性症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全椎板减压 侧块螺钉固定 C5神经麻痹 轴性症状
下载PDF
微型钛板固定与传统缝线悬吊固定在颈椎单开门术中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12
11
作者 江标 杜建业 +3 位作者 赵资坚 吴杰 马志发 邹育才 《临床骨科杂志》 2017年第4期385-389,共5页
目的比较微型钛板固定与传统缝线悬吊固定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51例因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4例采用传统缝线悬吊固定(A组),27例采用Centerpiece微型钛... 目的比较微型钛板固定与传统缝线悬吊固定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51例因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4例采用传统缝线悬吊固定(A组),27例采用Centerpiece微型钛板固定(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JOA评分改善率、椎管开门幅度、颈椎曲度指数及颈椎活动度变化、轴性症状评分,并评价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 5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A组12~20(14.56±5.67)个月,B组11~23(16.28±4.78)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JOA评分改善率及术后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术后6个月颈椎椎管开门幅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曲度指数及颈椎活动度丢失B组小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轴性症状评分B组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缝线悬吊固定与微型钛板固定都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开门法"门轴"固定的有效方法;微型钛板内固定能提供更稳定的即刻固定,减少术后颈椎曲度的丢失,降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单开门椎管成形术 微型钛板 缝线悬吊 轴性症状
下载PDF
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微型钢板内固定术后轴性疼痛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2
12
作者 陈华 刘浩 +5 位作者 龚全 李涛 邓宇骁 丁琛 王贝宇 宋跃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1-117,共7页
目的 :探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微型钢板内固定术后轴性疼痛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2016年3月219例在我院行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6例,女43例,年龄31~89岁(60.7&#... 目的 :探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微型钢板内固定术后轴性疼痛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2016年3月219例在我院行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6例,女43例,年龄31~89岁(60.7±12.3岁)。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轴性疼痛,分为轴性疼痛组和无轴性疼痛组。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症状持续时间、诊断类型、内科合并症情况、手术节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术前术后神经功能、颈椎稳定性、颈椎序列分型、颈椎曲度、椎管矢状径、颈椎活动度、颈后伸肌群面积、门轴愈合情况、关节突关节完整性等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进一步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有63例患者术后出现轴性疼痛,156例患者无轴性疼痛,两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较术前均明显改善,两组改善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颈肩疼痛、术后颈椎稳定性、术后颈椎序列分型、术后颈椎曲度变化、术后颈椎活动度变化、关节突关节破坏等指标与术后轴性痛发生可能相关(P<0.1),纳入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颈椎活动度的变化(P=0.047)和关节突关节破坏(P=0.041)与术后轴性疼痛的发生相关。结论:颈椎活动度减少和微型钢板固定螺钉对关节突关节的破坏是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微型钢板固定术后轴性疼痛发生的危险因素,术中应注意保护关节突关节,减少对颈后肌群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 轴性疼痛 微型钢板 多因素分析 颈椎活动度 关节突关节
下载PDF
不同椎板开门角度对颈椎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成形术患者术后轴性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冯彦斌 郭召 +1 位作者 安纪龙 高文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2407-2412,共6页
目的研究颈椎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成形术不同椎板开门角度对术后轴性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行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成形术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107例,其中男68例,女39例;术后1周在CT图像上测量椎板... 目的研究颈椎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成形术不同椎板开门角度对术后轴性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行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成形术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107例,其中男68例,女39例;术后1周在CT图像上测量椎板开门角度,将患者分为A组(<30°,33例);B组(30°~45°,43例);C组(>45°,31例)。通过VAS评分评价患者术后轴性疼痛程度,使用JOA评分评估神经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中,不同时间段C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5);三组患者JOA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患者神经功能均较术前有着明显改善(P<0.05);术后共有4例(3.7%)出现C5神经根麻痹,各组间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病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C2-C7 Cobb角及颈椎活动度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可获得良好的脊髓减压以及神经功能的改善,但会使颈椎活动度及曲度造成明显的丢失。术后颈部轴性疼痛的程度会随着开门角度过大而变得更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成形术 椎板开门角度 轴性症状
下载PDF
颈椎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成形术不同开门角度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轴性症状及脊髓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海涛 孙丽静 《中国医药》 2019年第11期1686-1689,共4页
目的探究颈椎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成形术不同开门角度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轴性症状及脊髓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78例,根据术后3个月复查椎板开门角度,分为... 目的探究颈椎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成形术不同开门角度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轴性症状及脊髓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78例,根据术后3个月复查椎板开门角度,分为A组(24.5°~36.5°)和B组(36.6°~49.0°),每组39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日本骨科协会(JOA)脊髓神经功能评分、颈椎曲度指数(CCI)及术后3个月轴性症状发生情况。结果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术前、术后的JOA评分和CCI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术后JOA评分均较术前升高、CCI均较术前降低[A组:(13.8±3.6)分比(8.6±2.0)分、(13±4)%比(14±4)%,B组:(14.2±3.7)分比(8.8±2.1)分、(13±4)%比(1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轴性症状发生率低于B组[10.3%(4/39)比28.2%(1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结论颈椎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成形术不同开门角度均可改善患者脊髓神经功能,但可造成颈椎曲度丢失,出现轴性症状,且开门角度越大,患者轴性症状发生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成形术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轴性症状 脊髓神经功能
下载PDF
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曹俊明 张英泽 +4 位作者 申勇 李晓明 丁文元 杨大龙 张迪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44-849,共6页
目的:探讨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方法:32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平均年龄57.5岁,分别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A组,17例)和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B组,15例)治疗。随访观察并比较... 目的:探讨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方法:32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平均年龄57.5岁,分别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A组,17例)和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B组,15例)治疗。随访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两组患者术后颈椎的生理曲度及颈项肩背部疼痛、僵硬等轴性症状进行评估。结果:A组患者术后均无椎板开门再闭发生,B组患者术后植骨均完全融合,无内固定脱出、断裂等并发症发生。随访12个月,JOA评分显示,A组由术前的7.06±0.92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13.62±1.22分,B组由术前的7.23±1.10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13.73±0.98分,两组术前、末次随访时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改善率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曲度A组、B组术前分别为3.81±1.14mm和3.67±1.28mm,末次随访时为3.62±1.08mm和7.26±1.52mm,B组末次随访时较术前有明显增加(P<0.01),与A组相比末次随访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颈部轴性症状A组发生率为65.71%,B组为26.6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项肩背部疼痛程度的VAS评分A组为5.64±3.19分,B组为2.92±3.00分,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能取得同单纯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相似的疗效,并能恢复颈椎生理曲度,提供坚强的内固定,防止术后颈椎不稳,降低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短期随访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后纵韧带骨化症 侧块螺钉 手术疗效 轴性症状
下载PDF
后路经肌间隙保留颈后伸肌群入路的颈椎椎板成形术的技术要点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锋 徐勇 +7 位作者 熊伟 方忠 廖晖 关邯峰 吴巍 李勇 李晶 阮智 《骨科》 CAS 2019年第5期412-417,共6页
目的探讨一种改良微创入路--后路经肌间隙保留颈后伸肌群入路的颈椎椎板成形术的技术要点及其早期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采用后路经肌间隙保留颈后伸肌群入路治疗的21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14例,女性7例... 目的探讨一种改良微创入路--后路经肌间隙保留颈后伸肌群入路的颈椎椎板成形术的技术要点及其早期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采用后路经肌间隙保留颈后伸肌群入路治疗的21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14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为54.9岁(40~72岁)。记录手术时间、病人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记录病人手术前后颈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 SF-36)及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手术效果,分析该方法的技术要点。结果经颈后肌间隙入路可以获得良好的颈椎椎板成形术手术区暴露,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为196 min(170~240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336 ml(150~700 ml),平均术后引流量为160 ml(50~330 ml),平均住院时间为13.2 d(8~19 d)。术后1例伤口出现脂肪液化,处理后好转;无脑脊液漏、伤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无内植物松动、移位情况;发生C5神经根麻痹1例,轴性症状3例,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发紧感,但症状均较轻,不需特殊处理。末次随访时,颈椎VAS评分、NDI评分、SF-36评分及JOA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JOA改善优良率为85.7%(18/21)。结论颈后路经肌间隙保留颈后伸肌群入路行颈椎椎板成形术体现了微创的理念,能最大限度地保留颈后伸肌群及其附属结构的完整性。该入路可在脊髓充分减压、缓解术后神经症状的同时,减轻轴性症状,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经肌间隙保留颈后伸肌群入路 颈椎椎板成形术 轴性症状 脊髓型颈椎病
下载PDF
C3椎板切除与微型钛板固定成形颈椎后路单开门术后颈椎活动度及曲度的比较 被引量:9
17
作者 陈育岳 邹小宝 +7 位作者 马向阳 王宾宾 杨浩志 葛苏 张双 倪菱 夏虹 吴增晖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805-1809,共5页
背景:颈椎后路单开门术后患者常出现轴性症状,有研究提出切除C3椎板保留C2棘突颈半棘肌的改良术式可减少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目的:对比C3椎板切除与微型钛板固定成形对颈椎后路单开门术后患者临床疗效、颈椎活动度及曲度的影响。方法:... 背景:颈椎后路单开门术后患者常出现轴性症状,有研究提出切除C3椎板保留C2棘突颈半棘肌的改良术式可减少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目的:对比C3椎板切除与微型钛板固定成形对颈椎后路单开门术后患者临床疗效、颈椎活动度及曲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43例,其中男25例,女18例,其中27例行C3-6或C3-7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椎板成形,设为固定组;另16例切除C3椎板后行C4-6或C4-7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椎板成形,设为切除组。术前、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对比两组神经功能JOA评分、颈椎活动度、颈椎C2-7椎体Cobb角。试验已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43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中无血管及脊髓神经损伤;②两组术后6个月与末次随访的JOA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两组手术前后的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两组术后6个月与末次随访的颈椎活动度均小于术前(P<0.05),固定组术后6个月与末次随访的颈椎活动度小于切除组(P<0.05);④两组术后6个月与末次随访的C2-7椎体Cobb角均小于术前(P<0.05),固定组术后6个月与末次随访的C2-7椎体Cobb角小于切除组(P<0.05);⑤两组均未出现植入物过敏、排异、及免疫反应;⑥结果表明,C3椎板切除与微型钛板固定成形对单开门术后患者具有同样改善神经功能的疗效,但切除C3椎板可更有效防止术后颈椎活动度及曲度的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钛板 颈椎后路 单开门术 椎板切除术 椎板成形术 内固定 轴性症状 颈椎活动度 颈椎曲度
下载PDF
保留双侧半棘肌单开门与传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脊髓压迫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9
18
作者 安忠诚 盛伟斌 +1 位作者 梁卫东 盛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8-115,共8页
目的 :比较保留双侧半棘肌的改良颈椎单开门与传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脊髓压迫症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4年5月在我科行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66例多节段颈脊髓压迫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C3~C6单开... 目的 :比较保留双侧半棘肌的改良颈椎单开门与传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脊髓压迫症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4年5月在我科行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66例多节段颈脊髓压迫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C3~C6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按手术方式分为保留C2、C7双侧半棘肌止点的传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传统组)36例和保留双侧半棘肌的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改良组)30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记录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病例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分、JOA评分、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颈椎总活动度(ranges of motion,ROM)、颈椎曲度及术后轴性症状的严重程度。结果 :传统组手术时间为140.49±36.57min,改良组为122.35±46.57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术中出血量为233.66±165.39ml,改良组为281.18±208.11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2例、改良组1例患者出现C5神经根麻痹,给予甲基强的松龙、营养神经药物等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术后无脊髓损伤、门轴断裂、脑脊液漏、硬膜外血肿、感染,无内置物松动或断裂。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传统组随访时间为17.10±3.57个月,改良组为16.40±2.57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率为(71.36±8.14)%,改良组为(72.95±14.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DI评分,术前及术后3个月传统组与改良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ND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术前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颈脊髓压迫症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轴性症状 颈椎活动度 颈椎曲度
下载PDF
颈椎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成形术中不同开门角度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程真 陈贵月 +1 位作者 郭家斌 王学军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0期934-938,共5页
目的探讨颈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后不同椎板开门角度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的影响。方法我院2008-01-2010-05共63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颈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均行C... 目的探讨颈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后不同椎板开门角度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的影响。方法我院2008-01-2010-05共63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颈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均行CT扫描,测得椎板开门角度的大小为24.5°-49.0°,以中位数36.5°为界限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33例,椎板开门变化角度24.5°-36.5°;B组30例,椎板开门变化角度36.6°-49.0°。术后评估两组脊髓功能改善(JOA评分)、颈椎曲度指数丢失及颈部轴性症状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JOA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提高(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颈椎曲度指数(CCI)较术前均有明显丢失(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有18.2%的患者术后出现轴性症状,B组为2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术后开门角度大小与脊髓功能改善无明显关系,但开门角度过大会增加轴性症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椎管成形术 椎板开门角度 轴性症状
下载PDF
棘突-侧块锁定法改良颈后路单开门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20
作者 林泉 周长嵩 +1 位作者 陈挺霖 崔为良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4年第11期1081-1083,共3页
目的设计并评价棘突-侧块锁定法改良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疗效。方法在尸体上行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在门轴一侧的侧块及棘突基底处分别钻孔,开门后用普通钛质皮质骨螺钉通过棘突孔和侧块孔将其固定,使椎板维持在开门状态。经尸... 目的设计并评价棘突-侧块锁定法改良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疗效。方法在尸体上行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在门轴一侧的侧块及棘突基底处分别钻孔,开门后用普通钛质皮质骨螺钉通过棘突孔和侧块孔将其固定,使椎板维持在开门状态。经尸体上试验成功后于2009-01-2013—06对13例脊髓型颈椎病行该手术。结果13例获得6—36个月,平均14.6个月的随访。无患者出现颈项部及肩背部疼痛和肌肉痉挛;僵硬感和活动受限;未见螺钉松动和再“关门”现象。也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棘突-侧块锁定法改良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操作简单,维持“开门”确切,近中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单开门术 轴性症状 棘突-侧块锁定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