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3年大姚地震震中区的速度和衰减结构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伟君 陈凌 +1 位作者 陈棋福 刘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70-779,共10页
使用2003年7月21日和10月20日云南省大姚县M6.2、M6.1地震震后流动数字化地震监测台网所记录的地震走时和波形资料,反演了震中区的Vp、Vs和Qp的三维结构.前人根据余震分布推测该震区存在一条北西西走向右旋走滑断裂带.三维结果表明... 使用2003年7月21日和10月20日云南省大姚县M6.2、M6.1地震震后流动数字化地震监测台网所记录的地震走时和波形资料,反演了震中区的Vp、Vs和Qp的三维结构.前人根据余震分布推测该震区存在一条北西西走向右旋走滑断裂带.三维结果表明,Vp和Qp的低值异常可以佐证该断裂带的存在;但除此断裂带,可能还存在一条北北东向断裂带,倾向西,表现为低Vp、Vs以及低Qp异常,并且异常深度达到8—10km.因此,大姚震中区可能存在两条相互交错的断层,这与整个南北带断层的交错特征非常相似.另外我们推断该北北东向断裂带在南北方向可能有较长的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姚地震 速度结构 衰减结构 地震断裂带
下载PDF
碳酸盐岩跨频段岩石物理测量与理论建模——不同孔隙结构对碳酸盐岩频散与衰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龙腾 赵建国 +4 位作者 刘欣泽 李智 肖增佳 王子振 欧阳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502-4516,共15页
碳酸盐岩孔隙结构类型复杂多样,当地震波经过含有不同孔隙结构的流体饱和岩石后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波频散和衰减特征,这使得根据波的不同响应特征来推断碳酸盐岩的孔隙结构类型,甚至孔隙流体性质信息成为可能.本文针对白云岩、灰岩以及人... 碳酸盐岩孔隙结构类型复杂多样,当地震波经过含有不同孔隙结构的流体饱和岩石后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波频散和衰减特征,这使得根据波的不同响应特征来推断碳酸盐岩的孔隙结构类型,甚至孔隙流体性质信息成为可能.本文针对白云岩、灰岩以及人工碳酸盐岩样品开展了跨频段(超声+低频)实验测量和理论建模,探索碳酸盐岩的孔隙结构类型和孔隙流体对模量频散和衰减的影响机制.首先根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的图像对碳酸盐岩样品进行了孔隙结构类型分析,并将样品主要分为裂缝型、裂缝-孔隙型、孔洞型三类,然后测量了相应样品完全饱和流体后在不同围压下的模量频散与衰减.在完全饱和甘油并处于低围压时,裂缝型与孔洞型样品均出现一个衰减峰,分别位于1 Hz与100 Hz附近,而裂缝-孔隙型样品则具有两个衰减峰,一个在1 Hz附近,另一个在100 Hz附近.裂缝型样品(裂缝主导)的衰减峰相比孔洞型样品(中等刚度孔隙主导)对应的衰减峰在低围压下幅度更大,且对围压变化更敏感.在测量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纵横比分布的软孔隙和中等刚度孔隙的喷射流模型,认为该模型能一定程度上解释裂缝型、裂缝-孔隙型、孔洞型三种类型碳酸盐岩在测量频带的频散.以上研究加深了对不同孔隙类型主导的碳酸盐岩储层地震响应特征的认识,对储层预测工作的进一步精细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储层预测 跨频段岩石物理 频散 衰减 喷射流 孔隙结构类型
下载PDF
基于TRIZ理论的低频减振轨道结构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杨吉忠 颜华 +3 位作者 魏永幸 郑小艳 袁志刚 蔡成标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0-64,共5页
研究目的:针对常规浮置板轨道结构会放大低频振动的现象,基于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的思想和方法,利用发明原理、流分析等工具,提出低频减振轨道结构方案,并对部分方案进行数值仿真验证。研究结论:(1)利用空间分离原理,提出"分离... 研究目的:针对常规浮置板轨道结构会放大低频振动的现象,基于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的思想和方法,利用发明原理、流分析等工具,提出低频减振轨道结构方案,并对部分方案进行数值仿真验证。研究结论:(1)利用空间分离原理,提出"分离式"轨道板结构,可克服"刚度既要低,又要大"这个物理矛盾;(2)利用流分析中"结合一个反流"的方法,提出"被动式动力减振"轨道结构,即在轨道板上弹性连接一个附加质量块,通过附加质量块相对于轨道板的反相位振动,可实现在常规浮置板轨道结构固有频率处施加一个反流的目的,从而消除常规浮置板轨道结构会放大低频振动的现象;(3)利用多体系统动力学和有限元技术,建立了车辆-被动式动力减振浮置板轨道结构耦合振动模型,计算结果表明:被动式动力减振浮置板轨道结构可以有效地抑制常规浮置板轨道结构在13 Hz(一阶模态)附近的低频振动,浮置板振动加速度由1.06 m/s^2减小到0.25 m/s^2,降低幅度达76%;(4)本研究结果可供低频减振轨道结构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明问题解决理论 低频 减振 轨道结构 分离原理 流分析
下载PDF
东南沿海地区的断裂与地震 被引量:9
4
作者 卢帮华 黄日恒 《华南地震》 2006年第3期109-118,共10页
中国东部,相对来说东南沿海地区的地震活动较为频繁,断裂构造也十分发育。地震活动与断裂构造有非常密切的关系,震中与断裂构造的空间分布也关系密切。通过对东南沿海大量震例的调查和研究,分析三组断裂与地震的关系,得出东南沿海地区... 中国东部,相对来说东南沿海地区的地震活动较为频繁,断裂构造也十分发育。地震活动与断裂构造有非常密切的关系,震中与断裂构造的空间分布也关系密切。通过对东南沿海大量震例的调查和研究,分析三组断裂与地震的关系,得出东南沿海地区东西向、北东向和北西向的三组断裂构造,分别构成了区内的衰减构造、控震构造和发震构造,形成了东南沿海陆缘构造活动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 断裂构造 东南沿海地区 衰减构造 控震构造 发震构造
下载PDF
干湿循环下红粘土力学特性衰减规律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彭小平 陈开圣 《工程勘察》 2018年第2期1-7,共7页
采用三轴试验、回弹模量试验和固结试验研究了红粘土力学特性衰减规律,并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分析了衰减机理,探讨了干湿循环下红粘土边坡、路基沉降和路面结构层厚度计算中的参数取值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干湿循环显著降低了红粘土的强度指... 采用三轴试验、回弹模量试验和固结试验研究了红粘土力学特性衰减规律,并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分析了衰减机理,探讨了干湿循环下红粘土边坡、路基沉降和路面结构层厚度计算中的参数取值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干湿循环显著降低了红粘土的强度指标,增大了变形指标,其中第一次干湿循环对红粘土力学指标的影响较大,经过一定次数的干湿循环作用后,强度与变形指标均趋于稳定。初始状态红粘土微观结构为凝聚结构,第一次干湿循环后成为叠聚式粒团结构,承载能力急剧衰减,3~5次干湿交替后,结构逐渐重新平衡,土样力学性能趋于稳定。建议干湿循环下路基边坡稳定性计算参数取值为:粘聚力稳定值为未经循环值的47%~57%,内摩擦角稳定值为未经循环值的45%~64%;路面结构层厚度计算中土基回弹模量稳定值为未经循环值的10%~46%;路基沉降计算中压缩系数稳定值为未经循环值的1.4~10.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循环 红粘土 力学特性 衰减规律 微观结构
下载PDF
动态疲劳荷载下玄武岩纤维混凝土抗渗性衰减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郭寅川 谢波 +2 位作者 周利超 赵子豪 黄炜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10-817,共8页
为了探究动态疲劳荷载作用下玄武岩纤维混凝土抗渗性衰减规律及机理,基于抗渗性优选了玄武岩纤维最佳参数;利用自主研发的加载装置设计了疲劳试验,分析疲劳荷载下电通量的变化规律;研究了荷载作用下微观结构的演化以揭示玄武岩纤维混凝... 为了探究动态疲劳荷载作用下玄武岩纤维混凝土抗渗性衰减规律及机理,基于抗渗性优选了玄武岩纤维最佳参数;利用自主研发的加载装置设计了疲劳试验,分析疲劳荷载下电通量的变化规律;研究了荷载作用下微观结构的演化以揭示玄武岩纤维混凝土抗渗性衰减机理。结果表明:混凝土抗渗性随玄武岩纤维长度和掺量增加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变化规律,基于抗渗性推荐玄武岩纤维的最佳长度为12 mm,掺量为0.08%(质量分数);随疲劳作用次数和应力比增加,玄武岩纤维混凝土电通量增加幅度低于基准混凝土,其更适合在重载、重交通地区应用;玄武岩纤维细化了混凝土孔结构,无害孔比例增加18.51%,疲劳荷载下混凝土孔径呈扩张趋势,孔分布呈粗化状态;疲劳加载前期混凝土微裂缝主要沿长度方向延伸,而加载后期以宽度扩展为主;玄武岩纤维延缓了混凝土孔结构劣化和微裂缝扩展,从而降低了抗渗性衰减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纤维混凝土 动态疲劳荷载 抗渗性 衰减机理 孔结构 微裂缝
下载PDF
角毛藻光衰减特性及其在光生物反应器培养中的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陈烨 骆其君 +1 位作者 马斌 裴鲁青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04年第2期143-146,共4页
对角毛藻光衰减特性及其在光生物反应器培养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结果表明 :(1)角毛藻 (Chaetocerossp .)藻液中的光衰减方程 :I =I0 exp[- (0 .4 0 89·OD4 36 - 0 .1975 )L];(2 )本实验室研制的 10L光生物反应器的平均光强... 对角毛藻光衰减特性及其在光生物反应器培养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结果表明 :(1)角毛藻 (Chaetocerossp .)藻液中的光衰减方程 :I =I0 exp[- (0 .4 0 89·OD4 36 - 0 .1975 )L];(2 )本实验室研制的 10L光生物反应器的平均光强计算公式 :Iavg=2I0 [αr0 + 2exp(-αr0 ) - 1-αr0exp(α - 2r0 ) -exp(- 2αr0 ) ]/ (α2 r20 ) ,α =- (0 .4 0 89·OD4 36 - 0 .1975 )L .结合光生物反应器的结构特点 ,光衰减方程及平均光强的计算公式在光生物反应器中的应用 :(1)生产培养过程中入射光强的确定 ;(2 )半连续培养密度的确定 ;(3)进行反应器几何结构设计的改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毛藻 光衰减特性 光生物反应器 入射光强 半连续培养 几何结构
下载PDF
落石冲击混凝土板与缓冲层组合结构的动力响应 被引量:7
8
作者 吴建利 胡卸文 +3 位作者 梅雪峰 许泽鹏 罗刚 韩玫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8-87,共10页
钢筋混凝土(RC)板与一定厚度的土颗粒缓冲层组合结构被广泛用于山区高位单体及群发性崩塌落石的防治,为研究此类防护结构在落石作用下的冲击力衰减规律及RC板的破坏模式,开展了室外系列落石冲击试验。结果表明,增大缓冲层厚度能够有效... 钢筋混凝土(RC)板与一定厚度的土颗粒缓冲层组合结构被广泛用于山区高位单体及群发性崩塌落石的防治,为研究此类防护结构在落石作用下的冲击力衰减规律及RC板的破坏模式,开展了室外系列落石冲击试验。结果表明,增大缓冲层厚度能够有效减小最大冲击力,峰值加速度随缓冲层厚度减小而增大,尤其在缓冲层厚度为0.1 m及0.2 m时,最大值急剧增大,峰值加速度与缓冲层厚度的变化满足指数函数关系;根据量纲分析原理得到缓冲层最大冲击深度与动能的平方成正比、与最大入射冲击力成反比的计算公式,且与实测值较吻合;入射冲击力在缓冲层内的衰减率随缓冲层厚度的增加以指数函数递增,在0.6 m缓冲层厚度下可使峰值冲击力衰减70%左右;随累积冲击能级的增大,RC板经历了弯曲起裂及扩展、次级弯曲裂纹和剪裂纹产生及跨中弯曲裂纹贯通的过程,试验结束时RC板整体表现出典型的弯曲破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石冲击试验 缓冲层 衰减规律 组合结构 RC板破坏模式
下载PDF
榫卯结构弯曲破坏时声发射衰减特性与源定位 被引量:7
9
作者 赵小矛 焦亮亮 +1 位作者 赵健 赵东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7-111,共5页
由于木结构榫卯接合的部位属于隐藏部位,当其发生损伤时,肉眼无法观测。为了准确地预测榫卯结构的健康状况,可以根据榫卯结构在破坏前,木材所释放出来的声发射能量传播特性进行信息源位置的判定。为此,本研究提出并验证了木材的声发射... 由于木结构榫卯接合的部位属于隐藏部位,当其发生损伤时,肉眼无法观测。为了准确地预测榫卯结构的健康状况,可以根据榫卯结构在破坏前,木材所释放出来的声发射能量传播特性进行信息源位置的判定。为此,本研究提出并验证了木材的声发射信号符合能量衰减规律,并且利用能量衰减模型对榫卯结构的声发射源(破坏源)进行定位。首先,采用直径0.5 mm的铅芯为模拟声发射源,探讨了声发射波在木材中的传播和衰减特性,然后进行了榫卯结构弯曲破坏实验,实验中将目标声发射源限定于两个传感器之间,利用两点定位法确定破坏源的位置,经比较计算值与实测值较一致。结果表明:基于AE信号能量衰减模型和两点定位法进行榫卯结构的损伤定位,能得到较准确的破坏源位置,而且外界环境对结果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榫卯结构 声发射 能量衰减 定位 木结构
下载PDF
2000年云南姚安地震余震区的速度和衰减结构层析成像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杰卿 刘杰 周龙泉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6-135,共10页
文中根据2000年云南姚安6.5级地震后,流动数字化地震监测台网记录到的地震序列走时和波形资料,采用震源位置和速度结构联合反演的方法,反演了震源区的VP、VS和QS的三维结构。层析成像结果显示,姚安6.5级地震发生在低VP、高QS扰动异常的... 文中根据2000年云南姚安6.5级地震后,流动数字化地震监测台网记录到的地震序列走时和波形资料,采用震源位置和速度结构联合反演的方法,反演了震源区的VP、VS和QS的三维结构。层析成像结果显示,姚安6.5级地震发生在低VP、高QS扰动异常的边缘,大部分余震均发生在高、低VP、QS过渡区域内。VP的低值异常表明姚安震区存在一条NWW向断裂带,且异常深度达到10 km左右。该文通过研究地震序列的分布特征并结合震源区速度结构和衰减结构的特点,进一步探讨了姚安地震的发震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结构 衰减结构 层析成像 地震断裂带 姚安地震
下载PDF
基于局部放电的水轮发电机定子绕组层间间隙放电的检测与分析
11
作者 杨增杰 赵显峰 +3 位作者 张学明 李坚 刘剑明 孙永鑫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100,共7页
为提高绕组层间间隙放电故障诊断的可靠性,以水轮发电机定子绕组为试验对象,研究了通过局部放电诊断层间间隙放电时的影响因素。首先通过离线试验、在线试验、模拟试验方法获取绕组多放电源叠加时的层间间隙放电局放特征,然后通过线棒... 为提高绕组层间间隙放电故障诊断的可靠性,以水轮发电机定子绕组为试验对象,研究了通过局部放电诊断层间间隙放电时的影响因素。首先通过离线试验、在线试验、模拟试验方法获取绕组多放电源叠加时的层间间隙放电局放特征,然后通过线棒模拟电气传导衰减,结合发电机绕组结构、检测距离,分析检测距离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绕组层间的间隙放电有独立特征,在其PRPD模式图中脉冲分布呈悬浮状且具有对称的正负极性,脉冲峰值位于45°和225°前后,两相中一相的正负极性脉冲峰值同时向右偏离45°和225°,另一相的正负极性脉冲峰值同时向左偏离45°和225°;当绕组结构不同时,放电间隙分布和汇流环长度也不同,由此造成的检测距离差异对局部放电信号幅值检测结果有较大影响,如果只考虑电气传导,检测距离每增大1 m,局部放电幅值平均衰减约10%,当只有距离较近的一相能检测到间隙放电时相间分析方法失效;即使绕组中同时存在多个放电源和间隙放电也可以通过间隙放电PRPD模式图的悬浮特征识别层间间隙放电;检测量程对局部放电模式识别有影响,当大量程全局图谱完整但局部模式相互重叠时无法识别具体故障,当小量程全局图谱不完整但局部模式图清晰时可识别具体故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轮发电机 层间间隙放电 PRPD 传播衰减 绕组结构 悬浮特征
下载PDF
Seismic dip estimation based on the twodimensional Hilbert transform and its application in random noise attenuation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财 陈常乐 +3 位作者 王典 刘洋 王世煜 张亮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15年第1期55-63,121,共10页
In seismic data processing, random noise seriously affects the seismic data quality and subsequently the interpretation. This study aims to increase the signal-to-noise ratio by suppressing random noise and improve th... In seismic data processing, random noise seriously affects the seismic data quality and subsequently the interpretation. This study aims to increase the signal-to-noise ratio by suppressing random noise and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seismic data interpretation without losing useful information. Hence, we propose a structure-oriented polynomial fitting filter. At the core of structure-oriented filtering is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structural trend and the realization of nonstationary filtering. First, we analyze the relation of the frequency response between two-dimensional(2D) derivatives and the 2D Hilbert transform. Then, we derive the noniterative seismic local dip operator using the 2D Hilbert transform to obtain the structural trend. Second, we select polynomial fitting as the nonstationary filtering method and expand the application range of the nonstationary polynomial fitting. Finally, we apply variableamplitude polynomial fitting along the direction of the dip to improve the adaptive structureoriented filtering. Model and field seismic data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suppresses the seismic noise while protecting structural in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o-dimensional Hilbert transform random noise attenuation structure protection nonstationary polynomial fitting local seismic d
下载PDF
自适应TDMA抗雨衰对策在Ka波段卫星通信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峰 谢德芳 +1 位作者 翁木云 李超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91-95,共5页
自适应TDMA是一种非常有效的Ka波段卫星通信抗雨衰对策。本文研究了自适应TDMA的解决方案 ,包括地球站结构、帧结构安排、系统体系结构和链路质量估计及其传输。本文可为Ka波段卫星通信设计人员提供TDMA系统设计的参考。
关键词 自适应TDMA 雨衰 KA波段 卫星通信 帧结构 地球站 链路
下载PDF
炭质页岩填料利用与路堤结构设计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崔伟 王海峰 +2 位作者 韩微微 李娜 黄亚飞 《路基工程》 2023年第2期79-84,共6页
针对某公路炭质页岩填料利用与处治难题,开展炭质页岩崩解软化机理分析与路用性能试验,分析填料强度的湿化衰减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炭质页岩的微观结构、亲水矿物、含硫矿物是造成其易崩解软化、植物难以生长的主要原因;经历2次干湿循... 针对某公路炭质页岩填料利用与处治难题,开展炭质页岩崩解软化机理分析与路用性能试验,分析填料强度的湿化衰减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炭质页岩的微观结构、亲水矿物、含硫矿物是造成其易崩解软化、植物难以生长的主要原因;经历2次干湿循环后炭质页岩崩解已大部完成,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炭质页岩崩解率逐渐稳定在12%左右;炭质页岩填料中石料含量对密实度的提高影响不大,但对填料承载比CBR值的提升非常显著,CBR值随含石率的增加近似呈线性增长;中风化炭质页岩填料浸水前的工程性质较好,受水浸泡6小时后填料回弹模量衰减41.5%,受水浸泡24小时后填料回弹模量衰减47.0%。并探讨公路路基炭质页岩利用部位及其典型结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质页岩 废弃土方利用 崩解软化 强度衰减 路堤结构形式
下载PDF
南海东北部洋陆过渡区域地震折射波衰减特征
15
作者 唐福贵 刘宇涛 +2 位作者 李刚 李春峰 侯文爱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445-2460,共16页
地震波衰减研究是了解岩石圈构造特征的有效方法.本文基于OBS2016-2测线的海底地震仪(OBS)数据,首次对南海东北部洋陆过渡区域地震波衰减特征进行研究,通过正演模拟获得该区域二维纵波衰减(Q_(P))结构.结果表明,下陆坡的上地壳存在一个... 地震波衰减研究是了解岩石圈构造特征的有效方法.本文基于OBS2016-2测线的海底地震仪(OBS)数据,首次对南海东北部洋陆过渡区域地震波衰减特征进行研究,通过正演模拟获得该区域二维纵波衰减(Q_(P))结构.结果表明,下陆坡的上地壳存在一个宽约40 km,厚度约为4~5 km的高衰减区,其特征为低纵波和横波速度(V_(P)为5.5~6.3 km·s^(-1)和V_(S)为3.1~3.6 km·s^(-1))以及较低的波速比(V_(P)/V_(S)为1.72~1.80),对应较低的Q_(P)(280~410),推测与断裂发育有关,且受到火山活动的影响.洋陆过渡及洋壳区域的上地壳高衰减区具有低Q_(P)(300~400)和高V_(P)/V_(S)(1.90~1.96)特征,可能对应较多的断裂发育及流体运移.洋陆过渡区域下地壳高速异常体表现为相对低的Q_(P)(550~600),对应较高的V_(P)(7.0~7.8 km·s^(-1))和V_(S)(3.5~3.8 km·s^(-1))以及较高的V_(P)/V_(S)(1.85~1.96),推测与蛇纹石化作用有关.蛇纹石化可能进一步增加岩石的孔隙度并导致更多的流体运移,使得洋陆过渡及洋壳区域存在较高的地震波衰减.Q_(P)结构有助于我们分析南海大陆边缘的地震波衰减特征,结合V_(P)、V_(S)以及V_(P)/V_(S),可以更好地了解该区域地质结构和岩石属性,对进一步挖掘OBS数据信息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陆过渡区域 地震波衰减 震相 品质因子Q_(P) 衰减结构
下载PDF
饱和碳酸盐岩地震频带弹性参数响应的实验机理分析研究:压力与孔隙流体影响
16
作者 贺艳晓 闫国庆 +7 位作者 未晛 唐跟阳 王尚旭 李皓 张家良 潘树林 马宵一 刘卫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141-5156,共16页
碳酸盐岩储层中蕴藏着全球近一半油气储量,也是我国深层、超深层的重点勘探领域.然而,深层碳酸盐岩复杂孔隙结构导致其储层条件下岩石物理响应机理不明,这对有效地震储层表征与流体预测带来了巨大挑战.目前,国内尚缺乏系统开展针对深层... 碳酸盐岩储层中蕴藏着全球近一半油气储量,也是我国深层、超深层的重点勘探领域.然而,深层碳酸盐岩复杂孔隙结构导致其储层条件下岩石物理响应机理不明,这对有效地震储层表征与流体预测带来了巨大挑战.目前,国内尚缺乏系统开展针对深层碳酸盐岩储层的地震频带岩石物理实验测试研究.厘清深层油藏开发中因流体流动而引起的储层压力场与孔隙流体性质变化对地震频带弹性参数影响机制,在一系列地球物理应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开展跨频带(地震低频+超声高频)弹性参数实验测试,本文系统研究了压力与孔隙流体对深层碳酸盐岩弹性模量及其衰减的影响机制.针对中低孔渗碳酸盐岩储层岩芯,分别测量了其在干燥、饱和盐水与甘油下的弹性参数,分析了弹性模量对压力与频率敏感性.干燥岩芯杨氏模量频变特性显著低于饱和流体岩芯实测数据,且饱和甘油岩芯模量及其衰减均高于饱和盐水测量结果.部分饱和盐水岩芯的地震频带实测结果表明,杨氏模量与泊松比均随含水饱和度升高而增大,其频散程度却略有降低.此外,基于干燥岩芯弹性参数不依赖频率的前提,受迫振动法低频实验所得岩石弹性模量和衰减数据与三孔隙类型喷射流模型预测结果相一致,证实喷射流是引起复杂孔隙微观结构储层岩芯频变黏弹性响应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频带 频散与衰减 致密碳酸盐岩 喷射流 孔隙结构
下载PDF
Mangrove forests as a nature-based solution for coastal flood protection:Biophysical and ecological considerations
17
作者 Rosanna van Hespen Zhan Hu +10 位作者 Bas Borsje Michela De Dominicis Daniel AFriess Svetlana Jevrejeva Maarten GKleinhans Maria Maza Celine EJvan Bijsterveldt Tom Van der Stocken Bregje van Wesenbeeck Danghan Xie Tjeerd JBouma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I CAS CSCD 2023年第1期1-13,共13页
Nature-based coastal protection is increasingly recognised as a potentially sustainable and cost-effective solution to reduce coastal flood risk.It uses coastal ecosystems such as mangrove forests to create resilient ... Nature-based coastal protection is increasingly recognised as a potentially sustainable and cost-effective solution to reduce coastal flood risk.It uses coastal ecosystems such as mangrove forests to create resilient designs for coastal flood protection.However,to use mangroves effectively as a nature-based measure for flood risk reduction,we must understand the biophysical processes that govern risk reduction capacity through mangrove ecosystem size and structure.In this perspective,we evaluate the current state of knowledge on local physical drivers and ecological processes that determine mangrove functioning as part of a nature-based flood defence.We show that the forest properties that comprise coastal flood protection are well-known,but models cannot yet pinpoint how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the forest structure affects the capacity for wave or surge attenuation.Overall,there is relatively good understanding of the ecological processes that drive forest structure and size,but there is a lack of knowledge on how daily bed-level dynamics link to long-term biogeomorphic forest dynamics,and on the role of combined stressors influencing forest retreat.Integrating simulation models of forest structure under changing physical(e.g.due to sea-level change)and ecological drivers with hydrodynamic attenuation models will allow for better projections of long-term natural coastal prot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est dynamics Seedling establishment Hydrodynamic energy attenuation Bed-level dynamics Forest structure Mangrove tree mortality
下载PDF
基于路基强度衰减条件下的路面结构力学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银博 李志农 +2 位作者 杨三强 许文辉 陈伟 《交通科学与工程》 2015年第2期6-9,18,共5页
通过拟定不同路基强度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组合和超载情况,利用Bisar3.0软件,对路面结构力学进行了计算,分析了基层层底拉应力、基层表面压应变及路表弯沉的变化规律。同时,对基层疲劳寿命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路基强度衰减和超载对... 通过拟定不同路基强度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组合和超载情况,利用Bisar3.0软件,对路面结构力学进行了计算,分析了基层层底拉应力、基层表面压应变及路表弯沉的变化规律。同时,对基层疲劳寿命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路基强度衰减和超载对道路耐久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对于基层的疲劳寿命,路基强度未衰减且未超载是路基强度衰减60%和超载120%的2.76×106倍,从而得出路基强度衰减和超载共同作用对道路的耐久性具有显著影响。对荷载作用次数Nf、轴载P和路基回弹模量E0三者进行线性回归,得出三者之间的关系,为相关路面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粒土 路基强度 衰减 路面结构
下载PDF
Vegetation scattering attenu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erahertz wave
19
作者 JING Qingfeng DIAO Zhuo ZHU Zhongbo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23年第6期1501-1507,共7页
A terahertz(THz)wave transmitted through vegetation experiences both absorption and scattering caused by the air molecules and leaves.This paper presents the scattering attenu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vegetation in a T... A terahertz(THz)wave transmitted through vegetation experiences both absorption and scattering caused by the air molecules and leaves.This paper presents the scattering attenu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vegetation in a THz range.The theoretical path loss model near the vegetation yields the average attenuation of THz waves in a mixed channel composed of air and vegetation leaves.Furthermore,a simplified model of the vegetation structure is obtained for generic vegetation types based on a variety of parameters,such as leaf size,distribution,and moisture content.Finally,based on specific vegetation species and different levels of air humidity,the attenuation characteristics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are calculated,and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model parameters on the attenuation characteristics is obt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rahertz(THz) scatter attenuation VEGETATION vegetation structure model
下载PDF
SOURCE RADIATION AND RESPONSES OF WAVE PROPAGATION 被引量:2
20
作者 CHEN Sheng zao 1 and Gail M Atkinson 2 (1. Geomatrix Consultants, Inc., 2101 Webster St., 12 th Floor, Oakland, CA 94612, USA, formerly at Dept. Earth Sciences & Ottawa Carleton Geoscience Center, Carleton University, Ottawa, Canada 2. Dept. Ea 《Geotectonica et Metallogenia》 2001年第1期168-178,共11页
Recordings of seismic waves propagating from earthquake source to a station at the earth’s surface are a system response function. The convolution operator in time domain can be simplified as a multiplication operato... Recordings of seismic waves propagating from earthquake source to a station at the earth’s surface are a system response function. The convolution operator in time domain can be simplified as a multiplication operator in frequency domain. We discuss in frequency domain the separation of source, path and site effects for global scaling of earthquake source radiation. Also discussed are source scaling model, faulting mechanism, and the H/V inversion problems with crustal and near surface structures. Gross features of apparent source spectra appear to be not much region dependent although there may be difference between tectonic styles within a region of tectonic mixture for which we need further study as data accumulate. Vertical spectra may be a better approach to approximate source radiation, as it has less crustal amplification effects than horizontal spectra. The H/V ratio is evidently a comprehensive indicator of amplification effects from near surface to deep structure. This gives it potential as an inversion tool to deduce site crustal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thquake SOURCE SEISMIC wave propagation attenuation CRUSTAL structure near surface AMPLIFIC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