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发/难治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方案疗效与安全性的网状Meta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甘志超 高嘉嘉 +1 位作者 朱建华 熊永芬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11-1016,共6页
目的对复发/难治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r/r-DLBCL)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网状Meta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搜集与研究目的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非随机的同期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建... 目的对复发/难治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r/r-DLBCL)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网状Meta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搜集与研究目的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非随机的同期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2年11月16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 4.2.2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RCT和11个非随机临床对照试验,包含2335例患者,治疗方案包括化疗、免疫化疗、化疗联合ADC、免疫化疗联合ADC、基于ASCT的方案、基于CAR-T的方案、ASCT联合CAR-T、免疫调节剂、小分子抑制剂及利妥昔单抗联合小分子抑制剂。最佳概率排序结果显示,完全缓解率排名前三的治疗方案分别是ASCT联合CAR-T、化疗联合ADC及免疫调节剂;总有效率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化疗联合ADC、ASCT联合CAR-T及ASCT。不良反应结果显示,CAR-T方案的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率较高;ASCT方案的严重血小板减少率较高;其余方案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ASCT联合CAR-T及化疗联合ADC两种方案对r/r-DLBCL疗效最好,但具体采用何种方案,仍需临床医生结合实际,综合考虑疗效及安全性,制定r/r-DLBCL患者的个性化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挽救治疗方案 网状Meta分析 免疫化疗 自体干细胞移植
原文传递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洁 姜言 郝思国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82-1288,共7页
目的·分析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临床特点和预后危险因素,评估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SCT)及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对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 目的·分析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临床特点和预后危险因素,评估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SCT)及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对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血液科2015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60例经病理及免疫分型初次确诊的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患者疗效与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评估挽救性ASCT对患者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的影响。对中期评估达到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的高危患者,评估ASCT及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对其生存预后的影响。结果·初治年龄>60岁(P=0.005)、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3~5分(P=0.032)、低白蛋白水平(P=0.001)及贫血(P=0.007)患者的近期疗效不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初治年龄>60岁(HR=2.788,95%CI 1.575~4.936,P=0.000),non-GCB亚型(HR=2.230,95%CI 1.150~4.324,P=0.018),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HR=2.064,95%CI 1.006~4.234,P=0.048),低白蛋白水平(HR=2.052,95%CI1.169~3.602,P=0.012)是影响患者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初治年龄>60岁(HR=2.269,95%CI 1.060~4.860,P=0.035),IPI评分3~5分(HR=2.557,95%CI 1.132~5.778,P=0.024)作为独立因素影响患者OS。对于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挽救性ASCT能显著改善其预后,是患者死亡事件的保护性因素(P=0.030)。对于化学治疗后中期评估达到CR的高危患者,巩固性ASCT及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者至随访终点尚未出现死亡事件,但并未延长患者OS(P>0.05)。结论·挽救性ASCT能显著延长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OS,但巩固性ASCT及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并不能延长高危DLBCL患者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临床特征 预后因素
下载PDF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非特指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临床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梁利杰 周健 +9 位作者 张龑莉 符粤文 祖璎玲 喻凤宽 林全德 桂瑞瑞 李玉富 刘艳艳 魏旭东 宋永平 《医药论坛杂志》 2018年第8期29-30,34,共3页
目的观察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治疗非特指型T细胞淋巴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18年5月行ASCT治疗的15例非特指型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结果中位随访时间18(3~159)个月,2年和5年OS率分别为64.2%和51.3%;2和5年PFS率... 目的观察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治疗非特指型T细胞淋巴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18年5月行ASCT治疗的15例非特指型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结果中位随访时间18(3~159)个月,2年和5年OS率分别为64.2%和51.3%;2和5年PFS率分别为60.9%和50.8%。移植前疾病状态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比较,5年OS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结论 ASCT可提高非特指型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移植前疾病状态是预后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非特指型T细胞淋巴瘤 预后
原文传递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4
作者 杨丽萍 张奕潇 郭培京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07年第11期789-792,共4页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进展较大。与常规方案相比,ASCT 提高了患者的完全缓解(CR)、无事件生存(EFS)和总生存率(OS)。高龄、肾衰竭并非 ASCT 的禁忌证。双次ASCT 可提高 CR 率,对长期 EFS 率、OS 率影响仍需观察。...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进展较大。与常规方案相比,ASCT 提高了患者的完全缓解(CR)、无事件生存(EFS)和总生存率(OS)。高龄、肾衰竭并非 ASCT 的禁忌证。双次ASCT 可提高 CR 率,对长期 EFS 率、OS 率影响仍需观察。改进预处理方案、选择移植时机、改进移植后巩固治疗可以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造血干细胞移植
全文增补中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中、高度恶性淋巴瘤 被引量:3
5
作者 汪安兰 何执鼎 +3 位作者 罗以 肖立新 刘晰宇 朱跃红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317-1320,共4页
背景与目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hemotopoiet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ASCT)支持下的大剂量化疗目前已成为治疗对化疗敏感的淋巴瘤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本研究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支持下的大剂量化疗加放疗治疗预后差的中... 背景与目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hemotopoiet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ASCT)支持下的大剂量化疗目前已成为治疗对化疗敏感的淋巴瘤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本研究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支持下的大剂量化疗加放疗治疗预后差的中、高度恶性淋巴瘤的疗效。方法:1995年11月~2001年5月收集到的13例病例中,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lymphoma,NHL)11例,复发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disease,HD)2例。移植前首次完全缓解(firstcompleteremission,CR1)8例,第二次完全缓解(secondcompleteremission,CR2)4例,第二次部分缓解(secondpartialremission,PR2)1例。预处理方案:单纯化疗4例;化疗加受累区放疗6例;全身放疗加化疗3例。2例采用自体骨髓移植,11例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结果:本组病例回输单核细胞(mono-nuclearcell,MNC)和粒-巨细胞系祖细胞(granulocyte-macrophagecolony-formingcells,CFU-GM)的均数(范围)分别为2.55(2.07~3.31)×109/L和1.43(0.6~2.36)×109/L。随访到2001年10月,所有患者造血功能都获得重建。白细胞恢复到≥1.0×109/L和血小板>50×109/L的中位时间(范围)分别为6(7~35)天和8(6~32)天。CR持续时间为4~57个月,中位时间为16个月,1年生存率76.9%,3年生存率46.2%。结论:自体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治疗 恶性淋巴瘤 药物疗法
下载PDF
普乐沙福联合硫培非格司亭的稳态动员策略在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中的应用
6
作者 岳静 许芳 +2 位作者 文菁菁 周巧林 张亚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1046-1052,共7页
目的:探讨普乐沙福联合硫培非格司亭的稳态动员策略在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中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eripheral blood hematopoietic stem cell,PBSC)动员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23年4月于绵... 目的:探讨普乐沙福联合硫培非格司亭的稳态动员策略在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中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eripheral blood hematopoietic stem cell,PBSC)动员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23年4月于绵阳市中心医院接受普乐沙福联合硫培非格司亭(P+Mecapeg),普乐沙福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rhG-CSF),单用硫培非格司亭(Mecapeg)稳态动员方案进行自体PBSC动员的50例淋巴瘤和MM患者。分别比较3组稳态动员方案的采集疗效、移植后造血重建,并探讨了每组接受稳态动员方案患者采集失败的危险因素。结果:50例患者中,应用P+Mecapeg为25例(50.0%),P+rhG-CSF为12例(24.0%),单用Mecapeg为13例(26.0%)。PBSC动员成功率分别为100%、83.3%和76.9%;中位CD34+细胞数分别为4.23×10^(6)/kg、3.43×10^(6)/kg和3.16×10^(6)/kg;中位采集天数分别为1.0、1.5、2.0天。P+Mecapeg组采集第1天单个核细胞显著高于P+rhG-CSF(P=0.030)及单用Mecapeg组(P=0.005),PBSC采集成功率高于单用Mecapeg动员方案(P=0.034),P+Mecapeg动员方案采集成功率较高(P=0.02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一线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SCT)是PBSC采集的独立保护因素(P=0.008,OR=36,95%CI:2.585~501.268)。50例患者中36例完成ASCT,其中P+Mecapeg动员组19例,对照组(P+rhG-CSF及单用Mecapeg动员组)17例,P+Mecapeg与对照组中性粒细胞中位植活时间均为10天,血小板中位植活时间均为12天,两者在造血重建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普乐沙福联合硫培非格司亭是一种高效、安全、可替代的PBSC稳态动员策略,能有效提高淋巴瘤和MM患者PBSC动员达标成功率,一线ASCT前进行PBSC动员与采集可显著提高淋巴瘤和MM患者采集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乐沙福 硫培非格司亭 淋巴瘤 多发性骨髓瘤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