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车身薄壁梁结构轻量化设计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孙凌玉 Stephen Bian 姚迎宪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163-1167,共5页
薄壁梁是车身骨架结构的基本承载单元 .为研究车身轻量化对其刚度的影响 ,首先推导了两端固支梁的静态弯曲和扭转刚度表达式 .为获取最佳截面的轻型结构 ,分别研究了薄壁梁的截面尺寸和壁厚等几何参数对其刚度 质量比的影响 .分析了用... 薄壁梁是车身骨架结构的基本承载单元 .为研究车身轻量化对其刚度的影响 ,首先推导了两端固支梁的静态弯曲和扭转刚度表达式 .为获取最佳截面的轻型结构 ,分别研究了薄壁梁的截面尺寸和壁厚等几何参数对其刚度 质量比的影响 .分析了用轻质材料替代传统钢材对其刚度和结构尺寸的影响 .对开环与闭环截面梁的刚度 质量比进行了比较 .分别找出了能显著影响上述薄壁梁的弯曲和扭转刚度的几何和材料参数 .提出了获得高刚度车身典型薄壁梁的轻量化设计原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壁结构 截面 弯曲刚度 扭转刚度 车身
下载PDF
汽车车身冲压工艺与模具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钟志华 黄文梅 +1 位作者 杨沿平 杨旭静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44-50,共7页
介绍了作者在汽车车身冲压工艺与模具关键技术研究方面的重要进展,主要包括斜拉延筋工艺方案,模块化模具设计技术和快速模具制造技术等。斜拉延筋工艺方案使拉延筋不仅具有控制材料流动阻力的功能,还有引导材料按期望的方向流动的功能,... 介绍了作者在汽车车身冲压工艺与模具关键技术研究方面的重要进展,主要包括斜拉延筋工艺方案,模块化模具设计技术和快速模具制造技术等。斜拉延筋工艺方案使拉延筋不仅具有控制材料流动阻力的功能,还有引导材料按期望的方向流动的功能,从而能有效地消除拉延成形中的起皱和拉裂。模块化模具设计技术将车身零件根据其结构特征进行分类,然后对同类零件的模具进行模块化分解,并建立相应的模块化设计数据库以提高设计效率,同时为设计制造过程的并行化提供便利。快速模具制造技术则以CAD/CAM技术为基础,将大型汽车车身模具分成平面组件和曲面组件,并采用专用装备实现这些组件的快速制造,然后用专用装备实现模具组件的组焊。工程应用实例表明,上述技术的综合运用可显著缩短汽车车身模具设计制造的周期,降低成本,并保证中小批量生产的品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车身 冲压工艺 冲压模具 快速制造
下载PDF
车辆多体系统振动方程建立探讨 被引量:13
3
作者 全顺喜 王平 赵才友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73-177,181,共6页
针对应用哈密尔顿原理建立车辆多体系统振动方程时需借助手工推导的现状,对"对号入座"法则进行改进,使之与有限元分析中计算机编码法相一致,以快速应用计算机自动组建系统振动方程;在建立全车-轨道垂向振动模型基础上,导出该... 针对应用哈密尔顿原理建立车辆多体系统振动方程时需借助手工推导的现状,对"对号入座"法则进行改进,使之与有限元分析中计算机编码法相一致,以快速应用计算机自动组建系统振动方程;在建立全车-轨道垂向振动模型基础上,导出该振动系统方程,并应用MATLAB编制计算程序;通过对焊接凹接头不平顺激励下车辆-轨道垂向振动特性分析说明该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 振动方程 哈密尔顿原理 '对号入座'法则
下载PDF
重载货车车轮踏面优化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崔大宾 李立 金学松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1-37,共7页
对近期开发的基于法向间隙的车轮踏面优化方法进行改进,根据三维非赫兹滚动接触理论对轮轨间隙求解范围进行计算,使所求解的轮轨间隙具有实际的物理意义。针对我国重载货车车轮圆周磨耗严重的问题,对现有重载货车车轮踏面进行优化。利... 对近期开发的基于法向间隙的车轮踏面优化方法进行改进,根据三维非赫兹滚动接触理论对轮轨间隙求解范围进行计算,使所求解的轮轨间隙具有实际的物理意义。针对我国重载货车车轮圆周磨耗严重的问题,对现有重载货车车轮踏面进行优化。利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及三维弹性体非赫兹滚动接触理论对优化前后车轮踏面的静态接触性能及动态接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轮轨界面之间可达到较好的匹配,且合理选择踏面不同区域的权数可同时保证车辆直线运行与曲线通过时的轮轨接触应力较小,从而达到有效降低轮轨磨耗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轮踏面 优化 动力学 重载
下载PDF
基于刚柔耦合的轨道车辆转向架构架疲劳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廖爱华 黄旭 方宇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92-397,共6页
对某型地铁车辆转向架构架在运行使用过程中局部区域出现裂纹的问题,首先,基于固定界面模态综合法,通过构架主自由度缩减得到了该型构架柔性体模型,从而建立该型地铁车辆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模型;然后,结合一种基于柔性体计算结构动应力... 对某型地铁车辆转向架构架在运行使用过程中局部区域出现裂纹的问题,首先,基于固定界面模态综合法,通过构架主自由度缩减得到了该型构架柔性体模型,从而建立该型地铁车辆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模型;然后,结合一种基于柔性体计算结构动应力的方法,探讨该型构架的动应力响应,得到该型构架的振动特性;最后,采用准静态应力叠加法对构架电机吊座结构进行了疲劳寿命预测。仿真结果与该型构架实际出现疲劳破坏的位置吻合,从而验证了基于刚柔耦合模型对构架进行疲劳分析方法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在构架前期开发阶段为其疲劳寿命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向架构架 多体动力学 刚柔耦合 疲劳寿命
下载PDF
面向汽车覆盖件模具快速开发的金属喷涂机器人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何仲赟 卢秉恒 +2 位作者 朱东波 王伊卿 洪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173-1177,共5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机器人手腕机构和基于STL(Stereolithography)模型分层数据的运动控制技术,在此基础上,研制了基于金属电弧喷涂和电刷镀技术的快速制模工业机器人.该机器人为5自由度直角坐标型结构,手腕采用了通过特别设计的一个连杆机...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机器人手腕机构和基于STL(Stereolithography)模型分层数据的运动控制技术,在此基础上,研制了基于金属电弧喷涂和电刷镀技术的快速制模工业机器人.该机器人为5自由度直角坐标型结构,手腕采用了通过特别设计的一个连杆机构,当利用该手腕机构调节电弧喷枪的姿态时,喷枪工作点的空间位置会保持不变,因此解决了在传统机器人中姿态调节机构与位置机构存在的非线性运动耦合的问题.机器人以模具STL模型的分层数据作为控制系统的输入,无需人工编程即可自动完成金属电弧喷涂和电刷镀模具制造工艺.在汽车新车型开发和样车试制中,应用该机器人制作覆盖件模具,可以显著降低开发成本,缩短试制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覆盖件模具 金属电弧喷涂机器人 手腕机构 运动控制
下载PDF
车辆整备状态车体垂弯频率优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尤泰文 周劲松 +1 位作者 任利惠 宫岛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6-91,131,共7页
为提高轨道车辆整备状态车体垂向一阶弯曲频率,提出基于灵敏度分析和车下设备弹性吊挂参数设计方法优化车体垂向一阶弯曲频率。以车身型材骨架厚度为设计变量,用模态灵敏度理论对车体垂弯进行优化设计;结合改进车下设备与车体连接方式,... 为提高轨道车辆整备状态车体垂向一阶弯曲频率,提出基于灵敏度分析和车下设备弹性吊挂参数设计方法优化车体垂向一阶弯曲频率。以车身型材骨架厚度为设计变量,用模态灵敏度理论对车体垂弯进行优化设计;结合改进车下设备与车体连接方式,研究了不同吊挂形式及刚度对车体垂向弯曲频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灵敏度分析调整车体敏感部件厚度后,车体垂向一阶弯曲频率由9.70Hz提升至10.60Hz,但车体质量相应增加0.93 t;而采用基于车下设备弹性吊挂参数设计的方法,设置下吊设备固有频率为7Hz时,整备状态车体的垂向一阶弯曲模态频率提升至10.51Hz,相对而言基于弹性吊挂参数设计的方法更易于实际工程应用且不增加车体结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车辆 整备状态 垂弯频率 灵敏度分析 弹性吊挂
下载PDF
基于侧面碰撞安全性的汽车车身结构优化设计 被引量:5
8
作者 孙锦涛 王丽娟 +2 位作者 陈宗渝 方柘林 黄书山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413-1418,共6页
针对车身的侧面碰撞安全性与轻量化两学科相互制约的问题,建立某SUV侧面碰撞仿真模型进行研究,并对其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分析得到对车身安全性有重要影响的关键构件并将其厚度作为设计变量;通过均匀试验设计获取试验数据,并用逐步回归方... 针对车身的侧面碰撞安全性与轻量化两学科相互制约的问题,建立某SUV侧面碰撞仿真模型进行研究,并对其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分析得到对车身安全性有重要影响的关键构件并将其厚度作为设计变量;通过均匀试验设计获取试验数据,并用逐步回归方法构造整车侧碰安全性和轻量化等性能相关的响应面近似模型,然后运用序列二次规划法(SQP)结合基于自适应加权的多目标优化方法对车身结构进行多学科协同优化。在保证整车轻量化目标的同时,显著提高了车身侧面碰撞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面碰撞 逐步回归 序列二次规划法 多学科优化 轻量化
下载PDF
The method to evaluate the position error in graphic positioning technology
9
作者 卢慧卿 王宝光 +1 位作者 刘力双 李亚标 《Chinese Optics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04年第9期528-530,共3页
In the measurement of automobile body-in-white, it has been widely studied to position the twodimensional (2D) visual sensors with high precision. In this paper a graphic positioning method is proposed, a hollow tetra... In the measurement of automobile body-in-white, it has been widely studied to position the twodimensional (2D) visual sensors with high precision. In this paper a graphic positioning method is proposed, a hollow tetrahedron is used for a positioning target to replace all the edges of a standard automobile body. A 2D visual sensor can be positioned through adjusting two triangles to be superposed on a screen of the computer, so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evaluate the superposition precision of the two triangles. Several methods are discussed and the least square method is adopted at last, it makes the adjustment more easy and intuitive with high preci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mobile bodies Graphic methods Laser applications Least squares approximations Position measurement SENSORS Two dimensional
原文传递
铝-铜合金异质材料复合搭接自冲铆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邓成江 何晓聪 +1 位作者 王玉奇 周森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74-1578,共5页
通过试验方法研究不同刺穿方向下铝合金和铜合金(简称Al-Cu)组合的自冲铆(SPR)接头的力学性能,并进行材料性能测试。对Cu-Cu的SPR接头进行铆接试验和有限元模拟以分析其可成形性。对不同刺穿方向下Al和Cu组合的SPR接头进行力学性能测试... 通过试验方法研究不同刺穿方向下铝合金和铜合金(简称Al-Cu)组合的自冲铆(SPR)接头的力学性能,并进行材料性能测试。对Cu-Cu的SPR接头进行铆接试验和有限元模拟以分析其可成形性。对不同刺穿方向下Al和Cu组合的SPR接头进行力学性能测试,获得其载荷-位移曲线。结果表明:SPR接头抗拉伸剪切强度高于抗剥离强度;Cu-Cu接头强度最高,Cu-Al次之,Al-Cu最小。拉伸剪切条件下,内锁结构决定接头力学性能,失效模式均为铆钉从下板中被拉出;剥离条件下,内锁结构和板材特性决定接头力学性能,上板强度较小时,铆钉从上板铆孔处脱离;下板强度较小时,铆钉脱离下板;上、下板强度较高且接近时,铆钉脱离下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冲铆 强度 异质材料 失效模式
下载PDF
车身柔性薄板件搭边焊接接头的回弹偏差模型
11
作者 李学星 邢彦锋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739-1743,共5页
当前汽车车身薄板件点焊回弹模型采用薄板端部的点接触模型,未考虑实际点焊工艺中设置的搭边量,因此不适用于实际装配质量分析。通过对柔性薄板定位装配过程的研究及实际点焊生产工艺的分析,建立了面接触搭边悬臂梁结构,并在对焊接接头... 当前汽车车身薄板件点焊回弹模型采用薄板端部的点接触模型,未考虑实际点焊工艺中设置的搭边量,因此不适用于实际装配质量分析。通过对柔性薄板定位装配过程的研究及实际点焊生产工艺的分析,建立了面接触搭边悬臂梁结构,并在对焊接接头受力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考虑搭边量的点焊回弹偏差数学模型,后与无搭边回弹偏差模型作参数敏感性对比分析。最后,通过分析矩形薄板件实例的装配偏差,表明了该偏差分析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身薄板 搭边 回弹偏差 偏差模型
下载PDF
面向个性化车身产品客户动态需求获取与预测的扩展QFD研究
12
作者 潘振华 刘海江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64-572,共9页
提出基于成分数据时间序列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扩展质量功能展开方法,在车身产品开发的初期,捕捉并预测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基于层次分析方法,建立传统的质量功能展开模型;根据客户需求重要度取样所形成的时间序列特点,将单纯形空间内的... 提出基于成分数据时间序列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扩展质量功能展开方法,在车身产品开发的初期,捕捉并预测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基于层次分析方法,建立传统的质量功能展开模型;根据客户需求重要度取样所形成的时间序列特点,将单纯形空间内的成分数据转换为实域内的时间序列,并对其应用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预测;将有效的样本外预测序列转换为客户需求重要度预测时间序列,计算出设计属性的预测优先度,以指导个性化车身产品开发过程中的资源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功能展开 个性化车身 客户动态需求 成分数据 向量自回归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