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杀未遂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54
1
作者 李献云 杨荣山 +6 位作者 张迟 卞清涛 及惠郁 王玉萍 郑玉新 何凤生 费立鹏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81-283,共3页
目的 探讨自杀未遂的独立危险因素以及精神疾病在自杀行为危险因素中的相对重要性。方法 对就诊于综合医院的 15 2例自杀未遂者和按 1∶1匹配的对照组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自杀未遂组患精神病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 (37.7%比 4.0... 目的 探讨自杀未遂的独立危险因素以及精神疾病在自杀行为危险因素中的相对重要性。方法 对就诊于综合医院的 15 2例自杀未遂者和按 1∶1匹配的对照组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自杀未遂组患精神病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 (37.7%比 4.0 % ,配对 χ2 =45 .45 ,P <0 .0 0 1)。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杀未遂有三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急性应激强度大 (OR =6 7.47,95 %CI8.85~ 5 14.5 6 )、患有精神疾病 (OR =13.85 ,95 %CI 2 .0 1~ 95 .5 5 )和负性生活事件在近一年对心理的影响程度大 (OR =5 .40 ,95 %CI 1.12~ 2 6 .0 8)。结论 精神疾病是导致自杀未遂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必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因素 自杀未遂 病例对照研究 精神疾病
原文传递
重度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相关因素及干预现状调查研究 被引量:30
2
作者 付可登 李松华 +1 位作者 胡媛媛 冯国训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6期707-710,共4页
目的探究重度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相关因素,并对干预现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6月宁波市精神病院收治的重度抑郁症患者172例,采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评估患者有无自杀意念,并分为有自杀意念组与无自杀意念组,采用二元... 目的探究重度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相关因素,并对干预现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6月宁波市精神病院收治的重度抑郁症患者172例,采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评估患者有无自杀意念,并分为有自杀意念组与无自杀意念组,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自杀意念的相关因素,对患者实施1个月药物与认知行为干预,观察干预效果。结果172例重度抑郁症患者中有自杀意念的患者为88例(51.16%),有自杀未遂史的38例(22.09%);自杀意念组年龄、婚姻状况、兴趣或愉快感丧失、焦虑状况、无价值感或自罪感、自杀未遂史、HAMD评分、睡眠状况与无自杀意念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25岁、女性、自杀未遂史、兴趣或愉快感丧失、无价值感或自罪感影响自杀意念产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干预后,自杀意念组患者HAMD评分、SIOSS评分、PSQI评分、S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出现的可能性高,其中年龄≤25岁、女性、自杀未遂史、兴趣或愉快感丧失、无价值感或自罪感的患者应重点关注,并积极给予药物、认知行为干预,以改善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抑郁症 自杀意念 自杀未遂 相关因素 干预
原文传递
伴非典型特征的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3
作者 陈林 吉振鹏 +12 位作者 杨甫德 王刚 方贻儒 陆铮 杨海晨 胡建 陈致宇 黄颐 孙静 王小平 李惠春 张晋碚 司天梅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94-299,共6页
目的探讨伴非典型特征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的社会人口学及临床特征方面危险因素。方法来自全国13个中心的1172例抑郁症患者,纳入其中179例伴非典型特征患者,依据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the Mini International Neuropsychiatric Interview... 目的探讨伴非典型特征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的社会人口学及临床特征方面危险因素。方法来自全国13个中心的1172例抑郁症患者,纳入其中179例伴非典型特征患者,依据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the Mini International Neuropsychiatric Interview,MINI)5.0中文版自杀模块的访谈结果,分为自杀未遂组和无自杀未遂组,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伴非典型特征的抑郁症患者在性别、年龄等社会人口学资料及伴焦虑症状、伴精神病性症状等临床特征方面可能与自杀未遂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伴非典型特征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的发生率为23.5%(42/179)。与无自杀未遂组患者相比,自杀未遂组患者更多伴有自杀观念、产后起病,更常使用抗抑郁剂以外的其他药物治疗(如抗精神病药、情感稳定剂及苯二氮类药)(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住院次数(OR=1.730,95%CI:1.093~2.740)和自杀观念(OR=3.899,95%CI:1.506~10.092)与伴非典型特征的抑郁症患者发生自杀未遂相关(均P<0.05)。结论既往住院次数多及伴有自杀观念是伴非典型特征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自杀未遂 非典型特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有无精神障碍自杀未遂者自杀强度和生活满意度的比较 被引量:16
4
作者 徐东 费立鹏 +4 位作者 王志青 张艳平 张学立 许永臣 曹孔敬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00-602,共3页
目的:对有、无精神障碍自杀未遂者自杀强度及生活满意度进行比较。方法:对急诊室救治的自杀未遂者.由精神科医生使用调查表进行询问并做出精神障碍诊断,按有、无精神障碍分组,比较自杀强度和生活满意度。结果:调查自杀未遂者120例,有精... 目的:对有、无精神障碍自杀未遂者自杀强度及生活满意度进行比较。方法:对急诊室救治的自杀未遂者.由精神科医生使用调查表进行询问并做出精神障碍诊断,按有、无精神障碍分组,比较自杀强度和生活满意度。结果:调查自杀未遂者120例,有精神障碍39例,占32.5%。与无精神障碍自杀未遂组比较,有精神障碍组自杀强度高、生活满意度低;两组自杀未遂者均认为自杀当时的生活满意度最低,而离自杀行为的时间越远生活满意度越高。结论:有精神障碍的自杀未遂者自杀强度高、生活满意度低,这或许是精神病人出现较多自杀行为或有较高自杀死亡率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未遂 自杀强度 回顾性研究 生活满意度
下载PDF
社会心理干预对自杀未遂者的效果 被引量:19
5
作者 徐东 张学立 +6 位作者 李献云 牛雅娟 张艳萍 王绍礼 杨甫德 曹孔敬 许永臣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4-29,共6页
目的:对自杀未遂者实施社会心理干预,促进自杀干预工作的开展。方法: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将某农村地区综合医院急诊室救治的115例自杀未遂者纳入研究。采用WHO健康量表、情绪稳定性量表、BECK抑郁自评量表等对115例被试评估后,将其随机... 目的:对自杀未遂者实施社会心理干预,促进自杀干预工作的开展。方法: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将某农村地区综合医院急诊室救治的115例自杀未遂者纳入研究。采用WHO健康量表、情绪稳定性量表、BECK抑郁自评量表等对115例被试评估后,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n=58)和对照组(n=57)。对干预组实施心理社会干预,包括在院时针对自杀预防的健康教育和出院后18个月内的7次入户随访干预,而对照组仅在住院时给予必要的情绪舒缓。出院后18个月时采用入组时的测查工具,加上生活质量量表、目前感觉状态自我评价量表、应付方式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对两组再次进行评估并比较。结果:出院后18个月内,干预组中1例自杀未遂,对照组中4例出现自杀行为(自杀未遂2例,自杀死亡2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8个月时,干预组WHO健康量表得分增值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Beck抑郁量表、情绪稳定性量表减少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出院18个月时的自我感觉评价得分,应对方式量表中的解决问题得分,社会支持量表中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自责得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对农村自杀未遂者实施社会心理干预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其精神心理活动状况,降低绝望感,从而降低再自杀行为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未遂 社会心理干预 随访 效果
下载PDF
自杀未遂青年女性抑郁症患者脑默认网络rs-fMRI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张爽 陈建梅 +4 位作者 况利 操军 刘世景 谭昭君 胡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36-840,共5页
目的:分析静息状态下青年女性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与脑默认网络(brain default mode network,DMN)功能连接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独立成分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方法,对23例伴有自杀未遂的青年女性抑郁症患者(SD组)... 目的:分析静息状态下青年女性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与脑默认网络(brain default mode network,DMN)功能连接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独立成分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方法,对23例伴有自杀未遂的青年女性抑郁症患者(SD组),10例不伴自杀未遂的青年女性抑郁症患者(NSD组)和31名健康对照者(HC组)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处理,提取DMN,寻找3组组间功能连接差异脑区,并探讨各差异脑区与人口学资料和临床量表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HC组相比,SD组在左侧颞中回(-56,-65,15)、左侧枕中回(-45,-70,18)功能连接增强,NSD组在双侧后扣带回连接增强,2组抑郁症患者双侧楔前叶连接均减弱(校正后P均<0.05);与NSD组相比,SD组左侧舌回(-12,-55,3)、左侧楔前叶(-7,-61,15)功能连接增强,双侧后扣带回功能连接减弱(校正后P均<0.05)。相关分析发现NSD组左侧颞中回时间序列与自杀意念量表评分呈负相关(r=-0.643;P=0.045)。结论:自杀未遂青年女性抑郁症患者存在DMN功能连接异常,其自杀行为可能与楔前叶、后扣带回活性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成分分析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默认网络 女性 抑郁症 自杀未遂
下载PDF
河北省18岁及以上人群自杀未遂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8
7
作者 孙秀丽 栗克清 +9 位作者 崔利军 江琴普 高良会 刘永桥 韩彦超 杨老虎 李建峰 严保平 张杨 吕华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62-365,共4页
目的:了解河北省自杀未遂的流行病学特点,分析自杀未遂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2004年10月至2005年3月河北省精神障碍流调样本,以该样本为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8岁人群,共24000名,以回龙观医院北京心理危机与干预中心编制的... 目的:了解河北省自杀未遂的流行病学特点,分析自杀未遂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2004年10月至2005年3月河北省精神障碍流调样本,以该样本为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8岁人群,共24000名,以回龙观医院北京心理危机与干预中心编制的自杀未遂调查表记录自杀未遂情况,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对各类精神障碍进行诊断。结果:(1)自杀未遂终生发生率为0.82%(95%CI:0.70~0.94);女性发生率为1.17%(95%CI:1.02~1.32),男性为0.47%(95%CI:0.38~0.56),女性明显高于男性(χ2=30.45,P<0.001);城市发生率为0.45%(95%CI:0.36~0.54),农村为0.88%(95%CI:0.75~1.00),农村明显高于城市(χ2=5.26,P<0.05)。(2)服毒药及治疗药为自杀的主要方式(78.2%),使用的药物或工具来源主要是放在家里(73.5%),最主要目的是解脱痛苦(73.5%),41.8%的自杀行为属冲动性,自杀未遂者中精神疾病患病率为52.9%。(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为女性(OR=2.19,95%CI:1.55~3.09)、小学教育程度(OR=1.88,95%CI:1.34~2.65)、年龄30~39岁(OR=1.66,95%CI:1.19~2.34)、离婚(OR=3.28,95%CI:1.57~6.89)、再婚(OR=4.57,95%CI:2.00~10.46)、精神疾病(OR=8.72,95%CI:6.37~11.95)。结论:加强农药及治疗药的管理、及时发现、治疗精神疾病对自杀未遂的预防具有重要作用,应对自杀未遂人群进行有效干预,防止再次出现自杀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未遂 流行病学 河北省 现况调查
下载PDF
抑郁与自杀未遂的关系:心理痛苦的中介作用和社会联结感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7
8
作者 吴才智 王婷 +2 位作者 于丽霞 段文婷 王巍欣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79-682,787,共5页
目的:考察心理痛苦在抑郁与自杀未遂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社会联结感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基本心理需要量表、贝克抑郁量表、心理痛苦量表和自杀未遂自编问卷,从武汉市三所大学抽取了1169名大一、大二的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1)社会联... 目的:考察心理痛苦在抑郁与自杀未遂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社会联结感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基本心理需要量表、贝克抑郁量表、心理痛苦量表和自杀未遂自编问卷,从武汉市三所大学抽取了1169名大一、大二的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1)社会联结感与抑郁及自杀未遂显著负相关;抑郁以及心理痛苦与自杀未遂显著正相关;(2)心理痛苦在抑郁与自杀未遂之间中介效应显著;(3)社会联结感调节了抑郁通过心理痛苦影响自杀未遂的中介过程的后半条路径。结论:抑郁不仅可以直接影响自杀未遂,还可以通过心理痛苦间接影响自杀未遂。尽管心理痛苦和抑郁是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但高社会联结感能够有效地抑制心理痛苦对自杀未遂的危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联结感 抑郁 心理痛苦 自杀未遂
原文传递
自杀未遂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法鑫 孙月吉 +4 位作者 刘启贵 姜潮 路英智 司东梅 商斌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2年第3期288-290,共3页
目的 探讨自杀未遂者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 10 1例自杀未遂者 ,采用自制的自杀未遂调查表 ,自杀意图量表 ,汉密顿抑郁量表等进行测查 ,并做出精神病学诊断。以 10 1名正常人为对照组进行领悟社会支持的研究。结果 自杀诱因主要为人际... 目的 探讨自杀未遂者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 10 1例自杀未遂者 ,采用自制的自杀未遂调查表 ,自杀意图量表 ,汉密顿抑郁量表等进行测查 ,并做出精神病学诊断。以 10 1名正常人为对照组进行领悟社会支持的研究。结果 自杀诱因主要为人际冲突 (72 .3% ) ,自杀手段主要是过量服药 (48.5 % )和服有机磷农药 (31.7% )。 4 2 .8%的自杀未遂者有既往自杀未遂史 ,重复自杀者冲动性较高 (P <0 .0 1) ,冲动性高和低年龄者自杀意图较低 (P <0 .0 1)。自杀未遂者领悟到的社会支持较少 (P <0 .0 1) ,77.2 %的自杀未遂者患精神障碍且以抑郁障碍最多。结论 对自杀未遂者要积极的进行心理干预和精神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未遂 自杀意图 冲动性 领悟社会支持 精神障碍
下载PDF
叙事护理在一例自杀未遂手外伤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15
10
作者 牟晓玲 刘东苗 +1 位作者 成巧梅 韩姗 《护士进修杂志》 2019年第23期2185-2187,共3页
本文通过叙事护理,对1例割腕自杀未遂的手外伤患者进行干预,吸收、解释并回应患者的困境,通过外化、解构、改写等叙事护理核心技术对患者的生命故事进行挖掘,引导患者实现生活、疾病故事意义重构,重塑积极正向的自我认同。同时借此案例... 本文通过叙事护理,对1例割腕自杀未遂的手外伤患者进行干预,吸收、解释并回应患者的困境,通过外化、解构、改写等叙事护理核心技术对患者的生命故事进行挖掘,引导患者实现生活、疾病故事意义重构,重塑积极正向的自我认同。同时借此案例,解析叙事护理在临床应用的具体程序,为促进叙事护理临床应用与推广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护理 自杀未遂 手外伤
下载PDF
150例自杀未遂者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贾存显 赵仲堂 +6 位作者 徐复秋 李庆玉 潘永峰 程文伟 赵书英 田亚强 于红岩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78-679,共2页
目的 了解山东省自杀未遂者流行病学特点 ,为自杀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在山东省内随机选取四县三市的 7家综合医院急诊科或内科为调查点 ,收集 2 0 0 3年 1~ 9月同意被调查的自杀未遂者信息 ,共 15 0例 ,进行描述性和相关性分析... 目的 了解山东省自杀未遂者流行病学特点 ,为自杀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在山东省内随机选取四县三市的 7家综合医院急诊科或内科为调查点 ,收集 2 0 0 3年 1~ 9月同意被调查的自杀未遂者信息 ,共 15 0例 ,进行描述性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自杀未遂较易发生在农村、年轻女性、文化程度低、农民、已婚、收入低、具有情感冲突者中。自杀时有人在场或附近者 ,占 5 6 0 % ;真正想自杀者占 4 2 0 %。男性自杀者较女性具有文化程度高、人均月收入高、精神障碍、对学习 /工作不满意及不易冲动 ;城市自杀者较农村具有较高的文化程度和较高的收入 ,对学习 /工作不满意 ,不需要家庭经济帮助、对将来生活寄予希望 ;抑郁性自杀与经济、精神、心理、社会支持因素均相关 ;冲动性自杀者较易发生在女性、内向、具有情感冲突、无精神障碍、对将来生活满意者中。结论 不同地区自杀未遂流行特征具有相似性 ,不同类型自杀未遂相关因素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未遂 流行病学 行为干预
下载PDF
厦门市18岁及以上人群自杀未遂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文强 丁丽君 +2 位作者 温程 廖震华 吴素英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32-336,共5页
目的:了解厦门市自杀未遂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2010年5月至2010年11月厦门市精神卫生流行病学调查样本,调查18岁及以上厦门市常住人口的自杀未遂发生情况。共调查12051人,回收有效应答问卷10758份。采用扩展的一般健康问... 目的:了解厦门市自杀未遂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2010年5月至2010年11月厦门市精神卫生流行病学调查样本,调查18岁及以上厦门市常住人口的自杀未遂发生情况。共调查12051人,回收有效应答问卷10758份。采用扩展的一般健康问卷(GHQ-12)量表作为筛查量表,修订的DSM-IV-TR轴I障碍定式临床检查(SCID-I/P)病人版作为诊断工具。结果:本样本的自杀未遂发生率为0.55%;农村发生率高于城市(0.82%vs.0.4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经常性参与赌博(OR=3.18)、精神障碍(OR=2.64)、因精神或心理问题住过院(OR=5.13)是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自杀的最主要方式为"采用工具"(42.4%),工具来源主要为"放在家里"(61.1%),自杀最主要的原因为"家庭纠纷"(45.8%),自杀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解脱痛苦"(64.4%)。结论:本研究显示农村自杀未遂的发生率高于城市,经常性参与赌博、精神障碍和因精神或心理问题住过院是自杀未遂主要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未遂 厦门市 现况调查
下载PDF
自杀未遂者的一般特征与自杀行为特征 被引量:13
13
作者 刘连忠 肖水源 《医学与社会》 2002年第4期17-18,51,共3页
目的 :了解急诊科自杀未遂人群的人口学特征和行为特征。方法 :对某省会城市 3所综合医院 10 0例自杀未遂连续样本及其家属进行面对面晤谈。结果 :自杀未遂者男女性别比为 3.8:1,2 7%有各种精神科的诊断 ,2 4 %既往有自杀未遂史 ,2 2 %... 目的 :了解急诊科自杀未遂人群的人口学特征和行为特征。方法 :对某省会城市 3所综合医院 10 0例自杀未遂连续样本及其家属进行面对面晤谈。结果 :自杀未遂者男女性别比为 3.8:1,2 7%有各种精神科的诊断 ,2 4 %既往有自杀未遂史 ,2 2 %有各种躯体疾病 ;自杀未遂的方式以服毒为主 ,服毒药物以苯二氮类药物为主 ;4 4 %在自杀未遂前 1月内明确向旁人表达自杀意念 ,5 0 %在自杀当日与人发生争吵 ,4 8%在自杀之后给别人以明确自杀信息。结论 :自杀未遂者在自杀行为发生前后均有一定的征兆和线索 ,加强对苯二氮类和农药的管理 ,有利于减少自杀行为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未遂 人口学特征 行为特征
下载PDF
568例急诊科自杀未遂患者特征分析与管理对策 被引量:10
14
作者 胡德英 柳丽茗 +5 位作者 邓先锋 张丽华 杨霞 向莉 冯霞 王伟仙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15-17,共3页
目的了解急诊科自杀未遂患者的特征,为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急诊科自杀未遂患者信息登记表,收集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自杀时间、自杀原因、自杀方式、病情严重程度等特征。结果 568例自... 目的了解急诊科自杀未遂患者的特征,为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急诊科自杀未遂患者信息登记表,收集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自杀时间、自杀原因、自杀方式、病情严重程度等特征。结果 568例自杀未遂患者中女性占64.08%,男女比例为1∶1.78;青年自杀未遂者居多(53.70%)。自杀方式以服毒为主,主要使用的毒物为农药(71.13%),其次为安眠药(16.02%)。家庭矛盾为主要原因(26.94%),其次为婚恋受挫(20.95%)。结论自杀已成为一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应引起社会及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呼吁全社会及医院积极广泛开展患者心理健康促进及自杀三级预防普及工作,降低自杀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自杀未遂 服毒 安眠药 护理管理 三级预防
下载PDF
青少年自杀行为的保护性因素探讨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桂珍 王艳郁 +3 位作者 孙宏伟 孟斌 田雪 吕世欣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5-38,共4页
青少年自杀已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以青少年自杀行为和保护性因素为线索,回顾了国内外对青少年自杀行为的保护性因素研究概况,并对其进行总结概括。青少年自杀行为的保护性因素主要体现在积极的应对方式、心理韧性、社会支持、朋辈心理... 青少年自杀已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以青少年自杀行为和保护性因素为线索,回顾了国内外对青少年自杀行为的保护性因素研究概况,并对其进行总结概括。青少年自杀行为的保护性因素主要体现在积极的应对方式、心理韧性、社会支持、朋辈心理辅导、宗教信仰及活着的理由等方面,并且对青少年自杀行为的预防和干预措施进行简要论述,进一步探讨青少年自杀的防护体系,以期为预防和干预青少年自杀行为的发生提供帮助,降低青少年自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自杀 自杀行为 自杀意念 自杀计划 自杀未遂 保护性因素
下载PDF
自杀未遂危险因素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贾存显 赵仲堂 +2 位作者 胡茂红 高莉洁 汪心婷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39-343,共5页
目的了解汉族人群自杀未遂的环境危险因素、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158/108基因多态性与自杀未遂有无关联。方法采用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对205例自杀未遂者(男性89例、女性116例)与相应对照(与病例同性别、年龄相差3岁以内、同地... 目的了解汉族人群自杀未遂的环境危险因素、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158/108基因多态性与自杀未遂有无关联。方法采用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对205例自杀未遂者(男性89例、女性116例)与相应对照(与病例同性别、年龄相差3岁以内、同地区)进行COMT158/108基因型测定、环境因素与自杀未遂的关系研究。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在COMT基因型、基因频率上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COMT158/108Val/Val、文化程度低、吸烟、情感冲突、精神障碍、抑郁皆为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43(95%CI:1.10~5.40)、5.70(95%CI:1.88~17.27)、3.54(95%CI:1.02~12.36)、10.96(95%CI:4.74~25.34)、6.35(95%CI:1.68~24.05)、11.30(95%CI:4.58~27.89);且因素间无相乘模型一级交互作用。结论研究表明,文化程度低、吸烟、情感冲突、精神障碍、抑郁为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支持COMT158/108Val/Val为自杀未遂的易感基因型。并提示基因图谱上116bp片段可能与COMT高活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对病例对照研究 条件LOGISTIC 环境危险因素 回归模型分析 COMT 文化程度 情感冲突 精神障碍 基因多态性 甲基转移酶 自杀未遂者 基因型测定 易感基因型 汉族人群 儿茶酚胺 环境因素 基因频率 交互作用 基因图谱 CI 对照组
原文传递
北京心理援助热线来电者自杀未遂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9
17
作者 庞宇 杨甫德 +5 位作者 童永胜 赵丽婷 王翠玲 梁红 李献云 安静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33-538,共6页
目的:探讨心理援助热线来电者自杀未遂行为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为制定自杀热线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接线员在2002-2008年接听全部有效来电时,询问来电者在2周内是否实施过自杀行为,使用抑郁症诊断筛查量表评... 目的:探讨心理援助热线来电者自杀未遂行为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为制定自杀热线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接线员在2002-2008年接听全部有效来电时,询问来电者在2周内是否实施过自杀行为,使用抑郁症诊断筛查量表评估其抑郁情绪,询问来电者是否有过酒精或其他物质滥用或依赖、有无常见精神症状、既往自杀未遂史、急性和慢性生活事件、希望程度等与自杀行为有关因素。结果:有22 415个来电者被纳入研究。362个(1.6%)来电者报告了2周内实施过自杀行为,女性233人,男性129人。在控制了人口学因素等变量后,既往自杀未遂史(OR=4.43,95%CI:3.37-5.83)、无望(OR=2.01,95%CI:1.52-2.67)、物质滥用(OR=1.97,95%CI:1.48-2.62)、急性生活事件(OR=1.94,95%CI:1.49-2.52)及严重抑郁情绪(OR=1.45,95%CI:1.08-1.95)与来电者实施自杀未遂行为有关联。结论:心理援助热线来电者自杀未遂行为发生率较高,对该群体的自杀干预要注重既往自杀未遂史、物质使用及生活事件的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援助热线 自杀未遂 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抑郁症自杀未遂患者血浆非酶类抗氧化物水平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程敏锋 温盛霖 王继辉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2012年第5期529-531,共3页
目的探讨抑郁症自杀未遂患者的血浆非酶类抗氧化物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一步研究氧化应激在抑郁症患者发生自杀未遂的病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以抑郁症自杀未遂患者56例、无自杀患者85例以及健康对照者42例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血浆白蛋白、... 目的探讨抑郁症自杀未遂患者的血浆非酶类抗氧化物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一步研究氧化应激在抑郁症患者发生自杀未遂的病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以抑郁症自杀未遂患者56例、无自杀患者85例以及健康对照者42例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血浆白蛋白、总胆红素及尿酸水平,并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测评。结果自杀未遂组的血浆白蛋白([43.35±3.38)g/L]、总胆红素([9.30±3.97)μmol/L]及尿酸([275.83±87.62)μmol/L]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5.82±3.41)g/L,(14.32±5.28)μmol/L,(317.13±89.01)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自杀组的血浆白蛋白([43.38±3.18)g/L]、总胆红素([9.56±4.26)μmol/L]及尿酸([283.94±80.95)μmol/L]水平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自杀未遂组与无自杀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症自杀未遂患者血浆白蛋白水平、尿酸水平均与年龄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63和-0.171,P<0.05)。血浆白蛋白、总胆红素及尿酸水平与病程、HAMD评分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抑郁症自杀未遂患者的血浆非酶类抗氧化物水平降低,与年龄有关,病程和抑郁程度并未加重氧化应激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自杀未遂 白蛋白 尿酸 胆红素
原文传递
家庭环境及家庭功能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金玲 许振强 王兴隆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05-207,共3页
目的观察家庭环境及家庭功能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影响。方法人院前1个月内有自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53名作为自杀未遂组,一般情况与自杀未遂组相匹配的精神分裂症从未有自杀者53名作为无自杀组。对入组对象评估家庭环境量表... 目的观察家庭环境及家庭功能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影响。方法人院前1个月内有自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53名作为自杀未遂组,一般情况与自杀未遂组相匹配的精神分裂症从未有自杀者53名作为无自杀组。对入组对象评估家庭环境量表及家庭功能量表。结果自杀未遂组家庭环境量表中亲密度、情感表达水平、娱乐性和控制性水平[分别为(5.70±1.29)分,(4.77±1.49)分,(3.94±1.63)分和(2.68±1.68)分],低于无自杀组[分别为(6.62±1.23)分,(5.96±1.11)分,(5.68±1.98)分和(4.40±1.8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矛盾性[(3.55±1.60)分]高于无自杀组[(2.81±1.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杀未遂组家庭功能量表中的情感反应、情感介入、行为控制水平[分别为(16.05±2.57)分,(19.13±4.09)分和(23.35±3.52)分],低于无自杀组[分别为(14.53±3.38)分,(16.58±2.82)分和(21.60±3.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家庭环境量表中情感表达、娱乐性和控制性及家庭功能量表中的情感介入和行为控制是影响精神分裂症自杀的重要因素(F=21.583,P=0.000,校正R^2=0.519)。结论精神分裂症自杀未遂患者在家庭环境和家庭功能方面均有明显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家庭功能 家庭环境 自杀未遂
原文传递
伴焦虑症状双相障碍患者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陈林 吉振鹏 +13 位作者 杨甫德 王刚 方贻儒 陆铮 杨海晨 胡建 陈致宇 黄颐 孙静 王小平 李惠春 张晋碚 李小钧 司天梅 《精神医学杂志》 2017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伴焦虑症状双相障碍患者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45例伴有焦虑症状的双相障碍患者,通过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的自杀模块,分为自杀未遂组和无自杀未遂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伴焦虑症状双相障碍患者自杀未遂的危险... 目的探讨伴焦虑症状双相障碍患者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45例伴有焦虑症状的双相障碍患者,通过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的自杀模块,分为自杀未遂组和无自杀未遂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伴焦虑症状双相障碍患者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结果伴焦虑症状双相障碍患者的自杀未遂发生率为24.5%。与无自杀未遂组患者相比,自杀未遂组患者既往发病次数和住院次数更多,抑郁发作更频繁,更常伴有不典型特征、自杀观念、精神病性症状、季节性特征(P<0.05),以及更常使用抗抑郁剂治疗(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自杀观念与伴焦虑症状双相障碍患者发生自杀未遂相关(P<0.05)。结论伴有自杀观念是伴焦虑症状双相障碍患者自杀未遂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 自杀未遂 焦虑症状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