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子分子在Ni(100)表面吸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萌萌 黄晓玉 +6 位作者 李婧 宋海珍 朱永胜 徐秀梅 付玲 何朝政 李根全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1-166,共6页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结合周期性平板模型,通过对原子H、N、O、S和C,分子CO、N2、NH3、NO,以及自由基CH3、CH、CH2、OH在Ni(100)表面吸附的研究,比较了它们的吸附能,稳定吸附位点,吸附结构及扩散能垒等信息.这些吸附质与表面结合能力...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结合周期性平板模型,通过对原子H、N、O、S和C,分子CO、N2、NH3、NO,以及自由基CH3、CH、CH2、OH在Ni(100)表面吸附的研究,比较了它们的吸附能,稳定吸附位点,吸附结构及扩散能垒等信息.这些吸附质与表面结合能力从小到大依次是N2<NH3<CO<CH3<NO<H<OH<CH2<CN<S<O<N<CH<C.在所有的原子中,O原子倾向于吸附在桥位,而其余的原子则倾向于吸附在空位.除N2之外的分子吸附物(CO、NO、NH3),最佳吸附位点均为四重空位,而N2的最稳定吸附位置为顶位.对于自由基吸附物(CH、CH2、CN、OH)而言,它们倾向于吸附在四重空位,而CH3则稳定吸附在桥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第一性原理 吸附 NI(100) 原子和分子
下载PDF
Thermodynamic evaluation of reaction abilities of structural units in Fe-C binary melts based on atom-molecule coexistence theory
2
作者 Xue-min Yang Jin-yan Li +2 位作者 Dong-ping Duan Fang-jia Yan Jian Zhang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1期37-56,共20页
The reaction abilities of structural units in Fe-C binary melts over a temperature range above the liquidus lines have been evaluated by a thermodynamic model for calculating the mass action concentrations Ni of struc... The reaction abilities of structural units in Fe-C binary melts over a temperature range above the liquidus lines have been evaluated by a thermodynamic model for calculating the mass action concentrations Ni of structural units in Fe-C binary melts based on the atom-molecule coexistence theory (AMCT), i.e., the AMCT-N/model, through comparing with the predicted activities aR.i of both C and Fe by 14 collected models from the literature at four temperatures of 1833, 1873, 1923, and 1973 K. Furthermore, the Raoultian activity coefficient γC0 of in infinitely dilute Fe-C binary melts and the standard molar Gibbs free energy change △solG%m,Cdis(1)→[C]W[C]=1.0 of dissolved liquid C for forming w[C] as 1.0 in Fe-C binary melts referred to 1 mass% of C as reference state have also been determined to be valid. The determined activity coefficient In γC of C and activity coefficient In TEe of Fe including temperature effect for Fe-C binary melts can be described by a quadratic polynomial function and a cubic polynomial function,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 binary melt Carbon activity Iron activity Thermodynamic evaluation Thermodynamic model Mass action concentration - atom-molecule coexistence theory (AMCT)
原文传递
Surface effects of adsorption-induced resonance analysis on micro/nanobeams via nonlocal elasticity
3
作者 徐晓建 邓子辰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 SCIE EI 2013年第1期37-44,共8页
The governing differential equation of micro/nanbeams with atom/molecule adsorption is derived in the presence of surface effects using the nonlocal elasticity. The effects of the nonlocal parameter, the adsorption de... The governing differential equation of micro/nanbeams with atom/molecule adsorption is derived in the presence of surface effects using the nonlocal elasticity. The effects of the nonlocal parameter, the adsorption density, and the surface parameter on the resonant frequency of the micro/nanobeams are investigated. It is found that, in ad- dition to the nonlocal parameter and the surface parameter, the bending rigidity and the adsorption-induced mass exhibit different behaviors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adsorption density depending on the adatom category and the substrate mater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 and nan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 (MEMS/NEMS) sensor nonlocalelasticity surface effect VIBRATION atom/molecule adsorption
下载PDF
Instability, adiabaticity, and controlling effects of external fields for the dark state in a homonuclear atom tetramer conversion system
4
作者 孟少英 陈希浩 +1 位作者 吴炜 傅立斌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4期125-129,共5页
In the present paper, we investigate the instability, adiabaticity, and controlling effects of external fields for a dark state in a homonuclear atom-tetramer conversion that is implemented by a generalized stimulated... In the present paper, we investigate the instability, adiabaticity, and controlling effects of external fields for a dark state in a homonuclear atom-tetramer conversion that is implemented by a generalized stimulated Raman adiabatic passage. We analytically obtain the regions for the appearance of dynamical instability and study the adiabatic evolution by a newly defined adiabatic fidelity. Moreover, the effects of the external field parameters and the spontaneous emissions on the conversion efficiency are also investig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namical instability adiabatic fidelity dark state atom-molecule conversion
下载PDF
原子-分子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系统中Q函数和量子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郭俊杰 谢征微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0-344,共5页
利用数值对角化方法和相空间中准几率分布函数Q函数,研究了原子-分子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系统当初态处于福克态和相干态时的时间演化行为.在此基础上,通过不同时刻原子和分子准几率分布的比较,分析了在上述2种不同性质的初态下,非线性... 利用数值对角化方法和相空间中准几率分布函数Q函数,研究了原子-分子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系统当初态处于福克态和相干态时的时间演化行为.在此基础上,通过不同时刻原子和分子准几率分布的比较,分析了在上述2种不同性质的初态下,非线性相互作用对原子-分子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系统布居数以及量子涨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分子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 准几率分布函数 非线性相互作用
下载PDF
用CCWP法研究气相原子、分子的散射规律
6
作者 任廷琦 杨焕旺 +1 位作者 张怿慈 孙文星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1年第4期30-34,共5页
用新近发展起来的密耦合波包法(CCWP)分别对原子、较轻分子及较重分子的散射进行了计算。通过结果分析,得出了相应模型势下的散射规律。
关键词 CCWP法 原子 分子 散射 气相
下载PDF
芳香族分子示踪在海洋油气勘探中的开发和应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孙春岩 肖桂义 +1 位作者 牛滨华 王宏语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601-607,共7页
苯 (benzene)、甲苯 (toluene)、乙苯 (ethylbenzene)和二甲苯 (xylene) (缩写为BTEX)等单环芳烃化合物是原油的主要成分。地层水中苯的痕量分布作为油气藏分子示踪的研究 ,得到国外石油地球化学家们的广泛重视。Burtell等人利用测试海... 苯 (benzene)、甲苯 (toluene)、乙苯 (ethylbenzene)和二甲苯 (xylene) (缩写为BTEX)等单环芳烃化合物是原油的主要成分。地层水中苯的痕量分布作为油气藏分子示踪的研究 ,得到国外石油地球化学家们的广泛重视。Burtell等人利用测试海洋石油钻井附近地层水中苯系化合物的含量确定新井位 ,在海洋油气资源勘探方面获得了巨大成功。文中主要介绍了国内在海洋石油勘探的随钻检测和面积化探中应用该类指标的效果和相关方法。通过渤中凹陷试验区取得的地球化学成果 ,验证并揭示了芳香族化合物中分子量级的BTEX指标与油气藏的关系。BTEX指标异常与油气藏直接相关 ,与烷烃类指标相比具有高分辨、高精度特点 ,是有价值的海洋油气地球化学勘探指标。BETX指标应用的关键是高精度测试出样品中芳香族化合物的分子级含量 ,激光单原子高技术为该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技术保证。在油气资源勘探中 ,利用此指标 ,结合测井、地震等地球物理方法综合分析研究可以减小多解性 ,获得较好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单原子单分子 芳香族分子示踪 渤中凹陷 海洋油气资源勘探
下载PDF
一种新颖的实现冷原子或冷分子囚禁的可控制光学四阱及其二维光学晶格 被引量:8
8
作者 陆俊发 纪宪明 +1 位作者 周琦 印建平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1-218,共8页
原子光学晶格为精确操控中性原子和研究某些基本物理问题提供了一种方法。提出了一种利用单光束照明余弦型振幅光栅与透镜组合系统实现冷原子或冷分子囚禁的可控制光学四阱新方案,计算了四阱的光强分布,讨论了从光学四阱到双阱或单阱的... 原子光学晶格为精确操控中性原子和研究某些基本物理问题提供了一种方法。提出了一种利用单光束照明余弦型振幅光栅与透镜组合系统实现冷原子或冷分子囚禁的可控制光学四阱新方案,计算了四阱的光强分布,讨论了从光学四阱到双阱或单阱的演化过程,并导出了光学四阱的几何参量、光强分布、强度梯度及其曲率与光学透镜系统参量间的解析关系,获得了四阱间距与光栅空间频率的关系。研究表明通过改变余弦光栅的空间频率即可实现从光学四阱到双阱或单阱的连续双向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与分子物理 原子分子囚禁 余弦振幅光栅 可控制光学四阱 光学晶格
原文传递
6-烷基鸟嘌呤与DNA碱基间氢键作用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林雪飞 孙成科 +2 位作者 姚立峰 陈益山 杨思娅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1553-1560,共8页
用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1+G**基组水平上对鸟嘌呤及顺(cis-)、反式(anti-)-6-烷基鸟嘌呤(O6-AlkylG)与DNA碱基(胸腺嘧啶T、胞嘧啶C、腺嘌呤A、鸟嘌呤G)的氢键二聚体结构进行了优化.在MP2/cc-pVXZ(X=D,T)//B3LYP/6-311+G**水平上,采... 用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1+G**基组水平上对鸟嘌呤及顺(cis-)、反式(anti-)-6-烷基鸟嘌呤(O6-AlkylG)与DNA碱基(胸腺嘧啶T、胞嘧啶C、腺嘌呤A、鸟嘌呤G)的氢键二聚体结构进行了优化.在MP2/cc-pVXZ(X=D,T)//B3LYP/6-311+G**水平上,采用完全基组外推方法校正了氢键二聚体的相互作用能,并用完全均衡校正法(CP)校正了基组重叠误差(BSSE).在B3LYP/6-311+G**水平上计算了各氢键碱基对的全电子波函数,并用分子中的原子理论(AIM)分析了碱基间的弱相互作用.计算结果显示,鸟嘌呤6-O烷基化改变了碱基间的氢键作用模式,使碱基对发生了明显的螺旋桨式扭转和不同程度的位移,碱基间的电子密度分布和氢键作用能明显减小.O6-AlkylG对DNA碱基间的氢键作用是去稳定化的,去稳定化影响的顺序为GC>GG>GA≈GT.计算结果与文献给出的实验结论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嘌呤 烷基化 DNA碱基 氢键 分子中原子理论(AIM)
原文传递
囚禁冷原子或冷分子的可控制光学八阱及其光学晶格 被引量:5
10
作者 陆俊发 纪宪明 印建平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17-1023,共7页
提出了一种利用单束平面光波照明二元π相位板与透镜组合系统实现冷原子或冷分子囚禁的可控制光学八阱的方案,计算了光学势阱的光强分布和可控光学八阱的几何与光学特征参数、强度梯度及其曲率;讨论了从光学八阱到四阱或到双阱的演化过... 提出了一种利用单束平面光波照明二元π相位板与透镜组合系统实现冷原子或冷分子囚禁的可控制光学八阱的方案,计算了光学势阱的光强分布和可控光学八阱的几何与光学特征参数、强度梯度及其曲率;讨论了从光学八阱到四阱或到双阱的演化过程。研究表明,通过相对于透镜移动二元π相位板可实现光学八阱到四阱或到双阱的连续双向演化。讨论了利用该可控光学八阱组成二维光学晶格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分子光学 原子分子囚禁 可控制光学八阱 二元π相位板
原文传递
实现冷原子、冷分子光学囚禁的组合三光学势阱方案 被引量:5
11
作者 陆俊发 周琦 +1 位作者 纪宪明 印建平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72-280,共9页
提出了一种利用单束平面光波照明液晶空间光相位调制器与透镜组合系统实现在透镜焦平面上的可演化组合三光学势阱方案.分析了该组合三光学势阱的形成原理,计算了势阱的相关特征参数,研究了从组合三光学势阱到双阱或到单阱的双向演化过程... 提出了一种利用单束平面光波照明液晶空间光相位调制器与透镜组合系统实现在透镜焦平面上的可演化组合三光学势阱方案.分析了该组合三光学势阱的形成原理,计算了势阱的相关特征参数,研究了从组合三光学势阱到双阱或到单阱的双向演化过程.最后,探讨了该组合三光学势阱及其新颖三阱光学晶格方案在实现物质波四波混频、三原子样品冷碰撞性质研究等领域中潜在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光学 原子分子囚禁 液晶空间光相位调制器 组合三光学势阱
原文传递
实现冷原子或冷分子囚禁的可控制光学四阱 被引量:5
12
作者 陆俊发 纪宪明 印建平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740-1750,共11页
提出了一种利用单光束照明二元π相位板与透镜组合系统实现冷原子或冷分子囚禁的可控制光学四阱新方案.计算了四阱的光强分布,讨论了从光学四阱到双阱或到单阱的演化过程,并导出了四阱和双阱几何参数、光强分布、强度梯度及其曲率与光... 提出了一种利用单光束照明二元π相位板与透镜组合系统实现冷原子或冷分子囚禁的可控制光学四阱新方案.计算了四阱的光强分布,讨论了从光学四阱到双阱或到单阱的演化过程,并导出了四阱和双阱几何参数、光强分布、强度梯度及其曲率与光学透镜系统参数间的解析关系.研究表明,通过相对移动二元π相位板可实现光学四阱到双阱或到单阱的连续双向演化,获得了四阱或双阱间距与相位板移动距离的关系.该方案在超冷原子物理、冷分子物理、原子光学、分子光学和量子光学,甚至量子计算及信息处理等领域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π相位板 可控制光学四阱 原子分子囚禁 原子光学
原文传递
单原子分子测控的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徐春凯 陈向军 徐克尊 《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23-447,共25页
单原子分子测控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实验技术 ,其操作对象是单个的原子或分子。完整的单原子分子测控包含了对单原子分子的成像、识别、操纵和组合分解四个方面。本文分别对这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综述 ,介绍了国内外相关技术的发展和现状 。
关键词 单原子分子测控 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 扫描探针显微镜 扫描隧道谱 成像 识别 组合分解
下载PDF
O与O_2在Au团簇上吸附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郭晓伟 滕波涛 +3 位作者 袁金焕 赵云 赵越 刘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68-1074,共7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Dmol3程序系统研究了O原子与O2在Au19与Au20团簇上的吸附反应行为.结果表明:O在Au19团簇顶端洞位上的吸附较Au20强;在侧桥位吸附强度相近.O与O2在带负电Au团簇上吸附较强,在正电团簇吸附较弱.从O―O键长看,...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Dmol3程序系统研究了O原子与O2在Au19与Au20团簇上的吸附反应行为.结果表明:O在Au19团簇顶端洞位上的吸附较Au20强;在侧桥位吸附强度相近.O与O2在带负电Au团簇上吸附较强,在正电团簇吸附较弱.从O―O键长看,当金团簇带负电时,O―O键长较长,中性团簇次之,正电团簇中O―O键长较短,因而O2活化程度依次减弱.电荷布居分析表明,Au团簇带负电时,O与O2得电子数较中性团簇多,而团簇带正电时,得电子数较少.差分电荷密度(CDD)表明,O2与Au团簇作用时,金团簇失电子,O2的π*轨道得电子,使O―O键活化.O2在Au-19团簇上解离反应活化能为1.33eV,较中性团簇低0.53eV;而在Au+19上活化能为2.27eV,较中性团簇高0.41eV,这与O2在不同电性Au19团簇O―O键活化规律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与O2 吸附 反应 Au团簇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枸杞子中无机元素的测定和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宇鸿 沈仁富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4期818-819,共2页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枸杞子中的无机元素的含量,并探讨了其与药效、保健作用的相关关系,为进一步研究其药理作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 枸杞子 无机元素 原子吸收分子光涪分析
下载PDF
实现冷原子或冷分子囚禁的双层光阱列阵 被引量:4
16
作者 沐仁旺 纪宪明 印建平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22-826,共5页
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实现冷原子或冷分子囚禁的双层光阱方案,它由二元π相位板列阵和会聚透镜列阵所组成,用平面光波通过此光学系统时将在透镜焦平面两侧形成双层光阱。介绍了产生双层光阱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光阱光强分布、强度梯度等与光... 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实现冷原子或冷分子囚禁的双层光阱方案,它由二元π相位板列阵和会聚透镜列阵所组成,用平面光波通过此光学系统时将在透镜焦平面两侧形成双层光阱。介绍了产生双层光阱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光阱光强分布、强度梯度等与光学系统参数间的关系,研究了双层光阱囚禁原子(或分子)的光学偶极势和自发散射速率(包括瑞利散射和拉曼散射)等。该方案不仅可用于多样品原子(或分子)的光学囚禁及全光型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而且可用于制备新颖的双层2D光学晶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与分子物理 原子分子囚禁 双层光阱 二元π相位板 光学晶格
原文传递
近代化学史上的“半个原子”问题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玉春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116-118,共3页
道尔顿的原子论是近代化学史上的一项划时代的成就 ,但是它存在着一个自身不能克服的内在矛盾 ,即道尔顿把化合物的“原子”称为“复杂原子” .这一矛盾的外化 ,导致产生了“半个原子”的问题 .为了解决“半个原子”的矛盾问题 ,阿佛加... 道尔顿的原子论是近代化学史上的一项划时代的成就 ,但是它存在着一个自身不能克服的内在矛盾 ,即道尔顿把化合物的“原子”称为“复杂原子” .这一矛盾的外化 ,导致产生了“半个原子”的问题 .为了解决“半个原子”的矛盾问题 ,阿佛加德罗在盖·吕萨克的实验基础上 ,进行了科学合理的推论 ,引入了分子概念 ,提出了分子假说 ,初步解决了“半个原子”的矛盾问题 .在此基础上 ,坎尼扎罗完成了科学的“原子 -分子”理论体系 ,最终完善地解决了“半个原子”矛盾问题 .本文通过对“半个原子”矛盾问题的形成、提出和解决过程的历史考察 ,总结出了科学发展的几点规律性的结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论 分子假说 原子-分子理论
下载PDF
采用相位调制实现冷原子或冷分子囚禁的改进型空心光阱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丽雅 印建平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17-1222,共6页
提出了采用单束平面光波照射圆孔与二元相位板组合系统产生蓝失谐空心光阱的新方案,分析了空心光阱的光强分布和相应的光学囚禁势分布与相位板相位值φ的关系,并导出了光阱的几何参量与光学系统参量间的解析关系。研究发现,通过二元相... 提出了采用单束平面光波照射圆孔与二元相位板组合系统产生蓝失谐空心光阱的新方案,分析了空心光阱的光强分布和相应的光学囚禁势分布与相位板相位值φ的关系,并导出了光阱的几何参量与光学系统参量间的解析关系。研究发现,通过二元相位板的相位调制作用可改善空心光阱的光强分布,产生具有更大囚禁体积和更高有效光强的空心光阱。当用功率100 W波长540 nm的倍频掺镱光纤激光照射圆孔与π相位板组合系统时,对87Rb原子的光学囚禁势可达80.2μK,该方案不仅装置简单可行,操作方便,而且在冷原子分子物理、原子分子囚禁和生命科学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分子物理学 原子分子囚禁 二元相位板 圆孔衍射 空心光阱
原文传递
铝热法制备钒铝合金热力学及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段生朝 王竹青 +4 位作者 郭汉杰 郭靖 石骁 刘帅 于梦曦 《钢铁钒钛》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7-54,共8页
基于原子-分子理论建立了计算Al-V二元合金系结构单元质量作用浓度的热力学模型。利用文献报道的2 000、2 073、2 173、2 273 K下Al-V二元系的活度计算了生成Al8V5、Al4V反应的平衡常数,并进一步得到其摩尔标准吉布斯自由能的表达式。... 基于原子-分子理论建立了计算Al-V二元合金系结构单元质量作用浓度的热力学模型。利用文献报道的2 000、2 073、2 173、2 273 K下Al-V二元系的活度计算了生成Al8V5、Al4V反应的平衡常数,并进一步得到其摩尔标准吉布斯自由能的表达式。同时采用TG-DSC热重同步热试验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升温速率下,铝热法合成钒铝合金反应机理及化学反应动力学。结果发现温度在660~690℃时,差示扫描量热曲线各出现一个吸热、放热峰,说明反应机理已发生改变。然后分别运用Kissinger法、Kissinger-Crane法求解铝热反应动力学参数,建立动力学方程,通过动力学计算得到表观活化能E=448.96 k J/mol,频率因子A=1.98×10^(29)m/s,反应级数n=0.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铝合金 铝热法 原子-分子理论 热力学 差示扫描量热 动力学
原文传递
NSRL原子分子物理实验线站的性能 被引量:2
20
作者 单晓斌 孔蕊弘 +5 位作者 王思胜 赵玉杰 张允武 盛六四 郝立庆 王振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22-925,共4页
介绍了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原子分子物理实验线站的性能.该光束线主要由波荡器和单色仪组成,可以提供7.5~124eV能量范围内调谐的真空紫外同步辐射.实验站主要包括交叉分子束装置和光电子、光离子探测器.光束线经光谱定标和测试,... 介绍了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原子分子物理实验线站的性能.该光束线主要由波荡器和单色仪组成,可以提供7.5~124eV能量范围内调谐的真空紫外同步辐射.实验站主要包括交叉分子束装置和光电子、光离子探测器.光束线经光谱定标和测试,特征参数和性能符合设计要求.原子分子物理站可以应用于原子、分子和团簇的光谱学和动力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辐射 原子分子物理 光束线 实验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