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黄锦树小说的地景诱惑与气氛迷狂
1
作者
李文珊
焦迎春
《华文文学》
2024年第2期61-68,共8页
黄锦树曾获第一届世界华文文学奖、台湾时报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等多个奖项,是马华文学的重量级作家。他的作品有“先锋”的特质,这种特质体现在“文化地景”的选择和氛围的营造上:以“对抗性气氛”打造小镇空间、用“黑暗”和“雨”...
黄锦树曾获第一届世界华文文学奖、台湾时报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等多个奖项,是马华文学的重量级作家。他的作品有“先锋”的特质,这种特质体现在“文化地景”的选择和氛围的营造上:以“对抗性气氛”打造小镇空间、用“黑暗”和“雨”作为气氛底色围困胶林,使种族裂痕和身份迷乱的心理创伤得以充分呈露;将梦境嵌入楼阁,使“文化地景”的环境以似真似幻的样态呈现,由此延长读者感知美妙气氛的过程;利用“雾”之弥散夺走荒岛的同质性,使迷雾氛围成为黄锦树建构异质“地景”的“共谋”。可以说黄锦树小说的先锋特质很大一部分受惠于其强大的“文化地景”构建和气氛制造能力,同时,从地景气氛的视角检视文本,亦可照见黄锦树心灵影像的丰富样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锦树
马华文学
气氛美学
文化地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气氛与反差
2
作者
张晶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5-74,共10页
德国哲学家格诺特·波默倡导的“气氛美学”在中国引起很大反响,波默在其《感知学》一书中又以“反差”作为气氛营造的重要条件。“反差”确实会使气氛具有更为丰富和复杂的内蕴。从艺术创作来看,“反差”的运用尤有审美价值。这在...
德国哲学家格诺特·波默倡导的“气氛美学”在中国引起很大反响,波默在其《感知学》一书中又以“反差”作为气氛营造的重要条件。“反差”确实会使气氛具有更为丰富和复杂的内蕴。从艺术创作来看,“反差”的运用尤有审美价值。这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是有普遍性的呈现的。诗词中的气氛具有不可忽视的空间性。反差的存在与运用,使作品的审美空间具有强烈的张力。诗词作品中的气氛反差,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呈现在作品的表层结构中的反差,一种是诗人由于感受到的反差的激发而营造出的更为强烈的气氛。波默的气氛美学特具通感的功能,在中国诗学界,通感因钱锺书先生以中国诗词中的通感现象的阐发而广为人知。从感知的角度看,通感也是离不开反差的。反差并不是导致作品境界的支离,恰恰是在更高的层面上形成了审美和谐。诗词作品正是因为反差的大量存在,而产生着更为渊深而又更为丰富的意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氛美学
反差
空间
通感
原文传递
重返生活世界——作为发生现象学美学的气氛美学及其艺术阐释
被引量:
1
3
作者
程赟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22年第2期17-33,464-465,共19页
气氛美学作为新美学,其理论资源和阐释效力,还有必要进一步发掘。气氛美学的关键在于气氛,推进气氛美学的关键在于对气氛的突破性理解。现象学运动内部潜藏着气氛从隐到显之绽现的谱系:从现象学认识论的“视域气氛”,到基础存在论的“...
气氛美学作为新美学,其理论资源和阐释效力,还有必要进一步发掘。气氛美学的关键在于气氛,推进气氛美学的关键在于对气氛的突破性理解。现象学运动内部潜藏着气氛从隐到显之绽现的谱系:从现象学认识论的“视域气氛”,到基础存在论的“境域气氛”,再到具身现象学的“具身气氛”,最后是新现象学的“情感气氛”。该谱系既揭橥了被动发生的前述谓性气氛现象的四个面向,也表征着对作为发生现象学课题的“生活世界”的四种理解。因此,以气氛现象为核心的气氛美学实质上是借此克服美学形而上学,重返生活世界的发生现象学美学。重返生活世界的气氛美学,能够为打破艺术与生活界限的新前卫艺术提供一种完全有别于分析美学解读的“感知学”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氛美学
发生现象学美学
生活世界
新前卫艺术
原文传递
气氛美学的具身性与环境探析——兼论唐宋士大夫园林的审美氛围与塑造
4
作者
刘慧姝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22年第2期2-16,464,共16页
感性知觉作为格诺特·波默生态学的自然美学主题,他将感触、情感与想象融入丰富的感性之中,美学研究的中心议题成为周遭世界的各种质与我们的处境感受之间的关联,审美工作决定了人能以何种方式身体性地经验自己。波默修改了传统的...
感性知觉作为格诺特·波默生态学的自然美学主题,他将感触、情感与想象融入丰富的感性之中,美学研究的中心议题成为周遭世界的各种质与我们的处境感受之间的关联,审美工作决定了人能以何种方式身体性地经验自己。波默修改了传统的物存在论,气氛在其身体性的在场中,是通过主体在空间中的身体性的处境感受来察觉的。波默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审美理论,使得审美工作回到我们的视野中。气氛具有现实性、综合性的功能,它整合了主体和对象,揭示了客体的对象性属性与笼罩其气氛之间的关联,体现了一种居间性的存在。中国园林艺术将天地山水与人心才情同构,虽然异质但可互相感应,融通一体。造园的手法体现了气氛与主体的交互感知,展现了古代文人尊重自然与和谐社会的终极关怀。造景之实与天地之虚相辅相生,士人艺术心灵与宇宙意象互相摄入映照,这种意境超越了时间与空间,士人之诗情、园景之画意、四时之物景、虚空之畅远,具有大写意的气氛,氤氲着浑然一体的时空韵味、人生襟怀,呈现从有限的一方天地到无限的宇宙寰宇的各种韵致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氛美学
新美学
身体性
物的迷狂
造园
原文传递
题名
黄锦树小说的地景诱惑与气氛迷狂
1
作者
李文珊
焦迎春
机构
汕头大学文学院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民族学学院
出处
《华文文学》
2024年第2期61-68,共8页
基金
广东省高校重大项目“文学理论的建构和空间可视化研究”,项目编号:2022WTSCX020
广东省研究生示范课程《西方当代艺术批评》,项目编号:2023SFKC030
+1 种基金
2023年广东省高校创新团队项目,项目编号:2023WCXTD006
2023年广东省级虚拟教研室“文艺理论课程”阶段性成果。
文摘
黄锦树曾获第一届世界华文文学奖、台湾时报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等多个奖项,是马华文学的重量级作家。他的作品有“先锋”的特质,这种特质体现在“文化地景”的选择和氛围的营造上:以“对抗性气氛”打造小镇空间、用“黑暗”和“雨”作为气氛底色围困胶林,使种族裂痕和身份迷乱的心理创伤得以充分呈露;将梦境嵌入楼阁,使“文化地景”的环境以似真似幻的样态呈现,由此延长读者感知美妙气氛的过程;利用“雾”之弥散夺走荒岛的同质性,使迷雾氛围成为黄锦树建构异质“地景”的“共谋”。可以说黄锦树小说的先锋特质很大一部分受惠于其强大的“文化地景”构建和气氛制造能力,同时,从地景气氛的视角检视文本,亦可照见黄锦树心灵影像的丰富样态。
关键词
黄锦树
马华文学
气氛美学
文化地景
Keywords
Ng
Kim
Chew
Malaysian
Chinese
literature
atmospheric
aesthetics
cultural
landscape
分类号
I207.4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气氛与反差
2
作者
张晶
机构
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5-74,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美学命题的整理与研究”(21&ZD068)。
文摘
德国哲学家格诺特·波默倡导的“气氛美学”在中国引起很大反响,波默在其《感知学》一书中又以“反差”作为气氛营造的重要条件。“反差”确实会使气氛具有更为丰富和复杂的内蕴。从艺术创作来看,“反差”的运用尤有审美价值。这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是有普遍性的呈现的。诗词中的气氛具有不可忽视的空间性。反差的存在与运用,使作品的审美空间具有强烈的张力。诗词作品中的气氛反差,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呈现在作品的表层结构中的反差,一种是诗人由于感受到的反差的激发而营造出的更为强烈的气氛。波默的气氛美学特具通感的功能,在中国诗学界,通感因钱锺书先生以中国诗词中的通感现象的阐发而广为人知。从感知的角度看,通感也是离不开反差的。反差并不是导致作品境界的支离,恰恰是在更高的层面上形成了审美和谐。诗词作品正是因为反差的大量存在,而产生着更为渊深而又更为丰富的意境。
关键词
气氛美学
反差
空间
通感
Keywords
atmospheric
aesthetics
contrast
space
synesthesia
分类号
B83 [哲学宗教—美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重返生活世界——作为发生现象学美学的气氛美学及其艺术阐释
被引量:
1
3
作者
程赟
机构
四川美术学院创作科研处
出处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22年第2期17-33,464-465,共19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艺术事件观下的杜尚现成品研究”(21YJA760074)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气氛美学作为新美学,其理论资源和阐释效力,还有必要进一步发掘。气氛美学的关键在于气氛,推进气氛美学的关键在于对气氛的突破性理解。现象学运动内部潜藏着气氛从隐到显之绽现的谱系:从现象学认识论的“视域气氛”,到基础存在论的“境域气氛”,再到具身现象学的“具身气氛”,最后是新现象学的“情感气氛”。该谱系既揭橥了被动发生的前述谓性气氛现象的四个面向,也表征着对作为发生现象学课题的“生活世界”的四种理解。因此,以气氛现象为核心的气氛美学实质上是借此克服美学形而上学,重返生活世界的发生现象学美学。重返生活世界的气氛美学,能够为打破艺术与生活界限的新前卫艺术提供一种完全有别于分析美学解读的“感知学”阐释。
关键词
气氛美学
发生现象学美学
生活世界
新前卫艺术
Keywords
atmospheric
aesthetics
genetic-phenomenological
aesthetics
life-world
new
avantgarde
art
分类号
B834.3 [哲学宗教—美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气氛美学的具身性与环境探析——兼论唐宋士大夫园林的审美氛围与塑造
4
作者
刘慧姝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22年第2期2-16,464,共16页
文摘
感性知觉作为格诺特·波默生态学的自然美学主题,他将感触、情感与想象融入丰富的感性之中,美学研究的中心议题成为周遭世界的各种质与我们的处境感受之间的关联,审美工作决定了人能以何种方式身体性地经验自己。波默修改了传统的物存在论,气氛在其身体性的在场中,是通过主体在空间中的身体性的处境感受来察觉的。波默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审美理论,使得审美工作回到我们的视野中。气氛具有现实性、综合性的功能,它整合了主体和对象,揭示了客体的对象性属性与笼罩其气氛之间的关联,体现了一种居间性的存在。中国园林艺术将天地山水与人心才情同构,虽然异质但可互相感应,融通一体。造园的手法体现了气氛与主体的交互感知,展现了古代文人尊重自然与和谐社会的终极关怀。造景之实与天地之虚相辅相生,士人艺术心灵与宇宙意象互相摄入映照,这种意境超越了时间与空间,士人之诗情、园景之画意、四时之物景、虚空之畅远,具有大写意的气氛,氤氲着浑然一体的时空韵味、人生襟怀,呈现从有限的一方天地到无限的宇宙寰宇的各种韵致情怀。
关键词
气氛美学
新美学
身体性
物的迷狂
造园
Keywords
atmospheric
aesthetics
new
aesthetics
physical
ecstasy
of
objects
gardening
分类号
B83-0 [哲学宗教—美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黄锦树小说的地景诱惑与气氛迷狂
李文珊
焦迎春
《华文文学》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气氛与反差
张晶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3
重返生活世界——作为发生现象学美学的气氛美学及其艺术阐释
程赟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22
1
原文传递
4
气氛美学的具身性与环境探析——兼论唐宋士大夫园林的审美氛围与塑造
刘慧姝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22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