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介入治疗后早期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曼 王勇 +1 位作者 王志建 白智峰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47-1051,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早期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6月至2022年10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5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将患...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早期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6月至2022年10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5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早期PCI治疗,术后对照组口服盐酸贝那普利,观察组口服沙库巴曲缬沙坦,连续治疗8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和治疗8周时的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血清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肌红蛋白(Myo)],比较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28例)高于对照组(71.43%,2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49,P<0.05);两组患者的LVEF升高,且观察组(48.52±3.28)%高于对照组(43.86±2.52)%(t=13.434,P<0.05),LVEDD与NT-proBNP均降低,观察组分别为(46.70±2.88)mm和(680.44±87.04)pg/L低于对照组的(50.46±3.47)mm和(1715.94±115.41)pg/L(t值分别为5.287、5.330,均P<0.05);两组患者CK-MB、Myo较治疗前均降低,观察组分别为(31.42±5.76)U/L、(34.42±5.36)mg/L,低于对照组(38.44±4.94)U/L、(43.15±7.46)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287、5.330,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67%,5例)低于对照组(28.57%,1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90,P>0.05);观察组再入院率(10.00%,3例)低于对照组(14.29%,5例),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0.021,P>0.05)。结论PCI后早期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可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促进心肌细胞的修复,提高术后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沙库巴曲缬沙坦
原文传递
普罗布考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造影剂肾病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赵倡武 张颖 陈建涛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7年第10期1478-1482,共5页
目的 探讨普罗布考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造影剂肾病(CIN)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96例冠心病且均需行PCI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 目的 探讨普罗布考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造影剂肾病(CIN)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96例冠心病且均需行PCI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普罗布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前和术后24 h、48 h、72 h时血清肌酐(Scr)、胱抑素C(CysC)、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eGFR))以及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丙二醛(MAD)水平,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前Scr、CysC、Bun、eGF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49,P=0.882;t=1.75,P=0.243;t=0.133,P=0.894;t=0.019,P=0.985);两组术后Scr、CysC、Bun、eGF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42,P=0.002;t=9.532,P〈0.001;t=9.073,P〈0.001;t=2.896,P〈0.001),且Scr、CysC、Bun、eGFR水平均在术后24 h逐渐升高,至48 h达顶峰,72 h呈下降趋势,观察组升高及下降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术前CRP、IL-6和MA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21,P=0.749;t=0.014,P=0.989;t=0.188,P=0.850),术后两组CRP、IL-6和MAD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495,P=0.002;t=7.532,P〈0.00;t=16.216,P〈0.001),且其CRP、IL-6和MAD水平均在术后24 h逐渐上升,48 h达最高值,72 h呈下降趋势,且上升及下降趋势观察组均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普罗布考除对冠心病患者有调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外,对行PCI术后的CIN有着一定预防效果,可作为临床上预防治疗CIN的优选药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 血管成形术 冠状动脉 普罗布考
原文传递
尿微量白蛋白在评价直接PCI后心肌灌注的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李韶南 李广镰 +3 位作者 冯开薇 黄子诚 雷晓明 刘震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9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心肌灌注的关系。方法行直接PCI治疗的急性STEMI158例,以尿白蛋...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心肌灌注的关系。方法行直接PCI治疗的急性STEMI158例,以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 in excretion rate,UAER)20mg/L为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与异常组(98例),后者又以100mg/L为界进一步分为低水平组52例和高水平组46例。比较不同组段患者术后2hST段回落情况、校正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帧数、肌酸激酶同工酶-MB(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MB,CK-MB)峰值及峰值时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术后2hST段回落情况、校正TIMI帧数、CK-MB峰值及峰值时间均优于异常组,而低水平组又优于高水平组;异常组行直接PCI治疗后30d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16%与5%,χ2=4.52,P=0.043)。结论STEMI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出现及水平高低反映心脏微循环受损,是急性STEMI患者行直接PCI治疗后心肌灌注不良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蛋白尿 心肌梗死 心肌再灌注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下载PDF
从指尖脉搏图的变化看心脏介入治疗对微循环的影响
4
作者 谈维洁 王文清 +4 位作者 罗惠兰 卢才义 刘朝中 魏璇 黄丛春 《空军总医院学报》 2001年第2期82-83,86,共3页
目的 评价心脏介入治疗前后微循环的血流变化及其意义。 方法 用指尖脉搏图波幅高度的变化反映微循环血流和心脏介入治疗的关系。 结果  1.PTCA、PMR和显性预激组介入治疗后指尖脉搏图波幅明显高于治疗前 (P<0 .0 0 1) ,隐匿性 ... 目的 评价心脏介入治疗前后微循环的血流变化及其意义。 方法 用指尖脉搏图波幅高度的变化反映微循环血流和心脏介入治疗的关系。 结果  1.PTCA、PMR和显性预激组介入治疗后指尖脉搏图波幅明显高于治疗前 (P<0 .0 0 1) ,隐匿性 WPW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2 .PTCA组治疗前、治疗后指尖脉搏图波幅均高于 PMR组 (P<0 .0 0 1) ;3.隐匿性 WPW组治疗前指尖脉搏图波幅高于显性 WPW组 (P<0 .0 0 1) ,但治疗后两者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4.显性WPW组治疗前指尖脉搏图波幅高于 PTCA组 (P<0 .0 0 1) ,但治疗后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结论 冠状动脉血管狭窄和心脏除极顺序的改变均可使微循环灌注减少 ,血管狭窄对其影响更为显著 ;心脏介入治疗后微循环灌注均有改善 ,但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消融术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心肌血管重建术 脉搏 微循环
下载PDF
紫杉醇抑制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5
作者 李汉钦 魏峰涛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9年第3期234-237,共4页
目的以体外培养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为研究对象,探讨紫杉醇对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SD大鼠腹腔注射麻醉后,解剖、分离其主动脉,仔细分离血管的平滑肌层并剪成小块置于培养瓶中培养。采用倒置像差显微镜下观察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 目的以体外培养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为研究对象,探讨紫杉醇对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SD大鼠腹腔注射麻醉后,解剖、分离其主动脉,仔细分离血管的平滑肌层并剪成小块置于培养瓶中培养。采用倒置像差显微镜下观察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免疫荧光检测对传4代~6代的细胞进行鉴定。根据加入的干预药物将平滑肌细胞分为无血清M199培养基组(A组)、1nmol/L紫杉醇组(B组)、10nmol/L紫杉醇组(C组)及100nmol/L紫杉醇组(D组)共4组,每组均为5个样本。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干预组平滑肌细胞的生长周期,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antigen,PCNA)检测方法检测细胞的PCNA阳性百分比。结果培养约2周后出现大量细胞生长,可见致密的细胞层。倒置像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呈梭形;随着细胞融合度的增加,可以看到平滑肌细胞特有的"峰-谷"生长现象。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免疫荧光检测呈阳性,总阳性率大于90%。随着紫杉醇用量的增加,细胞的PCNA阳性百分比呈逐渐减少的趋势,与对照组(A组)比较,10nmol/L(C组)和100nmol/L(D组)两种浓度下的紫杉醇引起的PCNA阳性率明显减低。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随着紫杉醇用量的增加,细胞S期百分比呈逐渐减少的趋势。与对照组相比,10nmol/L(C组)和100nmol/L(D组)两种浓度下的紫杉醇引起的S期百分比明显减低。结论紫杉醇能够抑制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肌细胞 平滑肌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